一种混泥土外加抗菌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50849发布日期:2020-11-25 17:2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泥土外加抗菌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泥土外加抗菌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泥土也即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现有技术中,户外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自然条件下,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受损,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建筑在自然环境下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影响建筑物使用年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泥土外加抗菌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混泥土外加抗菌防霉剂,按重量计由40份的a组分、40份的b组分和20份的颜填料混合制成,其中a组分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苯丙树脂180~220份、分散剂3~4份、消泡剂1~3份、流平剂2~5份、成膜助剂8~12份、波尔多液20~50份和余量水;其中b组分按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纯丙树脂280~320份、消泡剂1~3份、流平剂2~5份、分散剂3~4份、硫化锌溶液20~50份、成膜助剂8~12份和余量水。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聚羧酸钠盐、聚羧酸氨盐和聚丙烯酸钠盐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磷酸三丁酯、苯乙酸月桂醇酯和硅酮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流平剂为氟碳改性丙烯酸酯、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聚醚硅氧烷共聚物和聚二甲基氧烷聚二甲基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成膜助剂为尼龙酸混合酯、二丙二醇丁醚和丙二醇苯醚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颜填料包括钛白粉、高岭土、滑石粉和重质碳酸钙的至少两种。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混泥土外加抗菌防霉剂制备方法,所述的一种混泥土外加抗菌防霉剂,还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a组分浆体,将苯丙树脂、波尔多液、水和分散剂按重量比混合,并送至研磨机中研磨,得到a组分浆体;

在a组分浆体中搅拌加入流平剂和成膜助剂,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浆体,将纯丙树脂、硫化锌溶液、分散剂和水按重量比混合,并送至研磨机中研磨,得到b组分浆体;

在b组分浆体中搅拌加入流平剂和成膜助剂,得到b组分;

将得到的a组分和b组分与颜填料按照重量比40:40:20进行混合,即制得抗菌防霉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抗菌防霉剂的配方,利用波尔多液和硫酸锌的相互复合,利用附着在建筑物表面的方式,从而有效提升抗菌防霉剂的对混凝土的抗菌防霉效果,且作用时间较长,也有效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混泥土外加抗菌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混泥土外加抗菌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混泥土外加抗菌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混泥土外加抗菌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制备波尔多液包括如下步骤:

在1份硫酸铜和1份熟石灰中分别加入150份水,分别制得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溶液;

将制得的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溶液同时倒入同一容器中,并保持搅拌,以制得波尔多溶液。

取少量硫化锌粉体与稀盐酸进行搅拌混合,从而制得硫化锌溶液。

制备a组分浆体,将苯丙树脂、波尔多液、水和分散剂按重量比混合,并送至研磨机中研磨,得到a组分浆体;

在a组分浆体中搅拌加入流平剂和成膜助剂,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浆体,将纯丙树脂、硫化锌溶液、分散剂和水按重量比混合,并送至研磨机中研磨,得到b组分浆体;

在b组分浆体中搅拌加入流平剂和成膜助剂,得到b组分;

将得到的a组分和b组分与颜填料按照重量比40:40:20进行混合,即制得抗菌防霉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锌离子与铜离子在抗菌防霉剂中会有效抑制细菌及霉菌的滋生,而又利用双组分,使得纯丙树脂和苯丙树脂可以相互配合,并与分散剂、流平剂和成膜助剂相互配合,从而让纯丙树脂和苯丙树脂能在自然风干的条件下附着在混凝土表面,充当锌离子和铜离子抗菌的基材,并提供对混凝土的表面的包覆型保护,而流平剂能有效减少抗菌防霉剂表面的毛孔,增强抗菌防霉剂的耐候性,添加的颜填料则用以提供颜色,负责遮蔽混凝土表面,提升混凝土表面的美观性。

具体实施例1:

制备a组分浆体,将苯丙树脂、波尔多液、水和聚羧酸钠盐按重量比180:20:250:3混合,并送至转速为1000rpm的研磨机中研磨,直至粒径≤15μm,得到a组分浆体;

在a组分浆体中保持搅拌转速为600rpm的条件下加入2份氟碳改性丙烯酸酯和5份尼龙酸混合酯,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浆体,将纯丙树脂、硫化锌溶液、聚羧酸氨盐和水按重量比280:20:3:250混合,并送至转速为1000rpm的研磨机中研磨,直至粒径≤15μm,得到b组分浆体;

在b组分浆体中保持搅拌转速为600rpm的条件下加入2份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和8份尼龙酸混合酯,得到b组分;

将得到的a组分和b组分与颜填料按照重量比40:40:20进行混合,即制得抗菌防霉剂。

具体实施例2:

制备a组分浆体,将苯丙树脂、波尔多液、水和聚丙烯酸钠盐按重量比220:50:300:4混合,并送至转速为1200rpm的研磨机中研磨,直至粒径≤15μm,得到a组分浆体;

在a组分浆体中保持搅拌转速为600rpm的条件下加入5份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和12份丙二醇苯醚,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浆体,将纯丙树脂、硫化锌溶液、聚羧酸氨盐和水按重量比320:50:4:300混合,并送至转速为1200rpm的研磨机中研磨,直至粒径≤15μm,得到b组分浆体;

在b组分浆体中保持搅拌转速为600rpm的条件下加入5份聚二甲基氧烷聚二甲基氧烷和12份二丙二醇丁醚,得到b组分;

将得到的a组分和b组分与颜填料按照重量比40:40:20进行混合,即制得抗菌防霉剂。

具体实施例3:

制备a组分浆体,将苯丙树脂、波尔多液、水和聚羧酸氨盐按重量比200:35:275:4混合,并送至转速为1100rpm的研磨机中研磨,直至粒径≤15μm,得到a组分浆体;

在a组分浆体中保持搅拌转速为800rpm的条件下加入4份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和10份丙二醇苯醚,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浆体,将纯丙树脂、硫化锌溶液、聚羧酸氨盐和水按重量比300:35:4:280混合,并送至转速为1100rpm的研磨机中研磨,直至粒径≤15μm,得到b组分浆体;

在b组分浆体中保持搅拌转速为800rpm的条件下加入4份聚二甲基氧烷聚二甲基氧烷和10份二丙二醇丁醚,得到b组分;

将得到的a组分和b组分与颜填料按照重量比40:40:20进行混合,即制得抗菌防霉剂。

对比具体实施例1和2和3中制得的抗菌防霉剂,具体实施3中制得的抗菌防霉剂与混凝土表面的附着效果最好,对混凝土表面有优秀的遮蔽能力,且能有效防止细菌和霉菌的滋生。

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波尔多液和硫化锌的相互配合,也即利用游离的铜离子和锌离子实现抗菌的功能,又利用纯丙树脂、苯丙树脂和其他助剂的相互配合,以使得抗菌防腐剂能长久的保持在混凝土表面,从而使得抗菌效果能得到延长,也即使得混凝土建筑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