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793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车辆的行李箱盖,并解除行李箱盖的锁定 状态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具有在解除行李箱盖(trunk lid)的锁定状态时用以 驱动释放致动器(release actuator)的装置。作为适用于车辆的锁 定解除操作装置,其具有用于驱动释放致动器的开关元件。开关元件 的构成为,具有按钮部和开关主体部,当相对于开关主体部按压操作 按钮部时,为ON状态,并发出用于驱动释放致动器的输出信号。
并且,在锁定解除操作装置上还配置有底座部件和外罩部件。底 座部件支撑着开关元件并使按钮部设在其表面。外罩部件由橡胶等弹 性材料形成,配置在底座部件上并覆盖按钮部。
根据具有该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车辆,若操作者通过外罩部件按 压操作开关元件,则能够驱动释放致动器从而解除行李箱盖的锁定状 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但是,解除行李箱盖的锁定状态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通常配置 在以下部位。即,在行李箱盖的门板上形成朝向车辆前方的凹部,在 该凹部的顶部配置锁定解除操作装置。当这样配置了锁定解除操作装 置时,通常操作者无法目视确认锁定解除搡作装置,而是基于触觉来 进行操作。
为了提高上述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操作性,考虑以从按钮部的上 方区域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式,形成长条状的外罩部件。
但是,若单纯地如上述那样地形成外罩部件,则有可能产生如下 所述的问题。外罩部件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当操作者对这样的外 罩部件的端部进行操作时,仅仅使外罩部件发生变形,而无法相对于 开关主体部按压操作按钮部,从而导致无法解除行李箱盖的锁定状态 的事情发生。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2-1757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操作性, 并相对于开关主体部能可靠地进行按钮部的按压操作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包括 开关元件,其在相对于开关主体部按压操作按钮部时,成为解除行李 箱盖的锁定状态的ON状态;底座部件,其具备收纳所述开关元件的 凹部;以及外罩部件,其具有覆盖上述凹部的水密性;该装置通过所 述外罩部件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按压操作,其特征在于,以从所述按
钮部的上方区域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式,分别形成有长条状的键盖部 件和所述外罩部件;以所述键盖部件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外罩部件的长 度方向相重合的形式,将所述键盖部件配置在所述外罩部件的内侧; 并且在所述4建盖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和所述底座部件之间配置有 限制构件,其具有爪和用于卡止所述爪的卡止部,在所述爪和所述卡 止部相抵接时,限制所述4建盖部件从所述按钮部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由于以从按钮部的上方区域向 左右方向延伸的形式,分别形成长条状的^t盖部件和外罩部件,并且以键盖部件(Key top)的长度方向和外罩部件的长度方向相重合的形 式,将键盖部件配置在外罩部件的内侧,因此,可以将外罩部件以及 键盖部件的尺寸做得比按钮部的尺寸大,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另夕卜, 本发明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由于其在键盖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和底座部件之间配置有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具有爪和卡止所述爪的 卡止部,在爪和卡止部相抵接时,限制键盖部件从按钮部分离,因此, 只要通过外罩部件使4建盖部件接近按钮部,就可以进行开关元件的按 压操作。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将键盖部件及外罩部件形成为长条状, 例如当经由外罩部件操作键盖部件的任何一方的一个端部时,由于键 盖部件以键盖部件的另 一端部作为倾斜运动轴心进行倾斜运动,而使 一个端部接近底座部件,因此,即使是操作键盖部件的任何一方的一 个端部时,也可以相对于开关主体部可靠地进行按钮部的按压操作。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适用锁定解除揭:作装置的车辆的主要部 分的剖面侧视图。图2为表示车辆所具有的被安装部件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的I - I线的剖面图。图6为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拆下外罩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7为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所具有的壳体的剖面图。
图8为表示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内部的说明图。 图9为图8中的II-II线剖面图。
图io为图8中的in-ni线剖面图。
图11为图8中的IV-IV线剖面图。
图12为图8中的V-V线剖面图。
图13为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后视图。
图14为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所具有的外罩的剖面图。
图15为表示浸入到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框体内部 的
水的流路的说明图。
图16为表示浸入到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框体内部
的水的流路的说明图。
图17为表示操作了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所具有的键盖部
件的一方端部的情况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锁定解除操作装置
15 开关元件
16 开关主体部
17 按钮部
18 底座部件 20 底板
33 封固部件 35 壳体 50 外罩部件 55a 卡止爪(爪)
55b 卡止爪(爪)
52 键盖部件
65 第1卡止部(卡止部)
66 第2卡止部(卡止部) 70 框体
T 行李箱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 ^f亍"^细的i兌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适用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车辆的主 要部分的示意图。这里示例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是用于开关四轮汽车 等车辆上的行李箱的。
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设置在设于行李箱盖T的门板P上的装置用 凹部11上,经由被安装部件12而安装在门板P上。
装置用凹部11朝向车辆前方而形成。被安装部件12由树脂材料 形成并塞住装置用凹部11,并具有操作用凹部12a、安装用开口 12b 以及螺紋固定突出部12c、 12d。
操作用凹部12a朝斜上方而形成。如图1及图2所示,安装用开 口 12b配置在^f皮安装部件12上,并位于操作用凹部的顶部。安装 用开口 12b沿着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细长地形成,可以 贯穿后叙的外罩部件的凸缘部、槽部以及操作部,并且其尺寸为,可 使外罩部件的边缘部的表面侧与被安装部件12的内表面Sl相抵接。
螺紋固定突出部12c、 12d分别具有螺紋孔13a、 13b,图2中,将 从上侧一方的螺紋孔13a的中心到安装用开口 12b的一端的距离作为
Ll,图2中,将从下侧的另一方的螺紋孔13b的中心到安装用开口 12b 的另一端的距离作为L2时,螺紋孔13a、 13b以/人一方的螺紋孔13a 的中心到安装用开口 12b的一端的距离Ll大于从另一方的螺紋孔13b 的中心到安装用开口 12b的另一端的距离L2的形式,并且隔着安装用 开口 12b而进行配置。
如图3 ~图6所示,锁定解除"t喿作装置10具有开关元件15、底板 20、壳体35和盖部件100,由底板20和壳体35构成底座部件18,并 且由底座部件18和盖部件100构成框体70,在其框体70的内部配置 开关元件15和底板20。
开关元件15是所谓触觉开关,且具有开关主体部16和按钮部17。 在该实施方式中适用的开关元件15为,开关主体部16以大致正方形 形成为薄型的外形形状,并且从开关主体部16的上表面突出有薄型圆 柱状的4安4丑部17。
开关元件15通常维持在0FF状态,另一方面,当相对于开关主体 部16按压操作按钮部17时则成为ON状态。其后,若除去对按钮部17 的按压操作力,则借助内部安装的未图示的复位弹簧的作用,使按钮 部17复位移动,上述开关元件15再次成为OFF状态。另外,开关元 件15的构成为,相对于开关主体部16,按钮部17只需用按下行程就 可进行操作。
如图7 ~图12所示,底板20形成为具有第1半圆状部21、矩形 状部22和第2半圆状部23的板状。在该底板20上i殳置有第1腿部24、 第2腿部25、第3腿部26、第4腿部27、第5腿部28以及保护壁30。
第1半圆状部21是位于图7中的上侧的部分,如图6所示,形成 为半圆状。矩形状部22是位于图7的中央的部分,如图6所示,以呈 矩形状的形式与第1半圆状部21连接而形成,并且在其表面一侧具有
收纳上述开关元件的凹部19。第2半圆状部23是位于图7中的下侧的 部分,如图6所示,以呈半圓状的形式与矩形状部22连接而形成。如图7~图12所示,腿部24、 25、 26、 27、 28是,在其顶端具有 卡合爪C1,并且突出到底板20的背面一侧的部分。第1腿部24是沿 着第1半圆状部21的边缘而形成,且仰视观察呈弧状的部分。第2腿部25相对于第1腿部24隔开一定的间隔,且以仰视观察 呈直线状的形式而形成。第3腿部26相对于第2腿部25隔开一定的间隔,且以仰视观察 呈直线状的形式而形成。在该第3腿部26上设有电缆穿插孔H1。第4腿部27相对于第3腿部26隔开一定的间隔,且以仰视观察 呈直线状的形式而形成。在第4腿部27的一方的侧端上设有电缆穿插 用的切口 H2。第5腿部28沿着第2半圓状部23的边缘,以仰视观察呈弧状的 形式而形成。在第5腿部28的另一侧端上设有电缆穿插用的切口 H3。凹部19配置在底板20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该凹部19的纵横 尺寸比上述开关元件15的纵横尺寸大。该凹部具有开关放置部29。该 开关放置部29配置在凹部19的中央,并且是其纵横尺寸比开关元件 15的纵横尺寸稍大的部分。另外,虽然在图中没有明示,在开关放置 部29上,在适当的位置形成有端子贯穿孔,以用于使开关元件15的 端子贯穿到底板20的背面一侧。如图6所示,该开关放置部29上,以从底板20的表面突出的形 式,并且包围着开关放置部29而设置有4个定位肋31。定位肋31通过与开关主体部16的周围相抵接,来进行相对于底 板20的开关元件15的定位。
保护壁30是构成上述凹部19的要素,图6中,配置在开关放置 部29的附近,使得上下方向上夹持开关放置部29。如图7所示,该保 护壁30以向底板20的表面一侧突出的形式而形成。保护壁30的相对 于底板20的突出长度,比按钮部17的相对于底板20的突出长度稍短。 并且,该保护壁30的突出量设定为,在由底座部件18和盖部件100 构成框体70的状态下,后叙的键盖部件52上所形成的抵接用凹部52a 和保护壁30的顶端之间的间隙,比上述开关元件15的按下行程小。壳体35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比较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如图7所示, 由壳体主体部36和突起部46构成。如图13所示,壳体主体部36是以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左右方向的 长度长的形式形成为上表面具有开口的箱状,以将上述底板20收纳在 内部。如图7所示,上述壳体主体部36,在其内部具有卡合壁37,且 在外部具有2个舌片38。在壳体主体部36的侧壁36b的上端,沿着开口的周围边缘设有卡 合槽36c。进一步,如图9所示,在壳体主体部36的侧壁36b上,设 有电缆穿插用切口 H4,以使电缆CA^Mv框体70的内部向框体70的外部 延伸。如图7所示,在壳体主体部36的内部的底壁36a上,设有边缘卡 合槽39、第1卡合槽40、第2卡合槽41、第3卡合槽42、第4卡合 槽43以及第5卡合槽44。边缘卡合槽39沿着底壁36a的边缘而形成。第l卡合槽40以与底板20的第l腿部24相对应的形式,形成为俯视观察呈弧状。第2卡合槽41以与底板20的第2腿部25相对应的形式,形成为俯视观察呈直线状。
第3卡合槽42以与底板20的第3腿部26相对应的形式,形成为 俯视观察呈直线状。第4卡合槽43以与底板20的第4腿部27相对应的形式,形成为 俯视观察呈直线状。第5卡合槽44以与底板20的第5腿部28相对应的形式,形成为 俯视观察呈弧状。卡合壁37以从底壁36a向上方突出的形式,且沿着侧壁36b形成。舌片38形成为,沿垂直于壳体主体部36的侧部36b的方向延伸。 如图7以及图13所示,在上述舌片38上以贯穿舌片38的形式设有贯 穿孔45a、 45b。突起部46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比较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且如图12 所示,由第l板状部件47和第2板状部件48构成。第1板状部件47以沿着底壁36a的边缘卡合槽39形成为板状, 且在其顶端具有卡合上述边缘卡合槽39的卡合爪C2。该第1板状部件 47也是构成上述凹部19的要素。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第1板状部 件47上设有电缆穿插用的切口 H5。如图12所示,第2板状部件48以从第1板状部件47的一端向与 第l板状部件47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形式,形成为板状。该第2板状部 件48也是构成上述凹部19的要素。由第1板状部件47以及第2板状 部件48构成的突起部46,其在壳体主体部36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 T字状,且其在壳体主体部36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L字状。如图6所示,在第2板状部件48的上端,横切第2板状部件" 而形成有2个透气槽49。在透气槽49的中间,以减少透气槽49的面 积的形式设有突起部49a。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适用将突起部46 和底板20 —体地形成的结构。
接着,对将突起部46和底板20 —体地形成的结构,开关元件15 以及壳体35的组装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图7所示的定位肋31进行定位的同时,在将开关元件 15搭置到底板20的开关放置部29之后,向凹部19填充密封材料以覆 盖开关主体部16的下半部分。然后,通过使密封材料固化,设置密封 底板20的表面一侧的电导通处的封固部件33,并利用该封固部件33 将开关元件15安装到底板20上。该密封材料例如是具有电绝缘性及 防水性的树脂。接着,将去除了一部分外表皮的电缆CA的一端,贯穿设在第l板 状部件47上的电缆穿插用切口 H5、设在第5腿部28上的切口 H3、设 在第4腿部27上的切口 H2以及设在第3腿部26上的电缆穿插孔Hl 之后,利用焊料将其连接到底板20的背面一侧的端子上。通过将电缆 CA的一端连接到底板20背面一侧的端子上,使端子和图4所示的安装 在电缆CA的另 一端的连接器CO电连接。接着,在由图7所示的底板20的背面、突起部46的第1板状部 件47、第2腿部25和第3腿部26所围起的空间内,填充与上述同样 的密封树脂,以覆盖底板20的背面一侧的端子。然后,通过使密封材 料固化,而在底板20的背面一侧设置封固部件33,将开关元件15的 端子、以及焊料等底板20的背面一侧的电导通处进行密封。从而,该 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利用封固部件33将底板20的表面一侧以及背面 一侧的电导通处进行密封。接着,将电缆CA贯穿设置在壳体主体部36上的电缆穿插用切口 H5之后,通过使设在壳体主体部36的底壁36a上的卡合槽40、 41、 42、 43、 44,和设置在底板20的腿部24、 25、 26、 27、 28上的卡合 爪C1相对应地进行卡合,并且,通过使设在壳体主体部36的底壁36a
上的边缘卡合槽39,和设在突起部46上的卡合爪C2相卡合,而将突 起部46以及底板20安装到壳体主体部36上,从而将底板20和突起 部46 —体构成的结构安装到壳体主体部36上以构成壳体35。如此构 成的壳体35,在其上表面具有开口 35a,该开口 35a在壳体主体部36 的长度方向上长,在宽度方向上短。如图7所示,壳体35的构成为,在将位于开口 35a的一端,由第 1板状部件47和第2板状部件48构成的第1卡止部(卡止部)65的 深度作为Dl,将位于开口 35a的另一端,由卡合壁37和第2板状部件 48构成的第2卡止部(卡止部)66的深度作为D2的情况下,第1卡 合凹部的深度D1比第2卡合凹部的深度D2浅。并且,由上述卡止爪 55a、 55b,第1卡止部65以及第2卡止部66构成限制构件69。下面对盖部件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盖部件100由 键盖部件52和外罩部件50构成。外罩部件50具有水密性,由富有弹 性的材料,如乙烯.丙烯橡胶等橡胶形成,并具有槽部53、凸缘部54、 边缘部56、安装部58以及按压部60。如图1、图5以及图12所示, 该外罩部件50,在由底座部件18和盖部件100构成框体70的状态下, 以从按钮部17的上方区域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式形成长条状。另一方 面,键盖部件52由比上述部件更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其中,该实施 方式中示例的盖部件100通过镶嵌成型,以键盖部件52的长度方向和 外罩部件50的长度方向相重合,并且在外罩部件50的内侧配置键盖 部件52的形式, 一体地制造键盖部件52以及外罩部件50。如图5及图12所示,键盖部件52,在由底座部件18和盖部件100 构成框体70的状态下,以从按钮部17的上方区域向左右方向延伸的 形式形成长条板状。该4建盖部件52配置在#:作部51的背面一侧,从 而覆盖保护壁30。另外,键盖部件52的纵横尺寸大致与操作部51的 纵横尺寸相同。在键盖部件52上,在由底座部件18和盖部件IOO构 成框体70的状态下,以与上述保护壁30的顶端相对的形式,形成有 才氐才妄用凹告卩52a。在上述键盖部件52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第1卡止部65以及第2 卡止部66卡合的卡止爪(爪)55a、 55b。卡止爪55a、 55b形成为, 朝向内侧延伸,然后再朝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 图14中顶端向上侧延伸的一方的卡止爪55a的突出长度L3,比图14 中顶端向下侧延伸的另 一方的卡止爪55b的突出长度L4短。进一步,在4建盖部件52的中央,在与开关元件15的4姿^組部17相 对应的位置设有圆形的贯穿孔5 5 c 。并将按压部6 0嵌入在该贯穿孔5 5 c 中。操作部51,其尺寸构成为,能够充分覆盖与开关元件15相对应的 部位,即覆盖开关元件15的上方区域,并且覆盖壳体35的开口 35a。 操作部51通过将其纵横尺寸构成为比开关元件15的纵横尺寸大的形 式,而与开关元件15的按钮部17的面积相比,增加操作面积从而提 高操作性。而且,如图4所示,操作部51形成为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左 右方向的长度长的长条状,在安装到车辆的行李箱盖之际,若相对垂 直于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方向呈细长地进行配置的话,则可提高操 作性。按压部60配置在外罩部件50的背面一侧,且与开关元件15相对 应的部位。该按压部60,俯视观察呈圓形状,并且当从侧面观察时, 以中央朝向背面 一 侧突出的形式而形成。槽部53是以设置在操作部51的边缘,并与操作部51连接的形式 构成的部分。槽部53是相对于操作部51向下方凹陷的部分,并构成 为环状。
凸缘部54是以设置在槽部53的周围边缘并与槽部53相连接的形 式构成的部分。凸缘部54是相对于槽部53向上方突出的部分,其横 截面呈半圆状,并构成为环状。凸缘部54的高度与操作部51的高度 大致相同。边缘部56是覆盖如图7所示的第2板状部件48的表面部48a的 部分,并以与凸缘部54的周围连接的形式构成。如图14所示,在边 缘部56上沿着凸缘部54设置有第1突出部57。第1突出部57是横截 面呈半圆状突出的部分,并构成为环状。安装部58是覆盖图7所示的第2板状部件48的侧部48b以及背 面部48c的部分,并以与边缘部56相连接的形式构成。如图14所示, 在该安装部58上,在覆盖第2板状部件48的背面部48c的部分,横 跨整个圓周地设置有第2突出部59。第2突出部59是横截面呈小径的 半圓状突出的部分,并构成为环状。如图3所示,在如上述构成的安 装部58上设有2个贯穿孔58a。贯穿孔58a配置在与形成第1板状部 件47的透气槽49的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并略呈矩形状。在将上述构成的盖部件100安装到壳体35上时,首先,将图5所 示的键盖部件52的一方的卡止爪55a从开口 35a的一端装入壳体35 的内部,并将一方的卡止爪55a与第1卡止部65卡合。然后将另一方 的卡止爪55b从开口 35a的另一端装入壳体35的内部,并将另一方的 卡止爪55b与第2卡止部66卡合。在一方的卡止爪55a与第l卡止部65卡合,且另一方的卡止爪55b 与第2卡止部66卡合的状态下,通过这些限制构件69,限制键盖部件 52从按钮部17分离。而且,在该状态下,开关元件15为OFF的状态, 按压部60与按4丑部17相抵接。
接着,在图7所示的突起部46的第2板状部件48,和壳体主体部 36的侧壁36b之间,装入盖部件100的安装部58,在壳体主体部36 的卡合槽36c中装入第2突出部59,从而构成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如图11所示,上述构成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具有由突起部 46的透气槽49和盖部件100的贯穿孔58a构成的透气孔71。透气孔 71连通框体70的内部和框体70的外部。在透气孔71的中间具有用于 减小透气孔71的面积的突起部49a。该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由于以一方的卡止爪55a的突出长度L3 比另一方的卡止爪55b的突出长度L4短的形式构成,且以第l卡合凹 部的深度D1比第2卡合凹部的深度D2浅的形式构成,所以,若将一 方的卡止爪55avMv开口 35a的另一端装入壳体35的内部时,则另一方 的卡止爪55b与突起部46的第1板状部件47的边缘相抵接,从而无 法将另一方的卡止爪55b装入壳体35的内部。因此,不会导致由于操 作者的过失而无法构成透气孔71的情况。上述锁定解除4喿作装置IO构成为,在将从图5中的上侧一方的贯 穿孔45a的中心到凸缘部54的一端的距离作为L5,而将从图5中的下 侧的另一方的贯穿孔45b的中心到凸缘部54的另一端的距离作为L6 的情况下,从一方的贯穿孔的中心到凸缘部一端的距离L5,比从另一 方的贯穿孔的中心到凸缘部另一端的距离L6大。另外,在该实施方式 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中,由贯穿孔45a、 45b和螺紋孔13a、 13b构 成配置定位构件。在将如上构成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安装到被安装部件l2上时, 使操作部51、槽部53、凸缘部54从被安装部件12的内侧贯穿安装用 开口 12b,而使边缘部56的上部与被安装部件12的内表面Sl相抵接, 使一方的螺紋孔13a和一方的贯穿孔45a相重合,且使另一方的螺紋 孔13b和另一方的贯穿孔45b相重合。由该状态,将穿过贯穿孔45a、 45b的螺钉分别与螺紋孔13a、 13b螺合,从而将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 安装到被安装部件12上。然后,将被安装部件12安装到行李箱盖T 的门板P上。在将^^皮安装部件12安装到门板P上的状态下,透气孔71 配置在框体70的下部。根据该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由于以从一方的螺紋孔的中心到安 装用开口的一端的距离Ll,比从另一方的螺紋孔的中心到安装用开口 的另一端的距离L2长的形式构成,并且以从一方的贯穿孔的中心到凸 缘部54的一端的距离L5,比从另一方的贯穿孔的中心到凸缘部的另一 端的距离L6大的形式构成,所以在将操作部51、槽部53、凸缘部54 贯穿安装用开口 12b时, 一方的螺紋孔13a与另一方的贯穿孔45b不 重合,且另一方的螺紋孔13b与一方的贯穿孔45a不重合。因此,不 会发生由于操作者的过失,而以透气孔71被配置在框体70的上部的 形式,将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安装到被安装部件12上的情况。在如上安装到门板P上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中,若从门板P的 外侧按压盖部件100的操作部51,则通过外罩部件50的适当变形,通 过操作部51而使开关元件15的按钮部17被按压操作,而成为0N状 态。因此,若对连接器CO连接所需的电缆以使上述开关元件15成为 释放致动器的启动开关,就可以通过开关元件15的按压操作,驱动释 放致动器从而解除行李箱盖T的锁定状态。再有,根据该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由于在操作部51和凸缘部 54之间设有槽部53,例如利用指尖的触觉,即使无法目视确认也能够 容易地确认操作部51的位置。因此,如图l所示的实施方式,即使位 于操作用凹部12a的顶部地将锁定解除操作装置IO安装到门板P上时, 也无须盯着操作用凹部12a而进行操作。
另外,根据上述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由于以从按钮部17的上方区域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式形成长条状的键盖部件52和外罩部件50, 且以键盖部件52的长度方向和外罩部件50的长度方向相重合的形式, 将键盖部件52配置在外罩部件50的背面一侧,因此可以使外罩部件 50以及键盖部件52的尺寸比按钮部17的尺寸大,并且可以提高安装 到门板P上而位于操作用凹部12a的顶部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的操 作性。进一步,由于上述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构成为,在键盖部件52 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和底座部件18之间设有限制构件69,其具有卡止 爪55a、 55b和卡止这些爪的卡止部65、 66,在卡止爪55a、 55b与卡 止部65、 66相抵接时,限制键盖部件52从按钮部17分离,因此,若 通过外罩部件50佳 建盖部件52接近按钮部17,就可以进行开关元件 15的按压操作。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将^t盖部件52以及外罩部件 50形成为长条状,例如图17所示,当经由外罩部件50操作键盖部件 52的下方的一个端部时,由于键盖部件52以一睫盖部件52的另一端部 作为倾斜运动轴心,进行倾斜运动进而其一个端部接近底座部件18, 因此,即使操作4A盖部件52的下方的一个端部时,也可以可靠地进行 相对于开关主体部16按压操作按钮部17。当然,操作图17中的键盖 部件52的上方的一个端部时,利用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可靠地进行相 对于开关主体部16按压搡作按钮部17。进一步,该锁定解除操作装置IO,其保护壁30的突出量设定为, 在由底座部件18和盖部件100构成框体70的状态下,键盖部件52上 形成的抵接用凹部52a和保护壁30的顶端之间的间隙,比上述开关元 件15的按下行程小。因此,当用力按下盖部件100的操作部51时,
由于盖部件100的键盖部件52与保护壁30相沖突,而可以限制按钮 部17的按下量,从而能够防止开关元件15被损坏的情况发生。再有,根据上述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由于设有封固部件33而将 底板20的表面一侧以及背面一侧的电导通处进行密封,所以例如图15 所示,即使是水从壳体主体部36的切口 H4浸入到框体70的内部的情 况下,由于封固部件33,在电导通处也不会进水。因此,不会发生由 于电导通处进水而引起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产生误动作的情况。进一步,根据该锁定解除操作装置,如图16所示,由于在框体70 的下部配置有透气孔71,以使浸入到框体70内部的水因重力作用被排 出到框体70的外部,所以浸入到框体7G内部的水缓緩地通过透气孔 71被排出到框体70的外部。从而,在框体70的内部不会滞留水分。而且,根据该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由于在透气孔71的中间设有 减小孔面积的突起部49a,因此可以减少尘埃等异物通过透气孔71侵 入到框体70的内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其开关主体部16形成为大致正 方形且薄型的外形形状,薄型圆柱状的按钮部17从开关主体部16的 上表面突出的开关元件15,但开关元件的形状以及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但是,优选适用从门板P的突出量做得尽量小的薄型的开关元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键盖部件52上设置卡止爪55a、 55b,而在底座部件18上设置卡止部65、 66的限制构件69进行了说 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反过来设置卡止爪和卡止部。
权利要求
1、 一种锁定解除^喿作装置,包括开关元件,其在相对于开关主 体部,按钮部被按压操作时,成为解除行李箱盖的锁定状态的ON状 态;底座部件,其具备收纳所述开关元件的凹部;以及外罩部件,其 具有覆盖所述凹部的水密性;该装置通过所述外罩部件对所述开关元 件进行按压操作,其特征在于,以从所述按^L部的上方区域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式,分别形成有 长条状的键盖部件和所述外罩部件;以所述键盖部件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外罩部件的长度方向相重合的 形式,将所述^t盖部件配置在所述外罩部件的内侧;在所述键盖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和所述底座部件之间配置有 限制构件,其具有爪和用于卡止所述爪的卡止部,在所述爪和所述卡 止部相抵接时,限制所述键盖部件从所述按钮部分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提高操作性,并相对于开关主体部能够可靠地进行按钮部的按压操作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该锁定解除操作装置具有开关元件(15)、底座部件(18)和外罩部件(50),并经由外罩部件按压操作开关元件。该装置以从按钮部(17)的上方区域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式,分别形成长条状的键盖部件(52)和外罩部件,并以键盖部件的长度方向和外罩部件的长度方向相重合的形式,将键盖部件配置在外罩部件的内侧,并且,在键盖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和底座部件之间配置有限制构件(69),其具有卡止爪(55a)、(55b)和卡固卡止爪的卡止部(65)、(66),在爪和卡止部相抵接时,限制键盖部件从按钮部分离。
文档编号B60J5/10GK101123143SQ20071014060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9日
发明者石黑克行 申请人: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