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中的闩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522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中的闩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中的用于将座椅、车顶或者行李箱盖锁定至车辆 的闩锁装置。
背景技术
在WO2004/069585中,车辆中的用于锁定座椅的闩锁装置包括 闩锁,其可操作成与车身中的撞针接合;锁止板,其与闩锁接合以防
止闩锁转动;以及凸轮构件,其用于防止闩锁与撞针之间松脱并对闩
锁施加朝向越过位置的转矩。当撞针装配在闩锁中时,凸轮构件旋转, 从而迫使闩锁转过越过位置以使撞针能够与闩锁稳固地接合,由此防 止在车辆行进过程中闩锁与撞针之间因振动而产生噪音。
在该闩锁装置中,从闩锁的旋转中心到凸轮构件与闩锁接合的位 置处的转矩输入点的距离短于从所述中心到撞针装配于闩锁中的位置 处的转矩输出点的距离。
因此,为了将与撞针接合的闩锁旋转到越过位置,必需向输入点 施加比作用于输出点的力更大的力。但是,用于凸轮构件的弹簧采用 较大的尺寸从而使闩锁装置的尺寸更大。当锁止板和凸轮盘与闩锁脱 开时,释放力增大。
在该闩锁装置中,当闩锁处于接收撞针之前的备用位置时,锁止 板的卡钩和凸轮构件的凸轮部在相应弹簧的力的作用下与闩锁的外表 面接触,从而对闩锁施加朝向备用位置的转矩。作用于闩锁的转矩变 为自备用位置转动闩锁以便接合的阻力,使得撞针与闩锁接合的负栽 变大,这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考虑到所述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中的闩锁装 置,其中,能够以很小的力使闩锁转动至越过位置,从而防止闩锁与
4撞针之间的接合松脱,进而使释放力保持尽可能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中的闩锁装置,当闩锁自备 用位置转动以便接合时,该闩锁装置能够使阻力减小,从而以#>小的 力实现撞针与闩锁的接合。


图l是包括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主视图2是侧视图,其中,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中的闩锁装置的第一实 施方式中的闩锁处于备用位置或者脱开位置;
图3是在接合过程中该闩锁装置侧视图4是当闩锁处于接合位置时该闩锁装置的侧视图5是当闩锁处于越过位置时该闩锁装置的侧视图6是当闩锁解锁时该闩锁装置的侧视图7是该闩锁装置的主要部件的放大的侧视图8是当闩锁处于备用位置时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中的闩锁装置的 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9是在接合过程中该闩锁装置侧视图IO是当闩锁从图9的状态转动时该闩锁装置的侧视图ll是当闩锁从图IO的状态转动时该闩锁装置的侧视图12是当闩锁处于接合状态时该闩锁装置的侧视图13是当闩锁处于越过位置时该闩锁装置的侧视图14是当闩锁解锁时该闩锁装置的侧视图;以及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中的闩锁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放大的 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中,如,车辆中的座椅1通常处于实线所示的人们能够坐 在其上的使用当中的锁定位置,并且能够被移动至双点划线所示的收 放位置。为了在使用中能够将座椅l锁定,位于座椅l的下表面上的
闩锁装置2与固定于车辆底板的撞针3接合。除了座椅l之外,闩锁 装置2还可以用于活动的车顶或者行李箱盖。
在图2-6中,将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描述。闩锁装置2 包括底板构件4,其固定于座椅l的下表面;闩锁5,其能够与撞针 3接合;锁止板6,其能够同与撞针3接合的闩锁5接合;凸轮盘7, 其提供转矩,用于将闩锁5自图4中的接合位置转动至图5中的越过 位置;以及解锁柄8,其用于使锁止板6沿图4和图5中的逆时针方 向转动以便解锁。
在底板构件4的下端的中部,形成有撞针装配槽41,当座椅l被 锁定在使用位置时,撞针3接合在撞针装配槽41中。
闩锁5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位于底板构件4的撞针装配槽41上 方的闩轴9上,并且能够自图2中的备用位置或者解锁位置经由图4 中的接合位置转动至图5中的越过位置,反之亦然。巻绕在闩轴9上 的第一弹簧10沿脱开方向或者沿图2至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给闩锁5 施力。
闩锁5具有第一臂51和第二臂52,撞针装配槽53形成于第一臂 51与第二臂52之间。第二臂52的内边缘具有与位于锁止板6的下端 部处的卡钩61相接合的接合部54。在第二臂52的顶端处或者在接合 部54处形成有进入部55,该进入部55能够与凸轮盘7的凸轮部71 滑动接触。
闩锁5的备用位置或者脱开位置代表撞针3未与撞针装配槽53接 合的位置;接合位置代表撞针3接合于撞针装配槽53中且锁止板6的 卡钩61与接合部54接合的位置;而越过位置则代表通过自接合位置 进一步转动接合部54而在接合部54与锁止板6的卡钩61之间形成间 隙的位置。锁止板6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沿车辆的宽度延伸的第二轴11 上,并且沿图2至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或者沿卡钩61与闩锁5的接合 部54接合的方向受力。
锁止板6的卡钩61与闩锁5的接合部54接合,从而防止闩锁5 自接合位置转动至脱开位置,而卡钩61离开接合部54,从而允许闩 锁5转动至脱开位置。第一弹簧10的一端与闩锁5接合而另一端与锁 止板6接合,从而向闩锁5施加朝向脱开位置的力而向锁止板6施加 朝向接合位置的力。
凸轮盘7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沿车辆的宽度延伸的凸轮轴13 上,并且受到巻绕在锁止板轴11上的第二弹簧12的沿接合方向或者 沿图2至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的作用力。在凸轮盘7的上边缘上具有 凸轮部71,当闩锁5位于其接合位置之前的接合位置与越过位置之间 时,所述凸轮部71能够接触闩锁5的进入部55。
凸轮部71形成为当其逆时针转动时与凸轮轴13的中心的距离增 大。当凸轮部71与进入部55接触时,凸轮盘7在第二弹簧12的力的 作用下沿接合方向转动,从而向闩锁5施加用于自接合位置旋转至越 过位置的转矩。
与凸轮盘7的凸轮部71接触的进入部55受力,并且撞针3在图7 中的点A处受到闩锁5的第一接合部51的力的作用。进入部55比点 A距离闩轴9更远。更多的力施加到点A。
当闩锁5处于图2中的脱开位置与接合位置之间且恰处于接合位 置之前时,凸轮部71的挤压部72在笫二弹簧12的力的作用下接触第 二臂52的上边缘处的接触部56,从而沿脱开方向向闩锁5施加转矩。 挤压部72的与接触部56的接触点比点A距离闩轴9更远,从而增大 了输入力并且在点B处将输入力输出。闩锁5能够在脱开位置更可靠 地转动。
锁止板6和凸轮盘7设置为使得卡钩61和凸轮71的轨迹穿过图7 中的锁止板轴11与凸轮轴13之间的直线。
时间设定成使得凸轮盘7的凸轮部71在锁止板6的卡钩61与闩锁5的进入部54接合的同时或者略早地与闩锁5的进入部55滑动接 触。在图7中,凸轮盘7的凸轮部71恰于闩锁5自脱开位置转动至接 合位置之前与闩锁5的进入部55滑动接触。因此,恰于锁止板6的卡 钩61与闩锁5的进入部54接合之前,凸轮盘7向闩锁5施加用于将 闩锁5朝越过位置转动的转矩,从而使锁止板6的卡钩61能够接触接 合部54而不磨损接合部54。
解锁柄8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位于底板构件4上的锁止板6上 方的柄轴14上。解锁柄8的下端部连接于锁止板6的上端部,而解锁 柄8的上端部通过缆索或杆连接于座椅1的安全带(未示出)。
当使用座椅1时,安全带受到牵拉,于是解锁柄8自图2中的备 用位置顺时针转动,以使锁止板6能够自图4和图5中的接合位置转 动从而释放。当锁止板6转动时,锁止板6的卡钩61脱离闩锁5的接 合部54。当锁止板6进一步转动时,位于锁止板6的下端部处的接触 部62接触凸轮盘7上的凸部73,以使凸轮盘7能够沿图2至图7中 的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凸轮部71能够远离闩锁5的进入部55。因此, 使闩锁5能够转动从而脱离接合。当锁止板6逆时针转动时,卡钩61 与接合部54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卡钩61顺利地脱离接合部54而不 磨损接合部54。在卡钩61脱离接合部54之前,凸轮盘7并不顺时针 转动,使得不会阻碍解锁。第二弹簧12的力不是很大并且释放力不会 变大。
接着将对闩锁装置2的操作进行描述。当座椅l被收起或者不使 用时,闩锁5脱离撞针3并保持在图2中的脱开位置下。锁止板6和 凸轮盘7与闩锁5的接触部56接触。为了使用座椅l,将撞针3接合 在撞针装配槽41和闩锁5的接合槽53中,以使闩锁5能够朝向接合 位置转动。
在图3和图7中,当闩锁5转动至接合位置之前时,凸轮盘7的 凸轮部71接触闩锁5的进入部55。于是,凸轮盘7在第二弹簧12的 力的作用下朝向接合位置转动,从而使闩锁5能够转动到接合位置处, 此时在第一弹簧10的力的作用下锁止板6的卡钩61与闩锁5的接合 部54接合。
8当凸轮盘7沿接合方向进一步转动时,闩锁5转到越过位置,此 时撞针3深入到撞针装配槽41中并且稳固地保持在撞针装配槽41与 闩锁5的第一臂51之间。如上所述,相,与凸轮盘7的凸轮部71接 触的进入部55比施加转矩的位点A距离闩轴9更远,因此能够以较 小的力使闩锁5自接合位置可靠地转至越过位置。
当在使用中将座椅锁定时,以很小的力将闩锁5稳妥地转动至越 过位置,从而防止闩锁5与撞针3之间的接合松脱。
将参照图8至图14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与第一实 施方式不同的主要是,在该实施方式中,闩锁5和锁止板6分别具有 向上的臂56和侧向臂62。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的描 述将被省略。销57固定于向上的臂56并且可操作成接合在侧向臂62 的上边缘上的孤形部63上。
第一弹簧10巻绕在闩锁5的第一枢轴9上。第一弹簧10的一端 与闩锁5接合而另 一端与锁止板6的侧向臂62接合,使得闩锁5和锁 止板6沿顺时针方向受力。
在闩锁5自图8中的脱开位置转动至接合位置之前的同时,侧向臂 62的弧形部63接触闩锁5的销57,反之亦然。
当闩锁5处于图8中的备用位置或者脱离位置时,弧形部63接触 销57,从而使卡钩61的端部611能够远离闩锁5的外边缘。
当锁止板6远离闩锁5时,弧形部63是以枢轴9为圆心的圆的一 部分。弧形部63与销57的接触点离心地位于销57的中心与第一枢轴9 的中心之间的线A上,4吏得不对闩锁5施加转矩。因此,当闩锁5自脱 开位置转动至接合位置之前时,对闩锁5的阻力仅包括销57与弧形部 63之间的摩擦力和来自第一弹簧10的作用力,使得能够以很小的力将 闩锁5自脱开位置转至接合位置。
解锁柄8的水平臂18通过缆索15或杆连接于座椅1上的安全带或 者拉手(未示出)。当水平臂18通过缆索15连接于拉手时,拉手的位 置能够根据锁止板6的位置而变化,使得能够容易地发现锁止板6的卡 钩61是否与闩锁5的接合部54接合。
9当座椅l在使用时,安全带或者拉手受到牵拉,于是解锁柄8顺时 针转动从而使锁止板6能够逆时针转动。锁止板6的卡钩61脱离闩锁5 的接合部54。凸轮盘7的凸部73接触锁止板6,且凸轮部71脱离闩锁 5,由此使闩锁5能够转动从而脱离接合。当锁止板6的卡钩61脱离闩 锁5的接合部54时,锁止板6的卡钩61与闩锁5的接合部54之间存 在间隙。因此,卡钩61能够离开接合部54而不会磨损接合部54。
下文将对撞针3与闩锁5的接合进行描述。如图8所示,当座椅1 收起时,闩锁5处于接收撞针3之前的备用位置;锁止板6处于脱离位 置,其中弧形部63接触闩锁5的销57且卡钩61的端部611远离闩锁5 的外表面;并且,凸轮盘7处于脱离位置,其中凸部73接触锁止板6 的外边缘接触且凸轮部71的顶端远离闩锁5的外表面。
在图8中,当座椅l被使用时,撞针3接合在底板构件4的撞针装 配槽41以及闩锁5的接合槽53中。闩锁5克服第一弹簧10的作用力 自备用位置转动,并且闩锁5的外表面与凸轮盘7的凸轮部71的顶端 接触。在图10中,闩锁5进一步转动,然后,闩锁5的外表面接触锁 止板6的卡钩61的端部611。
在该实施方式中,锁止板6的弧形部63是以第一枢轴9为圆心的 圆的一部分。因此,在闩锁5的外表面接触锁止板6的卡钩61的端部 611之前,闩锁5的销57—直以与弧形部63滑动接触的方式移动,而 且锁止板6也未自备用位置移动至另 一个位置。在闩锁5的外表面与凸 轮盘7的凸轮部71的端部接触之前,闩锁5的销57 —直以与弧形部63 滑动接触的方式向前移动,而且凸轮盘7也未从备用位置移动至另一个 位置。
在图11中,闩锁5为了接合而转动,并且随闩锁5转动的锁止板6 和凸轮盘7克服第一弹簧IO和第二弹簧12的作用力分别沿逆时针方向 和顺时针方向转动。当锁止板6转动时,弧形部63离开销57,同时销 57脱离弧形部63的轨道。
在图12中,闩锁5到达接合位置,并且销57远离弧形部63从而 使锁止板6能够自由地转动以便接合。锁止板6的卡钩61在第一弹簧 10的力的作用下与闩锁5的接合部54接合,并且凸轮盘7的凸轮部71接触闩锁5的接合部54的端部55。因此,凸轮盘7在第二弹簧12的力 的作用下朝接合方向转动,并且凸轮部71与闩锁5的接合部54的端部 55滑动接触,从而使闩锁能够转动至图8中的越过位置。
当闩锁5转动至越过位置时,撞针3牢固地保持在撞针装配槽41 与闩锁5的第一臂51之间,从而防止撞针3与闩锁5之间发生*>脱。
如上所述,在闩锁自备用位置转动至接合位置之前或者转动到直至 闩锁5的外表面接触凸轮盘7的凸轮部71的端部的初始步骤中,阻止 闩锁5自备用位置朝接合位置旋转的阻力仅包括弧形部63与销57之间 的摩擦阻力以及第一弹簧10的作用力,从而减小了闩锁5的阻力并且 使撞针3能够在较小的力的作用下与闩锁5接合。此外,凸轮部71的 端部和锁止板6的卡钩61的端部611逐步地接触闩锁5的外表面,从 而防止当闩锁5朝接合位置转动时负载迅速增大。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在这一实施方式中,闩 锁中设置有拱形部58,该拱形部58是以第一枢轴9为圆心的圆的一部 分。向上的臂56的上端部弯曲从而形成拱形部58。销64固定在水平臂 62上以接触拱形弯曲部58的下表面。除了弯曲部58和销64之外,其 结构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当闩锁5处于备用位置或类似位置时,销64接触弯曲部58,使得 对闩锁5施加的力离心地定向。
当闩锁5处于图15中的备用位置时,销6接触闩锁5的弯曲部58, 使得锁止板6保持在卡钩61的端部611不接触闩锁5的外表面的脱离 位置。当闩锁5自备用位置转动时,弯曲部58以与销64滑动接触的方 式移动并远离销64。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闩锁5处于备用位置或类似位置时,卡钩61 的端部611和凸轮7的凸轮部71保持在远离闩锁5的外表面的位置, 从因此使闩锁5自备用位置转动时的阻力减小。在锁止板6和凸轮盘7 还保持在备用位置的时侯,闩锁5能够自备用位置转动从而接合。
前文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背离权利要求的范围 的情况下做出各种改变和改型。i) 省略凸轮盘7。将闩锁5自备用位置转动至接合位置之前的初始 阶段限定为直至闩锁5的外表面与锁止板6的卡钩61的端部611相接 触的时段。
ii) 接触部设置在与锁止板6 —起移动的解锁柄8中。接触部可以 是不同于锁止板6的卡钩61的与锁止板6 —起移动的任意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中的闩锁装置,包括底板构件,所述底板构件固定在车身和支承在所述车身上的物体中的一个上,所述底板构件具有撞针装配槽,所述车身和所述物体中的另一个上的撞针能够装配于所述撞针装配槽中;第一枢轴,所述第一枢轴固定于所述底板构件;闩锁,所述闩锁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固定于所述底板构件的所述第一枢轴上,所述闩锁具有多个臂,在所述多个臂之间形成有接合槽以在接合位置与所述撞针接合,所述闩锁在所述多个臂中的一个臂的端部上具有接合部和进入部;第二枢轴,所述第二枢轴固定于所述底板构件;锁止板,所述锁止板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固定于所述底板构件的所述第二枢轴上,所述锁止板具有卡钩,所述卡钩能够与所述接合部接合以防止所述撞针与所述闩锁脱开接合;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卷绕在所述闩锁的第一枢轴上以向所述闩锁施力,从而使所述撞针与所述闩锁脱开接合;凸轮盘,所述凸轮盘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底板构件并且具有凸轮部;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卷绕在所述第二枢轴上以沿深度接合的方向向所述凸轮盘施力,在所述深度接合中,所述凸轮部与所述进入部深度接合以使所述闩锁能够移动至超越所述接合位置的越过位置。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锁止板和所述凸轮 盘设置成使得所述凸轮部和所述卡钩横穿所述锁止板的中心与所述凸 轮盘的中心之间的直线运动,所述凸轮盘的凸轮部在所述锁止板与所述合之前与所述进入部滑动接触。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在所述卡钩与所述接合 部脱开接合之后,所述锁止板使所述凸轮盘沿与所述接合方向相反的方 向转动。
4. 一种车辆中的闩锁装置,包括底板构件,所述底板构件固定在车身和支承在所述车身上的物体中的一个上;第一枢轴,所述第一枢轴固定于所述底板构件; 笫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巻绕在所述第一枢轴上; 闩锁,所述闩锁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固定于所述底板构件的所述 第一枢轴上,并且所述闩锁能够克服所述第一弹簧的力自脱开位置转动 至接合位置,其中,在所述脱开位置,所述闩锁与固定于所述车身和所 述物体中的另一个上的撞针脱开接合,在所述接合位置,所述闩锁与所 述撞针接合;第二枢轴,所述第二枢轴固定于所述底板构件;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巻绕在所述第二枢轴上;以及 锁止板,所述锁止板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固定于所述底板构件的 所述第二枢轴上,并且所述锁止板具有卡钩,所述卡钩与所述闩锁接合 以防止所述闩锁自所述接合位置转动至所述脱开位置,在所述锁止板上 设置有接触部,所述闩锁包括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能够操作成接触所述锁止板的接 触部以防止所述锁止板的卡钩接触所述闩锁,所述闩锁转动从而使所述 限制部能够脱离所述接触部,进而使所述卡钩能够转动并与所述闩锁接 合。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装置,进一步包括凸轮盘,所述凸轮盘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底板构件,所述凸 轮盘具有凸轮部,所述凸轮部使所述闩锁能够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力的作 用下转动至超越所述接合位置的越过位置。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接触所述限 制部,使得作用于所述闩锁的力离心地取向。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限制部包括在所述 闩锁上突出的销,所述接触部包括所述锁止板的水平臂上的弧形部。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限制部包括拱形部, 所述锁止板的接触部包括固定在所述锁止板的水平臂上的销。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中的闩锁装置,该闩锁装置包括可操作成与撞针相接合的闩锁。当闩锁与撞针接合时,凸轮盘与闩锁滑动接触以使闩锁能够转动,由此防止闩锁与撞针之间发生松脱。闩锁包括限制部,限制部接触锁止板,然后,闩锁转动,从而使限制部与锁止板脱开接合,由此以很小的力实现闩锁与撞针的接合。
文档编号B60N2/005GK101624025SQ20091015884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8日
发明者濑户直也, 镰田清彦 申请人: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