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叉臂独立悬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7058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双叉臂独立悬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叉臂独立悬架,包括基座、上叉臂、下叉臂、转向节、滑柱总成、稳定杆及副车架,基座的上端与车身安装板连接,上叉臂的一端与基座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的上端连接,所述下叉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向节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滑柱总成的上端与车身安装板连接,下端与所述下叉臂的中段连接,所述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柱总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双叉臂独立悬架还包括力传导构件,所述力传导构件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另一端与车身安装板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叉臂独立悬架,解决了高位斜置双叉臂独立悬架在引入基座后所带来的车身安装板易发生弯曲变形、开裂而导致失效的问题。
【专利说明】双叉臂独立悬架及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叉臂独立悬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双叉臂独立悬架凭借不错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在汽车前悬架中应用较多。
[0003]普通的双叉臂独立悬架如图1所示,其由上叉臂la、滑柱总成2a、下叉臂3a、转向节4a、稳定杆5a及副车架6a组成。上叉臂Ia与车身通过固定点直接连接。
[0004]另外在某些车型上,使用的前双叉臂独立悬架为高位斜置双叉臂独立悬架,如图2所示,高位斜置双叉臂独立悬架由基座lb、上叉臂2b、下叉臂3b、转向节4b、滑柱总成5b、稳定杆6b及副车架7b组成。此独立悬架的上叉臂2b在车身上没有预留连接支架和安装位置,即此独立悬架上叉臂2b不是与车身直接连接,而是通过基座Ib将上叉臂2b与车身安装板连接,从而增强了悬架整体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上叉臂在悬架中的位置比普通悬架要高,而且略微倾斜,这样布置的好处在于主销倾角的控制更加精确。
[0005]如图3所示,上述高位斜置双叉臂独立悬架,其基座Ib与车身安装板通过四个安装点A、B、C、D连接。分析基座的安装点的位置可知,四个安装点成不规则四边形,其中A、B、C三个安装点基本在图中的直线L上。这样,上叉臂2b就通过基座Ib的四个安装点实现与车身连接。
[0006]如图4所示,当上叉臂2b受侧向力F时,侧向力F通过基座Ib将力传递给车身,这个力的作用点与基座安装点有一段距离D,因此形成一个使基座绕图中的直线L摆动的力矩M,由此可见,在上述高位斜置双叉臂独立悬架中,基座Ib的引入不利于力的传递,反而是增加了基座Ib对车身的扭转力矩。由于基座上的固定点并不能有效承受上叉臂的侧向力F,因此车身安装板易发生弯曲变形、开裂而导致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高位斜置双叉臂独立悬架在引入基座后所带来的车身安装板易发生弯曲变形、开裂而导致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叉臂独立悬架。
[000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提供一种双叉臂独立悬架,包括基座、上叉臂、下叉臂、转向节、滑柱总成、稳定杆及副车架,所述基座的上端与车身安装板连接,所述上叉臂的一端与所述基座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的上端连接,所述下叉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向节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滑柱总成的上端与车身安装板连接,下端与所述下叉臂的中段连接,所述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柱总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双叉臂独立悬架还包括力传导构件,所述力传导构件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另一端与车身安装板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力传导构件包括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板包括在其弯折处连接的第一前板和第一后板,所述第二弯折板包括在其弯折处连接的第二前板和第二后板,所述第一前板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后板与所述第二前板连接,所述第二后板与车身安装板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下端具有一连接平面,所述基座在该连接平面处与所述第一弯折板的第一前板通过螺栓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板的第一后板与所述第二弯折板的第二前板通过螺栓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板的第二后板与车身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叉臂独立悬架,增加了与基座及车身安装板连接的力传导构件,这样,当上叉臂受到侧向力时,上叉臂就可以将该侧向力通过两条途径传递给车身,一条途径是通过基座的上端直接传递给车身,另一条途径是通过与基座连接的力传导构件间接传递给车身,使得部分力通过力传导构件吸收,这样,减小了悬架传递到车身安装板上的力,解决了现有的高位斜置双叉臂独立悬架在引入基座后所带来的车身安装板易发生弯曲变形、开裂而导致失效的问题。
[0015]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双叉臂独立悬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的普通双叉臂独立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现有的高位斜置双叉臂独立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现有的高位斜置双叉臂独立悬架其基座上的四个安装点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现有的高位斜置双叉臂独立悬架其基座受侧向力F后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双叉臂独立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双叉臂独立悬架与车身安装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双叉臂独立悬架其力传导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4]1、基座;2、上叉臂;3、下叉臂;4、转向节;5、滑柱总成;6、稳定杆;7、副车架;8、力传导构件;81、第一弯折板;811、第一前板;812、第一后板;82、第二弯折板;821、第二前板;822、第二后板;9、车身安装板;10、球头总成;20、球头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以下在描述双叉臂独立悬架时,由于其对称特性(悬架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沿车身前后方向的中轴线对称),只对悬架位于车身一侧的结构进行描述。
[0027]请一并参照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双叉臂独立悬架,包括基座1、上叉臂2、下叉臂3、转向节4、滑柱总成5、稳定杆6、副车架7及力传导构件8,所述基座的上端与车身安装板9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叉臂2的一端与所述基座I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4的上端通过一球头总成10连接,所述下叉臂3的一端通过一球头总成20与所述转向节4的下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副车架7连接;所述滑柱总成5的上端与车身安装板9连接,下端通过螺栓与所述下叉臂3的中段连接,所述稳定杆6的一端与所述滑柱总成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7连接,所述力传导构件8的一端与所述基座I连接,另一端与车身安装板7连接。
[0028]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力传导构件8包括第一弯折板81和第二弯折板82,所述第一弯折板81包括在其弯折处连接的第一前板811和第一后板812,所述第二弯折板82包括在其弯折处连接的第二前板821和第二后板822,所述第一前板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后板与所述第二前板连接,所述第二后板与车身安装板连接。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I的下端具有一连接平面11,所述基座在该连接平面11处与所述第一弯折板的第一前板811通过螺栓连接。
[0030]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弯折板的第一后板812与所述第二弯折板的第二前板821通过螺栓连接。
[0031]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弯折板的第二后板822与车身安装板9通过螺栓连接。
[0032]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双叉臂独立悬架,增加了与基座及车身安装板连接的力传导构件,这样,当上叉臂受到侧向力时,上叉臂就可以将该侧向力通过两条途径传递给车身,一条途径是通过基座的上端直接传递给车身,另一条途径是通过与基座连接的力传导构件间接传递给车身,使得部分力通过力传导构件吸收,这样,减小了悬架传递到车身安装板上的力,解决了现有的高位斜置双叉臂独立悬架在引入基座后所带来的车身安装板易发生弯曲变形、开裂而导致失效的问题。
[0033]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力传导构件也可以有其它形式。例如一体成型的板件。
[0034]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双叉臂独立悬架。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叉臂独立悬架,包括基座、上叉臂、下叉臂、转向节、滑柱总成、稳定杆及副车架;所述基座的上端与车身安装板连接;所述上叉臂的一端与所述基座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的上端连接;所述下叉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向节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滑柱总成的上端与车身安装板连接,下端与所述下叉臂的中段连接;所述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柱总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叉臂独立悬架还包括力传导构件,所述力传导构件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另一端与车身安装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臂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导构件包括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板包括在其弯折处连接的第一前板和第一后板,所述第二弯折板包括在其弯折处连接的第二前板和第二后板,所述第一前板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后板与所述第二前板连接,所述第二后板与车身安装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叉臂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下端具有一连接平面,所述基座在该连接平面处与所述第一弯折板的第一前板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叉臂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板的第一后板与所述第二弯折板的第二前板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叉臂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板的第二后板与车身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
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叉臂独立悬架。
【文档编号】B60G3/18GK203580537SQ201320736546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廖美颖, 刘燕, 谢常云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