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制备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45685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制备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涂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制备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机又称投影仪,是通过数字光处理技术或者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液晶成像技术将图像或视频投射或反射到屏幕上的设备。投影机广泛应用在教育、商务、工程、家庭等场所,而且在工矿企业、军事、教育等行业使用的投影机中,由于其要求高亮度、能长时间运行,对散热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投影机的散热主要依靠散热器,通常,投影机中发热部件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经由散热器将热量散出,散热器散热的主要方式为辐射和对流,这都与散热器表面的性能有直接的关系。以散热器为例,设其散热原理模型参见附图1,其中,散热器的厚度为b,散热器内的温度t只沿垂直于壁面的x轴方向变化,散热器表面的温度为t1和t2,在稳定导热时,导热速率不随时间变化,传热面积a和导热系数λ也是常量,其传热量为q,其中(理想计算值),传热量与导热系数成正比关系。

当散热器的表面沉积灰尘等时形成多壁传热,其传热模型可参见附图2,设各层壁厚及导热系数分别为b1、b2、b3及λ1、λ2、λ3,各层的传热面积均为a,内表面温度为t1,外表面温度为t4,中间两分界面的温度分别为t2和t3,对于稳定导热过程,各层的传热量q相等,因此,当导热系数λ1、λ3与λ2差距较大时,传热阻力增加,当环境温度保持相对不变的情况时,散热量会有所减少。

通常,投影机的散热器采用铜、铝或铝合金制作而成,其表面或者经过处理后的表面在有风吹过的时候有着较大导热系数,如,铜导热系数为380w/(mk),铝导热系数为180-210w/(mk),铝合金导热系数为150-180w/(mk),因此,在无沉积灰尘的散热器与空气的换热效果很好;但当散热器表面沉积灰尘后,因为灰尘(灰尘导热系数在1.0w/(mk)以下)的导热系数远远小于铜、铝或铝合金材料的导热系数,散热过程中阻力增加,在环境温度保持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散热量会有所减少。如此,散热器的散效果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仅会对电器部件散热造成影响,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且可能产生可靠性或安全问题。甚至,当投影机整机内的结构件附着的灰尘量增加,散热器表面容易吸潮,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期的潮湿环境下,散热器表面的金属容易与大气污染物中的硫化物等发生化学反应,具有一定腐蚀,从而增加电器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制备方法及装置,提高投影仪中散热器等部件的防尘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溶剂400-800份、纳米四氮化三钛1-3份、丙烯酸酯单体65-90份和含氟单体10-25份,其中:

所述纳米四氮化三钛平均粒径是0.05-0.8μm;

所述丙烯酸酯单体包括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4.8-4.3:1;

所述含氟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取如上述原料配比的溶剂、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酯单体和含氟单体;

将所述溶剂、纳米四氮化三钛和丙烯酸酯单体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加热至75-85℃,加热过程中持续搅拌并保温1-2h;

向所述反应器中加入所述含氟单体,并将温度升高至90-95℃,持续搅拌并保温1-2h;

将所述反应器中溶液冷却至常温,得到防尘涂料。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含有散热防尘涂料涂层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喷涂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涂层,所述涂层为上述中涂料形成的涂料薄膜。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中丙烯酸酯单体和含氟单体发生共聚反应形成共聚物体系,生成的共聚物体系一种以氟化丙烯酸酯为壳、以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核的氟化丙烯酸酯包覆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核壳结构,同时将纳米四氮化三钛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引入到共聚物体系中,与共聚物的结合效果比常规的共混方式能够进一步的增强。

本申请提供的涂料在使用的时候,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与铝及铝合金、铜及镁合金等金属基材材质界面结合能力较好,容易形成共聚物膜层,同时使得聚合物有较好的耐热效果,特别是散热器等温度比较高的部件上,膜层相对于水的接触角较大,能起到抗污防尘的作用。且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在喷涂的基底表面形成凸起的微小的结构单元,在固化的过程中,由于共聚物在成膜过程中的收缩作用,将一部分纳米四氮化三钛微球露出涂料膜层的表面,纳米四氮化三钛材料表面的润滑性较好,进一步在膜层的表面形成了有疏水作用的微结构,能够增强共聚物膜层的拒水、防污、防结垢、防落尘的效果。且纳米四氮化三钛还有着较高的热传导率和较高的法向发射率,在低温下就能起到良好的导热和散热的作用,当附着于待散热的器件时,可以增强其散热作用。且试验数据表明,本申请提供的涂料形成的薄膜与水的接触角为95-110°,薄膜的达因值小于34dyn/cm。如此本申请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疏水效果,当喷涂在散热器等部件上时有利于防尘,减少灰尘的积累,改善因灰尘阻隔导致散热器等表面热阻变大、导热系数降低以及传热效率降低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散热器散热模型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散热器表面沉积灰尘时的散热模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制备方法的结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制备方法的结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溶剂400-800份、纳米四氮化三钛1-3份、丙烯酸酯单体65-90份和含氟单体10-25份。

溶剂为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可以任意比混合。纳米四氮化三钛选用平均粒径是0.05-0.8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0.05-0.8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能够突出其表面的疏水微结构,能够在本申请的涂料中发挥其疏水功能。由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组成丙烯酸酯单体,所述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4.8-4.3:1,如果丙烯酸丁酯比例过高,涂料形成的膜层表面过软,如果丙烯酸丁酯比例过低,涂料形成的膜层表面发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4-4:1。由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或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为引入含氟基团,含氟基团可减少表面能。为更好提高本申请中涂料的性能,含氟单体和丙烯酸酯单体的重量比为1:9-1:3。

为提高加快本申请实施例中涂料的制备,提高涂料的防尘性能,本申请实施例中涂料的原料中还包括引发剂,为方便引发剂的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选用浓度为2.4-3.8%的引发剂溶液,所述引发剂溶液中的引发剂溶质为偶氮二异丁腈和过氧化苯甲酰一种或两种,引发剂溶剂选用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选用上述原料中相同配比的溶剂作为引发剂溶剂。偶氮二异丁腈是油溶性的偶氮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反应稳定,是一级反应,没有副反应,比较好控制。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良好的聚丙烯酸酯等的单体聚合引发剂。

为便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涂料使用,提高涂料的表面活性,本申请是实施例中涂料的原料还包括1-3份的乳化剂,所述乳化剂选择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10、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50、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8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或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涂料的原料还包括偶联剂,偶联剂用于处理纳米四氮化三钛,偶联剂的用量一般选用纳米四氮化三钛重量份的0.5-2%。在制备反应加入纳米四氮化三钛前,取0.5-2%所述纳米四氮化三钛重量份的偶联剂,将所述偶联剂与酒精混合,并将所述纳米四氮化三钛加入搅拌均匀,挥发所述酒精,获得带有偶联剂的纳米四氮化三钛。加入偶联剂的纳米四氮化三钛与丙烯酸酯类胶粘剂通过氢键或者化学键的形式连接起来,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组分与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界面结合力,同时还能够提高所述散热防尘涂料与被贴基体的结合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可参考附图3:

s100:取上述任意原料配比的溶剂、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酯单体和含氟单体。

具体的,按照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原料配比进行溶剂、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酯单体和含氟单体重量的选取。

s200:将所述溶剂、纳米四氮化三钛和丙烯酸酯单体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加热至75-85℃,加热过程中持续搅拌并保温1-2h。

具体的,将溶剂、纳米四氮化三钛和丙烯酸酯单体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并将温度加热至75-85℃,持续搅拌并加热保温,使溶剂、纳米四氮化三钛和丙烯酸酯单体混合均匀,提高溶剂、纳米四氮化三钛和丙烯酸酯单体活性,温度高了副反应将增加,温度低了反应速度较慢。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中,将在进行溶剂、纳米四氮化三钛和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的过程中向反应器中加入1-3份的乳化剂,搅拌均匀,使乳化剂与溶剂、纳米四氮化三钛和丙烯酸酯单体充分混合。乳化剂可选上述中任意种类的乳化剂。

s300:向所述反应器中加入所述含氟单体,并将温度升高至90-95℃,持续搅拌并保温1-2h。

具体的,在溶剂、纳米四氮化三钛和丙烯酸酯单体混合均匀并保温一段时间后,加入含氟单体,并将温度升高至90-95℃,持续搅拌并保温1-2h,让反应器中的体系充分混合以及反应。

s400:将所述反应器中溶液冷却至常温,得到防尘涂料。

具体的,在反应完成后,将反应器中的溶液冷却至常温,即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涂料的制备。

结合上述实施例中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制备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制备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内容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可参考附图4:

s101:取0.5-1%所述丙烯酸酯单体和含氟单体总重量份的引发剂溶质以及20份重量的所述溶剂配成引发剂溶液。

s201:向所述反应器中加入50-60%所述引发剂溶液,继续搅拌并保温0.5-1h。

s202:将剩余的所述引发剂溶液加入到所述反应器中。

具体的,取合适量的引发剂溶质和溶剂配成引发剂溶液,将引发剂溶液分两次加入到反应器中,通常第一次是在溶剂、纳米四氮化三钛和丙烯酸酯单体混合均匀并保温结束后,取引发剂溶液的50-60%加入到反应器中,继续搅拌并保温0.5-1h;剩余的引发剂溶液在加入含氟单体时、加入含氟单体后或加入含氟单体前加入反应器中或在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分两次加入,能够适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反应温度,可充分利用引发剂的性能,催化涂料制备反应,降低副反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含有散热防尘涂料涂层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喷涂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涂层,所述涂层为上述中涂料形成的涂料薄膜。将涂料喷涂在装置本体的表面,在120-150℃烘干15-60分钟,涂料在装置本体形成涂层。通常,涂料薄膜的厚度为10-30μm。装置本体包括散热器、应用驱动板、光源壳体或液冷散热器水排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取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1:1混合的700g溶剂,2g平均粒径为0.3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4:1混合的75g丙烯酸酯单体以及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2:1:2混合的25g含氟单体。将700g溶剂、2g纳米四氮化三钛和75g丙烯酸酯单体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5℃,持续搅拌并保温2h,保温2h后,将25g含氟单体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并将温度升高至95℃,搅拌并保温2h,完成保温后,冷却至常温,获得防尘涂料。

将所述涂料用1mm喷嘴喷涂在散热器fin片表面,在130℃烘干固化后在表面形成约15μm的涂层,对喷涂后的散热器fin片表面进行防尘以及散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喷涂后的散热器fin片表面达因值为32dyn/cm,接触角为102°,相同的热源条件下温度较没喷涂本申请涂料的散热器表面温度降低1.8℃。一般当水与基材的接触角大于90°,可以认为基材具有一定的疏水效果,即基材的表面能较低,不一附着灰尘,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散热防尘性能。

实施例二

取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1:1混合的700g溶剂,2g平均粒径为0.3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4:1混合的75g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2:1:2混合的25g含氟单体以及1g偶氮二异丁腈。取20g上述配比的溶剂,将1g偶氮二异丁腈混入所述溶剂中,配成引发剂溶液。将700g溶剂、2g纳米四氮化三钛和75g丙烯酸酯单体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0℃,持续搅拌并保温1h,保温1h后加入11g引发剂溶液,再继续保温1h,将25g含氟单体和剩余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并将温度升高至90℃,搅拌并保温1.5h完成保温后,冷却至常温,获得防尘涂料。

将所述涂料用1mm喷嘴喷涂在散热器fin片表面,在130℃烘干固化后在表面形成约15μm的涂层,对喷涂后的散热器fin片表面进行防尘以及散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喷涂后的散热器fin片表面达因值为31dyn/cm,接触角为105°,相同的热源条件下温度较没喷涂本申请涂料的散热器表面温度降低2.3℃。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散热防尘性能。

实施例三

分别取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1:1混合的700g溶剂,2g平均粒径为0.3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4:1混合的75g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2:1:2混合的25g含氟单体,1g偶氮二异丁腈以及2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取20g溶剂,将1g偶氮二异丁腈混入所述溶剂中,配成引发剂溶液。将700g溶剂、2g纳米四氮化三钛、75g丙烯酸酯单体和2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0℃,持续搅拌并保温1.5h,保温1.5h后加入11g引发剂溶液,再继续保温1h,将25g含氟单体和剩余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并将温度升高至90℃,搅拌并保温1.5h完成保温后,冷却至常温,获得防尘涂料。

将所述涂料用1mm喷嘴喷涂在散热器fin片表面,在135℃烘干固化后在表面形成约18μm的涂层,对喷涂后的散热器fin片表面进行防尘以及散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喷涂后的散热器fin片表面达因值为31dyn/cm,接触角为105°,相同的热源条件下温度较没喷涂本申请涂料的散热器表面温度降低2.1℃。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散热防尘性能。

实施例四

取乙酸乙酯800g为溶剂,1g平均粒径为0.05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2混合的75g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1:1混合的25g含氟单体,0.4g偶氮二异丁腈和0.2g过氧化苯甲酰,以及1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10。取20g溶剂,将0.4g偶氮二异丁腈和0.2g过氧化苯甲酰混入所述溶剂中,配成引发剂溶液。将800g溶剂、2g纳米四氮化三钛、75g丙烯酸酯单体和1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10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75℃,持续搅拌并保温1.5h,保温1.5h后加入10.5g引发剂溶液,再继续保温1.5h,将25g含氟单体和剩余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并将温度升高至91℃,搅拌并保温1.5h完成保温后,冷却至常温,获得防尘涂料。

将所述涂料用1mm喷嘴喷涂在应用驱动板散热器表面,在125℃烘干固化后在表面形成约10μm的涂层,对喷涂后的应用驱动板散热器表面进行防尘以及散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喷涂后的应用驱动板散热器表面达因值为32dyn/cm,接触角为103°,相同的热源条件下温度较没喷涂本申请涂料的应用驱动板散热器表面温度降低3℃。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散热防尘性能。

实施例五

取乙酸丁酯550g为溶剂,3g平均粒径为0.8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4混合的90g丙烯酸酯单体,10g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0.5g偶氮二异丁腈,以及3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10。取20g溶剂,将0.5g偶氮二异丁腈混入所述溶剂中,配成引发剂溶液。将550g溶剂、3g纳米四氮化三钛、90g丙烯酸酯单体和3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10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5℃,持续搅拌并保温1.5h,保温1.5h后加入10.5g引发剂溶液,再继续保温1h,将10g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剩余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并将温度升高至92℃,搅拌并保温2h完成保温后,冷却至常温,获得防尘涂料。

将所述涂料用1mm喷嘴喷涂在激光器散热器表面,在135℃烘干固化后在表面形成约20μm的涂层,对喷涂后的激光器散热器表面进行防尘以及散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喷涂后的激光器散热器表面达因值为33dyn/cm,接触角为99°,相同的热源条件下温度较没喷涂本申请涂料的激光器散热器表面温度降低2℃。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散热防尘性能。

实施例六

取乙酸乙酯650g为溶剂,1.5g平均粒径为0.1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1.17混合的65g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2:1:2混合的25g含氟单体,1g过氧化苯甲酰,以及1.5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50。取20g溶剂,将1g过氧化苯甲酰混入所述溶剂中,配成引发剂溶液。将650g溶剂、1.5g纳米四氮化三钛、65g丙烯酸酯单体和1.5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50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5℃,持续搅拌并保温1.5h,保温1.5h后加入10.5g引发剂溶液,再继续保温0.5h,将25g含氟单体和剩余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并将温度升高至93℃,搅拌并保温1h完成保温后,冷却至常温,获得防尘涂料。

将所述涂料用1mm喷嘴喷涂在光源壳体表面,在120℃烘干固化后在表面形成约20μm的涂层,对喷涂后的光源壳体表面进行防尘以及散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喷涂后的光源壳体表面达因值为32dyn/cm,接触角为102°,相同的热源条件下温度较没喷涂本申请涂料的光源壳体表面温度降低2℃。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散热防尘性能。

实施例七

取乙酸丁酯700g为溶剂,2g平均粒径为0.3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4.3混合的80g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3:1混合的25g含氟单体,0.8g偶氮二异丁腈,以及2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80。取20g溶剂,将0.8g偶氮二异丁腈混入所述溶剂中,配成引发剂溶液。将700g溶剂、2g纳米四氮化三钛、80g丙烯酸酯单体和2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80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0℃,持续搅拌并保温1.5h,保温1.5h后加入11g引发剂溶液,再继续保温0.5h,将25g含氟单体和剩余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并将温度升高至94℃,搅拌并保温2h完成保温后,冷却至常温,获得防尘涂料。

将所述涂料用1mm喷嘴喷涂在液冷散热器表面,在150℃烘干固化后在表面形成约15μm的涂层,对喷涂后的液冷散热器表面进行防尘以及散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喷涂后的在激光器散热器表面达因值为32dyn/cm,接触角为103°,相同的热源条件下温度较没喷涂本申请涂料的激光器散热器表面温度降低2℃。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散热防尘性能。

实施例八

取乙酸乙酯600g为溶剂,2g平均粒径为0.2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2:1混合的75g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1.5:1混合的25g含氟单体,0.5g过氧化苯甲酰,以及2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取20g溶剂,将0.5g过氧化苯甲酰混入所述溶剂中,配成引发剂溶液。将600g溶剂、2g纳米四氮化三钛、75g丙烯酸酯单体和2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5℃,持续搅拌并保温1.8h,保温1.8h后加入12g引发剂溶液,再继续保温0.75h,将25g含氟单体和剩余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并将温度升高至95℃,搅拌并保温1h完成保温后,冷却至常温,获得防尘涂料。

将所述涂料用1mm喷嘴喷涂在风口铝防尘网罩表面,在120℃烘干固化后在表面形成约20μm的涂层,对喷涂后的风口铝防尘网罩表面进行防尘以及散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喷涂后的风口铝防尘网罩表面达因值为31dyn/cm,接触角为105°,相同的热源条件下温度较没喷涂本申请涂料的风口铝防尘网罩表面温度降低4℃。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散热防尘性能。

实施例九

取乙酸丁酯550g为溶剂,2.5g平均粒径为0.5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4.8:1混合的87g丙烯酸酯单体,13g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组成的含氟单体,0.5g偶氮二异丁腈和0.2g过氧化苯甲酰,以及1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80。取20g溶剂,将0.5g偶氮二异丁腈和0.2g过氧化苯甲酰混入所述溶剂中,配成引发剂溶液。将550g溶剂、2.5g纳米四氮化三钛、87g丙烯酸酯单体和1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80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2℃,持续搅拌并保温1.8h,保温1.8h后加入11g引发剂溶液,再继续保温0.75h,将13g含氟单体和剩余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并将温度升高至90℃,搅拌并保温1.5h完成保温后,冷却至常温,获得防尘涂料。

将所述涂料用1mm喷嘴喷涂在激光影院荧光轮散热器表面,在135℃烘干固化后在表面形成约30μm的涂层,对喷涂后的激光影院荧光轮散热器表面进行防尘以及散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喷涂后的激光影院荧光轮散热器表面达因值为33dyn/cm,接触角为96°,相同的热源条件下温度较没喷涂本申请涂料的激光影院荧光轮散热器表面温度降低4.5℃。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散热防尘性能。

实施例十

取乙酸丁酯800g为溶剂,1.5g平均粒径为0.6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4.3混合的80g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1:1混合的20g含氟单体,0.8g偶氮二异丁腈,以及2.5g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取20g溶剂,将0.8g偶氮二异丁腈混入所述溶剂中,配成引发剂溶液。将800g溶剂、1.5g纳米四氮化三钛、80g丙烯酸酯单体和2.5g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3℃,持续搅拌并保温2h,保温2h后加入11g引发剂溶液,再继续保温0.5h,将20g含氟单体和剩余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并将温度升高至95℃,搅拌并保温1.5h完成保温后,冷却至常温,获得防尘涂料。

将所述涂料用1mm喷嘴喷涂在激光散热器表面,在125℃烘干固化后在表面形成约10μm的涂层,对喷涂后的激光散热器表面进行防尘以及散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喷涂后的激光散热器表面达因值为34dyn/cm,接触角为95°,相同的热源条件下温度较没喷涂本申请涂料的激光散热器表面温度降低2℃。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散热防尘性能。

实施例十一

取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1:1.5混合的500g溶剂、1.5g平均粒径为0.5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1混合的80g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1:1:2混合的20g含氟单体、0.6g过氧化苯甲酰以及1.5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10。取20g溶剂,将0.6g过氧化苯甲酰混入所述溶剂中,配成引发剂溶液。将500g溶剂、1.5g纳米四氮化三钛、80g丙烯酸酯单体和1.5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10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78℃,持续搅拌并保温1.5h,保温1.5h后加入11.5g引发剂溶液,再继续保温0.5h,将20g含氟单体和剩余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并将温度升高至92℃,搅拌并保温1.5h完成保温后,冷却至常温,获得防尘涂料。

将所述涂料用1mm喷嘴喷涂在激光影院光机机壳表面,在130℃烘干固化后在表面形成约25μm的涂层,对喷涂后的散热器fin片表面进行防尘以及散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喷涂后的散热器fin片表面达因值为31dyn/cm,接触角为101°,相同的热源条件下温度较没喷涂本申请涂料的散热器表面温度降低3℃。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散热防尘性能。

实施例十二

取乙酸乙酯400g为溶剂,2g平均粒径为0.4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5:1混合的75g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1:1.5混合的25g含氟单体,0.5g过氧化苯甲酰,以及2.5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50。取20g溶剂,将0.7g过氧化苯甲酰混入所述溶剂中,配成引发剂溶液。将400g溶剂、2g纳米四氮化三钛、75g丙烯酸酯单体和2.5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50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0℃,持续搅拌并保温1.9h,保温1.9h后加入11.5g引发剂溶液,再继续保温0.75h,将25g含氟单体和剩余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并将温度升高至95℃,搅拌并保温2h完成保温后,冷却至常温,获得防尘涂料。

将所述涂料用1mm喷嘴喷涂在激光影院dmd散热器表面,在130℃烘干固化后在表面形成约20μm的涂层,对喷涂后的风口铝防尘网罩表面进行防尘以及散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喷涂后的风口铝防尘网罩表面达因值为30dyn/cm,接触角为107°,相同的热源条件下温度较没喷涂本申请涂料的风口铝防尘网罩表面温度降低3℃。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散热防尘性能。

实施例十三

取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2:1混合的600g溶剂,2g平均粒径为0.4μm的纳米四氮化三钛,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1混合的80g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1:1:2混合的20g含氟单体,0.8g过氧化苯甲酰,1.5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10以及0.04g偶联剂。将0.04g偶联剂与5g酒精混合,并将2g纳米四氮化三钛加入其中搅拌均匀,蒸发酒精后获得带有偶联剂的纳米四氮化三钛。取20g溶剂,将0.8g过氧化苯甲酰混入所述溶剂中,配成引发剂溶液。将500g溶剂、带有偶联剂的纳米四氮化三钛、80g丙烯酸酯单体和1.5g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10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0℃,持续搅拌并保温1.5h,保温1.5h后加入11.5g引发剂溶液,再继续保温0.5h,将20g含氟单体和剩余引发剂溶液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并将温度升高至90℃,搅拌并保温1.5h完成保温后,冷却至常温,获得防尘涂料。

将所述涂料用1mm喷嘴喷涂在激光散热器表面,在135℃烘干固化后在表面形成约20μm的涂层,对喷涂后的激光散热器表面进行防尘以及散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喷涂后的激光散热器表面达因值为31dyn/cm,接触角为103°,相同的热源条件下温度较没喷涂本申请涂料的激光散热器表面温度降低3℃。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料具有良好的散热防尘性能。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