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的轮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307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交通工具的轮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机车等相关的交通工具,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交通工具的轮圈,特别适用于自行车。
背景技术
传统用于自行车、摩托车或其它运输工具的轮圈都是由铝合金挤型或轧钢所制 成。这两种制法都是将长条状的铝合金或钢材滚压成圆箍状后,将两端利用销接或焊接加 以固定,最后再钻出多个铜头孔与一气嘴孔,分别供钢丝铜头与气嘴穿置。就焊接式的轮圈而言,轮圈在焊接处的强度往往都比其它位置的强度脆弱,且为 了消除轮圈因焊接所产生的不规则表面,轮圈的焊接处通常会再经过抛光处理,但是经过 抛光处理后,会削薄焊接处的厚度而更恶化焊接处的强度,使得轮圈受到过大的外力时容 易从焊接处损坏。就销接式的轮圈而言,虽然不需要进行抛光处理,但是当轮圈受到强烈的撞击时, 将造成轮圈的断面产生拉伸变形,使得用以结合轮圈的结合销往往无法承受过大的张力作 用,导致轮圈可能从销接处分离。另一方面,当轮圈进行铜头孔与气嘴孔的钻凿时,钻头的尖端所抵靠的位置呈现V 形斜面,使得钻头的尖端很容易产生滑动,导致钻孔作业的准确度会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的轮圈,其结构简单,且结构强度高。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的轮圈,其可避免钻头在钻孔时产生滑 动,用以提升钻孔的精准度。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轮圈包含有一第一环形底壁、二侧壁、一第二环 形底壁与四结合销。这些侧壁分别由该第一环形底壁的两相对侧向上延伸,并于其两端分 别具有一凸缘,各该凸缘具有一穿孔;该第二环形底壁环绕于该第一环形底壁的外缘,并以 其两相对侧分别连接这些侧壁;这些结合销分别穿设于这些侧壁的穿孔中,并分别以其外 周面迫紧这些穿孔的孔壁,用以提供本发明的轮圈良好的结构强度。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环形底壁的中段与该第二环形底壁的中段分别具有 一脊部与二定位凹部,用以提供钻头的尖端良好的定位效果,使钻头的尖端在进行钻孔时 不会产生滑动,确保钻孔作业的精准度。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主要显示凸点迫紧结合销的状态。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轮圈10第一环形底壁20左段22中段24第一脊部242第一定位凹部244右段26肩部28侧壁30凸缘32穿孔34凹点36凸点38第二环形底壁40左段42中段44第二脊部441第二定位凹部443右段46联线Ll中心线L2夹角9结合销50铜头孔60
具体实施例方式兹配合图式列举以下较佳实施例,用以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功效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与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轮圈10,包含有一第一环形底 壁20、二侧壁30、一第二环形底壁40与四结合销50。请配合参阅图3,第一环形底壁20具有一左段22、一中段24与一右段26。中段 24形成一弧状的第一脊部242,使第一脊部242的左右两端与左段22及右段26的交界处 分别形成一第一定位凹部244 ;另外,左段22与右段26分别具有一肩部28,这些肩部28分 别邻接这些第一定位凹部244。这些侧壁30分别由第一环形底壁20的左段22与右段26的末端向上延伸,并于 其顶底两端分别具有一凸缘32,各凸缘32具有一穿孔34。第二环形底壁40环绕于第一环形底壁20的外缘,并具有一左段42、一中段44与 一右段46。中段44具有一弧状的第二脊部441,第二脊部441对应第一脊部242,且第二脊 部441的左右两端与左段42及右段46的交界处分别形成一第二定位凹部443,第二定位凹 部443对应第一定位凹部244,且第二定位凹部443及第一定位凹部244所形成的联线Ll 与第二脊部441及第一脊部242所连成的中心线L2之间具有一夹角θ。夹角θ以11度 为最佳角度,但不以11度为限。这些结合销50分别穿设于这些侧壁30的穿孔34中,并分别以其外周面迫紧这些 穿孔34的孔壁。各结合销50的外周面可另设有螺纹或凸条,用以增加各结合销50与各穿 孔34的孔壁之间的摩擦力。经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的轮圈10设计成内、外两层环形底壁20,40,并透过四个结合销50加以结合。为了提升各结合销50的抗张强度,除了可在各结合销50的外周面 形成螺纹或凸条等增加摩擦力的构造之外,亦可在各侧壁30的凸缘32表面进行点状式的 冲压,使各凸缘的表面将形成多个凹点36,而各穿孔34的孔壁则会于对应各凹点36的位置 形成一凸点38,如图4所示,这些凸点38将迫使这些穿孔34的断面产生变形以迫紧各结合 销50的外周面,让本发明的轮圈10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构强度。
另一方面,当进行铜头孔60的钻凿时,钻头(图中未示)可被定位在第二环形底 壁40的第二定位凹部443,并沿着第二定位凹部443与第一定位凹部244所形成的联线Ll 进行钻孔作业,用以避免钻头产生滑动而有效提升钻孔作业的精准度;另外,当安装铜头 (图中未示)于铜头孔60时,铜头可抵靠于第一环形底壁20的肩部28,用以确保每个铜头 在安装之后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度。本发明于前揭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构成元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 范围,其它等效元件的替代或变化,亦应为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一种交通工具的轮圈,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环形底壁;二侧壁,分别由该第一环形底壁的两相对侧向上延伸,并于其两端分别具有一凸缘,各该凸缘具有一穿孔;一第二环形底壁,环绕于该第一环形底壁的外缘,并以其两相对侧分别连接这些侧壁;以及四结合销,分别穿设于这些侧壁的穿孔中,并分别以其外周面迫紧这些穿孔的孔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的轮圈,其特征在于,各该穿孔的孔壁具有至少一凸 点,该凸点迫紧该结合销的外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的轮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形底壁具有一左段、一 中段与一右段,该中段形成一第一脊部,该第一脊部的两端与该左段及该右段的交界处分 别形成一第一定位凹部;该第二环形底壁具有一左段、一中段与一右段,该中段形成一对应 该第一脊部的第二脊部,该第二脊部的两端与该左段及该右段的交界处分别形成一对应该 第一定位凹部的第二定位凹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的轮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形底壁的左段与右段 分别具有一肩部,这些肩部分别邻接这些第一定位凹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的轮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脊部及该第二脊部所连 成的中心线与各该第一定位凹部及各该第二凹部所形成的连线之间具有一预定角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的轮圈,其特征在于,各该结合销的外周面具有螺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工具的轮圈,主要包含有内、外两层环形底壁,并于这些环形底壁的两相对侧分别连接一侧壁,各侧壁的两端具有一凸缘,各凸缘具有一穿孔,可供一结合销穿设,使本发明的轮圈可通过内外两层的环形底壁及这些结合销与这些穿孔的孔壁之间的摩擦力而获得良好的结构强度。
文档编号B60B17/00GK101804769SQ20091000436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2日
发明者乔治·法兰屈 申请人:台湾熊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