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发酵高活性饲用复合酶发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3880发布日期:2019-07-19 22:3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固态发酵高活性饲用复合酶发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复合酶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态发酵高活性饲用复合酶发酵系统。



背景技术:

饲用复合酶是一类新型的活性饲料添加剂,是多种消化酶的混合制剂,其主要功能因子为内源性消化酶(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和外源性消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植酶酶、果胶酶等)。饲料用复合酶乃当今饲料行业正在普遍研究、关注和使用的一种酶制剂产品,目前,这种酶的使用在畜禽生产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它对提高猪的增长速度、牛的生长与产奶、鸡的产蛋率以及其他畜禽的生产能力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还能减少禽畜排泄物中的氮、磷的排泄量,减轻污染治理成本,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对复合酶进行发酵时,主要依靠培育柜等设备进行发酵,在生产需求量较大时,便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生产厂家采用了将复合酶堆在培育床上进行大量发酵,但是这种方法不仅需要人工对大堆的复合酶进行人工翻料,而且发酵时,复合酶内部温度和表层温度相差较大,发酵出的复合酶的质量较差,对于后续的产品质量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固态发酵高活性饲用复合酶发酵系统。

一种固态发酵高活性饲用复合酶发酵系统,包括发酵房、空气加热箱、空气制冷箱、空气混合装置、通风补氧装置、供水装置、废水回收槽,空气加热箱的出口端与空气混合装置通过热空气输送管道连通,并将热空气输送至空气混合装置内,空气制冷箱的出口端与空气混合装置通过冷空气输送管道连通,并将冷空气输送至混合箱内,空气混合装置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发酵房的内部连通,空气混合装置将热空气及冷空气混合后形成混合空气,并将混合空气通过混合空气管道输送至发酵房内,使发酵房内的温度升高,为复合酶提供发酵所需的温度,发酵房的顶部通过空气循环管道与空气加热箱连通,将进入发酵房内的混合空气循环至空气加热箱内循环利用,通风补氧装置设置在发酵房顶部,通风补氧装置的入口端与外界连通,出口端与发酵房内部连通,通风补氧装置将净化后的空气输送至发酵房内,为发酵房内的复合酶提供发酵所需的氧气,供水装置位于发酵房的一侧,供水装置通过输水管道与发酵房内部连通,为发酵房内的复合酶提供发酵所需的湿度,废水回收槽的入口端通过废水管道与发酵房的内部连通,将发酵房增湿时散落的水进行收集。

优选的,所述发酵房包括培育间、及设置在培育间外部且位于发酵房内部的plc控制器,培育间内设置有培养架,培养架上固定设置有加热排管,加热排管的入口端与混合空气管道连通,加热排管的出口端与空气循环管道连通,加热排管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沿培养架的长轴方向对向固定在培养架上,且两根支撑杆与加热排管平行设置,两根支撑杆上安装有发酵盘,发酵盘的上方设置有喷洒装置,且喷洒装置沿培养架的长轴方向固定设置在培养架上,加热排管的下方设置有集水装置,且集水装置固定设置在培养架上。

优选的,所述喷洒装置包括分水管、洒水头,分水管沿培养架的长轴方向固定设置在培养架上,分水管的入口端与输水管道连通,洒水头与分水管通过连接管连通,且洒水头正对洒水头下方的发酵盘。

优选的,所述集水装置包括收集槽、排水管,收集槽固定设置在培养架上,且位于加热排管的正下方,收集槽的底部整体呈人字形,即收集槽底部的两边低于收集槽底部的中间,收集槽内固定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设置在收集槽的两边,排水管设置在收集槽的下方,且排水管的入口端与收集槽的底部连通,排水管的出口端与废水管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供水装置包括盛水箱、给水泵,盛水箱设置在发酵房的一侧,给水泵的入口端与盛水箱连通,出口端通过输水管道与分水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空气混合装置包括箱体、第一空气加压器、第二空气加压器,箱体的一侧表面的上部开设有冷空气入口,箱体另一侧表面的下部开设有热空气入口,箱体上开设有混合空气出口,第一空气加压器设置在箱体热空气入口的一侧,第一空气加压器的出口端与热空气入口连通,入口端与空气加热箱通过热空气输送管道连通,第二空气加压器设置在箱体冷空气出口的一侧,第二空气加压器的出口端与冷空气入口连通,入口端与空气制冷箱通过冷空气输送管道连通,箱体的箱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均呈l形,第一引流板固定设置在箱体内部靠近第一空气加压器一侧,第二引流板固定设置在箱体内部靠近第二空气加压器一侧,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对向设置,且第一引流板与第二引流板设置的方向相反,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将箱体内部分隔成热空气腔道、冷空气腔道、混合腔体,热空气腔道、冷空气腔道的入口端均与混合腔体连通,且热空气腔道的入口端位于混合腔体的底部,冷空气腔道的入口端位于混合腔体的顶部,热空气腔道与热空气入口连通,冷空气腔道与冷空气入口连通,混合腔体与混合空气出口连通。混合空气出口与混合空气管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通风补氧装置包括壳体、自动开合机构,壳体的上端敞开,下端固定设置盖板,盖板上开设有条状孔,盖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二阻挡板,第二阻挡板上固定设置有引风机,且引风机位于第二阻挡板的正中间,第二阻挡板的上方固定固定设置有第一阻挡板,第一阻挡板的四个拐角处开设有空气流通孔,第一阻挡板与第二阻挡板之间留有间距,使第一阻挡板、第二阻挡板及壳体围成一个腔体,腔体内部固定设置有紫外线灯,第一阻挡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空气滤板,自动开合机构固定设置在壳体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自动开合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密封板、推杆、转动杆、定位杆,定位杆固定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壳体内壁转轴连接,定位杆位于空气过滤板的上方,并与空气过滤板平行设置,密封板沿定位杆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与定位杆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固定设置在壳体的上端,且电动伸缩杆与plc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推杆设置在电动伸缩杆靠近密封板的一侧,推杆与电动伸缩杆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转动杆的一端与推杆销接,另一端与定位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热空气输送管道、冷空气输送管道上均设置有程控阀,且程控阀均与plc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空气混合装置的箱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该温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培育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且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包括发酵房、空气加热箱、空气制冷箱、空气混合装置、通风补氧装置、供水装置、废水回收槽,空气加热箱的出口端与空气混合装置通过热空气输送管道连通,并将热空气输送至空气混合装置内,空气制冷箱的出口端与空气混合装置通过冷空气输送管道连通,并将冷空气输送至混合箱内,空气混合装置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发酵房的内部连通,空气混合装置将热空气及冷空气混合后形成混合空气,并将混合空气通过混合空气管道输送至发酵房内,使发酵房内的温度升高,为复合酶提供发酵所需的温度,发酵房的顶部通过空气循环管道与空气加热箱连通,将进入发酵房内的混合空气循环至空气加热箱内循环利用,通风补氧装置设置在发酵房顶部,通风补氧装置的入口端与外界连通,出口端与发酵房内部连通,通风补氧装置将净化后的空气输送至发酵房内,为发酵房内的复合酶提供发酵所需的氧气,供水装置位于发酵房的一侧,供水装置通过输水管道与发酵房内部连通,为发酵房内的复合酶提供发酵所需的湿度,废水回收槽的入口端通过废水管道与发酵房的内部连通,将发酵房增湿时散落的水进行收集。通过将热空气与冷空气混合后形成混合空气,该混合空气通入发酵房内,使发酵房内的温度达到适宜复合酶发酵的温度,通过通风补氧装置、供水装置为复合酶发酵提供所需的氧气及湿度,并根据复合酶发酵的不同阶段所需的发酵条件的不同,调整发酵房的温度、湿度、氧气量,使复合酶发酵处于最优状态,从而提高复合酶的发酵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培育间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通风补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空气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收集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plc控制器与传感器、程控阀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发酵房10、培育间101、培养架1011、加热排管1012、两根支撑杆1013、发酵盘1014、把手10141、plc控制器102、喷洒装置103、分水管1031、洒水头1032、连接管1033、集水装置104、收集槽1041、排水管1042、过滤板1043、空气加热箱20、空气制冷箱30、空气混合装置40、箱体401、第一引流板4011、第二引流板4012、混合空气出口4013、第一空气加压器402、第二空气加压器403、热空气腔道404、冷空气腔道405、混合腔体406、通风补氧装置50、壳体501、盖板5011、条状孔50111、第一阻挡板5012、空气流通孔50121、第二阻挡板5013、引风机5014、紫外线灯5015、空气滤板5016、自动开合机构502、电动伸缩杆5021、密封板5022、推杆5023、转动杆5024、定位杆5025、盛水箱60、废水回收槽70、热空气输送管道g1、冷空气输送管道g2、混合空气管道g3、空气循环管道g4、输水管道g5、废水管道g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态发酵高活性饲用复合酶发酵系统,包括发酵房10、空气加热箱20、空气制冷箱30、空气混合装置40、通风补氧装置50、供水装置、废水回收槽70,空气加热箱20的出口端与空气混合装置40通过热空气输送管道g1连通,并将热空气输送至空气混合装置40内,空气制冷箱30的出口端与空气混合装置40通过冷空气输送管道g2连通,并将冷空气输送至混合箱内,空气混合装置40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发酵房10的内部连通,空气混合装置40将热空气及冷空气混合后形成混合空气,并将混合空气通过混合空气管道g3输送至发酵房10内,使发酵房10内的温度升高,为复合酶提供发酵所需的温度,发酵房10的顶部通过空气循环管道g4与空气加热箱20连通,将进入发酵房10内的混合空气循环至空气加热箱20内循环利用,通风补氧装置50设置在发酵房10顶部,通风补氧装置50的入口端与外界连通,出口端与发酵房10内部连通,通风补氧装置50将净化后的空气输送至发酵房10内,为发酵房10内的复合酶提供发酵所需的氧气,供水装置位于发酵房10的一侧,供水装置通过输水管道g5与发酵房10内部连通,为发酵房10内的复合酶提供发酵所需的湿度,废水回收槽70的入口端通过废水管道g6与发酵房10的内部连通,将发酵房10增湿时散落的水进行收集。

所述发酵房10包括培育间101、及设置在培育间101外部且位于发酵房10内部的plc控制器102,培育间101与发酵房10之间形成廊道,可以供工作人员走动,培育间101上安装有供工作人员进入的门,门的两侧设置有玻璃窗,可以供工作人员观察培育间101内的情况,培育间101内设置有培养架1011,培养架1011上固定设置有加热排管1012,加热排管1012的入口端与混合空气管道g3连通,加热排管1012的出口端与空气循环管道g4连通,加热排管101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两根支撑杆1013,两根支撑杆1013沿培养架1011的长轴方向对向固定在培养架1011上,且两根支撑杆1013与加热排管1012平行设置,两根支撑杆1013上安装有发酵盘1014,发酵盘1014的底部设置有u形凹槽,u形凹槽的尺寸与两根支撑杆1013的之间相匹配,使两根支撑杆1013能够嵌入到u形凹槽内,从而使两根支撑杆1013能够将发酵盘1014支撑,发酵盘1014上固定设置有把手10141,工作人员可以较为方便的将发酵盘1014从两根支撑杆1013上取下,而且工作人员在放置发酵盘1014时,可以通过拉动把手10141,使发酵盘1014在两根支撑杆1013上滑动,减少工作人员端取发酵盘1014。将发酵盘1014支撑在两根支撑杆1013上,可以保证发酵盘1014位于加热排管1012的正上方,使加热排管1012的热量能够辐射到发酵盘1014的底部,而发酵盘1014的底部设置u形凹槽,这样便使发酵盘1014底部形成波浪状,使得加热排管1012散发的热量沿发酵盘1014波浪状的底部向外扩散,这样便可将发酵盘1014的底部、侧边均能加热,而加热排管1012散发的热量还可以保证培育间101的内部处于复合酶发酵的恒温状态,培育间101内带有一定温度的气流流过发酵盘1014表面,也可以对发酵盘1014的表面、侧壁、底部加热,最终使得发酵盘1014内的复合酶从上之下,从外至内的温度均能处于最均匀、最有利的发酵温度,最终保证发酵盘,为复合酶发酵提供所需的温度,而发酵盘1014又与加热排管1012保持一定间距,能够避免发酵盘1014底部离加热排管1012过近,使发酵盘1014底部温度高,导致发酵盘1014内的复合酶表面温度与底部温度相差较大,从而影响发酵质量。发酵盘1014的上方设置有喷洒装置103,且喷洒装置103沿培养架1011的长轴方向固定设置在培养架1011上,加热排管1012的下方设置有集水装置104,且集水装置104固定设置在培养架1011上。

所述喷洒装置103包括分水管1031、洒水头1032,分水管1031沿培养架1011的长轴方向固定设置在培养架1011上,分水管1031的入口端与输水管道g5连通,洒水头1032与分水管1031通过连接管1033连通,且洒水头1032正对洒水头1032下方的发酵盘1014。分水管1031内的水通过洒水头1032喷洒到发酵盘1014内的复合酶上,可以为复合酶发酵提供所需的水分,保证发酵盘1014内的复合酶具有一定的湿度。其中洒水头1032可以与分水管1031固定连接,也可以与分水管1031转动连接,在洒水头1032向发酵盘1014内的复合酶增湿补水时,洒水头1032可以沿分水管1031周向转动,从而使增湿效果更好。分水管1031上安装有程控阀,程控阀与与plc控制器102通过导线连接,通过plc控制器102控制分水管1031上的程控阀开启和关闭。

所述集水装置104包括收集槽1041、排水管1042,收集槽1041固定设置在培养架1011上,且位于加热排管1012的正下方,收集槽1041的底部整体呈人字形,即收集槽1041底部的两边低于收集槽1041底部的中间,这样可以有利于水滴向收集槽1041的两边流动,更加便于收集;收集槽1041还可以防止从加热排管1012上掉落的杂质进入到发酵盘1014内,避免复合酶受到杂质的污染,从而影响发酵质量。收集槽1041内固定设置有过滤板1043,过滤板1043设置在收集槽1041的两边,排水管1042设置在收集槽1041的下方,且排水管1042的入口端与收集槽1041的底部连通,排水管1042的出口端与废水管道g6连通。发酵盘1014增湿补水洒落的水滴落至收集槽1041内收集,并通过过滤板1043过滤后由排水管1042流出,最终经过废水管道g6流入废水回收槽70内。这样既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又可以避免在补水增湿的过程中,造成培育间101内的地面湿滑。

所述供水装置包括盛水箱60、给水泵,盛水箱60设置在发酵房10的一侧,给水泵的入口端与盛水箱60连通,出口端通过输水管道g5与分水管1031连通。给水泵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102连接。

所述空气混合装置40包括箱体401、第一空气加压器402、第二空气加压器403,箱体401的一侧表面的上部开设有冷空气入口,箱体401另一侧表面的下部开设有热空气入口,箱体401上开设有混合空气出口4013,第一空气加压器402设置在箱体401热空气入口的一侧,第一空气加压器402的出口端与热空气入口连通,入口端与空气加热箱20通过热空气输送管道g1连通,第二空气加压器403设置在箱体401冷空气出口的一侧,第二空气加压器403的出口端与冷空气入口连通,入口端与空气制冷箱30通过冷空气输送管道g2连通,箱体401的箱体40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引流板4011、第二引流板4012,第一引流板4011、第二引流板4012均呈l形,第一引流板4011固定设置在箱体401内部靠近第一空气加压器402一侧,第二引流板4012固定设置在箱体401内部靠近第二空气加压器403一侧,第一引流板4011、第二引流板4012对向设置,且第一引流板4011与第二引流板4012设置的方向相反,第一引流板4011、第二引流板4012将箱体401内部分隔成热空气腔道404、冷空气腔道405、混合腔体406,热空气腔道404、冷空气腔道405的入口端均与混合腔体406连通,且热空气腔道404的入口端位于混合腔体406的底部,冷空气腔道405的入口端位于混合腔体406的顶部,热空气腔道404与热空气入口连通,冷空气腔道405与冷空气入口连通,混合腔体406与混合空气出口4013连通。混合空气出口4013与混合空气管道g3连通。

第一空气加压器402将空气加热箱20内的热空气加压后,从箱体401的热空气入口进入到箱体401内的热空气腔道404内,热空气受到第一引流板4011的阻挡,沿热空气腔道404流动,并从热空气腔道404的出口端进入混合腔体406内;第二空气加压器403将空气制冷箱30内的冷空气加压后,从箱体401的冷空气入口进入到箱体401内的冷空气腔道405内,冷空气受到第二引流板4012的阻挡,沿冷空气腔道405流动,并从冷空气腔道405的出口端进入混合腔体406内;冷空气从混合腔体406的顶部进入,热空气从混合腔体406的底部进入,由于冷空气与热空气均带有一定压力,并且冷空气比热空气重,更加有利于冷空气从冷空气腔道405的出口端进入混合腔体406后向下流动,热空气从热空气腔道404的出口端进入混合腔体406后向上流动,热空气与冷空气相互对流,形成旋涡状气流,在漩涡气流的作用下,使得热空气与冷空气相互之间混合的更加均匀,混合后的空气温度更稳定,将这种混合后温度均匀、稳定的的空气输送至加热排管1012内,能够保证发酵盘1014内复合酶处于更为有利的发酵条件下,从而提高发酵质量。

所述通风补氧装置50包括壳体501、自动开合机构502,壳体501的上端敞开,下端固定设置盖板5011,盖板5011上开设有条状孔50111,盖板501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二阻挡板5013,第二阻挡板5013上固定设置有引风机5014,且引风机5014位于第二阻挡板5013正中间,引风机5014与plc控制器102通过导线连接,第二阻挡板5013的上方固定固定设置有第一阻挡板5012,第一阻挡板5012的四个拐角处开设有空气流通孔50121,第一阻挡板5012与第二阻挡板5013之间留有间距,使第一阻挡板5012、第二阻挡板5013及壳体501围成一个腔体,腔体内部固定设置有紫外线灯5015,第一阻挡板501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空气滤板5016,自动开合机构502固定设置在壳体501的上端。

所述自动开合机构502包括电动伸缩杆5021、密封板5022、推杆5023、转动杆5024、定位杆5025,定位杆5025固定设置在壳体501内,且与壳体501内壁转轴连接,定位杆5025位于空气过滤板1043的上方,并与空气过滤板1043平行设置,密封板5022沿定位杆5025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与定位杆5025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5021固定设置在壳体501的上端,且电动伸缩杆5021与plc控制器102通过导线连接,推杆5023设置在电动伸缩杆5021靠近密封板5022的一侧,推杆5023与电动伸缩杆5021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转动杆5024的一端与推杆5023销接,另一端与定位杆5025固定连接。

当需要为培育间101内补充氧气时,启动电动伸缩杆5021,电动伸缩杆5021收缩,并带动推杆5023移动,推杆5023拉动转动杆5024,并带动定位杆5025转动,从而将密封板5022拉起,在引风机5014的作用下,空气从密封板5022之间的缝隙进入箱体401内,并经过空气滤板5016净化过滤后继续向下流动,此时,空气受到第一阻挡板5012的阻挡,减缓空气向下流动的速度,使空气能够更充分的被空气过滤板1043过滤,而空气受到第一阻挡板5012阻挡后,可以通过第一阻挡板5012四个拐角处开设的空气流通孔50121向下流动,并进入到第一阻挡板5012、第二阻挡板5013及壳体501围成的一个腔体内,此时,第二阻挡板5013减缓了过滤后的空气向下流动的速度,并利用腔体内部固定设置的紫外线灯5015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充分杀菌处理,位于第二阻挡板5013正中间的引风机5014将第一阻挡板5012上的空气流通孔50121流出的空气向下引导,由于引风机5014设置在第二阻挡板5013的正中间,空气流通孔50121设置在第一阻挡板5012四个拐角处,使得从空气流通孔50121流出的空气从上至下汇聚至引风机5014处,不仅可以有效的减换空气下流的速度,也可以使经过杀菌后的空气有效的进行混合;经过杀菌处理后的空气则通过盖板5011上的条状孔50111进入培育间101内。

所述热空气输送管道g1、冷空气输送管道g2上均设置有程控阀,且程控阀均与plc控制器102通过导线连接;空气混合装置40的箱体401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该温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102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培育间101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且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102通过导线连接。

在plc控制器102上设定好培育间101内温度,使培育间101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培育间101内的温度,并显示到plc控制器102上;当需要将培育间101内的温度调低时,空气混合装置40的箱体401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由plc控制器102接收到该信号,plc控制器102对热空气输送管道g1、冷空气输送管道g2上设置的程控阀发出指令,关小热空气输送管道g1上程控阀的开度,开大冷空气输送管道g2上程控阀的开度,使箱体401内的冷空气增多,热空气减少,使空气混合装置40箱体401内的温度达到调低温度时的温度值;当需要将培育间101内的温度调高时,空气混合装置40的箱体401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由plc控制器102接收到该信号,plc控制器102对热空气输送管道g1、冷空气输送管道g2上设置的程控阀发出指令,开大热空气输送管道g1上程控阀的开度,关小冷空气输送管道g2上程控阀的开度,使箱体401内的冷空气减少,热空气增多,使空气混合装置40箱体401内的温度达到调高温度时的温度值。

在plc控制器102上设定好培育间101内的湿度,使培育间101设置的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培育间101内的湿度,并显示到plc控制器102上;当培育间101内的湿度低时,湿度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由plc控制器102接收到该信号,plc控制器102对分水管1031上的程控阀及给水泵发出指令,启动给水泵,并开启分水管1031上的程控阀,此时开始对培育间101内增湿,当培育间101内的湿度达到设定值时,湿度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由plc控制器102接收到该信号,plc控制器102对分水管1031上的程控阀发出指令,关闭分水管1031上的程控阀,停止对培育间101增湿。

本发明的工作方式如下:工作时,工作人员将盛有复合酶的发酵盘1014放置在培育间101的两根支撑杆1013上,设定好复合酶发酵时所需要的温度、湿度,空气混合装置40的箱体401内的混合空气经过混合空气管道g3输送至加热排管1012内部,从而对发酵盘1014进行加热,为发酵盘1014内的复合酶提供发酵所需的温度,而加热排管1012的出口端则与空气循环管道g4连通,将加热排管1012内的空气输送至空气加热箱20内继续循环利用。当需要为培育间101内补充氧气时,工作人员从plc控制器102上开启电动伸缩杆5021、引风机5014,从而将密封板5022拉起,在引风机5014的作用下,将空气过滤、杀菌后引入培育间101内,为发酵盘1014内的复合酶提供发酵所需的氧气;当需要对培育间101内增湿时,plc控制器102可自动开启分水管1031上的程控阀,对培育间101增湿。当发酵盘1014内的复合酶发酵完成后,工作人员可将发酵盘1014取下,将发酵盘1014内的复合酶取出。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