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控pH值的微生态制剂及在海水养殖中的施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66544发布日期:2019-04-20 05:33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调控ph值的微生态制剂及在海水养殖中的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ph值是海水化学性质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关系到水生生物的代谢活动。在甲壳类动物中,ph是影响渗透压调节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海水养殖池塘ph值一旦高达9.0以上,将加剧水质氨氮的毒性,造成春季放养的虾蟹苗种,在变态发育、蜕壳生长过程中受阻死亡。

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海水滩涂养殖,长期以来养殖池塘水质严重存在着高盐、高ph值的危害。目前常用的减低ph值的方法包含以下三种情况:

1、依赖大量水交换方式调节ph值。

早春季节,养殖池塘进水后,水温低,水体营养成份缺乏,菌藻类不能形成生态位,对池水中的理化指标无法进行降解、硝化作用,水质含盐量可高达38-40‰以上,ph值高达9-9.6。早春季节针对高ph值抑制虾蟹生长、变态发育、蜕壳受阻死亡现象,主要依靠交换水解决。但是,换水后导致池塘水质清瘦,有益微生物含量少。交换后的新水一周内测量ph值与含盐量在正常值范围,经一周后就发生变化,ph值快速升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ph值的危害。高ph值导致虾蟹苗种放养后,蜕壳变态受阻,死苗现象发生,造成二次甚至三次重复放苗。既增加养殖放苗成本,又无法准确估计养殖成活率以及存池数量,使整个养殖管理过程因对存苗数量估计不准确而受到影响。

2、使用乳酸菌

目前解决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乳酸菌产品向池塘水体中直接泼洒。但是因池水清瘦,缺少菌藻类对水环境的生态调控,使水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再加上使用的技术方法存在问题,使乳酸菌产品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该方法投入成本高,效果不明显。

3、使用酸性降碱化学产品

酸性降碱化学产品,投入成本高,副作用大,而且大量使用会对水质环境有影响。

因此,攻关和解决海水养殖池塘高ph值危害问题,仍然是海水养殖高产高效的技术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调控ph值的微生态制剂及在海水养殖中的施用方法,旨在解决海水养殖池塘高ph值危害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调控ph值的微生态制剂,含有以下组分和含量,浓缩乳酸菌5-40份,芽孢杆菌2-10份,红糖5-20份,尿素1-3份,磷酸二氢钾0.5-1份。

优选的,微生态制剂含有以下组分和含量,浓缩乳酸菌30份,芽孢杆菌8份,红糖15份,尿素2份,磷酸二氢钾1份。

优选的,微生态制剂含有以下组分和含量,浓缩乳酸菌5份,芽孢杆菌2份,红糖5份,尿素1份,磷酸二氢钾0.5份。

优选的,上述微生态制剂在海水养殖中的施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有益菌发酵扩繁培养设施准备

根据池塘面积按照每亩0.1-0.2m3的比例在池塘堤埝向阳处东西向挖一长条形浅沟,地平面以上培土高度0.2-0.3m,采用圆筒形塑料薄膜作为容器平铺在浅沟内,并向内加满原池海水;

(2)有益菌激活扩繁

在上述的原池海水中按照每立方米7-8kg的量加入微生态制剂,搅拌均匀后,将圆筒形塑料薄膜封口,在10-25℃的环境下自然发酵3-5天,圆筒形塑料薄膜内部温度达到28-35℃,总体ph值在2.5-4即可向池塘内泼洒使用;

(3)首次泼洒

选择晴朗天气向池塘内泼洒,泼洒量为总培养液的1/2到2/3,泼洒后向圆筒形塑料薄膜再次加满原池海水;

(4)有益菌再次激活扩繁

待与上次相隔7-10天后,向步骤(3)中的圆筒形塑料薄膜中再次加入微生态制剂,加入的量按照每立方米1.5-2kg,搅拌均匀后,在10-25℃的环境下自然发酵3-5天,圆筒形塑料薄膜内部温度达到28-35℃,总体ph值在2.5-4即可向池塘内再次泼洒使用;

(5)重复泼洒

再次向池塘内泼洒,再次泼洒使用量为总量的二分之一或全部,重复的次数为1-2次。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浅沟的深度不超过0.8m。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采用的圆筒形塑料薄膜厚度控制在1-1.5mm。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实施方案因地制宜,不追求大的投入和建造特定的设施设备,在池塘边采用塑料薄膜即可,简单、适用、经济。

2、在有益菌激活扩繁和泼洒的过程中,第一次使用后,对剩余的活菌液再加注原池水,进行再次的发酵扩繁与泼洒,减少了原材料添加比例,降低了成本。

3、本发明提供的微生态制剂采用了两种菌复合,使两者协同发挥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4、本发明提供的微生态制剂在泼洒两到三次以后,就能够使池塘维持一个稳定的良好的水质环境,施用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属于“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一种用于调控ph值的微生态制剂,含有以下组分和含量,浓缩乳酸菌5-40份,芽孢杆菌2-10份,红糖5-20份,尿素1-3份,磷酸二氢钾0.5-1份。

更进一步的,含有以下组分和含量,浓缩乳酸菌30份,芽孢杆菌8份,红糖15份,尿素2份,磷酸二氢钾1份。

更进一步的,含有以下组分和含量,浓缩乳酸菌5份,芽孢杆菌2份,红糖5份,尿素1份,磷酸二氢钾0.5份。

其中,上述所述红糖可用其他的碳水化合物来替代,用于供给微生物的培养。

更进一步的,上述所述微生态制剂在海水养殖中的施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有益菌发酵扩繁培养设施准备

根据池塘面积按照每亩0.1-0.2m3的比例在池塘堤埝向阳处东西向挖一长条形浅沟,地平面以上培土高度0.2-0.3m,采用圆筒形塑料薄膜作为容器平铺在浅沟内,并向内加满原池海水;

采用向阳处东西方向有利于保证整个水体的光照均匀,使其圆筒形塑料薄膜内的温度基本保持一致。另外,地面以上进行培土的操作,一方面更加有利于光照,另一方面有利于后期的取用。

(2)有益菌激活扩繁

在上述的原池海水中按照每立方米7-8kg的量加入微生态制剂,搅拌均匀后,将圆筒形塑料薄膜封口,在10-25℃的环境下自然发酵3-5天,圆筒形塑料薄膜内部温度达到28-35℃,总体ph值在2.5-4即可向池塘内泼洒使用;

(3)首次泼洒

选择晴朗天气向池塘内泼洒,泼洒量为总培养液的1/2到2/3,泼洒后向圆筒形塑料薄膜再次加满原池海水;

(4)有益菌再次激活扩繁

待与上次相隔7-10天后,向步骤(3)中的圆筒形塑料薄膜中再次加入微生态制剂,加入的量按照每立方米1.5-2kg,搅拌均匀后,在10-25℃的环境下自然发酵3-5天,圆筒形塑料薄膜内部温度达到28-35℃,总体ph值在2.5-4即可向池塘内再次泼洒使用;

(5)重复泼洒

再次向池塘内泼洒,再次泼洒使用量为总量的二分之一或全部,重复的次数为1-2次。

具体的,所述步骤(1)中浅沟的深度不超过0.8m。浅沟深度过浅占面积就会扩大,浅沟过深不利于底层的光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现实状况进行实施。

具体的,所述步骤(1)中采用的圆筒形塑料薄膜厚度控制在1-1.5mm。本实施方法中所采用的圆筒形塑料薄膜一般为一次性使用,采用过厚的材料会造成成本的提高;过薄的话容易造成破损,一方面会影响到菌体培养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菌剂的损失和浪费。

具体实施例:

示范池塘面积45亩,对照池面积相同,分别投放日本对虾苗种每亩1万尾,梭子蟹苗种2000只。

在池塘堤埝向阳处东西向挖一长条形浅沟,长6m,宽1.5m,深度0.5m,地平面以上培土高度约0.3m,采用厚度1.2mm,直径2.55m的圆筒形塑料薄膜作为有益菌发酵扩繁培养的容器直接加入原池海水,水体大约为7.2m3

向容器中加注原池海水后,分别加入浓缩乳酸菌30kg、芽孢杆菌8kg、红糖15kg、尿素2kg、磷酸二氢钾1kg,搅拌均匀后,将圆筒型塑料薄膜封口。在5月份的正常天气条件下自然发酵5天,测量容器中的培养液ph值在3.5左右即向试验组池塘内泼洒使用。

微生态菌剂培养液向试验组池内泼洒,选择晴朗天气,第一次泼洒量为培养液总量的2/3,使ph值由9.6下降到8.5以下。

第一次泼洒后,将培养液容器中的剩余部份再加注满原池海水,待与上次相隔7-10天,向容器内重新加入浓缩乳酸菌5kg、芽孢杆菌2kg、红糖5kg、尿素1kg、磷酸二氢钾0.5kg,搅拌均匀后封口,发酵5天,再次向试验池池内泼洒。

第二次泼洒使用量为总量的全部。

示范结果:收捕日本对虾亩产65公斤,平均规格100头/kg,最大规格60头/kg,回捕率65%,平均售价90元/kg,收入5850元/亩。梭子蟹亩产76公斤,平均规格125g/只,最大规格230-300g/只,回捕率30.4%,平均售价70元/kg,收入5320元/亩。产品收入合计11170元,亩净利润5500元。

对照池:养殖面积、放苗时间、数量相同,因没采取对高ph值的调控降解措施,明显出现了虾蟹苗种投放后,脱壳、变态受阻影响生长,导致亩产日本对虾仅20公斤,回捕率不足20%,梭子蟹亩产40公斤左右,回捕率仅15%左右,亩收入3500元,亩效益1500元。

实施对海水虾蟹养殖池塘高ph值水质调控降解技术,虽然每亩水面增加10元左右的材料成本,但是能解决养殖水质环境,提高苗种成活率,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浓缩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均从市场上购买得到。所述的浓缩乳酸菌采用活水素ⅱ型,所述的芽孢杆菌采用加强型利生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实施方案因地制宜,不追求大的投入和建造特定的设施设备,在池塘边采用塑料薄膜即可,简单、适用、经济。

2、在有益菌激活扩繁和泼洒的过程中,第一次使用后,对剩余的活菌液再加注原池水,进行再次的发酵扩繁与泼洒,减少了原材料添加比例,降低了成本。

3、本发明提供的微生态制剂采用了两种菌复合,使两者协同发挥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4、本发明提供的微生态制剂在泼洒两到三次以后,就能够使池塘维持一个稳定的良好的水质环境,施用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