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漏气后仍然能够维持车轮运行的车轮钢圈设计方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975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轮胎漏气后仍然能够维持车轮运行的车轮钢圈设计方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行车技术,尤其是涉及通过轮胎钢圈的改进来确保当汽车轮胎漏气后仍然能够维持车轮运行到就近维修点的车轮钢圈设计方案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一旦由于某种原因意外破损漏气“抛锚”,就只能原地等待救援,非但需要等待多时,而且还妨碍了道路交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对汽车车轮钢圈提出一种改进设计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在汽车车轮钢圈定位汽车轮胎的部位的旁侧增加“突起”部位,并且,该“突起”部位形成的圆环外径尺寸介于汽车轮胎外径与汽车车轮钢圈定位汽车轮胎的部位外径之间。——例如其圆环外径尺寸等于上述后二者之和的1/2。
所述的“突起”部位,由它形成的圆环外表面设置柔性材料保护层。——例如它取材于橡胶或橡塑或塑料。
所述的“突起”部位是与汽车车轮钢圈连为一体成形制取的,或者,是与汽车车轮钢圈分体,并通过二者之间的焊接或铆接实施联体而制取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特点由于在汽车定位轮胎的车轮钢圈侧部增加一圈“突起”部分,当汽车轮胎在行驶过程中遭到意外破损漏气而失去对汽车的承载能力之后,本发明的上述由“突起”部分形成的圆环即可立即替代旁边的原汽车轮胎担当起汽车的承载能力,让汽车在减速的情况下还可以将该汽车驶离“抛锚”地点,不影响其它车辆的通行,或者,开到就近的汽车维修点去修补漏气的车轮内胎。——由于上述增加的一圈“突起”部分并与汽车纲圈形成一个整体,在不增加汽车车轮整体装配难度的前提下(主要指上述的“突起”部位是与汽车车轮钢圈连为一体成形制取的情况),为增加汽车钢圈的实用性(解决由于车轮漏气而引起的“抛锚”麻烦)创造了条件。


图示意了用于汽车定位轮胎的本发明钢圈的断面结构实施例,即本发明的“突起”部位(打剖面线部位)与汽车车轮钢圈连为一体,经过一次性冲压成形制取的结构断面示意。
1处于自然状态时或充气后的汽车轮胎;2汽车车轮钢圈上新增加的“突起”部位;3汽车车轮钢圈定位汽车轮胎的部位;4汽车轮胎漏气后下部受压而形成的状态;5地面;L“突起”与汽车车轮钢圈边沿部位的横向距离;H“突起”与处于自然状态时或充气后汽车轮胎顶部的纵向距离;P汽车轮轴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示意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即最佳实施例本发明在定位轮胎(外胎)车轮钢圈的侧面新增加了一圈由“突起”部位2构成的圆环形圈体,其直径应该大于汽车应该钢圈的外径(指定位汽车轮胎的部位3的外延直径),小于汽车轮胎1的外径,其直径尺寸介于后二者之间,也就是说存在图中的纵向距离H,使得“突起”部位2所形成的圆环形“受力平台”的高度,不应该超过处于自然状态时或充气后的汽车轮胎1的顶部,其纵向距离H的取值可以考虑小于10公分;本发明的汽车钢圈上的横向距离L应该等于或大于汽车轮胎漏气后其下部受压向旁侧膨出的宽度。
当处于自然状态时或充气后的汽车轮胎1在行驶过程中遭到意外破损漏气而失去对汽车的承载能力(汽车轮胎被压扁)之后,即其形状变成受压而形成的状态4时,其直径大于常规汽车车轮钢圈外径而新增加的“突起”部位2,自然就会取代原轮胎的作用,承担起对汽车的承载能力,尽管具有比不上原轮胎令人满意的承载作用,但是,至少能够确保汽车可以驶离道路停泊在不影响交通的位置,或者勉强让处于非正常状态的汽车能够继续以低速开到最近的汽车维修点去接受轮胎的修理。
此外,本发明的“突起”部位2的外表圆环面上可以考虑贴上保护层(取材于橡胶或橡塑或塑料),主要是为了保护道路的路面,不让它被由硬金属材料制成的本发明“突起”部位2在行驶时所破坏,同时也保护了本发明“突起”部位2在行驶时不被硬质路面所破坏。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即将汽车车轮钢圈与本发明的部件分体制作后再实施联体的设计方案将作为在图中打剖面线部位的“突起”部位2部件(含横向距离S所涉及的部位以及按照汽车车轮钢圈定位汽车轮胎的部位3的外侧形状增加的与其实施紧配合的部位)单独制成圆环状形体之后,嵌入单独制作的汽车车轮钢圈的侧部,再通过焊接或铆接将二者定位成一个整体。——显然,该第二个实施例中,在耗用材料上和加工工序上,都将多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不属于现代化的加工制造方式,但是,这对于制造设备力量较薄弱的生产单位,第二个实施例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通常的情况下,如果将汽车车轮钢圈参照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的设计方案改造成本发明的结构形式,其成本增加幅度不到一辆汽车成本的百分之一至千分之一,然而,却在不需要大动干戈的前提下,即不需要增加汽车装配成本的前提下,为汽车增加了一个“在轮胎意外漏气时使得汽车还能够在不正常状态情况下继续行驶以获得救助”的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轮胎漏气后仍然能够维持车轮运行的车轮钢圈设计方案,有汽车车轮钢圈;其特征在于在汽车车轮钢圈定位汽车轮胎的部位(3)的旁侧增加“突起”部位(2),并且,该“突起”部位(2)形成的圆环外径尺寸介于汽车轮胎(1)外径与汽车车轮钢圈定位汽车轮胎的部位(3)外径之间。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轮胎漏气后仍然能够维持车轮运行的车轮钢圈设计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起”部位(2),由它形成的圆环外表面设置柔性材料保护层。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轮胎漏气后仍然能够维持车轮运行的车轮钢圈设计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起”部位(2)是与汽车车轮钢圈连为一体成形制取的,或者,是与汽车车轮钢圈分体并通过二者之间的焊接或铆接实施联体而制取的。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轮胎漏气后仍然能够维持车轮运行的车轮钢圈设计方案,是通过在汽车车轮钢圈定位汽车轮胎部位的旁侧增加“突起”部位,并且,让该“突起”部位形成的圆环外径介于汽车轮胎外径与汽车车轮钢圈定位汽车轮胎的部位外径之间来实现的,当汽车轮胎在行驶过程中遭到意外破损漏气而失去对汽车的承载能力之后,上述的由“突起”部分形成的圆环即可立即替代旁边的原汽车轮胎担当起汽车的承载能力,让汽车在不正常的情况下还可以减速将该汽车驶离“抛锚”地点,不影响其它车辆的通行,或者,开到就近的汽车维修点去修补漏气的车轮内胎。本项目技术适合于所有的汽车车轮钢圈的改进设计。
文档编号B60C17/00GK1962290SQ20051006146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8日
发明者梁嘉麟 申请人:梁嘉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