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5714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翼开启厢体,特别涉及一种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运输业的发展,今后我国厢式运输车的需求量将更迅猛增加。翼开启厢式运输车是普通厢式车的改进,是在普通厢式车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机构,并通过该机构的作用,轻松实现打开侧翼板并将侧翼板翻转到车厢顶部,使厢体的两侧完全敞开,从而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为了能够使翼开启厢体的侧翼板翻转,在翼开启厢体顶部的顶纵梁上固定有铰链,该铰链与厢体的左、右侧翼板连接,从而两个侧翼板能够以铰链的铰接部为轴心向上旋转而开启。但通常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是分别独立安装在顶纵梁的两侧上,而翼开启厢体的车体较长,因此很难保证铰链的安装左右对称,而且受力理状况不合理,容易导致铰链或铰链的焊缝开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受力状况、优化工艺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该铰链机构包括铰链座,其设置在该翼开启厢体的顶纵梁上;第一铰接部,其设置在该铰链座的一侧,并通过一铰链销与该翼开启厢体的左侧翼板可转动地连接;以及第二铰链部,其设置在该铰链座的另一侧,并通过一铰链销与该翼开启厢体的右侧翼板可转动地连接,该第二铰接部与该第一铰接部相对于该铰链座对称。
根据本发明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其中该铰链座的中央设有用于将该铰链座焊接到该顶纵梁上的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其中该通孔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腰形。
根据本发明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其中该第一铰接部与该第二铰接部为与该铰链座一体成形的卷耳。
根据本发明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其中该第一铰接部与该第二铰接部为与该铰链座相连的圆管。
本发明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与传统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将传统独立安装在翼开启厢体的顶纵梁上的两个铰链机构结合位一个铰链机构,从而保证了安装的左右对称,改善了受力状况,并优化了工艺。


图1示出了翼开启厢体的侧视图;图2示出了翼开启厢体的侧翼板开启状态时的后视图;图3示出了沿图1中的线B-B的剖视图;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的主视图;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的俯视图;图5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铰链机构的主视图;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铰链机构的俯视图;图6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铰链机构的主视图;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铰链机构的俯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机构应用于厢体的顶纵梁上的俯视图;图8示出了沿图7中的线C-C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铰链机构 11铰链座 12第一铰接部12’第二铰接部2翼开启厢体21左侧翼板22右侧翼板 23顶纵梁3通孔 4焊缝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到图4b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其中图1示出了翼开启厢体的侧视图,图2示出了翼开启厢体的侧翼板开启状态时的后视图,图3示出了沿图1中的线B-B的剖视图,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的主视图,以及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的俯视图。
如图4a和图4b所示,本发明的铰链机构1包括铰链座11,以及分别对称地设于该铰链座11的两侧的第一铰接部12和第二铰接部12’。第一铰接部12和第二铰接部12’中分别安装有铰链销(图中未示出),上述铰链销还分别与翼开启厢体2的左侧翼板21以及右侧翼板22相连接,以使左侧翼板21和右侧翼板22可以通过铰链销分别以第一铰接部12和第二铰接部12’为轴心向上旋转,从而开启厢体2的侧翼板,以进行货物的装卸操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12和第二铰接部12’为与铰链座11一体成形的卷耳,而且在该铰链座11的中央位置处还设有一通孔3,在本实施例中该通孔3为圆形孔,铰链座11可以通过该通孔3而焊接到翼开启厢体的顶纵梁上,以增加铰链机构的整体强度。
下面将参考图5a和图5b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铰链机构与第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仅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铰链机构的通孔3为椭圆形,当然,该通孔3也可为腰形等其它形状。
下面将参考图6a和图6b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铰链机构与第一实施例的铰链机构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仅在于第三实施例中的铰链机构的第一铰接部12和第二铰接部12’不是与铰链座11一体成形的卷耳,而是通过焊接与铰链座4相连接的圆管,在圆管与铰链座11的连接处形成有焊缝4。
下面将参考图7和图8说明本发明的铰链机构1应用于翼开启厢体的状态。其中,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机构1应用于厢体的顶纵梁上的俯视图,以及图8示出了沿图7中的线C-C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铰链机构1间隔地设置在翼开启厢体的顶纵梁23上,并且在顶纵梁23的两端处均并排设有两个铰链机构1,以有效地增加铰链机构1的整体强度。图8示出了铰链机构1安装于顶纵梁23上的剖视图,如图所示,铰链机构1设置在顶纵梁23上。
本发明的翼开启厢体可以是与汽车或挂车底盘连接成整体的厢体,也可以是独立的集装箱式厢体。
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可以改善受力状况、优化工艺,并防止铰链机构或铰链机构的焊缝开裂。
权利要求
1.一种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铰链机构包括铰链座,其设置在该翼开启厢体的顶纵梁上;第一铰接部,其设置在该铰链座的一侧,并通过一铰链销与该翼开启厢体的左侧翼板可转动地连接;以及第二铰链部,其设置在该铰链座的另一侧,并通过一铰链销与该翼开启厢体的右侧翼板可转动地连接,该第二铰接部与该第一铰接部相对于该铰链座对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铰链座的中央设有用于将该铰链座焊接到该顶纵梁上的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通孔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腰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铰接部与该第二铰接部为与该铰链座一体成形的卷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铰接部与该第二铰接部为与该铰链座相连的圆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该铰链机构包括铰链座,其设置在该翼开启厢体的顶纵梁上;第一铰接部,其设置在该铰链座的一侧,并通过一铰链销与该翼开启厢体的左侧翼板可转动地连接;以及第二铰链部,其设置在该铰链座的另一侧,并通过一铰链销与该翼开启厢体的右侧翼板可转动地连接,该第二铰接部与该第一铰接部相对于该铰链座对称。本发明的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可以保证安装左右对称、改善受力状况,并优化工艺。
文档编号B60P7/00GK101028836SQ200610059449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日
发明者刘洪庆, 刘恒斌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