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元稠环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8169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具有乙酰辅酶a羧化酶2(以下称为acc2)抑制作用的化合物。



背景技术:

乙酰辅酶a羧化酶(以下称为acc)是使乙酰辅酶a进行羧基化而转化为丙二酰辅酶a的酶,其参与脂肪酸的代谢。acc存在乙酰辅酶a羧化酶1(以下称为acc1)及acc2这两种同工型。

acc2主要在心脏、骨骼肌中表达,由acc2所产生的丙二酰辅酶a通过抑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cpt-i)而抑制脂肪酸的氧化。

acc2缺乏小鼠由于心脏、骨骼肌中的丙二酰辅酶a量低下,故而脂肪酸会持续发生氧化,即便增加饮食量,也会观察到体重的减少。进一步,还报道了acc2缺乏小鼠对于因施用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所诱发的糖尿病或肥胖获得了耐性。

以上发现表明:acc2与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相关,其抑制剂可成为抗糖尿病药、抗肥胖药。

另一方面,由于acc1缺乏小鼠存在胎儿期死亡的情况,因此,期望在不抑制acc1的情况下抑制acc2的选择性抑制剂。

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acc2抑制剂。例如,专利文献1及3中作为具有氧基亚甲基结构的化合物,分别记载了以下所示的2种化合物、

[化学式1]

及10种化合物。

[化学式2]

这些化合物均在末端的环的对位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在邻位不具有取代基。另外,专利文献3中作为具有烯烃结构的化合物,记载了以下所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3]

非专利文献1~5中记载了特异性地抑制acc2的噻唑苯醚衍生物。非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对acc1及acc2具有抑制活性的联苯衍生物或3-苯基-吡啶衍生物。非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以下化合物具有acc2抑制活性,且具有理想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化学式4]

非专利文献8中记载了通过虚拟筛选而具有acc1及2的双重抑制活性的优选化合物。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关于本发明的记载或暗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专利文献8中,作为具有acc2抑制活性的化合物,记载了以下的化合物。

[化学式5]

[化学式6]

在专利文献9~12中记载了具有稠合9元环的化合物,但并没有关于本发明的记载或暗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公报wo2008/079610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公报wo2010/050445号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公报wo2010/003624号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公报wo2007/095601号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公报wo2007/095602号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公报wo2007/095603号

专利文献7: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006/178400号

专利文献8:国际公开公报wo2013/035827号

专利文献9:国际公开公报wo2013/142369号

专利文献10:国际公开公报wo2010/000615号

专利文献11:国际公开公报wo2010/000612号

专利文献12:国际公开公报wo2010/000611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bioorganic&medicinalchemistryletters,2006年,第16卷,第6078~6081页

非专利文献2: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2006年,第49卷,第3770~3773页

非专利文献3:bioorganic&medicinalchemistryletters,2007年,第17卷,第1803~1807页

非专利文献4:bioorganic&medicinalchemistryletters,2007年,第17卷,第1961~1965页

非专利文献5: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2007年,第50卷,第1078~1082页

非专利文献6:bioorganic&medicinalchemistryletters,2009年,第19卷,第5872~5876页

非专利文献7: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2010年,第53卷,第8679-8687页

非专利文献8:moleculardiversity,2013年,第17卷,第139-149页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acc2选择性抑制活性的新型化合物。另外,提供含有上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以下方面。

(1)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化学式7]

(式中,

r1为下式所示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芳香族杂环式基团,

[化学式8]

(式中,环b表示5元环,环c表示6元环)

环a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

-l1-为-o-(cr6r7)m-、-n(r8)-(cr6r7)m-或-(cr6r7)m-(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r1,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

-l2-为-o-(cr6r7)n-、-o-cr6=cr7-、-cr6=cr7-或-(cr6r7)n-(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9]

r6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

r7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

或者,键合于同一碳原子的r6与r7也可以共同形成环,

r8为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m各自独立地为0、1、2或3的整数,

n各自独立地为1、2或3的整数,

r2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r3为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r4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磺酰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

(其中,以下的(i)及(ii)的化合物除外:

(i)r1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烷基取代而成的苯并咪唑基或咪唑并吡啶基、环a为哌啶、-l1-为-nh-、-l2-为-ch2-、且r4为叔丁氧基羰基的化合物,及

(ii)以下所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0]

(2)如上述(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为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11]

(式中,

x1为n或c(rx1),

x2为n或c(rx2),

x3为n或c(rx3),

x4为n或c(rx4),

x5为n(rx5)、o或s,

x6为n或c(rx6),

rx1、rx2、rx3、rx4、rx5及rx6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羟基、羧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

(3)如上述(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5为n(rx5),x6为n。

(4)如上述(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5为s,x6为n。

(5)如上述(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为以下的任意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12]

(式中的符号与上述同义)。

(6)如上述(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为以下的任意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13]

(式中的符号与上述同义)。

(7)如上述(5)或(6)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rx1为氢、卤素或氰基,

rx2为氢、卤素或氰基,

rx3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

rx4为氢、卤素或氰基,

rx5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8)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1-为-o-(cr6r7)m-。

(9)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1-为-n(r8)-(cr6r7)m-。

(10)如上述(8)或(9)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m为0。

(11)如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2-为-o-(cr6r7)n-或-(cr6r7)n-。

(12)如上述(1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2-为-o-(cr6r7)n-。

(13)如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环a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

(14)如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1-环a-l2-所示的基团为以下的任意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14]

(式中,r9为卤素、氰基、羟基、羧基、氧代基(oxogroup)、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p为0~4的整数)。

(10')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1-为-o-(cr6r7)m-。

(11')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1-为-n(r8)-(cr6r7)m-。

(12')如上述(10')或(1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m为0。

(13')如上述(1)~(9)及(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2-为-o-(cr6r7)n-、n为1,或-l2-为-(cr6r7)n-。

(14')如上述(1)~(9)及(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2-为-(cr6r7)n-、n为2。

(15)如上述(1)~(14)及(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4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

(16)如上述(15)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4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

(17)如上述(1)~(16)及(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式(i)为:

[化学式15]

(18)如上述(1)~(17)及(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式(i)为:

[化学式16]

(18')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化学式17]

(式中,

r1为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18]

(式中,x2为n或c(h),

rx1为卤素,

rx3为非芳香族碳环氧基,

rx4为氢,

rx5为烷基),

环a为式:

[化学式19]

所示的基团,

-l1-为-o-,

-l2-为-o-(ch2)-或-(ch2)2-(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式:

[化学式20]

所示的基团),

r2为烷基或卤代烷基,

r3为氢,

r4为烷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

并且,下述化合物除外:

[化学式21]

(19)如上述(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选自下组:实施例i-200、i-201、i-205、i-219、i-221、i-222、i-231、i-234、i-237、i-243及i-249。

(20)药物组合物,其含有上述(1)~(19)、(10')~(14')及(18')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21)如上述(20)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治疗或预防与acc2相关的疾病。

(22)与acc2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或预防方法,其包括:给药上述(1)~(19)、(10')~(14')及(18')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23)上述(1)~(19)、(10')~(14')及(18')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造与acc2相关的疾病的治疗剂或预防剂中的用途。

(24)如上述(1)~(19)、(10')~(14')及(18')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用于治疗或预防与acc2相关的疾病。

(25)如上述(20)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具有acc2抑制作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acc2抑制活性。含有本发明的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作为与acc2相关的疾病、例如代谢综合症、肥胖症、糖尿病、胰岛素抗性、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性末梢神经障碍、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心力衰竭、心肌梗塞、感染症、肿瘤等(journalofcellularbiochemistry,2006年,第99卷,第1476-1488页;expertopinionontherapeutictargets,2005年,第9卷,第267-281页;国际公开公报wo2005/108370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009-196966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010-081894号;日本专利申请国内公表公报2009-502785号)的治疗剂和/或预防剂、尤其是糖尿病和/或肥胖症的治疗剂和/或预防剂而有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各用语的含义。各用语只要无特别说明,则在单独使用的情况下或与其他用语组合使用的情况下均为相同含义。

所谓“卤素”,包含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特别优选为氟原子及氯原子。

所谓“烷基”,包含碳原子数1~15、优选为碳原子数1~10、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6、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直链或分支状烃基。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异己基、正庚基、异庚基、正辛基、异辛基、正壬基、正癸基等。

作为“烷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等。作为更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叔丁基等。

作为r2中的“烷基”,可列举甲基等。

作为rx1、rx2、rx3、rx4、rx5及rx6中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等。可更优选地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等。

作为rx2中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等。

作为rx3中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等。

作为rx5中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等。

所谓“烷氧基”,意指上述“烷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叔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己氧基等。作为“烷氧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等。

作为rx1、rx2、rx3及rx4中的“烷氧基”,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等。可更优选地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等。

作为rx1中的“烷氧基”,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等。

作为rx2中的“烷氧基”,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异丁氧基等。

作为rx3中的“烷氧基”,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等。

作为rx4中的“烷氧基”,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等。

所谓“烷氧基羰基”,意指上述“烷氧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异丁氧基羰基、仲丁氧基羰基、戊氧基羰基、异戊氧基羰基、己氧基羰基等。作为“烷氧基羰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等。

作为r4中的“烷氧基羰基”的特别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氧基羰基等。

所谓“烯基”,包含在任意位置具有1个以上的双键的碳原子数2~15、优选为碳原子数2~10、更优选为碳原子数2~6、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2~4的直链或分支状烃基。例如可列举: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异丙烯基、丁烯基、异丁烯基、戊烯基(prenyl)、丁二烯基、戊烯基(pentenyl)、异戊烯基、戊二烯基、己烯基、异己烯基、己二烯基、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癸烯基、十一烯基、十二烯基、十三烯基、十四烯基、十五烯基等。

作为“烯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异丙烯基、丁烯基等。

作为rx1、rx2、rx3、rx4、rx5及rx6中的“烯基”,可列举乙烯基等。

作为rx2中的“烯基”,可列举乙烯基等。

作为rx3中的“烯基”,可列举乙烯基等。

所谓“炔基”,包含在任意位置具有1个以上的三键的碳原子数2~10、优选为碳原子数2~8、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2~6、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2~4的直链或分支状烃基。例如包含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己炔基、庚炔基、辛炔基、壬炔基、癸炔基等。这些可进一步在任意位置具有双键。

作为“炔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等。

所谓“烯氧基”,意指上述“烯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烯氧基、烯丙氧基、1-丙烯氧基、2-丁烯氧基、2-戊烯氧基、2-己烯氧基、2-庚烯氧基、2-辛烯氧基等。

所谓“炔氧基”,意指上述“炔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炔氧基、1-丙炔氧基、2-丙炔氧基、2-丁炔氧基、2-戊炔氧基、2-己炔氧基、2-庚炔氧基、2-辛炔氧基等。

所谓“烷硫基”,意指上述“烷基”取代硫基的与硫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

例如可列举:甲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异丙硫基、正丁硫基、叔丁硫基、异丁硫基、仲丁硫基、戊硫基、异戊硫基、己硫基等。作为“烷硫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异丙硫基、叔丁硫基等。

作为rx1、rx2、rx3及rx4中的“烷硫基”,可列举:甲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异丙硫基等。可优选列举甲硫基等。

作为rx2中的“烷硫基”,优选为甲硫基、乙硫基等。

作为rx3中的“烷硫基”,优选为甲硫基、乙硫基、异丁硫基等。

所谓“烯硫基”,意指上述“烯基”取代硫基的与硫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

例如可列举:乙烯硫基、烯丙硫基、1-丙烯硫基、2-丁烯硫基、2-戊烯硫基、2-己烯硫基、2-庚烯硫基、2-辛烯硫基等。

所谓“炔硫基”,意指上述“炔基”取代硫基的与硫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

例如可列举:乙炔硫基、1-丙炔硫基、2-丙炔硫基、2-丁炔硫基、2-戊炔硫基、2-己炔硫基、2-庚炔硫基、2-辛炔硫基等。

所谓“烷基羰基”,意指上述“烷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基羰基、乙基羰基、丙基羰基、异丙基羰基、叔丁基羰基、异丁基羰基、仲丁基羰基、戊基羰基、异戊基羰基、己基羰基等。作为“烷基羰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基羰基、乙基羰基、正丙基羰基等。

作为r4中的“烷基羰基”的特别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基羰基等。

所谓“烯基羰基”,意指上述“烯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烯基羰基、丙烯基羰基等。

所谓“炔基羰基”,意指上述“炔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炔基羰基、丙炔基羰基等。

所谓“环烷基”,意指碳原子数3~8的环状饱和烃基、及在这些环状饱和烃基上进一步稠合有1或2个3~8元环的基团。作为碳原子数3~8的环状饱和烃基,可列举: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等。特别优选为碳原子数3~6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或6的环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3的环烷基。

作为稠合于碳原子数3~8的环状饱和烃基上的3~8元环,例如可列举:环烷烃环(例如环己烷环、环戊烷环等)、环烯烃环(例如环己烯环、环戊烯环等)、非芳香族杂环(例如哌啶环、哌嗪环、吗啉环等)。需要说明的是,键合臂视为出自于碳原子数3~8的环状饱和烃基上的那些。

例如作为环烷基,也可以例示以下的基团,这些基团包含于环烷基中。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基团可在能够进行取代的任意位置经取代。对于取代的环烷基的情况而言,环烷基上的取代基可以取代在碳原子数3~8的环状饱和烃基或稠合于碳原子数3~8的环状饱和烃基上的3~8元环的任意位置。

[化学式22]

[化学式23]

[化学式24]

进一步,“环烷基”也包含如下所述地发生了交联的基团、或形成螺环的基团。

[化学式25]

所谓“经羧基取代的环烷基”,意指取代有1个以上羧基的上述“环烷基”。

所谓“环烯基”,意指碳原子数3~8的环状不饱和脂肪族烃基、及在这些环状不饱和脂肪族烃基上进一步稠合有1或2个3~8元环的基团。作为碳原子数3~8的环状不饱和脂肪族烃基,优选表示在环中的碳原子间具有1~3个双键的碳原子数3~8的环状不饱和脂肪族烃基,具体可列举:环丙烯基、环丁烯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环庚烯基、环己二烯基等。特别优选为碳原子数5或6的环烯基。

作为稠合于碳原子数3~8的环状不饱和脂肪族烃基上的环,可列举:碳环(芳香族碳环(例如苯环、萘环等)、环烷烃环(例如环己烷环、环戊烷环等)、环烯烃环(例如环己烯环、环戊烯环等)等)、杂环(芳香族杂环(吡啶环、嘧啶环、吡咯环、咪唑环等)、非芳香族杂环(例如哌啶环、哌嗪环、吗啉环等))。

需要说明的是,键合臂视为出自于碳原子数3~8的环状不饱和脂肪族烃基的那些。

例如作为环烯基,也可以例示以下的基团,这些基团包含于环烯基中。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基团可在能够进行取代的任意位置经取代。对于取代的环烯基的情况而言,环烯基上的取代基可以取代在碳原子数3~8的环状不饱和脂肪族烃基或稠合于碳原子数3~8的环状不饱和脂肪族烃基上的3~8元环的任意位置。

[化学式26]

[化学式27]

[化学式28]

[化学式29]

进一步,“环烯基”也包含如下所述地形成螺环的基团。

[化学式30]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包含上述“环烷基”及“环烯基”。

作为rx1、rx2、rx3、rx4、rx5及rx6中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可列举: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可优选列举:环丙基、环丁基等。

作为rx1中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可列举环烷基等。可优选列举:环丙基、环丁基等。

作为rx2中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可列举环烷基等。可优选列举:环丙基、环丁基等。

作为rx3中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可列举环烷基等。可优选列举:环丙基、环丁基等。

作为rx4中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可列举环烷基等。可优选列举:环丙基、环丁基等。

所谓“环烷烃”,意指碳原子数3~8的环状饱和烃、及在这些环状饱和烃上进一步稠合有1或2个3~8元环的环。作为碳原子数3~8的环状饱和烃,可列举: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环庚烷、环辛烷等。特别优选为碳原子数3~6的环烷烃。

作为稠合于碳原子数3~8的环状饱和烃上的3~8元环,例如可列举:环烷烃环(例如环己烷环、环戊烷环等)、环烯烃环(例如环己烯环、环戊烯环等)、非芳香族杂环(例如哌啶环、哌嗪环、吗啉环等)。

所谓“环烯烃”,意指碳原子数3~8的环状不饱和脂肪族烃、及在这些环状不饱和脂肪族烃上进一步稠合有1或2个3~8元环的环。作为碳原子数3~8的环状不饱和脂肪族烃,优选表示在环中的碳原子间具有1~3个双键的碳原子数3~8的环状不饱和脂肪族烃,具体可列举:环丙烯、环丁烯、环戊烯、环己烯、环庚烯、环己二烯等。特别优选为碳原子数5或6的环烯烃。

作为稠合于碳原子数3~8的环状不饱和脂肪族烃上的环,可列举:碳环(芳香族碳环(例如苯环、萘环等)、环烷烃环(例如环己烷环、环戊烷环等)、环烯烃环(例如环己烯环、环戊烯环等)等)、杂环(芳香族杂环(吡啶环、嘧啶环、吡咯环、咪唑环等)、非芳香族杂环(例如哌啶环、哌嗪环、吗啉环等))。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包含上述“环烷烃”及“环烯烃”。具体可列举: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环庚烷、环辛烷、环丙烯、环丁烯、环戊烯、环己烯、环庚烯、环己二烯等。

作为环a中的“非芳香族碳环”,可列举环烷烃等,优选为环丁烷、环己烷等。

所谓“芳香族碳环式基团”,意指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及在这些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上进一步稠合有1或2个3~8元环的基团。作为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例如可列举:苯基、萘基、蒽基、菲基等。特别优选为苯基等。

作为稠合于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上的环,可列举:非芳香族碳环(例如环烷烃环(例如环己烷环、环戊烷环等)、环烯烃环(例如环己烯环、环戊烯环等)等)、非芳香族杂环(例如哌啶环、哌嗪环、吗啉环等)。需要说明的是,键合臂视为出自于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的那些。

例如作为芳香族碳环式基团,也可以例示以下的基团,这些基团包含于芳香族碳环式基团中。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基团可在能够进行取代的任意位置经取代。对于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的情况而言,芳香族碳环式基团上的取代基可以取代在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或稠合于这些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上的3~8元环的任意位置。

[化学式31]

[化学式32]

所谓“6元芳香族碳环”,可列举苯环。

作为rx1中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可列举苯基等。

所谓“稠合芳香族碳环式基团”,意指多环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在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上进一步稠合有1或2个3~8元环的基团。作为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例如可列举:苯基、萘基、蒽基、菲基等。特别优选为苯基等。

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也包含经氧代基取代而成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的稠合芳香族碳环式基团也包含经氧代基取代而成的稠合芳香族碳环式基团。所谓“经氧代基取代而成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及“经氧代基取代而成的稠合芳香族碳环式基团”,意指稠合在构成芳香族碳环式基团的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上的3~8元环上的碳原子上的2个氢原子被=o基取代了的基团。

作为“经氧代基取代而成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及“经氧代基取代而成的稠合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可列举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33]

所谓“芳香族杂环式基团”,意指环内具有1个以上任意选自o、s及n中的杂原子的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及在这些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上进一步稠合有1或2个3~8元环的基团,包含“单环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及“稠合芳香族杂环式基团”。

作为“单环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特别优选为5元或6元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例如作为“5元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可列举:吡咯基、咪唑基、吡唑基、四唑基、异唑基、唑基、二唑基、异噻唑基、噻唑基、噻二唑基、呋喃基、噻吩基等,作为“6元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可列举:吡啶基、哒嗪基、嘧啶基、吡嗪基、三唑基、三嗪基等。

作为稠合于单环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上的环,例如可列举:环烷烃环(例如环己烷环、环戊烷环等)、环烯烃环(例如环己烯环、环戊烯环等)、非芳香族杂环(例如哌啶环、哌嗪环、吗啉环等)等。需要说明的是,键合臂视为出自于环内具有1个以上任意选自o、s及n中的杂原子的单环或稠合芳香族杂环式基团的那些。

例如作为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也可以例示以下的基团,这些基团包含于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中。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基团可在能够进行取代的任意位置经取代。对于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的情况而言,芳香族杂环式基团的取代基可以取代在单环或稠合芳香族杂环式基团或稠合于这些单环或稠合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上的3~8元环的任意位置。

[化学式34]

[化学式35]

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也包含经氧代基取代而成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所谓“经氧代基取代而成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意指稠合在构成芳香族杂环式基团的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上的3~8元环上的碳原子上的2个氢原子被=o基取代了的基团。作为“经氧代基取代而成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及“经氧代基取代而成的稠合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可列举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36]

作为“稠合芳香族杂环式基团”,特别优选为稠合有5元或6元环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例如可列举:吲哚基、异吲哚基、吲唑基、吲哚嗪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唑啉基、萘啶基、喹喔啉基、嘌呤基、蝶啶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异唑基、苯并唑基、苯并二唑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噻二唑基、苯并呋喃基、异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三唑基、咪唑并吡啶基、三唑并吡啶基、咪唑并噻唑基、吡嗪并哒嗪基、唑并吡啶基、噻唑并吡啶基等双环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等。

作为r1中的“稠合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可列举:吲哚基、异吲哚基、吲唑基、吲哚嗪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异唑基、苯并唑基、苯并二唑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噻二唑基、苯并呋喃基、异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三唑基、咪唑并吡啶基、三唑并吡啶基、咪唑并噻唑基、吡嗪并哒嗪基、唑并吡啶基、噻唑并吡啶基等,优选为:吲哚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异唑基、苯并唑基、苯并二唑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噻二唑基、苯并呋喃基、异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三唑基、咪唑并吡啶基、三唑并吡啶基、咪唑并噻唑基、吡嗪并哒嗪基、唑并吡啶基、噻唑并吡啶基等。特别优选为苯并咪唑基、苯并唑基、苯并噻唑基、咪唑并吡啶基、咪唑并噻唑基等,进一步优选为苯并咪唑基、咪唑并吡啶基等。

作为r1中的“稠合芳香族杂环式基团”的特别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四苯并氧氮杂卓基、四氢异喹啉基、苯并噻唑基、二氢苯并噻唑基、二氢苯并异唑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意指环内具有1个以上任意选自o、s及n中的杂原子的单环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及在这些单环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上进一步稠合有1或2个3~8元环的基团(多环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

作为“单环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优选为环内具有1~4个任意选自o、s及n中的杂原子的单环的3~8元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具体可列举:二氧杂环己基、硫杂丙环基、环氧乙烷基、氧硫杂环戊基、氮杂环丁基、噻烷基、吡咯烷基、吡咯啉基、咪唑烷基、咪唑啉基、吡唑烷基、吡唑啉基、哌啶基(piperidyl)、1-哌啶基(piperidino)、哌嗪基(piperazinyl)、哌嗪基(piperazino)、吗啉基(morpholinyl)、吗啉代(morpholino)、二嗪基、二氢吡啶基、硫代吗啉基(thiomorpholinyl)、硫代吗啉代(thiomorpholino)、四氢呋喃基、四氢吡喃基、四氢噻唑基、四氢异噻唑基、唑烷基(oxazolidyl)、噻唑烷基(thiazolidyl)、氧杂环丁基、噻唑烷基(thiazolidinyl)、四氢吡啶基、二氢噻唑基、二氢嗪基、六氢吖庚因基、四氢二氮杂卓基、四氢哒嗪基、六氢嘧啶基、二氧戊环基、二嗪基、氮丙啶基、二氧杂环戊烯基、氧杂环庚基、硫杂环戊基、亚硫酰基(thiinyl)、噻嗪基(thiazinyl)等。

作为稠合于环内具有1个以上任意选自o、s及n中的杂原子的单环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上的环,可列举:碳环(芳香族碳环(例如苯环、萘环等)、环烷烃环(例如环己烷环、环戊烷环等)、环烯烃环(例如环己烯环、环戊烯环等)等)、杂环(芳香族杂环(吡啶环、嘧啶环、吡咯环、咪唑环等)、非芳香族杂环(例如哌啶环、哌嗪环、吗啉环等)。

作为“多环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具体可列举:吲哚啉基、异吲哚啉基、色满基、异色满基等。

为多环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的情况下,键合臂视为出自于环内具有1个以上任意选自o、s及n中的杂原子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的那些。

例如,以下基团也包括在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中。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基团可在能够进行取代的任意位置经取代。对于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的情况而言,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上的取代基可以取代在环内具有1个以上任意选自o、s及n中的杂原子的单环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或稠合于这些单环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上的3~8元环的任意位置。

[化学式37]

[化学式38]

[化学式39]

[化学式40]

“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也包含如下所述地发生了交联的基团、或形成螺环的基团。

作为rx3中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可列举氮杂环丁基等。

[化学式41]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意指环内具有1个以上任意选自o、s及n中的杂原子的单环的非芳香族杂环、及在这些单环的非芳香族杂环上进一步稠合有1或2个3~8元环的环(多环的非芳香族杂环)。

作为“单环的非芳香族杂环”,优选为环内具有1~4个任意选自o、s及n中的杂原子的单环的3~8元非芳香族杂环,具体可列举:二烷、硫杂丙环、环氧乙烷、氧硫杂环戊烷、氮杂环丁烷、噻烷、吡咯烷、吡咯啉、咪唑烷、咪唑啉、吡唑烷、吡唑啉、哌啶、哌嗪、吗啉、二嗪、二氢吡啶、硫代吗啉、四氢呋喃、四氢吡喃、四氢噻唑、四氢异噻唑、唑烷、噻唑烷、氧杂环丁烷、噻唑烷、四氢吡啶、二氢噻唑、二氢嗪、六氢吖庚因、四氢二氮杂卓、四氢哒嗪、六氢嘧啶、二氧戊环、二嗪、氮丙啶、二氧杂环戊烯、氧杂环庚烷、硫杂环戊烷、噻嗪等。

作为环a中的“非芳香族杂环”,可列举:四氢呋喃、二烷等,优选为四氢呋喃、1,3-二烷等。

在上述“环烷基”、“环烯基”、“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芳香族碳环式基团”、“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及“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中,作为稠合着的环而定义的“非芳香族碳环”、“非芳香族杂环”、“芳香族碳环”、“芳香族杂环”、“碳环”及“杂环”具有以下含义。具有取代基的情况下,可以在这些稠合着的环上具有取代基,“非芳香族碳环”、“非芳香族杂环”还可以经氧代基取代。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意指碳原子数3~8的环状饱和烃环及碳原子数3~8的环状不饱和脂肪族烃环,例如可列举:环己烷环、环戊烷环等、环己烯环、环戊烯环等。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意指环内具有1~4个任意选自o、s及n中的杂原子的3~8元的非芳香族杂环,例如可列举:哌啶环、哌嗪环、吗啉环等。

所谓“芳香族碳环”,意指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碳环,例如可列举:苯环、萘环等。

所谓“芳香族杂环”,意指环内具有1个以上任意选自o、s及n中的杂原子的单环或多环的芳香族杂环,例如可列举:吡啶环、嘧啶环、吡咯环、咪唑环等。

所谓“碳环”,包含上述“非芳香族碳环”及“芳香族碳环”。

所谓“杂环”,包含上述“非芳香族杂环”及“芳香族杂环”。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氧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环丙氧基、环己氧基、环己烯氧基、环丙烯氧基、环丁烯氧基、环戊烯氧基、环己烯氧基、环庚烯氧基、环己二烯氧基等。

作为rx3中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可列举环烷氧基。优选为环丙氧基、环丁氧基等。

所谓“芳香族碳环氧基”,意指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苯氧基、萘氧基等。

所谓“芳香族杂环氧基”,意指上述“芳香族杂环式基团”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吡啶氧基、唑氧基等。

作为rx3中的“芳香族杂环氧基”,可列举嘧啶氧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氧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哌啶氧基、四氢呋喃氧基等。

作为rx3中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可列举氧杂环丁氧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羰基”,意指上述“环烷基”或“环烯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环丙基羰基、环己基羰基、环己烯基羰基、环己烯基羰基等。

所谓“芳香族碳环羰基”,意指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苯基羰基、萘基羰基等。

所谓“芳香族杂环羰基”,意指上述“芳香族杂环式基团”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吡啶基羰基、吡唑基羰基、唑基羰基、异唑基羰基、呋喃基羰基等。

作为r4中的“芳香族杂环羰基”,可列举吡唑基羰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羰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氧杂环丁基羰基、哌啶基羰基、四氢呋喃基羰基等。

所谓“烷基磺酰基”,意指上述“烷基”键合于磺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基磺酰基、乙基磺酰基、丙基磺酰基、异丙基磺酰基、叔丁基磺酰基、异丁基磺酰基、仲丁基磺酰基等。

作为“烷基磺酰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基磺酰基、乙基磺酰基。

作为rx3中的“烷基磺酰基”,可列举异丁基磺酰基等。

作为r4中的“烷基磺酰基”,可列举甲基磺酰基等。

所谓“烯基磺酰基”,意指上述“烯基”键合于磺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烯基磺酰基、丙烯基磺酰基等。

所谓“炔基磺酰基”,意指上述“炔基”键合于磺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炔基磺酰基、丙炔基磺酰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键合于磺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环丙基磺酰基、环戊基磺酰基、环己基磺酰基、环丙烯基磺酰基、环戊烯基磺酰基、环己烯基磺酰基等。

所谓“芳香族碳环磺酰基”,意指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键合于磺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苯基磺酰基、萘基磺酰基等。

所谓“芳香族杂环磺酰基”,意指上述“芳香族杂环式基团”键合于磺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吡啶基磺酰基、唑基磺酰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磺酰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键合于磺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哌啶基磺酰基、四氢呋喃基磺酰基等。

所谓“烯氧基羰基”,意指上述“烯氧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烯氧基羰基、丙烯氧基羰基等。

所谓“炔氧基羰基”,意指上述“炔氧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炔氧基羰基、丙炔氧基羰基等。

所谓“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意指上述“芳香族碳环氧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苯氧基羰基、萘氧基羰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碳环氧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环丙氧基羰基、环己氧基羰基、环己烯氧基羰基、环丙烯氧基羰基等。

所谓“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意指上述“芳香族杂环氧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吡啶氧基羰基、唑氧基羰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杂环氧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哌啶氧基羰基、四氢呋喃氧基羰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硫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硫基的与硫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环丙硫基、环己硫基、环己烯硫基、环丙烯硫基、环丁烯硫基、环戊烯硫基、环庚烯硫基、环己二烯硫基等。

所谓“芳香族碳环硫基”,意指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硫基的与硫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苯硫基、萘硫基等。

所谓“芳香族杂环硫基”,意指上述“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硫基的与硫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吡啶硫基、唑硫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硫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硫基的与硫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哌啶硫基、四氢呋喃硫基等。

所谓“烷基亚磺酰基”,意指上述“烷基”键合于亚磺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基亚磺酰基、乙基亚磺酰基、正丙基亚磺酰基、异丙基亚磺酰基等。

所谓“烯基亚磺酰基”,意指上述“烯基”键合于亚磺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烯基亚磺酰基、丙烯基亚磺酰基等。

所谓“炔基亚磺酰基”,意指上述“炔基”键合于亚磺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炔基亚磺酰基、丙炔基亚磺酰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亚磺酰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键合于亚磺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环丙基亚磺酰基、环己基亚磺酰基、环己烯基亚磺酰基、环丙烯基亚磺酰基、环丁烯基亚磺酰基、环戊烯基亚磺酰基、环庚烯基亚磺酰基、环己二烯基亚磺酰基等。

所谓“芳香族碳环亚磺酰基”,意指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键合于亚磺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苯基亚磺酰基、萘基亚磺酰基等。

所谓“芳香族杂环亚磺酰基”,意指上述“芳香族杂环式基团”键合于亚磺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吡啶基亚磺酰基、唑基亚磺酰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亚磺酰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键合于亚磺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哌啶基亚磺酰基、四氢呋喃基亚磺酰基等。

所谓“氨基亚磺酰基”,意指胺基键合于亚磺酰基而成的基团。

所谓“烷基磺酰氧基”,意指上述“烷基磺酰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基磺酰氧基、乙基磺酰氧基、丙基磺酰氧基、异丙基磺酰氧基、叔丁基磺酰氧基、异丁基磺酰氧基、仲丁基磺酰氧基等。

作为“烷基磺酰氧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基磺酰氧基、乙基磺酰氧基。

所谓“烯基磺酰氧基”,意指上述“烯基磺酰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烯基磺酰氧基、丙烯基磺酰氧基等。

所谓“炔基磺酰氧基”,意指上述“炔基磺酰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炔基磺酰氧基、丙炔基磺酰氧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磺酰氧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环丙基磺酰氧基、环己基磺酰氧基、环己烯基磺酰氧基、环丙烯基磺酰氧基等。

所谓“芳香族碳环磺酰氧基”,意指上述“芳香族碳环磺酰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苯基磺酰氧基、萘基磺酰氧基等。

所谓“芳香族杂环磺酰氧基”,意指上述“芳香族杂环磺酰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吡啶基磺酰氧基、唑基磺酰氧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磺酰氧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磺酰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哌啶基磺酰氧基、四氢呋喃基磺酰氧基等。

所谓“烷基羰氧基”,意指上述“烷基羰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作为“烷基羰氧基”,例如可列举:甲基羰氧基、乙基羰氧基、丙基羰氧基、异丙基羰氧基、叔丁基羰氧基、异丁基羰氧基、仲丁基羰氧基等。

作为“烷基羰氧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基羰氧基、乙基羰氧基。

所谓“烯基羰氧基”,意指上述“烯基羰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烯基羰氧基、丙烯基羰氧基等。

所谓“炔基羰氧基”,意指上述“炔基羰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炔基羰氧基、丙炔基羰氧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羰氧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碳环羰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作为“环烷基羰氧基”,例如可列举:环丙基羰氧基、环己基羰氧基、环己烯基羰氧基等。

所谓“芳香族碳环羰氧基”,意指上述“芳香族碳环羰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作为“芳香族碳环羰氧基”,例如可列举:苯基羰氧基、萘基羰氧基等。

所谓“芳香族杂环羰氧基”,意指上述“芳香族杂环羰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作为“芳香族杂环羰氧基”,例如可列举:吡啶基羰氧基、唑基羰氧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羰氧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杂环羰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作为“非芳香族杂环羰氧基”,例如可列举:哌啶基羰氧基、四氢呋喃基羰氧基等。

所谓“烷氧基羰基”,意指上述“烷氧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作为“烷氧基羰基”,例如可列举: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异丁氧基羰基、仲丁氧基羰基、戊氧基羰基、异戊氧基羰基、己氧基羰基等。作为“烷氧基羰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

所谓“烯氧基羰基”,意指上述“烯氧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作为“烯氧基羰基”,例如可列举:乙烯氧基羰基、丙烯氧基羰基等。

所谓“炔氧基羰基”,意指上述“炔氧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作为“炔氧基羰基”,例如可列举:乙炔氧基羰基、丙炔氧基羰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碳环氧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环丙氧基羰基、环戊炔氧基羰基、环己氧基羰基、环丙烯氧基羰基、环戊烯氧基羰基、环己烯氧基羰基等。

所谓“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意指上述“芳香族碳环氧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苯氧基羰基、萘氧基羰基等。

所谓“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意指上述“芳香族杂环氧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吡啶氧基羰基、唑氧基羰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杂环氧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哌啶氧基羰基、四氢呋喃氧基羰基等。

所谓“烷基羰硫基”,意指上述“烷基羰基”键合于硫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基羰硫基、乙基羰硫基、正丙基羰硫基、异丙基羰硫基、正丁基羰硫基、叔丁基羰硫基、异丁基羰硫基、仲丁基羰硫基、戊基羰硫基、异戊基羰硫基、己基羰硫基等。作为“烷基羰硫基”的优选实施方式,例如可列举:甲基羰硫基、乙基羰硫基、丙基羰硫基、异丙基羰硫基、叔丁基羰硫基、异丁基羰硫基、仲丁基羰硫基等。

所谓“卤代烷基”,意指上述“烷基”的任意1个以上氢原子被上述“卤素”取代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单氟甲基、单氟乙基、单氟丙基、2,2,3,3,3-五氟丙基、单氯甲基、三氟甲基、三氯甲基、2,2,2-三氟乙基、2,2,2-三氯乙基、1,2-二溴乙基、1,1,1-三氟丙烷-2-基等。

所谓“卤代烷基羰基”,意指上述“卤代烷基”键合于羰基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单氟甲基羰基、二氟甲基羰基、单氟乙基羰基、单氟丙基羰基、2,2,3,3,3-五氟丙基羰基、单氯甲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三氯甲基羰基、2,2,2-三氟乙基、2,2,2-三氯乙基羰基、1,2-二溴乙基羰基、1,1,1-三氟丙烷-2-基羰基等。

所谓“卤代烯基”,意指上述“烯基”的任意1个以上氢原子被上述“卤素”取代而成的基团。

所谓“羟基烷基”,意指上述“烷基”的任意1个以上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基团。

所谓“三烷基甲硅烷基”,意指3个上述“烷基”键合于硅原子而成的基团。3个烷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列举: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异丙基甲硅烷基等。

所谓“三烷基甲硅烷氧基”,意指上述“三烷基甲硅烷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三甲基甲硅烷氧基、三乙基甲硅烷氧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三异丙基甲硅烷氧基等。

所谓“氰基烷基”,意指上述“烷基”的任意1个以上氢原子被氰基取代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氰基甲基等。

所谓“氰基烷氧基”,意指上述“氰基烷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氰基甲氧基等。

所谓“卤代烷氧基”,意指上述“卤代烷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单氟甲氧基、单氟乙氧基、三氟甲氧基、三氯甲氧基、三氟乙氧基、三氯乙氧基等。

作为“卤代烷氧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三氟甲氧基、三氯甲氧基。

所谓“氨基甲酰基烷基羰基”,意指经氨基甲酰基取代的上述“烷基羰基”。例如可列举:氨基甲酰基甲基羰基、氨基甲酰基乙基羰基等。

所谓“单烷基氨基”,意指上述“烷基”取代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基氨基、乙基氨基、异丙基氨基等。

作为“单烷基氨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基氨基、乙基氨基。

所谓“二烷基氨基”,意指上述“烷基”取代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2个烷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列举: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n,n-二异丙基氨基、n-甲基-n-乙基氨基、n-异丙基-n-乙基氨基等。

作为“二烷基氨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

所谓“单烷基羰基氨基”,意指上述“烷基羰基”取代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基羰基氨基、乙基羰基氨基、丙基羰基氨基、异丙基羰基氨基、叔丁基羰基氨基、异丁基羰基氨基、仲丁基羰基氨基等。

作为“单烷基羰基氨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基羰基氨基、乙基羰基氨基等。

所谓“二烷基羰基氨基”,意指上述“烷基羰基”取代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2个烷基羰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列举:二甲基羰基氨基、二乙基羰基氨基、n,n-二异丙基羰基氨基等。

作为“二烷基羰基氨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二甲基羰基氨基、二乙基羰基氨基等。

所谓“单烷氧基羰基氨基”,意指上述“烷氧基羰基”取代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作为“单烷氧基羰基氨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氧基羰基氨基、乙氧基羰基氨基等。

所谓“二烷氧基羰基氨基”,意指上述“烷氧基羰基”取代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2个烷氧基羰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所谓“单烷基磺酰氨基”,意指上述“烷基磺酰基”取代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基磺酰氨基、乙基磺酰氨基、丙基磺酰氨基、异丙基磺酰氨基、叔丁基磺酰氨基、异丁基磺酰氨基、仲丁基磺酰氨基等。

作为“单烷基磺酰氨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基磺酰氨基、乙基磺酰氨基等。

所谓“二烷基磺酰氨基”,意指上述“烷基磺酰基”取代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2个烷基磺酰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列举:二甲基磺酰氨基、二乙基磺酰氨基、n,n-二异丙基磺酰氨基等。

作为“二烷基磺酰氨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二甲基磺酰氨基、二乙基磺酰氨基等。

所谓“烷基亚氨基”,意指上述“烷基”取代亚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基亚氨基、乙基亚氨基、正丙基亚氨基、异丙基亚氨基等。

所谓“烯基亚氨基”,意指上述“烯基”取代亚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烯基亚氨基、丙烯基亚氨基等。

所谓“炔基亚氨基”,意指上述“炔基”取代亚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炔基亚氨基、丙炔基亚氨基等。

所谓“烷基羰基亚氨基”,意指上述“烷基羰基”取代亚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基羰基亚氨基、乙基羰基亚氨基、正丙基羰基亚氨基、异丙基羰基亚氨基等。

所谓“烯基羰基亚氨基”,意指上述“烯基羰基”取代亚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烯基羰基亚氨基、丙烯基羰基亚氨基等。

所谓“炔基羰基亚氨基”,意指上述“炔基羰基”取代亚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炔基羰基亚氨基、丙炔基羰基亚氨基等。

所谓“烷氧基亚氨基”,意指上述“烷氧基”取代亚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氧基亚氨基、乙氧基亚氨基、正丙氧基亚氨基、异丙氧基亚氨基等。

所谓“烯氧基亚氨基”,意指上述“烯氧基”取代亚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烯氧基亚氨基、丙烯氧基亚氨基等。

所谓“炔氧基亚氨基”,意指上述“炔氧基”取代亚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乙炔氧基亚氨基、丙炔氧基亚氨基等。

所谓“单烷基氨基甲酰基”,意指上述“烷基”取代氨基甲酰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基氨基甲酰基、乙基氨基甲酰基等。

所谓“单烷基氨基甲酰基烷氧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单烷基氨基甲酰基”取代的上述“烷氧基”。例如可列举:甲基氨基甲酰基甲氧基等。

所谓“单(羟基烷基)氨基甲酰基”,意指上述“单烷基氨基甲酰基”的烷基的任意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羟基甲基氨基甲酰基、羟基乙基氨基甲酰基等。

所谓“二烷基氨基甲酰基”,意指上述“烷基”取代氨基甲酰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2个烷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列举:二甲基氨基甲酰基、二乙基氨基甲酰基等。

所谓“烷氧基羰基烷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烷氧基羰基”取代的上述“烷基”。

所谓“单烷氧基羰基烷基氨基甲酰基”,意指上述“烷氧基羰基烷基”取代氨基甲酰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氧基羰基甲基氨基甲酰基、乙氧基羰基甲基氨基甲酰基等。

所谓“二烷氧基羰基烷基氨基甲酰基”,意指上述“烷氧基羰基烷基”取代氨基甲酰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

所谓“羧基烷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羧基”取代的上述“烷基”。

所谓“羧基烷基氨基甲酰基”,意指1个以上的上述“羧基烷基”取代氨基甲酰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或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羧基甲基氨基甲酰基等。

所谓“二烷基氨基烷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二烷基氨基”取代的上述“烷基”。例如可列举:二甲基氨基甲基、二甲基氨基乙基等。

所谓“单(二烷基氨基烷基)氨基甲酰基”,意指上述“二烷基氨基烷基”取代氨基甲酰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二甲基氨基甲基氨基甲酰基、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甲酰基等。

所谓“二(二烷基氨基烷基)氨基甲酰基”,意指上述“二烷基氨基烷基”取代氨基甲酰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二(甲氧基羰基甲基)氨基甲酰基、二(乙氧基羰基甲基)氨基甲酰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氨基甲酰基”,意指1个以上的上述“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氨基甲酰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或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环丙基氨基甲酰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氨基甲酰基”,意指1个以上的上述“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氨基甲酰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42]

所谓“单烷氧基氨基甲酰基”,意指上述“烷氧基”取代氨基甲酰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氧基氨基甲酰基等。

所谓“二烷氧基氨基甲酰基”,意指上述“烷氧基”取代氨基甲酰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二(甲氧基)氨基甲酰基等。

所谓“单烷基氨基磺酰基”,意指上述“烷基”取代氨基磺酰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甲基氨基磺酰基、二甲基氨基磺酰基等。

所谓“二烷基氨基磺酰基”,意指上述“烷基”取代氨基磺酰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2个烷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列举:二甲基氨基磺酰基、二乙基氨基磺酰基等。

所谓“芳香族碳环烷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的上述“烷基”。例如可列举:苄基、苯乙基、苯基丙基、二苯甲基、三苯甲基、萘基甲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43]

作为“芳香族碳环烷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苄基、苯乙基、二苯甲基等。

所谓“环烷基烷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环烷基”取代的上述“烷基”。另外,“环烷基烷基”也包含烷基部分进一步被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了的“环烷基烷基”。例如可列举:环戊基甲基、环己基甲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44]

所谓“环烯基烷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环烯基”取代的上述“烷基”。另外,“环烯基烷基”也包含烷基部分进一步经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而成的“环烯基烷基”。例如可列举:环丙基甲基、环丁基甲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甲基等。

所谓“芳香族杂环烷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的上述“烷基”。另外,“芳香族杂环烷基”也包含烷基部分进一步经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和/或“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而成的“芳香族杂环烷基”。例如可列举:吡啶基甲基、呋喃基甲基、咪唑基甲基、吲哚基甲基、苯并噻吩基甲基、唑基甲基、异唑基甲基、噻唑基甲基、异噻唑基甲基、吡唑基甲基、异吡唑基甲基、吡咯烷基甲基、苯并唑基甲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45]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烷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的上述“烷基”。另外,“非芳香族杂环烷基”也包含烷基部分进一步经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和/或“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而成的“非芳香族杂环烷基”。例如可列举:四氢吡喃基甲基、吗啉基乙基、哌啶基甲基、哌嗪基甲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46]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烷基氨基甲酰基”,意指1个以上的上述“非芳香族杂环烷基”取代氨基甲酰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或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47]

所谓“芳香族碳环烷氧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芳香族碳环”取代的上述“烷氧基”。例如可列举:苄氧基、苯乙氧基、苯基丙炔氧基、二苯甲氧基、三苯甲氧基、萘基甲氧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48]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的上述“烷氧基”。另外,“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也包含烷基部分进一步经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而成的“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例如可列举:环丙基甲氧基、环丁基甲氧基、环戊基甲氧基、环己基甲氧基、环丙基甲氧基、环丁基甲氧基、环戊基甲氧基、环己基甲氧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49]

所谓“芳香族杂环烷氧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的上述“烷氧基”。另外,“芳香族杂环烷氧基”也包含烷基部分进一步经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和/或“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而成的“芳香族杂环烷氧基”。例如可列举:吡啶基甲氧基、呋喃基甲氧基、咪唑基甲氧基、吲哚基甲氧基、苯并噻吩基甲氧基、唑基甲氧基、异唑基甲氧基、噻唑基甲氧基、异噻唑基甲氧基、吡唑基甲氧基、异吡唑基甲氧基、吡咯烷基甲氧基、苯并唑基甲氧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50]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的上述“烷氧基”。另外,“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也包含烷基部分进一步经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和/或“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而成的“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例如可列举:四氢吡喃基甲氧基、吗啉基乙氧基、哌啶基甲氧基、哌嗪基甲氧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51]

所谓“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羰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的上述“烷氧基羰基”。例如可列举:苄氧基羰基、苯乙氧基羰基、苯基丙炔氧基羰基、二苯甲氧基羰基、三苯甲氧基羰基、萘基甲氧基羰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52]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羰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的上述“烷氧基羰基”。另外,“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羰基”也包含烷基部分进一步经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羰基”。例如可列举:环丙基甲氧基羰基、环丁基甲氧基羰基、环戊基甲氧基羰基、环己基甲氧基羰基、环丙烯基甲氧基羰基、环丁烯基甲氧基羰基、环戊烯基甲氧基羰基、环己烯基甲氧基羰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53]

所谓“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羰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的上述“烷氧基羰基”。另外,“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羰基”也包含烷基部分进一步经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和/或“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而成的“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羰基”。例如可列举:吡啶基甲氧基羰基、呋喃基甲氧基羰基、咪唑基甲氧基羰基、吲哚基甲氧基羰基、苯并噻吩基甲氧基羰基、唑基甲氧基羰基、异唑基甲氧基羰基、噻唑基甲氧基羰基、异噻唑基甲氧基羰基、吡唑基甲氧基羰基、异吡唑基甲氧基羰基、吡咯烷基甲氧基羰基、苯并唑基甲氧基羰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54]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羰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的上述“烷氧基羰基”。另外,“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羰基”也包含烷基部分进一步经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和/或“芳香族杂环”取代而成的“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羰基”。例如可列举:四氢吡喃基甲氧基、吗啉基乙氧基、哌啶基甲氧基、哌嗪基甲氧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55]

所谓“芳香族碳环烷基氨基”,意指上述“芳香族碳环烷基”取代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或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苄基氨基、苯乙基氨基、苯基丙炔基氨基、二苯甲基氨基、三苯甲基氨基、萘基甲基氨基、二苄基氨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烷基氨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碳环烷基”取代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或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环丙基甲基氨基、环丁基甲基氨基、环戊基甲基氨基、环己基甲基氨基、环丙烯基甲基氨基、环丁烯基甲基氨基、环戊烯基甲基氨基、环己烯基甲基氨基等。

所谓“芳香族杂环烷基氨基”,意指上述“芳香族杂环烷基”取代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或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吡啶基甲基氨基、呋喃基甲基氨基、咪唑基甲基氨基、吲哚基甲基氨基、苯并噻吩基甲基氨基、唑基甲基氨基、异唑基甲基氨基、噻唑基甲基氨基、异噻唑基甲基氨基、吡唑基甲基氨基、异吡唑基甲基氨基、吡咯烷基甲基氨基、苯并唑基甲基氨基等。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烷基氨基”,意指上述“非芳香族杂环烷基”取代氨基的与氮原子键合的1个或2个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四氢吡喃基甲基氨基、吗啉基乙基氨基、哌啶基甲基氨基、哌嗪基甲基氨基等。

所谓“烷氧基烷基”,意指经1~2个上述“烷氧基”取代的上述“烷基”。例如可列举:甲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甲基等。

所谓“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烷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的上述“烷氧基烷基”。例如可列举:苄氧基甲基、苯乙氧基甲基、苯基丙炔氧基甲基、二苯甲氧基甲基、三苯甲氧基甲基、萘基甲氧基甲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56]

所谓“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烷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的上述“烷氧基烷基”。另外,“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烷基”也包含非芳香族碳环式基所键合的烷基部分进一步经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而成的“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烷基”。例如可列举:环丙基甲氧基甲基、环丁基甲氧基甲基、环戊基甲氧基甲基、环己基甲氧基甲基、环丙烯基甲氧基甲基、环丁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烯基甲氧基甲基、环己烯基甲氧基甲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57]

所谓“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烷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的上述“烷氧基烷基”。另外,“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烷基”也包含芳香族杂环所键合的烷基部分进一步经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和/或“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而成的“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烷基”。例如可列举:吡啶基甲氧基甲基、呋喃基甲氧基甲基、咪唑基甲氧基甲基、吲哚基甲氧基甲基、苯并噻吩基甲氧基甲基、唑基甲氧基甲基、异唑基甲氧基甲基、噻唑基甲氧基甲基、异噻唑基甲氧基甲基、吡唑基甲氧基甲基、异吡唑基甲氧基甲基、吡咯烷基甲氧基甲基、苯并唑基甲氧基甲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58]

所谓“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烷基”,意指经1个以上的上述“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的上述“烷氧基烷基”。另外,“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也包含非芳香族杂环所键合的烷基部分进一步经上述“芳香族碳环式基团”、“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和/或“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而成的“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烷基”。例如可列举:四氢吡喃基甲氧基甲基、吗啉基乙氧基甲基、哌啶基甲氧基甲基、哌嗪基甲氧基甲基、以下所示的基团等。

[化学式59]

所谓“烷氧基烷氧基”,意指上述“烷氧基烷基”键合于氧原子而成的基团。

上述“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脒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亚磺酰基”的氮原子上的取代基包含下述取代基。氮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被选自下述取代基中的1~2种基团所取代。

取代基:

烷基、烯基、炔基、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素、羟基、羧基、甲酰基、甲酰氧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硫基、亚磺基、磺基、硫代甲酰基、硫代羧基、二硫代羧基、硫代氨基甲酰基、氰基、硝基、亚硝基、叠氮基、肼基、脲基、脒基、胍基、三烷基甲硅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烯氧基、炔氧基、卤代烷氧基、三烷基甲硅烷氧基、氰基烷氧基、烷基羰基、卤代烷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羰基、烯基羰基、炔基羰基、单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烷基磺酰基、烯基磺酰基、炔基磺酰基、单烷基羰基氨基、二烷基羰基氨基、单烷基磺酰氨基、二烷基磺酰氨基、烷基亚氨基、烯基亚氨基、炔基亚氨基、烷基羰基亚氨基、烯基羰基亚氨基、炔基羰基亚氨基、烷氧基亚氨基、烯氧基亚氨基、炔氧基亚氨基、烷基羰氧基、烯基羰氧基、炔基羰氧基、烷氧基羰基、单烷氧基羰基氨基、二烷氧基羰基氨基、烯氧基羰基、炔氧基羰基、烷硫基、烷基羰硫基、烯硫基、炔硫基、烷基亚磺酰基、烯基亚磺酰基、炔基亚磺酰基、单烷基氨基甲酰基、单(羟基烷基)氨基甲酰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羟基氨基甲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羧基烷基氨基甲酰基、单(二烷基氨基烷基)氨基甲酰基、二(二烷基氨基烷基)氨基甲酰基、非芳香族碳环烷基氨基甲酰基、非芳香族碳环氨基甲酰基、非芳香族杂环烷基氨基甲酰基、非芳香族杂环氨基甲酰基、单烷氧基氨基甲酰基、二烷氧基氨基甲酰基、单烷氧基羰基烷基氨基甲酰基、二烷氧基羰基烷基氨基甲酰基、单烷基氨基磺酰基、二烷基氨基磺酰基、芳香族碳环式基团、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芳香族杂环式基团、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芳香族碳环氧基、非芳香族碳环氧基、非芳香族杂环氧基、非芳香族杂环氧基、芳香族碳环羰基、非芳香族碳环羰基、芳香族杂环羰基、非芳香族杂环羰基、非芳香族碳环羰氧基、芳香族碳环羰氧基、芳香族杂环羰氧基、非芳香族杂环羰氧基、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非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非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芳香族碳环烷基、非芳香族碳环烷基、芳香族杂环烷基、非芳香族杂环烷基、芳香族碳环烷氧基、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芳香族杂环烷氧基、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羰基、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羰基、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羰基、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羰基、芳香族碳环烷基氨基、非芳香族碳环烷基氨基、芳香族杂环烷基氨基、非芳香族杂环烷基氨基、芳香族碳环硫基、非芳香族碳环硫基、芳香族杂环硫基、非芳香族杂环硫基、芳香族碳环磺酰基、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芳香族杂环磺酰基、非芳香族杂环磺酰基、烷基磺酰氧基、烯基磺酰氧基、炔基磺酰氧基、非芳香族碳环磺酰氧基、芳香族碳环磺酰氧基、芳香族杂环磺酰氧基、非芳香族杂环磺酰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羧基烷基、羟基烷基、二烷基氨基烷基、羟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烷基、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烷基、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烷基、及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烷基。

上述“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磺酰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磺酰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羰氧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羰氧基”的取代基包含下述取代基。任意位置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被选自下述取代基中的1种以上基团所取代。

取代基:

卤素、羟基、羧基、氨基、亚氨基、羟基氨基、羟基亚氨基、甲酰基、甲酰氧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硫基、亚磺基、磺基、硫代甲酰基、硫代羧基、二硫代羧基、硫代氨基甲酰基、氰基、硝基、亚硝基、叠氮基、肼基、脲基、脒基、胍基、三烷基甲硅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烯氧基、炔氧基、卤代烷氧基、三烷基甲硅烷氧基、氰基烷氧基、烷基羰基、卤代烷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羰基、烯基羰基、炔基羰基、单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烷基磺酰基、烯基磺酰基、炔基磺酰基、单烷基羰基氨基、二烷基羰基氨基、单烷基磺酰氨基、二烷基磺酰氨基、烷基亚氨基、烯基亚氨基、炔基亚氨基、烷基羰基亚氨基、烯基羰基亚氨基、炔基羰基亚氨基、烷氧基亚氨基、烯氧基亚氨基、炔氧基亚氨基、烷基羰氧基、烯基羰氧基、炔基羰氧基、烷氧基羰基、单烷氧基羰基氨基、二烷氧基羰基氨基、烯氧基羰基、炔氧基羰基、烷硫基、烷基羰硫基、烯硫基、炔硫基、烷基亚磺酰基、烯基亚磺酰基、炔基亚磺酰基、单烷基氨基甲酰基、单(羟基烷基)氨基甲酰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羟基氨基甲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羧基烷基氨基甲酰基、单(二烷基氨基烷基)氨基甲酰基、二(二烷基氨基烷基)氨基甲酰基、非芳香族碳环氨基甲酰基、非芳香族杂环烷基氨基甲酰基、非芳香族杂环氨基甲酰基、单烷氧基氨基甲酰基、二烷氧基氨基甲酰基、单烷氧基羰基烷基氨基甲酰基、二烷氧基羰基烷基氨基甲酰基、单烷基氨基磺酰基、二烷基氨基磺酰基、芳香族碳环式基团、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芳香族杂环式基团、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芳香族碳环氧基、非芳香族碳环氧基、芳香族杂环氧基、非芳香族杂环氧基、芳香族碳环羰基、非芳香族碳环羰基、芳香族杂环羰基、非芳香族杂环羰基、非芳香族碳环羰氧基、芳香族碳环羰氧基、芳香族杂环羰氧基、非芳香族杂环羰氧基、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非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非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芳香族碳环烷氧基、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芳香族杂环烷氧基、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羰基、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羰基、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羰基、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羰基、芳香族碳环烷基氨基、非芳香族碳环烷基氨基、芳香族杂环烷基氨基、非芳香族杂环烷基氨基、芳香族碳环硫基、非芳香族碳环硫基、芳香族杂环硫基、非芳香族杂环硫基、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芳香族碳环磺酰基、芳香族杂环磺酰基、非芳香族杂环磺酰基、烷基磺酰氧基、烯基磺酰氧基、炔基磺酰氧基、非芳香族碳环磺酰氧基、芳香族碳环磺酰氧基、芳香族杂环磺酰氧基、及非芳香族杂环磺酰氧基。

上述“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磺酰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磺酰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磺酰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磺酰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羰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羰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羰氧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羰氧基”的环上的取代基包含下述取代基。环上的任意位置的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被选自下述取代基中的1种以上基团所取代。

取代基:

烷基、烯基、炔基、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素、羟基、羧基、甲酰基、甲酰氧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硫基、亚磺基、磺基、硫代甲酰基、硫代羧基、二硫代羧基、硫代氨基甲酰基、氰基、硝基、亚硝基、叠氮基、肼基、脲基、脒基、胍基、三烷基甲硅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烯氧基、炔氧基、卤代烷氧基、三烷基甲硅烷氧基、氰基烷氧基、烷基羰基、卤代烷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羰基、烯基羰基、炔基羰基、单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烷基磺酰基、烯基磺酰基、炔基磺酰基、单烷基羰基氨基、二烷基羰基氨基、单烷基磺酰氨基、二烷基磺酰氨基、烷基亚氨基、烯基亚氨基、炔基亚氨基、烷基羰基亚氨基、烯基羰基亚氨基、炔基羰基亚氨基、烷氧基亚氨基、烯氧基亚氨基、炔氧基亚氨基、烷基羰氧基、烯基羰氧基、炔基羰氧基、烷氧基羰基、单烷氧基羰基氨基、二烷氧基羰基氨基、烯氧基羰基、炔氧基羰基、烷硫基、烷基羰硫基、烯硫基、炔硫基、烷基亚磺酰基、烯基亚磺酰基、炔基亚磺酰基、单烷基氨基甲酰基、单(羟基烷基)氨基甲酰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羟基氨基甲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羧基烷基氨基甲酰基、单(二烷基氨基烷基)氨基甲酰基、二(二烷基氨基烷基)氨基甲酰基、非芳香族碳环烷基氨基甲酰基、非芳香族碳环氨基甲酰基、非芳香族杂环烷基氨基甲酰基、非芳香族杂环氨基甲酰基、单烷氧基氨基甲酰基、二烷氧基氨基甲酰基、单烷氧基羰基烷基氨基甲酰基、二烷氧基羰基烷基氨基甲酰基、单烷基氨基磺酰基、二烷基氨基磺酰基、芳香族碳环式基团、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芳香族杂环式基团、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芳香族碳环氧基、非芳香族碳环氧基、非芳香族杂环氧基、非芳香族杂环氧基、芳香族碳环羰基、非芳香族碳环羰基、芳香族杂环羰基、非芳香族杂环羰基、非芳香族碳环羰氧基、芳香族碳环羰氧基、芳香族杂环羰氧基、非芳香族杂环羰氧基、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非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非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芳香族碳环烷基、非芳香族碳环烷基、芳香族杂环烷基、非芳香族杂环烷基、芳香族碳环烷氧基、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芳香族杂环烷氧基、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羰基、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羰基、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羰基、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羰基、芳香族碳环烷基氨基、非芳香族碳环烷基氨基、芳香族杂环烷基氨基、非芳香族杂环烷基氨基、芳香族碳环硫基、非芳香族碳环硫基、芳香族杂环硫基、非芳香族杂环硫基、芳香族碳环磺酰基、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芳香族杂环磺酰基、非芳香族杂环磺酰基、烷基磺酰氧基、烯基磺酰氧基、炔基磺酰氧基、非芳香族碳环磺酰氧基、芳香族碳环磺酰氧基、芳香族杂环磺酰氧基、非芳香族杂环磺酰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羧基烷基、羟基烷基、二烷基氨基烷基、羟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烷基、非芳香族碳环烷氧基烷基、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烷基、及非芳香族杂环烷氧基烷基。

可优选列举: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基组:卤素、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基组:卤素、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取代基组:卤素、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基组: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基组: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基组: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基组: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基组:卤素、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取代基组:卤素、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取代基组:卤素、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基组:卤素、氰基、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基组:卤素、氰基、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基组:卤素、氰基、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基组:卤素、氰基、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硫基、烯硫基、炔硫基、烷基磺酰基、烯基磺酰基、炔基磺酰基、非芳香族碳环烷基氨基、芳香族碳环烷基氨基、非芳香族碳环烷基氨基、芳香族杂环烷基氨基、氨基甲酰基。

可特别优选列举: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基组:卤素、羟基)、烯基、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基组:卤素)、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基组:卤素、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基组:卤素、氰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基组: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基组: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芳香族杂环氧基、烷硫基、烷基磺酰基、非芳香族碳环烷基氨基、氨基甲酰基。

上述“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芳香族杂环式基团”也可以经“氧代基”取代。该情况下,表示如下所述地碳原子上的2个氢原子被=o基取代而成的基团。

[化学式60]

上述“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磺酰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磺酰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羰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羰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的非芳香族碳环部分及非芳香族杂环部分也与上述同样地可以经“氧代基”取代。

作为“取代烷基”、“取代烯基”及“取代炔基”的取代基,可列举:羟基、卤素、二卤素、三卤素、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经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基:卤素、氰基、烷基)、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基:卤素、氰基、烷基)、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基:卤素、氰基、烷基)、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基:卤素、氰基、烷基)等。

作为rx2中的“取代烷基”的取代基,可列举:卤素、二卤素、三卤素、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基:卤素、氰基、烷基)等。

作为“取代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及“取代芳香族杂环式基团”的取代基,可列举:卤素、二卤素等。

作为rx3中的“取代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的取代基,可列举:卤素、二卤素等。

作为“取代烷氧基”、“取代烯氧基”及“取代炔氧基”的取代基,可列举:卤素、二卤素、三卤素、氰基、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卤代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二卤代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芳香族碳环式基团等。

作为rx3中的“取代烷氧基”的取代基,可列举:卤素、二卤素、三卤素、氰基、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卤代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二卤代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芳香族碳环式基团等。

作为“取代非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非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芳香族碳环氧基”及“取代芳香族杂环氧基”的取代基,可列举:卤素、烷基、羟基、羟基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等。

作为rx3中的“取代非芳香族杂环氧基”的取代基,可列举: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等。

作为rx3中的“取代芳香族碳环氧基”的取代基,可列举:卤素、烷基、羟基、羟基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等。

作为“取代氨基”的取代基,可列举非芳香族碳环烷基等。

作为rx3中的“取代氨基”的取代基,可列举非芳香族碳环烷基等。

作为“取代烷基羰基”、“取代烯基羰基”及“取代炔基羰基”的取代基,可列举:卤素、二卤素、氰基、羟基等。

作为r4中的“取代烷基羰基”的取代基,可列举:卤素、二卤素、氰基、羟基等。

作为“取代氨基甲酰基”及“取代氨基磺酰基”的取代基,可列举:烷基、二烷基等。

作为r4中的“取代氨基甲酰基”的取代基,可列举:烷基、二烷基等。

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的r1、r2、r3、r4、-l1-、-l2-及环a的优选实施方式如下所示。

[化学式61]

优选为下述可能的组合的化合物。

作为r1,可列举式:

[化学式62]

(式中,环b表示5元环,环c表示6元环)所示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芳香族杂环式基团。

作为r1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如下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63]

(式中,

x1为n或c(rx1),

x2为n或c(rx2),

x3为n或c(rx3),

x4为n或c(rx4),

x5为n(rx5)、o或s,

x6为n或c(rx6),

rx1、rx2、rx3、rx4、rx5及rx6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羟基、羧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磺酰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

作为r1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如下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64]

(式中,

x1为c(rx1),

x2为n或c(rx2),

x3为c(rx3),

x4为c(rx4),

x5为n(rx5)、o或s,

x6为n或c(rx6),

rx1、rx2、rx3、rx4、rx5及rx6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羟基、羧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磺酰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

作为r1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如下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65]

(式中,

x1为c(rx1),

x2为n或c(rx2),

x3为c(rx3),

x4为c(rx4),

x5为n(rx5)、o或s,

x6为n,

rx1、rx2、rx3、rx4及rx5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羟基、羧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

作为r1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如下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66]

(式中,

x1为c(rx1),

x2为n或c(rx2),

x3为c(rx3),

x4为c(rx4),

x5为n(rx5),

x6为n,

rx1为氢、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

rx2为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

rx3为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

rx4为氢、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甲酰基,

rx5为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

作为环a,可列举: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

作为环a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

作为环a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取代或未取代的环丁烷、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己烷、取代或未取代的四氢吡喃、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二烷。

作为环a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取代或未取代的环丁烷、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己烷、取代或未取代的四氢吡喃、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二烷。

作为-l1-环a-l2-所示的基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以下述任意式表示的基团:

[化学式67]

(式中,r9为卤素、氰基、羟基、羧基、氧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p为0~4的整数)。

作为-l1-,可列举-o-(cr6r7)m-或-n(r8)-(cr6r7)m-(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r1,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

作为-l1-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o-(cr6r7)m-(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r1,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

作为-l1-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n(r8)-(cr6r7)m-(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r1,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

作为-l1-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o-或-o-(cr6r7)-(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r1,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

作为-l1-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nh-或-nh-(cr6r7)-(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r1,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

作为-l1-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o-。

作为-l1-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nh-。

作为-l2-,可列举:-o-(cr6r7)n-、-o-cr6=cr7-或-(cr6r7)n-(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68]

作为-l2-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o-(cr6r7)n-或-(cr6r7)n-(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69]

作为-l2-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o-(cr6r7)n-(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70]

作为-l2-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cr6r7)n-(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71]

作为-l2-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o-(cr6r7)-(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72]

作为-l2-的其它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cr6r7)2-(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73]

作为m,可各自独立地列举0、1、2或3的整数。

作为m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各自独立地列举0或1。

作为m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0。

作为n,可各自独立地列举1、2或3的整数。

作为n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各自独立地列举1或2。

作为n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1。

作为n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2。

作为r6,可各自独立地列举氢、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

作为r6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各自独立地列举氢、卤素、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作为r6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各自独立地列举氢。

作为p,可列举0~4的整数。

作为p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0~2的整数。

作为p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0。

作为r7,可各自独立地列举氢、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

作为r7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各自独立地列举氢、卤素、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作为r7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各自独立地列举氢。

作为r8,可列举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作为r8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氢或甲基:。

作为r8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氢:。

作为r2,可列举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作为r2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取代或未取代的甲基。

作为r2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基、羟基甲基或卤代甲基。

作为r3,可列举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作为r3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氢。

作为r4,可列举: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磺酰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

作为r4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

作为r4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

作为r4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列举:甲基羰基、羟基甲基羰基、单卤代甲基羰基、二卤代甲基羰基、三卤代甲基羰基、氰基甲基羰基、氰基甲基羰基、氨基甲酰氧基甲基羰基、吡唑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甲基氨基甲酰基、甲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甲氧基羰基、或甲基磺酰基。

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的r1、r2、r3、r4、-l1-、-l2-及环a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如下所示。

[化学式74]

(r1为如下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75]

(式中,x2为n或c(h),

rx1为氢、卤素或氰基,

rx3为卤代烷氧基、非芳香族碳环氧基或非芳香族杂环氧基,

rx4为氢或卤素,

rx5为烷基),

环a为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76]

-l1-为-o-,

-l2-为-o-(ch2)-或-(ch2)2-(其中,左边的键合臂键合于环a,右边的键合臂键合于下式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77]

r2为烷基或卤代烷基,

r3为氢,

r4为烷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

但是,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中,下述化合物除外。

[化学式78]

特别优选为以下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化学式79]

[化学式80]

作为“与acc2相关的疾病”,可列举:代谢综合症、肥胖症、糖尿病、胰岛素抗性、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性末梢神经障碍、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心力衰竭、心肌梗塞、感染症、肿瘤等。

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除其化学结构式中所明示的部分以外,不限定于特定的异构体,包括所有可能的异构体(例如酮-烯醇异构体、亚胺-烯胺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旋光异构体、旋转异构体等)、外消旋体或这些的混合物。

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的一个以上的氢、碳和/或其他原子分别可被氢、碳和/或其他原子的同位素取代。作为这样的同位素的例子,分别可包含如2h、3h、11c、13c、14c、15n、18o、17o、31p、32p、35s、18f、123i及36cl这样的氢、碳、氮、氧、磷、硫、氟、碘及氯。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也包含经这样的同位素取代而成的化合物。该经同位素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也可以用作医药品,包含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的所有放射性标记物。另外,用以制造该“放射性标记物”的“放射性标记化方法”也包含于本发明中,可用作药代动力学研究、结合测定中的研究和/或诊断的工具。

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的放射性标记物可通过该技术领域中周知的方法而制备。例如,式(i)、(i’)及(i”)所示的氚标记化合物可通过例如利用使用了氚的催化脱卤反应向式(i)、(i’)及(i”)所示的特定化合物导入氚而制备。该方法包括:在适当的催化剂、例如pd/c的存在下,并在存在或不存在碱的条件下,使由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适当地经卤素取代而成的前体与氚气进行反应。作为其他的用以制备氚标记化合物的适宜方法,可参照文献isotopesinthephysicalandbiomedicalsciences,vol.1,labeledcompounds(parta),chapter6(1987年)。14c-标记化合物可通过使用具有14c碳的原料而制备。

作为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例如可列举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与碱金属(例如锂、钠、钾等)、碱土金属(例如钙、钡等)、镁、过渡金属(例如锌、铁等)、氨、有机碱(例如三甲胺、三乙胺、二环己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葡甲胺、二乙醇胺、乙二胺、吡啶、甲基吡啶、喹啉等)及氨基酸的盐,或者与无机酸(例如盐酸、硫酸、硝酸、碳酸、氢溴酸、磷酸、氢碘酸等)、及有机酸(例如甲酸、乙酸、丙酸、三氟乙酸、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草酸、马来酸、富马酸、苦杏仁酸、戊二酸、苹果酸、苯甲酸、苯二甲酸、抗坏血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乙磺酸等)的盐。尤其可列举与盐酸、硫酸、磷酸、酒石酸、甲磺酸的盐等。这些盐可通过通常进行的方法而形成。

本发明的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存在形成溶剂合物(例如水合物等)和/或多晶型的情况,本发明也包含这样的各种溶剂合物及多晶型。关于“溶剂合物”,相对于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配位任意数量的溶剂分子(例如水分子等)。存在因将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放置于大气中而吸收水分、吸附水附着的情况、或形成水合物的情况。另外,存在通过使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发生重结晶而形成它们的多晶型的情况。

本发明的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存在形成前体药物的情况,本发明也包含这样的各种前体药物。前体药物是具有可以化学方式或代谢方式分解的基团的本发明化合物的衍生物,是通过加溶剂分解或在生理学条件下于体内成为表现出药学活性的本发明化合物的化合物。前体药物包含:在活体内的生理条件下经过酶性氧化、还原、水解等而转化为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的化合物,在胃酸等存在下发生水解而转化为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的化合物等。选择及制造适宜的前体药物衍生物的方法记载于例如designofprodrugs,elsevier,amsterdam1985中。就前体药物而言,有时其自身具有活性。

在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羟基的情况下,例如可例示通过使具有羟基的化合物与适当的酰卤、适当的酸酐、适当的磺酰氯、适当的磺酰酸酐及混合酸酐进行反应、或者使用缩合剂进行反应而制造的酰氧基衍生物、磺酰氧基衍生物之类的前体药物。

作为用于前体药物的保护基团,例如可列举:ch3coo-、c2h5coo-、t-bucoo-、c15h31coo-、phcoo-、(m-naoocph)coo-、naoocch2ch2coo-、ch3ch(nh2)coo-、ch2n(ch3)2coo-、ch3so3-、ch3ch2so3-、cf3so3-、ch2fso3-、cf3ch2so3-、p-ch3-o-phso3-、phso3-、p-ch3phso3-。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如下所示。这些合成所使用的起始物质及反应试剂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或者可使用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的化合物按照本领域公知的方法进行制造。

本发明的式(i)、(i’)及(i”)所示的化合物可通过例如以下的制法中示出的合成路径而制造。

化合物b2的制造方法

[化学式81]

(式中,

x1为n或c(rx1),

x2为n或c(rx2),

x3为n或c(rx3),

x4为n或c(rx4),

rx1、rx2、rx3、rx4及rx5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羟基、羧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磺酰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rb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使化合物b1的溶液在存在还原剂及酸的条件下反应后,与1,1'-硫代羰基二咪唑进行反应,由此可获得化合物b2。

作为溶剂,可列举:乙醇、水、甲醇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作为还原剂,可列举:铁、锌等,相对于化合物b1,可使用2~10当量、优选为3~5当量。

作为酸,可列举:氯化铵、乙酸、盐酸等,相对于化合物b1,可使用2~10当量、优选为3~5当量。

反应温度为室温~100℃,优选为室温~80℃。

反应时间为1~12小时,优选为3~6小时。

1,1'-硫代羰基二咪唑相对于化合物b1,可使用1~3当量、优选为1~2当量。

反应温度为0℃~50℃,优选为0℃~室温。

反应时间为0.5小时~6小时,优选为0.5~2小时。

化合物b4的制造方法

[化学式82]

(式中,x6为n或c(rx6),rx6为氢、卤素、羟基、羧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磺酰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其他记号与上述同义。)

使化合物b3的溶液与氧化剂反应,由此可获得化合物b4。

作为溶剂,可列举:二氯甲烷、氯仿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作为氧化剂,可列举:间氯过氧苯甲酸、双氧水等,相对于化合物b3,可使用1~5当量、优选为1.5~2.5当量。

反应温度为0℃~室温,优选为室温。

反应时间为0.5~12小时,优选为1~6小时。

化合物b6的制造方法

[化学式83]

(式中,环a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l2-为-o-(cr6r7)n-、-o-cr6=cr7-或-(cr6r7)n-,r6及r7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或者,键合于同一碳原子的r6与r7也可以共同形成环,r8为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m各自独立地为0、1、2或3的整数,n各自独立地为1、2或3的整数,

r2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r3为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r4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磺酰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磺酰基,r6及r7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或者,键合于同一碳原子的r6与r7也可以共同形成环,

r8为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m各自独立地为0、1、2或3的整数,

其他记号与上述同义。)

使化合物b4的溶液在碱存在下与化合物b5反应,由此可获得化合物b6。

作为溶剂,可列举:thf、dmf、二烷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作为碱,可列举:叔丁醇钾、氢化钠、碳酸钾等,相对于化合物b4,可使用2~5当量、优选为2~3当量。

化合物b5相对于化合物b4,可使用1~3当量、优选为1~1.5当量。

反应温度为0℃~室温,优选为室温。

反应时间为0.5~6小时,优选为1~3小时。

化合物b8的制造方法

[化学式84]

(式中,pr1为tbdps等醇的保护基团,rb2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其他记号与上述同义。)

使化合物b7的溶液在还原剂存在下反应,由此可获得化合物b8。

作为溶剂,可列举:thf、甲醇、乙醇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作为还原剂,可列举:硼氢化钠、氢化铝锂等,相对于化合物b7,可使用1~5当量、优选为2~4当量。

反应温度为-78℃~室温,优选为0℃~室温。

反应时间为0.5~24小时,优选为3~15小时。

化合物b9的制造方法

[化学式85]

(式中,rb3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其他记号与上述同义。)

化合物b9的合成

使化合物b8的溶液在氧化剂存在下反应后,在碱存在下,与磷化合物反应,由此可获得化合物b9。

作为溶剂,可列举:二氯甲烷、氯仿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作为氧化剂,可列举:戴斯-马丁(dess-martin)试剂、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等,相对于化合物b8,可使用1~3当量、优选为1~1.5当量。

反应温度为-78℃~室温,优选为0℃~室温。

反应时间为0.5~24小时,优选为1~6小时。

作为碱,可列举:氢化钠、叔丁醇钾、二异丙基氨基锂等,相对于化合物b8,可使用1~3当量、优选为1~1.5当量。

作为磷化合物,可列举二烷基膦酰基乙酸烷基酯等,相对于化合物b8,可使用1~3当量、优选为1~1.5当量。

作为溶剂,可列举:thf、乙醚、二氯甲烷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反应温度为-78℃~加热回流下,优选为0℃~室温。

反应时间为0.5~12小时,优选为0.5~2小时。

化合物b10的合成

[化学式86]

(式中的符号与上述同义。)

使化合物b9的溶液在还原剂存在下反应,由此可获得化合物b10。

作为溶剂,可列举:thf、甲醇、乙醇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作为还原剂,可列举:硼氢化钠、氢化铝锂等,相对于化合物b9,可使用1~5当量、优选为2~4当量。

反应温度为-78℃~室温,优选为0℃~室温。

反应时间为0.5~24小时,优选为3~15小时。

化合物b11的合成

[化学式87]

(式中,rb4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其他记号与上述同义。)

使化合物b10在氧化剂存在下反应后,在存在路易斯酸的条件下与亚磺酰胺化合物反应,由此可获得化合物11。

作为溶剂,可列举:二氯甲烷、氯仿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作为氧化剂,可列举:戴斯-马丁试剂、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等,相对于化合物b10,可使用1~3当量、优选为1~1.5当量。

反应温度为-78℃~室温,优选为0℃~室温。

反应时间为0.5~24小时,优选为1~6小时。

作为路易斯酸,可列举:四乙醇钛、氯化铝等,相对于化合物b10,可使用1~5当量、优选为1~1.5当量。

(r)-叔丁基亚磺酰胺相对于化合物b10,可使用1~2当量、优选为1~1.5当量。

作为溶剂,可列举:甲苯、thf、二氯甲烷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反应温度为室温~100℃,优选为室温~80℃。

反应时间为0.5~24小时,优选为0.5~3小时。

化合物b12的合成

[化学式88]

(式中的符号与上述同义。)

使化合物b11与有机金属试剂反应,由此可获得化合物b12。

作为溶剂,可列举:甲苯、thf、二氯甲烷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作为有机金属试剂,可列举:烷基镁卤化物、烷基锂、烷基钠等,相对于化合物b11,可使用1~6当量、优选为1~4当量。

反应温度为0℃~100℃,优选为0℃~室温。

反应时间为1~24小时,优选为1~6小时。

化合物b13的合成

[化学式89]

(式中,rb5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碳环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非芳香族杂环式基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式基团,其他记号与上述同义。)

使化合物b12与酸反应后,与酰化剂反应,由此可获得化合物b13。

作为溶剂,可列举:1,4-二烷、thf、甲醇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作为酸,可列举:盐酸、tfa等,相对于化合物b12,可使用1~10当量、优选为3~5当量。

反应温度为0℃~50℃,优选为0℃~室温。

反应时间为0.5~24小时,优选为1~15小时。

作为酰化剂,可列举:酸酐、酰卤化物等,相对于化合物b12,可使用1~5当量、优选为1~2当量。

反应温度为0℃~室温,优选为室温。

反应时间为0.5~6小时,优选为0.5~2小时。

化合物b14的合成

[化学式90]

(式中的符号与上述同义。)

使化合物b13与脱保护剂反应,由此可获得化合物b14。

作为溶剂,可列举:thf、二氯甲烷、1,4-二烷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作为脱保护剂,可列举:四丁基氟化铵、氟化氢等,相对于化合物b13,可使用1~5当量、优选为1~2当量。

反应温度为室温~100℃,优选为室温~50℃。

反应时间为1~24小时,优选为3~5小时。

化合物b16的制造方法

[化学式91]

(式中,pr2为苄基、苯甲酰基等羟基的保护基团,rb6为卤素、氰基、烷氧基等。)

步骤1

使化合物b15与亲核试剂反应,由此可获得化合物b16。

作为溶剂,可列举:无溶剂、thf、dmf、1,4-二烷、nmp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作为亲核试剂,可列举:四丁基氟化铵、氰化钠、甲醇钠等,相对于化合物b15,可使用1~5当量、优选为1~2当量。

反应温度为0℃~150℃,优选为室温~100℃。

反应时间为1~24小时,优选为1~3小时。

[化学式92]

(式中的符号与上述同义。)

步骤2

使化合物b16的溶液在金属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催化还原,由此可获得化合物b17。

作为溶剂,可列举:乙酸乙酯、甲醇、thf、1,4-二烷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作为金属催化剂,可列举:钯-碳、氢氧化钯、氯化钯等,相对于化合物b16,可使用0.001~1当量、优选为0.05~0.2当量。

反应温度为室温~加热回流下,优选为室温~50℃。

反应时间为0.5~48小时,优选为0.5~5小时。

化合物b19的制造方法

[化学式93]

(式中,pr3及pr4各自独立地为苄基、苯甲酰基等氨基的保护基团,其他记号与上述同义。)

使化合物b18的溶液在存在金属催化剂、配体及碱的条件下与胺反应,由此可获得化合物b19。

作为溶剂,可列举:甲苯、dmf、1,4-二烷、nmp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作为碱,可列举:叔丁醇钠、叔丁醇钾、氢化钠、磷酸钾等,相对于化合物b18,可使用1~5当量、优选为1~2当量。

作为金属催化剂,可列举:三(二亚苄基丙酮)钯(0)、乙酸钯等,相对于化合物b18,可使用0.001~1当量、优选为0.05~0.5当量。

作为配体,可列举:2,2'-双(二苯膦基)-1,1'-联萘、二苯基膦基二茂铁、2-二环己基膦基-2',4',6'-三异丙基联苯等,相对于化合物b18,可使用0.001~1当量、优选为0.1~0.5当量。

反应温度为0℃~加热回流下,优选为室温~130℃。

反应时间为0.5~24小时,优选为0.5~3小时。

化合物b21的制造方法

[化学式94]

(式中的符号与上述同义。)

使化合物b20的溶液在金属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催化还原,由此可获得化合物b21。

作为溶剂,可列举:甲醇、乙醇、thf、二烷、水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作为金属催化剂,可列举:钯-碳、氢氧化钯、氧化铂等,相对于化合物b20,可使用0.001~1当量、优选为0.05~0.5当量。

反应温度为0℃~加热回流下,优选为室温~80℃。

反应时间为0.5~24小时,优选为0.5~2小时。

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acc2抑制活性。进一步,本发明的化合物由于对acc2的选择性高于对acc1的选择性,因此能够成为副作用得以减轻的医药品。另外,本发明的化合物由于心血管系统的风险及mbi的风险较低,因此能够成为副作用得以减轻的医药品。含有本发明的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作为与acc2相关的疾病的治疗剂和/或预防剂有用。所谓与acc2相关的疾病,意指因由acc2产生的丙二酰辅酶a所引起的疾病,具体可列举:代谢综合症、肥胖症、糖尿病、胰岛素抗性、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性末梢神经障碍、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心力衰竭、心肌梗塞、感染症、肿瘤等。含有本发明的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作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剂和/或预防剂有用。

本发明化合物不仅具备acc2抑制作用,且具备作为药物的有用性,具有下述任意或全部的优异特征。

a)对cyp酶(例如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3a4等)的抑制作用较弱。

b)表现出高生物利用率、适度的清除率等良好的药物动力学。

c)代谢稳定性高。

d)对cyp酶(例如cyp3a4),在本说明书记载的测定条件的浓度范围内未表现出不可逆抑制作用。

e)不具有诱突变性。

f)心血管系统的风险较低。

g)表现出高溶解性。

在给药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情况下,可通过口服、非口服的任意方法进行给药。关于口服给药,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片剂、颗粒剂、粉剂、胶囊剂等通常使用的剂型进行给药即可。关于非口服给药,可以以注射剂等通常使用的任意剂型适宜地进行给药。本发明的化合物由于口服吸收性较高,因此可适宜用作口服剂。

可以在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中根据需要而混合适于其剂型的赋形剂、结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等各种药物用添加剂而制成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给药量优选在考虑到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的种类及程度、给药途径等的基础上进行设定,在对成人进行口服给药的情况下,通常为0.05~100mg/kg/天,优选为0.1~10mg/kg/天的范围内。在非口服给药的情况下,根据给药途径而大不相同,通常为0.005~10mg/kg/天,优选为0.01~1mg/kg/天的范围内。可1天1次或分数次进行给药。

实施例

以下,列举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参考例、制备例及试验例而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

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缩写表示以下含义。

ac:乙酰基

bu:丁基

dba:二亚苄基丙酮

dmf:n,n-二甲基甲酰胺

et:乙基

hatu:o-(7-氮杂苯并三唑-1-基)-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

me:甲基

nmp:n-甲基-2-吡咯烷酮

pd2(dba)3:三(二亚苄基丙酮)双钯

ph:苯基

tf:三氟甲磺酰基

thf:四氢呋喃

boc2o:二碳酸二叔丁酯

tbdps: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基

实施例中获得的nmr分析以300mhz或400mhz进行,使用dmso-d6、cdcl3等进行了测定。

实施例或表中记载的“保持时间”表示lc/ms:液相色谱/质谱分析中的滞留时间,在下述条件下进行了测定。

测定条件1:色谱柱:gemini-nx(5μm,i.d.4.6×50mm)(phenomenex)

流速:3.0ml/min

uv检测波长:254nm

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b]为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

梯度:历时3.5分钟进行5%-100%溶剂[b]的线性梯度后,保持100%溶剂[b]0.5分钟。

测定条件2:色谱柱:shim-packxr-ods(2.2μm,i.d.50×3.0mm)(shimadzu)

流速:1.6ml/min

uv检测波长:254nm

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b]为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

梯度:历时3分钟进行10%-100%溶剂[b]的线性梯度后,保持100%溶剂[b]0.5分钟。

测定条件3:色谱柱:acquityuplc(注册商标)behc18(1.7μm,i.d.2.1×50mm)(waters)

流速:0.55ml/min

uv检测波长:254nm

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b]为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

梯度:历时3分钟进行5%-100%溶剂[b]的线性梯度后,保持100%溶剂[b]0.5分钟。

测定条件4:色谱柱:acquityuplc(注册商标)behc18(1.7μm,i.d.2.1×50mm)(waters)

流速:0.8ml/min

uv检测波长:254nm

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b]为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

梯度:历时3.5分钟进行5%-100%溶剂[b]的线性梯度后,保持100%溶剂[b]0.5分钟。

测定条件5:色谱柱:shim-packxr-ods(2.2μm,i.d.50×3.0mm)(shimadzu)

流速:1.6ml/min

uv检测波长:254nm

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b]为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

梯度:历时8分钟进行10%-100%溶剂[b]的线性梯度后,保持100%溶剂[b]0.5分钟。

测定条件6:色谱柱:acquityuplc(注册商标)behc18(1.7μm,i.d.2.1×50mm)(waters)

流速:0.55ml/min

uv检测波长:254nm

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b]为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

梯度:历时8分钟进行5%-100%溶剂[b]的线性梯度后,保持100%溶剂[b]0.5分钟。

实施例2化合物a18的合成

步骤1化合物a9的合成

[化学式95]

在冰浴冷却下在化合物a8(2g,11.29mmol)的thf(20ml)溶液中依序添加三乙胺(3.44ml,24.85mmol)及甲基胺(33%乙醇溶液,1.547ml,12.42mmol)。将反应液于0℃下搅拌10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饱和食盐水(100ml),利用乙酸乙酯(100ml)进行两次萃取。利用硫酸钠干燥有机层。减压蒸馏去除溶剂,由此以与化合物a10的混合物的形式得到了化合物a9(2.2g,纯度90%,93%)。

1h-nmr(cdcl3)δ:2.97(d,j=5.0hz,3h),6.18-6.28(m,2h),7.64(s,1h).

步骤2化合物a11的合成

[化学式96]

在化合物a9(5.92g,纯度90%,28.35mmol)的乙腈(40ml)溶液中添加n-氯琥珀酰亚胺(4.62g,34.6mmol),于90℃下搅拌1小时。减压蒸馏去除溶剂,过滤分离不溶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5:1)进行精制,得到了黄色固体形式的化合物a11(2.25g,32%)。

1h-nmr(cdcl3)δ:2.94(d,j=5.5hz,3h),5.23(s,1h),6.43(dd,j=9.9,8.5hz,1h).

步骤3化合物a13的合成

[化学式97]

在化合物a11(2.25g,10.11mmol)的thf(20ml)溶液中添加2,2-二氟乙醇(0.704ml,11.12mmol)、碳酸钾(3.07g,22.24mmol)及18-冠醚-6(8.02g,30.3mmol),进行1小时的加热回流。在反应液中添加蒸馏水(30ml),利用乙酸乙酯(30ml)进行两次萃取。将有机层利用蒸馏水(30ml)清洗两次、利用饱和食盐水(30ml)清洗一次。利用硫酸钠干燥有机层,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5:1)精制残渣,以与化合物a14的混合物(1.33g,a13:a14=2:1,31%)的形式得到了化合物a13。

步骤4化合物a15的合成

[化学式98]

在化合物a13及化合物a14的混合物(1.33g,4.67mmol,a13:a14=2:1)的thf(20ml)溶液中添加5%pt/c(50%wet,300mg,0.038mmol),在氢气氛围中搅拌14小时。在硅藻土过滤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在残渣的thf(20ml)溶液中添加咪唑(0.636g,9.35mmol)及1,1'-硫代羰基二咪唑(0.999g,5.61mmol),进行2小时的加热回流。在反应液中添加蒸馏水,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利用饱和食盐水清洗两次,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减压蒸馏去除溶剂。使残渣悬浮于乙酸乙酯中,进行过滤分离,由此以与化合物a16的混合物(1.05g,a15:a16=2:1,50%)的形式得到了化合物a15。

步骤5化合物a17的合成

[化学式99]

在化合物a15及化合物a16的混合物(988mg,3.33mmol,a15:a16=2:1)的thf(10ml)溶液中添加碳酸钾(1013mg,7.33mmol)及碘甲烷(0.229ml,3.66mmol),于室温下搅拌3小时。在硅藻土过滤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3:1)精制残渣,得到了白色固体形式的化合物a17(581mg,56%)。

1h-nmr(cdcl3)δ:2.80(s,3h),4.00(s,3h),4.23(td,j=13.0,4.1hz,2h),6.14(tt,j=55.0,4.1hz,1h),6.68(d,j=10.7hz,1h).

步骤6化合物a18的合成

[化学式100]

在化合物a17(580mg,1.867mmol)的二氯甲烷(10ml)溶液中添加间氯过氧苯甲酸(1012mg,4.11mmol),于室温下搅拌5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蒸馏水(50ml),利用乙酸乙酯(50ml)进行两次萃取,将有机层利用1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50ml)清洗5次、并利用饱和食盐水(50ml)清洗一次。利用硫酸钠干燥有机层,减压蒸馏去除溶剂。使残渣悬浮于乙酸乙酯中,进行过滤分离,由此得到了白色固体形式的化合物a18(640mg,100%)。

1h-nmr(cdcl3)δ:3.59(s,3h),4.29(td,j=12.8,4.1hz,2h),4.45(s,3h),6.16(tt,j=54.8,4.1hz,1h),6.85(d,j=10.5hz,1h).

实施例3化合物a26的合成

步骤1化合物a20的合成

[化学式101]

在冰浴冷却下在化合物a19(21.63g,111mmol)的thf(150ml)溶液中依序添加碳酸钾(33.7g,244mmol)及甲基胺(33%乙醇溶液,14.49ml,116mmol),于0℃下搅拌20分钟。在硅藻土过滤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利用乙酸乙酯(200ml)稀释残渣。将有机层利用饱和食盐水(200ml)清洗三次,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在所得固体残渣的thf(150ml)溶液中添加碳酸钾(30.6g,222mmol)、2,2-二氟乙醇(7.02ml,111mmol)及18-冠醚-6(35.2g,133mmol),进行1小时的加热回流。进行硅藻土过滤,并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5:1)精制残渣,得到了黄色固体形式的化合物a20(21.1g,71%)。

1h-nmr(cdcl3)δ:3.18(dd,j=6.9,5.4hz,3h),4.26(td,j=12.7,4.0hz,2h),5.93-6.28(m,2h),6.83(s,1h).

步骤2化合物a21的合成

[化学式102]

在化合物a20(2.03g,7.57mmol)的乙醇(10ml)悬浮液中添加thf(10ml)、锌(2.475g,37.8mmol)及氯化铵(2.025g,37.8mmol),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对反应液进行硅藻土过滤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在所得残渣的thf(20ml)溶液中添加咪唑(1.546g,22.71mmol)及1,1'-硫代羰基二咪唑(1.619g,9.08mmol),于加热回流下搅拌1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碳酸钾(2.092g,15.14mmol)及碘甲烷(0.568ml,9.08mmol),于室温下进一步搅拌3小时。对反应液进行硅藻土过滤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2:1)进行精制,得到了白色固体形式的化合物a21(1.83g,82%)。

1h-nmr(cdcl3)δ:2.80(s,3h),3.84(s,3h),4.25(td,j=13.1,4.1hz,2h),6.10(tt,j=55.0,4.1hz,1h),6.66(dd,j=10.5,6.0hz,1h).

步骤3化合物a22的合成

[化学式103]

在化合物a21(1.8g,6.12mmol)的二氯甲烷(30ml)溶液中添加间氯过氧苯甲酸(3.32g,13.46mmol),于室温下搅拌3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蒸馏水(200ml),利用乙酸乙酯(200ml)进行两次萃取。将有机层利用0.1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200ml)清洗5次、利用饱和食盐水(200ml)清洗一次。利用硫酸钠干燥有机层,减压蒸馏去除溶剂。使残渣悬浮于乙酸乙酯中,进行过滤分离,由此得到了白色固体形式的化合物a22(2g,100%)。

1h-nmr(cdcl3)δ:3.58(s,3h),4.29(s,3h),4.32(dt,j=4.0,12.9hz,2h),6.12(tt,j=54.8,4.0hz,1h),6.84(dd,j=10.3,5.9hz,1h).

实施例5化合物a43的合成

[化学式104]

步骤1化合物a37的合成

对化合物a35(1.35g,6.55mmol)的dmf(13.5ml)溶液进行冰浴冷却,添加氢化钠(0.315g,7.87mmol),于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添加化合物a36(2.65g,7.21mmol),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进一步添加化合物a36(0.482g,1.31mmol),于60℃下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后,添加2mol/l盐酸(13.1ml,26.2mmol),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利用碳酸钠中和反应液,并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水洗有机层,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37(1.06g,产率33%)。

[m+h]=494.20,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3.35分钟

步骤2化合物a38的制造方法

相对于化合物a37(400mg,0.810mmol)添加四丁基氟化铵(1mol/l,thf溶液,1ml,1.00mmol),使之溶解。将反应液于室温下搅拌16小时。对反应液进行减压蒸馏,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38(272mg,产率89%)。

[m+h]=380.1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2.29分钟

步骤3化合物a39及a40混合物的制造方法

对咪唑(293mg,4.30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进行冰浴冷却,添加亚硫酰氯(0.094ml,1.29mmol),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15℃,滴加化合物a38(272mg,0.717mmol)的二氯甲烷(8ml)溶液。将反应液于室温下搅拌3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10%柠檬酸水溶液并进行分液。水洗有机层,减压蒸馏去除溶剂。使所得残渣溶解于二氯甲烷(4ml),于冰浴冷却下添加偏高碘酸钠(399mg,1.86mol)及氧化钌水合物(2.4mg,0.016mmol)。将反应液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利用乙酸乙酯稀释反应液,过滤不溶物。将滤液进行分液,水洗有机层,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39(148mg,产率47%)及化合物a40(84mg,产率26%)的混合物。需要说明的是,两者的比率是根据在1h-nmr中完全独立的两个信号δ4.26ppm(2h,s,化合物a39)与δ5.00-5.10ppm(1h,m,化合物a40)的积分比1.00:0.55而算出的。

步骤4化合物a41及a42混合物的制造方法

相对于化合物a39(141mg,0.320mmol)及化合物a40(80mg,0.176mmol)的混合物添加四丁基氟化铵(1mol/l,thf溶液,0.991ml,0.991mmol),使之溶解,将反应液于室温下搅拌21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10%柠檬酸水溶液(2ml),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对反应液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对有机层进行减压蒸馏。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41(110mg,产率90%)及化合物a42(63mg,产率90%)的混合物。需要说明的是,两者的比率是根据在1h-nmr中完全独立的两个信号δ4.78-4.92ppm(1h,m,化合物a41)与δ5.00-5.10ppm(1h,m,化合物a42)的积分比1.00:0.55而算出的。

步骤5化合物a43的制造方法

使化合物a41(108mg,0.283mmol)及化合物a42(62mg,0.156mmol)的混合物溶解于乙酸乙酯(5ml)。于氮气流下对反应液添加10%钯-碳催化剂(含水50%,56mg,0.013mmol),于1气压的氢气流下于室温下搅拌24小时。过滤反应液,对滤液进行减压蒸馏。使所得粗产物的化合物a43及未反应的化合物a42的混合物溶解于thf(2ml)及甲醇(2ml)。在反应液中添加2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0.283ml,0.566mmol),于室温下搅拌4.5小时。浓缩反应液,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对经减压蒸馏所获得的残渣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进行精制,得到了化合物a43-1(121mg,产率95%)。

1h-nmr(cdcl3)δ:1.29-1.38(4h,m),1.45(9h,s),1.91-2.03(4h,m),3.27-3.33(1h,m),3.48(1h,ddd,j=9.4,6.0,1.8hz),3.59(1h,ddd,j=9.4,4.0,1.3hz),3.67-3.73(1h,m),3.88-3.97(1h,m),4.40(1h,ddd,j=47.4,9.0,6.0hz),4.39-4.60(1h,m),4.82-4.88(1h,m).

实施例6化合物a44-2的合成

[化学式105]

步骤1化合物a44-1的合成

在化合物a39(44mg,0.10mmol)的thf(0.4ml)溶液中添加四丁基氟化铵(1mol/l,thf溶液,0.12ml,0.120mmol),使之溶解,将反应液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饱和氯化铵水溶液(2ml),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对反应液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对有机层进行减压蒸馏。使所得残渣溶解于4mol/l盐酸-乙酸乙酯(0.25ml),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对反应液进行减压蒸馏,使所得粗产物溶解于thf(0.4ml)。于室温下在反应液中添加乙酸酐(0.014ml,0.149mmol)及三乙胺(0.028ml,0.199mmol)。将反应液搅拌30分钟。在反应液中添加饱和氯化铵水溶液,进行萃取。水洗有机层,减压浓缩有机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44-1(25mg,产率78%)。

步骤2化合物a44-2的合成

使化合物a44-1(49mg,0.152mmol)溶解于甲醇(0.5ml)。于氮气流下在反应液中添加10%钯-碳催化剂(含水50%,16mg),于1气压的氢气流下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过滤反应液,对滤液进行减压蒸馏。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44-2(36mg,产率100%)。

1h-nmr(cdcl3)δ:1.28-1.36(4h,m),1.95-2.03(4h,m),2.01(3h,s),3.31(1h,m),3.49(1h,m),3.59(1h,m),3.69(1h,m),4.28(1h,m),4.32-4.60(2h,m),5.83(1h,br.s).

实施例9化合物a61合成

[化学式106]

步骤1化合物a58的合成

使化合物a57(131mg,0.54mmol;wo201005562)溶解于二氯甲烷(2.5ml),于-78℃下添加1mol/l氢化二异丁基铝(2.16ml,2.16mmol),搅拌1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乙酸乙酯(0.4ml)、饱和罗谢尔盐水及乙酸乙酯(5ml),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减压浓缩反应液,利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利用水及食盐水清洗有机层,利用无水硫酸钠加以干燥。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氯仿-甲醇)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58(63mg,产率58%)。

1h-nmr(cdcl3)δ:1.28(t,j=7.2hz,3h),1.29(d,j=7.2hz,3h),2.01(s,3h),4.17(q,j=7.2hz,2h),4.74(m,1h),5.42(br.s,1h),5.89(d,j=15.6hz,1h),6.87(dd,j=4.8,15.6hz,1h).

步骤2化合物a59的合成

使化合物a58(440mg,2.04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4ml),于0℃下添加三氟乙酸(1.57ml,20.4mmol),搅拌30分钟。减压浓缩反应液,在所得残渣的二氯甲烷溶液(3.0ml)中添加三乙胺(847μl,6.11mmol)及乙酸酐(385μl,4.07mmol),搅拌1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水,利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利用2mol/l盐酸及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利用无水硫酸钠加以干燥。减压蒸馏去除溶剂,使所得残渣溶解于thf-h2o(2ml;1:1),添加2mol/l氢氧化钠。将反应液于室温下搅拌30分钟。在反应液中添加水,利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利用水及食盐水清洗有机层,利用无水硫酸钠加以干燥。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氯仿-甲醇)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59(220mg,产率75%)。

1h-nmr(cdcl3)δ:1.25(d,j=6.8hz,3h),1.40(s,1h),1.99(s,3h),4.55(br.s,2h),4.60(m,1h),5.32(s,1h),5.68(m,1h),5.76(m,1h).

步骤3化合物a60的合成

使化合物a59(40mg,0.279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2ml),添加二氧化锰(484mg,5.56mmol),搅拌1小时。过滤反应液,减压浓缩滤液。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醛化合物(28mg,产率71%)。

在醛的甲苯溶液(1ml)中添加2-(苄氧基)丙烷-1,3-二醇(54mg,0.298mmol)及对甲苯磺酸吡啶鎓(2.5mg,9.9μmol),于90℃下搅拌6小时。浓缩反应液,通过制备型hplc(含0.1%甲酸的乙腈-水)精制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60(3.8mg,产率6%)与其顺式异构体(4.0mg,产率6%)。

1h-nmr(cdcl3)δ:1.23(d,j=8.4hz,3h),1.95(s,3h),3.49(dd,j=10.8,10.8hz,2h),3.67(m,1h),3.49(dd,j=4.8,10.8hz,2h),4.56(s,2h),4.62(m,1h),4.86(d,j=4.4hz,1h),5.32(d,j=8.4hz,1h),5.59(ddd,j=1.6,4.4,15.6hz,1h)5.93(dd,j=5.2,15.6hz,1h),7.27-7.37(m,5h).

顺式异构体:1h-nmr(cdcl3)δ:1.24(d,j=6.8hz,3h),1.96(s,3h),3.25(s,1h),3.87(d,j=12.0hz,2h),4.23(d,j=12.0hz,2h),4.64(m,1h),4.67(s,2h),5.02(d,j=4.8hz,1h),5.36(d,j=7.2hz,1h),5.69(ddd,j=1.6,4.4,16.0hz,1h)5.98(dd,j=4.8,16.0hz,1h),7.27-7.39(m,5h).

步骤4化合物a61的合成

使化合物a60(4.0mg,0.012mmol)溶解于甲醇(1ml),添加氢氧化钯(1mg,0.16mmol)。将反应液于氢气流下搅拌5小时。过滤反应液,减压浓缩滤液,由此得到了作为粗产物的化合物a61(2.6mg,产率100%)。

1h-nmr(cdcl3)δ:1.13(d,j=6.8hz,3h),1.45-1.68(m,4h),1.95(s,3h),3.67(dd,j=10.8,10.8hz,2h),3.67(m,1h),3.88(m,1h),3.97(m,1h),4.16(dd,j=4.8,10.8hz,2h),4.44(dd,j=4.8,4.8hz,1h),5.31(br.s,1h).

实施例10化合物a66的合成

[化学式107]

步骤1化合物a64的合成

使化合物a63(3.0g,127mmol)溶解于dmf(30ml)及thf(30ml)的混合溶液,于冰浴冷却下添加氢化钠(0.51g,12.7mmol)。将反应液于冰浴冷却下搅拌30分钟。在冰浴冷却下在反应液中添加(s)-3-苄基-4-甲基-1,2,3-氧杂噻唑烷-2,2-二氧化物(2.31g,10.15mmol)的thf(5ml)溶液,于40℃下搅拌2小时。在冰浴冷却下在反应液中添加2mol/l盐酸水溶液(17ml),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2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30ml),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减压蒸馏去除反应溶剂,通过氨基硅胶柱色谱法(氯仿-甲醇)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64(3.7g,产率87%)。

1h-nmr(cdcl3)δ:1.01(d,j=6.0hz,3h),1.05(m,9h),1.15-1.22(m,2h),1.33-1.41(m,2h),1.74(m,2h),1.88(m,2h),2.85(m,1h),3.25(m,2h),3.35(dd,j=4.0,9.2hz,1h),3.68(m,1h),3.70(d,j=13.2hz,1h),3.83(d,j=13.2hz,1h),7.20-7.44(m,11h),7.66(d,j=6.8hz,4h).

步骤2化合物a65的合成

使化合物a64(50.5g,101mmol)溶解于乙醇(505ml),添加pd-c(11.3g,5.0mmol)及甲酸铵(12.7g,201mmol),于65℃下搅拌3小时。进一步添加甲酸铵(6.35g,101mmol),于65℃下搅拌2.5小时。对反应液进行过滤,减压浓缩滤液。对残渣添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利用水及食盐水清洗有机层,利用无水硫酸镁加以干燥。减压蒸馏去除溶剂,使所得残渣溶解于二氯甲烷(253ml),添加三乙胺(13.95ml,101mmol)及乙酸酐(10.5ml,111mmol),于室温下搅拌1.5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水,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利用食盐水清洗有机层,利用无水硫酸镁加以干燥。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氯仿-甲醇)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65(37.75g,产率83%)。

1h-nmr(cdcl3)δ:1.05(m,9h),1.12(d,j=6.8hz,3h),1.16-1.26(m,2h),1.33-1.43(m,2h),1.75(m,2h),1.89(m,2h),1.93(s,3h),3.28(m,1h),3.32(m,1h),3.38(dd,j=4.0,9.2hz,1h),3.71(m,1h),4.08(m,1h),5.63(m,1h),7.34-7.44(m,6h),7.66(d,j=6.8hz,4h).

步骤3化合物a66的合成

使化合物a65(30.2g,66.6mmol)溶解于thf(100ml),添加1mol/l四丁基氟化铵(100ml,100mmol),于70℃下搅拌7小时。对反应液进行减压蒸馏,通过硅胶柱色谱法(氯仿-甲醇)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66(11.65g,产率81%)。

1h-nmr(cdcl3)δ:1.17(d,j=6.8hz,3h),1.23-1.35(m,4h),1.8-1.90(m,2h),1.97(s,3h),3.27(m,1h),3.38(dd,j=4.0,9.6hz,1h),3.44(dd,j=4.0,9.6hz,1h),3.72(m,1h),4.13(m,1h),5.66(br.s,1h).

实施例12化合物a79的合成

[化学式108]

步骤1化合物a71的合成

使化合物a70(1.0g,4.15mmol)溶解于二烷(16ml),添加氨基甲酸叔丁基甲酯(653mg,4.98mmol)、2-二环己基膦基-2',4',6'-三异丙基联苯(297mg,0.622mmol)、磷酸钾(2.20g,10.73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钯(190mg,0.207mmol)后,于100℃下搅拌5小时。追加氨基甲酸叔丁基甲酯(218mg,1.66mmol)、2-二环己基膦基-2',4',6'-三异丙基联苯(99mg,0.207mmol)、磷酸钾(0.73g,3.57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钯(0)(63.3mg,0.069mmol),搅拌3.5小时。追加氨基甲酸叔丁基甲酯(435mg,3.32mmol)、2-二环己基膦基-2',4',6'-三异丙基联苯(99mg,0.207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钯(0)(63.3mg,0.069mmol),搅拌5.5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水,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利用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利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层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71(0.75g,产率74%)。

[m+h]=244.9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2.08分钟

步骤2化合物a72的合成

使环丙醇(105mg,1.80mmol)溶解于thf(5.0ml),添加化合物a71(400mg,1.64mmol)。在冰浴冷却下在反应液中添加叔丁醇钾(239mg,2.12mmol)后,于冰浴冷却下搅拌3.5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水,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利用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利用无水硫酸镁加以干燥。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得到了作为粗产物的化合物a72(440mg)。

[m+h]=283.30,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2.18分钟

步骤3化合物a73的合成

使化合物a72(440mg,1.55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5.0ml),添加4mol/l的盐酸二烷溶液(10ml,40mmol)后,于室温下搅拌20小时。对反应液进行减压蒸馏后,添加1mol/l的碳酸钠水溶液,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利用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利用无水硫酸镁加以干燥。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得到了作为粗产物的化合物a73(278mg)。

[m+h]=183.00,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0.98分钟

步骤4化合物a74的合成

使化合物a73(278mg,1.52mmol)溶解于乙腈(5.0ml),添加n-溴代琥珀酰亚胺(312mg,1.72mmol)后,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后,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74(173mg,产率40%)。

1h-nmr(cdcl3)δ:0.77-0.82(m,4h),3.17-3.20(m,3h),4.25-4.27(m,1h),4.44(s,1h).

[m+h]=262.8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2.09分钟

步骤5化合物a75的合成

使化合物a74(173mg,0.663mmol)溶解于dmf(3.0ml),于冰浴冷却下添加氢化钠(34.5mg,0.861mmol),保持该状态搅拌5分钟。在反应液中添加苄基溴(0.087ml,0.729mmol),于冰浴冷却下搅拌1.5小时。对反应液追加氢化钠(3.5mg,0.086mmol)及苄基溴(0.009ml,0.0757mmol),搅拌50分钟。在反应液中添加水,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利用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利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层。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后,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75(174mg,产率75%)。

[m+h]=350.90,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2.86分钟

步骤6化合物a76的合成

使化合物a75(170mg,0.484mmol)溶解于甲苯(4.0ml),添加叔丁醇钠(93.0mg,0.968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钯(0)(44.3mg,0.048mmol)、2,2'-双(二苯膦基)-1,1'-联萘(60.3mg,0.097mmol)及苄基胺(0.212ml,1.938mmol),于100℃下搅拌2小时。通过过滤而去除盐,对反应液进行减压蒸馏。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76(140mg,产率76%)。

[m+h]=378.0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2.83分钟

步骤7化合物a77的合成

使化合物a76(140mg,0.371mmol)溶解于甲醇(3.0ml),添加钯-碳(96.0mg,0.115mmol)及甲酸铵(234mg,0.371mmol),于60℃下搅拌45分钟。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添加二氯甲烷(5.0ml)。通过硅藻土过滤而去除不溶物。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得到了作为粗产物的化合物a77(69.0mg)。

[m+h]=198.00,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1.08分钟

步骤8化合物a78的合成

使化合物a77(69.0mg,0.349mmol)溶解于thf(3.0ml),添加三乙胺(0.206ml,1.484mmol)及1,1'-硫代羰基二咪唑(74.2mg,0.408mmol),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三乙胺(0.100ml,0.722mmol)及1,1'-硫代羰基二咪唑(20.0mg,0.112mmol),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碘甲烷(0.500ml,8.00mmol),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78(36.0mg,产率38%)。

[m+h]=253.9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1.87分钟

步骤9化合物a79的合成

使化合物a78(36.0mg,0.142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2.0ml),于冰浴冷却下添加69wt%间氯过苯甲酸(74.6mg,0.298mmol),于室温下搅拌18小时。添加69wt%间氯过苯甲酸(25.0mg,0.703mmol),搅拌3.5小时。添加69wt%间氯过苯甲酸(10.0mg,0.281mmol),搅拌1.5小时。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反应液,得到了化合物a79(35.0mg,产率86%)。

[m+h]=285.90,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1.77分钟

实施例13化合物a85的合成

[化学式109]

步骤1化合物a83的合成

使化合物a82(5.00g,9.96mmol)溶解于乙醇(20ml),添加钯-碳(0.5g)及甲酸铵(6.28g,100mmol),于80℃下搅拌3小时。通过硅藻土过滤而去除不溶物,对所获得的滤液进行减压蒸馏,将所获得的化合物a83直接以粗产物的形式用于其后的反应。

[m+h]=412.0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2.19分钟

步骤2化合物a84的合成

使1,1'-羰基二咪唑(3.23g,19.96mmol)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25ml),于冰浴冷却下滴加化合物a83的二甲基甲酰胺(25ml)溶液,于室温下搅拌1.5小时。于冰浴冷却下添加28%氨水溶液(10ml,129mmol),于室温下搅拌17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0.5mol/l盐酸水溶液,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利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层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氯仿-甲醇)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84(4.35g,产率96%)。

[m+h]=455.10,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2.82分钟

1h-nmr(cdcl3)δ:1.05(s,9h),1.12(d,j=6.8hz,3h),1.18-1.26(m,2h),1.33-1.44(m,2h),1.70-1.79(m,2h),1.87-1.95(m,2h),3.26-3.31(m,2h),3.42(dd,j=9.0,3.5hz,1h),3.66-3.80(m,2h),4.51-4.62(m,2h),7.35-7.44(m,6h),7.63-7.68(m,4h).

步骤3化合物a85的合成

对化合物a84(4.35g,9.57mmol)添加1.0mol/l的四丁基氟化铵/四氢呋喃溶液(11ml,11.0mmol),进行4.5小时的加热回流。对反应液进行减压蒸馏,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氯仿-甲醇)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85(510mg,产率24%)。

1h-nmr(meod)δ:1.13(d,j=6.8hz,3h),1.26-1.37(m,4h),1.89-1.96(m,2h),1.98-2.05(m,2h),3.25-3.33(m,1h),3.35-3.39(m,2h),3.40-3.44(m,2h),3.55-3.63(m,1h),3.76-3.84(m,1h).

[m+h]=217.00,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0.72分钟

实施例14化合物a92的合成

[化学式110]

步骤1化合物a87的合成

使化合物a86(1.34ml,11.4mmol)溶解于四氢呋喃(20ml),于冰浴冷却下添加三乙胺(1.90ml,13.7mmol)、2.0mol/l的单甲基胺/四氢呋喃溶液(6.0ml,24.0mmol),于室温下搅拌20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水及饱和氯化铵水溶液,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利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层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87(1.71g,产率80%)。

1h-nmr(cdcl3)δ:2.97(d,j=5.0hz,3h),6.18-6.28(m,2h),7.63(brs,1h).

[m+h]=188.9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1.87分钟

步骤2化合物a88的合成

使环丁醇(340mg,5.85mmol)溶解于四氢呋喃(10ml),添加化合物a87(1.00g,5.32mmol)、碳酸钾(1.62g,11.7mmol)及18-冠醚-6(4.22g,16.0mmol),于60℃下搅拌3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水及1.0mol/l盐酸水溶液,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利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层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88(254mg,产率21%)。

1h-nmr(cdcl3)δ:2.96(d,j=5.0hz,3h),3.77-3.81(m,1h),6.11-6.13(m,1h),6.20(dd,j=13.6,2.5hz,1h),7.84(brs,1h).

[m+h]=226.9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2.10分钟

步骤3化合物a89的合成

使化合物a88(253mg,1.12mmol)溶解于乙醇(4ml)及四氢呋喃(4ml)的混合溶液,于冰浴冷却下添加锌(732mg,11.2mmol)及氯化铵(732mg,11.2mmol),于室温下搅拌5.5小时。通过硅藻土过滤而去除不溶物,对所获得的滤液进行减压蒸馏,得到了作为粗产物的化合物a89。

[m+h]=197.0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1.37分钟

步骤4化合物a90的合成

使粗产物a89溶解于四氢呋喃(5ml),添加1,1'-硫代羰基二咪唑(438mg,2.46mmol)及咪唑(304mg,4.47mmol),于室温下搅拌16小时。追加1,1'-硫代羰基二咪唑(319mg,1.79mmol),于室温下搅拌2.5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碳酸钾(618mg,4.47mmol)及碘甲烷(0.182ml,2.91mmol),于室温下搅拌15小时。通过过滤而去除不溶物,对所获得的滤液进行减压蒸馏。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90(269mg,产率95%)。

[m+h]=253.2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1.91分钟

步骤5化合物a91的合成

使化合物a90(269mg,1.07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5ml),于冰浴冷却下添加3-氯过氧苯甲酸(560mg,2.24mmol),于室温下搅拌2.5小时。对反应液进行减压蒸馏,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91(260mg,产率86%)。

[m+h]=284.90,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1.83分钟

步骤6化合物a92的合成

使化合物a85(44.9mg,0.208mmol)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1ml),于冰浴冷却下添加叔丁醇钾(66.9mg,0.623mmol),保持该状态搅拌10分钟。添加化合物a91(59.0mg,0.280mmol)的二甲基甲酰胺(1.5ml)溶液,搅拌4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水,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利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层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氯仿-甲醇)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92(58mg,产率67%)。

1h-nmr(cdcl3)δ:0.77-0.80(m,4h),1.19(d,j=6.8hz,3h),1.49-1.71(m,4h),1.97-2.05(m,2h),2.16-2.25(m,2h),3.35-3.45(m,2h),3.49-3.53(m,4h),3.71-3.77(m,1h),3.87(brs,1h),4.50(brs,2h),4.59(brd,j=6.0hz,1h,),5.16-5.24(m,1h),6.62(d,j=2.0hz,1h),6.67(dd,j=12.0,2.0hz,1h).

[m+h]=421.0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1.95分钟

实施例15化合物a94的合成

[化学式111]

步骤1化合物a93的合成

使化合物a43(11mg,0.062mmol)及化合物a22(30mg,0.093mmol)的混合物溶解于thf(0.7ml)。在冰浴冷却下在反应液中添加叔丁醇钾(17mg,0.156mmol),搅拌1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水,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对经减压蒸馏所获得的残渣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进行精制,得到了化合物a93(20mg,产率59%)。

步骤2化合物a94的合成

使化合物a93(20mg,0.037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0.7ml)。在冰浴冷却下在反应液中添加三氟乙酸(0.28ml,3.7mmol),搅拌30分钟。在反应液中添加2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使经减压蒸馏所获得的氨基化合物溶解于二氯甲烷(0.7ml)。于室温下对反应液添加吡啶(20μl,0.25mmol)及4-硝基苯基碳酰氯(15mg,0.075mmol),搅拌2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水,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使经减压浓缩所获得的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溶解于乙腈(0.7ml)。于室温下对反应液添加diea(44μl,0.25mmol)及氯化铵(13mg,0.25mmol),搅拌1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水,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通过硅胶柱色谱法(氯仿-甲醇)精制经减压蒸馏所获得的残渣,得到了化合物a94(13.6mg,产率57%)。

1h-nmr(cdcl3)δ:1.58(m,2h),1.67(m,2h),2.02(m,2h),2.17(m,2h),3.45(m,1h),3.55(m,1h),3.62(m,1h),3.70(s,3h),4.11(m,1h),4.23(dt,j=4.0,13.2hz,2h),4.39(m,1h),4.43(br.s,2h),4.50(m,1h),4.62(dd,j=4.0,8.8hz,1h),4.88(d,j=8.4hz,1h),5.19(m,1h),6.60(tt,j=4.0,54.8hz,1h)6.62(dd,j=6.0,10.4hz,1h).

实施例16化合物a110的合成

[化学式112]

步骤1化合物a97的合成

于-78℃下对化合物a96(3.00g,14.6mmol)的二氯甲烷(30ml)溶液滴加1.04mol/l氢化二异丁基铝-己烷溶液(15ml,15.6mmol),于同温度下搅拌2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水(15ml)后,利用乙酸乙酯进行稀释,于室温下搅拌45分钟。进行硅藻土过滤而去除所生成的白色固体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对浓缩残渣添加乙酸乙酯,进行共沸脱水。对于所获得的无色油状物,不进行精制而用于后续步骤。

步骤2化合物a98的合成

于室温下对步骤1中所获得的化合物a97的二氯甲烷(30ml)溶液添加吡啶(3.5ml,43.7mmol)、乙酸酐(3.4ml,36.4mmol)及dmap(1.78g,14.6mmol),搅拌1小时。减压浓缩反应液,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无色油状物形式的化合物a98(3.31g,产率91%)。

步骤3化合物a99的合成

于-78℃下对化合物a98(3.31g,13.2mmol)及烯丙基三甲基硅烷(6.04g,52.8mmol)的二氯甲烷(88ml)溶液滴加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2.00ml,15.9mmol),于室温下搅拌30分钟。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利用碳酸氢钠加以中和后,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水洗有机层,减压浓缩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无色油状物形式的化合物a99(2.63g,产率86%)。

1h-nmr(cdcl3)δ:1.27-1.50(2h,m),1.75(1h,ddd,j=13.0,5.6,3.3hz),2.13-2.31(3h,m),3.18(1h,t,j=10.4hz),3.27-3.33(1h,m),3.42-3.49(1h,m),4.09(1h,dq,j=10.8,2.3hz),4.56(2h,q,j=11.8hz),5.04-5.10(2h,m),5.76-5.86(1h,m),7.26-7.36(5h,m).

步骤4化合物a100的合成

于室温下对化合物a99(486mg,2.09mmol)的丙酮(17ml)-水(3.8ml)-乙酸(0.8ml)的混合溶液添加过锰酸钾(537mg,3.40mmol)的丙酮(9.4ml)-水(3.1ml)的混合溶液,搅拌过夜。在反应液中添加乙醇(1ml),通过硅藻土过滤去除不溶物。利用乙酸乙酯清洗经过滤所得的固体,合并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对浓缩残渣添加甲苯,进行共沸脱水。对浓缩残渣利用乙酸乙酯进行稀释,过滤去除不溶物。减压浓缩滤液,以73:27的比率获得了化合物a100与化合物a99的混合物。对于本化合物,不进行精制而用于后续步骤。

[m+h]=265.0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1.65分钟

步骤5化合物a101的合成

于室温下对步骤4中所获得的化合物a100与化合物a99的混合物的乙酸乙酯(5.5ml)溶液添加三乙胺(0.406ml,2.93mmol)、乙酸酐(0.237ml,2.51mmol)及dmap(77.0mg,0.628mmol),于室温下搅拌40分钟。利用乙酸乙酯稀释反应液,水洗有机层。减压浓缩有机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无色油状物形式的化合物a101(298mg,产率47%)。

1h-nmr(cdcl3)δ:1.33-1.50(2h,m),1.79(1h,dt,j=10.0,2.7hz),2.03-2.23(4h,m),2.44(1h,dd,j=15.3,4.6hz),2.61(1h,dd,j=15.3,7.8hz),3.18(1h,t,j=10.5hz),3.41-3.46(1h,m),3.69-3.73(1h,m),4.04(1h,dq,j=10.9,2.3hz),4.49-4.75(4h,m),7.25-7.37(5h,m).

步骤6化合物a102的合成

于0℃下对化合物a101(296mg,0.966mmol)的二氯甲烷(6ml)溶液添加三氟化n,n-二乙基氨基硫(0.383ml,2.90mmol),于室温下搅拌19小时。对反应液追加三氟化n,n-二乙基氨基硫(0.255ml,1.93mmol),进一步搅拌24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冰水,利用碳酸氢钠加以中和后,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减压浓缩有机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无色油状物形式的化合物a102(145mg,产率46%)。

另外,回收作为原料的化合物a101(87.3mg,回收率30%),使之溶解于二氯甲烷(1.6ml),于室温下添加三氟化n,n-二乙基氨基硫(0.188ml,1.43mmol),搅拌65小时。除此以外,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处理,得到了无色油状物形式的化合物a102(50.0mg,产率53%)。

1h-nmr(cdcl3)δ:1.38-1.54(2h,m),1.77(1h,dd,j=12.8,2.4hz),1.93-2.24(6h,m),3.17(1h,t,j=10.5hz),3.39-3.57(2h,m),4.05(1h,dq,j=10.9,2.3hz),4.22-4.38(2h,m),4.55(2h,dd,j=22.3,11.9hz),7.23-7.39(7h,m).

步骤7化合物a103的合成

于-78℃下对化合物a102(142mg,0.432mmol)的thf(4ml)溶液滴加1.00mol/l氢化二异丁基铝-己烷溶液(0.95ml,0.95mmol),于室温下搅拌20分钟。在反应液中添加水(1ml)。利用乙酸乙酯稀释有机层,于室温下搅拌45分钟。进行硅藻土过滤而去除所生成的白色固体后,减压蒸馏滤液。对浓缩残渣添加乙酸乙酯,进行共沸脱水。对于所获得的无色油状物,不进行精制而用于后续步骤。

同样地于-78℃下对化合物a102(50.0mg,0.152mmol)的thf(2ml)溶液滴加1.00mol/l氢化二异丁基铝-己烷溶液(0.54ml,0.54mmol),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水(0.54ml)。利用乙酸乙酯稀释有机层,于室温下搅拌45分钟。进行硅藻土过滤而去除所生成的白色固体后,减压蒸馏滤液。对浓缩残渣添加乙酸乙酯,进行共沸脱水。对于所获得的无色油状物,不进行精制而用于后续步骤。

步骤8化合物a104的合成

于室温下对步骤7中所获得的化合物a103的二氯甲烷(2.0ml)溶液添加戴斯-马丁试剂(220mg,0.519mmol),搅拌22小时。

同样地于室温下对上述步骤9中所获得的另一化合物a102的二氯甲烷(2.0ml)溶液添加戴斯-马丁试剂(77.0mg,0.182mmol),搅拌17小时。合并两种反应液并经浓缩后,利用乙酸乙酯进行稀释。通过硅藻土过滤而去除该溶液中的不溶物。浓缩滤液,利用乙酸乙酯4ml及己烷4ml进行稀释。通过硅藻土过滤而去除该溶液中的不溶物。减压浓缩滤液,对于所获得的黄色油状物,不进行精制而用于后续步骤。

步骤9化合物a105的合成

在步骤8中所获得的化合物a104的二氯甲烷(6ml)溶液中添加无水硫酸铜(420mg,2.63mmol)及(s)-2-甲基丙烷-2-亚磺酰亚胺(106mg,0.877mmol),进行23小时的加热回流。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通过硅藻土过滤而去除不溶物。浓缩滤液,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无色油状物形式的化合物a105(161mg,产率71%)。

[m+h]=388.0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2.49分钟

步骤10化合物a106的合成

于-78℃下对化合物a105(159mg,0.411mmol)的二氯甲烷(3ml)溶液滴加3mol/l甲基溴化镁-乙醚溶液(0.27ml,0.27mmol),搅拌1小时。使反应液升温至-15℃,进一步滴加3mol/l甲基溴化镁-乙醚溶液(0.27ml,0.27mmol),于室温下搅拌30分钟。利用水稀释反应液,添加2mol/l盐酸水溶液而使ph值达到5,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水洗有机层后,减压浓缩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黄色油状物形式的化合物a106(44.8mg,产率27%)。

1h-nmr(cdcl3)δ:1.20(9h,s),1.34(3h,d,j=6.8hz),1.37-1.55(2h,m),1.71-1.77(1h,m),1.88-2.03(1h,m),2.14-2.31(2h,m),3.21(1h,t,j=10.5hz),3.43-3.48(1h,m),3.59(1h,dd,j=14.1,5.2hz),3.70(1h,dd,j=15.3,7.2hz),4.02-4.20(2h,m),4.55(2h,dd,j=25.0,11.9hz),7.27-7.39(5h,m).

步骤11化合物a107的合成

于室温下对化合物a106(43.2mg,0.107mmol)的甲醇(1ml)溶液添加4mol/l盐酸-二烷溶液(0.027ml,0.107mmol),搅拌20分钟。浓缩反应液,对于所获得的白色固体,不进行精制而用于后续步骤。

[m+h]=300.0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1.35分钟

步骤12化合物a108的合成

于室温下对步骤11中所获得的a107的thf(1ml)溶液添加2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及乙酸酐(0.015ml,0.161mmol),搅拌30分钟。利用水稀释反应液,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水洗有机层后,减压浓缩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精制所得残渣,得到了无色油状物形式的化合物a108(32.3mg,产率88%)。

[m+h]=342.10,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1.94分钟

步骤13化合物a109的合成

于室温下对化合物a108(32.3mg,0.095mmol)的甲醇(4ml)溶液添加20%氢氧化钯(含水50%,24.8mg,0.018mmol),于1气压的氢气氛围中搅拌6小时。将反应容器内的氢气置换成氮气,进行硅藻土过滤。减压浓缩滤液,通过硅胶柱色谱法(氯仿-甲醇)精制所获得的残渣,得到了白色固体形式的化合物a109(22.2mg,产率93%)。

[m+h]=130.05,测定条件3,保持时间=1.00分钟

步骤14化合物a110的合成

于0℃下对化合物a22(22.2mg,0.088mmol)及化合物a109(28.8mg,0.088mmol)的thf(2ml)溶液添加叔丁醇钾(20.8mg,0.186mmol),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在反应液中添加冰水,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水洗有机层,减压浓缩有机层。通过硅胶柱色谱法(氯仿-甲醇)精制所获得的残渣,得到了白色固体形式的化合物a110(30.4mg,产率69%)。

1h-nmr(cdcl3)δ:1.23(3h,d,j=6.8hz),1.63-1.72(2h,m),1.87-2.10(5h,m),2.17-2.31(1h,m),2.47-2.51(1h,m),3.40(1h,t,j=10.4hz),3.70(4h,d,j=8.5hz),4.23(2h,dt,j=3.9,13.0hz),4.29-4.35(1h,m),4.40-4.55(1h,m),5.11-5.21(1h,m),5.82(1h,d,j=9.7hz),6.09(1h,tt,j=55.0,4.1hz),6.62(1h,dd,j=10.6,6.1hz).

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合成了化合物i-001~i-252。其化学结构式及物理常数如下所示。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以下记载了本发明化合物的生物试验例。制备例1:重组人类acc2的制备

自人类肾脏cdna文库(clontech公司)中克隆编码人类acc2蛋白质(自n末端起第27个氨基酸残基~第2458个氨基酸残基)的cdna,对5'末端导入组氨酸标记(his-tag)序列后,插入至pfastbac1(invitrogen公司)中。根据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invitrogen公司)的操作流程(protocol)制作重组杆状病毒后,使之感染sf-9细胞而表达人类acc2蛋白质。将所回收的细胞破碎,并进行过滤器过滤后,供于ni亲和层析及阴离子交换层析。回收包含人类acc2蛋白质的级分,得到了重组人类acc2。

制备例2:重组人类acc1的制备

自人类肝脏cdna文库(biochain公司)中克隆编码人类acc1蛋白质(自n末端起第1个氨基酸残基~第2346个氨基酸残基)的cdna,对3'末端导入myc标记及组氨酸标记(his-tag)序列后,插入至piexbac3(novagen公司)中。根据flashbacgold(oxfordexpressiontechnologies公司)的操作流程制作重组杆状病毒后,使之感染sf-9细胞而表达人类acc1蛋白质。将所回收的细胞破碎,并进行过滤器过滤后,供于ni亲和层析及阴离子交换层析。回收包含人类acc1蛋白质的级分,得到了重组人类acc1。

试验例1:人类acc1及acc2抑制活性的测定

将由上述制备例得到的重组人类acc1及重组人类acc2在分析缓冲液(50mmhepes-koh(ph值7.4)、10mm氯化镁、6~10mm柠檬酸钾、4mm还原型谷胱甘肽、1.5mg/ml牛血清白蛋白)中进行1小时的预培养。接着,于分注有0.2μl的本发明各化合物溶液(dmso)的384孔微板中添加经预培养的酶溶液5μl与底物溶液(50mmhepes-koh(ph值7.4)、1mmatp、0.8mm乙酰辅酶a、25~50mm碳酸氢钾)5μl,进行离心、振荡后,在湿润箱中于室温下培养1~3小时。培养后,通过添加edta而中止酶反应,其后,使之在maldi靶板上与chca(α-cyano-4-hydroxycinnamicacid,α-氰基-4-羟基肉桂酸)基质进行共结晶,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型质谱仪(maldi-tofms),以反射负离子模式进行了测定。检测底物的乙酰辅酶a(accoa)与作为反应产物的丙二酰辅酶a(malcoa)的去质子化离子,使用各自的信号强度而算出向丙二酰辅酶a或琥珀酰辅酶a的转化率[malcoa-h]-强度/([malcoa-h]-强度+[accoa-h]-强度)。由各化合物浓度下的酶反应的抑制率而算出50%抑制浓度(ic50值)。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分析缓冲液中的柠檬酸钾浓度、底物溶液中的碳酸氢钾浓度及培养的时间,对所使用的酶的各批次在上述浓度或反应时间内进行了调整。

关于人类acc1抑制活性,对i-199、i-204、i-230、i-233、i-242、i-245、i-248及i-252测定ic50值,所有化合物的ic50值均为100μm以上。

将各本发明化合物的人类acc2的抑制活性示于下表。

[表10]

试验例2:cyp抑制试验

使用市售的混合人类肝脏微粒体,以作为主要的5种人类cyp分子(cyp1a2、2c9、2c19、2d6、3a4)的典型底物代谢反应的7-乙氧基试卤灵的o-脱乙基化(cyp1a2)、甲苯磺丁脲的甲基-氢氧化(cyp2c9)、美芬妥英的4'-氢氧化(cyp2c19)、右美沙芬的o-脱甲基化(cyp2d6)、特芬那定的氢氧化(cyp3a4)为指标,对于本发明化合物对各代谢物生成量的抑制程度进行了评价。

反应条件如下所述:底物:0.5μmol/l乙氧基试卤灵(cyp1a2)、100μmol/l甲苯磺丁脲(cyp2c9)、50μmol/ls-美芬妥英(cyp2c19)、5μmol/l右美沙芬(cyp2d6)、1μmol/l特芬那定(cyp3a4);反应时间:15分钟;反应温度:37℃;酶:混合人类肝脏微粒体(0.2mg蛋白质/ml);本发明化合物浓度:1、5、10、20μmol/l(4种)。

向96孔板内添加在50mmol/lhepes缓冲液中以上述组成加入各5种底物、人类肝脏微粒体、本发明化合物而得者作为反应溶液,并添加作为辅酶的nadph,引发了作为指标的代谢反应。于37℃下反应15分钟后,通过添加甲醇/乙腈=1/1(v/v)溶液而中止反应。以3000rpm进行15分钟的离心后,通过荧光多标记计数仪定量离心上清液中的试卤灵(cyp1a2代谢物),通过lc/ms/ms定量甲苯磺丁脲氢氧化体(cyp2c9代谢物)、美芬妥英4'氢氧化体(cyp2c19代谢物)、右啡烷(cyp2d6代谢物)、特芬那定醇体(cyp3a4代谢物)。

将在反应体系中仅添加作为溶解了药物的溶剂的dmso而成的溶液设为对照组(100%),算出残存活性(%),使用浓度与抑制率、通过基于罗吉斯模型的逆推法而算出ic50。

试验例3:ba试验

口服吸收性的研究实验材料与方法

(1)使用动物:使用了小鼠或sd大鼠。

(2)饲养条件:使小鼠或sd大鼠自由摄取固体饲料及灭菌自来水。

(3)给药量、分组的设定:以给定的给药量进行口服给药、静脉内给药。如下所述地设定了组。(给药量根据各化合物而有所变更)

口服给药:1~30mg/kg(n=2~3)

静脉内给药:0.5~10mg/kg(n=2~3)

(4)给药液的制备:口服给药是制成溶液或悬浮液而给药的。静脉内给药是使之可溶化而给药的。

(5)给药方法:口服给药通过口喂管向胃内强制给药。静脉内给药通过装有注射针的注射器自尾静脉给药。

(6)评价项目:经时采血,使用lc/ms/ms测定血浆中本发明化合物浓度。

(7)统计解析:关于血浆中本发明化合物浓度推移,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程式winnonlin(注册商标)算出血浆中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由口服给药组与静脉内给药组的auc而算出本发明化合物的生物利用率(ba)。

试验例4:代谢稳定性试验

使市售的混合人类肝脏微粒体与本发明化合物反应一定时间,通过比较反应样品与未反应样品而算出残存率,对本发明化合物在肝脏中的代谢程度进行了评价。

在包含人类肝脏微粒体0.5mg蛋白质/ml的0.2ml的缓冲液(50mmol/ltris-hcl(ph值7.4)、150mmol/l氯化钾、10mmol/l氯化镁)中,在存在1mmol/lnadph的条件下,于37℃下进行0分钟或30分钟的反应(氧化反应)。反应后,对100μl的甲醇/乙腈=1/1(v/v)溶液添加反应液50μl,加以混合,以3000rpm进行了15分钟的离心。通过lc/ms/ms定量该离心上清液中的本发明化合物,将反应0分钟时的化合物量设为100%而计算出了反应后的本发明化合物的残存量。需要说明的是,水解反应是在不存在nadph的条件下进行反应,葡糖醛酸结合反应是在代替nadph而存在5mmol/ludp-葡糖醛酸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其后实施了相同的操作。

试验例5:cyp3a4荧光mbi试验

cyp3a4荧光mbi试验是对基于代谢反应的本发明化合物的cyp3a4抑制的增强进行研究的试验。通过cyp3a4酶(大肠菌表达酶)使7-苄氧基三氟甲基香豆素(7-bfc)脱苄基化,而生成发出荧光的代谢物7-羟基三氟甲基香豆素(7-hfc)。以该7-hfc生成反应作为指标而对cyp3a4抑制进行了评价。

反应条件如下所述:底物:5.6μmol/l7-bfc;预反应时间:0或30分钟;反应时间:15分钟;反应温度:25℃(室温);cyp3a4含量(大肠菌表达酶):预反应时62.5pmol/ml,反应时6.25pmol/ml(10倍稀释时);本发明化合物浓度:0.625、1.25、2.5、5、10、20μmol/l(6种)。

向96孔板内添加在k-pi缓冲液(ph值7.4)中以上述预反应的组成加入酶、本发明化合物溶液而得者作为预反应液,将其一部分以利用底物和k-pi缓冲液稀释为1/10的方式转移至另一96孔板,添加作为辅酶的nadph而引发作为指标的反应(无预反应),反应给定的时间之后,通过添加乙腈/0.5mol/ltris(三羟基氨基甲烷)=4/1(v/v)而中止反应。另外,对于其余的预反应液,也添加nadph而引发预反应(有预反应),预反应给定时间之后,将一部分以利用底物和k-pi缓冲液稀释为1/10的方式转移至另一孔板中,并利用底物与k-pi缓冲液将其浓度稀释成原先之1/10,引发了作为指标的反应。反应给定时间之后,通过添加乙腈/0.5mol/ltris(三羟基氨基甲烷)=4/1(v/v)而中止反应。通过荧光读板仪对各进行了指标反应的多孔板测定作为代谢物的7-hfc的荧光值(ex=420nm,em=535nm)。

将在反应体系中仅添加作为溶解了本发明化合物的溶剂的dmso而成的溶液设为对照组(100%),算出添加有各浓度的本发明化合物时的残存活性(%),使用浓度与抑制率、通过基于罗吉斯模型的逆推法算出ic50。将ic50值之差为5μmol/l以上的情况设为(+),将为3μmol/l以下的情况设为(-)。

试验例6:fluctuationamestest(ames波动试验)

评价本发明化合物的诱突变性。

将冷冻保存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typhimuriumta98株、ta100株)20μl接种至10ml液体营养培养基(2.5%oxoid营养肉汁(oxoidnutrientbroth)no.2)中,于37℃下进行10小时的振荡前培养。关于ta98株,对9ml的菌液进行离心(2000×g,10分钟)而去除培养液。使菌悬浮于9ml的microf缓冲液(k2hpo4:3.5g/l、kh2po4:1g/l、(nh4)2so4:1g/l、柠檬酸三钠二水合物:0.25g/l、mgso4·7h2o:0.1g/l)中,添加至110ml的暴露(exposure)培养基(包含生物素:8μg/ml、组氨酸:0.2μg/ml、葡萄糖:8mg/ml的microf缓冲液)中。将ta100株相对于3.16ml菌液添加至exposure培养基120ml中,制备了试验菌液。将本发明化合物dmso溶液(自最高用量50mg/ml起以2~3倍公比稀释数个阶段)、作为阴性对照的dmso、作为阳性对照的dmso溶液(在非代谢活化条件下,对应于ta98株采用50μg/ml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dmso溶液,对应于ta100株采用0.25μg/ml的2-(2-呋喃基)-3-(5-硝基-2-呋喃基)丙烯酰胺dmso溶液;在代谢活化条件下,对应于ta98株采用40μg/ml的2-氨基蒽dmso溶液,对应于ta100株采用20μg/ml的2-氨基蒽dmso溶液)各12μl分别与试验菌液588μl(在代谢活化条件下为试验菌液498μl与s9mix90μl的混合液)进行混合,于37℃下进行90分钟的振荡培养。将暴露本发明化合物的菌液460μl混合至indicator培养基(包含生物素:8μg/ml、组氨酸:0.2μg/ml、葡萄糖:8mg/ml、溴甲酚紫:37.5μg/ml的microf缓冲液)2300μl中,以50μl/孔的用量分注至48孔微板中,于37℃下静置培养3天。包含通过氨基酸(组氨酸)合成酶基因的突变而获得了增殖能的菌的孔会由于ph值变化而自紫色变为黄色,因此,计数每1单位用量的48个孔中变色为黄色的菌增殖孔并与阴性对照组进行比较而作出了评价。将诱突变性为阴性者记为(-),将阳性者记为(+)。

试验例7:herg试验

为了评价本发明化合物的心电图qt间隔延长风险,使用表达人类ether-a-go-go相关基因(herg)通道的hek293细胞,研究本发明化合物对于心室复极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延迟整流k+电流(ikr)的作用。

使用全自动膜片钳系统(patchxpress7000a,axoninstrumentsinc.),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法,将细胞保持于-80mv的膜电位后,记录施加了+40mv的去极化刺激2秒、进一步施加-50mv的复极化刺激2秒时所诱发的ikr。待所产生的电流稳定后,将以目标浓度溶解有本发明化合物的细胞外液(nacl:135mmol/l,kcl:5.4mmol/l,nah2po4:0.3mmol/l,cacl2·2h2o:1.8mmol/l,mgcl2·6h2o:1mmol/l,葡萄糖:10mmol/l,hepes(4-(2-hydroxyethyl)-1-piperazineethanesulfonicacid,4-(2-羟乙基)-1-哌嗪乙磺酸):10mmol/l,ph值=7.4)于室温条件下应用于细胞10分钟。根据所获得的ikr,使用解析软体(dataxpressver.1,moleculardevicescorporation),以保持膜电位下的电流值作为基准计测了最大尾电流的绝对值。进一步,算出相对于本发明化合物应用前的最大尾电流的抑制率,与介质应用组(0.1%二甲亚砜溶液)进行比较,评价了本发明化合物对ikr的影响。

试验例8:溶解性试验

本发明化合物的溶解度是在1%dmso添加条件下确定的。利用dmso制备10mmol/l化合物溶液,将本发明化合物溶液6μl添加至ph值6.8的人工肠液(于0.2mol/l磷酸二氢钾试液250ml中添加0.2mol/lnaoh试液118ml、水而制成1000ml)594μl中。于25℃下静置16小时后,对混合液进行吸滤。利用甲醇/水=1/1(v/v)将滤液稀释2倍,通过绝对校准曲线法、使用hplc或lc/ms/ms测定了滤液中浓度。

试验例9:粉末溶解度试验

在适宜的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本发明化合物,向各容器内添加各为200μl的jp-1液(在氯化钠2.0g、盐酸7.0ml中添加水而制成1000ml)、或jp-2液(在ph值6.8的磷酸盐缓冲液500ml中添加了水500ml)、或20mmol/l牛胆酸钠(tca)/jp-2液(对1.08g的tca添加jp-2液而制成100ml)。在添加试验液之后全部量溶解的情况下,适当追加本发明化合物。密闭并于37℃下振荡1小时后进行过滤,对各滤液100μl添加甲醇100μl而进行2倍稀释。稀释倍率根据需要进行了变更。确认是否没有气泡及析出物,加以密闭并进行振荡。通过绝对校准曲线法、使用hplc对本发明化合物进行了定量。

制剂例

以下所示的制剂例仅为示例,并不是要对发明的范围作出任何限定。

制剂例1片剂

本发明化合物15mg

乳糖15mg

硬脂酸钙3mg

将硬脂酸钙以外的成分均匀混合,进行破碎造粒并加以干燥,制成适宜大小的颗粒剂。接着,添加硬脂酸钙,进行压缩成形而制成片剂。

制剂例2胶囊剂

本发明化合物10mg

硬脂酸镁10mg

乳糖80mg

将上述成分均匀混合,使之成为粉末或细粒状而制作粉剂。将其填充于胶囊容器内而制成胶囊剂。

制剂例3颗粒剂

本发明化合物30g

乳糖265g

硬脂酸镁5g

将上述成分充分混合并压缩成型后,进行粉碎、整粒,进行过筛而制成适宜大小的颗粒剂。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化合物具有acc2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或预防与acc2相关的疾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