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299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由此,其借助胎面花纹形状可以改善在潮湿道路的排水性和驾乘舒适性,可以改善制动和驱动特性,以及抑制中心轮辐(central rib)的早期磨损和轮胎的轴肩轮辐(shoulder rib)的局部侧向磨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常规设计一种有效图样(aggressive pattern)可用于改善常规的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在潮湿道路上的排水性以用于中/长距离行驶。
但是具有有效图样的常规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具有缺陷,即由于轮胎的尾部和前部的磨损以及中心轮辐和轴肩轮辐的局部侧向磨损,驾乘舒适性降低,且里程和耐磨性都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由此其借助胎面花纹形状可以改善在潮湿道路的排水性和驾乘舒适性,可以改善制动和驱动特性,以及抑制中心轮辐的早期磨损和轮胎的轴肩轮辐的局部侧向磨损。
依照本发明,其提供了一种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贯穿轮胎的横向中心、沿周向形成Z字形的且各自将中心轮辐再分为两侧的第一纵向槽G2;在第一纵向槽的两侧上沿轮胎的周向形成的Z字形的、且在中心轮辐的外部各自再分轴肩轮辐的第二纵向槽;沿穿过中心轮辐上的轮胎周向倾斜方向以预定间隔相互平行地形成的第一宽槽和第二宽槽;沿穿过中心轮辐上的第一宽槽和第二宽槽的方向形成的小槽以用于连接第一宽槽和第二宽槽之间的空间;沿着轮胎的周向在轴肩的两侧上交替、且在第二纵向槽的弯曲部分沿轮胎的宽度方向纵向地形成的第三宽槽;以及沿着轮胎的周向在轴肩的两侧上交替、且在轴肩轮辐的外部形成的轴肩突缘槽。
在本发明中,从第一纵向槽的中心线到第二纵向槽中心线的距离GP1可以满足0.20TAW≤GP1≤0.35TAW。(在此处,TAW是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胎面的地面接触宽度。) 第一纵向槽宽度GW1和第二纵向槽宽度GW2,可分别满足0.051TAW≤GW1≤0.071TAW和0.045TAW≤GW2≤0.065TAW。
此外,第一纵向槽和第二纵向槽的深度ASD可满足1.0GW1≤ASD≤1.8GW1。
优选地,第一纵向槽侧面的曲率半径GR1在50mm≤GR1≤150mm之间。
优选地,第二纵向槽的第一侧面的斜角ANG1在5°≤ANG1≤15°之间,第二纵向槽的第二侧面的斜角ANG2在8°≤ANG2≤18°之间。
优选地,第一宽槽、第二宽槽和第三宽槽的深度ASD2满足0.70ASD≤ASD2≤0.90ASD。
优选地,第一宽槽和第二宽槽的阶梯高度ASD3满足0.15ASD≤ASD3≤0.35ASD。
优选地,第一宽槽与第二宽槽的截面斜角与第二纵向槽的侧面斜角相等,第二纵向槽的第二侧面的斜角ANG2在8°≤ANG2≤18°之间。
在本发明中,第一宽槽的斜角ANG3可在20°≤ANG3≤50°之间。
第三宽槽的宽度SW1可满足0.10GW1≤SW1≤0.30GW1。
优选地,小槽的宽度GW3满足0.10GW1≤GW3≤0.25GW1。
优选地,小槽的深度ASD1满足0.10ASD≤ASD1≤0.20ASD。
优选地,轴肩突缘槽的宽度GP2满足0.085TAW≤GP2≤0.105TAW。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结合附图在以下详细描述的说明书中得到更加全面地描述。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被部分地切除的透视图; 图2是描述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2中C-C线剖切的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2中A-B线剖切的截面图; 图5是沿着图2中的延伸线C-C剖切的第一宽槽的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2中的延伸线C-C剖切的的第二宽槽的截面图; 图7是沿着图2中的线D-D剖切的的小槽截面图; 图8是图2中示出的第三宽槽的截面图;以及 图9是沿着图2中的线M-N剖切的轴肩突缘槽的侧面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以便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实施,而不局限于在此处描述的实施方案。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省略了与说明书不相关的部分,在整个详细的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被部分切除的透视图,图2是描述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平面图。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具有围绕轮胎周边形成的Z字形的第一纵向槽G2和形成于第一纵向槽G2两侧上的第二纵向槽G1。
第二纵向槽G1的位置形成为满足0.20TAW≤GP1≤0.35TAW,GP1是从第一纵向槽的中心线到第二纵向槽中心线的距离。
此处的TAW表示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的地面接触宽度。如果从第一纵向槽G2的中心到第二纵向槽G1的中心的距离GP1小于0.20TAW,则由于中心轮辐CL的尾部与前部使得早期磨损会出现,如果GP1超过0.35TAW,中心轮辐的早期磨损会出现。
另外,第一纵向槽G2穿过轮胎的横向中心以将轮胎再分成在其两侧上的两个中心轮辐CL,第二纵向槽G1分别向外再分所述中心轮辐CL的轴肩轮辐SL。
图3是沿图2的C-C线剖切的截面图,图4是沿图2的A-B线剖切的截面图。
参照3,形成的本实施方案中的第一纵向槽G2的宽度GW2在0.045TAW≤GW2≤0.065TAW之内,深度ASD在1.0GW1≤ASD≤1.8GW1之内。
如果第一纵向槽G2的宽度GW2小于0.045TAW,会降低制动力和驱动力;如果第一纵向槽G 2的宽度GW2大于0.071TAW,由于早期的磨损,会使驾乘舒适性和里程降低。
另外,如果第一纵向槽G2的深度ASD小于1.0GW1,会降低制动力、驱动力和里程;如果第一纵向槽的深度ASD大于1.8GW1,轮辐的尾部与前部引起早期磨损,从而会降低耐磨性和里程。
另外,第一纵向槽G2的侧面和底面可用预定的曲率半径全面地形成。此处,第一纵向槽G2的侧面的曲率半径GR1可在50mm≤GR1≤150mm的范围之内形成。
如果第一纵向槽G2的侧面的曲率半径小于50mm,会降低制动力和驱动力;如果第一纵向槽G2的侧面曲率半径大于150mm,轮辐的尾部与前部会引起早期磨损。
参照图4,第二纵向槽G1的宽度GW1可形成为满足0.051TAW≤GW2≤0.071TAW的范围,深度ASD可在1.0GW1≤ASD≤1.8GW1的范围内形成,这与第一纵向槽G2是相同的。
如果第二纵向槽G1的宽度GW1小于0.051TAW,会降低制动力和驱动力;如果第二纵向槽G1的宽度GW1大于0.071TAW,会降低驾乘舒适性和里程。
同时,第二纵向槽G1形成有具有不同斜角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此时,第二纵向槽G1的第一侧面的斜角ANG1在5°≤ANG1≤15°之间,第二纵向槽G1的第二侧面的斜角ANG2在8°≤ANG2≤18°的范围之内形成。
此处,如果第一侧面的斜角ANG1小于5°,轮辐的尾部与前部会引起早期磨损;如果第一侧面斜角ANG1大于15°,会降低制动力、驱动力和排水性。另外,如果第二侧面斜角ANG2小于8°,轮辐的尾部与前部会引起早期磨损,从而降低驾乘舒适性;如果第二侧面斜角ANG2大于18°,会降低制动力、驱动力和排水性。
因此,通过沿轮胎的周向形成再分中心轮辐CL和轴肩轮辐SL的Z字形第一纵向槽G2和第二纵向槽G1,可提高驾乘舒适性和轮胎在潮湿路面的排水性。
再次参照图2,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沿一倾斜方向以预定地间隔互相平行地形成,所述倾斜方向穿过中心轮辐CL上的轮胎的周向。同时,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以下述方式形成其在胎面花纹13的单位间距(unit pitch)P内各自成对。
此外,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互相交叉以形成小槽4,从而连接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之间的空间。
图5是沿图2的延伸线C-C剖切的第一宽槽的截面图,图6是沿图2的延伸线C-C剖切的第二宽槽的截面图,图7是沿图2的线D-D延伸的小槽的截面图。
参照图5和图7,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的深度ASD2形成为满足0.70ASD≤ASD2≤0.90ASD,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的阶梯高度ASD3形成为满足0.15ASD≤ASD3≤0.35ASD。
此处,如果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的深度ASD2小于0.70ASD,会降低制动力、驱动力和排水性;如果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的深度ASD2大于0.90ASD,轮辐的尾部与前部会引起早期磨损,从而降低驾乘舒适性。
如果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的阶梯高度ASD3小于0.15ASD,会降低制动力、驱动力和排水性;如果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的阶梯高度ASD3大于0.35ASD,轮辐的尾部与前部会引起早期磨损,从而降低驾乘舒适性。
同时,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的截面斜角ANG2可在8°≤ANG2≤18°之内形成,与第二纵向槽的第二侧面的斜角类似。
优选地,第一宽槽2的斜角ANG3在20°≤ANG3≤50°之间。此处,如果第一宽槽2的斜角ANG3小于20°,轮辐的尾部与前部会引起早期磨损,从而降低驾乘舒适性;如果第一宽槽2的斜角ANG3大于50°,会降低制动力、驱动力和排水性。
此外,小槽4的宽度GW3形成为满足0.10GW1≤GW3≤0.25GW1,深度ASD1形成为满足0.10ASD≤ASD1≤0.20ASD。
此处,如果小槽4的宽度GW3小于0.10GW1,会降低制动力、驱动力和排水性;如果小槽4的宽度GW3大于0.25GW1,由于早期磨损,会降低驾乘舒适性和里程。
如果小槽4的深度ASD1小于0.10ASD,会降低制动力、驱动力和排水性;如果小槽的深度ASD1大于0.20ASD,轮辐的尾部与前部会引起早期磨损,从而降低驾乘舒适性。
因此,通过形成用于连接在中心轮辐CL的一个间距P内的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之间的空间的小槽4,可改善轮胎的制动力和驱动力。
此外,通过沿关于轮胎的周向倾斜的倾斜方向形成第一宽槽2、第二宽槽3和小槽4可使中心轮辐CL中的尾部与前部的磨损发生率被降至最低,所述轮胎的周向为驱动方向。
再次参照图2,形成第三宽槽1,同时其沿着轮胎的周向在轴肩轮辐SL的两侧上交替,并且沿第二纵向槽G1的弯曲部分的轮胎的宽度方向延伸。
此外,第三宽槽1沿着轮胎的周向在轴肩轮辐SL的两侧上交替,且其被设置成包含形成于轴肩轮辐SL的外部的轴肩突缘槽5。
图8是图2中示出的第三侧面的截面图,图9是沿着图2中的M-N线剖切的轴肩突缘槽的侧面截面图。
参照图8,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的第三宽槽1的截面以下述方式形成宽度SW1满足0.10GW1≤SW1≤0.30GW1,深度ASD2满足0.70ASD≤ASD2≤0.90ASD,与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相同。
如果第三宽槽1的宽度SW1小于0.10GW1,会降低制动力、驱动力和排水性;如果第三宽槽1的宽度SW1大于0.30GW1,轮辐的尾部与前部会引起早期磨损,从而降低驾乘舒适性。
此外,第三宽槽1的倾斜侧面的斜角ANG3形成为具有与第一宽槽2的截面角相等的斜角ANG3,一侧边的垂直侧面和第三宽槽1的底面可以全面地形成具有2mm的曲率半径R1。
如图2和图9中所示,轴肩突缘槽5形成的宽度GP2满足0.085TAW≤GP2≤0.105TAW。
此处,如果轴肩突缘槽5的宽度小于0.085TAW,会降低制动力和驱动力;如果轴肩突缘槽5的宽度大于0.105TAW,轮辐的尾部与前部会引起早期磨损。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通过自由地变换宽度、深度、侧面斜角和及其底面的曲率半径R2,可以应用轴肩突缘槽5。
因此,通过在轴肩轮辐SL中形成第三宽槽1和轴肩突缘槽5,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可以改善驱动力和制动力,并且使轴肩轮辐的局部侧边磨损降至最低。
根据本发明的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通过沿着轮胎的周向形成Z字形的再分中心轮辐和轴肩轮辐的第一纵向槽和第二纵向槽,能够改善驾乘舒适性和排水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通过在中心轮辐一个间距内形成用于连接第一宽槽和第二宽槽的小槽,能够改善轮胎的制动力和驱动力。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通过沿驱动方向的轮胎的周向和倾斜的倾斜方向形成第一宽槽、第二宽槽和小槽,可以使轮辐的尾部与前部的磨损降至最低。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通过在轴肩轮辐中形成第三宽槽和轴肩突缘槽,能够改善轮胎的驱动力和制动力,以及使轴肩轮辐的局部侧面磨损降至最低。
虽然本发明通过参照其现有的优选的实施方案已经得到详细地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等同替换而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所述轮胎包括
第一纵向槽,所述第一纵向槽贯穿轮胎横向中心,沿着周向形成Z字形,且各自将中心轮辐再分成两侧;
第二纵向槽,所述第二纵向槽沿着轮胎的周向在所述第一纵向槽的两侧边上形成Z字形,且各自向外再分所述中心轮辐的轴肩轮辐;
第一宽槽和第二宽槽,所述第一宽槽和第二宽槽沿倾斜方向以预定的间隔相互平行地形成,所述倾斜方向穿过所述中心轮辐上的轮胎的周向;
小槽,所述小槽沿穿过所述中心轮辐上的所述第一宽槽和第二宽槽的方向形成以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宽槽和所述第二宽槽之间的空间;
第三宽槽,所述第三宽槽沿着轮胎的周向在所述轴肩轮辐的两侧上交替,并且在所述第二纵向槽的弯曲部分沿着轮胎的宽度方向纵向地形成;和
轴肩突缘槽,所述轴肩突缘槽沿着轮胎的周向在所述轴肩轮辐的两侧边上交替,且形成于所述轴肩突缘槽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纵向槽的中心线到所述第二纵向槽中心线的距离GP1满足0.20TAW≤GP1≤0.35TAW,其中TAW是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胎面的地面接触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槽的宽度GW1和所述第二纵向槽的宽度GW2分别满足0.051TAW≤GW1≤0.071TAW和0.045TAW≤GW2≤0.065TAW。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槽和所述第二纵向槽的深度ASD满足1.0GW1≤ASD≤1.8GW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槽的所述侧面的曲率半径GR1在50mm≤GR1≤150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槽的第一侧面的斜角ANG1在5°≤ANG1≤15°之间,且所述第二纵向槽的第二侧面的斜角ANG2在8°≤ANG2≤18°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槽、所述第二宽槽和所述第三宽槽的深度ASD2满足0.70ASD≤ASD2≤0.90AS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槽和所述第二宽槽的阶梯高度ASD3满足0.15ASD≤ASD3≤0.35ASD。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槽与所述第二宽槽的截面斜角与所述第二纵向槽的第二侧面的斜角相等,所述第二纵向槽的第二侧面的斜角ANG2在8°≤ANG2≤18°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槽的斜角ANG3在20°≤ANG3≤50°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宽槽的宽度SW1满足0.10GW1≤SW1≤0.30GW1。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槽的宽度GW3满足0.10GW1≤GW3≤0.25GW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槽的深度ASD1满足0.10ASD≤ASD1≤0.20ASD。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肩突缘槽的宽度GP2满足0.085TAW≤GP2≤0.105TAW。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本发明的重型充气式子午线轮胎包括贯穿轮胎的横向中心且各自将中心轮辐(CL)再分为两侧的第一纵向槽(G2);在中心轮辐(CL)的外部各自再分轴肩轮辐(SL)的第二纵向槽(G1);沿穿过中心轮辐(CL)上的轮胎的周向的倾斜方向以预定的间隔相互平行地形成的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沿穿过中心轮辐CL上的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的方向形成的小槽(4)以用于连接第一宽槽(2)和第二宽槽(3)之间的空间;在第二纵向槽(G1)的弯曲部分沿轮胎的宽度方向纵向地形成的第三宽槽;以及在轴肩轮辐的外部形成的轴肩突缘槽(5)。
文档编号B60C11/13GK101623987SQ20091000019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9日
发明者朴荣甲 申请人:锦湖轮胎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