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寄生物的吡唑类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688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杀寄生物的吡唑类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杀寄生物特性的吡唑衍生物。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1-芳基-4-环丙基吡唑类化合物。
某些特别是具有杀寄生物活性的吡唑类化合物是已知的。例如,EP-A-0234119公开了用于防治节肢动物、植物线虫和蠕虫害虫的1-芳基吡唑类化合物。EP-A-0295117中还公开了1-芳基吡唑类化合物,除了具有杀节肢动物、杀植物线虫和杀蠕虫活性以外,这些化合物据报导还具有抗原生动物的特性。EP-A-0295118中还公开了具有相似活性的1-芳基吡唑类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下列式(I)化合物或其药物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药物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包括水合物)
其中R1是2,4,6-三取代的苯基,其中2-和6-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和4-取代基选自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S(O)nC1-C4烷基、卤素和五氟硫基(pentafluorothio);或者是3,5-二取代的吡啶-2-基,其中3-取代基是卤素和5-取代基选自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S(O)nC1-C4烷基、卤素和五氟硫基;R3是可被羟基或者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氰基、C1-C5链烷酰基或苯基;R5是氢、C1-C4烷基、氨基或卤素;R2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4烷基、氟、氯和溴,或者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C6环烷基;R6和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4烷基、氟、氟和溴;或者,当R2和R4不构成环烷基部分时,R2和R6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可形成C5-C7环烷基;R7是氢、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者是C1-C4烷氧基;和n是0、1或2。
在上述定义中,除非另有说明,具有三个或多个碳原子的烷基和烷氧基以及具有四个或多个碳原子链烷酰基可以是直链或支链;卤素是指氟、氯、溴或碘。
所述式(I)化合物可含有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并因此可以以立体异构体形式存在,例如对映体或非对映体,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本发明包括所述式(I)化合物的每一种立体异构体以及它们的混合物。非对映体的分离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实现,例如通过式(I)化合物或其适宜的盐或衍生物的非对映体混合物的色谱分离(包括HPLC)分级结晶。式(I)化合物的每一种对映体均可以由相应的光学纯中间体制备或者用适宜的手性载体通过将外消旋物进行HPLC拆分制备,或者,如果适宜,通过将外消旋物与适宜的光学活性酸反应形成的非对映体盐分级结晶制备。
本发明还包括可适用于生物研究的式(I)化合物的放射性标记衍生物。
所述式(I)化合物药物上、兽医上和农业上可接受的盐例如是与无机酸例如盐酸、氢溴酸、硫酸和磷酸形成的、与有机羧酸或者有机磺酸形成的无毒酸加成盐。适宜的盐的情况可参见J.Pharm.Sci.,1977,66,1。
优选的一组式(I)化合物是其中R1是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2,4,6-三氯苯基或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R3是甲基、乙基、丙-2-基、1-羟乙基、2-羟丙-2-基、二氟甲基、二氯甲基、三氟甲基、氰基、甲酰基、乙酰基或苯基;R5是氢、甲基、氨基或氯;R2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甲基、氟、氯和溴,或者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丙基、环丁基或环戊基;R6和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甲基、氯和溴;或者,当R2和R4不构成环烷基部分时,R2和R6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可形成环戊烷或环己烷;和R7是氢、甲基、乙基、三氟甲基、氯二氟甲基、五氟乙基、七氟丙基或甲氧基的化合物。
更优选的一组式(I)化合物是其中R1是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或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R3是氰基;R5是氢或氨基;R2和R4相同并且是氢、氯或溴;R6和R8是氢;和R7是氢、三氟甲基或氯二氟甲基的化合物。
本发明特别优选的具体化合物包括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1-三氟甲基环丙基)吡唑;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3-氰基-4-(2,2-二氯环丙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3-氰基-4-(2,2-二氯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4-(1-氯二氟甲基环丙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吡唑;5-氨基-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5-氨基-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5-氨基-3-氰基-4-(2,2-二氯环丙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和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1-三氟甲基环丙基)吡唑。
另一方面,如下文所述,本发明提供了式(I)化合物或其药物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药物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包括水合物)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一所述方法中,所用合成步骤的顺序可以变化并且除了其他情况以外,将取决于例如在特定反应物中存在的其他功能基的种类、关键性中间体的利用度以及预采取的保护基(如果有的话)方法等因素。显然,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在所述合成步骤中所用试剂的选择。还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一式(I)化合物中,各种不同取代基或功能基互变和转化将得到其他式(I)化合物。例如,其中R5是氨基的式(I)化合物的脱氨基作用,其中R2和R4是溴的式(I)化合物的单脱溴作用以及其中R3是氰基的式(I)化合物转变成其中R3是C1-C5链烷酰基的式(I)化合物,其中R3是C1-C4链烷酰基的式(I)化合物转变成其中R3是被羟基取代或被二卤代的C1-C4烷基的式(I)化合物,和其中R3是被羟基取代的烷基的式(I)化合物转变成其中R3是C1-C4烷基或被卤素一取代的C1-C4烷基的式(I)化合物。
因此,下列所述方法阐明了为了获得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可以采用的一般合成方法。1.式(I)化合物可通过将下列式(II)烯烃环丙烷化制备
其中R1、R3、R5、R6、R7和R8如上述式(I)中定义。其可以用适宜的方法,在式(II)化合物存在下,通过就地生成所需类碳烯物质而完成。此方法包括优选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用碱处理氯仿或溴仿,热分解适宜的有机金属前体例如芳基三氯甲基或三溴甲基汞衍生物,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用重氮烷烃处理和在没有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用重氮烷烃处理,随后热分解所述中间体吡唑啉。
例如,在第一种方法中,为了制备其中R2和R4两者均为氯或溴的式(I)化合物,在式(II)化合物和季铵盐存在下,在室温至反应介质的约回流温度下于适宜溶剂中,用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浓水溶液分别处理氯仿或溴仿。优选的是,所述试剂分别是氢氧化钠和氯化苄基三乙铵,所述溶剂优选是任意地存在有少量乙醇的二氯甲烷。
例如,在第二种方法中,为了制备其中R2和R4两者均为氯或溴的式(I)化合物,于适宜溶剂优选甲苯、二甲苯或其混合物中,在约60℃至约75℃下,分别加热式(II)化合物与苯基三氯甲基汞或者苯基三溴甲基汞的混合物。
第三种方法典型地是在适宜溶剂中约室温下,在乙酸钯(II)存在下,将式(II)化合物用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处理,得到其中R2和R4两者均为氢的式(I)化合物。
另一种制备其中R2和R4两者均为氢的式(I)化合物的不同方法是,在没有乙酸钯(II)存在下用上述方法形成吡唑啉中间体,随后在约135℃至约145℃下,于适宜溶剂优选二甲苯中,将分离出的吡唑啉进行热分解,制得所需化合物。
式(II)化合物可由下列式(III)化合物制得
其中X是溴或碘,和R1、R3和R5如上述式(II)中定义,条件是R5不能是溴或碘。优选的是,X是碘。在适宜的、任意脱气的溶剂中,通过将式(III)化合物与适宜的乙烯化试剂进行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合(cross-coupling)反应可以实现转换。优选的是,所述过渡金属是钯并且所述乙烯化试剂是有机锡衍生物。例如,在四(三苯膦)钯(O)存在下,在室温至约80℃下,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将式(III)化合物用三正丁基(乙烯基)锡处理,得到其中R7、R6和R8是氢的式(II)化合物。
另外,其中R5是氢、C1-C4烷基或卤素的式(II)化合物可用常规维悌希反应通过将下列式(V)化合物与适宜的烷基鏻盐衍生的内葎盐反应获得
其中R7是氢或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R5是氢、C1-C4烷基或卤素,和R1和R3如上述式(II)中定义。
例如,在适宜溶剂中,将甲基三苯基鏻卤化物用强碱处理,随后加入式(V)化合物,可制备其中R6和R8两者均为氢的式(II)化合物。优选的是,所述碱试剂是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所述溶剂是乙醚或四氢呋喃,并且所述反应在约室温至约35℃下进行。
对于其中R7是C1-C4烷氧基,R6和R8是氢,R5是氢、C1-C4烷基或卤素,和R1和R3如上述式(II)中定义的式(II)化合物,特别是通常使用链烯烃互变序列,因此在汞(II)盐存在下,在适宜的C1-C4链烷醇中,将其中R7、R6和R8是氢,R5是氢、C1-C4烷基或卤素,和R1和R3如上述式(II)中定义的式(II)化合物用碘处理,得到中间体α-烷氧基-β-碘乙基吡唑,随后任意地在适宜溶剂中,用适宜的碱将其进行脱碘化氢反应。例如,当R7是甲氧基时,第一步反应是在约反应介质的回流温度下,在甲醇中用氧化汞和碘进行,而第二步反应可在约室温下,在甲苯中用叔胺例如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进行。
其中R5是氢或卤素的式(III)化合物可由其中R5是氨基的式(III)化合物分别通过脱氨基化或脱氨基化-卤化方法获得。当R5是氢时,常规的方法包括在约室温至约70℃下,在作为溶剂的四氢呋喃中,用亚硝酸叔丁基酯处理所述胺。例如,当R5是氯时,可在约0℃下,将所述胺的适宜溶剂例如乙腈溶液用亚硝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处理,随后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在回流温度下加热。
按照相似的方法,其中R5是氢或卤素的式(V)化合物可由其中R5是氨基的式(V)化合物获得。后者可通过常规的酰化作用由其中R5是氨基和R1和R3如上述式(III)中定义的式(IV)化合物获得。
其中R5是C1-C4烷基或氨基的式(III)化合物还可通过常规的溴化或碘化方法由下列式(IV)化合物获得
其中R5是C1-C4烷基或氨基和R1和R3如上述式(III)中定义。例如,当X是碘时,在约室温至约85℃下于适宜溶剂例如乙腈中,用N-碘代琥珀酰亚胺处理式(IV)化合物。
其中R7是氢的式(V)化合物通常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常规方法通过乙烯基的氧化作用由其中R7、R6和R8是氢,R5是氢、C1-C4烷基或卤素,和R1和R3如上述式(II)中定义的式(II)化合物制得。例如,其中一种此类方法包括,在4-甲基吗啉-N-氧化物存在下,在适宜溶剂中,用四氧化锇处理所述烯烃,随后用偏高碘酸钠处理所述反应混合物。优选的是,所述四氧化锇以叔丁醇溶液的形式加入,反应溶剂是90%丙酮水溶液,所述反应在约室温下进行。
显然,相似地是,用此氧化方法也可以由相应的烯烃制得其中R7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的式(V)化合物。然而,当R7是甲基时,另一种制备式(V)化合物的方法是将下列式(VI)化合物进行水合作用
其中R8是氢,和R1、R3和R5如上述式(V)中定义。较有利的是,此方法也可用于R5是氨基的情况。
这样,在约室温下适宜溶剂中,用酸处理炔烃(VI)可获得相应的4-乙酰基吡唑衍生物。优选的是,所述酸是对甲苯磺酸,而所述溶剂是乙腈。
式(VI)化合物本身可由适宜保护的前体化合物例如其中R8是三甲基甲硅烷基的式(VI)化合物获得。此时,在适宜溶剂例如甲醇中,用弱碱例如碳酸钾可完成脱保护反应。
通常,当R5不是溴或碘时,所述被保护的炔烃可在过量叔碱存在下于适宜溶剂中通过与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炔的过渡金属催化的交联偶合反应由式(III)化合物获得。优选的是,所述过渡金属是钯。例如,在双(三苯膦)-氯化钯(II)、碘化亚铜和三乙胺存在下,在约45℃至约65℃二甲基甲酰胺中,用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炔处理式(III)化合物。2.式(I)化合物还可由另一种环丙烷化方法制备,其中所需碳烯类物质可在适宜烯烃存在下由含有吡唑的前体化合物获得。一种此类前体化合物为下列式(V)化合物的芳基磺酰基腙衍生物,即下列式(VII)化合物
其中Ar是各自可被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卤素任意取代的苯基或萘基,和R1、R3、R5和R7如上述式(V)中定义。优选的是,Ar是4-甲基苯基(对甲苯基)。
碱金属盐衍生物形式的式(VII)化合物(优选的是锂盐,其可以在约-78℃至约室温下,在适宜溶剂中,用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由式(VII)化合物很容易地获得)在过渡金属催化剂和下列式(VIII)烯<p>floor(x)是把x舍入到小于或等于x的最近整数的函数。每个矩形函数的高度Ci通过把反馈控制单元80的输出IFB(t)用为学习输入通过由如下公式(11)所示的简单学习算法实时地被更新。
其中,k恒定的学习增益该学习算法具有在IFB(t)向零接近的方向上改变每个矩形函数的高度的功能。
最后,学习控制单元82按如下输出前馈信号IFF(t)。
其中,Δtleard用来稳定学习收敛的恒定提前时间如下通过进一步清楚地表示矩形函数的定义能解释本发明的以上原理。
图24A表示未知函数的近似方法的原理。图24B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构造原理图。控制系统包括加法器76、反馈控制单元80、学习控制单元82、加法器84、及单级跟踪机构110。在图24A中的粗实线指示能抑制对盘转动同步的重复干扰的未知VCM驱动电流信号Irepeat(t)。在该图和如下公式(13)至(16)中使用的时间t是与盘转动同步的时间,并且在盘每个转动周期中的一定时间处复位到零。就是说,现在假定TL指示盘转动周期,得到0≤t<TL。
现在,我们试图借助于如下公式(13)通过使用N个矩形函数的和表示未知函数Irepeat(t)的近似函数I^repeat(t)。I^repeat(t)=&Sigma;i=0N-1ci&bull;&Pi;i(t)-----&CenterDot;&CenterDot;&CenterDot;(13)]]>其中,∏i(t)由如下公式(14)表示的矩形函数
其中,T每个矩形函数∏i(t)等于1的时间宽度范围(即,T=TL/N,接受的溶剂化物或者含有上述每一种物质的药物组合物,用作药物;式(I)化合物或其药物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药物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或者含有上述每一种物质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寄生物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和一种治疗人寄生物感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物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药物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或者含有上述每一种物质的药物组合物对所述人进行治疗。
至于它们在非人动物中的应用,所述化合物可以单独施用或者以与具体应用、所治疗的特定宿主动物的种类以及有关的寄生物相适宜的制剂形式施用。所述化合物的施用方法包括口服施用胶囊剂、药丸剂、片剂或兽用顿服药,局部施用灌注剂、点滴剂、浸剂、喷雾剂、摩丝、香波或粉剂,另外它们可以经注射(例如皮下、肌内或静脉内)施用或者以植入物形式施用。
按照常规兽医实践,此类制剂可用常规方法制备。所述胶囊剂、药丸剂或片剂可通过将所述活性成份与另外含有崩解剂和/或粘合剂例如淀粉、乳糖、滑石或硬脂酸镁等的适宜的精细稀释剂或载体混合制备。口服兽用顿服药可通过将所述活性成份溶于或悬浮于适宜介质中制备。灌注剂和点滴剂可通过将所述活性成份溶于任意地加入了挥发性组份例如丙-2-醇的药物上可接受的液体载体例如butyl digol、液体石蜡或非挥发性酯中制备。另外,灌注剂、点滴剂或喷雾剂可以通过用胶囊密封制备,以在所述动物表面释放残存的活性试剂。注射剂可制备成可含有其他成份例如足以使所述溶液与血液等渗的盐或蔗糖的无菌溶液形式。可接受的液体载体包括植物油例如芝麻油,甘油酯例如三乙酸甘油酯、酯例如苯甲酸苄基酯、肉豆蔻酸异丙基酯和丙二醇的脂肪酸衍生物,以及有机溶剂例如吡咯烷-2-酮和甘油缩甲醛。所述制剂通过将所述活性成份溶于或悬浮于所述液体载体中以使最终制剂含有0.01-10%(重量比)所述活性成份来制备。
这些制剂中所含活性化合物的量可以根据所治疗的宿主动物的种类、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以及所述宿主的体重而变化。对于非肠道、局部和口服施用,所述活性成份的典型的剂量范围为0.01-100mg/kg所述动物体重。优选的是,所述范围在0.1-10mg/kg。
另外,所述化合物可以与动物饲料一起施用并且为此可制备浓缩的饲料添加剂或预混合剂与正常动物饲料混合。
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可用于控制节肢动物害虫。特别是,它们可以用于兽药领域、家禽饲养业和保护公共健康抗脊椎动物,特别是温血脊椎动物包括人和驯养动物如牛、羊、山羊、马、猪、家禽、狗、猫和鱼体内或体外寄生的节肢动物,例如螨包括蜱(例如硬蜱属、牛蜱属如微小牛蜱、钝眼蜱属、璃眼蜱属、扇头蜱属如非洲扇头属、血蜱属、革蜱属、钝缘蜱属(例如非洲钝缘蜱属),螨(例如Damalinia属、鸡皮刺螨、疥螨属例如疥螨、痒螨属、皮螨属、脂螨属、真恙螨亚属);双翅目(例如伊蚊属、按蚊属、蝇科例如厩螫蝇和扰血蝇、皮下蝇属、胃蝇属、蚋属);半翅目(例如锥蝽属);虱目(例如Damalinia属、长颚虱属);蚤目(例如栉头蚤属);网翅目(例如大蠊属、Blatella属)和膜翅目(例如法老蚁);用于防护贮存产品例如谷类植物包括谷粒和面粉、落花生、动物食品、木材和家用货物例如地毯和纺织品,抗下述生物的侵袭,所述生物为节肢动物,特别是甲虫包括象鼻虫、蛾和螨,例如粉斑螟属(面粉蛾)、圆皮蠹属(地毯甲虫)、拟谷盗属(面粉甲虫)、米象属(谷粒象鼻虫)和螨属(螨);用于控制寄生于家禽和工业房屋中的蟑螂、蚂蚁和白蚁和类似的节肢动物害虫;用于控制水路、井、水库或其他流水和静水中的蚊虫幼虫;用于处理地基、建筑和土壤以防止白蚁对建筑的侵袭,例如犀白蚁属、异白蚁属、家白蚁属;用于农业上抗鳞翅目(蝴蝶和蛾)成虫、幼虫和卵,例如棉铃虫属如烟芽夜蛾(烟夜蛾)、棉铃虫(Heliothis armioera和Heliothis zea)、斜纹夜蛾属如莎草粘虫、S.littoralis(埃及斜纹夜蛾)、亚热带粘虫(南方粘虫)、披肩粘虫(披肩粘虫)、金刚钻属如棉斑实蛾(埃及金刚钻)、红铃虫属如棉红铃虫(红铃虫)、螟属例如玉米螟(欧洲玉米螟)、粉纹夜蛾(粉纹夜蛾)、粉蝶属(粉蝶属)、夜蛾属(粘虫)、地老虎属(Agrotis和Amathes)(切根虫)、Wiseana属(掘孔蛴螬)、禾草螟属(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属和异草螟属(甘蔗螟虫和水稻螟虫)、葡萄长须卷蛾(葡萄小卷蛾)、苹蠹蛾(苹果蠹蛾)、黄卷蛾属(苹褐长翅卷蛾)、小菜蛾(小菜蛾);用于抗鞘翅目(甲虫)成虫和幼虫,例如褐小蠹(咖啡豆小蠹)、小蠹虫属(bark beetles)、Anthonomusgrandis(棉铃象甲)、Acalymma属(黄守瓜)、负泥虫属、跳甲属、马铃署甲虫(马铃署甲虫)、条叶甲属(南瓜十二星叶甲)、土潜虫属(欧洲砂潜虫)、叩甲属(切根虫)、Dermolepida和独角仙属(蛴增)、辣根猿叶虫(辣根猿叶虫)、美洲稻象甲(稻象甲)、Melioethes属(油菜花露尾甲)、瘿象甲属、象甲属和根象甲属(根象甲);用于抗半翅目例如叶虱属、粉虱属、蚜虫属、瘤额蚜属、蚕豆修尾蚜、根瘤蚜属、球蚜属、忽布疣额蚜(忽布疣额蚜)、Aeneolamia属、黑尾叶蝉属(二点黑尾叶蝉)、微叶蝉属、褐飞虱属、蜡蝉属、飞虱属、圆盔蚧属(赤圆蚧)、脂脂虫属、假脂脂虫属、盲蝽属(按树盲蝽)、盲蝽属(Lygusspp)、红蝽属、长蝽属、绿蝽属、Nymenoptera例如叶蜂属和茎蜂属(锯蜂)、切叶蚁属(切叶蚁)、双翅目例如黑蝇属(root flies)、芒角蝇属和潜蝇属(shoot flies)、潜叶蝇属(细蛾科)、实蝇属(果蝇)、缨翅目例如棉蓟马、直翅目例如飞蝗属和蚱蜢属(蝗虫)和蟋蟀例如油葫芦属和蟋蟀属、弹尾目例如跳虫属(Sminthurus spp和Onychiurusspp)(跳虫)、等翅目例如白蚁属(白蚁)、革翅目例如球螋属(蠼螋)并且还可用于抗其他农业上重要的节肢动物例如螨(螨)如红叶螨属、全爪螨属和苔螨属(叶螨)、瘿螨属(瘿螨)、Polyphacotarsonemus属、Blaniulus属(千足虫)、么蚰属(么蚰)、潮虫属(woodlice)和鲎虫属(甲壳纲)。
本发明所述化合物还可用于控制植物中的节肢动物害虫。所述活性化合物通常施用到节肢动物感染的部位,以每公顷预处理部位约0.005kg至约25kg活性化合物的比例,优选0.02-2kg/ha进行控制。在理想条件下,根据有待防治的害虫,以较低的比例提供适当的保护。另一方面,不利的天气条件和其他因素可能需要使用较高比例的活性成份。当向叶面施用时,可使用的比例为0.01-1kg/ha。
当所述害虫在土壤中生存时,含有所述活性化合物的制剂可以以任何常规方法均匀地散布于所处理的区域。如果需要,通常可以向田地或作物生长区施药,或者向与被保护免受侵袭的种籽或植物靠得很紧的地方施药。所述活性成份可以通过用水喷洒所述区域洗刷到土壤中或者可以借助天然降水作用。施药期间或施药后,如果需要,所述制剂可以以机械方式散布于土壤中,例如通过犁耕或耙地。施药可在种植前、种植中、种植后,但应发生在长芽前或长芽后。
本发明所述化合物较有价值的是可防治食用作物的部位远离施药点的害虫,例如通过向根部施用所述目的化合物可杀死食用叶子的昆虫。此外,所述化合物还可防食用的方法或驱除药作用降低对所述作物的侵害。
本发明所述化合物特别的价值所在是保护田地、粮草、种植圆、温室、果园和葡萄园作物,或者观赏植物并且保护种植圆和森林树木,例如谷类植物(如玉米、小麦、水稻、高粱)、棉花、烟草、蔬菜和沙拉(例如黄豆、芸苔属农作物、葫芦、莴苣、洋葱、西红柿和胡椒)、田间作物(如马铃署、甜菜、花生、大豆、油菜籽油菜)、甘蔗,草原和粮草(如玉米、高粱、苜蓿)、种植圆(如茶、咖啡、可可、香蕉、棕榈油、椰子、橡胶、香精)、果园和小树林(如核果和果仁果、柑橘属果树、猕猴桃、鳄梨、芒果、橄榄和胡桃)、葡萄园作物、观赏植物、在公园温室中的鲜花和灌木,以及在林区、种植圆和苗圃中的小树林(包括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两种)。
它们的价值还在于保护木材(放置的、伐倒的、运输的、备用的和建筑上的)防止被锯蜂(例如棘胫小蠹科、长小蠹科、粉蠹科、长蠹科、天牛科、窃蠹科)、甲虫(例如)或白蚁(如犀白蚁属、异白蚁属、家白蚁属)侵袭。
另外,它们还可用于保护贮存产品例如谷物、水果、坚果、香料和烟草、研磨或混合入产品中的无论哪一种免受蛾、甲虫和螨的侵害。还可保护贮存的动物产品例如天然的皮肤、毛发、羊毛和羽毛或转化形式(例如地毯或纺织品)免受蛾和甲虫的侵害,肉和鱼免受甲虫、螨和苍蝇的侵害。
本发明所述化合物的价值还在于控制对人和家养动物伤害或疾病传播或作为疾病媒介物的节肢动物,例如上文所述节肢动物,并且特别是控制蜱、螨、虱、蚤、蠓和咬、讨厌的并且可带来蝇蛆病的苍蝇。特别是它们可适用于控制存在于家养动物体内或者在皮肤表面和皮肤内觅食或吸食动物血液的节肢动物,为此它们可以通过口服、非肠道、皮下或局部施用。
因此,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兽医或农用制剂,该制剂含有式(I)化合物或其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以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稀释剂或载体。优选的是,所述制剂适于局部施用。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式(I)化合物或其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或者含有上述每一种物质的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制剂用作杀寄生物药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处治一定部位寄生物感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或其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或者含有上述每一种物质的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制剂对所述部位进行处治。
优选的是,所述部位是动物的皮肤或毛皮,或者植物表面,或者是所处治的植物周围的土壤。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指的处治包括预防以及减轻和/或治愈寄生物感染所出现的症状。杀昆虫活性试验采集成年苍蝇(厩螫蝇)并用CO2麻醉。将含有所述试验化合物的丙酮溶液(1μl)直接施用到每一只苍蝇的胸腔并小心地方放置到用潮湿纱布覆盖的一50ml试管中,以回收CO2。负对照是将丙酮(1μl)施用给它们。给药24小时后评定死亡率。表1阐明了所选本发明化合物抗成年厩螫蝇的体外活性。获得100%死亡率所需剂量在最后一栏中以μg/只苍蝇表示。
表1
杀螨活性试验用吸量管均匀地取0.5ml 1mg/ml所述试验化合物的适宜溶剂例如丙酮或乙醇溶液,以10μg/cm2的剂量加到大小剪为8×6.25cm的WhatmanNo.1(商标)过滤纸上。干燥后,将所述过滤纸对折,用卷边装置将两个边密封并置于含有用水润湿的棉絮的Kilner瓶中,然后将所述瓶密封并于25℃下放置24小时。之后,将50只微小牛蜱幼虫加入到经处理的纸袋中,然后沿第三道边密封,达到完全密封。将纸袋再放回到Kilner瓶中,将其密封并于25℃下再放置48小时。然后取出纸袋并评估死亡率。通过只用0.5ml溶剂处理剪成适宜尺寸的过滤纸并按照相同方法处理得到负对照。通过改变试验溶液的浓度可得到在其他剂量下的活性结果。
表2阐明了所选本发明化合物抗微小牛蜱幼虫的体外活性。获得100%死亡率所需剂量在最后一栏中以μg/cm2表示。
表 2
本发明所述化合物以及用于本发明的中间体的合成通过下列实施例和制备例阐明。
熔点用未校正的Gallenkamp熔点仪测定。
核磁共振(NMR)数据用Bruker AC300或AM300光谱仪获得,所测定的化学位移(δ)与所建议的结构一致。
质谱(MS)数据用Finnigan Mat.TSQ 7000或Fisons InstrumentsTrio 1000光谱仪获得。所引用的计算和实测的离子是指最小质量的同位素组分。
HPLC是指高效液相色谱。
室温是指20-25℃。
实施例15-氨基-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在剧烈搅拌下,将制备例2所述标题化合物(1.0g)、溴仿(13ml)、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075g)、60%氢氧化钠水溶液(2ml)、二氯甲烷(12ml)和乙醇(0.5ml)的混合物回流加热10天,然后令其冷却并用水稀释。将分离的有机相加入到硅胶(10g)柱中并用二氯甲烷洗脱。将由适宜流份中所得粗产物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水∶甲醇(50∶40∶10)作洗脱剂,得到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78-179℃.δ(CDCl3)2.28(d,2H),2.61(t,1H),3.80(br.s,2H),7.8(s,2H).MS(热喷雾)M/Z[M+H]516.4;C14H7Br2Cl2F3N4+H理论值516.84.
实施例2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将乙醇(0.1ml)和氢氧化钠(0.29g)水(0.5ml)溶液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4所述标题化合物(0.6g)和溴仿(1.83g)的二氯甲烷(2ml)溶液中,随后加入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01g)。连续地将反应化合物于室温下搅拌18小时,于50℃下搅拌5小时,室温下搅拌48小时,50℃下搅拌4小时和室温下搅拌18小时,然后于二氯甲烷(100ml)和水(100ml)之间配分。分离有机相,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得到一油状物,将其于硅胶(1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3∶7)作洗脱剂,随后将所得产物于己烷中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21-123℃.δ(CDCl3)2.02(t,1H),2.34(dd,1H),2.88(dd,1H),7.53(s,1H),7.78(s,2H).MS(热喷雾)M/Z[M+NH4]518.9;C14H6Br2Cl2F3N3+NH4理论值518.86.
实施例3A和3BA. (-)-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和B. (+)-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用Chirapak(商标)AD柱(25cm×2cm)经手性HPLC拆分实施例2所述标题化合物(28.5mg),用己烷∶丙-2-醇(93∶7)作洗脱剂,洗脱剂流速为9ml/分。
首先洗脱得到的并以白色结晶固体形式获得的是(-)-对映体(A),m.p.132.5-135℃.D25-42.54°(c=1.5mg/ml,甲醇).
第二个洗脱得到的并以白色结晶固体形式获得的是(+)-对映体(B),m.p.132.5-134℃.[α]D25+44.02°(c=3.5mg/ml,甲醇).经X-射线结晶分析测定,后一种对映体为R-构型。
实施例43-氰基-4-(2,2-二氯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01g)和乙醇(0.015ml)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4所述标题化合物(0.46g)的氯仿(0.66ml)溶液中,然后加入50%氢氧化钠水溶液(0.25ml)并将反应混合物于60℃下搅拌1个月。将所得混合物于二氯甲烷和水之间配分,然后分离有机相,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将所得褐色胶状物于硅胶(1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随后在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水∶甲醇(50∶40∶10)作洗脱剂。所得产物于己烷中结晶,得到无色碟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23-126℃.δ(CDCl3)1.84(t,1H),2.20(dd,1H),2.85(dd,1H),7.53(s,1H),7.78(s,2H).MS(热喷雾)M/Z[M+NH4]430.6;C14H6Cl4F3N3+NH4理论值430.96.
实施例55-氨基-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向搅拌下的制备例6所述标题化合物(0.35g)的二氯甲烷(2ml)溶液中加入溴(6.4ml),随后加入乙醇(0.1ml)和氢氧化钠(0.29g)水(0.5ml)溶液,然后加入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01g)并将反应混合物于50℃下搅拌13天,令其冷却。将所得混合物减压蒸发并将残余物于二氯甲烷和水之间配分。分离有机相并与水相的乙酸乙酯萃取液合并,然后将合并的有机溶液用盐水洗涤,干燥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随后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水∶甲醇(60∶30∶1 0)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78-180℃.δ(CDCl3)2.29(d,2H),2.60(t,H),3.89(br,s,2H),7.93(d,2H),MS(热喷雾)M/Z[M+H]574.7;C13H7Br2Cl2F5N4S+H理论值574.81.
实施例6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除了在开始的柱色谱纯化步骤中用己烷∶二氯甲烷(1∶1)作洗脱剂外,按照实施例5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8所述标题化合物获得白色泡沫状物。δ(CDCl3)2.01(t,1H),2.34(dd,1H),2.88(dd,1H),7.54(s,1H),7.91(d,2H),MS(热喷雾)M/Z[M+NH4]576.8;C13H6Br2Cl2F5N3S+NH4理论值576.83.
实施例73-氰基-4-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于25分钟内,将0.2M重氮甲烷的乙醚(25ml)溶液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4所述标题化合物(0.332g)和乙酸钯(II)(0.01g)的乙醚(10ml)溶液中并将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18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用另外的重氮甲烷乙醚溶液(25ml)和乙酸钯(II)(0.01g)处理,搅拌24小时,用重氮甲烷乙醚溶液(50ml)和乙酸钯(II)(0.01g)进一步处理,再搅拌24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5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随后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水∶甲醇(50∶45∶5)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24℃.δ(CDCl3)0.77(m,2H),1.07(m,2H),1.89(m,1H),7.29(s,1H),7.74(s,2H).MS(热喷雾)M/Z[M+NH4]362.8;C14H8Cl2F3N3+NH4理论值363.04.
实施例83-氰基-4-(2,2-二溴-3,3-二甲基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将制备例10所述标题化合物(0.15g)和苯基三溴甲基汞(0.44g)的甲苯(2ml)溶液于70℃下加热5小时,令其冷却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水∶甲醇(60∶30∶10)作洗脱剂,得到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46-148℃.δ(CDCl3)1.31(s,3H),1.70(s,3H),2.52(s,1H),7.78(s,2H),7.79(s,1H),MS(热喷雾)M/Z[M+NH4]546.7;C16H10Br2Cl2F3N3+NH4理论值546.89.
实施例93-氰基-4-(2,2-二溴-1-甲基环丙基)-1-( 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除了反应时间为4小时,随后将反应混合物过滤并且开始的硅胶柱色谱纯化步骤用己烷∶二氯甲烷(1∶1)作洗脱剂外,按照实施例8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15所述标题化合物获得一白色固体,m.p.133-134℃.δ(CDCl3)1.83(s,3H),1.92(d,1H),2.28(d,1H),7.59(s,1H),7.78(s,2H).MS(热喷雾)M/Z[M+NH4]533.0;C15H8Br2Cl2F3N3+NH4理论值532.88.
实施例10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1-甲基环丙基)吡唑将0.007 M重氮甲烷的乙醚(20ml)溶液分两份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15所述标题化合物(0.346g)和乙酸钯(II)(0.01g)的乙醚(10ml)溶液中并将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48小时,然后过滤。将反应混合物用另外的重氮甲烷乙醚溶液(20ml)和乙酸钯(II)(0.01g)处理,搅拌24小时并过滤,然后重复此循环。所述反应混何用重氮甲烷乙醚溶液(20ml)和乙酸钯(II)(0.01g)进一步处理,搅拌5天,过滤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环己烷中结晶,得到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38-139℃.δ(CDCl3)0.86(m,2H),1.04(m,2H),1.50(s,3H),7.41(s,1H),7.74(s,2H).MS(热喷雾)M/Z[M+H]359.8;C15H10Cl2F3N3+H理论值360.03.
实施例113-氰基-4-(2,2-二溴-1-甲氧基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将制备例17所述标题化合物(0.4g)和苯基三溴甲基汞(0.76g)的甲苯(1ml)溶液于60℃下加热4小时,令其冷却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1∶1)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17-118℃.δ(CDCl3)2.22(d,1H),2.40(d,1H),3.43(s,3H),7.80(s,2H),7.84(s,1H).MS(热喷雾)M/Z[M+H]532.1;C15H8Br2Cl2F3N3O+H理论值531.84.
实施例12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2,2,3,3-四甲基环丙基)吡唑将制备例18所述标题化合物(0.04g)、2,3-二甲基丁-2-烯(1.08ml)和乙酸铑(0.001g)二聚物的二氯甲烷(0.3ml)溶液于70℃下加热30分钟并在此温度下再保持30分钟。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二氯甲烷(0.3ml),然后将其再加热1小时,令其冷却并于二氯甲烷(5ml)和水(2ml)之间配分。分离有机相,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1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得到白色结晶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58-159℃.δ(CDCl3)1.05(s,6H),1.33(s,6H),1.55(s,1H),7.38(s,1H),7.75(s,2H).MS(热喷雾)M/Z[M+NH4]419.6;C18H16Cl2F3N3+NH4理论值419.1.
实施例133-氰基-4-(t-2,t-3-二氯-r-1-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将制备例18所述标题化合物(0.254g)、顺-1,2-二氯乙烯(7.0g)和乙酸铑二聚物(0.045g)的无水二氯甲烷(7.5ml)溶液于60℃下加热4.5小时,然后令其于室温下静置18小时。所得混合物于硅胶(5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得到白色结晶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38-139℃.δ(CDCl3)2.80(t,1H),3.80(d,2H),7.75(s,1H),7.80(s,2H).MS(热喷雾)M/Z[M+NH4]431.3;C14H6Cl4F3N3+NH4理论值430.96.
实施例143-氰基-4-(t-2,t-3-二溴-r-1-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除了将反应混合物于55℃下加热4小时并且在叔丁醇中将色谱纯化步骤所得残余物冷冻干燥外,按照实施例13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18所述标题化合物和1,2-二溴乙烯获得一暗黄色固体,m.p.106-108℃.δ(CDCl3)2.76(t,1H),3.80(d,2H),7.78(s,2H),7.80(s,1H).MS(热喷雾)M/Z[M+H]502.0;C14H6Br2Cl4F3N3+H理论值501.83.
实施例153-氰基-4-(二环[3.1.0]己-6-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除了将反应化合物于55℃下加热4小时外,按照实施例13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18所述标题化合物和环戊烯获得一白色固体,m.p.105-106℃.δ(CDCl3)1.41-2.06(m,9H),7.47(s,1H),7.75(s,2H).MS(热喷雾)M/Z[M+NH4]403.4;C17H12Cl2F3N3+NH4理论值403.07.
实施例163-氰基-4-(二环[4.1.0]庚-7-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按照实施例15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18所述标题化合物和环己烯获得一白色固体,m.p.113-114℃.δ(CDCl3)0.87(m,2H),1.21(m,2H),1.46(m,2H),1.59(m,2H),1.78(t,1H),2.04(m,2H),7.52(s,1H),7.77(s,2H).MS(热喷雾)M/Z[M+NH4]417.0;C18H14Cl2F3N3+NH4理论值417.09.
实施例17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2,2-二甲基环丙基)吡唑将制备例18所述标题化合物(0.507g)和乙酸铑(II)(0.045g)的无水二氯甲烷(7ml)溶液加入到搪玻璃瓶(容积50ml)中,然后用氮气冲洗两次。向反应容器中加入2-甲基丙烯并将反应混合物于55℃下加热2小时,然后于室温下令其静置18小时。所得混合物于硅胶(5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得到很淡的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22-123℃.δ(CDCl3)0.70(m,1H),0.96(s,3H),1.00(m,1H),1.26(s,3H),1.74(m,1H),7.25(s,1H),7.76(s,2H),MS(热喷雾)M/Z[M+NH4]390.7;C16H12Cl2F3N3+NH4理论值391.07.
实施例18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螺[2.4]庚-1-基)吡唑除了将反应混合物仅加热3小时外,按照实施例15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18所述标题化合物和亚甲基环戊烷获得一淡黄色固体,m.p.117-118℃,δ(CDCl3)0.88(t,1H),1.22(dd,1H),1.37(m,2H),1.74(m,6H),1.92(dd,1H),7.27(s,1H),7.74(s,2H),MS(热喷雾)M/Z[M+NH4]417.1;C18H14Cl2F3N3+NH4理论值417.09.
实施例19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2,2-二氟环丙基)吡唑除了将反应混合物于50℃和2068kPa(300psi)下加热24小时,按照实施例17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18所述标题化合物和1,1-二氟乙烯获得。所述产物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进一步纯化,用乙腈∶水(55∶45)作溶剂,得到白色非晶形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CDCl3)1.58(m,1H),2.16(m,1H),2.76(m,1H),7.50(s,1H),7.78(s,2H),MS(APCl)M/Z [M+H]382.0;C14H6Cl2F5N3+H理论值381.99.
实施例20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螺[2,3]庚-1-基)吡唑除了将反应混合物于回流下加热4小时并省略随后的室温下静置过夜步骤外,按照实施例15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18所述标题化合物和亚甲基环丁烷获得,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08-110℃.δ(CDCl3)0.79(m,1H),1.24(m,1H),1.86-2.39(m,7H),7.08(s,1H),7.76(s,2H).MS(热喷雾)M/Z [M+NH4]403.0;C17H12Cl2F3N3+NH4理论值403.07.
实施例21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螺[2.2]戊-2-基)吡唑在一个密封的厚壁玻璃容器中,于搅拌下将制备例18所述标题化合物(0.507g)、亚甲基环丙烷(5ml)和乙酸铑(II)二聚物(0.045g)的无水二氯甲烷(7ml)溶液于55℃下加热24小时,然后令其冷却。如实施例13所述将所得混合物纯化,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08-110℃.δ(CDCl3)0.81(m,1H),0.91(m,1H),0.99-1.18(m,3H),1.66(dd,1H),2.21(dd,1H),7.29(s,1H),7.74(s,2H),MS(热喷雾)M/Z[M+NH4]389.1;C16H10Cl2F3N3+NH4理论值389.05.
实施例22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甲基吡唑向搅拌下的制备例22所述标题化合物(0.993g)的二氯甲烷(4ml)溶液中加入溴仿(1.08ml),随后加入氢氧化钠(0.495g)水(1ml)溶液和乙醇(0.1ml),然后加入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222g)并将反应混合物于50℃下加热6天。再加入相同量的氯仿、氢氧化钠水溶液和乙醇并于50℃下继续搅拌5天。将冷却的反应混合物于乙醚和水之间配分,然后分离水相并用乙醚(x2)萃取。将合并的有机溶液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然后将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3∶2)作洗脱剂,随后用冷己烷研制,得到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66.8-68.2℃.δ(CDCl3)1.87(t,1H),2.19(dd,1H),2.47(s,3H),2.64(dd,1H),7.22(s,1H),7.80(s,2H),MS(热喷雾)M/Z[M+H]491.0;C14H9Br2Cl2F3N2+H理论值490.85.
实施例23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5-二甲基吡唑向搅拌下的制备例25所述标题化合物(0.368g)的二氯甲烷(2ml)溶液中加入溴仿(1.1ml),随后加入氢氧化钠(0.175g)水(0.5ml)溶液和乙醇(0.1ml),然后加入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01g)并将反应混合物回流下加热4天。再加入相同量的氯仿、氢氧化钠水溶液和乙醇并于回流下继续搅拌9天。将冷却的反应混合物用二氯甲烷(20ml)稀释,该混合物依次用水(3×15ml)和盐水(10ml)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将残余物于硅胶(3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然后用己烷∶乙醚∶二氯甲烷(8∶1∶1)作洗脱剂,随后于C18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水∶甲醇(60∶30∶10)作洗脱剂,得到一油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CDCl3)1.93(t,1H),2.10(s,3H),2.19(dd,1H),2.36(s,3H),2.60(dd,1H),7.73(s,2H),MS(热喷雾)M/Z[M+H]504.9;C15H11Br2Cl2F3N2+H理论值504.87.
实施例244-(2,2-二溴环丙基)-3-甲基-1-(2,4,6-三氯苯基)吡唑将氢氧化钠(0.64g)的水(1ml)溶液和乙醇(0.1ml)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28所述标题化合物(1.0g)、溴仿(2ml)和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04g)的二氯甲烷(2ml)溶液中并将反应混合物回流下加热16小时,然后令其冷却。将所得混合物于二氯甲烷和水之间配分,分离有机相,依次用水和盐水洗涤,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酸乙酯(50∶1)作洗脱剂,得到一黄色油状物,用相似方法将其进一步纯化,用己烷∶乙酸乙酯(19∶1)作洗脱剂,随后用丙-2-醇研制后,得到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84-86℃,δ(CDCl3)1.79(t,1H),2.19(dd,1H),2.44(s,3H),2.63(dd,1H),7.18(s,1H),7.44(s,2H),MS(热喷雾)M/Z[M+H]456.8;C13H9Br2Cl3N2+H理论值456.83.
实施例254-(2,2-二氯环丙基)-3-甲基-1-(2,4,6-三氯苯基)吡唑将50%氢氧化钠水溶液(2ml)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28所述标题化合物(1.0g)、氯仿(7ml)和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08g)的乙醇(0.2ml)和二氯甲烷(2ml)混合物溶液中并将反应混合物回流下加热16小时。进一步加入相同量的氯仿(3ml)、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04g)和氢氧化钠溶液(1ml),然后将反应混合物于回流下搅拌16小时,令其冷却并于二氯甲烷和水之间配分。分离有机相,依次用水和盐水洗涤,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酸乙酯(19∶1)作洗脱剂,得到一黄色油状物,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将其进一步纯化,用乙腈∶水∶甲醇(60∶30∶10)作洗脱剂,得到无色油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CDCl3)1.61(t,1H),2.02(dd,1H),2.42(s,3H),2.63(dd,1H),7.20(s,1H),7.47(s,2H).MS(热喷雾)M/Z[M+H]368.8;C13H9Cl5N2+H理论值368.93.
实施例26A和26BA. 4-(c-2-溴-r-1-环丙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和B. 4-(t-2-溴-r-1-环丙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于-10℃下,经注射器将三-正丁基氢化锡(0.9g)滴加到搅拌下的实施例2所述标题化合物(0.504g)的甲苯(10ml)溶液中,令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搅拌5小时,在-20℃下保持3天,再次令其温热至室温,然后再用三-正丁基氢化锡(0.9g)处理。将该混合物再搅拌24小时,用水处理,30分钟后,分离水相并用二氯甲烷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相干燥并减压蒸发,得到一褐色油状物,将其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4∶1),然后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随后将所需产物于二丙-2-基醚中结晶,得到淡灰白色固体状异构体A,m.p.120.5-121℃.δ(CDCl3)1.22(m,1H),1.82(m,1H),2.29(m,1H),3.40(m,1H),7.47(s,1H),7.78(s,2H).MS(热喷雾)M/Z[M+NH4]441.0;C14H7BrCl2F3N3+NH4理论值440.95.
将结晶母液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水∶甲醇(50∶40∶10)作洗脱剂,得到淡灰白色固体状异构体B,m.p.126℃.δ(CDCl3)1.59(m,1H),1.62(m,1H),2.40(m,1H),3.14(m,1H),7.39(s,1H),7.78(s,2H).MS(热喷雾)M/Z[M+NH4]441.4;C14H7BrCl2F3N3+NH4理论值440.95.
实施例27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1-三氟甲基环丙基)吡唑将制备例31所述标题化合物(27g)的二甲苯(250ml)溶液在温和回流下加热16小时,然后减压蒸除溶剂。所得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然后用己烷∶乙醚(8∶1)作洗脱剂,随后于环己烷中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41℃.δ(CDCl3)1.24(m,2H),1.52(m,2H),7.72(s,1H),7.78(s,2H).MS(热喷雾)M/Z[M+NH4]431.3;C15H7Cl2F6N3+NH4理论值431.0实施例285-氯-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向搅拌下的制备例33所述标题化合物(0.288g)的二氯甲烷(1ml)溶液中加入溴仿(0.275ml),随后加入氢氧化钠(0.126g)的水(0.25ml)溶液和乙醇(0.05ml)。加入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006g)并将反应混合物于室温下剧烈搅拌48小时,50℃下加热7小时,然后于室温下搅拌24小时。于50℃下进一步加热24小时后,加入溴仿(0.275ml)、氢氧化钠(0.126g)的水(0.25ml)溶液和乙醇(0.05ml)并继续搅拌72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于乙醚和水之间配分,分离水相并用乙醚(x2)萃取。合并的萃取液用盐水洗涤,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然后将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3∶2)作洗脱剂,随后于己烷中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03.5-104.2℃.δ(CDCl3)2.31(dd,1H),2.42(t,1H),2.78(dd,1H),7.80(s,2H).MS(热喷雾)M/Z[M+NH4]552.9;C14H5Br2Cl3F3N3+NH4理论值552.82.
实施例29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吡唑向搅拌下的制备例36所述标题化合物(0.530g)的二氯甲烷(3ml)溶液中加入溴仿(0.49ml),随后加入氢氧化钠(0.226g)的水(1ml)溶液和乙醇(0.1ml)。加入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01g)并将反应混合物于50℃下加热3天。加入溴仿(0.49ml)、氢氧化钠(0.226g)的水(1ml)溶液和乙醇(0.1ml)并继续加热5天。将反应混合物冷却,于乙醚和水之间配分,分离水相并用乙醚(x2)萃取。合并的有机萃取液用盐水洗涤,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然后将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醚∶二氯甲烷(1∶1∶2)作洗脱剂,随后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水∶甲醇(60∶30∶10)作洗脱剂,得到黄绿色胶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CDCl3)1.87(t,1H),2.28(dd,1H),2.84(dd,1H),7.40(s,1H),7.82(s,2H).MS(thermospray)M/Z[M+H]544.6;C14H6Br2Cl2F6N2+Hrequires 544.83.
实施例30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苯基吡唑向搅拌下的制备例40所述标题化合物(0.3g)的二氯甲烷(4ml)溶液中加入溴仿(1ml),随后加入氢氧化钠(0.125g)的水(0.1ml)溶液和乙醇(0.1ml)。加入苄基三乙基氯化铵(0.022g)并将反应混合物于50℃下加热5天,令其冷却并于二氯甲烷(10ml)和水(10ml)之间配分。分离有机相,用水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然后将残余物于硅胶(7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醚梯度液(100∶0-95∶5-90∶10-0∶100)洗脱,随后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水∶甲醇(60∶30∶10)作洗脱剂。将HPLC柱获得的所需流份浓缩并用二氯甲烷(3×20ml)萃取。将合并萃取液冷冻干燥,得到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48℃.δ(CDCl3)1.86(t,1H),2.22(dd,1H),2.80(dd,1H),7.35(s,1H),7.40-7.60(m,3H),7.75(s,2H),7.92(d,2H).MS(热喷雾)M/Z[M+H]553.5;C19H11Br2Cl2F3N2+H理论值552.87.
实施例314-(1-氯二氟甲基环丙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除了加热4小时,用己烷∶乙醚(8∶1)作色谱分离的洗脱剂并且没有随后的结晶步骤以外,按照实施例27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44所述标题化合物获得一白色固体,m.p.124-125℃.δ(CDCl3)1.24(m,2H),1.58(m,2H),7.74(s,1H),7.74(s,2H).MS(热喷雾)M/Z[M+NH4]446.9;C15H7Cl3F5N3+NH4理论值447.0.
实施例32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1-乙基环丙基)吡唑于2分钟内将0.467 M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30ml)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47所述标题化合物(3g)和乙酸钯(II)(0.025g)的乙醚(5ml)溶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18小时。将反应混合物过滤,再用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30ml)和乙酸钯(II)(0.025g)处理,再搅拌4小时,过滤,再用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30ml)和乙酸钯(II)(0.025g)处理,再搅拌40小时,过滤,进一步用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30ml)和乙酸钯(II)(0.025g)处理,搅拌88小时,过滤,然后进一步再用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30ml)和乙酸钯(II)(0.025g)处理,再搅拌2小时,过滤,再用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30ml)和乙酸钯(II)(0.025g)处理,,搅拌18小时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水(60∶40)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18-119℃.δ(CDCl3)0.80(m,2H),0.90(m,5H),1.63(m,2H),7.44(s,1H),7.77(s,2H).MS(热喷雾)M/Z[M+NH4]390.8;C16H12Cl2F3N3+NH4理论值391.1.
实施例333-氰基-4-(2,2-二溴-1-乙基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将制备例47所述标题化合物(105mg)和苯基三溴甲基汞(160mg)的甲苯(4ml)溶液于70℃下加热2小时,然后加入苯基三溴甲基汞(180mg)的甲苯(2ml)溶液并将混合物于70℃下加热16小时,再加入苯基三溴甲基汞(230mg)并将混合物于70℃下加热4小时,继续加热苯基三溴甲基汞(310mg)并将混合物于70℃下加热2小时,再加入苯基三溴甲基汞(310mg)并将混合物于70℃下加热16小时,然后令其冷却。所得混合物经硅胶(10g)过滤,用己烷,然后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将所需洗脱流份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10g)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己烷(1∶4)作洗脱剂,随后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水∶甲醇(60∶30∶10)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07-108℃.δ(CDCl3)1.04(t,3H),1.90(m,2H),2.19(m,2H),7.62(s,2H),7.79(s,2H).MS(thermospray)M/Z[M+H]530.0;C16H10Br2Cl2F3N3+H requires 529.9.
实施例34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1-五氟乙基环丙基)吡唑除了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用乙腈∶水∶甲醇(60∶30∶10)作洗脱剂以外,按照实施例31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50所述标题化合物获得一白色固体,m.p.105-106℃.δ(CDCl3)1.24(m,2H),1.55(m,2H),7.67(s,1H),7.77(s,2H).MS(电喷雾)M/Z[M+H]464.0;C16H7Cl2F8N3+H理论值464.0.
实施例35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1-七氟丙基环丙基)吡唑除了加热3小时并在色谱分离后经环己烷结晶以外,按照实施例31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53所述标题化合物获得一白色固体,m.p.95-96℃.δ(CDCl3)1.23(m,2H),1.54(m,2H),7.65(s,1H),7.74(s,2H).MS(热喷雾)M/Z[M+H]514.2;C17H7Cl2F10N3+H理论值514.0.
实施例36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1-三氟甲基环丙基)吡唑将制备例55所述标题化合物(130mg)的二甲苯(8ml)和甲苯(1ml)混合物溶液于温和回流条件下加热7小时,然后令其于室温下静置16小时。减压蒸除溶剂,所得残余物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水∶甲醇(45∶45∶10)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78-179℃.δ(CDCl3)1.13(m,2H),1.48(m,2H),3.91(br.s,2H),7.80(s,2H).MS(thermospray)M/Z [M+H]429.1;C15H8Cl2F6N4+H requires 429.0.
实施例37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吡唑将制备例58所述标题化合物(0.50g)和苯基三溴甲基汞(1.0g)的甲苯(5ml)溶液于氮气氛70℃下加热1.5小时,再加入苯基三溴甲基汞(0.50g)并继续加热72小时。令所得混合物冷却,于乙醚和水之间配分,分离水相并用乙醚(x2)萃取。将合并的萃取液依次用水和饱和盐水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将褐色油状粗产物(0.50g)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酸乙酯(9∶1)作洗脱剂,得到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81-83C.δ(CDCl3)2.05(t,1H),2.33(dd,1H),2.85(dd,1H),8.20(s,1H),8.23(s,1H),8.70(s,1H).MS(热喷雾)M/Z[M+H]467.9;C13H6Br2ClF3N4+H理论值467.9.
实施例383-乙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于氮气氛下,将实施例2所述标题化合物(3.42g)的乙醚(25ml)溶液加入到搅拌下冰冷却的3.0 M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2.26ml)和无水乙醚(25ml)混合物中,同时保持反应温度低于2℃。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回流下加热2小时,然后用再用3M甲基碘化镁乙醚溶液(0.5ml)处理,将该混合物回流下加热1小时,然后于室温下搅拌18小时。加入更多量的甲基碘化镁乙醚溶液(1ml)并将所得混合物回流下加热3小时,然后倾入到搅拌下的浓盐酸(2ml)和冰(10g)混合物中。用乙醚(x3)萃取,随后用盐水洗涤合并的萃取液,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得到粗产物,将其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1∶1)作洗脱剂,随后于己烷中结晶,得到淡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49.5-150.3℃.δ(CDCl3)1.78(dd,1H),2.24(dd,1H),2.69(s,3H),3.37(dd,1H),7.34(s,1H),7.78(s,2H).MS(热喷雾)M/Z[M+NH4]536.3;C15H9Br2Cl2F3N2O+NH4理论值535.88.
实施例39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1-羟乙基)吡唑于约-50℃氮气氛下,将1 M硼烷四氢呋喃复合物的四氢呋喃溶液(4.61ml)加入到搅拌下的实施例38所述标题化合物(0.40g)的无水四氢呋喃(5ml)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进一步搅拌4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醚(3∶1)作洗脱剂,得到含油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 (CDCl3)1.55(s,1H),1.75(d,3H),1.80(t,1H),2.20(dd,1H),2.95(dd,1H),5.20(m,1H),7.25(s,1H),7.70(s,2H).MS(热喷雾)M/Z[M+H]521.0;C15H11Br2Cl2F3N2O+H理论值520.86.
实施例40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乙基吡唑于约-75℃下,将三乙基硅烷(0.22ml)加入到搅拌下的实施例39所述标题化合物(0.18g)的二氯甲烷(5ml)溶液中,同时保持反应温度低于-70℃。加入醚合三氟化硼(0.17ml)并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然后进一步搅拌24小时。随后,将混合物冷却至-70℃,再加入三乙基硅烷(0.22ml)和醚合三氟化硼(0.17ml),除去冷却浴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4天。所得混合物用稀盐酸洗涤,水相用二氯甲烷(x2)萃取。合并的有机溶液用盐水洗涤,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然后将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醚(2∶1)作洗脱剂,得到无色油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CDCl3)1.45(t,3H),1.80(t,1H),2.20(dd,1H),2.65(dd,1H),2.85(q,2H),7.20(s,1H),7.70(s,2H).MS(热喷雾)M/Z[M+H]504.9;C15H11Br2Cl2F3N2+H理论值504.87.
实施例41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2-羟基丙-2-基)吡唑于氮气氛下,将实施例38所述标题化合物(0.30g)的乙醚(5ml)溶液加入到搅拌下冰冷却的3.0 M甲基碘化镁溶液(0.21ml)和无水乙醚(5ml)混合物中,同时保持反应温度低于2℃。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回流下加热1小时,令其冷却,然后倾入到搅拌下的浓盐酸(2ml)和冰(10g)混合物中。用乙醚(x3)萃取,随后用盐水洗涤合并的萃取液,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得到粗产物,将其于甲苯中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32.1-132.7℃.δ(CDCl3)1.80(s,6H),1.82(t,1H),2.20(dd,1H),2.55(s,1H),3.05(dd,1H),7.20(s,1H),7.70(s,2H).MS(热喷雾)M/Z[M+H]534.4;C16H13Br2Cl2F3N2O+H理论值534.88.
实施例42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丙-2-基)吡唑于约-75℃下,将三乙基硅烷(0.14ml)加入到搅拌下的实施例41所述标题化合物(0.115g)的二氯甲烷(5ml)溶液中,同时保持反应温度低于-70℃。加入醚合三氟化硼(0.11ml)并将反应混合物于约-70℃下保持2.5小时,之后令其温热至室温。24小时后,混合物用稀盐酸洗涤,水相用二氯甲烷(x2)萃取。合并的有机溶液用盐水洗涤,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得到粗产物,将其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醚(4∶1)作洗脱剂,得到无色油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CDCl3)1.40(d,6H),1.80(t,1H),2.20(dd,1H),2.70(dd,1H),3.20(sept.,1H),7.15(s,1H),7.70(s,2H).MS(热喷雾)M/Z[M+H]518.4;C16H13Br2Cl2F3N2+H理论值518.89.
实施例43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甲酰基吡唑5分钟内将1 M二异丁基氢化铝的己烷溶液(1.5ml)滴加到搅拌下冷却的实施例2所述标题化合物(0.50g)的无水四氢呋喃(15ml)溶液中。1小时后,反应混合物进一步用氢化物溶液(2.25ml)处理,搅拌18小时,然后倾入酸化的甲醇水溶液中。混合物用乙醚(x2)萃取,合并的萃取液依次用水和盐水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所得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酸乙酯(9∶1)作洗脱剂,得到油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CDCl3)1.80(dd,1H),2.28(dd,1H),3.32(dd,1H),7.39(s,1H),7.78(s,2H),10.19(s,1H).MS(热喷雾)M/Z[M+H]504.7;C14H7Br2Cl2F3N2O+H理论值504.83.
实施例44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二氟甲基吡唑将二乙氨基三氟化硫(0.13g)加入到搅拌下的实施例43所述标题化合物(0.20g)的二氯甲烷(5ml)溶液中,室温下再经过3小时后,反应混合物用二氯甲烷稀释,用水(x2)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酸乙酯(19∶1)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99-101℃.δ(CDCl3)1.85(t,1H),2.25(dd,1H),2.95(dd,1H),6.87(t,1H),7.38(s,1H),7.74(s,2H).MS(热喷雾)M/Z[M+H]526.5;C14H7Br2Cl2F5N2+H理论值526.84.
实施例454-(2,2-二溴环丙基)-3-二氯甲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将五氯化磷(0.17g)加入到搅拌下的实施例43所述标题化合物(0.20g)的乙醚(10ml)溶液中,24小时后,再加入五氯化磷(0.17g),反应混合物进一步搅拌24小时,之后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酸乙酯(19∶1)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87-89℃.δ(CDCl3)1.90(t,1H),2.29(dd,1H),3.12(dd,1H),6.96(s,1H),7.30(s,1H),7.72(s,2H)MS(APCl)M/Z[M+H]559.2;C14H7Br2Cl4F3N2+H理论值558.78.
实施例46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4,6-三氯苯基)吡唑将制备例61所述标题化合物(2.0g)、用1-3%乙醇稳定的96%溴仿(6.5ml)、氢氧化钠(1.0g)、水(1.0ml)、乙醇(0.14ml)、二氯甲烷(6.5ml)和苄基三乙基氯化铵(80mg)的混合物于约40℃温和回流条件下迅速搅拌6小时,然后于室温下搅拌18小时,再于约40℃下搅拌6小时。再加入氢氧化钠(0.3g)、水(0.6ml)和季铵盐催化剂(130mg),反应混合物于约40℃下剧烈搅拌6小时,然后于室温下搅拌18小时。再加入催化剂(100mg),反应混合物于约40℃下搅拌6小时,然后于室温下搅拌66小时。继续加入催化剂(100mg)和二氯甲烷(2.0ml),反应混合物于约40℃下搅拌6小时,室温下搅拌18小时,约40℃下搅拌7小时,室温下搅拌18小时,约40℃下搅拌7小时和室温下搅拌18小时。最后,再加入96%溴仿(3.0ml)、50%氢氧化钠水溶液(0.5ml)、二氯甲烷(3.0ml)和催化剂(150mg)并将所得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1周,然后于二氯甲烷(100ml)和水(50ml)之间配分。分离的有机相用水(50ml)洗涤,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得到一黑色胶状物,将其于硅胶(10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然后用己烷∶乙醚∶二氯甲烷(8∶1∶1)作洗脱剂,得到十分淡的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64℃.δ(CDCl3)2.02(t,1H),2.34(dd,1H),2.87(dd,1H),7.48(s,1H),7.51(s,2H).MS(热喷雾)M/Z[M+NH4]484.6;C13H6Br2Cl3N3+NH4理论值484.8.
实施例473-氰基-4-(2,2-二氯环丙基)-1-(2,4,6-三氯苯基)吡唑将制备例61所述标题化合物(2.0g)、氯仿(6.0ml)、氢氧化钠(1.0g)、水(1.0ml)、乙醇(0.2ml)、二氯甲烷(6.5ml)和苄基三乙基氯化铵(150mg)的混合物于约40℃下迅速搅拌66小时。再加入氢氧化钠(0.5g)、水(1.0ml)、二氯甲烷(4ml)和季铵盐催化剂(180mg),反应混合物于约40℃下搅拌90小时。再加入催化剂(150mg)、二氯甲烷(5.0ml)、50%氢氧化钠水溶液(0.5ml)和氯仿(3.0ml),将所得混合物于约36℃下搅拌10天,然后于二氯甲烷(100ml)和水(50ml)之间配分。分离的有机相用水(50ml)洗涤,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得到一黑色胶状物,将其于硅胶(8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醚∶二氯甲烷(8∶1∶1)作洗脱剂,得到淡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57.8℃.δ(CDCl3)1.85(t,1H),2.19(dd,1H),2.85(dd,1H),7.49(s,1H),7.52(s,2H).MS(热喷雾)[M/Z+NH4]396.8;C13H6Cl5N3+NH4理论值396.9.
实施例485-氨基-3-氰基-4-(2,2-二氯环丙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将剧烈搅拌下的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4-乙烯基吡唑(WO-A-97/07 102;0.50g)、氯仿(3.0ml)、氢氧化钠(0.25ml)水(0.25ml)溶液、乙醇(2滴)、二氯甲烷(2.0ml)和苄基三乙基氯化铵(25mg)的混合物回流下加热18小时,然后再加入氯仿(3.0ml)和季铵盐催化剂(25mg)并于回流下继续搅拌78小时。再加入氯仿(3.0ml)和催化剂(25mg),所得混合物于回流下搅拌4天,然后于二氯甲烷(30ml)和水(30ml)之间配分。分离的有机相用水(2×20ml)和饱和盐水(20ml)洗涤,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得到一黑褐色油状物。将此粗产物按如下所述纯化(i)用二氯甲烷作溶剂预吸附到硅胶(1.5g)上,随后于硅胶(20g)上进行柱色谱分离,用己烷∶乙酸乙酯(7∶3)作洗脱剂;(ii)于C18硅胶上进行反相HPLC,用乙腈∶水(70∶30)作洗脱剂;和(iii)于C18硅胶上再进行反相HPLC,用乙腈∶甲醇∶水(50∶10∶40)作洗脱剂;得到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90-95℃.δ(CDCl3)2.23(m,2H),2.56(t,1H),3.84(br.s,2H),7.83(s,2H).MS(热喷雾)M/Z[M+H]487.3;C13H7Cl4F5N4S+H理论值486.9.
实施例493-氰基-4-(2,2-二氯环丙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所述反应用3-氰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4-乙烯基吡唑(WO-A-97/07 102)作原料并用实施例48所述方法进行。粗黑褐色油状物按如下所述纯化(i)用二氯甲烷作溶剂预吸附到硅胶(1.5g)上,随后于硅胶(15g)上进行柱色谱分离,用己烷∶乙醚∶二氯甲烷(8∶1∶1)作洗脱剂;(ii)所得淡黄色油状物用异丙基醚研制,随后过滤并将滤液减压蒸发,得到一黄色油状物,令其静置固化;(iii)于C18硅胶上进行反相HPLC,用乙腈∶水( 70∶30)作洗脱剂;(iv)于预先用己烷洗涤的C18硅胶上进行反相HPLC,用己烷,然后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和(v)将所得油状物溶解于甲醇中,然后向所述溶液中加入水直至变浑浊,随后冷却;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78-80℃,δ(CDCl3)1.87(t,1H),2.20(m,1H),2.85(m,1H),7.53(s,1H),7.93(s,2H)。MS(热喷雾)M/Z[M+NH4]489.1;C13H6Cl4F5N3S+NH4理论值488.9。
制备例1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碘吡唑于5分钟内室温下,将N-碘代琥珀酰亚胺(3.52g)分批加入到搅拌下的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EP-A-0295117;5.0g)的乙腈(60ml)溶液中,搅拌1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蒸发,得到所需粗产物(8.2g),尽管其仍含有琥珀酰亚胺,但可无需进一步纯化使用。
如果需要,可在二氯甲烷和水之间配分对所述粗产物进行纯化,分离并干燥(MgSO4)有机相,将其减压蒸发,然后将所得黄色固体用己烷研制,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213℃(分解)。
制备例2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乙烯基吡唑室温下,将三-正丁基(乙烯基)锡(4.25g)和四(三苯膦)钯(0)(0.3g)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1所述标题化合物(2.0g)的二甲基甲酰胺(10ml)溶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于75℃下加热1小时,然后于室温下再搅拌60小时,之后用水稀释。混合物用乙醚萃取,合并的萃取液用盐水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得到一黑色油状粗产物(6.0g),将其于硅胶(20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1∶1)作洗脱剂,得到米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86-187℃,δ(CDCl3)3.85(s,2H),5.41(d,1H),5.70(d,1H),6.52(dd,1H),7.80(s,2H)。MS(热喷雾)M/Z[M+H]347.0;C13H7Cl2F3N4+H理论值347.0。
制备例3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碘吡唑于65℃30分钟内,将亚硝酸叔丁基酯(144ml)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1所述标题化合物(90g)的四氢呋喃(720ml)溶液中。于65℃3小时后,令反应混合物冷却并减压蒸发,然后将残余物于丙醇中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83-84℃,δ(CDCl3)7.70(s,1H),7.79(s,2H)。MS(热喷雾)M/Z[M+NH4]448.8;C11H3Cl2F3IN3+NH4理论值448.9。
制备例4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乙烯基吡唑将制备例3所述标题化合物(58g)、三-正丁基(乙烯基)锡(116mg)和四(三苯膦)钯(3.5g)的二甲基甲酰胺(350ml)溶液于75℃下搅拌3小时,然后令其冷却。将反应混合物于乙醚(600ml)和水(600ml)之间配分,有机相依次用水(x5)和盐水洗涤,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丙-2-醇中结晶,得到淡褐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75-76℃,δ(CDCl3)5.50(d,1H),5.94(d,1H),6.64(dd,1H),7.64(s,1H),7.77(s,2H)。MS(热喷雾)M/Z[M+NH4]349.5;C13H6Cl2F3N3+NH4理论值349.02。
制备例5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4-碘吡唑于室温下5分钟内,将N-碘代琥珀酰亚胺(11.5g)分批加入到搅拌下的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WO-A-93/06089;18.95g)的乙腈(100ml)溶液中,再过15分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蒸发,残余的固体用二氯甲烷和水的混合物处理。过滤收集不溶物并溶于乙酸乙酯,然后将此溶液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得到米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253℃,δ(CDCl3)3.94(br.s,2H),7.92(s,2H)。MS(热喷雾)M/Z[M+NH4]521.9;C10H4Cl2F5IN4S+NH4理论值521.88。
制备例6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4-乙烯基吡唑室温下,将三-正丁基(乙烯基)锡(4.5ml)加入到搅拌下、脱气的制备例5所述标题化合物(5.05g)和四(三苯膦)钯(O)(0.175g)的二甲基甲酰胺(32ml)溶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于70℃下加热30分钟。于70℃下1小时后,加入三-正丁基(乙烯基)锡(4.5ml)和四(三苯膦)钯(O)(0.175g)并将反应混合物于70℃下加热1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残余物于乙醚和水之间配分,分离的有机相与水相的乙醚萃取液合并,用盐水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得到一褐色糊状物,将其用己烷研制。所得褐色固体用乙酸乙酯处理,将混合物过滤,将滤液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甲苯中结晶,得到米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227-228℃,δ(CDCl3)3.86(s,2H),5.41(d,1H),5.68(d,1H),6.50(dd,1H),7.92(s,2H)。MS(热喷雾)M/Z[M+H]405.1;C12H7Cl2F5N4S+H理论值404.98。
制备例73-氰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4-碘吡唑于30分钟内,将亚硝酸叔丁基酯(3.1g)的四氢呋喃(15ml)溶液滴加到制备例5所述标题化合物(2.5g)的四氢呋喃(35ml)溶液中,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蒸发。残余物于丙-2-醇中结晶,得到粉红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79-180℃,δ(CDCl3)7.66(s,1H),7.90(s,2H)。MS(热喷雾)M/Z[M+NH4]506.4;C10H3Cl2F5IN3S+NH4理论值506.87。
制备例83-氰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4-乙烯基吡唑室温下,将三-正丁基(乙烯基)锡(4.2ml)加入到搅拌下、脱气的制备例7所述标题化合物(1.23g)和四(三苯膦)钯(O)(0.09g)的二甲基甲酰胺(32ml)溶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于70℃下加热1.5小时,之后减压蒸发。残余物用己烷研制并将所得固体通过溶于二氯甲烷并且在硅胶(6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然后用己烷∶二氯甲烷(80∶20)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56℃,δ(CDCl3)5.50(d,1H),5.95(d,1H),6.63(dd,1H),7.77(s,1H),7.92(s,2H)。MS(热喷雾)M/Z[M+NH4]406.8;C12H6Cl2F5N3S+NH4理论值406.99。
制备例9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甲酰基吡唑将制备例4所述标题化合物(0.1g)、2.5wt.%四氧化锇的叔丁醇溶液(50μl)和4-甲基吗啉-N-氧化物(0.005g)的90%含水丙酮溶液于室温下搅拌16小时。加入偏高碘酸钠(0.005g)并将反应混合物再搅拌16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残余物于乙醚和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之间配分,分离水相并用乙醚萃取,将合并的乙醚萃取液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5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得到米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67.5-168.5℃,δ(CDCl3)7.80(s,2H),8.18(s,1H),10.08(s,1H)。MS(热喷雾)M/Z[M+NH4]351.3;C12H4Cl2F3N3O+NH4理论值351.0。
制备例10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2-甲基丙烯-1-基)吡唑室温下,将2.5 M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0.9ml)加入到搅拌下的丙-2-基三苯基鏻碘化物(0.97g)的无水乙醚(10ml)溶液中,得到一暗红色溶液。加入制备例9所述标题化合物(0.6g)的乙醚(20ml)溶液并将反应混合物搅拌2小时,用水(20ml)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得到淡褐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72-74℃,δ(CDCl3)1.90(s,3H),1.99(s,3H),6.17(s,1H),7.60(s,1H),7.77(s,2H)。MS(热喷雾)M/Z[M+NH4]360.2;C15H10Cl2F3N3+NH4理论值360.03。
制备例11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烯基吡唑室温下将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炔(3ml)、碘化亚铜(150mg)和双(三苯膦)钯(II)(300mg)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1所述标题化合物(6.96g)的三乙胺(30ml)和二甲基甲酰胺(6ml)混合物溶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于50-60℃下加热1小时。再加入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炔(0.3ml),然后将反应混合物于50-60℃下搅拌30分钟,令其冷却并用水(250ml)稀释。该混合物用乙醚(250ml)萃取,用盐水帮助相分离,分离水相,并用乙醚(250ml)萃取。将合并的乙醚萃取液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得到一胶状物,将其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1∶1)作洗脱剂,随后所得产物于己烷-乙醚中结晶,如此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81-182℃,δ(CDCl3)0.20(s,9H),4.10(br.s,2H),7.70(s,2H)。MS(热喷雾)M/Z[M+NH4]434.2;C16H13Cl2F3N4Si+NH4理论值434.0。
制备例12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乙烯基吡唑将碳酸钾(1.0g)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11所述标题化合物(2.0g)的甲醇(30ml)溶液中。于室温下10分钟后,将反应混合物于乙醚(100ml)和水(100ml)之间配分,然后分离有机相,用盐水(100ml)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随后于乙醚中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215-216℃,δ(CDCl3)3.49(s,1H),4.20(br.s,2H),7.80(s,2H)。MS(热喷雾)M/Z[M+NH4]362.4;C13H5Cl2F3N4+NH4理论值362.0。
制备例134-乙酰基-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将对甲苯磺酸(0.5g)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12所述标题化合物(0.345g)的乙腈(5ml)溶液中。室温下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于乙醚(100ml)和水(100ml)之间配分,分离有机相,依次用饱和碳酸氢盐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4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1∶10)作洗脱剂,得到白色结晶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200-201℃,δ(CDCl3)2.65(s,3H),5.83(br.s,2H),7.82(s,2H)。MS(热喷雾)M/Z[M+NH4]380.4;C13H7Cl2F3N4O+NH4理论值380.03。
制备例144-乙酰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将亚硝酸叔丁基酯(0.0262ml)滴加到搅拌下的制备例13所述标题化合物(0.4g)的四氢呋喃(2ml)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回流下加热30分钟,然后加到硅胶(1.0g)柱上,用四氢呋喃洗脱,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66-168℃,δ(CDCl3)2.67(s,3H),7.80(s,2H),8.12(s,1H)。MS(热喷雾)M/Z[M+NH4]365.0;C13H6Cl2F3N3O+NH4理论值365.02。
制备例15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1-甲基乙烯基)吡唑将2.5 M正丁基锂的四氢呋喃溶液(0.64ml)加入到搅拌下的甲基三苯基鏻溴化物(0.565g)的无水乙醚(10ml)悬浮液中,得到一黄色溶液,向其中加入制备例14所述标题化合物(0.5g)的无水四氢呋喃(10ml)溶液。反应混合物于30℃下加热4小时,令其冷却并于乙醚(100ml)和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100ml)之间配分。分离有机相,干燥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1∶9)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29-130℃,δ(CDCl3)2.16(s,3H),5.29(s,1H),5.80(s,1H),7.59(s,1H),7.88(s,2H)。MS(热喷雾)M/Z[M+NH4]362.9;C14H8Cl2F3N3+NH4理论值363.04。
制备例163-氰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4-( 2-碘-1-甲氧基乙基)吡唑将氧化汞(0.325g)和碘(0.381g)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8所述标题化合物(0.5g)的甲醇(10ml)溶液中,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回流下加热3小时,令其冷却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得到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92-94℃,δ(CDCl3)3.46(s,3H),3.54(m,2H),4.49(t,1H),7.70(s,1H),7.78(s,2H)。
制备例173-氰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4-(1-甲氧基乙烯基)吡唑将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0.064g)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16所述标题化合物(0.2g)的甲苯(10ml)溶液中。室温下18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1∶5)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16-118℃,δ(CDCl3)3.75(s,3H),4.45(d,1H),4.98(d,1H),7.78(s,2H+1H)。MS(热喷雾)M/Z[M+H]362.1;C14H8Cl2F3N3O+H理论值362.01。
制备例18N-[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4-基亚甲基]-N’-(4-甲基苯基磺酰基)肼,锂盐将制备例9所述标题化合物(0.333g)和对甲苯磺酰基肼(0.186g)的四氢呋喃溶液于室温下搅拌10分钟,然后加入3A分子筛(2粒,约0.011g)。氮气氛下将混合物冷却至-78℃并于3分钟内加入2.5 M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0.4ml),令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过滤并将滤液用己烷(40ml)处理。过滤收集所得沉淀并干燥,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DMSOd6)2.28(s,3H),7.10(d,2H),7.45(s,1H),7.68(d,2H),8.23(s,1H),8.28(s,2H)。MS(热喷雾)M/Z[M+H]507.8;C19H11Cl2F3N5O2SLi+H理论值508.02。
制备例195-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甲基吡唑将3-氨基丁烯腈(5.0g)加入到搅拌下的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肼(15.0g)的乙醇(100ml)溶液中,然后所得溶液用浓硫酸(1.0ml)处理,得到白色固体沉淀。将混合物回流下加热6小时,令其冷却并于室温下再搅拌18小时;重复此循环,再加入浓硫酸(4ml)。将反应混合物于60℃下加热8小时,令其冷却,于室温下搅拌18小时并减压蒸发。将所得橙色油状物于二氯甲烷(100ml)和水(100ml)之间配分,然后将有机相干燥,令其于室温下静置18小时,过滤除去一些白色固体。将滤液减压蒸发,得到一橙色油状物,将其用热己烷研制。冷却,己烷溶液中沉积一黄色油状物,令其缓慢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80-83℃。FoundC,42.73;H,2.62;N,13.58。C11H8Cl2F3N3理论值C,42.61;H,2.60;N,13.55%。δ(CDCl3)2.25(s,3H),3.48(br.s,2H),5.52(s,1H),7.70(s,2H)。MS(热喷雾)M/Z[M]310.0;C11H8Cl2F3N3理论值310.12。
制备例205-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碘-3-甲基吡唑室温下,将N-碘代琥珀酰亚胺(5.5g)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19所述标题化合物(9.0g)的乙腈(200ml)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回流下加热1小时,室温下静置18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残余物用热己烷萃取,回收冷己烷溶液中生成的沉淀并干燥,得到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16-118℃,δ(CDCl3)2.24(s,3H),3.68(br.s,2H),7.74(s,2H)。MS(热喷雾)M/Z[M+H]435.8;C11H7Cl2F3IN3+H理论值435.91。
制备例21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碘-3-甲基吡唑于0℃下,将亚硝酸叔丁基酯(2.33ml)滴加到制备例20所述标题化合物(2.85g)的四氢呋喃(35ml)溶液中。令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回流下加热1.5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1∶1)作洗脱剂,得到一黄色油状物,将其用相似方法进一步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2∶1)作洗脱剂,如此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18.5-119.4℃,δ(CDCl3)2.18(s,3H),7.54(s,1H),7.70(s,2H)。MS(热喷雾)M/Z[M+H]420.5;C11H6Cl2F3IN2+H理论值420.90。
制备例22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乙烯基-3-甲基吡唑将四(三苯膦)钯(O)(0.1g)和三-正丁基(乙烯基)锡(2ml)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21所述标题化合物(2.06g)的二甲基甲酰胺(25ml)溶液中并将反应混合物于70℃下加热2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残余物于乙醚和水之间配分,分离水相并用乙醚(x2)萃取,合并的有机溶液用盐水洗涤,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醚(9∶1)作洗脱剂,随后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水∶甲醇(40∶50∶10)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68.1-68.7℃,δ(CDCl3)2.44(s,3H),5.24(d,1H),5.50(d,1H),6.62(dd,1H),7.57(s,1H),7.74(s,2H)。MS(热喷雾)M/Z[M+H]321.1;C13H9Cl2F3N2+H理论值321.02。
制备例23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5-二甲基吡唑室温下,将戊-2,4-二酮(0.100g)加入到搅拌下的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肼(0.245g)的乙醇(4.5ml)溶液中,随后加入冰醋酸(0.5ml)。将反应混合物回流下加热1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最初得到一无色油状物,将其结晶,真空除去过量溶剂后,得到所述标题化合物(0.265g)m.p.87-89℃,δ(CDCl3)2.10(s,3H),2.32(s,3H),6.07(s,1H),7.72(s,2H)。MS(热喷雾)M/Z[M]309.0;C12H9Cl2F3N2理论值309.12。
制备例24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5-二甲基-4-碘吡唑室温下,将N-碘代琥珀酰亚胺(0.158g)的乙腈(3ml)溶液滴加到搅拌下的制备例23所述标题化合物(0.218g)的乙腈(3ml)溶液中。27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5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得到黄色油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CDCl3)2.11(s,3H),2.32(s,3H),7.73(s,2H)。MS(热喷雾)M/Z[M+H]435.0;C12H8Cl2F3IN2+H理论值434.91。
制备例25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5-二甲基-4-乙烯基吡唑将制备例24所述标题化合物(1.0g)、三-正丁基(乙烯基)锡(2ml)和四(三苯膦)钯(O)(0.1g)的二甲基甲酰胺(10ml)溶液于75℃下搅拌2小时,然后于室温下搅拌18小时。依次将反应混合物于75℃下搅拌2小时,用三-正丁基(乙烯基)锡(2ml)处理,于75℃下搅拌2小时,用四(三苯膦)钯(O)(0.1g)处理,于75℃下搅拌2小时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二氯甲烷和水之间配分,分离有机相,依次用水(x2)和盐水洗涤,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将所得粗产物吸附于硅胶(20g)上,然后于硅胶(15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梯度液(100∶0-0∶100)洗脱,得到黄色油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CDCl3)2.11(s,3H),2.40(s,3H),5.23(d,1H),5.41(d,1H),6.59(dd,1H),7.71(s,2H)。MS(热喷雾)M/Z[M+H]335.1;C14H11Cl2F3N2+H理论值335.03。
制备例265-氨基-4-碘-3-甲基-1-(2,4,6-三氯苯基)吡唑将搅拌下的5-氨基-3-甲基-1-(2,4,6-三氯苯基)吡唑(WO-A-94/13643;35g)和N-碘代琥珀酰亚胺(29g)的乙腈(450ml)溶液回流下加热1.5小时,然后令反应混合物冷却并减压蒸发。将残余物溶于二氯甲烷,溶液依次用硫代硫酸钠水溶液、水和盐水洗涤,然后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所得黑色固体用己烷研制,得到淡橙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35-137℃,δ(CDCl3)2.25(s,3H),3.67(br.s,2H),7.49(s,2H)。MS(热喷雾)M/Z[M+H]401.4;C10H7Cl3IN3+H理论值401.88。
制备例274-碘-3-甲基-1-(2,4,6-三氯苯基)吡唑将亚硝酸叔丁基酯(12ml)的无水四氢呋喃(50ml)溶液滴加到搅拌下、温和回流下的制备例26所述标题化合物(18.11g)的无水四氢呋喃(120ml)溶液中。令反应混合物冷却并减压蒸发,然后将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随后用己烷∶乙酸乙酯(19∶1)作洗脱剂,得到橙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97-99℃,δ(CDCl3)2.36(s,3H),7.47(s,2H),7.48(s,1H)。MS(热喷雾)M/Z[M+H]386.9;C10H6Cl3IN2+H理论值386.87。
制备例284-乙烯基-3-甲基-1-(2,4,6-三氯苯基)吡唑将搅拌下的制备例27所述标题化合物(16.62g)、三-正丁基(乙烯基)锡(27.27g)和四(三苯膦)钯(O)(0.6g)的无水二甲基甲酰胺(100ml)溶液于75℃下加热2.5小时,再加入四(三苯膦)钯(O)(0.6g)并将反应混合物于75℃下再加热2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然后用己烷∶乙酸乙酯(99∶1)作洗脱剂,得到淡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71-73℃,δ(CDCl3)2.40(s,3H),5.19(d,1H),5.49(d,1H),6.59(dd,1H),7.47(s,2H),7.50(s,1H)。MS(热喷雾)M/Z[M+NH4]287.0;C12H9Cl3N2+NH4理论值286.99。
制备例29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将亚硝酸叔丁基酯(12.45ml)滴加到搅拌下的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JP-A-8-311036;30g)的四氢呋喃(250ml)溶液中并将混合物于55℃下搅拌16小时。如下所述,进一步加入亚硝酸叔丁基酯/随后于55℃下搅拌9ml/7小时,6ml/16小时,9ml/6小时,4.75ml/16小时,6ml/6小时和3.5ml/22小时。令反应混合物冷却并减压蒸发,然后将残余物与三个相同制备例获得的产物合并。于硅胶(1K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6∶4),然后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得到一黄色油状物,用己烷(3×50ml),随后用二氯甲烷(100ml)研制,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24-125℃,δ(CDCl3)7.83(s,2H),8.30(s,1H)。MS(热喷雾)M/Z[M+H]401.7;C13H3Cl2F6N3O+H理论值401.96。
制备例30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3,3,3-三氟丙烯-2-基)吡唑于室温氮气氛下,将2.5 M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0.11ml)滴加到搅拌下的甲基三苯基鏻碘化物(111mg)的四氢呋喃(6ml)悬浮液中。室温氮气氛下,将所得红褐色溶液滴加到搅拌下的制备例29所述标题化合物(100mg)的四氢呋喃(1ml)溶液中并将反应混合物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水(30ml),用乙醚(50ml)萃取,将有机萃取液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1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1∶1)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03-104℃,δ(CDCl3)6.20(s,1H),6.39(s,1H),7.78(s,1H),7.80(s,2H)。MS(热喷雾)M/Z[M+H]399.8;C14H5Cl2F6N3+H理论值400.0。
制备例31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 3-三氟甲基-1-吡唑啉-3-基)吡唑室温下,将重氮甲烷(40mmol)的乙醚(100ml)溶液缓慢地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30所述标题化合物(27g)的乙醚(150ml)溶液中并将混合物搅拌40分钟。再缓慢地加入重氮甲烷(50mmol)的乙醚(150ml)溶液,反应混合物于室温下再搅拌16小时,蒸除过量的重氮甲烷,然后减压下蒸除溶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CDCl3)2.23(m,1H),2.52(m,1H),4.90(m,2H),7.78(s,2H),8.15(s,1H)。MS(热喷雾)M/Z[M+NH4]458.8;C15H7Cl2F6N5+NH4理论值459.0。
制备例325-氯-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碘吡唑将约1 M亚硝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2.7ml)滴加到搅拌下、冰冷却的制备例1所述标题化合物(1.0g)的乙腈(15ml)溶液中,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回流下加热10分钟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甲苯(2∶1),然后用甲苯作洗脱剂,得到淡橙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15.7-116.3℃,δ(CDCl3)7.80(s,2H)。MS(热喷雾)M/Z[M+H]466.0;C11H2Cl3F3IN3+H理论值465.84。
制备例335-氯-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乙烯基吡唑室温下,将四(三苯膦)钯(O)(0.448g)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32所述标题化合物(6.0g)的二甲基甲酰胺(75ml)溶液中,5分钟后,滴加三-正丁基(乙烯基)锡(11.3ml)。所得混合物于70℃下加热18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残余物于乙醚和水之间配分。分离有机相,干燥并减压蒸发,所得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然后用己烷∶二氯甲烷(2∶1)作洗脱剂,随后于己烷中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69.8-70.4℃,δ(CDCl3)5.61(d,1H),6.20(d,1H),6.56(dd,1H),7.80(s,2H)。MS(热喷雾)M/Z[M+NH4]383.1;C13H5Cl3F3N3+NH4理论值382.98。
制备例345-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碘-3-三氟甲基吡唑按照制备例1所述相似方法,由5-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吡唑(WO-A-87/03781)获得一浅白色固体,m.p.126℃,δ(CDCl3)3.90(br.s,2H),7.80(s,2H)。MS(热喷雾)M/Z[M+H]490.2;C11H4Cl2F6IN3+H理论值489.88。
制备例35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碘-3-三氟甲基吡唑按照制备例3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34所述标题化合物获得一油状物,将其静置固化,于丙-2-醇中结晶,得到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09-112℃。实测值C,27.87;H,0.69;N,6.15。C11H4Cl2F6IN3理论值C,27.82;H,0.64;N,5.90%。δ(CDCl3)7.70(s,1H),7.77(s,2H)。
制备例36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乙烯基-3-三氟甲基吡唑除了将粗产物于己烷中结晶,然后进一步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乙醚作洗脱剂,随后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甲醇∶水(40∶10∶50)作洗脱剂,随后于丙-2-醇中结晶以外,按照制备例4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35所述标题化合物获得,得到淡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95-98℃,δ(CDCl3)5.39(d,1H),5.65(d,1H),6.69(dd,1H),7.80(s,1H),7.81(s,2H)。MS(热喷雾)M/Z[M+NH4]391.9;C13H6Cl2F6N2+NH4理论值392.02。
制备例375-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苯基吡唑将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肼(0.245g)的乙醇(2ml)溶液加入到搅拌下的苯甲酰基乙腈(0.145g)的乙醇(8ml)溶液中并将所得溶液回流下加热6小时。加入冰醋酸(1ml),将所得混合物回流下再加热6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1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随后于C18硅胶上经反相HPLC纯化,用乙腈∶甲醇;水(50∶10∶40)作洗脱利,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41.5-142.5℃,δ(CDCl3)3.60(br.s,2H),6.08(s,1H),7.30-7.45(m,3H),7.80(s,2H),7.80-7.85(m,2H)。MS(热喷雾)M/Z[M+H]372.1;C16H10Cl2F3N2+H理论值372.03。
制备例385-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碘-3-苯基吡唑除了将反应混合物搅拌18小时以外,按照制备例1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37所述标题化合物获得一黄色固体,m.p.162-164℃,δ(CDCl3)3.80(br.s,2H),7.35(m,3H),7.78(s,2H),7.95(m,2H)。MS(热喷雾)M/Z[M+H]498.1;C16H9Cl2F3IN3+H理论值497.93。
制备例39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碘-3-苯基吡唑于65℃30分钟内,将亚硝酸叔丁基酯(3.0g)的四氢呋喃(20ml)溶液滴加到搅拌下的制备例38所述标题化合物(2.5g)的四氢呋喃(50ml)溶液中。于65℃下再经3小时后,令反应混合物冷却,室温下保持18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所得油状物于硅胶上经两次柱色谱纯化,首先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随后依次用己烷、己烷∶乙酸乙酯(9∶5)和己烷∶乙酸乙酯(90∶10)作洗脱剂,得到乳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88-89℃,δ(CDCl3)7.45(m,3H),7.70(s,1H),7.72(s,2H),7.95(m,2H)。MS(热喷雾)M/Z[M+H]482.8;C16H8Cl2F3IN2+NH理论值482.91。
制备例40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乙烯基-3-苯基吡唑室温下,将四(三苯膦)钯(O)(0.07g)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39所述标题化合物(1.0g)的二甲基甲酰胺(12ml)溶液中,10分钟后,加入三-正丁基锡(1.8ml)。将所得混合物于70℃下加热6小时,令其于室温下静置18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残余物于二氯甲烷(50ml)和水(50ml)之间配分,分离有机相,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两次柱色谱法纯化,首先用乙酸乙酯的己烷梯度液洗脱,第二次用乙醚的己烷梯度液洗脱,得到黄色油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CDCl3)5.25(d,1H),5.65(d,1H),6.80(dd,1H),7.45(m,3H),7.75(m,5H)。MS(热喷雾)M/Z[M+H]383.3;C18H11Cl2F3N2+H理论值383.03。
制备例415-氨基-4-氯二氟乙酰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将氯二氟乙酸酐(30.37g)滴加到搅拌下、冰-冷却的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EP-A-0295117;20.0g)的吡啶(200ml)溶液中,然后将反应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所得混合物减压浓缩除去吡啶(150ml)。搅拌下,通过滴加浓盐酸(30ml)将混合物的pH调至1,用乙酸乙酯(2×500ml)萃取。将合并的有机萃取液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500ml)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将残余物溶于四氢呋喃(200ml)和水(50ml)的混合物中,然后将溶液于60℃加热16小时,令其冷却,通过减压蒸发除去四氢呋喃。用乙酸乙酯(2×300ml)萃取,合并的有机萃取液依次用水(100ml)和盐水(2×100ml)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所得残余物于丙-2-醇中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225-226℃,δ(CDCl3)6.08(br.s,2H),7.84(s,2H)。MS(热喷雾)M/Z[M+NH4]450.1;C13H4Cl3F5N4O+NH4理论值450.0。
制备例424-氯二氟乙酰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将亚硝酸叔丁基酯(12.45ml)滴加到搅拌下的制备例41所述标题化合物(13.7g)的四氢呋喃(100ml)溶液中并将混合物于60℃下加热22小时,令其冷却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5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随后用己烷(5×50ml)研制并于二氯甲烷中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24-125℃,δ(CDCl3)7.83(s,2H),8.27(s,1H)。MS(热喷雾)M/Z[M+NH4]435.2;C13H3Cl3F5N3O+NH4理论值435.0。
制备例434-(3-氯-3,3-二氟丙烯-2-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于室温氮气氛下,将2.5 M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3.8ml)滴加到搅拌下的甲基三苯基鏻碘化物(3.817g)的四氢呋喃(20ml)悬浮液中。于室温氮气氛下,将所得红褐色溶液滴加到搅拌下的制备例42所述标题化合物(3.95g)的四氢呋喃(30ml)溶液中并将反应混合物搅拌1小时。加入水(50ml),用乙醚(2×50ml)萃取并将合并的有机萃取液干燥(Na2SO4),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10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1∶1)作洗脱剂,随后于丙-2-醇中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m.p.113-114℃,δ(CDCl3)6.12(s,1H),6.20(s,1H),7.75(s,2H),7.80(s,1H)。MS(热喷雾)M/Z[M+NH4]433.0;C14H5Cl3F5N3+NH4理论值433.0。
制备例444-(3-氯二氟甲基-1-吡唑啉-3-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室温下,将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7.0ml,2.3mmol)缓慢地滴加到制备例43所述标题化合物(800mg)的乙醚(10ml)溶液中并将混合物搅拌1小时。在稳定的氮气流下蒸除过量的重氮甲烷和溶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CDCl3)2.27(m,1H),2.58(m,1H),4.90(m,2H),7.75(s,2H),8.06(s,1H)。MS(热喷雾)M/Z[M+NH4]474.8;C15H7Cl3F3N5+NH4理论值475.0。
制备例45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丙酰基吡唑将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2.92g)加入到搅拌下的对甲苯磺酸-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丙-1-炔-1-基)吡唑(WO-A-97/07102;2.1g)的乙腈(40ml)溶液中并将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再加入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1.0g)并将该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16小时。再加入乙腈(20ml)和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1.0g)并继续搅拌1小时,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倾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500ml)中并用乙醚(2×100ml)萃取。将合并的有机萃取液用盐水(100ml)洗涤,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然后残余物于硅胶(7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得到淡褐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67-169℃,δ(CDCl3)1.26(t,3H),3.03(q,2H),5.83(br.s,2H),7.80(s,2H)。MS(热喷雾)M/Z[M+H]377.2;C14H9Cl2F3N4O+H理论值377.0。
制备例46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丙酰基吡唑将亚硝酸叔丁基酯(0.66ml)滴加到搅拌下的制备例45所述标题化合物(1.2g)的四氢呋喃(30ml)溶液中并将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再加入亚硝酸叔丁基酯(0.3ml)并将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将反应混合物于60℃下加热10分钟,令其冷却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5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得到十分淡的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43℃,δ(CDCl3)1.28(m,3H),3.01(q,2H),7.80(s,2H),8.15(s,1H)。MS(热喷雾)M/Z[M+NH4] 379.3;C14H8Cl2F3N3O+NH4理论值379.0。
制备例474-(丁-1-烯-2-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除了用己烷∶二氯甲烷(2∶3)作色谱分离中的洗脱剂并没有随后的结晶步骤以外,按照制备例43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46所述标题化合物获得一白色固体,m.p.104-105℃,δ(CDCl3)1.19(t,3H),2.47(q,2H),5.29(s,1H),5.74(s,1H),7.60(s,1H),7.79(s,2H)。MS(电喷雾)M/Z[M+H]360.1;C15H10Cl2F3N3+H理论值360.0。
制备例48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五氟丙酰基吡唑于-80℃氮气氛下,将2.5 M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2.78ml)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3所述标题化合物(3.0g)的四氢呋喃(80ml)溶液中,加料速率应使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不超过-73℃。将混合物于-73℃下搅拌10分钟,然后加入五氟丙酸甲酯(0.89ml)的四氢呋喃5ml)溶液,加料速率应使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不超过-75℃。加完料后,于1.5小时内令混合物温热至室温,然后加入水(100ml),所得混合物用乙酸乙酯(2×80ml)萃取。将合并的有机层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然后将残余物于硅胶(15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二氯甲烷(1∶9)作洗脱剂,于硅胶(90g)上经柱色谱法进一步纯化,用己烷∶乙醚(9∶1)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20℃,δ(CDCl3)7.80(s,2H),8.25(s,1H)。MS(热喷雾)M/Z[M+NH4]468.9;C14H3Cl2F8N3O+NH4理论值469.0。
制备例49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3,3,4,4,4-五氟丁-1-烯-2-基)吡唑除了没有色谱分离后的结晶步骤外,按照制备例43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48所述标题化合物获得一白色固体,m.p.107-108℃,δ(CDCl3)6.23(s,1H),6.43(s,1H),7.73(s,1H),7.79(s,2H)。MS(电喷雾)M/Z[M+H]450.0;C15H5Cl2F8N3+H理论值450.0。
制备例50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3-五氟乙基-1-吡唑啉-3-基)吡唑按照制备例44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49所述标题化合物获得一白色固体。δ(CDCl3)2.26(m,1H),2.61(m,1H),4.83(m,2H),7.76(s,2H),7.98(s,1H)。MS(热喷雾)M/Z[M+H]491.8;C16H7Cl2F8N5+H理论值492.0。
制备例51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七氟丁酰基吡唑除了在第一次色谱纯化步骤中用己烷∶乙醚(2∶3)作洗脱剂并且在第二步中用己烷∶乙醚梯度液(19∶1-9∶1)洗脱以外,按照制备例48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3所述标题化合物和七氟丁酸甲酯获得一淡黄色固体,m.p.102-103℃,δ(CDCl3)7.80(s,2H),8.24(s,1H)。MS(热喷雾)M/Z[M+NH4]518.7;C15H3Cl2F10N3O+NH4理论值519.0。
制备例52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3,3,4,4,5,5,5-七氟戊-1-烯-2-基)吡唑除了在第一次色谱纯化步骤中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并且在第二步中用己烷∶二氯甲烷(1∶1)作洗脱剂、没有随后的结晶步骤以外,按照制备例43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51所述标题化合物获得一白色固体,m.p.109-110℃,δ(CDCl3)6.24(s,1H),6.43(s,1H),7.73(s,1H),7.80(s,2H)。MS(电喷雾)M/Z[M+H]500.0;C16H5Cl2F10N3+NH理论值500.0。
制备例53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3-七氟丙基-1-吡唑啉-3-基)吡唑按照制备例44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52所述标题化合物获得一白色固体。δ(CDCl3)2.36(m,1H),2.58(m,1H),4.80(m,1H),4.87(m,白色固体。δ(CDCl3)2.36(m,1H),2.58(m,1H),4.80(m,1H),4.87(m,1H),7.77(s,2H),7.98(s,1H)。MS(热喷雾)M/Z[M+NH4]559.3;C17H7Cl2F10N5+NH4理论值559.0。
制备例54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3,3,3-三氟丙烯-2-基)吡唑氮气氛下,将3,3,3-三氟丙烯-2-基溴化锌N,N,N’,N’-四甲基乙二胺复合物的四氢呋喃溶液(J.Org.Chem.,1991,56,7336;4.5ml,5mmol)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1所述标题化合物(1.0g)和四(三苯膦)钯(O)(60mg)的无水四氢呋喃(1.0ml)溶液中并将反应混合物于55℃下加热20小时,令其冷却并倾入到搅拌下的己烷(50ml)中。将所得混合物过滤,滤垫用乙醚(50ml)洗涤并将合并的有机溶剂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40g,然后用10g)上经两次柱色谱法纯化,第一次用己烷∶乙醚∶二氯甲烷(4∶1∶1)作洗脱剂,随后依次用己烷、己烷∶乙醚(4∶1)和己烷∶乙醚∶二氯甲烷(4∶1∶1)作洗脱剂,得到十分淡的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47-148℃,δ(CDCl3)3.93(br.s,2H),5.96(s,1H),6.24(s,1H),7.78(s,2H)。MS(热喷雾)M/Z[M+H]415.0;C14H6Cl2F6N4+H理论值415.0。
制备例55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3-三氟甲基-1-吡唑啉-3-基)吡唑按照制备例44所述相似方法,由制备例54所述标题化合物获得一白色固体。δ(CDCl3)2.28(m,1H),2.60(m,1H),4.77(br.s,2H),4.77(m,1H),5.02(m 1H),7.78(s,1H),7.82(s,1H)。MS(热喷雾)M/Z[M+H]457.0;C15H8Cl2F6N6+H理论值457.0。
制备例565-氨基-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3-氰基-4-碘吡唑室温下,将N-碘代琥珀酰亚胺(10g)加入到搅拌下的5-氨基-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3-氰基吡唑(EP-A-0500209;7.91g)的乙腈(100ml)溶液中。16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蒸发,残余的固体溶于二氯甲烷,所得溶液依次用硫代硫酸钠水溶液(x2)、水和饱和盐水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得到粉红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07-108℃,δ(CDCl3)5.15(br.s,2H),8.20(s,1H),8.67(s,1H)。MS(热喷雾)M/Z[M+H]413.1;C10H4ClF3IN3+H理论值412.9。
制备例57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3-氰基-4-碘吡唑在温和加热至回流状态下,将亚硝酸叔丁基酯的四氢呋喃(30ml)溶液滴加到搅拌下的制备例56所述标题化合物(12.5g)的四氢呋喃(90ml)混合物中,然后令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酸乙酯(4∶1)作洗脱剂,得到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104-107℃,δ(CDCl3)8.20(s,1H),8.70(s,1H)。MS(热喷雾)M/Z[M+H]397.8;C10H3ClF3IN4+H理论值397.9。
制备例58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3-氰基-4-乙烯基吡唑室温氮气氛下,将三-正丁基(乙烯基)锡(9.19g)和四(三苯膦)钯(O)(0.3g)加入到搅拌下的制备例57所述标题化合物(10.50g)的二甲基甲酰胺(100ml)溶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于75℃下加热16小时,然后令其冷却。将混合物减压蒸发,残余物于二氯甲烷和水之间配分,分离的有机相依次用水(x3)和饱和盐水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酸乙酯(9∶1)作洗脱剂,得到白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m.p.57.5-58.5℃,δ(CDCl3)5.50(d,1H),5.97(d,1H),6.65(dd,1H),8.20(s,1H),8.35(s,1H),8.70(s,1H)。MS(热喷雾)M/Z[M+H]297.9;C12H6ClF3N4+H理论值298.0。
制备例595-氨基-3-氰基-4-碘-1-(2,4,6-三氯苯基)吡唑将N-碘代琥珀酰亚胺(17.67g)分批加入到搅拌下的5-氨基-3-氰基-1-(2,4,6-三氯苯基)吡唑(US 5,232,940;22.5g)的乙腈(300ml)溶液中并将所得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残余物于硅胶(800g)上经色谱法部分纯化,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梯度液(100∶0-0∶100)洗脱,得到一淡褐色固体,如下所述将其进一步纯化。用己烷(25ml)研制,得到一残余物,将其溶于二氯甲烷(500ml),该溶液用水(500ml)洗涤,水洗液用乙酸乙酯(500ml)反洗,将合并的有机溶液干燥(Na2SO4)并减压蒸发,得到淡褐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DMSOd6)6.28(br.s,2H),7.98(s,2H)。MS(热喷雾)M/Z[M+H]413.0;C10H4Cl3IN4+H理论值412.9。
制备例603-氰基-4-碘-1-(2,4,6-三氯苯基)吡唑于5分钟内,将亚硝酸叔丁基酯(7.13ml)滴加到搅拌下的制备例59所述标题化合物(15.5g)的四氢呋喃(400ml)溶液中,然后将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40分钟内温热至60℃,令其冷却并减压蒸发。所得淡红色固体于硅胶(50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得到特别淡的黄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CDCl3)7.52(s,2H),7.67(s,1H)。MS(热喷雾)M/Z[M+NH4]414.8;C10H3Cl3IN3+NH4理论值414.9。
制备例613-氰基-4-乙烯基-1-(2,4,6-三氯苯基)吡唑将制备例60所述标题化合物(10.8g)、三-正丁基(乙烯基)锡(20ml)、四(三苯膦)钯(O)(1.0g)和二甲基甲酰胺(60ml)的混合物于75℃下搅拌3小时,令其冷却并倾入搅拌下的水(100ml)中。所得混合物用乙醚(2×150ml)萃取,合并的萃取液用水(50ml)洗涤并减压蒸发。残余物通过用己烷(3×25ml)研制进行纯化,随后于硅胶(200g)上经柱色谱法纯化,用己烷∶乙酸乙酯的梯度液(100∶0-50∶50)洗脱,然后于己烷-二氯甲烷中结晶,得到特别淡的灰色固体状所述标题化合物。δ(CDCl3)5.46(d,1H),5.92(d,1H),6.63(dd,1H),7.51(s,2H),7.62(s,1H)。MS(热喷雾)M/Z[M+NH4]315.0;C12H6Cl3N3+NH4理论值315.0。
权利要求
1.下列式(I)化合物或其药物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药物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
其中R1是2,4,6-三取代的苯基,其中2-和6-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和4-取代基选自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S(O)nC1-C4烷基、卤素和五氟硫基;或者是3,5-二取代的吡啶-2-基,其中3-取代基是卤素和5-取代基选自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S(O)nC1-C4烷基、卤素和五氟硫基;R3是可被羟基或者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氰基、C1-C5链烷酰基或苯基;R5是氢、C1-C4烷基、氨基或卤素;R2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4烷基、氟、氯和溴,或者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C6环烷基;R6和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4烷基、氟、氯和溴;或者,当R2和R4不构成环烷基部分时,R2和R6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可形成C5-C7环烷基;R7是氢、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者是C1-C4烷氧基;和n是0、1或2。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是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2,4,6-三氯苯基或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R3是甲基、乙基、丙-2-基、1-羟乙基、2-羟丙-2-基、二氟甲基、二氯甲基、三氟甲基、氰基、甲酰基、乙酰基或苯基;R5是氢、甲基、氨基或氯;R2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甲基、氟、氯和溴,或者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丙基、环丁基或环戊基;R6和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甲基、氯和溴;或者,当R2和R4不构成环烷基部分时,R2和R6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可形成环戊烷或环己烷;和R7是氢、甲基、乙基、三氟甲基、氯二氟甲基、五氟乙基、七氟丙基或甲氧基。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是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或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R3是氰基;R5是氢或氨基;R2和R4相同并且是氢、氯或溴;R6和R8是氢;和R7是氢、三氟甲基或氯二氟甲基。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式(I)化合物选自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1-三氟甲基环丙基)吡唑;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3-氰基-4-(2,2-二氯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4-(1-氯二氟甲基环丙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吡唑;5-氨基-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5-氨基-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5-氨基-3-氰基-4-(2,2-二氯环丙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和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1-三氟甲基环丙基)吡唑。
5.一种兽医或农用制剂,该制剂含有式(I)化合物或其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以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稀释剂或载体。
6.一种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式(I)化合物或其药物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药物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以及药物上可接受的稀释剂或载体。
7.权利要求5所述的兽医或农用制剂或者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它们适于局部施用。
8.式(I)化合物或其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或者含有上述每一种物质的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制剂,其用作杀寄生物药物。
9.式(I)化合物或其药物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药物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或者含有上述每一种物质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作药物。
10.式(I)化合物或其药物上或兽医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药物上或兽医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或者含有上述每一种物质的药物组合物或兽医制剂在制备人或动物杀寄生物的药物中的应用。
11.下列式(VII)化合物
其中Ar是各自可被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卤素任意取代的苯基或萘基;R5是氢、C1-C4烷基或卤素;R7是氢或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和R1和R3如上述权利要求1中定义。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Ar是4-甲基苯基。
13.一种治疗动物(包括人)寄生物感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物上或兽医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药物上或兽医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或者含有上述每一种物质的药物组合物或兽医制剂对所述动物进行治疗。
14.一种防治一定部位寄生物感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或其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或者含有上述每一种物质的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制剂对所述部位进行处理。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部位是动物的皮肤或毛皮,或者植物表面,或者是所防治的植物周围的土壤。
16.一种下列式(I)化合物或其药物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药物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的制备方法
其中R1是2,4,6-三取代的苯基,其中2-和6-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和4-取代基选自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S(O)nC1-C4烷基、卤素和五氟硫基;或者是3,5-二取代的吡啶-2-基,其中3-取代基是卤素和5-取代基选自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S(O)nC1-C4烷基、卤素和五氟硫基;R3是可被羟基或者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氰基、C1-C5链烷酰基或苯基;R5是氢、C1-C4烷基、氨基或卤素;R2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4烷基、氟、氯和溴,或者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C6环烷基;R6和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4烷基、氟、氯和溴;或者,当R2和R4不构成环烷基部分时,R2和R6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可形成C5-C7环烷基;R7是氢、可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者是C1-C4烷氧基;和n是0、1或2;该方法包括,如下所述处理下列式(II)化合物
其中R1、R3、R5、R6、R7和R8如上述式(I)中定义,(a)当R2和R4两者都是氯或者都是溴时,(i)在碱存在下,用氯仿或溴仿处理,或(ii)在热解条件下,用芳基三氯甲基或芳基三溴甲基汞衍生物处理;或者(b)当R2和R4各自独立地是氢或C1-C4烷基时,(i)在过渡金属催化剂存在下,用相应的重氮烷烃处理,或(ii)第一步,在没有过渡金属催化剂存在下,用相应的重氮烷烃处理,第二步,将吡唑啉中间体进行热分解处理;随后任意地制备所需产物的药物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药物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a)(i)所述碱是浓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并且所述反应在相转移催化剂条件下,用季铵盐作催化剂,在约室温至约反应介质的回流温度下,于适宜溶剂中进行;在(a)ii)所述试剂可以是苯基三氯甲基汞或者是苯基三溴甲基汞并且所述反应在约60℃至约75℃下于适宜溶剂中进行;在(b)(i)当R2和R4两者都是氢时,所述重氮烷烃是重氮甲烷,所述催化剂是乙酸钯(II)并且所述反应在约室温下于适宜溶剂中进行;和在(b)(ii)当R2和R4两者都是氢时,第一步,所述重氮烷烃是重氮甲烷并且所述反应在约室温下于适宜溶剂中进行,第二步,分离出的吡唑啉的热分解是在约135℃至约145℃下于适宜溶剂中进行。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a)(i)所述碱是浓氢氧化钠水溶液,所述催化剂是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和所述溶剂是任意地有少量乙醇存在的二氯甲烷;在(a)(ii)所述溶剂是甲苯、二甲苯或其混合物;在(b)(i)所述溶剂是乙醚;和在(b)(ii)第一步中所述溶剂是乙醚,而第二步中所述溶剂是二甲苯。
19.一种如权利要求16定义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任意地在加压下,在过渡金属催化剂存在下,于适宜溶剂中,在下列式(VIII)化合物中
其中R2、R4、R6和R8如上述权利要求16定义,热分解下列式(VII)化合物的碱金属盐衍生物
其中Ar是各自可被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卤素任意取代的苯基或萘基;R5是氢、C1-C4烷基或卤素;R7是氢或被一个或多个卤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和R1和R3如上述权利要求16中定义;随后任意地制备所需产物的药物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药物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催化剂是乙酸铑(II),所述溶剂是二氯甲烷并且所述反应在约101kPa(14.7psi)至约2757kPa(400psi)压力下和约室温至约80℃的温度下进行。
21.权利要求19和2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Ar是4-甲基苯基。
22.权利要求16-2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R1是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2,4,6-三氯苯基或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R3是甲基、乙基、丙-2-基、1-羟乙基、2-羟丙-2-基、二氟甲基、二氯甲基、三氟甲基、氰基、甲酰基、乙酰基或苯基;R5是氢、甲基、氨基或氯;R2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甲基、氟、氯和溴,或者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丙基、环丁基或环戊基;R6和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甲基、氯和溴;或者,当R2和R4不构成环烷基部分时,R2和R6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可形成环戊烷或环己烷基团;和R7是氢、甲基、乙基、三氟甲基、氯二氟甲基、五氟乙基、七氟丙基或甲氧基。
23.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R1是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或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R3是氰基;R5是氢或氨基;R2和R4相同并且是氢、氯或溴;R6和R8是氢;和R7是氢、三氟甲基或氯二氟甲基。
24.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式(I)化合物选自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1-三氟甲基环丙基)吡唑;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1-三氟甲基环丙基)吡唑;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3-氰基-4-(2,2-二氯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4-(1-氯二氟甲基环丙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1-[(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吡唑;5-氨基-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5-氨基-3-氰基-4-(2,2-二溴环丙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5-氨基-3-氰基-4-(2,2-二氯环丙基)-1-(2,6-二氯-4-五氟硫基苯基)吡唑;和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1-三氟甲基环丙基)吡唑。
全文摘要
下列式(Ⅰ)化合物或其药物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盐或者它们每一个的药物上、兽医上或农业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是杀寄生物药物,其中R
文档编号C07D231/38GK1258282SQ97180334
公开日2000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5日
发明者B·J·班克斯 申请人:美国辉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