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5559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改进的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过玻璃微粒复合到热可塑性树脂中,以提高热可塑性树脂的特性, 常用玻璃微粒的粒径为20-60 μ m。纳米粒子的粒径在10-100 nm之间,由于其晶体结构和 表面电子结构所发生的变化,产生了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效 应等,将其填充在聚合物中能获得一些特殊的效果。贝壳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天然生物纳米 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交叉层状结构,有较高的强韧性,是一种天然的无机一有机杂化材 料,其化学组成主要有占95%的碳酸钙和少量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本发明在现有技术基 础上添加贝壳纳米微粒,利用贝壳纳米颗粒与玻璃微粒共同作用,改善热可塑性树脂的机 械强度不高,容易滑移,磨耗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现有技术基础上添加贝壳纳米微粒,利用贝壳纳米颗粒与玻璃微粒共同 作用,改善热可塑性树脂的机械强度不高,容易滑移,磨耗的技术问题。一种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热可塑性树脂100-120份,玻璃微 粒10-12份,贝壳纳米颗粒5-8份,硅烷偶联剂8-10份;所述的贝壳纳米颗粒的粒径为 70-150nm,玻璃微粒的粒径为20-60 μ m。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按重量份数计,热可塑性树脂100-120 份,玻璃微粒10-12份,贝壳纳米颗粒5-8份,硅烷偶联剂8-10份,混合均勻,挤压成品。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现有技术基础上添加贝壳纳米微粒,利用贝壳纳米颗粒与玻璃微粒共同作 用,改善热可塑性树脂的机械强度不高,容易滑移,磨耗的技术问题。玻璃微粒和贝壳纳米 颗粒结合,填充了热可塑性树脂中,增加其结合力。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一种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热可塑性树脂100-120份,玻璃微粒10-12 份,贝壳纳米颗粒5-8份,硅烷偶联剂8-10份;所述的贝壳纳米颗粒的粒径为70-150nm,玻 璃微粒的粒径为20-60 μ m。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按重量份数计,热可塑性树脂100-120 份,玻璃微粒10-12份,贝壳纳米颗粒5-8份,硅烷偶联剂8-10份,混合均勻,挤压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热可塑性树脂100-120份,玻璃微 粒10-12份,贝壳纳米颗粒5-8份,硅烷偶联剂8-10份;所述的贝壳纳米颗粒的粒径为 70-150nm,玻璃微粒的粒径为20-60 μ m。
2.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按重量份数计,热可塑性树脂100-120份, 玻璃微粒10-12份,贝壳纳米颗粒5-8份,硅烷偶联剂8-10份,混合均勻,挤压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改进的复合材料。一种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热可塑性树脂100-120份,玻璃微粒10-12份,贝壳纳米颗粒5-8份,硅烷偶联剂8-10份;所述的贝壳纳米颗粒的粒径为70-150nm,玻璃微粒的粒径为20-60μm。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按重量份数计,热可塑性树脂100-120份,玻璃微粒10-12份,贝壳纳米颗粒5-8份,硅烷偶联剂8-10份,混合均匀,挤压成品。本发明现有技术基础上添加贝壳纳米微粒,利用贝壳纳米颗粒与玻璃微粒共同作用,改善热可塑性树脂的机械强度不高,容易滑移,磨耗的技术问题。玻璃微粒和贝壳纳米颗粒结合,填充了热可塑性树脂中,增加其结合力。
文档编号C08K5/54GK102070912SQ201010550758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9日
发明者周雪良 申请人:吴江龙泾红贝家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