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5714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用于遥控操作机动车辆的锁系统的移动操作装置,该 移动操作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壳和第二壳体壳;内腔,该 内腔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壳体壳限定;电子单元,该电子单元至少部分地设置在 所述内腔中,用于与锁系统进行数据通信;至少一个操作元件,该操作元件设 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壳的壳体通孔中;缝隙,该缝隙环绕在操作元件和第一壳体 壳之间;支承元件,该支承元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壳的朝向内腔的一侧;以及开 关元件,该开关元件与所述电子单元相连,且该开关元件与操作元件相关联。
背景技术
这种可移动的操作装置是广泛使用的,用以容纳遥控装置的使用者侧的电 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可以设计成发生器或具有接收器的发送器,或者说设计 成应答器。这种操作装置可以设计成钥匙附件或设计成机械式钥匙的手柄。对 这种移动操作装置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可靠地保护内部的电子装置免受 环境影响,特别是免受水或污物的影响。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是采取特殊的 措施,以对可移动地支承的操作元件进行密封。
在DE 199 64 166 Cl中记载了一种移动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具有两个壳 体壳,其中至少部分形成容纳电子单元的内腔。在所述操作装置的内部设置有 膜式的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嵌入操作装置的壳体中。这里,所述密封元件夹 紧在存在于壳体壳之间的连贯的缝隙中。壳体壳形成封闭的内腔,其中所述密 封元件将所述内腔分成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在下部空间中设置有线路板,所 述线路板具有电子元器件,特别是开关元件。此外,在上部壳体壳上设置有操 作元件,所述操作元件利用其顶杆间接地通过膜式的密封元件作用在开关元件上。在操作操作元件时,所述顶杆沿密封元件的方向移动。在接触密封元件时 以及有相应的作用在操作元件上的力时,开关元件也被启动,由此进行操作装 置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改进所述类型的移动操作装置,在这种操作装置中, 内腔受到可靠的保护而不受环境影响,其中,所述操作装置可以经济地制造并 在视觉和触觉上实现较高的要求。此外还应同时例如在功能方式上以简单的方 式为使用者提供控制可能性。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出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移动操作装置。各 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了优选的实施方式。
为此根据本发明设想,第一壳体壳具有用于在视觉上显示特别是与电子单 元的作用方式和/或与锁系统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的显示装置,在第一壳体壳上形 成有开口,壳体内部产生的光信号能够由该开口中射出,其中,与操作元件一
体地相连的支承元件设计成透光的,并由具有较小的弹性模量的第一材料制成, 并且所述开口由所述支承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完全填满,由此能够通过所述支承 元件穿过所述开口向外导出所述光信号,并且所述操作元件由第二材料制成, 所述第二材料具有明显比第一材料大的弹性模量。
在本发明中,所述支承元件直接贴靠在第一壳体壳的朝向内腔的侧面上, 其中,所述支承元件同时承担多个功能。 一方面,所述支承元件可靠地密封内 腔,从而湿气、水、灰尘等不会进入内腔,在这里它们会对电子单元的功能产 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所述支承元件用作操作元件的接纳件。己经证明,通 过使用所述具有较小弹性模量的第一材料,在操作者操作所述由第二材料制成 的操作元件时可以实现舒适的触觉,所述第二材料具有明显比第一材料大的弹 性模量。由于支承元件直接设置在所述操作元件上,同时还能实现一种紧凑的 结构形式。特别有利的是,为了在视觉上显示信息,所述支承元件承担一种导体功能,由此可以使操作装置内部产生的光信号穿过所述开口向外导出。所述 显示装置可以设计成,通过例如对操作元件的操作,使用者可以检査操作装置、 特别是所述电子单元是否功能正常。如果所述显示装置发出光信号(例如红色 的),对于使用者则表明,操作装置的功能完全正常。此外,所述显示装置可以 提供关于锁系统的锁定和解锁状态的视觉信息。这里可以设想,通过显示装置 发出的多色的光信号给出锁系统的状态报告。所述显示装置可以具有不同的几 何形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可以是点状的面。除此以外,所 述显示装置可以设计成大面积的显示器,该显示器容纳在第一壳体壳的相应的 开口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元件的第一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E,其中,E < 1000 N/mm2,优选E < 500 N/mm2,更为优选E < 100 N/mm2,并 且特别优选E〈50N/mm2。所述支承元件由此设计成软弹性的,与此不同,优 选用于制成壳体、第一壳体壳和操作元件的所述第二材料是较硬的塑料。在本 发明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材料是聚酰胺、玻璃纤维强化的聚酰 胺、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等。所述较软的第一材料优选是热塑性弹性 体,例如是一种共聚物。为了能够确保操作元件较好的可移动性以及实现舒适 的触觉,所述第一材料的硬度为H,其中,H < 90 Shore A,优选H〈85 Shore A, 更优选地H〈80 Shore A。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支承元件连同所述第一壳体壳包括所述操作元件形成 为一体式构件。在第一方法步骤中,所述第一壳体壳连同所述相应的操作元件 由第二材料注塑制成。注塑机的模具设计成,使得在操作元件和第一壳体壳之 间形成缝隙。在此后的步骤中,将支承元件直接设置在第一壳体壳上,特别是 直接设置在操作元件上。有利地在支承元件和第一壳体壳之间形成材料结合的 连接部。例如所述支承元件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固定在第一壳体 壳上。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壳与所述支承元件形成双组分注塑 构件。这意味着,在按注塑方法制成第一壳体壳之后,在第二方法步骤中,面式地将支承元件注塑在该壳体壳的下侧上。接着,所述支承元件面式地、不可 拆卸地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壳上,此时,避免了从外面通过所述环绕的缝隙进入 操作装置的内腔。
在所述移动操作装置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元件设计成只是 单侧地、由内腔向外透光。由此可以实现,从外面不能通过所述环绕的缝隙看 到内腔以及电子单元。但从内腔可以实现在操作装置内部产生的光信号向外透
射。支承元件的单侧透光性可以通过衰减(Bedampflmg)来实现。支承元件上 的衰减层可以是薄的金属层。
可以有利地通过施加外力使所述操作元件从静止位置进入操作位置,此时, 支承元件设计成,在所述操作位置从支承元件产生复位力,所述复位力使所述 操作元件回到静止位置。特别有利的是,在操作元件的所述操作位置,只由支 承元件形成复位力,所述复位力使操作元件连同支承元件返回静止位置。在操 作装置的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元件沿所述环绕的缝隙具有朝向所述内 腔的拱起。所述拱起有利于实现支承元件的在操作元件处于操作位置时形成的 复位力。此外所述拱起还使得,可以实现操作元件从静止位置进入操作位置的 调整路程的延长。
适宜地在所述开口处配设有发光元件,其中,所述支承元件位于所述开口 和发光元件之间。所述发光元件例如可以是LED (发光二极管)。
在所述操作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元件可以是有机 LED (OLED),所述有机LED设计成多层的,并在两个电极层之间具有有机的 发光层。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元件本身是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通过 施加电压和/或电流而发光。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有机LED设计得非常薄和柔软。 适宜地将一个电极层设计成阳极,而另一个电极层设计成阴极。此外,设计成 有机LED的支承元件可以具有另外的层。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元件有 利地与所述第一壳体壳激光焊接。同样可以设想采用其它材料结合的连接形式, 如通过粘结性的连接。所述支承元件适宜地具有头部区域,所述头部区域容纳在所述开口中。第 一壳体壳的所述开口有利地完全由支承元件的所述头部区域填满。如果在操作 装置内产生光,则所述光通过所述头部区域并向外从所述显示装置发出。
由于所述头部区域完全封闭所述开口,因此不存在可能的污物颗粒、水、 湿气等通过所述显示装置进入操作装置的内腔的危险。
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措施可以设想,设置有在支承元件的朝向内腔的侧面上 形成的突起,所述突起在操作元件处于操作位置时与开关元件接触。所述突起 起到一种顶杆的作用,所述顶杆在操作元件处于操作位置时启动所述开关元件。 由此对于使用者可以实现一种特殊的触觉。


本发明其它的优点、特征和细节由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进 行详细说明的说明中得到。这里在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提及的特征分别本身 单独地或按任意组合地都是属于本发明的。其中
图1是显示移动操作装置的俯视图,该操作装置在前侧具有带操作元件的 第一壳体壳,
图2是显示图1的壳体壳的立体侧视图, 图3是显示图2的壳体壳的立体仰视图, 图4是显示沿图1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以及
图5是显示所述移动操作装置的另一个实施可能性,其中,设置有设计成 多层式的支承元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中示出移动操作装置1,所述操作装置用于遥控操作机动车辆31的 锁系统30的电子钥匙。所述操作装置具有壳体10,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壳 11和第二壳体壳12。这里所述第二壳体壳12设置在后侧。所述第一壳体壳11在该实施例中具有三个操作元件14,所述操作元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壳11的壳体
通孔15中。这里所述壳体通孔15在图2中示出。在所述第一壳体壳11和每个 操作元件14之间设置有环绕的缝隙16。此外所述移动的操作装置1具有内腔 13,该内腔在图4中举例示出。所述内腔13至少部分地由第一和第二壳体壳11、 12限定,其中在内腔1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锁系统30进行数据通信的电子单 元4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单元40具有线路板43,在所述线路板上固定 有开关元件41以及发光元件42。
在第一壳体壳11的朝向所述内腔13的侧面上设置有支承元件17。这里所 述支承元件17与所述第一壳体壳11和所述操作元件14 一体地相连。所述支承 元件17以及第一壳体壳U连同所述三个操作元件14形成双组分的注塑件。此 外所述支承元件17设计成透光的,并由具有较小的弹性模量的第一材料形成。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壳体壳11设计成具有显示装置20,用于可视 地显示信息。所述显示装置20具有开口 21,所述开口在第一壳体壳11上形成。 在壳体IO内部产生的光信号50能够从所述开口射出。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 使用者可以操作所述操作元件14之一来确认或检査操作装置1的功能在何种程 度上是正常的。如果操作装置1处于正常的功能状态,则光信号50从显示装置 20向外发出,该光信号对于使用者是良好可见的。
在所示实施例中设计成圆形的开口 21由支承元件17的至少一部分完全填 满。这里所述支承元件17设计成具有头部区域17d,所述头部区域向外完全填 满所述开口21。由此,附加地实现支承元件17与第一壳体壳11的形锁合。通 过施加外力可以使操作元件14从静止位置进入操作位置,其中,支承元件17 在操作元件14处于操作位置时与开关元件41接触,由此,光信号50沿显示装 置20的方向从发光元件42发出。这里所述支承元件17以其头部区域17d向外 引导耦合输入的光信号50穿过开口21。所述壳体IO,特别是第一壳体壳ll连 同所述操作元件14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材料具有明显大于支承元件17 的第一材料的弹性模量。由于较硬的操作元件14和较软的支承元件17,因此在对锁系统30进行遥控操作时,对于使用者可以实现舒适的触觉。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支承元件在所述操作元件M处于 操作位置时可以自动产生相应的复位力,由此使操作元件14返回其静止位置。 这尤其可以通过朝向内腔13的、沿所述环绕缝隙16的拱起18来实现。根据图 4,所述拱起18具有设置在支承元件17的朝向内腔的一侧的内半径18a和设置 在支承元件17的朝向操作元件14的一侧的外半径18b。这里所述外半径18b的 两倍基本上相当于所述缝隙16的宽度。可以清楚地看出,所述外半径18b小于 所述内半径18a。此外,通过拱起18形式的折棚形设计,可以实现相应操作元 件14的调整路程的延长。
根据图4,设置有在支承元件17的朝向内腔13的侧面上形成的突起19, 该突起在操作元件14处于操作位置时与所述开关元件41相接触。此外,在图3 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该突起和其它突起19,所述突起具有圆柱形的形状。为了使 所述操作元件14从其静止位置进入其操作位置,需要外力,所述外力K在该实 施例中在2N^K^ 15N之间,优选在3N^K^7N之间。
特别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壳11在其下侧上只具有唯一一个支承元件17, 该支承元件与所有三个操作元件14 一起一体地连接。这里所述支承元件可靠地 相对于外部密封所述内腔13。根据图1或图4可知,可以防止污物、湿气等通 过开口 21以及通过环绕的缝隙16进入。
在图4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41设计成微型开关。所述微型开关 41具有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内置有卡接盘。同样可以使用另外的可选的开关元 件。发光元件42是LED,所述LED设置在开口21的下方,以尽可能有效地无 损失地通过开口 21向外发出光50。
在图4中示出另一个可选方案,该可选方案具有光导区域17e,该光导区域 与支承元件17 —体地和材料统一地连接。所述光导区域17e延伸至所述发光元 件42。在发光元件42沿显示装置20的方向发出光信号50期间,几乎所有光信 号50都耦合输入光导区域17e中,其中,所述光导区域17e沿头部区域17d的方向引导所述光信号50,由此只形成很少的光损失。这里支承元件17、特别是 光导区域17e的折射率明显大于包围光导区域17e的内腔13的折射率。所述发 光元件42有利地以其自由端部接触光导区域17e。同样可以设想通过粘结剂实 现发光元件42与光导区域17e的连接,其中所述粘结剂的折射率有利地接近对 应于所述支承元件17的折射率。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同样存在这样的 可能性,即在发光元件42和光导区域17e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
支承元件17的第一材料可以设计成接近100%的透光。但在特定的应用场 合也可以实现,只存在支承元件17的部分透光性,以例如防止从外面看到内腔 13,特别是电子单元40的电子构件。在这种情况下,支承元件17可以设计成 浑浊的。在另一个可选方案中,支承元件可以是单侧地从内腔13向外透光。
在图1、图2以及图4中示出的缝隙16的宽度为B,其中,0.1mm^B52mm, 优选0.5mm^B^ lmm,更优选0.6mm ^B ^ 0.9mm。
在图5中示出支承元件17的另一个实施形式,该支承元件设计成多层地构 成的OLED。在该实施例中支承元件17的厚度在0.4mm和0.8mm之间。这里 所述OLED具有发光的层17a,该发光的层设置在电极层17b、 17c之间。通过 施加电压,所述OLED产生光,所述光根据图4可以通过显示装置20到达外面。 这里,所述OLED只是示意性地示出,该OLED设计成非常薄的柔软的支承元 件17。除了用于操作元件14的密封和支承功能以外,所述支承元件17同时还 是用于显示装置20的发光元件。在一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适宜的是,显示装 置20设计成大面积的显示器,以比只是点状的光信号更多地提供用于对信息进 行的视觉显示。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成OLED的支承元件17能够提供特别大的 优点。
附图标记表
I 移动操作装置,电子钥匙 10 壳体
II 第一壳体壳12 第二壳体壳
13 内腔
14 操作元件
15 壳体通孔
16 环绕的缝隙
17 支承元件
17a有机的发光层,OLED
17b 电极层,阳极 17c电极层,阴极 17d头部区域 17e光导区域
18 拱起 18a 内半径 18b 外半径
19 突起
20 显示装置
21 开口
30 锁系统
31 机动车辆
40 电子单元
41 开关元件
42 发光元件
43 线路板 50 光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遥控操作机动车辆(31)的锁系统(30)的移动操作装置(1),该移动操作装置包括壳体(10),该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壳(11)和第二壳体壳(12);内腔(13),该内腔至少部分地由所述第一壳体壳(11)和第二壳体壳(12)限定,用于与锁系统(30)进行数据通信的电子单元(4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内腔(13)中;至少一个操作元件(14),该操作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壳(11)的壳体通孔(15)中;环绕的缝隙(16),该环绕的缝隙位于操作元件(14)和第一壳体壳(11)之间;支承元件(17),该支承元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壳(11)的朝向内腔(13)的一侧;以及开关元件(41),该开关元件与所述电子单元(40)相连,且该开关元件与所述操作元件(14)相关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壳(11)具有用于在视觉上显示特别是与电子单元(40)的工作方式和/或与锁系统(30)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的显示装置(20),在第一壳体壳(11)上形成有开口(21),壳体(10)内部产生的光信号(50)能够由该开口射出,其中,与操作元件(14)一体地相连的支承元件(17)设计成透光的,并由具有较小的弹性模量的第一材料制成,并且所述开口(21)由所述支承元件(17)的至少一部分完全填满,由此能够通过所述支承元件(17)穿过所述开口(21)向外导出所述光信号(50),并且所述操作元件(14)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材料具有明显比第一材料大的弹性模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元件 (17)的第一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其中,E < 1000 N/mm2,优选E < 500 N/mm2,更优选E〈 100N/mm2,并且特别优选E < 50 N/mm2。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 元件(17)的第一材料的硬度为H,其中,H < 90 Shore A,优选H < 85 Shore A, 更优选H〈80 Shore A 。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壳体壳(11)和所述支承元件(17)形成为一体式构件,该构件是双组分的 注射构件。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承元件(17)只是单侧地、由内腔(13)向外透光。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 作元件(14)能够通过施加外力而从静止位置进入操作位置,此时,支承元件(17)设计成,在所述操作位置从支承元件(17)产生复位力,该复位力使所 述操作元件(14)回到静止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能够使所述操 作元件(14)从静止位置进入操作位置的所述外力为K,其中,2N$K$15N,优 选3N犯7N。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材料是热塑性弹性体。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承元件(17)沿所述环绕的缝隙(16)具有朝向内腔(13)的拱起(18)。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拱起(18) 具有设置在支承元件(17)的朝向内腔(13)的一侧的内半径(18a)和设置在 支承元件(17)的朝向操作元件(14)的一侧的外半径(18b)。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半径 (18b)的两倍基本上相当于所述缝隙(16)的宽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半径(18b)小于所述内半径(18a)。
1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 缝隙(16)的宽度为B,其中,0.1mm^B^2mm,优选0.5mm ^B ^ lmm,更 优选0.6mm ^ B ^ 0.9mm。
1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 开口 (21)处配设有发光元件(42),其中,所述支承元件(17)位于所述开口(21)和发光元件(42)之间。
1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 支承元件(17)是有机发光二极管,该有机发光二极管设计成多层的,并在两 个电极层(17b、 17c)之间具有有机的发光层(17a)。
1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子单元(40)具有线路板(43),所述开关元件(41)和/或发光元件(42)设置在该线路板上。
1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 支承元件(17)具有头部区域(17d),该头部区域容纳在所述开口 (21)中。
1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 支承元件(17)的背向所述头部区域(17d)的一侧上突起式地形成有光导区域(17e)。
1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 支承元件(17)的朝向内腔(13)的一侧上形成有突起(19),该突起在操作元 件(14)处于操作位置时与开关元件(41)接触。
2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移动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 支承元件(17)与多个形成在第一壳体壳(11)上的操作元件(14)相连。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遥控操作机动车辆(31)的锁系统(30)的移动操作装置(1),该装置包括壳体(10),该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壳(11)和第二壳体壳(12);内腔(13),该内腔至少部分地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壳(11、12)限定,用于与锁系统(30)进行数据通信的电子单元(4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内腔(13)中;至少一个操作元件(14),该操作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壳(11)的壳体通孔(15)中;在操作元件(14)和第一壳体壳(11)之间环绕的缝隙(16);设置在第一壳体壳(11)的朝向内腔(13)的一侧的支承元件(17);以及与所述电子单元(40)相连的开关元件(41),该开关元件与操作元件(14)相关联。根据本发明,第一壳体壳(11)具有用于在视觉上显示特别是与电子单元(40)的工作方式和/或与锁系统(30)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的显示装置(20),在第一壳体壳(11)上形成有开口(21),壳体(10)内部产生的光信号(50)能够由该开口中射出,其中与操作元件(14)一体地相连的支承元件(17)设计成透光的并由具有较小的弹性模量的第一材料制成,并且所述开口(21)由所述支承元件(17)的至少一部分完全填满,由此可通过所述支承元件(17)穿过所述开口(21)向外导出所述光信号(50),并且所述操作元件(14)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材料具有明显比第一材料大的弹性模量。
文档编号B60R25/20GK101490722SQ200780026162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0日
发明者A·耶施克 申请人:霍弗·霍斯贝克及弗斯特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