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助力比真空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832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助力比真空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系统技术领域的真空助力器,具体是一种变助力比真空助力器。
现有技术现有用于汽车制动的真空助力器不能改变助力比,输入力与输出力呈线性正比关系,汽车频繁的使用制动,驾驶员操作劳动强度大,容易疲劳,其二导致制动效率降低,在汽车行驶拥挤的都市、高速公路上极易发生追尾现象,造成交通事故,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汽车追尾现象带来的交通事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设定输入力后能改变输出的变助力比的真空助力器,使汽车点制动与急制动产生不同助力比,达到安全行车。
本实用新型实现设计任务的技术构思方案记载如下它包括有壳体,推杆,控制阀,顶块,反馈盘,顶杆,活塞,密封圈,回位弹簧,壳体有前壳和后壳,推杆连接控制阀,控制阀与顶块面接触连接,顶块与活塞由销片连接,顶块的另一端与反馈盘间隙配合,反馈盘连接顶杆,活塞分别连接壳体和回位弹簧,密封圈保持活塞内、外腔及前后壳体内外的密封。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技术特点是活塞头端置有两个台阶沉孔,反馈盘与顶块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变助力比真空助力器的活塞头端设计两个台阶沉孔,顶块与反馈盘间隙配合,使该助力器在同样的输入力,有不同的输出力,有效提高制动效率,动力试验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表明,在输入力在600N~650N之间,输出力在3000N~3500N,助变力比就比较大的变化,比原结构助力器增大30~40%的输出力,提高制动性能,有效地防止行车追尾现象的发生。
图面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视图。
图2是活塞的台阶沉孔视图。
1-推杆,2-密封圈,3-锁片,4-后壳体,5-前壳体,6-回位弹簧,7-密封圈,8-活塞,9-反馈盘,10-顶块,11-控制阀,12-沉孔,13-顶杆,14-顶块孔,15-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实施方式详述如下本实用新型变助力比真空助力器的推杆1外接制动踏板,其头端与控制阀11一端轴向紧配连接,控制阀11的头端同活塞8导向孔间隙配合,可轴向移动,其端面同顶块10面接触,顶块10与活塞8的顶块孔14间隙配合,轴向左、右移动,另一端面与反馈盘9的右端面之间有一间隙,该间隙在活塞的台阶沉孔12位置上,反馈盘9可在第一台阶沉孔13中作轴向移动,反馈盘9的另一端连接顶杆13,顶杆13外接制动主缸活塞。活塞8一端(右端)同后壳体4连接处装接密封圈2,使活塞8外腔与后壳体2之间密封,活塞8头端(左端)通过回位弹簧6连接前壳体5。密封圈7使前壳体5与活塞8内腔密封,保持壳体内的密封,参阅
图1。本实用新型的活塞8结构如图2所示,其头端加工有沉孔15,12和顶块孔14,沉孔15与反馈盘9活动配合,沉孔12的直径小于沉孔15,大于顶块孔14,顶块在顶块孔14中可以轴向左、右移动。
该助力器在工况时,推杆1前移,带动控制阀11向左推压顶块10,锁片3连接控制阀11和活塞8,与此同时,活塞8也向左移动,顶块10端面移过与沉孔12之间的空隙,推动反馈盘9,直到使顶杆13对主缸活塞作用,实现汽车制动。解除制动时,回位弹簧6推动活塞8和控制阀11右移,该助力器恢复原始位置,顶块10与反馈盘9之间的间隙为活塞的沉孔12的高度。
权利要求1.一种变助力比真空助力器,它包括有壳体,推杆,制动阀,顶块,反馈盘,顶杆有活塞,推杆连接制动阀,制动阀与顶块面接触,顶块与活塞相接,另一端与反馈盘面接触,反馈盘连接顶杆,其特征是活塞头端置有两个台阶沉孔(15)和(12),反馈盘(9)与顶块(10)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助力比真空助力器,其特征是沉孔(12)的直径小于沉孔(15),大于顶块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助力比真空助力器,其特征是顶块(10)与反馈盘(9)之间的间隙为沉孔(12)的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汽车制动系统的一种变助力比真空助力器,它主要包括有壳体,活塞,控制阀,推杆,顶杆,反馈盘及顶杆,活塞头端设置有两个台阶沉孔,顶块与反馈盘间隙配合,它能改变助力比,在设定输入力时,增大输出力,提高制动效率,降低汽车追尾事故的发生。
文档编号B60T13/52GK2548869SQ0221814
公开日2003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1日
发明者朱建明, 施正堂, 张赫, 黄国兴 申请人: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