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座椅的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7412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汽车座椅的头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用于汽车座椅的头枕。
背景技术
这种头枕是EP 0 974 484 B1的内容。用已知的头枕达到这样的优点,即构成头枕一侧头的支承面的头部支承件特别是在碰撞事故中由于前先张紧的机械式弹簧蓄能器的能量释放而向前向乘客的头后部运动,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在碰撞事故中对头部有损伤的附加的加速行程。
按EP 0 974 484 B1的头枕特别的特征是,机械式弹簧蓄能器设置在两个相互可伸缩地设置并且可相互相对运动的圆柱形管状体的中央空腔内。一由两个防止复位运动的可弹出的杠杆组成的复位锁止装置防止头部支承件意外地移动到其起始位置。
这种已知头枕具有结构紧凑简单的优点。
由US 2,973,029已知一种头枕,其软垫支承固定在一大致顶杆形的支承杆上,在头部支承面受力的情况下头枕以其支承杆克服一螺旋压簧的复位力压入座椅靠背一侧的导引腔内。支承杆具有棘轮形的齿,一安装在座椅靠背一侧导引腔内的制动销嵌入齿内,从而可以将头枕固定在其缩入位置上。
因此由US 2,973,029所知的结构不能算作碰撞主动反应式头枕(crashaktive kopfstütze,主动安全式头枕)。
由US 4,278,291已知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头枕,其运动部分配设一带一可手动操作的制动销的直线形定向制动机构。一螺旋压簧对头枕装置的运动部分始终施加一个朝移出方向的力。如果乘客希望达到一个对于他人类工程学合适的头部位置,他必须操作制动销,并通过头部靠紧对头枕装置的运动部分施加移入方向的力。由US 4,278,291所知的结构也不能作用碰撞主动反应式头枕。
由DE 101 38 248 C1已知一种碰撞主动反应式头枕,其中头部支承件的移出运动借助于一转向传动机构进行。转向传动机构与一直线定向制动机构组合,它起复位锁止装置的作用。
由DE 20021127 U1(参见图12)已知一种头枕,其中头枕由弹簧支持的移出运动通过这样的方法阻止,即,在头部贴合时两个齿条相互制动嵌合。

发明内容
从开头所述的按EP 0 974 484 B1的碰撞主动反应式头枕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碰撞主动反应式头枕,它在操作方便的条件下可以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在特别是由碰撞引起的触发以后重新退回其起始状态(静止状态)。
在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特征的共同条件下,这个目的用其特征部分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实现,即,导向件是一细长的圆柱形构件,一至少间接地支承头部支承件的滑动件在该构件上强制导向,使得弹簧蓄能器沿导向件在滑动件和一主体一侧的支承座之间延伸,滑动件形成一制动齿,它与设置在滑动件移出行程上端的对应制动齿共同作用,构成一可脱开的复位锁止装置,滑动件具有一第一联接元件,它在滑动件的起始位置与一由主体固定的第二联接元件共同作用,构成一可脱开的联接装置。
在本发明的头枕由于碰撞被激发的情况下,滑动件可以在制动齿从其与对应制动齿的嵌合位置脱开后通过按压头部支承件而退回(缩回)其起始位置,这时滑动件沿导向件滑动,并用其第一联接元件与主体一侧的第二联接元件进入可松脱的联接。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到。


在附图中表示一个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表示图1 一用于汽车座椅的头枕在将头部衬垫事前移开后对头部支承件观察的正视图,
图2 在移去头部支承件后按图1的头枕,图3 头枕的大致按图2中用III-III表示的部分线的大大简化的横剖视,图4 在图2中表示了其起始位置(静止位置)的头枕在其激发位置,图5 按图4的作为单独的组件的激发机构,图6 按图5的组件在其起始位置(静止位置),图7 联接装置在其制动位置,图8 按图7的联接装置在其脱开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附图中汽车座椅头枕总体用附图标记10表示。
头枕10具有一主体11和一借助于夹紧卡箍12倾角可调地固定在主体上的头部支承件13。一具有两个带调整槽15的插入端14的弓形支承杆1固定在主体11上,以便可调地固定在一未画出的汽车座椅靠背上。
在主体11的背板17上固定一构成一完整组件的特有的撞击激发件18,作为主体11的组成部分。
每个撞击激发件18具有一基体19,在它上面用根部21固定两个圆柱形横截面的直管形导向件20。每个导向件20是一用其根部21直立地固定在主体11,亦即其基体19上的构件。导向件20的根部21与导向件一起可回转地支承,其中示意表示的回转支承轴A水平并垂直于相应导向件20的纵轴L延伸。
每个导向件20被一构成弹簧蓄能器的螺旋压簧22同心地包围。
在每个导向件20上可滑动地安装一滑动件23,两个滑动件23通过一桥接件24基本上刚性地相互连接。桥接件24具有一中心轴区25,在它上面安装已经提到过的用来倾角可调地固定头部支承件13的夹紧卡箍12。
在每个导向件20之一的两侧分别有一构成控制轨道S的控制机构26,每个控制机构26大致从所属导向件20根部21的高度开始首先具有一向前、后倾斜的滑行斜坡27。在滑行斜坡27上连接许多中间对应制动齿28,其中设置在最上的对应制动齿用Z表示。
一由滑动件23构成的制动齿29分别与控制轨道S共同作用。因此每个滑动件23相应于两个配设于它的控制机构26具有两个制动齿29。
每个滑动件23借助于弹簧复位力保持在所属控制机构26的控制轨道S上,这借助于一弓形弹簧30进行,此弓形弹簧借助于上夹紧区31和下夹紧区32固定在基体19上,其固有的弹簧区用F表示。
每个滑动件23以一滑动体或一导向滚轮33与弓形弹簧30弹簧区F的相应压紧面D接触。
弓形弹簧30大致在每一个弹簧区F的上端处是一直角形弯头34,在两个滑动件23占据其最上部的位置时,此弯头对于每位滑动件23构成一移出限位。
每个滑动件23配设一可脱开的联接装置35,它将滑动件23固定在其起始位置或者说静止位置上(见图2、图3右部,图6、图7)。为了实现联接装置35可以设想不同结构的实施形式。因此下述联接装置仅仅是一个实施例。
在图4中只能看到联接装置35的一部分。联接装置35包括一固定在基体19上的用来固定一大致像发卡形弯曲的弓形联接弹簧37的支承件36。
此外在图7和8中不带支承件36单独画出的联接装置35包括一控制摇杆38和一分别固定在一个滑动件23上的联接榫销39。
控制摇杆38借助于两个支承轴颈40可回转地支承在基体19上。在基体19上-如前所述-借助于一支承件6同样固定即夹紧弓形联接弹簧37的发卡形弓形区41。
在按图7的视图中弓形联接弹簧37两条弹簧臂43之间的缝隙区42具有其最小的开口尺寸,使得联接榫销39大致呈牛腿形扩展的区域44通过变窄的缝隙区42和所属滑动件23一起锁紧。
弓形联接弹簧37做成这样,使它在不受力时争取能通过弹开使缝隙区42扩张。在按图7的联接装置35的封闭位置,两条弓形臂43位于控制摇杆38的两个径向对置的夹爪45之间。
对于控制摇杆顺时针方向U向下回转的情况,两条弓形臂43到达控制摇杆38加宽的空腔内缝隙区42加宽,联接装置到达其脱开位置,滑动件23可以和其所属的联接榫销39一起向上自由运动。
控制摇杆38通过一未画出的弹簧的复位力P始终受逆时针方向G的力。弹簧复位力P大于弓形联接弹簧37沿开启方向向外作用的弹簧力。因此控制摇杆38始终试图使弓形联接弹簧37的两条臂43压入两个夹爪45之间,亦即臂43之间的最小缝隙区42的位置。
在碰撞情况下固定在基体19上的电磁铁47得到一个信号,接着顶杆48向下移出,控制摇杆38克服弹簧复位力P顺时针方向U向下回转。因此使弓形联接弹簧37的两条臂43到达控制摇杆38加宽的空腔46内缝隙区42加宽,联接榫销39被释放,使得所属的滑动件23在松开的螺旋压簧22作用下可以向上运动。
这时滑动件23的制动齿29首先沿相应控制轨道S的滑行斜坡27运动,这时通过弹簧区F保持在控制轨道S上。然后制动齿29从中间对应制动齿28到中间对应制动齿28,直至最上面的对应制动齿Z。
图3用示意方式以细实线表示装置在其静止位置,以虚线表示在其激发的移出位置。
这里结合图3还可以看到,一些构件,如图3中借助于头部支承件13所示,的角度位置的变化。在越过滑行斜坡27时那些构件,特别是导向件20连同安装在它上面的滑动件23翻转,结果使控制轨道S的曲线一定程度地向前倾斜一个可以约为10°的角度α。
对于较早地进行乘客头部支承的情况,保证滑动件23的移出运行在中间对应制动齿28的区域内便已经终止。
在滑动件23在上部位置时它可以用手按以下方法退回其最下面的起始位置或者说静止位置如果将头部支承件13朝弓形弹簧30向前拉,那么制动齿29便脱离与对应制动齿Z或中间对应制动齿28的嵌合。这时使弓形构件24和与它刚性连接的两个导向件20包括安装在它们上面的滑动件23克服弓形弹簧30弹簧区F的复位力绕回转支承轴A向前转动。
用这种方法两块滑动件23可以向下运动。这时相应滑动件23未画出的控制棱在滑动件向下运动行程中,在联接榫销39之前迅速运动地撞在控制摇杆38的斜坡面49上,使它顺时针方向U回转,这时弓形联接弹簧37的臂43不再受力,进入控制摇杆38加宽的空腔46内。
用这种方法联接榫销39可以无阻碍地穿过弓形联接弹簧37的缝隙区42。然后滑动件23的控制棱离开斜坡面49,使控制摇杆38可以在弹簧复位力P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G向上回转,这时臂43到达夹爪45之间其闭合位置,固定联接榫销39。
权利要求
1.用于汽车座椅的头枕(10),具有一可相对于头枕(10)的主体(11)沿一基本上直线形的运动方向相对于主体(11)移动的、具有一头部支承面的头部支承件(13),它可通过至少一个可以逆头部支承件(13)的移出方向张紧的机械式弹簧蓄能器(22)的能量释放而朝前向汽车乘客的头后部运动,其中为了头部支承件(13)基本上直线形的运动而设置至少一个具有直线形导向面的导向件(20),并且其中存在一防止头部支承件(13)意外地向其起始位置移入运动的复位锁止装置(29,Z)和一将头部支承件(13)固定在其起始位置上的可脱开的联接装置(35),其特征为导向件(20)是一细长的圆柱形构件,一至少间接支承头部支承件(13)的滑动件(23)在该导向件(20)上强制导向,弹簧蓄能器(22)沿导向件(20)在滑动件(23)和主体一侧的一个轴承座(在21处)之间延伸,滑动件(23)形成一制动齿(29),此制动齿和设置在滑动件(23)移出行程(S)上端处的对应制动齿(Z)共同作用,构成一可脱开的复位锁止装置,滑动件(23)具有一第一联接元件(39),它在滑动件(23)的起始位置与一由主体(11)固定的第二联接元件(37)共同作用,构成可脱开的联接装置(35)。
2.按权利要求1的头枕,其特征为导向件(20)的纵轴(L)倾斜于铅垂线向上延伸。
3.按权利要求1或2的头枕,其特征为导向件(20)由一具有特别是圆形横截面的管子构成。
4.按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的头枕,其特征为弹簧蓄能器是一特别是圆柱形的螺旋压簧(22),它同心地包围导向件(20)。
5.按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的头枕,其特征为一控制机构(26)沿导向件(20)延伸,其控制轨道(S)与制动齿(29)协同作用,并且其上端构成对应制动齿(Z)。
6.按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的头枕,其特征为导向件(20)是一以其根部(在21处)固定在主体(11)上的立式构件。
7.按权利要求6的头枕,其特征为导向件(20)的一个根部(21)可回转地支承,其中回转支承轴(A)是水平的并垂直于导向件(20)的纵轴(L)延伸。
8.按权利要求5至7之任一项的头枕,其特征为控制机构(26)的控制轨道(S)包括对应制动齿(Z)的齿廓向前朝向头部支承件(13)方向。
9.按权利要求5至8之任一项的头枕,其特征为控制机构(26),大致从导向件(20)的根部(21)的高度开始,首先形成一向前扩开偏转的滑行斜坡,在它上面连接多个基本上相当于对应制动齿(Z)几何形状的中间对应制动齿(28)。
10.按权利要求8或9的头枕,其特征为滑动件(23)具有两个制动齿(29),并且每个导向件(20)配备两个控制机构(26),其中每个控制机构与滑动件(23)上的一个制动齿(29)协同作用。
11.按权利要求1至10之任一项的头枕,其特征为主体(11)支承两个各自具有一滑动件(23)的导向件(20),两块滑动件(23)借助于一桥接件(24)相互连接。
12.按权利要求11的头枕,其特征为桥接件(24)支承头部支承件(13)。
13.按权利要求1至12之任一项的头枕,其特征为头部支承件(13)通过一倾角调整装置(12)至少间接地与滑动件(23)连接。
14.按权利要求12或13的头枕,其特征为桥接件(24)支承倾角调整装置(12)。
15.按权利要求13或14的头枕,其特征为倾角调整装置由一夹紧卡箍(12)构成。
16.按权利要求5至15之任一项的头枕,其特征为每个滑动件(23)借助于弹簧复位力(在F处)固定在控制机构(26)的控制轨道(S)上。
17.按权利要求16的头枕,其特征为有一使各个滑动件保持靠在控制机构(26)的控制轨道(S)上的弓形弹簧(30)。
18.按权利要求17的头枕,其特征为每个滑动件(23)滑过一导向滑块或一导向滚轮(33)与弓形弹簧(30)的压紧侧(D)接触。
19.按权利要求17或18的头枕,其特征为弓形弹簧(30)对每个滑动件(23)是一移出限位(34)。
20.按权利要求1至19之任一项的头枕,其特征为可脱开的联接装置(35)由一固定在滑动件(23)上的联接榫销(39)作为第一联接元件并由一大致成发卡形弯曲的弓形联接弹簧(37)作为第二联接元件构成,该弓形联接弹簧在弓形联接弹簧(37)的收窄位置时将联接榫销(39)固定,而在弓形联接弹簧(37)的加宽位置时将其释放。
21.按权利要求20的头枕,其特征为为了操纵弓形联接弹簧(37)而设置一控制摇杆(38),它借助弹簧复位力(P)使弓形联接弹簧(37)置于闭合位置,并可借助于一驱动件(47)克服弹簧复位力(P)进入开启位置。
22.按权利要求20或21的头枕,其特征为滑动件(23)具有一控制结构,例如一控制棱,它在滑动件(23)的下降行程时走在联接榫销(39)前面,将控制摇杆(38)向其开启方向加力,以使联接榫销(39)穿过弓形弹簧(37)。
23.按权利要求1至22之任一项的头枕,其特征为控制摇杆(38)可通过一驱动单元例如电磁铁(47)的顶杆(48)进行操纵。
24.按权利要求23的头枕,其特征为驱动单元(47)可借助于特别是由一传感器发出的控制信号起动。
全文摘要
用于汽车座椅的头枕,具有一可沿一基本上直线形的运动方向移动的头部支承件,它可通过至少一个可逆头部支承件移出方向张紧的机械式弹簧蓄能器(22)的能量释放而向前朝汽车乘客的头后部方向运动。一滑动件(23)至少间接地在一导向件(20)上强制导向,其中弹簧蓄能器(22)沿导向件(20)在滑动件(23)和一轴承座之间延伸。滑动件(23)形成一制动齿,此制动齿与设置在滑动件(23)移出行程上端处的对应制动齿共同作用,构成一可松脱的复位锁止装置。滑动件(23)具有一第一联接元件,它在滑动件(23)的起始位置和一由主体(11)固定的第二联接元件共同作用,构成一可脱开的联接装置(35)。
文档编号B60R21/02GK1621270SQ20041009732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6日
发明者曼弗雷德·施利夫, 约瑟夫·迈尔, 托马斯·瓦林格 申请人:格瑞玛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