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式(Ⅰ)所示的依匹哌唑(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以4-硝基苯[b]噻吩为起始原料,将其溶于醇类有机溶剂A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在40~50℃℃温度下,压力为0.2~1MPa,反应3~8h,所得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式(Ⅱ)所示的化合物(Ⅱ);所述催化剂为钯炭或者雷尼镍;所述催化剂的加入量以4-硝基苯[b]噻吩质量计为0.03~0.1g/g;所述醇类有机溶剂A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
(b)以7-羟基-1H-喹啉-2-酮为原料,溴氯丁烷为溴化剂,在缚酸剂作用下,在有机溶剂B或水中,在20~80℃下反应6~8h,所得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Ⅲ);所述缚酸剂为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钾或碳酸氢钠;所述7-羟基-1H-喹啉-2-酮、溴氯丁烷及缚酸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5:1~2;所述有机溶剂B为丙酮、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或N,N-二甲基乙酰胺;
(c)将步骤(b)所得式(Ⅲ)所示的化合物(Ⅲ)、二乙醇胺及碱性物质在有机溶剂C中混合均匀,在80~120℃下反应2~5h,反应产物经后处理得到式(Ⅳ)所示的化合物(Ⅳ);所述碱性物质为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Ⅲ)、二乙醇胺及碱性物质的物质的量比为1:1~1.5:1~2;所述有机溶剂C为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或N,N-二甲基乙酰胺;
(d)将步骤(c)所得式(Ⅳ)所示的化合物(Ⅳ)和有机碱溶于有机溶剂D中,滴加缩合剂甲磺酰氯,在20~80℃下反应6~8h,得到活性磺酸酯。向所述活性磺酸酯中加入式(Ⅱ)所示的化合物(Ⅱ),在20~80℃下进行环合反应8~10h,反应产物经后处理得到式(Ⅰ)所示的依匹哌唑(Ⅰ)纯品;所述有机碱为三乙胺或N,N-二异丙基乙胺;所述式(Ⅳ)所示的化合物(Ⅳ)与有机碱、缩合剂、式(Ⅱ)所示的化合物(Ⅱ)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6:2~3:0.9~1;所述有机溶剂D为二氯甲烷、氯仿、甲苯或四氢呋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醇类有机溶剂加入量A以4-硝基苯[b]噻吩计为4~8mL/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有机溶剂加入量以B7-羟基-1H-喹啉-2-酮计为6~10mL/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有机溶剂C加入量以式(Ⅲ)所示的化合物(Ⅲ)计为5~8mL/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所述有机溶剂D的加入量以式(Ⅳ)所示的化合物(Ⅳ)计为8~12mL/g。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反应产物后处理方法为:反应结束后,待温度降至室温,将反应液在氮气保护下抽滤,滤液经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反应产物后处理方法为:反应结束后,待温度降至室温,将反应液过滤,滤液浓缩回收部分有机溶剂B,向剩余残留物滴加水,析出固体,经搅拌,抽滤,水洗涤,抽干,真空干燥,即得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Ⅲ)粗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反应液的后处理方法为:反应完毕,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向残留物中加入提取惰性有机溶剂E洗去不溶物,经水洗涤,干燥,脱溶,得到粘稠状物,加入析晶有机溶剂F溶解,搅拌下滴加酸,调Ph=1~4,冷却析晶,得到纯的式(Ⅳ)所示的化合物(Ⅳ);所述有机溶剂E为二氯甲烷、氯仿、甲苯或乙酸乙酯;所述有机溶剂F选自乙醇、异丙醇、丙酮或四氢呋喃;所述酸为盐酸或硫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反应液的后处理方法为:反应完毕,反应液经水洗,浓缩,得到残留物,向其中加入析晶有机溶剂G,结晶得到式(Ⅰ)所示的化合物(Ⅰ)粗品,所得粗品用醇类溶剂H淋洗,滴加酸在20~30℃下形成酸盐,所得盐用水溶解,加碱性物质调节pH为9~10,经水洗、抽滤、烘干得到目标产物;所述析晶有机溶剂G为乙酸乙酯、乙醇或异丙醇;所述成盐溶剂H选自甲醇、乙醇或异丙醇;所述成盐酸选自盐酸、硫酸、乙酸或草酸;所述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或碳酸钾。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以4-硝基苯[b]噻吩为起始原料,将其溶于醇类有机溶剂A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在20~80℃温度下,压力为0.3~0.5MPa,反应3~8h,反应结束后,待温度降至室温,将反应液在氮气保护下抽滤,滤液经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Ⅱ);所述催化剂为钯炭;所述催化剂的加入量以4-硝基苯[b]噻吩质量计为0.06g/g;所述醇类有机溶剂A为甲醇;所述醇类有机溶剂加入量A以4-硝基苯[b]噻吩计为4~8mL/g;
(b)以7-羟基-1H-喹啉-2-酮为原料,溴氯丁烷为溴化剂,在缚酸剂作用下,在有机溶剂B或水中,在50~60℃下反应6~8h,反应结束后,待温度降至室温,将反应液过滤,滤液浓缩回收部分有机溶剂B,向剩余残留物滴加水,析出固体,经搅拌,抽滤,水洗涤,抽干,真空干燥,即得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Ⅲ)粗品;所述缚酸剂为碳酸钾;所述7-羟基-1H-喹啉-2-酮、溴氯丁烷及缚酸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1.5;所述有机溶剂B为丙酮;所述有机溶剂B加入量以B7-羟基-1H-喹啉-2-酮计为6~10mL/g;
(c)将步骤(b)所得式(Ⅲ)所示的化合物(Ⅲ)、二乙醇胺及碱性物质在有机溶剂C中混合均匀,在100~110℃下反应2~5h,反应完毕,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向残留物中加入提取惰性有机溶剂E洗去不溶物,经水洗涤,干燥,脱溶,得到粘稠状物,加入析晶有机溶剂丙酮溶解,搅拌下滴加盐酸,调Ph=2~3,在0~5℃条件下冷却析晶,得到纯的式(Ⅳ)所示的化合物(Ⅳ);所述有机溶剂E为二氯甲烷、氯仿、甲苯或乙酸乙酯;所述有机溶剂F选自乙醇、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所述酸为盐酸、硫酸或醋酸;所述碱性物质为碳酸钾;所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Ⅲ)、二乙醇胺及碱性物质的物质的量比为1:1.2:1.5;所述有机溶剂C为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有机溶剂C加入量以式(Ⅲ)所示的化合物(Ⅲ)计为5~8mL/g;
(d)将步骤(c)所得式(Ⅳ)所示的化合物(Ⅳ)和有机碱溶于有机溶剂D中,滴加缩合剂甲磺酰氯,在20~30℃下反应6~8h,得到活性磺酸酯。向所述活性磺酸酯中加入式(Ⅱ)所示的化合物(Ⅱ),在40~80℃下进行环合反应8~10h,反应完毕,反应液经水洗,浓缩,得到残留物,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在0~5℃条件下结晶得到式(Ⅰ)所示的化合物(Ⅰ)粗品,所得粗品用乙醇淋洗,滴加成盐酸在20~30℃下形成酸盐,所得盐用水溶解,加氢氧化钠调节pH为9~10,经水洗、抽滤、烘干得到目标产物;所述有机碱为三乙胺或N,N-二异丙基乙胺;所述式(Ⅳ)所示的化合物(Ⅳ)与有机碱、缩合剂、式(Ⅱ)所示的化合物(Ⅱ)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2.4:0.95;所述有机溶剂D为二氯甲烷或氯仿;有机溶剂D的加入量以式(Ⅳ)所示的化合物(Ⅳ)计为8~12mL/g;所述成盐酸选自盐酸、硫酸、乙酸或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