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CdTe/CdS核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806286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Ⅱ型CdTe/CdS核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II型半导体CdTe / CdS 核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各种方法制成了宽禁带的II一VI族半导体量子点材料,由于 量子点具有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限域效应、发射谱线窄、激发谱线宽等优点, 它们在光电器件方面展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如制成光发射二极管、量子点 激光器、生物探针以及光转换器或调制器等。自从1998年聂书明等在 《Science》上的有关CdSe量子点的报道以来,II_VI、 III一V族半导体纳 米材料(CdSe, CdS, CdTe, ZnSe, InP, GaAs等)就极大的引起了国内外学 者的高度重视,在材料的制备上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喜人成绩。
然而由于直接合成的CdTe裸核量子点的稳定性较差,而且荧光效率较 低,需要进行壳层修饰来钝化CdTe量子点表面,降低无辐射跃迁,从而提高 荧光效率。量子点经过I型核壳包覆后由于形成了量子阱结构,发光效率会 变大。然而由于I型核壳量子点容易形成双激子,从而导致俄歇非辐射过程 的发生,不利于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II型量子点则由于不会产生双激子的 过程,因而俄歇非辐射过程被大大减少,更适合应用于光电器件。此外,由 于CdTe与CdS的晶格适配率低,只有6%,而且体材料的CdTe与CdS的导 带的能级差很小,只有O. 1 eV,只要CdTe量子点的粒径小于2.8 nm,使得 CdTe核的导带能级高于CdS壳的导带能级,就可以形成II型CdTe/CdS核壳 结构量子点,从而在激光器、量子点LED、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dTe/CdS核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以获得II型 核壳结构的CdTe/CdS核壳量子点材料,更适合应用于光电器件的制备。 本发明CdTe / CdS核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制备镉的前驱体溶液将CdO、硬脂酸和十八碳烯混合加入到容器中, Cd0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 4 1: 6, Cd的摩尔浓度为0.025 mol/l 0. 1 mo1/1,在氩气或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加热到180 200 。C,保持2 3分钟, 然后降至30 50 。C,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即硬脂酸镉溶液;
b. 制备碲的前驱体溶液将碲粉、三正辛基膦和十八碳烯混合加入密封 容器中,碲粉与三正辛基膦的摩尔比为1:45 1:90,碲粉的摩尔浓度为12.5 mmo1/1 25腿o1/1,在密封容器中超声处理20 60分钟,直至碲粉全部溶 解,制得碲的储备液,即三正辛基磷化碲溶液;
c. 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氧化三正辛基膦和十六烷基胺,使得Cd与氧 化三正辛基膦和十六垸基胺的摩尔比为1: G6 32): (50 62),在氩气或 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并加热到200 280 。C后,将步骤b所述的碲的前驱体 溶液立即注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降至30 50'C,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 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于氯仿即获得CdTe量子点溶液;
d. 制备镉的储备液将CdO、油酸和十八碳烯混合加入到容器中,CdO与 油酸的摩尔比为l: 6 1: 10, Cd的摩尔浓度为O. 03 mo1/1 0.05 mo1/1, 在氩气或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加热到200 250 'C,保持2 3分钟,然后 降至30 50 °C,获得镉的储备液,即油酸镉溶液;
e. 制备硫的储备液将硫粉和十八碳烯混合加入到容器中,使得硫粉的摩 尔浓度为0.03 mol/l 0.05 mol/l,搅拌、加热到140 160 。C,直至硫粉 全部溶解,然后降至30 50 °C,即获得硫的储备液;f.将CdTe量子点溶液加热到100 120 °C ,缓慢加入步骤d所述的镉的 储备液和步骤e所述的硫的储备液,滴加的速度分别为0.2 ml/2min,最后 冷却至30 50 °C,即可完成壳的包覆,获得II型CdTe/CdS核壳量子点。
本发明利用CdTe和CdS的特殊的性质,合成了II型核壳量子点。采用本 发明,原料安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实验成本低且产物荧光效率高。透 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等方法表征结果表明,产物有 好的单分散性,荧光效率较高,具有明显的II型核壳量子点的荧光。可应用 于激光器、量子点LED以及太阳能电池等。


图1为实施例5所获得的2. 7 nni CdTe量子点和不同壳层厚度的II型CdTe / CdS核壳量子点的归一化的荧光光谱。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按以下步骤制备II型CdTe / CdS核壳量子点
1、 称取CdO粉末0. 0256 g,硬脂酸0. 228 g,及2 ml十八碳烯,放入三 颈瓶内,CdO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 4, Cd的摩尔浓度为O. 1 mo1/1。磁力 搅拌的同时充氩气,用加热套加热到20CTC,保持3分钟,直至溶液为无色 透明溶液,然后自然降温至50 'C,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
2、 称取碲粉0.0128 g放入青霉素瓶中,加入2 ml三正辛基膦以及2 ml 十八碳烯,碲粉与三正辛基膦的摩尔比为1:45,碲粉的摩尔浓度为25 mmol/1 。 密封后超声30分钟左右使碲粉全部溶解,制得碲的前驱体溶液。
3、 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十六垸基胺3 g,氧化三正辛基膦1.2 g, 使得Cd与TOPO和HDA的摩尔比为1: 16: 62。加热搅拌到200 。C后立即注 入碲的前驱体溶液,然后快速降温至IOO °C,加热2小时后降温至50 'C取
6样,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
于氯仿获得CdTe量子点溶液,荧光发射位置在545 nm。
4、 称取Cd0粉末0. 0256 g,取油酸0. 375 ml和十八碳烯4. 625 ml,加 入到三颈瓶中。CdO与油酸的摩尔比为1: 6, Cd的摩尔浓度为0.04 mo1/1。 在氩气或氮气存在的条件下搅拌加热到200 °C,保持3分钟,然后降至50 °C, 制得镉的储备液,即油酸镉溶液。
5、 称取S粉0. 0064 g和十八碳烯5 ml加入到三颈瓶中,使得硫粉的摩 尔浓度为0.04mo1/1。搅拌加热到150。C,硫粉全部溶解,然后降至50。C, 制得硫的储备液。
6、 将CdTe量子点溶液加热到100 °C,缓慢加入镉和硫的储备液,滴加 的速度分别为0.2ml/2min,不同时间取样,最后冷却至50"C,即可完成壳 的包覆,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 溶解于氯仿即制得CdTe/CdS核壳量子点。
实施例2
按以下步骤制备II型CdTe / CdS核壳量子点
1、 称取CdO粉末0. 0256 g,硬脂酸0. 228 g,及2 ml十八碳烯,放入三 颈瓶内,CdO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 4, Cd的摩尔浓度为O. 1 mo1/1。磁力 搅拌的同时充氩气,用加热套加热到200°C,保持3分钟,直至溶液为无色 透明溶液,然后自然降温至50 °C,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
2、 称取碲粉0.0128 g放入青霉素瓶中,加入2ml三正辛基膦以及2ml 十八碳烯,碲粉与三正辛基膦的摩尔比为l:45,碲粉的摩尔浓度为25mmo1/1。 密封后超声30分钟左右使碲粉全部溶解,制得碲的前驱体溶液。
3、 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十六烷基胺3 g,氧化三正辛基膦1.2 g, 使得Cd与TOPO和HDA的摩尔比为1: 16: 62。加热搅拌到200 。C后立即注 入碲的前驱体溶液,然后快速降温至IOO 'C,加热2小时后降温至50 'C取样,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
于氯仿获得CdTe量子点溶液,荧光发射位置在545 nm。
4、 称取Cd0粉末0. 0256 g,取油酸0.625 ml和十八碳烯4.375 ml,加 入到三颈瓶中。CdO与油酸的摩尔比为1: 10, Cd的摩尔浓度为0.04mo1/1。 在氩气或氮气存在的条件下搅拌加热到200 。C,保持3分钟,然后降至50 。C, 制得镉的储备液,即油酸镉溶液。
5、 称取S粉0. 0064 g和十八碳烯5 ml加入到三颈瓶中,使得硫粉的摩 尔浓度为0.04mo1/1。搅拌加热到15(TC,硫粉全部溶解,然后降至50。C, 制得硫的储备液。
6、 将CdTe量子点溶液加热到100 °C,缓慢加入镉和硫的储备液,滴加 的速度分别为0.2ml/2min,不同时间取样,最后冷却至50。C,即可完成壳 的包覆,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 溶解于氯仿即制得CdTe/CdS核壳量子点。
按以下步骤制备II型CdTe / CdS核壳量子点
1、 称取CdO粉末0. 0256 g,硬脂酸0. 228 g,及2 ml十八碳烯,放入三 颈瓶内,CdO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 4, Cd的摩尔浓度为O. 1 mo1/1。磁力 搅拌的同时充氩气,用加热套加热到20(TC,保持3分钟,直至溶液为无色 透明溶液,然后自然降温至50 °C,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
2、 称取碲粉0.0128 g放入青霉素瓶中,加入2ml三正辛基膦以及2ml 十八碳烯,碲粉与三正辛基膦的摩尔比为l:45,碲粉的摩尔浓度为25 mmo1/1。 密封后超声30分钟左右使碲粉全部溶解,制得碲的前驱体溶液。
3、 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十六烷基胺3 g,氧化三正辛基膦1. 2 g, 使得Cd与TOPO和HDA的摩尔比为1: 16: 62。加热搅拌到200 。C后立即注 入碲的前驱体溶液,然后快速降温至IOO 。C,加热2小时后降温至50 "取样,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
于氯仿获得CdTe量子点溶液,荧光发射位置在545 nm。
4、 称取Cd0粉末0. 0256 g,取油酸0. 5 ml和十八碳烯3. 25 ml,加入 到三颈瓶中。CdO与油酸的摩尔比为1: 8, Cd的摩尔浓度为0.03mo1/1。在 氩气或氮气存在的条件下搅拌加热到200 。C,保持3分钟,然后降至50 。C,
制得镉的储备液,即油酸镉溶液。
5、 称取S粉0. 0064 g和十八碳烯5 ml加入到三颈瓶中,使得硫粉的摩 尔浓度为0.04mo1/1。搅拌加热到150。C,硫粉全部溶解,然后降至50。C, 制得硫的储备液。
6、 将CdTe量子点溶液加热到lOO °C,缓慢加入镉和硫的储备液,滴加 的速度分别为0.2ml/2min,不同时间取样,最后冷却至50。C,即可完成壳 的包覆,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 溶解于氯仿即制得CdTe/CdS核壳量子点。
实施例4
按以下步骤制备II型CdTe / CdS核壳量子点
1、 称取CdO粉末0. 0256 g,硬脂酸0. 228 g,及2 ml十八碳烯,放入三 颈瓶内,CdO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 4, Cd的摩尔浓度为O. 1 mo1/1。磁力 搅拌的同时充氩气,用加热套加热到20(TC,保持3分钟,直至溶液为无色 透明溶液,然后自然降温至50 'C,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
2、 称取碲粉0.0128g放入青霉素瓶中,加入2ml三正辛基膦以及2ml 十八碳烯,碲粉与三正辛基膦的摩尔比为l:45,碲粉的摩尔浓度为25 mmo1/1。 密封后超声30分钟左右使碲粉全部溶解,制得碲的前驱体溶液。
3、 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十六烷基胺3 g,氧化三正辛基膦1.2 g, 使得Cd与TOPO和HDA的摩尔比为1: 16: 62。加热搅拌到200 。C后立即注 入碲的前驱体溶液,然后快速降温至IOO °C,加热2小时后降温至50 "C取样,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
于氯仿获得CdTe量子点溶液,荧光发射位置在545 nm。
4、 称取Cd0粉末0. 0256 g,取油酸0. 5 ml和十八碳烯5. 75 ml,加入 到三颈瓶中。CdO与油酸的摩尔比为1: 8, Cd的摩尔浓度为0.05mo1/1。在 氩气或氮气存在的条件下搅拌加热到200 "C,保持3分钟,然后降至50 °C, 制得镉的储备液,即油酸镉溶液。
5、 称取S粉0. 0064 g和十八碳烯5 ml加入到三颈瓶中,使得硫粉的摩 尔浓度为0.04mo1/1。搅拌加热到150。C,硫粉全部溶解,然后降至50。C, 制得硫的储备液。
6、 将CdTe量子点溶液加热到lOO °C,缓慢加入镉和硫的储备液,滴加 的速度分别为0. 2 ml/2min,不同时间取样,最后冷却至5CTC,即可完成壳 的包覆,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 溶解于氯仿即制得CdTe/CdS核壳量子点。
实施例5
按以下步骤制备II型CdTe / CdS核壳量子点
1、 称取CdO粉末0. 0256 g,硬脂酸0. 228 g,及2 ml十八碳烯,放入三 颈瓶内,CdO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 4, Cd的摩尔浓度为O. 1 mo1/1。磁力 搅拌的同时充氩气,用加热套加热到200°C,保持3分钟,直至溶液为无色 透明溶液,然后自然降温至50 °C,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
2、 称取碲粉0.0128 g放入青霉素瓶中,加入2ml三正辛基膦以及2ml 十八碳烯,碲粉与三正辛基膦的摩尔比为l:45,碲粉的摩尔浓度为25mmo1/1。 密封后超声30分钟左右使碲粉全部溶解,制得碲的前驱体溶液。
3、 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十六垸基胺3 g,氧化三正辛基膦1.2 g, 使得Cd与TOPO和HDA的摩尔比为1: 16: 62。加热搅拌到200 。C后立即注 入碲的前驱体溶液,然后快速降温至IOO °C,加热2小时后降温至50 'C取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
于氯仿获得CdTe量子点溶液,荧光发射位置在545 nm。
4、 称取Cd0粉末0. 0256 g,取油酸O. 5 ml和十八碳烯4.5 ml,加入到 三颈瓶中。CdO与油酸的摩尔比为1: 8, Cd的摩尔浓度为0.04mo1/1。在氩 气或氮气存在的条件下搅拌加热到200 t:,保持3分钟,然后降至5(TC,制 得镉的储备液,即油酸镉溶液。
5、 称取S粉0. 0064 g和十八碳烯5 ml加入到三颈瓶中,使得硫粉的摩 尔浓度为0.04mo1/1。搅拌加热到15(TC,硫粉全部溶解,然后降至50。C, 制得硫的储备液。
6、 将CdTe量子点溶液加热到100 °C,缓慢加入镉和硫的储备液,滴加 的速度分别为0. 2 ml/2min,不同时间取样,最后冷却至50"C,即可完成壳 的包覆,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 溶解于氯仿即制得CdTe/CdS核壳量子点。
实施例6
按以下步骤制备II型CdTe / CdS核壳量子点
1、 称取CdO粉末0. 0256 g,硬脂酸0. 228 g,及2 ml十八碳烯,放入三 颈瓶内,CdO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 4, Cd的摩尔浓度为O. 1 mo1/1。磁力 搅拌的同时充氩气,用加热套加热到20CTC,保持3分钟,直至溶液为无色 透明溶液,然后自然降温至50 'C,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
2、 称取碲粉0.0128 g放入青霉素瓶中,加入2ml三正辛基膦以及2ml 十八碳烯,碲粉与三正辛基膦的摩尔比为l:45,碲粉的摩尔浓度为25mmo1/1。 密封后超声30分钟左右使碲粉全部溶解,制得碲的前驱体溶液。
3、 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十六垸基胺3 g,氧化三正辛基膦1.2 g, 使得Cd与TOPO和HDA的摩尔比为1: 16: 62。加热搅拌到200 。C后立即注 入碲的前驱体溶液,然后快速降温至IOO °C,加热2小时后降温至50 'C样,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
于氯仿获得CdTe量子点溶液,荧光发射位置在545 nm。
4、 称取Cd0粉末0, 0256 g,取油酸0. 5 ml和十八碳烯4. 5 ml,加入到 三颈瓶中。CdO与油酸的摩尔比为1: 8, Cd的摩尔浓度为0.04mo1/1。在氩 气或氮气存在的条件下搅拌加热到250 'C,保持3分钟,然后降至50。C,制 得镉的储备液,即油酸镉溶液。
5、 称取S粉0. 0064 g和十八碳烯5 ml加入到三颈瓶中,使得硫粉的摩 尔浓度为0. 04 mol/l。搅拌加热到150 °C,硫粉全部溶解,然后降至50 °C, 制得硫的储备液。
6、 将CdTe量子点溶液加热到100 °C,缓慢加入镉和硫的储备液,滴加 的速度分别为0. 2 ml/2min,不同时间取样,最后冷却至50"C,即可完成壳 的包覆,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 溶解于氯仿即制得CdTe/CdS核壳量子点。
实施例7
按以下步骤制备II型CdTe / CdS核壳量子点
1、 称取CdO粉末0. 0256 g,硬脂酸0. 228 g,及2 ml十八碳烯,放入三 颈瓶内,CdO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 4, Cd的摩尔浓度为O. 1 mo1/1。磁力 搅拌的同时充氩气,用加热套加热到20(TC,保持3分钟,直至溶液为无色 透明溶液,然后自然降温至50 °C,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
2、 称取碲粉0.0128 g放入青霉素瓶中,加入2ml三正辛基膦以及2ml 十八碳烯,碲粉与三正辛基膦的摩尔比为1:45,碲粉的摩尔浓度为25 mmo1/1 。 密封后超声30分钟左右使碲粉全部溶解,制得碲的前驱体溶液。
3、 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十六烷基胺3 g,氧化三正辛基膦1.2 g, 使得Cd与TOPO和HDA的摩尔比为1: 16: 62。加热搅拌到200 。C后立即注 入碲的前驱体溶液,然后快速降温至IOO °C,加热2小时后降温至50 'C取200810051012. 1
样,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
于氯仿获得CdTe量子点溶液,荧光发射位置在545 nm。
4、 称取CdO粉末0.0256 g,取油酸0.5 ml和十八碳烯4. 5 ml,加入到 三颈瓶中。CdO与油酸的摩尔比为1: 8, Cd的摩尔浓度为0.04mo1/1。在氩 气或氮气存在的条件下搅拌加热到200 r,保持3分钟,然后降至50。C,制
得镉的储备液,即油酸镉溶液。
5、 称取S粉0. 0048 g和十八碳烯5 ml加入到三颈瓶中,使得硫粉的摩 尔浓度为0.03mo1/1。搅拌加热到15(TC,硫粉全部溶解,然后降至5(TC, 制得硫的储备液。
6、 将CdTe量子点溶液加热到100 °C,缓慢加入镉和硫的储备液,滴加 的速度分别为0.2ml/2min,不同时间取样,最后冷却至5(TC,即可完成壳 的包覆,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 溶解于氯仿即制得CdTe/CdS核壳量子点。
实施例8
按以下步骤制备II型CdTe / CdS核壳量子点
1、 称取CdO粉末0. 0256 g,硬脂酸0. 228 g,及2 ml十八碳烯,放入三 颈瓶内,CdO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 4, Cd的摩尔浓度为O. 1 mo1/1。磁力 搅拌的同时充氩气,用加热套加热到20CTC,保持3分钟,直至溶液为无色 透明溶液,然后自然降温至50 °C,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
2、 称取碲粉0.0128 g放入青霉素瓶中,加入2ml三正辛基膦以及2ml 十八碳烯,碲粉与三正辛基膦的摩尔比为1:45,碲粉的摩尔浓度为25 mmo1/1 。 密封后超声30分钟左右使碲粉全部溶解,制得碲的前驱体溶液。
3、 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十六垸基胺3 g,氧化三正辛基膦1.2 g, 使得Cd与TOPO和HDA的摩尔比为1: 16: 62。加热搅拌到200 。C后立即注 入碲的前驱体溶液,然后快速降温至IOO °C,加热2小时后降温至50 "C取样,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
于氯仿获得CdTe量子点溶液,荧光发射位置在545 nm。
4、 称取Cd0粉末0. 0256 g,取油酸0. 5 ml和十八碳烯4. 5 ml,加入到 三颈瓶中。CdO与油酸的摩尔比为1: 8, Cd的摩尔浓度为0.04mo1/1。在氩 气或氮气存在的条件下搅拌加热到200 。C,保持3分钟,然后降至5(TC,制
得镉的储备液,即油酸镉溶液。
5、 称取S粉0. 008 g和十八碳烯5 ml加入到三颈瓶中,使得硫粉的摩 尔浓度为0.05mo1/1。搅拌加热到150。C,硫粉全部溶解,然后降至5(TC, 制得硫的储备液。
6、 将CdTe量子点溶液加热到100 °C,缓慢加入镉和硫的储备液,滴加 的速度分别为0.2ml/2min,不同时间取样,最后冷却至50'C,即可完成壳 的包覆,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 溶解于氯仿即制得CdTe/CdS核壳量子点。
实施例9
按以下步骤制备II型CdTe / CdS核壳量子点
1、 称取CdO粉末0. 0256 g,硬脂酸0. 228 g,及2 ml十八碳烯,放入三 颈瓶内,CdO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 4, Cd的摩尔浓度为O. 1 mo1/1。磁力 搅拌的同时充氩气,用加热套加热到200°C,保持3分钟,直至溶液为无色 透明溶液,然后自然降温至50 °C,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
2、 称取碲粉0.0128 g放入青霉素瓶中,加入2ml三正辛基膦以及2ml 十八碳烯,碲粉与三正辛基膦的摩尔比为1:45,碲粉的摩尔浓度为25 mmo1/1 。 密封后超声30分钟左右使碲粉全部溶解,制得碲的前驱体溶液。
3、 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十六烷基胺3 g,氧化三正辛基膦1.2 g, 使得Cd与TOPO和HDA的摩尔比为1: 16: 62。加热搅拌到200 。C后立即注 入碲的前驱体溶液,然后快速降温至IOO °C,加热2小时后降温至50 "C取样,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
于氯仿获得CdTe量子点溶液,荧光发射位置在545 nm。
4、 称取Cd0粉末0. 0256 g,取油酸0. 5 ml和十八碳烯4. 5 ml,加入到 三颈瓶中。CdO与油酸的摩尔比为1: 8, Cd的摩尔浓度为0.04mo1/1。在氩 气或氮气存在的条件下搅拌加热到200 。C,保持3分钟,然后降至50。C,制
得镉的储备液,即油酸镉溶液。
5、 称取S粉0. 0064 g和十八碳烯5 ml加入到三颈瓶中,使得硫粉的摩 尔浓度为0.04mo1/1。搅拌加热到140。C,硫粉全部溶解,然后降至50。C, 制得硫的储备液。
6、 将CdTe量子点溶液加热到100 °C,缓慢加入镉和硫的储备液,滴加 的速度分别为0.2ml/2min,不同时间取样,最后冷却至50"C,即可完成壳 的包覆,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 溶解于氯仿即制得CdTe/CdS核壳量子点。
实施例10
按以下步骤制备II型CdTe / CdS核壳量子点
1、 称取CdO粉末0. 0256 g,硬脂酸0. 228 g,及2 ml十八碳烯,放入三 颈瓶内,CdO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 4, Cd的摩尔浓度为O. 1 mo1/1。磁力 搅拌的同时充氩气,用加热套加热到200°C,保持3分钟,直至溶液为无色 透明溶液,然后自然降温至50 °C,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
2、 称取碲粉0.0128 g放入青霉素瓶中,加入2ml三正辛基膦以及2ml 十八碳烯,碲粉与三正辛基膦的摩尔比为l:45,碲粉的摩尔浓度为25 mmo1/1。 密封后超声30分钟左右使碲粉全部溶解,制得碲的前驱体溶液。
3、 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十六烷基胺3 g,氧化三正辛基膦1.2 g, 使得Cd与TOPO和HDA的摩尔比为1: 16: 62。加热搅拌到200 。C后立即注 入碲的前驱体溶液,然后快速降温至IOO °C,加热2小时后降温至50 'C取样,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
于氯仿获得CdTe量子点溶液,荧光发射位置在545 nm。
4、 称取Cd0粉末0. 0256 g,取油酸0. 5 ml和十八碳烯4. 5 ml,加入到 三颈瓶中。CdO与油酸的摩尔比为1: 8, Cd的摩尔浓度为0.04mo1/1。在氩 气或氮气存在的条件下搅拌加热到200 'C,保持3分钟,然后降至5(TC,制 得镉的储备液,即油酸镉溶液。
5、 称取S粉0. 0064 g和十八碳烯5 ml加入到三颈瓶中,使得硫粉的摩 尔浓度为0.04mo1/1。搅拌加热到160。C,硫粉全部溶解,然后降至50。C, 制得硫的储备液。
6、 将CdTe量子点溶液加热到100 °C,缓慢加入镉和硫的储备液,滴加 的速度分别为0. 2 ml/2min,不同时间取样,最后冷却至50'C,即可完成壳 的包覆,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 溶解于氯仿即制得CdTe/CdS核壳量子点。
实施例11
按以下步骤制备II型CdTe / CdS核壳量子点
1、 称取CdO粉末0. 0256 g,硬脂酸0. 228 g,及2 ml十八碳烯,放入三 颈瓶内,CdO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 4, Cd的摩尔浓度为O. 1 mo1/1。磁力 搅拌的同时充氩气,用加热套加热到20(TC,保持3分钟,直至溶液为无色 透明溶液,然后自然降温至50 °C,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
2、 称取碲粉0.0128 g放入青霉素瓶中,加入2ml三正辛基膦以及2ml 十八碳烯,碲粉与三正辛基膦的摩尔比为1:45,碲粉的摩尔浓度为25 mmo1/1 。 密封后超声30分钟左右使碲粉全部溶解,制得碲的前驱体溶液。
3、 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十六烷基胺3 g,氧化三正辛基膦1.2 g, 使得Cd与TOPO和HDA的摩尔比为1: 16: 62。加热搅拌到200 。C后立即注 入碲的前驱体溶液,然后快速降温至IOO °C,加热2小时后降温至50 。C取样,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
于氯仿获得CdTe量子点溶液,荧光发射位置在545 nm。
4、 称取Cd0粉末0. 0256 g,取油酸0. 5 ml和十八碳烯4. 5 ml,加入到 三颈瓶中。CdO与油酸的摩尔比为1: 8, Cd的摩尔浓度为0.04mo1/1。在氩 气或氮气存在的条件下搅拌加热到200 'C,保持3分钟,然后降至50'C,制 得镉的储备液,即油酸镉溶液。
5、 称取S粉0. 0064 g和十八碳烯5 ml加入到三颈瓶中,使得硫粉的摩 尔浓度为0.04mo1/1。搅拌加热到150'C,硫粉全部溶解,然后降至50"C, 制得硫的储备液。
6、 将CdTe量子点溶液加热到100 °C,缓慢加入镉和硫的储备液,滴加 的速度分别为0.2ml/2min,不同时间取样,最后冷却至50'C,即可完成壳 的包覆,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 溶解于氯仿即制得CdTe/CdS核壳量子点。
实施例12
按以下步骤制备II型CdTe / CdS核壳量子点
1、 称取CdO粉末0. 0256 g,硬脂酸0. 228 g,及2 ml十八碳烯,放入三 颈瓶内,CdO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 4, Cd的摩尔浓度为O. 1 mo1/1。磁力 搅拌的同时充氩气,用加热套加热到20(TC,保持3分钟,直至溶液为无色 透明溶液,然后自然降温至50 °C,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
2、 称取碲粉0.0128 g放入青霉素瓶中,加入2ml三正辛基膦以及2ml 十八碳烯,碲粉与三正辛基膦的摩尔比为l:45,碲粉的摩尔浓度为25 mmo1/1。 密封后超声30分钟左右使碲粉全部溶解,制得碲的前驱体溶液。
3、 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十六垸基胺3 g,氧化三正辛基膦1.2 g, 使得Cd与TOPO和HDA的摩尔比为1: 16: 62。加热搅拌到200 。C后立即注 入碲的前驱体溶液,然后快速降温至IOO °C,加热2小时后降温至50 "C取样,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
于氯仿获得CdTe量子点溶液,荧光发射位置在545 nm。
4、 称取Cd0粉末0. 0256 g,取油酸0. 5 ml和十八碳烯4. 5 ml,加入到 三颈瓶中。CdO与油酸的摩尔比为1: 8, Cd的摩尔浓度为0.04mo1/1。在氩 气或氮气存在的条件下搅拌加热到200 t:,保持3分钟,然后降至50。C,制 得镉的储备液,即油酸镉溶液。
5、 称取S粉0. 0064 g和十八碳烯5 ml加入到三颈瓶中,使得硫粉的摩 尔浓度为0.04mo1/1。搅拌加热到15(TC,硫粉全部溶解,然后降至50。C, 制得硫的储备液。
6、 将CdTe量子点溶液加热到120 °C,缓慢加入镉和硫的储备液,滴加 的速度分别为0.2 ml/2min,不同时间取样,最后冷却至50'C,即可完成壳 的包覆,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 溶解于氯仿即制得CdTe/CdS核壳量子点。
采用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II型CdTe/CdS核壳量子点,荧光效率高。通过 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等方法表征结果表明,产物 有好的单分散性,荧光效率较高,具有明显的II型核壳量子点的荧光。
图1为实施例5所获得的2. 7 nm CdTe和不同壳层厚度的II型CdTe / CdS量子点的归一化的荧光光谱。其中a为CdTe的荧光光谱,b为1个壳层 厚度的CdTe/CdS核壳量子点的荧光光谱,c为2个壳层厚度的CdTe/CdS核 壳量子点的荧光光谱,d为3个壳层厚度的CdTe/CdS核壳量子点的荧光光谱, e为4个壳层厚度的CdTe/CdS核壳量子点的荧光光谱。
权利要求
1.一种II型CdTe/CdS核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镉的前驱体溶液将CdO、硬脂酸和十八碳烯混合加入到容器中,CdO与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4~1∶6,Cd的摩尔浓度为0.025mol/1~0.1mol/l,在氩气或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加热到180~200℃,保持2~3分钟,然后降至30~50℃,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即硬脂酸镉溶液;b.制备碲的前驱体溶液将碲粉、三正辛基膦和十八碳烯混合加入密封容器中,碲粉与三正辛基膦的摩尔比为1∶45~1∶90,碲粉的摩尔浓度为12.5mmol/l~25mmol/l,在密封容器中超声处理20~60分钟,直至碲粉全部溶解,制得碲的储备液,即三正辛基磷化碲溶液;c.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氧化三正辛基膦和十六烷基胺,使得Cd与氧化三正辛基膦和十六烷基胺的摩尔比为1∶(16~32)∶(50~62),在氩气或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并加热到200~280℃后将步骤b所述的碲的前驱体溶液立即注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降至30~50℃,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于氯仿获得CdTe量子点溶液;d.制备镉的储备液将CdO、油酸和十八碳烯混合加入到容器中,CdO与油酸的摩尔比为1∶6~1∶10,Cd的摩尔浓度为0.03mol/l~0.05mol/l,在氩气或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加热到200~250℃,保持2~3分钟,然后降至30~50℃,获得镉的储备液,即油酸镉溶液;e.制备硫的储备液将硫粉和十八碳烯混合加入到容器中,使得硫粉的摩尔浓度为0.03mol/l~0.05mol/l,搅拌、加热到140~160℃,直至硫粉全部溶解,然后降至30~50℃,即获得硫的储备液;f.将CdTe量子点溶液加热到100~120℃,加入步骤d所述的镉的储备液和步骤e所述的硫的储备液,滴加的速度分别为0.2ml/2min,最后冷却至30~50℃,即可完成壳的包覆,所得的溶液与氯仿互溶,然后用甲醇沉化2次,离心收集沉淀,再溶解于氯仿,即获得II型CdTe/CdS核壳量子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荧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II型CdTe/CdS核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首先用CdO、硬脂酸和十八碳烯,在氩气存在的条件下制得镉的前驱体溶液;用碲粉、三正辛基膦和十八碳烯在密封容器中,制得碲的前驱体溶液;将CdO溶于油酸和十八碳烯中,制得镉的储备液;将硫粉溶于十八碳烯中,制得硫的储备液;向镉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氧化三正辛基膦和十六烷基胺,在氩气存在的条件下将碲的前驱体溶液快速注入、降温,制得CdTe量子点;再取样纯化处理后加入镉和硫的储备液,最后冷却至30~50℃,再用甲醇沉化处理制得II型CdTe/CdS核壳量子点。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所获得的量子点具有典型的II型核壳量子点的光学特性。
文档编号C09K11/88GK101319141SQ20081005101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2日
发明者沂 于, 孔祥贵, 孙雅娟, 张友林, 曾庆辉, 赵家龙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