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580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扶手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的扶手的高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的高度调节装置具有锁定弹簧、和配置在锁定弹簧的线圈部内部的轴,利用线圈部与轴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将扶手保持在任意的位置上(例如实开平5-53547号公报)。
对于前述公知装置,具有下述课题为了使线圈部与轴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及减少,需要配置操作杆。
此外,前述公知装置的、扶手的位置调节方法很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操作杆的扶手的高度调节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法简单的扶手的高度调节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简单地改变扶手的使用范围的扶手的高度调节装置。


图1是备有本发明的扶手的高度调节装置的车辆座椅的侧视图。
图2是前述高度调节装置的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前述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座椅靠背框架与处于下限位置的扶手框架的侧视图。
图5是扶手处于下限位置时的锁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扶手处于使用范围内的顶部位置时的锁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7及图8是扶手从使用范围转移到收放范围时的锁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扶手向收放范围的转移结束时的锁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扶手处于上限位置时的锁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扶手从收放位置移动到了下限位置附近时的锁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弹簧罩的窗部与弯曲板的钩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车辆座椅1具有滑动自如地安装在车体(未图示)上的座椅底座2、支承在前述座椅底座2上而旋转自如并可自由调节倾斜角度的座椅靠背3、设置在座椅靠背3的侧部上的扶手4。
在前述座椅靠背3的座椅靠背框架5上固定着托架6。前述扶手4的扶手框架8通过左右方向的轴7而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托架6(框架8)上。在扶手框架8的基部与座椅靠背框架5之间设置锁定装置40。
如图1所示,前述扶手4可在下限位置L与上限位置H之间自由移动。扶手4通常在使用范围A中使用。在使用范围A内,扶手4通过前述锁定装置40保持在任意的位置上。即、利用前述锁定装置40使扶手4的朝向下限位置L的移动受到限制。但是,锁定装置40不限制扶手4的朝向上限位置H的移动。此外,在设定于使用范围A的上方的收放范围B中,锁定装置40不妨碍扶手4的旋转。即、扶手4在收放范围B内自由地旋转。此外,在扶手4从收放范围B向使用范围A移动时,锁定装置40不妨碍扶手4在使用范围A内的旋转。使用范围A内的锁定装置40的锁定功能在扶手4实质上移动到下限位置时复原。
前述锁定装置40具有锁定弹簧11。弹簧11的线圈部11A配置在轴套(collar)10的外周,在轴套10内插入前述轴7。轴套10的一端贯通前述托架6并固定在扶手框架8上。因此,轴套10与扶手4一起一体地旋转。锁定弹簧11的第1弯曲脚部11B卡合在固定于托架6上的副托架13的卡合孔14中。第2直线脚部11C在线圈部11A的放射方向上较长地突出。前述线圈部11A以适当的强度紧贴在轴套10上。
在前述轴套10的另一端上固定着弹簧罩30。弹簧罩30备有圆盘状板31、和从板31的外周缘向扶手框架8延伸的弯曲凸缘38。弯曲凸缘38具有容纳第2直线脚部11C的窗部41。在窗部41的一个侧面上形成与轴7的轴芯方向大致平行的解除锁定抵接壁32,在窗部41的另一个侧面上形成回复倾斜壁39。
当扶手框架8如图4所示那样处于下限位置L时,如图5所示,直线脚部11C位于倾斜壁39的终端部37上,若扶手框架8移动到使用范围A的顶部位置,如图6所示,解除锁定抵接壁32恰好抵接在直线脚部11C上。因此,扶手框架8位于使用范围A时,弹簧罩30与直线脚部11C实质上不抵接,直线脚部11C保持在不受任何外力的状态。
在前述直线脚部11C不受外力的状态下,前述线圈部11A以适当的强度紧贴在轴套10上。利用由该接触产生的摩擦阻力,扶手4被保持在使用范围A内的任意位置上。若驾驶员等的肘部放在扶手4上,而使扶手4(轴套10)有向下方旋转的趋势,则线圈部11A的直径变短而对轴套10强力地卷压,线圈部11A与轴套10之间的摩擦阻力瞬间地增大。于是,该增大了的摩擦阻力防止扶手4向下方的旋转。另外,在使扶手4向上方旋转时,线圈部11A的直径瞬时地增大而使线圈部11A与轴套10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少,扶手4可以顺畅地向上方旋转,若扶手4的旋转停止,则线圈部11A再次以适当的强度紧贴在轴套10上。
前述副托架13具有与轴7的轴芯方向平行且朝向座椅靠背框架5延伸的弯曲板25,在弯曲板25上形成可与直线脚部11C卡合的钩24。钩24具有将直线脚部11C导引到钩24内的倾斜导引凸轮面23、和将直线脚部11C保持在解除锁定位置上的解除锁定保持面22。解除锁定保持面22形成为与轴7的轴芯方向平行的形式或者如图12所示那样形成为平缓的倾斜面。
在导引凸轮面23与解除锁定保持面22之间形成通路26。弯曲板25备有与通路26相连的倾斜面27。
前述弹簧罩30的前述解除锁定抵接部32的端缘如图12所示,与解除锁定保持面22的端缘一致或相互交叠。如从扶手框架8处于使用范围A内的顶部位置的图6状态起,扶手4向上方进一步旋转,则如图7所示,通过解除锁定抵接壁32使直线脚部11C抵接在导引凸轮面23上,被导引到钩24内。直线脚部11C在如图8所示移动到钩24的内部后,从解除锁定抵接壁32脱离,其后,直线脚部11C如图9所示,利用线圈部11A的弹力而抵接在解除锁定保持面22上。
如图9所示,直线脚部11C与副托架13的解除锁定保持面22抵接的位置成为扶手4的收放范围B的下方位置。
如图3所示,在前述弯曲凸缘38上形成与轴7的轴芯方向垂直的封闭壁33。封闭壁33与解除锁定抵接壁32的终端相连。如图9所示,在直线脚部11C抵接在解除锁定保持面22上的状态下,封闭壁33将钩24的通路26实质上封闭起来,防止直线脚部11C从解除锁定保持面22脱离。
在直线脚部11C卡合在解除锁定保持面22上的状态下,线圈部11A的直径保持在变大了的状态。此时的线圈部11A与轴套10之间的摩擦阻力变得相当小,可以用很轻的操作使扶手4旋转。图10表示使扶手4移动到了上限位置H时的状态。
在前述封闭壁33的端部上设置与轴7的轴芯平行的止动器34。止动器34防止扶手4的过度转动。
处于收放范围B内的扶手4向下方旋转时,首先,封闭壁33从钩24的通路26脱离。但是,通常,即使封闭壁33从通路26脱离,直线脚部11C也保持在卡合于解除锁定保持面22上的状态。倾斜的解除锁定保持面22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直线脚部11C从解除锁定保持面22的脱落。因此,扶手4进入使用范围A之后也可用较轻的操作使其进一步向下方移动。然后,扶手4接近下限位置时,如图11所示,弹簧罩30的回复倾斜壁39抵接在直线脚部11C上,由此,直线脚部11C被向通路26推出,从解除锁定保持面22脱开。于是,直线脚部11C在线圈部11A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线圈部11A与轴套10之间的摩擦阻力也回复到适当的强度,由此使该锁定装置40的使用范围A内的锁定功能复原。
发明效果在本发明中,扶手4起到操作杆的作用,所以结构变得简单。
在本发明中,扶手4的使用范围A可以根据弹簧罩30的解除锁定抵接壁32与倾斜壁39(终端部37)之间的距离的改变而简单地改变。
在本发明中,扶手4从收放范围B向使用范围A移动时,窗部41的封闭壁33封闭钩24的通路26,防止直线脚部11C从钩24脱落。因此,扶手4从收放范围B向使用范围A移动时,扶手4可以顺畅地移动到使用范围A的下限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扶手的高度调节装置,是具有座椅底座、和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前述座椅底座上的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的高度调节装置,具有轴套,设置在前述扶手的扶手框架与前述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架之间,并与前述扶手框架一体旋转;弹簧罩,与前述轴套一体旋转;锁定弹簧,具有配置在前述轴套的外周的线圈部、卡合在前述座椅靠背框架上的第1脚部、收纳在前述弹簧罩的窗部内的第2脚部;固定板,固定在前述座椅靠背框架上并具有可以与前述第2脚部卡合的钩;在前述第2脚部未受外力的状态下,前述线圈部以适当的强度紧贴在前述轴套上,在前述线圈部与前述轴套之间产生通常的摩擦阻力,在前述扶手有向下方旋转的趋势时,在前述通常的摩擦阻力的作用下,前述线圈部的直径变短,前述线圈部与前述轴套之间的前述摩擦阻力增大,在前述扶手有向上方旋转的趋势时,在前述通常的摩擦阻力的作用下,前述线圈部的直径变大,前述线圈部与前述轴套之间的前述摩擦阻力减少,前述窗部具有解除锁定抵接壁,所述解除锁定抵接壁在前述扶手超过规定位置而向上方旋转时与前述第2脚部抵接,将前述第2脚部导引到前述钩内,前述窗部还具有回复倾斜壁,前述扶手在前述第2脚部卡合在前述钩内的状态下向下方旋转时,所述回复倾斜壁与前述第2脚部抵接,使前述第2脚部从前述钩回复到前述窗部内,在前述第2脚部卡合在前述钩上的状态下,前述线圈部与前述轴套之间的前述摩擦阻力保持在比前述通常的摩擦阻力弱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的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钩具有倾斜导引凸轮面,所述倾斜导引凸轮面将通过与前述解除锁定抵接壁的抵接而移动了的前述第2脚部导引到前述钩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扶手的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弹簧罩具有防止被导引到前述钩内的前述第2脚部从前述钩脱落的封闭壁。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扶手的高度调节装置具有固定在扶手框架(8)上的轴套(10)、和弹簧(11)。弹簧(11)具有配置在轴套(10)的外周的线圈部(11A)、卡合在座椅靠背框架(5)上的第1脚部(11B)、收纳在扶手框架(8)的窗部(41)内的第2脚部(11C)。前述线圈部(11A)由于扶手框架(8)向下的旋转而直径变短,由于扶手框架(8)向上的旋转而直径变大。在扶手框架(8)超过规定位置而向上方旋转时,前述第2脚部(11C)通过与窗部(41)的抵接而被导引到座椅靠背框架(5)的钩(24)内。在第2脚部(11C)卡合在钩(24)内的状态下,线圈部(11A)的直径保持在变大了的状态。
文档编号B60N2/46GK1731945SQ20038010765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6日
发明者大森操 申请人: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