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釉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49阅读:26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陶瓷釉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釉、特别是陶瓷天目釉的制造方法以及用这种方法生产的一种陶瓷天目釉产品。
陶瓷工业用的黑釉历来都是一种名贵的色釉。早在东汉时期,在浙江上虞即能用还原气氛烧出较深的黑釉。东晋时的德清窑也烧出了纯正的黑釉。这些黑釉主要是用含铁粘土于还原气氛中烧成,但呈色不稳定,烧成工艺难于掌握。
在日本,人们通常把施有黑釉的陶瓷器称为天目。后来,不仅施黑釉的陶瓷器称天目,而且连造形类似“建盏”(十二至十三世纪福建省建阳县烧制成的茶盏),即使不施黑釉的陶瓷器,在日本也称为天目了。天目这个名词,已成了国际用语(英语里为“TEMMOKU”),为众人所知。
天目釉的特点是在黑色或黑褐色的釉底上,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结晶斑点,斑点的色彩不同,其名称也各异。结晶斑点为银灰色者,称为油滴天目釉;斑点为分散的条纹状者,称为稻穗天目釉;斑点周围有深兰色晕圈者,称为曜变天目釉……。油滴天目釉面上,分布着许多银灰色的园晶点,宛如夜空中的繁星,正在闪闪发光,真有“漆黑夜空满天星”,“盛茶闪金光,盛水闪银光”的感光。曜变天目釉中的斑点,仿佛薄薄地浮现在乌黑的釉上,斑点的周围有圈深兰色的光晕,随观察角度的变化会产生明显的折光,即灿兰光的部份会随着观察的角度的改变而移动发光位置,形成色彩曜变的奇特效果。因此,陶瓷天目釉一般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要制造饰有天目釉的陶瓷产品却不容易,目前,世界上只有四个矅变天目茶盏是由我国南宋时期福建省建阳县的“建窑”烧制成的。近代为了烧制天目釉制品,通常需要特种成分的粘土作原料,或者需要严格控制窑炉的升温和冷却速度,否则,很难烧成合格的天目釉陶瓷产品。我国山东省博山陶瓷厂为了烧出雨点釉(油滴天目釉的类似品种),必须采用一种含铁量为5%~8%的黑釉土制作釉料,坯料也需采用氧化铁含量较高的粘土原料配制。《中国陶瓷》杂志1986年第6期也曾报道,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对天目釉的制备工艺和成色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矅变天目釉的形成与冷却制度息息相关,烧制时必须按照一条特殊的冷却曲线,采用阶梯式降温的冷却制度,才能获得具有深兰色光晕的曜变天目釉陶瓷产品。这都必然地使工艺复杂,产品的制造成本高昂。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的陶瓷天目釉制造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制得一种新型的天目釉-虹彩油滴天目釉。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1)釉料成分的配比(按重量比计)为SiO264.3~69.1,Al2O310.6~15.6,Fe2O34.5~7.3,CaO 2.4~2.7,MgO 2.5~3.6,KNaO 9.8~11.5,NH4VO32.0~9.0,水适量;
(2)釉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55~1.65之间;
(3)烧成温度为1230℃~1250℃。
用氧化铁作为着色剂和斑点形成剂,用偏钒酸铵作为斑点形成促进剂,通过控制所加入的偏钒酸铵的量来形成不同类型的斑点,以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
当所含成分的配比为SiO269.1,Al2O310.6,Fe2O34.7,CaO 2.4,MgO 2.9,KNaO 10.1,NH4VO34.9,水适量时,可获得银灰油滴天目釉。
当所含成分的配比为SiO269.1,Al2O310.6,Fe2O34.7,CaO 2.4,MgO 2.9,KNaO 10.1,NH4VO36.9,水适量时,可获得曜变天目釉。
当所含成分的配比为SiO266.3,Al2O311.6,Fe2O35.1,CaO 2.7,MgO 3.2,KNaO 11.1.NH4VO36.9,水适量时,可获得一种新型的天目釉-虹彩油滴天目釉。这种釉的特点是在黑色的釉底上,分布着许多油滴状斑点,斑点的内部有类似彩虹的奇特釉彩。
将上述适当比例的物料投入球磨坛湿磨至万孔筛(250目铜丝筛)筛余0.02%左右,使筛得的釉浆浓度控制在比重为1.55~1.65,采取两次施釉(浸釉或淋釉均可),即待第一层釉稍干后立即施第二层釉,施好釉的制品干燥后于1230℃~1250℃的温度下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其烧成工艺(烧成操作和冷却曲线等)与传统陶瓷的基本相同。
本发明制作的天目釉,由于采用氧化铁作着色剂和斑点形成剂,并且是通过加入适量的偏钒酸铵来促进斑点的形成,因而不需特种粘土原料,也不需遵循严格的阶梯式降温冷却制度,完全可以在传统的窑炉中,按传统的陶瓷烧成工艺生产出合格的天目釉陶瓷产品,因此工艺简单,操作容易,制造成本低,呈色稳定,而且不受地区原料的限制,易于批量生产。
实施例一按下述配方长石(广西资源县产)3.27公斤,石灰石(广西柳州产)0.21公斤,烧滑石(广西桂林产)0.32公斤,石英(江西产)1.20公斤,氧化铁(湖南长沙产)0.25公斤,偏钒酸铵(上海化学试剂厂产)0.25公斤,(其中氧化铁为工业纯级,≮90%,偏钒酸铵为工业纯级,≮94%),水适量,准确称量上述物料后,投入球磨坛中湿磨20~45小时,然后经万孔筛将磨液筛至剩余物为0.02%左右,筛得的釉浆浓度控制在比重为1.6,将陶瓷器的坯件先施一次釉(浸施或淋施均可),待釉层稍干至不沾手时,立即施第二层釉,施好釉的制品干燥后,于1230℃~1250℃的温度下在氧化气氛中按传统的陶瓷烧成工艺一次烧成,便可获得银灰油滴天目釉的陶瓷制品。
实施例二将实施例一中的原料配比改变为长石3.27公斤,石灰石0.21公斤,烧滑石0.32公斤,石英1.20公斤,氧化铁0.25公斤,偏钒酸铵0.35公斤,水适量。按上例的步骤加工,制得矅变天目釉陶瓷制品。
实施例三将实施例一中的原料配比改变为长石3.27公斤,石灰石0.21公斤,烧滑石0.32公斤,石英0.75公斤,氧化铁0.25公斤,偏钒酸铵0.35公斤,水适量,按前例的步骤加工,制得虹彩油滴天目釉陶瓷制品。
权利要求
1.一种陶瓷天目釉的制造方法,釉料中含有SiO2、Al2O3Fe2O3、CaO、MgO、KNaO、NH4VO3等成分,经球磨坛湿磨后用万孔筛过滤,坯件经两次施釉后,用传统的陶瓷烧成工艺、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其特征在于(1)所含成分的配比(重量比)为SiO264.3~69.1,Al2O310.6~15.6,Fe2O34.5~7.3,CaO2.4~2.7,MgO2.5~3.6,KNaO9.8~11.5,NH4VO32.0~9.0,水适量,(2)釉浆的比重为1.55~1.65,(3)烧成温度为1230℃~1250℃。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陶瓷天目釉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含成分的配比(重量比)为SiO269.1,Al2O310.6,Fe2O34.7,CaO2.4,MgO2.9,KNaO10.1,NH4VO34.9,水适量。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陶瓷天目釉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含成分的配比为SiO269.1,Al2O310.6,Fe2O34.7,CaO2.4,MgO2.9,KNaO10.1,NH4VO36.9,水适量。
4.一种用权利要求
1所述的陶瓷天目釉的制造方法制得的虹彩油滴天目釉,釉料中含有SiO2、Al2O3、Fe2O3、CaO、MgO、KNaO、NH4VO3等成分,其特征在于所含成分的配比(重量比)为SiO266.3,Al2O311.6,Fe2O35.1,CaO 2.7,MgO 3.2,KNaO 11.1,NH4VO36.9,以及水适量,烧成的釉在黑色的釉底上,分布着许多油滴状斑点,斑点的内部有类似彩虹的奇特釉彩。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天目釉的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这种方法制得的一种虹彩油滴天目釉。本方法通过恰当选取釉料成分的配比、釉浆的比重和烧成温度,在传统的窑炉中,采用传统的烧成工艺将欲得的陶瓷天目釉一次烧成。烧成的虹彩油滴天目釉的黑底斑点内部有类似彩虹的奇特釉彩。
文档编号C03C3/076GK87102805SQ87102805
公开日1988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1987年4月13日
发明者蒋优才 申请人:蒋优才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