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708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从车辆后方发生碰撞时能够缓和对乘客腰部冲击的车辆用座。
背景技术
在坐在车辆用座状态下,一旦从车辆后方发生碰撞,施加在车辆上的冲击通过座位传送到人体,坐在座位上的乘客可能受伤。
因而提出下述一种座椅靠背框架结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也就是将安装在左右侧框架下端部之间的横框架的断面形状形成为大致L形,在其纵边和底边上形成沿横向延伸的增强用卷边,同时沿纵边纵向上形成有一旦承受碰撞时大的冲击力而变形的吸收能量用卷边。
而且,专利文献2提出下述一种方案,通过从前后方向部分地压坏座椅靠背框架的框架本体下端部,形成比其它部分强度低的冲击吸收部。这种冲击吸收部的强度可根据前方碰撞时等的冲击负荷使座椅弯曲变形地方式进行设定。
专利文献1特开2000-118279号公报(第2-3页,图1)专利文献2特开2001-145538号公报(第2-3页,图1)发明内容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座椅靠背框架结构都是使座椅靠背框架的一部分变形而吸收从外部施加冲击的结构,但不能确保足够的变形量从而不能够吸收大的冲击能量,因而还存在改进的余地。
鉴于现有技术的这种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高安全性车辆用座,通过确保足够的变形量而吸收大的冲击能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包括座垫、相对于所述座垫自由倾倒地安装的座椅靠背车辆用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座垫上的一对侧框架、通过转动铰链而安装在所述侧框架上的座椅靠背框架,将连接部件安装在上述转动铰链下方的座椅靠背框架上,在上述侧框架上形成上述连接部件的插入孔和冲击吸收装置,在正常就座时,由上述连接部件将座椅靠背框架固定在上述侧框架上,当从车辆后方施加大于规定数值的负荷时,由人体的移动推压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下部,上述连接部件一边使上述冲击吸收装置变形一边向后方移动,同时上述座椅靠背框架以上述转动铰链为中心摆动而吸收冲击。
而且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上述连接部件向后方的移动量取决于施加在车辆后方上的负荷大小。
而且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座垫框架和上述侧框架之间,具有倾斜调整器以及与其一部分接合的内侧框架,在该内侧框架上形成上述冲击吸收装置。
而且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冲击吸收装置是形成在上述连接部件插入孔附近的若干个冲击吸收孔。
而且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冲击吸收装置是与上述插入孔连通的长孔,该长孔的宽度设定得比上述连接部件得直径短。
而且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上述连接部件的插入孔是长孔,上述冲击吸收装置是形成在上述长孔附近的突起以及具有相对该突起的侧壁且上述连接部件可以插入的卡合部件。
而且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将头枕安装在上述座椅靠背的上部,由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摆动,使上述头枕向前方移动。
如果采用本发明,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上的连接部件的插入孔和冲击吸收装置形成在侧框架上,当从车辆后方施加大于规定数值的负荷时,由人体的移动推压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下部,连接部件一边使上述冲击吸收装置变形一边向后方移动,而吸收冲击,可以结构简单并确保足够变形量,可以吸收大的冲击能量。
而且,由于伴随着连接部件向后方移动,座椅靠背框架以转动铰链为中心摆动,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上部的头枕向前方移动,可以防止乘客的头部受伤。


图1是一个构成本发明中车辆用座框架的实施形式1的分解轴侧视图;图2是图1中框架关键部位的正视图,其中图2(a)显示乘客通常就座时状态的视图,图2(b)显示从车辆后方施加规定数值以上负荷时状态的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车辆用座的侧视图,图3(a)显示乘客通常就座时状态的视图,图3(b)显示从车辆后方施加规定数值以上负荷时状态的视图;图4是一个构成本发明中车辆用座框架的实施形式2的分解侧视图;图5是图4中框架关键部位的正视图或剖面图,其中图5(a)显示乘客通常就座时状态的正视图,图5(b)显示乘客通常就座时状态的剖面图,图5(c)显示从车辆后方施加规定数值以上负荷时状态的正视图;图6是一个构成本发明中车辆用座框架的实施形式3的分解侧视图;图7是图6中框架关键部位的正视图或剖面图,其中图7(a)显示乘客通常就座时状态的正视图,图7(b)显示乘客通常就座时状态的剖面图,图7(c)显示从车辆后方施加规定数值以上负荷时状态的正视图;图8是一个构成本发明中车辆用座框架的实施形式4的分解侧视图;图9是图8中框架关键部位的正视图或侧视图,其中图9(a)显示乘客通常就座时状态的正视图,图9(b)显示乘客通常就座时状态的剖面图,图9(c)显示乘客通常就座时状态的其它剖面图,图9(d)显示从车辆后方施加规定数值以上负荷时状态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2倾斜调整器,4侧框架,4a螺母插入孔,4b转动铰链插入孔,6座椅靠背框架,8头枕,12连接轴,14操作杆,16下部托架,18上部托架,20内侧框架,20a螺栓孔,20b、20c、20d冲击吸收孔,20e、20f长孔,20g突起,22、26托架,24第1螺栓,28第2螺栓,32第1螺母,34第2螺母,36蝶形垫圈,38连接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本发明的车辆用座包括安装在车体底板上的座垫、相对于座垫可自由倾倒地安装的座椅靠背。
实施形式1图1显示了构成本发明中车辆用座框架的实施形式1,所述框架包括通过倾斜调整器倾斜调整器2安装在座垫框架(图中未示)上的左右一对侧框架4和安装在侧框架4上的座椅靠背框架6。头枕8(参考图3)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6的上部。
左右倾斜调整器倾斜调整器2通过连接轴12而连接,通过操纵安装在一个倾斜调整器倾斜调整器2上的操作杆14,将侧框架4设定在所希望的角度。
倾斜调整器2包括安装在座垫框架上的下部托架16和相对于下部托架16而自由倾倒地安装的上部托架18,由于倾斜调整器2不是本发明的重点,因而省略了对其的详尽介绍。
内侧框架20安装在倾斜调整器2的上部托架18上,在内侧框架20上,形成使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6上的螺栓(下文介绍)可以插入的螺栓孔20a。侧框架4结合在内侧框架20上部,与形成在内侧框架20上的螺栓孔20a相对,在侧框架4上形成螺母插入孔4a。而且,在侧框架4的上部设置转动铰链插入孔4b。
此外,座椅靠背框架6在与内侧框架20上的螺栓孔20a相对的部位上与托架22接合,作为朝向螺栓孔20a突出的连接部件的第1螺栓24安装在托架22上。而且,在与形成在侧框架4上的转动铰链插入孔4b相对的座椅靠背框架6上另一托架26结合。作为朝向转动铰链插入孔4b突出的第2螺栓28安装在该托架26上。
图2(a)是内侧框架20的关键部位的放大视图,在螺栓孔20a的前后,左右(前后)对称地形成一对第1冲击吸收孔20b。第1冲击吸收孔20b与螺栓孔20a对应的侧缘沿螺纹孔20a形成大致圆弧形。而且,在第1冲击吸收孔20b的后方,形成第2冲击吸收孔20c,而且,在第2冲击吸收孔20c的后方形成第3冲击吸收孔20d,第1冲击吸收孔20b的后缘、第2冲击吸收孔20c的后缘和前缘、第3冲击吸收孔20d的前缘形成为大致直线形。第1和第2冲击吸收孔20b、20c的间隔与第2和第3冲击吸收孔20c、20d的间隔设定地大致相等。而且,第3冲击吸收孔20d的后缘形成为向后方凸状。
当将座椅靠背框架6安装在侧框架4和内侧框架20上时,第1螺栓24插入内侧框架20的螺栓孔20a,同时,第2螺栓28插入侧框架4的转动铰链插入孔4b。而且通过侧框架4的螺母插入孔4a,第1螺母32与第1螺栓孔24螺纹啮合,通过转动铰链插入孔4b,第2螺母34与第2螺栓28的螺纹啮合。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车辆用座在乘客正常就座时,由于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6上的第1和第2螺栓24、28插入内侧框架20的螺纹孔20a和侧框架4的转动铰链插入孔4b,所以座椅靠背框架6就固定在侧框架4上。在此状态下,乘客的上部体重由座椅靠背框架6支撑。而且,如图3(a)所示,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6上部的头枕8与乘客的头部保持规定间隔。
另一方面,当从车辆后方发生碰撞时,当从后方施加规定数值以上的负荷时,人体相对地压在座椅靠背上。此时,由人体向后方移动,腰部在后方压在座椅靠背框架6的下部,如图2(b)所示,形成在内侧框架20的螺栓孔20a附近的第1、第2和第3冲击吸收孔20b、20c、20d以及其周边部变形,吸收冲击。变形量取决于冲击的大小,根据冲击程度,第1、第2和第3冲击吸收孔20b、20c、20d依次变形。
而且,伴随着第1、第2和第3冲击吸收孔20b、20c、20d以及其周边部变形,第1螺栓24向后方移动,座椅靠背框架6以第2螺栓28为转动铰链而摆动,头枕8向乘客的头部移动并支撑乘客的头部。
图3(a)显示正常就座状态,图3(b)显示冲突时座椅靠背框架6和头枕8的作动状态。
由于第1螺栓24与第2螺栓28的间隔设定得比第2螺栓28与头枕8的高度方向的间隔大,在发生碰撞时,即使乘客头部的负荷晚作用在头枕8上,由于没有产生可以将腰部压回程度的负荷,所以头枕8滞留在最前方位置,可靠地支撑乘客的头部。
而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将第1螺栓24插透的螺栓孔20a形成在内侧框架20上,但是可以一体形成内侧框架和侧框架,在侧框架的一部分上形成螺栓孔,同时在其附近形成第1、第2和第3冲击吸收孔。
实施形式2图4和5示出本发明车辆用座中框架的实施形式2。在图1和2所示实施形式1的结构中,在内侧框架20的螺栓孔20a前后上形成的一对第1冲击吸收孔20b中,取消了位于前方的第1冲击吸收孔20b。
这种结构由于在螺栓孔20a前方没有冲击吸收孔,一旦因碰撞等而从后方施加规定数值以上的负荷,如图5(c)所示,位于螺栓孔20a和其后方的第1冲击吸收孔20b之间的细长内侧框架20的一部分断裂。然后,第1螺栓24向后方移动,第2冲击吸收孔20c和其周边部或第3冲击吸收孔20d变形并吸收冲击。而且与实施形式1相同,变形量取决于冲击的大小,根据冲击程度,第1、第2和第3冲击吸收孔20b、20c、20d依次变形。
而且,伴随着第1、第2和第3冲击吸收孔20b、20c、20d以及其周边部变形,第1螺栓24向后方移动,座椅靠背框架6以第2螺栓28为转动铰链而摆动,头枕8向乘客的头部移动并支撑乘客的头部(参考图3)。
而且在上述实施形式中,虽然将第1螺栓24可以插透的螺栓孔20a形成在内侧框架20上,但是可以一体形成内侧框架和侧框架,在侧框架的一部分上形成螺栓孔,同时在其附近形成第1、第2和第3冲击吸收孔。
实施形式3图6和7示出本发明车辆用座中框架的实施形式3。
如图6和7所示,在内侧框架20上形成与螺栓孔20a连通、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螺栓孔20a后方的长孔20e。长孔20e的宽度设定得比插透在螺栓孔20a内的第1螺栓24的直径小。而且,在内侧框架20和第1螺母32之间的第1螺栓24上,嵌装蝶形垫圈36。
这种结构由于长孔20e的宽度设定得比第1螺栓24的直径小,所以一旦因碰撞等而从后方施加大于规定数值以上的负荷时,如图7(c)所示,第1螺栓24一边将后方的长孔20e变宽,一边向后移动,使长孔20e变形而吸收冲击。也就是长孔20e在碰撞时等作为吸收冲击孔,同时具备作为第1螺栓24向后方移动时的导向孔的作用。而且,长孔20e中第1螺栓24停止的位置因冲击大小而不同,冲击越大,第1螺栓24伸入长孔20e的伸入量就越大。
而且,由于伴随着长孔20e的变形,第1螺栓24向后方移动,座椅靠背框架6以第2螺栓28为转动铰链而摆动,头枕8向乘客的头部移动并支撑乘客的头部(参考图3)。
而且在上述实施形式中,虽然将第1螺栓24可以插透的螺栓孔20a形成在内侧框架20上,但是可以一体形成内侧框架和侧框架,在侧框架的一部分上形成螺栓孔,同时形成与该螺纹孔连通的长孔。
实施形式4图8和9示出本发明车辆用座中框架的实施形式4。
如图8和9所示,作为第1螺栓24可以插透的导向孔的长孔20f沿前后方向形成在内侧框架20上,在内侧框架20的外面,从长孔20f后方沿两侧向前方延伸的大致U形突起20g围绕长孔20f形成,所述突起20g的高度设定得朝向前方逐渐地变低,作为下文所述卡合部件的限位器发挥作用。
插入长孔20f前端部的第1螺栓24插入设置在侧框架4和内侧框架20之间的卡合部件38内,与第1螺母32螺纹啮合。卡合部件38呈现矩形形状,同时设定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后一对侧壁的断面为U字形的形状,后方侧壁与位于后方的突起20g的前端部相对。
在乘客正常就座时,如图9(a)~9(c)所示,卡合部件38设置得其后方侧壁与突起20g的前端部稍微离开,由第1螺栓24和第1螺母32的连接力保持其位置。在此状态下,一旦因碰撞等而从后方施加大于规定数值以上的负荷时,如图9(d)所示,卡合部件38的后方侧壁与突起20g的前端部首先接触,进而跨接在突起20g上,卡合部件38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外方弯曲而吸收冲击。
而且,由于突起20g形成朝向后方变高倾斜,所以卡合部件38在突起20g上的停止位置因冲击的大小而异,冲击越大,卡合部件38相对于突起20g的跨接量就越大。
而且,由于伴随着卡合部件38的变形,第1螺栓24向后方移动,座椅靠背框架6以第2螺栓28为转动铰链而摆动,头枕8向乘客的头部移动并支撑乘客的头部(参考图3)。
而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将第1螺栓24可以插透的长20f形成在内侧框架20上,但是可以一体形成内侧框架和侧框架,在侧框架的一部分上形成长孔,在其周边形成大致U形的突起。
工业利用可能性由于本发明中车辆用座在侧框架上形成冲击吸收装置,在碰撞时等受到冲击时,使所述吸收装置变形而吸收能量,作为一种结构简单且安全性高的车辆用座非常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座垫、相对于所述座垫自由倾倒地安装的座椅靠背的车辆用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座垫上的一对侧框架、通过转动铰链而安装在所述侧框架上的座椅靠背框架,将连接部件安装在上述转动铰链下方的座椅靠背框架上,在上述侧框架上形成上述连接部件的插入孔和冲击吸收装置,在正常就座时,由上述连接部件将座椅靠背框架固定在上述侧框架上,当从车辆后方施加大于规定数值的负荷时,由人体的移动推压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下部,上述连接部件一边使上述冲击吸收装置变形一边向后方移动,同时上述座椅靠背框架以上述转动铰链为中心摆动而吸收冲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用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向后方的移动量取决于施加在车辆后方上的负荷大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车辆用座,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座垫框架和上述侧框架之间,具有倾斜调整器以及与其一部分接合的内侧框架,在该内侧框架上形成上述冲击吸收装置。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车辆用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冲击吸收装置是形成在上述连接部件插入孔附近的若干个冲击吸收孔。
5.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车辆用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冲击吸收装置是与上述插入孔连通的长孔,该长孔的宽度设定得比上述连接部件的直径短。
6.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车辆用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冲击吸收装置是长孔,上述冲击吸收装置是形成在上述长孔附近的突起以及具有相对该突起的侧壁且上述连接部件可以插入的卡合部件。
7.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车辆用座,其特征在于将头枕安装在上述座椅靠背的上部,由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摆动,使上述头枕向前方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因可确保足够变形量而吸收冲击能量的高安全性车辆用座。通过上方的转动铰链(28)和下方的连接部件(24),将座椅靠背框架(6)安装在座垫框架上的一对侧框架(4)上方、在侧框架(4)(内侧框架(20))上形成连接部件(24)的插入孔(20a)和冲击吸收装置。当从车辆后方施加大于规定数值的负荷时,由人体的移动,座椅靠背框架(6)的下部被推压,连接部件(24)一边使冲击吸收装置变形一边向后方移动,座椅靠背框架(6)以转动铰链(28)为中心摆动,同时吸收冲击。
文档编号B60N2/42GK1640714SQ200410082288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4日
发明者川岛义仁 申请人:三角洲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