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单筒阻尼器倒置式前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619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单筒阻尼器倒置式前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尤其是一种适用于中、高档越野车和赛车的内单筒阻尼器倒置式前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家所熟悉的国内自行生产的前减震器主要为正置式前减震器,这种减震器主要由底筒、前叉管、活塞管、减震簧和油封等零部件组成。这种减震器安装时前叉管朝上,底筒向下,前叉管与整车方向柱上、下连接板配合连接,液压油通过设置在活塞管上的阻尼孔产生阻尼力来匹配减震簧压缩或复位来实现减震,在不同运动速度下,阻尼孔的变化始终为恒定值,随速度变化,阻力速度变化成线性关系,在倒置式减震中,其阻尼器为双筒阻尼器,结构复杂,且对差部分的精度要求高,不易控制,另外,中、高档越野车和赛车的减震器的前叉管表面与外筒内壁接触,运动时摩擦力较大,如要减小摩擦力,就必须提高外筒内孔的加工精度,而外筒孔为深孔,加工难度大,且加工精度也不易保证。由于正置式前减震器安装方式所限,其叉管的抗强度较弱,容易因变形而影响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单筒阻尼器倒置式前减震器,通过改变现有前减震器的结构,解决现有前减震器使用性能差,运动副摩擦阻力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包括底筒、前叉管、防尘盖、外筒、端盖、缓冲垫、衬套座、垫圈、油封、减震簧、底座、定位座、螺钉、锁紧螺母、开口垫圈、挡圈、活塞体、限位垫、缓冲簧、工作缸、导向座、连杆、阻尼器,其特征在于A、前叉管一头套装有底筒,另一头套装有外筒,前叉管外壁与外筒内壁之间设置有衬套;B、前叉管内设置有阻尼器,阻尼器上套装有减震簧,减震簧一头与定位座接触,另一头由设置在阻尼器上的衬套座限位,衬套座与前叉管内壁之间设置有活塞环。
该方案在前叉管内设置有单筒结构的阻尼器,使减震器的阻尼与运动状况得到完美结合,提高了减震性能,在前叉管与外筒之间设置有衬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前叉管外壁不与外筒内壁直接接触,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减少,提高了减震器的运动灵活性。
采用上述方案减少了运动副的摩擦力,增加了抗弯强度,提高了使用性能,其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制造成本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看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底筒1、前叉管2、防尘盖3、外筒4、端盖5、缓冲垫6、支承套7、衬套8、定位管9、衬套座10、活塞环11、衬套12、垫圈13、油封14、减震簧15、底座16、定位座17、螺钉18、锁紧螺母19、开口垫圈20、挡圈21、活塞体24、限位垫25、缓冲簧26、工作缸27、导向座28、连杆29、阻尼器33组成,其特征在于A、前叉管2一头套装有底筒1,另一头套装有外筒4,前叉管2外壁与外筒4内壁之间设置有衬套8、12;B、前叉管2内设置有阻尼器33,阻尼器33上套装有减震簧15,减震簧15一头与定位座17接触,另一头由设置在阻尼器33上的衬套座10限位,衬套座10与前叉管2内壁之间设置有活塞环11。
从图1可以看出衬套8由支承套7定位;衬套12由设置在外筒4内的垫圈13定位;衬套座10由定位管9定位。
从图1也可以看出阻尼器33一头穿过底座16与底筒1端部的螺钉18连接,底座16套装在定位座17内,阻尼器33另一头与连接在外筒4端部的端盖5螺纹连接。
从图1还可以看出阻尼器33由螺钉18、锁紧螺母19、开口垫圈20、挡圈21、活塞体24、限位垫25、缓冲簧26、工作缸27、导向座28、连杆29组成,其中工作缸27内一头设置有活塞体24和导向座28,活塞体24内套装有限位垫25,连杆29一头穿过导向座28和限位垫25后由锁紧螺母19锁紧,在导向座28和限位垫25之间的连杆29上套装有缓冲簧26,伸出工作缸27的连杆29上设置有锁紧螺母19;工作缸27另一头经螺钉18和挡圈21与开口垫圈20和锁紧螺母19连接。
从图1可进一步看出阻尼器33是一种单筒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将外筒4与整车方向柱上、下连接配合连接,在单筒阻尼器33内加入减震油,并使减震油高于活塞体24、外筒4在外力作用下带动阻尼器33向左方运动,迫使工作缸27内腔的减震器经活塞体24上的阻尼孔产生压缩阻力,使减震器内部形成高压室,此时减震簧15被压缩,实现减震作用。在减震簧15回复到原来长度的过程中,作用力作用在衬套座10上,衬套座10经定位管9带动阻尼器33向左右方向运动,迫使工作缸27左端的减震油流经活塞体24上的阻尼孔产生复原阻力,使减震簧15复位。在整个运动中前叉管2的外壁与外筒4内壁之间通过衬套8和12支承,没有直接接触,不仅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而且提高了减震器的运动灵活性和抗弯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内单筒阻尼器倒置式前减震器,包括底筒(1)、前叉管(2)、防尘盖(3)、外筒(4)、端盖(5)、缓冲垫(6)、衬套座(10)、垫圈(13)、油封(14)、减震簧(15)、底座(16)、定位座(17)、螺钉(18)、锁紧螺母(19)、开口垫圈(20)、挡圈(21)、活塞体(24)、限位垫(25)、缓冲簧(26)、工作缸(27)、导向座(28)、连杆(29)、阻尼器(33),其特征在于A、前叉管(2)一头套装有底筒(1),另一头套装有外筒(4),前叉管(2)外壁与外筒(4)内壁之间设置有衬套(8)、(12);B、前叉管(2)内设置有阻尼器(33),阻尼器(33)上套装有减震簧(15),减震簧(15)一头与定位座(17)接触,另一头由设置在阻尼器(33)上的衬套座(10)限位,衬套座(10)与前叉管(2)内壁之间设置有活塞环(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单筒阻尼器倒置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衬套(8)由支承套(7)定位;衬套(12)由设置在外筒(4)内的垫圈(13)定位;衬套座(10)由定位管(9)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单筒阻尼器倒置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阻尼器(33)一头穿过底座(16)与底筒(1)端部的螺钉(18)连接,底座(16)套装在定位座(17)内,阻尼器(33)另一头与连接在外筒(4)端部的端盖(5)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内单筒阻尼器倒置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阻尼器(33)由螺钉(18)、锁紧螺母(19)、开口垫圈(20)、挡圈(21)、活塞体(24)、限位垫(25)、缓冲簧(26)、工作缸(27)、导向座(28)、连杆(29)组成,其中工作缸(27)内一头设置有活塞体(24)和导向座(28),活塞体(24)内套装有限位垫(25),连杆(29)一头穿过导向座(28)和限位垫(25)后由锁紧螺母(19)锁紧,在导向座(28)和限位垫(25)之间的连杆(29)上套装有缓冲簧(26),伸出工作缸(27)的连杆(29)上设置有锁紧螺母(19);工作缸(27)另一头经螺钉(18)和挡圈(21)与开口垫圈(20)和锁紧螺母(19)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内单筒阻尼器倒置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阻尼器(33)是一种单筒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中、高档越野车和赛车的内单筒阻尼器倒置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A、前叉管2一头套装有底筒1,另一头套装有外筒4,前叉管2外壁与外筒4内壁之间设置有衬套8、12;B、前叉管2内设置有阻尼器33,阻尼器33上套装有减震簧15,减震簧15一头与定位座17接触,另一头由设置在阻尼器33上的衬套座10限位,衬套座10与前叉管2内壁之间设置有活塞环11。该实用新型减少了运动副的摩擦力,增加了抗弯强度,提高了使用性能,其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制造成本低。
文档编号B60G15/04GK2621963SQ03234269
公开日2004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日
发明者张兴海, 李植 申请人:重庆长安减震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