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789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特别是涉及麦弗逊式前悬架下控制臂结构 形式。
背景技术
现有控制臂普遍采用下述两种方式
1、 采用焊接控制臂,控制臂分为上体和下体两部分,在制造过程 中上体和下体分别冲压成型后,采用点焊或缝焊等焊接方法将上下体
合并到一起。采用该种方式的控制臂总成质量重,增加悬架非悬挂质 量;焊接总成变形很难控制,造成产品一致性差。
2、 采用锻造铝合金工艺制造控制臂,虽然能够降低非悬挂质量, 但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目前仅在高档豪华车上应用,不宜在低成 本紧凑型乘用车上应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臂新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控 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用于连接转向节的球头销总成、三个将球头 销总成和控制臂本体连接在一起的螺栓、控制臂前橡胶衬套和控制臂 后橡胶衬套,控制臂本体采用SAPH440厚度3. Omm的单层钢板沖压成 型,控制臂前后橡胶村套均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利用压力机压入控制臂 本体。压装控制臂前橡胶衬套时,使该橡胶衬套的低刚度方向与转向 节的球头销总成共线。
控制臂本体采用单层板冲压成型,相对于上下体拼焊的控制臂,
重量可以大大减轻,降低了非悬挂质量,能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和乘坐舒适性。同时,从制动工况下控制臂强度分析结果看,单层钢 板冲压设计强度足以满足整车性能要求。
采用单层板沖压工艺,避免了焊接产生的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提高控制臂本身质量。


图1控制臂结构轴侧图
图2控制臂结构俯视图
图3控制臂结构底视图
图4控制臂结构正视图
图5控制臂结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球头销总成; 2-连接螺栓; 3-控制臂本体;
4 -控制臂前衬套; 5 -控制后衬套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l-5所示,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3、用于连接转向节的 球头销总成1、三个将球头销总成和控制臂本体连接在一起的螺栓2、 控制臂前橡胶衬套4和控制臂后橡胶衬套5。
控制臂本体采用SAPH440厚度3. Omm的单层钢板冲压成型,这样 重量可大大减轻。
控制臂前后橡胶衬套4、 5均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利用压力机压入控 制臂本体。压装控制臂前橡胶衬套4时,使橡胶衬套4的低刚度方向 与转向节的球头销总成1共线,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路面传来 的纵向冲击,改善整车行驶平顺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悬架下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3)、用于连接转向节的球头销总成(1)、三个将球头销总成(1)和控制臂本体(3)连接在一起的螺栓(2)、控制臂前橡胶衬套(4)和控制臂后橡胶衬套(5),其特征在于控制臂本体采用单层钢板冲压成型,控制臂前后橡胶衬套(4、5)均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利用压力机压入控制臂本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控制臂 本体采用SAPH440厚度3. Omm的单层钢板冲压成型。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悬架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压 装控制臂前橡胶衬套(4)时,使该橡胶衬套(4)的低刚度方向与转 向节的球头销总成(1)共线。
4、 一种汽车悬架下控制臂制造方法,该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 (3)、用于连接转向节的球头销总成(1)、三个将球头销总成(1)和控制臂本体(3 )连接在一起的螺栓(2 )、控制臂前橡胶衬套(4 ) 和控制臂后橡胶衬套(5),所述方法包括采用单层钢板沖压成型形 成控制臂本体(3 ),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将控制臂前后橡胶衬套(4、 5 ) 压入控制臂本体(3)。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悬架下控制臂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臂本体采用SAPH440厚度3. Omm的单层钢^反冲压成型。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汽车悬架下控制臂制造方法,其特征 在于利用压力机将控制臂前后橡胶衬套(4、 5)压入控制臂本体。6、
7、如权利要求4 - 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悬架下控制臂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压装控制臂前橡胶衬套(4)时,使该橡胶村套(4)的低刚度方向与转向节的球头销总成(1)共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下控制臂的新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用于连接转向节的球头销总成、三个将球头销总成和控制臂本体连接在一起的螺栓、控制臂前橡胶衬套和控制臂后橡胶衬套,控制臂本体采用SAPH440厚度3.0mm的单层钢板冲压成型,控制臂前后橡胶衬套均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利用压力机压入控制臂本体。由于控制臂本体采用单层板冲压成型。相对于上下体拼焊的控制臂,重量可以大大减轻,降低了非悬挂质量,能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同时,从制动工况下控制臂强度分析结果看,单层钢板冲压设计强度足以满足整车性能要求。
文档编号B60G7/00GK101348061SQ20081014693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7日
发明者吕波涛, 孙永宁, 胡晓斌, 贾宝光, 林 陈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