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组合物和聚烯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022847发布日期:2021-05-11 16:4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烯烃组合物、由该聚烯烃组合物制得的聚烯烃复合材料,以及该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可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具有的优异的耐高温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良好的抗冲击强度等,在化学品储运、油气运输、化工防腐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交联后,材料本身密度降低,模量和强度下降,对一些大型储运容器盛装时容易发生变形。

cn206984792u涉及一种阻燃隔热箱体。该箱体的壳体包括设置在最外部的阻燃层(1)和在所述阻燃层(1)内设置的保温层(2),其中,(i)在所述保温层(2)内且与所述阻燃层(1)相邻的界面处设置有空穴(3);或者(ii)在所述阻燃层(1)内夹设有空白层(4)。本实用新型的阻燃隔热箱体通过在保温层处设置空穴或阻燃层内设置有空白层,以更好地阻止传热传质,所得的阻燃隔热箱体更适用于储运易燃易爆品。

cn103937061a提供一种聚烯烃共混组合物,其包括聚烯烃组分和弹性体组分,以及任选的填料和助剂;还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其具有a、b两种物料分别形成的层交替而成的多层结构,其中a和b两种物料中至少一种物料为所述的聚烯烃共混组合物,并且a和b两种物料组成相同或不同;还提供了一种制造具有隔声性能的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4118146a发明涉及一种箱体及其制备方法,该箱体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层和至少一个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保温层各自为聚烯烃材料,且任意一个支撑层的导热系数和/或密度比任意一个保温层的导热系数和/或密度大。

但是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双层结构,主要为塑料/发泡双层结构,并未涉及双层结构的片层及交联聚乙烯和聚乙烯共混物的支撑层和功能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聚烯烃组合物、由该聚烯烃组合物制得的聚烯烃复合材料,以及该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所得到的双层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层之间具有很好的粘结性能,粘结紧密,并且各自具有不同功能化作用,使得聚烯烃复合材料用来制备容器时能够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烯烃组合物,该聚烯烃组合物包括各自独立的a组合物和b组合物,

所述a组合物包括:100重量份的第一聚乙烯树脂、1-20重量份的填料和0.1-2重量份的第一抗氧剂;

所述b组合物包括:100重量份的第二聚乙烯树脂、0.2-6重量份的过氧化物交联剂、0.05-5重量份的交联助剂和0.01-0.25重量份的第二抗氧剂;

所述a组合物和所述b组合物的重量份各自独立地计算,所述第一聚乙烯树脂与所述第二聚乙烯树脂的重量比为1:(0.2-5)。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聚烯烃复合材料,该聚烯烃复合材料包括紧密结合的聚乙烯a层和聚乙烯b层,其中,所述聚乙烯a层由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聚烯烃组合物中的a组合物混合、熔融后得到,所述聚乙烯b层由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聚烯烃组合物中的b组合物经混合、熔融、交联反应后得到。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聚烯烃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滚塑成型的工艺,依次进行如下两步投料,包括:

第一步投料,投入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聚烯烃组合物中的a组合物,待所述a组合物完全熔融时,进行

第二步投料,投入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聚烯烃组合物中的b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1)聚烯烃复合材料的两层材料功能配合恰当,内层主要提供优异的耐温防腐性能,外层主要提供优异的机械性能;

(2)内外层之间具有极佳的粘结性,无需额外粘结剂;

(3)在滚塑过程中经过二次投料一体成型,制作方法简单,产品严密不易发生渗漏。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烯烃组合物,该聚烯烃组合物包括各自独立的a组合物和b组合物,

所述a组合物包括:100重量份的第一聚乙烯树脂、1-20重量份的填料和0.1-2重量份的第一抗氧剂;

所述b组合物包括:100重量份的第二聚乙烯树脂、0.2-6重量份的过氧化物交联剂、0.05-5重量份的交联助剂和0.01-0.25重量份的第二抗氧剂;

所述a组合物和所述b组合物的重量份各自独立地计算,所述第一聚乙烯树脂与所述第二聚乙烯树脂的重量比为1:(0.2-5)。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a组合物中各成分之间发挥更好的协同效果,优选地,所述a组合物包括:100重量份的第一聚乙烯树脂、2-12重量份的填料和0.15-0.6重量份的第一抗氧剂。

在所述a组合物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聚乙烯树脂为密度为0.945-0.965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者,所述第一聚乙烯树脂为密度为0.945-0.965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与密度为0.92-0.944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

当所述第一聚乙烯树脂为密度为0.945-0.965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与密度为0.92-0.944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时,优选地,以所述第一聚乙烯树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密度为0.945-0.965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75-95重量%,所述密度为0.92-0.944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5-25重量%;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聚乙烯树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密度为0.945-0.965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80-90重量%,所述密度为0.92-0.944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10-20重量%。

在所述a组合物中,优选地,所述填料选自炭黑、白炭黑、滑石粉、粉煤灰和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所述a组合物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抗氧剂选自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1,3,5-三甲基-2,4,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基)苯、辛基化二苯胺、4,4’-二(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胺、n,n’-二(1,4-二甲基戊基)-对苯二胺、n-苯基-n’-(对-甲苯磺酰基)-对苯二胺、三辛酯、三癸酯、三(十二碳醇)酯、三(十六碳醇)酯以及二硬脂酸硫代二丙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a组合物还可以包括其他本领域常规的加工助剂,这些加工助剂的选择和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按照本领域常规的方式进行即可。

在所述b组合物中,为了使b组合物中各成分之间发挥更好的协同效果,优选地,所述b组合物包括:100重量份的第二聚乙烯树脂、0.2-2重量份的过氧化物交联剂、1-3重量份的交联助剂、0.01-0.2重量份的第二抗氧剂;更优选地,所述b组合物包括:100重量份的第二聚乙烯树脂、0.3-1.2重量份的过氧化物交联剂、2-3重量份的交联助剂、0.05-0.75重量份的第二抗氧剂。

在所述b组合物中,为了使制得的聚烯烃b层具有更好的耐温性以及耐腐蚀性能和耐久性能,优选地,所述第二聚乙烯树脂选自密度为0.92-0.944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密度为0.945-0.965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以及乙烯与c4-c8的烯烃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所述第二聚乙烯树脂为密度为0.945-0.965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者为密度为0.92-0.944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和密度为0.945-0.965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的组合。

当所述第二聚乙烯树脂为密度为0.92-0.944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和密度为0.945-0.965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的组合时,以所述第二聚乙烯树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密度为0.92-0.944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10-25重量%,所述密度为0.945-0.965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75-90重量%。

在所述b组合物中,过氧化物交联剂的种类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过氧化物交联剂,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特定种类的过氧化物交联剂能够与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的其他成分相配合从而使制得的聚乙烯b层具有更好的层间粘结性以及耐高温、耐变形和耐久性能。在优选的情况下,所述过氧化物交联剂选自烷基过氧化物、芳基过氧化物、酰基过氧化物和酮过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所述过氧化物交联剂选自1,1-二(叔-丁基过氧)-3,3,5三甲基环己烷、2,7-二甲基-2,7-二(叔-丁基过氧)辛二炔-3,5、2,7-二甲基-2,7-二(碳酸过氧乙酯)辛二炔-3,5、3,6-二甲基-3,6-二(碳酸过氧乙酯)辛炔-4、3,6-二甲基-3,6-二(叔-丁基过氧)辛炔-4、2,5-二甲基-2,5-二(苯甲酸过氧酯)己炔-3、2,5-二甲基-2,5-二(碳酸过氧正丙酯)己炔-3、己炔-3、2,5-二甲基-2,5-二(碳酸过氧异丁酯)己炔-3、2,5-二甲基-2,5-二(碳酸过氧乙酯)己炔-3、2,5-二甲基-2,5-二(α-枯基过氧)己炔-3、2,5-二甲基-2,5-二(碳酸过氧β-氯乙酯)己炔-3、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炔-3、丁基4,4-二(叔-丁基过氧)戊酸酯、过氧化二(2,4-二氯苯甲酰)、过氧化二(4-甲基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枯基、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叔-丁基枯基、叔-丁基过氧-3,5,5三甲基己酸酯、苯甲酸叔-丁基过氧酯和碳酸叔-丁基过氧2-乙己酯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与交联助剂以及其它成分相互配合,所述过氧化物交联剂选自烷基过氧化物和酰基过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所述b组合物中,所述交联助剂可以为本领域中常规的交联助剂,为了与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中其他成分更好地配合,优选地,所述交联助剂选自1,2聚丁二烯、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tp)、二乙烯基苯(dvb)、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c)、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p)、三烯丙基异氰酸酯(taic)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与过氧化物交联剂以及其它成分相互配合,所述交联助剂选自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c)、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p)和三烯丙基异氰酸酯(taic)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所述b组合物中,为了使所述第二抗氧剂与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的其他成分相互配合,在优选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抗氧剂选自1,3,5-三甲基-2,4,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基)苯与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以重量比为1:0.8-1.2的组合、1,3,5-三甲基-2,4,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基)苯与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以重量比为1:0.8-1.2的组合,以及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以重量比为1:0.8-1.2的组合中的一种。

所述b组合物还可以包括其他本领域常规的加工助剂,例如抗uv助剂、阻燃剂和色母,这些加工助剂的选择和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按照本领域常规的方式进行即可。加工助剂的含量可以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第二聚乙烯树脂为0-5重量份。

本发明中,为了得到综合性能更好的复合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一聚乙烯树脂与所述第二聚乙烯树脂的重量比为1:(0.5-2)。

在本发明中,当用编号对术语进行区分时,例如“第一聚乙烯树脂”、“第二聚乙烯树脂”、“第一抗氧剂”、“第二(主/辅)抗氧剂”等,这种表述方式中的编号仅起到区分的作用,而不表示先后顺序,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编号的数字大小不对技术方案带来任何限定的效果。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聚烯烃复合材料,该聚烯烃复合材料包括紧密结合的聚乙烯a层和聚乙烯b层,其中,所述聚乙烯a层由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聚烯烃组合物中的a组合物混合、熔融后得到,所述聚乙烯b层由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聚烯烃组合物中的b组合物经混合、熔融、交联反应后得到。

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情况下,当所述聚烯烃复合材料用于储存物品时,例如将聚烯烃复合材料制成容器时,所述聚乙烯b层作为接触物品的内层。

根据本发明的聚烯烃复合材料,所述聚乙烯a层和所述聚乙烯b层的厚度比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在优选的情况下,所述聚乙烯a层和所述聚乙烯b层的厚度比为1:0.2-5。

本发明的聚烯烃复合材料中聚乙烯a层和聚乙烯b层之间有很好的粘结性,无需额外加入粘结剂,并且聚乙烯a层具有很好的力学强度、耐变形性能和耐老化等长期性能,聚乙烯b层具有很好的耐高温、耐腐蚀和耐久性能。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聚烯烃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滚塑成型的工艺,依次进行如下两步投料,包括:

第一步投料,投入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聚烯烃组合物中的a组合物,待所述a组合物完全熔融时,进行

第二步投料,投入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聚烯烃组合物中的b组合物。

在滚塑成型的工艺中,即便所述a组合物熔融,但是该a组合物熔融态物质并非完全可流动状态,因此当加入b组合物时,该b组合物仅会附着在a组合物熔融态物质的内表面而并不会显著地融入a组合物熔融态物质内部,因此所得到的聚烯烃复合材料仍然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而在两层结构的界面处,由于b组合物中交联剂的存在,会与a组合物界面层发生交联反应,使两者紧密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述滚塑成型的工艺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工艺即可,b组合物在滚塑成型的过程中发生交联反应,优选地,所述滚塑成型的温度为250-290℃,更优选为260-280℃。即优选地,所述两步投料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50-290℃,更优选为260-280℃。

优选地,所述两步投料包括:

第一步投料,投入所述a组合物并滚塑5-15min,然后进行

第二步投料,在所述第一步投料形成的材料的内层投入所述b组合物并滚塑10-30min。

优选地,所述a组合物以粉末的方式投入,所述a组合物的粉末的获得方式包括:将所述a组合物的各组分混合,并将得到的混合物依次进行第一挤出造粒(将所得物料记为聚乙烯共混物a)和研磨。

优选地,所述第一挤出造粒的温度为160-190℃。

优选地,所述研磨使得所述聚乙烯共混物a的粒径为30-60目。

优选地,所述b组合物以粉末的方式投入,所述b组合物的粉末的获得方式包括:将所述b组合物的各组分混合,并将得到的混合物依次进行第二挤出造粒(将所得物料记为聚乙烯共混物b)和研磨。

优选地,所述第二挤出造粒的温度为130-160℃。

优选地,所述研磨使得所述聚乙烯共混物b的粒径为30-60目。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a组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a组合物。

制备例a1

(1)准备聚烯烃组合物的a组合物,包括以下成分:

a-1第一聚乙烯树脂,包括:

高密度聚乙烯(牌号为hdpe8920,厂家为中石化独山子公司),熔融指数为20g/10min,密度为0.960g/cm3,90重量份;

低乙烯聚乙烯(牌号为lldpe5220,厂家为神华公司),熔融指数为2g/10min,密度为0.924g/cm3,10重量份;

a-2第一抗氧剂,包括:

1,3,5-三甲基-2,4,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基)苯,0.5重量份;

抗氧剂1010,0.1重量份;

a-3填料,包括:炭黑,2重量份。

(2)将上述准备的a组合物在180℃以及120rpm下通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记为a1。

制备例a2

(1)准备聚烯烃组合物的a组合物,包括以下成分:

a-1第一聚乙烯树脂:高密度聚乙烯(牌号为hdpe8920,厂家为中石化独山子公司),熔融指数为20g/10min,密度为0.960g/cm3,100重量份;

a-2第一抗氧剂,包括:

抗氧剂1010(主要成分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1重量份;

抗氧剂168(主要成分为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0.1重量份;

a-3填料,包括:

炭黑,2重量份;

滑石粉,10重量份。

(2)将上述准备的a组合物在180℃以及120rpm下通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记为a2。

制备例a3

(1)准备聚烯烃组合物的a组合物,包括以下成分:

a-1第一聚乙烯树脂,包括:

高密度聚乙烯(牌号为8007,厂家为神华公司),熔融指数为8g/10min,密度为0.965g/cm3,80重量份;

低乙烯聚乙烯(牌号为7042,厂家为神华公司),熔融指数为2g/10min,密度为0.924g/cm3,20重量份;

a-2第一抗氧剂,包括:

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08重量份;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08重量份;

a-3填料,包括:

炭黑,2重量份;

玻璃纤维,8重量份。

(2)将上述准备的a组合物在180℃以及120rpm下通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记为a3。

制备例a4

按照制备例a1的方式准备聚烯烃组合物的a组合物,所不同的是,第一聚乙烯树脂改为低乙烯聚乙烯(牌号为lldpe5220,厂家为神华公司),熔融指数为2g/10min,密度为0.924g/cm3,100重量份.

将该a组合物记为a4。

制备例a5

按照制备例a1的方式准备聚烯烃组合物的a组合物,所不同的是,第一聚乙烯树脂中还添加乙烯与辛烯的共聚物(牌号为poe8100,厂家为陶氏公司),熔融指数为0.5g/10min,密度为0.865g/cm3,20重量份。

将该a组合物记为a5。

以下b组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b组合物。

制备例b1

(1)准备聚烯烃组合物的b组合物,包括以下成分:

b-1第二聚乙烯树脂,包括:

高密度聚乙烯(牌号为hdpe8920,厂家为中石化独山子公司),熔融指数为20g/10min,密度为0.960g/cm3,86重量份;

低乙烯聚乙烯(牌号为lldpe5220,厂家为神华公司),熔融指数为2g/10min,密度为0.924g/cm3,14重量份;

b-2过氧化物交联剂:过氧化二叔丁基(厂家为j&kscientific),0.45重量份;

b-3交联助剂:三丙烯基异氰脲酸酯(牌号为tbic,厂家为j&kscientific),2.5重量份;

b-4第二抗氧剂

1,3,5-三甲基-2,4,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基)苯,0.3重量份;

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3重量份。

(2)将上述准备的b组合物在140℃以及120rpm下通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记为b1。

制备例b2

(1)准备聚烯烃组合物的b组合物,包括以下成分:

b-1第二聚乙烯树脂,包括:

高密度聚乙烯(牌号为hdpe8920,厂家为中石化独山子公司),熔融指数为20g/10min,密度为0.960g/cm3,100重量份;

b-2过氧化物交联剂:1,1-二(叔-丁基过氧)-3,3,5三甲基环己烷(厂家为j&kscientific),0.8重量份;

b-3交联助剂:二乙烯基苯(牌号为dvb,厂家为j&kscientific),3重量份;

b-4第二抗氧剂:

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4重量份;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4重量份。

(2)将上述准备的b组合物在140℃以及120rpm下通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记为b2。

制备例b3

(1)准备聚烯烃组合物的b组合物,包括以下成分:

b-1第二聚乙烯树脂,包括:

高密度聚乙烯(牌号为8007,厂家为神华公司),熔融指数为8g/10min,密度为0.965g/cm3,75重量份;

低乙烯聚乙烯(牌号为7042,厂家为神华公司),熔融指数为2g/10min,密度为0.924g/cm3,25重量份;

b-2过氧化物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厂家为j&kscientific),0.6重量份;

b-3交联助剂: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牌号为dbtp,厂家为j&kscientific),2重量份;

b-4第二抗氧剂:

1,3,5-三甲基-2,4,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基)苯,0.5重量份;

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抗氧剂dstp,厂家为西格玛奥德里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0.5重量份。

(2)将上述准备的b组合物在140℃以及120rpm下通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记为b3。

制备例b4

按照制备例b2的方式准备聚烯烃组合物的b组合物,所不同的是,第二聚乙烯树脂改为低乙烯聚乙烯(牌号为lldpe5220,厂家为神华公司),熔融指数为2g/10min,密度为0.924g/cm3,100重量份。

将该b组合物记为b4。

制备例b5

按照制备例b3的方式准备聚烯烃组合物的b组合物,所不同的是,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改为乙烯与辛烯的共聚物(牌号为poe8100,厂家为陶氏化学),熔融指数为0.5g/10min,密度为0.865g/cm3,25重量份。

将该b组合物记为b5。

对比例bd1

按照制备例b1的方式准备聚烯烃组合物的b组合物,所不同的是,不加入过氧化物交联剂和交联助剂。

将该b组合物记为bd1。

以下c组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聚烯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实施例c1

(1)将上述所得a1和b1分别磨成50目的粉末待用。

(2)采用滚塑成型的工艺制备桶状容器,采用二次投料的方式,具体地,在270℃的滚塑温度下,先投入粉末状的组合a滚塑10min后,向桶装容器的内层投入粉末状的组合b继续滚塑30min(完成交联反应),然后冷却。

将所得到产品记为c1。

实施例c2

(1)将上述所得a1和b1分别磨成50目的粉末待用。

(2)采用滚塑成型的工艺制备桶状容器,采用二次投料的方式,具体地,在260℃的滚塑温度下,先投入粉末状的组合a滚塑8min后,向桶装容器的内层投入粉末状的组合b继续滚塑35min(完成交联反应),然后冷却。

将所得到产品记为c2。

实施例c3

(1)将上述所得a1和b1分别磨成50目的粉末待用。

(2)采用滚塑成型的工艺制备桶状容器,采用二次投料的方式,具体地,在280℃的滚塑温度下,先投入粉末状的组合a滚塑15min后,向桶装容器的内层投入粉末状的组合b继续滚塑30min(完成交联反应),然后冷却。

将所得到产品记为c3。

其他实施例(c4-c9)与对比例cd1按照实施例c3的方式进行,所不同的是改变a组合物和b组合物的选择;对比例cd2按照实施例c3的方式进行,所不同的是改变a组合物和b组合物的用量比;具体如表1所示。

测试例

将所得的产品分别进行如下测试,将所得结果记于表1中。

(1)按照astmd2765规定的方法测试b组合物得到的内层(b层)聚乙烯复合材料的交联度(%),具体测试方法包括:从交联聚乙烯产品上切取一块质量为w1(约为0.300±0.015g)的塑料块,将其切碎并放入一个100ml的不锈钢网袋中(网袋的规格参照astmd2765的要求)。样品在在170℃在二甲苯溶液中抽提20小时后,将样品取出并在90℃的真空干燥箱内烘6小时后,称其质量为w2。则交联度=(w2/w1)×100%。

(2)弯曲模量(mpa)根据gb/t9341-2008规定的方法测定。

(3)冲击强度(kj/m2)根据gb/t1843-2008规定的方法测定。

(4)耐环境应力开裂(h)根据gb/t1842-2008规定的方法测定。

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所制得的聚烯烃复合材料能够兼具很好的冲击强度、弯曲模量、耐环境应力开裂能力、抗氧化性能等综合性能;并且实验发现两层材料之间粘结性优异,在不使用格外的粘结剂的情况下粘结紧密。对比例cd1的聚烯烃复合材料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较差,冲击强度较差。对比例cd2弯曲模量较低,罐体容易变形。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