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聚酰亚胺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01134发布日期:2019-09-03 22:39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着色降低的聚酰亚胺膜的方法,以及一种提高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通过使四羧酸化合物与二胺反应而获得,具有诸如耐热性、机械强度、电特性和耐溶剂性等优异性质,因此已广泛应用于包括电气/电子领域的各种领域。然而,芳族聚酰亚胺特别是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因此,聚酰亚胺通常通过以下方式获得:例如,将诸如聚酰胺酸等聚酰亚胺前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得的溶液组合物涂布到基材上,然后通过在高温下加热所述溶液组合物而使聚酰亚胺前体酰亚胺化,等等。诸如N-甲基-2-吡咯烷酮等含氮有机溶剂通常用作溶解聚酰胺酸的有机溶剂。

一般而言,由于分子内共轭和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形成,芳族聚酰亚胺原本是黄棕色的。此外,据推测,当使用含氮溶剂生产聚酰亚胺时,在高温下发生源自该溶剂的着色。为了解决这种着色问题,提出了添加磷酸酯(专利文献1)和使用高纯度溶剂(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2-41473

专利文献2:JP-A-2013-23597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着色降低的聚酰亚胺膜的方法,以及提供一种提高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的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如下。

[1]一种生产聚酰亚胺膜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涂布到基材上,所述溶液组合物包含选自由N-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丙酰胺、N,N-二甲基异丁酰胺和四甲基脲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溶剂和聚酰胺酸;然后

通过对所述组合物进行热处理而使聚酰胺酸酰亚胺化,以获得聚酰亚胺膜。

[2]如[1]所述的生产聚酰亚胺膜的方法,其中,所述聚酰胺酸获自以下单体组分,所述单体组分包含总计25mol%以上的量的选自具有脂环族结构的四羧酸化合物和具有脂环族结构的二胺中的至少一种单体组分。

[3]如[1]所述的生产聚酰亚胺膜的方法,其中,所述聚酰胺酸获自以下单体组分,所述单体组分包含总计25mol%以上的量的选自含氟四羧酸化合物和含氟二胺中的至少一种单体组分。

[4]如[1]所述的生产聚酰亚胺膜的方法,其中,所述聚酰胺酸获自以下单体组分,所述单体组分包含总计25mol%以上的量的选自具有芴结构的四羧酸化合物和具有芴结构的二胺中的至少一种单体组分。

[5]如[1]所述的生产聚酰亚胺膜的方法,其中,所述聚酰胺酸获自:

四羧酸组分,其由选自3,3',4,4'-联苯四甲酸化合物、2,3,3',4'-联苯四甲酸化合物、4,4'-氧联二邻苯二甲酸化合物和均苯四酸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组成;和

二胺组分,其由选自4,4'-二氨基二苯醚和对苯二胺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6]一种提高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的方法,其中,

在通过将包含聚酰胺酸和溶剂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涂布到基材上、然后在最高加热温度为200℃以上的条件下对所述组合物进行热处理使聚酰胺酸酰亚胺化来生产聚酰亚胺膜时,

通过使用选自由N-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丙酰胺、N,N-二甲基异丁酰胺和四甲基脲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溶剂代替N-甲基-2-吡咯烷酮作为溶剂来提高透光率。

[7]如[6]所述的提高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的方法,其中,所述聚酰胺酸获自以下单体组分,所述单体组分包含总计25mol%以上的量的选自具有脂环族结构的四羧酸化合物和具有脂环族结构的二胺中的至少一种单体组分。

[8]如[6]所述的提高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的方法,其中,所述聚酰胺酸获自以下单体组分,所述单体组分包含总计25mol%以上的量的选自含氟四羧酸化合物和含氟二胺中的至少一种单体组分。

[9]如[6]所述的提高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的方法,其中,所述聚酰胺酸获自以下单体组分,所述单体组分包含总计25mol%以上的量的选自具有芴结构的四羧酸化合物和具有芴结构的二胺中的至少一种单体组分。

[10]如[6]所述的提高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的方法,其中,所述聚酰胺酸获自:

四羧酸组分,其由选自3,3',4,4'-联苯四甲酸化合物、2,3,3',4'-联苯四甲酸化合物、4,4'-氧联二邻苯二甲酸化合物和均苯四酸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组成;和

二胺组分,其由选自4,4'-二氨基二苯醚和对苯二胺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生产着色降低的聚酰亚胺膜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提供一种提高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获得的聚酰亚胺膜具有降低的着色和提高的透光率,因此所述聚酰亚胺膜可以适用于同时需要透明度和耐热性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包含特定溶剂和聚酰胺酸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涂布到基材上,然后通过对所述组合物进行热处理而使聚酰胺酸酰亚胺化,以获得聚酰亚胺膜。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的溶剂为选自由N-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丙酰胺、N,N-二甲基异丁酰胺和四甲基脲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溶剂。通过使用所述溶剂代替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等常用的溶剂,可以降低所得的聚酰亚胺膜的着色。特别而言,在通过以下方式生产聚酰亚胺膜时使用所述溶剂可以提高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将包含聚酰胺酸和溶剂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涂布到基材上;然后通过在最高加热温度为200℃以上的条件下对所述组合物进行热处理而使聚酰胺酸酰亚胺化。顺便提及,当通过最高加热温度低于200℃的低温酰亚胺化生产聚酰亚胺膜时,着色通常不会成为问题。

可以通过使作为单体组分的四羧酸组分和二胺组分反应而获得聚酰胺酸。

构成聚酰胺酸的四羧酸组分的实例包括:具有脂环族结构的四羧酸化合物,例如降冰片烷-2-螺-α-环戊酮-α'-螺-2”-降冰片烷-5,5”,6,6”-四甲酸二酐、N,N'-(1,4-亚苯基)双(1,3-二氧代八氢异苯并呋喃-5-甲酰胺)和(4arH,8acH)-十氢-1t,4t:5c,8c-二桥亚甲基萘-2t,3t,6c,7c-四甲酸二酐;含氟四羧酸化合物,例如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以及具有芴骨架的四羧酸化合物,例如9,9-双(3,4-二羧基苯基)芴二酐。任意这些化合物可以彼此组合使用。“四羧酸化合物”指四羧酸以及包括四羧酸二酐在内的四羧酸衍生物。

构成聚酰胺酸的二胺组分的实例包括:具有脂环族结构的二胺,例如反式-1,4-环己烷二胺;含氟二胺,例如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和2,2-双(3-氨基-4-羟苯基)六氟丙烷;以及具有芴骨架的二胺,例如9,9-双(4-氨基苯基)芴。任意这些化合物可以彼此组合使用。

在所得的聚酰亚胺膜中透明性被认为相对重要的情况下,聚酰胺酸可以优选为使用总计25mol%以上(特别优选为50mol%以上)的量的选自具有脂环族结构的四羧酸化合物和具有脂环族结构的二胺的单体组分获得的聚酰胺酸,但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酸不限于此。所述单体组分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具有脂环族结构的四羧酸化合物和/或一种或多种具有脂环族结构的二胺。

在所得的聚酰亚胺膜中透明性被认为相对重要的情况下,还优选的是使用总计25mol%以上(特别优选为50mol%以上)的量的选自含氟四羧酸化合物和含氟二胺的单体组分获得的聚酰胺酸,以及使用总计25mol%以上(特别优选为50mol%以上)的量的选自具有芴结构的四羧酸化合物和具有芴结构的二胺的单体组分获得的聚酰胺酸。在此情况下,所述单体组分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含氟四羧酸化合物和/或一种或多种含氟二胺。同时,所述单体组分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具有芴结构的四羧酸化合物和/或一种或多种具有芴结构的二胺。

此外,可用于本发明的四羧酸组分的实例包括:3,3',4,4'-联苯四甲酸化合物,例如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2,3,3',4'-联苯四甲酸化合物,例如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均苯四酸化合物,例如均苯四酸二酐;以及4,4'-氧联二邻苯二甲酸化合物,例如4,4'-氧联二邻苯二甲酸二酐。任意这些化合物可以彼此组合使用。

同时,可用于本发明的二胺组分的实例包括4,4'-二氨基二苯醚、对苯二胺、4,4'-二氨基苯甲酰苯胺和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任意这些化合物可以彼此组合使用。

使用由这些四羧酸组分和这些二胺组分的任意组合组成的聚酰胺酸而获得的聚酰亚胺膜具有特别优异的耐热性。在耐热性被认为相对重要的情况下,所述单体组分可以优选地选自这些组分。例如,聚酰胺酸可以优选为使用以下组分获得的聚酰胺酸:四羧酸组分,其由选自3,3',4,4'-联苯四甲酸化合物、2,3,3',4'-联苯四甲酸化合物、4,4'-氧联二邻苯二甲酸化合物和均苯四酸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组成;以及二胺组分,其由选自4,4'-二氨基二苯醚和对苯二胺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此外,如上所述的在透明性被认为相对重要的情况下使用的单体组分(具有脂环族结构的四羧酸化合物、具有脂环族结构的二胺、含氟四羧酸化合物、含氟二胺、具有芴结构的四羧酸化合物、具有芴结构的二胺),和在耐热性被认为相对重要的情况下使用的单体组分(3,3',4,4'-联苯四甲酸化合物、2,3,3',4'-联苯四甲酸化合物,均苯四酸化合物、4,4'-氧联二邻苯二甲酸化合物、4,4'-二氨基二苯醚、对苯二胺、4,4'-二氨基苯甲酰苯胺和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可以组合使用。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酸可以通过使基本等摩尔量的四羧酸组分与二胺组分反应而以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的形式产生和获得,所述反应在相对低的温度(100℃以下,优选80℃以下)的溶剂中进行以抑制酰亚胺化反应。优选的是,将四羧酸组分一次添加或分多步添加到将二胺组分溶解在溶剂中所得到的溶液中,然后将所得混合物搅拌并使之反应,不过该方法并不限于此。通常,反应温度可以为25℃~100℃,优选为40℃~80℃,更优为50℃~80℃,并且反应时间可以为0.1小时~24小时,优选为2小时~12小时。当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设定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以良好的生产效率产生具有高分子量的聚酰胺酸。此外,所述反应通常优选在惰性气体气氛中进行,优选在氮气气氛中进行,不过所述反应也可以在空气气氛中进行。“基本等摩尔量的四羧酸组分(例如四羧酸二酐)和二胺组分”具体是指其摩尔比[四羧酸组分/二胺组分]为0.90~1.10、优选为0.95~1.05。

除了如上所述的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溶剂之外,已在聚酰胺酸的生产中常规使用的溶剂也可用于生产聚酰胺酸。然而,在此情况下,必须从所得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分离出聚酰胺酸,然后将所述聚酰胺酸溶解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溶剂中,以提供待使用的聚酰胺酸溶液。鉴于生产率和成本,优选的是不将聚酰胺酸从所获得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分离出而是直接使用所获得的聚酰胺酸溶液,因此优选的是使用本发明中使用的溶剂进行聚酰胺酸的生产,即,使用选自由N-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丙酰胺、N,N-二甲基异丁酰胺和四甲基脲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溶剂。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酸可优选具有高分子量,具体而言,在30℃的温度和0.5g/100mL的浓度下测量的固有粘度(比浓对数粘度)可以优选为0.2以上,优选为0.4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更优选为0.8以上,特别优选为1.0以上,或大于1.0。当固有粘度低于上述范围时,聚酰胺酸具有低分子量,因此可能难以提供具有高性能的聚酰亚胺。

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相对于聚酰胺酸和溶剂的总量,基于聚酰胺酸的固体含量可以优选为5重量%~45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4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大于5重量%~30重量%。当该固体含量低于5重量%时,使用时的处理性可能降低。当该固体含量高于45重量%时,溶液可能丧失流动性。

考虑到处理性,本发明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在30℃下的溶液粘度可以优选为(但不限于)1000Pa·sec以下,更优选为0.5Pa·sec~500Pa·sec,进一步优选为1Pa·sec~300Pa·sec,特别优选为2Pa·sec~200Pa·sec。

必要时,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可以包含各种添加剂。例如,可以在其中混合诸如细粉末状二氧化硅、硼氮化物、氧化铝和炭黑等微细无机或有机填料,并且必要时可以在其中进一步混入其它成分。作为其它成分,可以在其中适当混入增塑剂、耐候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润滑剂、抗静电剂、增白剂、着色剂(例如染料和颜料)、导电剂(例如金属粉末)、防粘剂、表面处理剂、粘度调节剂、偶联剂或表面活性剂等,其可根据计划的用途或所需的性质来确定。这些成分可以预先混合到溶液组合物中,或者可以在使用时添加并混合到溶液组合物中。

根据本发明,通过对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进行热处理而形成聚酰亚胺。更具体而言,将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涂布到基材,然后对所述组合物进行热处理以去除溶剂并进行酰亚胺化反应,从而形成聚酰亚胺膜。

本发明中使用的基材是可以在其上涂布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以形成膜的基材,并且在形状和材料方面不受限制,条件是基材具有致密结构以使得液体和气体基本上不穿透基材。基材优选的实例包括在生产膜时常用的本身已知的膜形成用基材,包括带、辊或模具;其上形成有作为保护膜的聚酰亚胺膜的电路板或电子零件;其上形成有膜的部件或产品,包括滑动部件;以及在形成一个聚酰亚胺膜之后还要形成多层膜时的该聚酰亚胺膜。此外,可以通过离心成型生产无缝带,其中圆柱形模具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用作基材并在旋转模具的同时形成(塑造)膜。

对于用于在基材上形成膜的涂布方法没有限制。可以适当地采用本身已知的任何方法,包括例如喷涂法、辊涂法、旋涂法、棒涂法、喷墨法、丝网印刷法和狭缝涂布法。

通过将所述溶液组合物涂布到基材上而形成的由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组成的膜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脱气:在用于实现酰亚胺化的热处理之前,例如,在减压下于相对低的温度下加热该膜。

对通过将所述溶液组合物涂布到基材上而形成的由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组成的膜进行热处理,从而去除溶剂并使聚酰胺酸酰亚胺化,以形成聚酰亚胺膜。热处理可以优选为逐步热处理,其中首先在140℃以下的相对低的温度下去除溶剂,然后将温度升高至最高热处理温度以使聚酰胺酸酰亚胺化。例如,优选将最高热处理温度设定为200℃以上的温度范围内,优选为250℃~600℃,更优选为300℃~550℃,更优选为350℃~450℃,并且在所述温度范围(200℃以上,优选为250℃~600℃)内进行0.01小时~20小时、优选0.01小时~6小时、更优选0.01小时~5小时的热处理。

根据本发明,通过对涂布到基材上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进行热处理并由此如上所述使聚酰胺酸酰亚胺化,获得了聚酰亚胺膜。通过使用选自由N-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丙酰胺、N,N-二甲基异丁酰胺和四甲基脲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溶剂作为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的溶剂,可以获得具有降低的着色和提高的透光率的聚酰亚胺膜。必要时,可以从基材上分离聚酰亚胺膜。必要时,可以在形成于基材上的聚酰亚胺膜上层压另一种材料,而且,还可以将所述基材从所获得的层压体上分离,以获得由聚酰亚胺和所述其它材料组成的层压体。

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化合物的缩写如下。

CpODA:降冰片烷-2-螺-α-环戊酮-α'-螺-2”-降冰片烷-5,5”,6,6”-四甲酸二酐

6FDA: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

H-TAC(PPD):N,N'-(1,4-亚苯基)双(1,3-二氧代八氢异苯并呋喃-5-甲酰胺)

s-BPDA: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

PPD:对苯二胺

ODA:4,4'-二氨基二苯醚

DABAN:4,4'-二氨基苯甲酰苯胺

TFMB: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

BAPB: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

BAFL:9,9-双(4-氨基苯基)芴

DMIB:N,N-二甲基异丁酰胺

TMU:四甲基脲

DMP:N,N-二甲基丙酰胺

NMF:N-甲基甲酰胺

NMP:N-甲基-2-吡咯烷酮

下面将描述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测量各性质的方法。

(固体含量)

聚酰胺酸溶液的固体含量是由干燥前的重量(W1)和干燥后的重量(W2)通过下式计算出的值,其中,聚酰胺酸溶液在350℃干燥30分钟。

固体含量(重量%)=(W2/W1)×100

(透光率)

使用分光光度计U-2910(由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oration制造)测量聚酰亚胺膜在400nm或500nm处的透光率(在实施例1~6和比较例1中测量400nm处的透光率;在实施例7~8和比较例2~3中测量500nm处的透光率)。然后利用朗伯-比尔定律由此计算出厚度为10μm或50μm的膜的透光率(在实施例1~6和比较例1中计算厚度为10μm的膜的透光率;在实施例7~8和比较例2~3中计算厚度为50μm的膜的透光率)。

[实施例1]

在装配有搅拌器和氮气注入/排出管的500mL(内部容积)的玻璃反应容器中放入415.2g的DMIB作为溶剂。然后向其中添加8.12g(0.075mol)的PPD、13.65g(0.060mol)的DABAN、5.53g(0.015mol)的BAPB和57.73g(0.150mol)的CpODA,并在50℃搅拌所述混合物,从而提供固体含量为15.9%的聚酰胺酸溶液。

用刮棒涂布机将该聚酰胺酸溶液涂布到作为基材的玻璃板上。以2℃/分钟的升温速率将所得膜从50℃加热至350℃,然后以5℃/分钟的升温速率将其从350℃加热至410℃,然后在410℃加热5分钟,从而在玻璃板上形成聚酰亚胺膜。

从玻璃板上剥离所获得的聚酰亚胺膜,并测量该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结果显示在表1中。

[实施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固体含量为15.9%的聚酰胺酸溶液,不同之处在于,使用415.2g的TMU作为溶剂。

用刮棒涂布机将聚酰胺酸溶液涂布到作为基材的玻璃板上,并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所得膜进行加热,从而在玻璃板上形成聚酰亚胺膜。从玻璃板上剥离所获得的聚酰亚胺膜,并测量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结果显示在表1中。

[实施例3]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固体含量为15.9%的聚酰胺酸溶液,不同之处在于,使用415.2g的DMP作为溶剂。

用刮棒涂布机将聚酰胺酸溶液涂布到作为基材的玻璃板上,并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所得膜进行加热,从而在玻璃板上形成聚酰亚胺膜。从玻璃板上剥离所获得的聚酰亚胺膜,并测量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结果显示在表1中。

[实施例4]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固体含量为15.9%的聚酰胺酸溶液,不同之处在于,使用415.2g的NMF作为溶剂。

用刮棒涂布机将聚酰胺酸溶液涂布到作为基材的玻璃板上,并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所得膜进行加热,从而在玻璃板上形成聚酰亚胺膜。从玻璃板上剥离所获得的聚酰亚胺膜,并测量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结果显示在表1中。

[实施例5]

在装配有搅拌器和氮气注入/排出管的500mL(内部容积)的玻璃反应容器中放入400.3g的DMIB作为溶剂。然后向其中添加41.92g(0.131mol)的TFMB和58.15g(0.131mol)的6FDA,并在50℃搅拌所述混合物,从而提供固体含量为19.1%的聚酰胺酸溶液。

用刮棒涂布机将该聚酰胺酸溶液涂布到作为基材的玻璃板上。以120℃×30分钟、150℃×10分钟、200℃×10分钟的方式对所得的膜进行加热,然后在400℃加热5分钟,从而在玻璃板上形成聚酰亚胺膜。

从玻璃板上剥离所获得的聚酰亚胺膜,并测量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结果显示在表1中。

[实施例6]

在装配有搅拌器和氮气注入/排出管的500mL(内部容积)的玻璃反应容器中放入440.0g的DMIB作为溶剂。然后向其中添加25.58g(0.073mol)的BAFL和34.39g(0.073mol)的H-TAC(PPD),并在50℃搅拌所述混合物,从而提供固体含量为11.5%的聚酰胺酸溶液。

用刮棒涂布机将该聚酰胺酸溶液涂布到作为基材的玻璃板上。以5℃/分钟的升温速率将所得的膜从50℃加热至350℃,然后在350℃加热5分钟,从而在玻璃板上形成聚酰亚胺膜。

从玻璃板上剥离所获得的聚酰亚胺膜,并测量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结果显示在表1中。

[比较例1]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固体含量为15.9%的聚酰胺酸溶液,不同之处在于,使用415.2g的NMP作为溶剂。

用刮棒涂布机将该聚酰胺酸溶液涂布到作为基材的玻璃板上,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所得膜进行加热,从而在玻璃板上形成聚酰亚胺膜。从玻璃板上剥离所得的聚酰亚胺膜,并测量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结果显示在表1中。

表1

*通过朗伯-比尔定律换算为10μm

[实施例7]

在装配有搅拌器和氮气注入/排出管的500mL(内部容积)的玻璃反应容器中放入400.0g的DMIB作为溶剂。然后向其中添加26.88g(0.249mol)的PPD和73.13g(0.249mol)的s-BPDA,并在50℃搅拌所述混合物,从而提供固体含量为18.2%的聚酰胺酸溶液。

用刮棒涂布机将该聚酰胺酸溶液涂布到作为基材的玻璃板上。以5℃/分钟的升温速率将所得膜从50℃加热至120℃并在相同的温度下加热60分钟,然后加热至150℃并在相同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然后加热至200℃并在相同的温度下加热10分钟,然后加热至250℃并在相同的温度下加热10分钟,然后加热至450℃并在相同的温度下加热5分钟,从而在玻璃板上形成聚酰亚胺膜。

从玻璃板上剥离所得的聚酰亚胺膜,并测量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结果显示在表2中。

[实施例8]

在装配有搅拌器和氮气注入/排出管的500mL(内部容积)的玻璃反应容器中放入400.0g的DMIB作为溶剂。然后向其中添加40.50g(0.202mol)的ODA和59.50g(0.202mol)的s-BPDA,并在50℃搅拌所述混合物,从而提供固体含量为18.5%的聚酰胺酸溶液。

用刮棒涂布机将该聚酰胺酸溶液涂布到作为基材的玻璃板上。以5℃/分钟的升温速率将所得的膜从50℃加热至120℃并在相同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然后加热至150℃并在相同的温度下加热10分钟,然后加热至200℃并在相同的温度下加热10分钟,然后加热至250℃并在相同的温度下加热10分钟,然后加热至350℃并在相同的温度下加热5分钟,从而在玻璃板上形成聚酰亚胺膜。

从玻璃板上剥离所得的聚酰亚胺膜,并测量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结果显示在表2中。

[比较例2]

以与实施例7相同的操作获得固体含量为18.2%的聚酰胺酸溶液,不同之处在于,使用400.0g的NMP作为溶剂。

用刮棒涂布机将聚酰胺酸溶液涂布到作为基材的玻璃板上,以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式对所得膜进行加热,从而在玻璃板上形成聚酰亚胺膜。从玻璃板上剥离所得的聚酰亚胺膜,并测量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结果显示在表2中。

[比较例3]

以与实施例8相同的操作获得固体含量为18.5%的聚酰胺酸溶液,不同之处在于,使用400.0g的NMP作为溶剂.

用刮棒涂布机将该聚酰胺酸溶液涂布到作为基材的玻璃板上,以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式对所得膜进行加热,从而在玻璃板上形成聚酰亚胺膜。从玻璃板上剥离所得的聚酰亚胺膜,并测量聚酰亚胺膜的透光率。结果显示在表2中。

表2

*通过朗伯-比尔定律换算为50μ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