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野生橡籽果中提取可食用淀粉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9255阅读:9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淀粉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从野生橡籽果中提取可食用淀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橡树是生长在低山丘岭地带的壳斗科乔木的统称,其果实称橡籽,又称橡实,都壳斗科植物籽实的统称。橡籽含有淀粉、丹宁以及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和色素等。而且橡籽淀粉的含量高达19.8%。橡籽淀粉的颗粒的形态为圆球形或者椭圆形,淀粉颗粒的大小差异较大,平均直径为9.8vm,手感细腻;橡籽淀粉糊化够的黏度高于马铃薯淀粉,糊化透明,老化时间长。据科学统计,全国产量大约二百至三百万吨左右,是一种巨大的野生资源。

橡籽淀粉的生产工艺通常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采用干法工艺生产的橡籽淀粉主要用于法效酿酒,纺织工业作为浆剂,石油工业上作为缓凝剂和堵漏剂;湿法工艺生产的橡籽淀粉可作为食用、橡籽淀粉不用任何添加剂,是韩国传统的保健品。

现有生产工艺生产的淀粉口感欠佳,容易出现口感干涩、色泽较暗的情况,且生产过程中淀粉损失率较高。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从野生橡籽果中提取可食用淀粉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从野生橡籽果中提取可食用淀粉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从野生橡籽果中提取可食用淀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野生橡籽果脱壳后放入清洗容器中,向清洗容器中加入8-12倍量清水,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对清洗容器内的清水施加超声波,持续20-40min,超声波的频率为5-8khz,超声波的声强为5-9w/cm2

s2、将清洗后的野生橡籽果放入粉碎设备中,将其粉碎至50-70目细度,得到果粉;

s3、将果粉放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好氧发酵,并向发酵后的果粉中加入2-4倍量的清水,充分搅拌10-30min,提取浆粉;

s4、将浆粉进行低温冷藏处理,将其置入温度为0-3℃的冷藏库中,持续放置2-4h后取出备用;

s5、将s4中低温冷藏处理后的浆粉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的频率为60-80khz,持续时间为40-60min;

s6、将s5中处理后的浆粉进行高速振动分离,去除浆粉中的橡籽渣;

s7、将s6中得到的浆粉进行研磨,研磨2-4次,并研磨至200-300目细度,加入2-4倍量的水,形成混合液,将混合液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4500-5500转/min,对混合液沉淀过滤,得到淀粉;

s8、将淀粉置于干燥机中持续干燥8-12h,即可得到可食用淀粉。

优选的,所述粉碎设备为刀片式粉碎机。

优选的,所述s3中,好氧发酵具体为:在60-80℃的温度下,湿度为70-80%的条件下,连续发酵36-48h。

优选的,所述s4中,将浆粉进行低温冷藏处理,将其置入温度为1.5℃的冷藏库中,持续放置3h后取出备用。

优选的,所述s5中,将s4中低温冷藏处理后的浆粉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的频率为70khz,持续时间为50min。

优选的,所述s6中,高速振动分离的转速3500转/min。

优选的,所述干燥机为真空冷冻干燥机。

本发明根据现有野生橡籽果中提取可食用淀粉方法的不足,对其工艺步骤进行了完善,对野生橡籽果进行低温处理和超声处理,利用低温时淀粉分子与其他成分冷缩特性的不同,以及升温时吸热胀性不同,更利于成分的分离,再借助超声波的振动空化特性,提高淀粉得率,并增加研磨细度,提高加工速度,增加企业效益,本发明加工出来的淀粉口感清香,无涩味,且色泽改善明显,保证了淀粉纯度,具有较好的生产使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从野生橡籽果中提取可食用淀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野生橡籽果脱壳后放入清洗容器中,向清洗容器中加入8倍量清水,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对清洗容器内的清水施加超声波,持续20min,超声波的频率为5khz,超声波的声强为5w/cm2

s2、将清洗后的野生橡籽果放入粉碎设备中,将其粉碎至50目细度,得到果粉;

s3、将果粉放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好氧发酵,并向发酵后的果粉中加入2倍量的清水,充分搅拌10min,提取浆粉;

s4、将浆粉进行低温冷藏处理,将其置入温度为0℃的冷藏库中,持续放置2h后取出备用;

s5、将s4中低温冷藏处理后的浆粉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的频率为60khz,持续时间为40min;

s6、将s5中处理后的浆粉进行高速振动分离,去除浆粉中的橡籽渣;

s7、将s6中得到的浆粉进行研磨,研磨2次,并研磨至200目细度,加入2倍量的水,形成混合液,将混合液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4500转/min,对混合液沉淀过滤,得到淀粉;

s8、将淀粉置于干燥机中持续干燥8h,即可得到可食用淀粉。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从野生橡籽果中提取可食用淀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野生橡籽果脱壳后放入清洗容器中,向清洗容器中加入9倍量清水,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对清洗容器内的清水施加超声波,持续25min,超声波的频率为6khz,超声波的声强为6w/cm2

s2、将清洗后的野生橡籽果放入粉碎设备中,将其粉碎至55目细度,得到果粉;

s3、将果粉放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好氧发酵,并向发酵后的果粉中加入3倍量的清水,充分搅拌15min,提取浆粉;

s4、将浆粉进行低温冷藏处理,将其置入温度为1℃的冷藏库中,持续放置2-4h后取出备用;

s5、将s4中低温冷藏处理后的浆粉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的频率为65khz,持续时间为45min;

s6、将s5中处理后的浆粉进行高速振动分离,去除浆粉中的橡籽渣;

s7、将s6中得到的浆粉进行研磨,研磨3次,并研磨至220目细度,加入2倍量的水,形成混合液,将混合液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4750转/min,对混合液沉淀过滤,得到淀粉;

s8、将淀粉置于干燥机中持续干燥9h,即可得到可食用淀粉。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从野生橡籽果中提取可食用淀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野生橡籽果脱壳后放入清洗容器中,向清洗容器中加入8-12倍量清水,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对清洗容器内的清水施加超声波,持续30min,超声波的频率为7khz,超声波的声强为7w/cm2

s2、将清洗后的野生橡籽果放入粉碎设备中,将其粉碎至60目细度,得到果粉;

s3、将果粉放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好氧发酵,并向发酵后的果粉中加入3倍量的清水,充分搅拌20min,提取浆粉;

s4、将浆粉进行低温冷藏处理,将其置入温度为2℃的冷藏库中,持续放置3h后取出备用;

s5、将s4中低温冷藏处理后的浆粉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的频率为70khz,持续时间为50min;

s6、将s5中处理后的浆粉进行高速振动分离,去除浆粉中的橡籽渣;

s7、将s6中得到的浆粉进行研磨,研磨3次,并研磨至250目细度,加入3倍量的水,形成混合液,将混合液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5000转/min,对混合液沉淀过滤,得到淀粉;

s8、将淀粉置于干燥机中持续干燥10h,即可得到可食用淀粉。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从野生橡籽果中提取可食用淀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野生橡籽果脱壳后放入清洗容器中,向清洗容器中加入8-12倍量清水,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对清洗容器内的清水施加超声波,持续35min,超声波的频率为7khz,超声波的声强为8w/cm2

s2、将清洗后的野生橡籽果放入粉碎设备中,将其粉碎至65目细度,得到果粉;

s3、将果粉放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好氧发酵,并向发酵后的果粉中加入3倍量的清水,充分搅拌25min,提取浆粉;

s4、将浆粉进行低温冷藏处理,将其置入温度为2℃的冷藏库中,持续放置3h后取出备用;

s5、将s4中低温冷藏处理后的浆粉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的频率为75khz,持续时间为55min;

s6、将s5中处理后的浆粉进行高速振动分离,去除浆粉中的橡籽渣;

s7、将s6中得到的浆粉进行研磨,研磨3次,并研磨至280目细度,加入3倍量的水,形成混合液,将混合液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5200转/min,对混合液沉淀过滤,得到淀粉;

s8、将淀粉置于干燥机中持续干燥11h,即可得到可食用淀粉。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从野生橡籽果中提取可食用淀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野生橡籽果脱壳后放入清洗容器中,向清洗容器中加入11倍量清水,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对清洗容器内的清水施加超声波,持续40min,超声波的频率为8khz,超声波的声强为9w/cm2

s2、将清洗后的野生橡籽果放入粉碎设备中,将其粉碎至50-70目细度,得到果粉;

s3、将果粉放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好氧发酵,并向发酵后的果粉中加入4倍量的清水,充分搅拌30min,提取浆粉;

s4、将浆粉进行低温冷藏处理,将其置入温度为3℃的冷藏库中,持续放置4h后取出备用;

s5、将s4中低温冷藏处理后的浆粉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的频率为80khz,持续时间为60min;

s6、将s5中处理后的浆粉进行高速振动分离,去除浆粉中的橡籽渣;

s7、将s6中得到的浆粉进行研磨,研磨4次,并研磨至300目细度,加入4倍量的水,形成混合液,将混合液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5500转/min,对混合液沉淀过滤,得到淀粉;

s8、将淀粉置于干燥机中持续干燥12h,即可得到可食用淀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