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608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自以往,作为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已知有例如汽车用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该以 往的滑动锁定装置具有保持在座椅的上导轨上的锁定部件,所述上导轨例如以长边方向沿 车身的前后方向的状态固定于所述座椅。此外,所述滑动锁定装置在所述座椅的下导轨的 底壁上具有沿所述长边方向配置成一列的有相同结构的多个卡止部,所述下导轨固定在车 身上。各卡止部具有供所述锁定部件能进出的孔。所述锁定部件的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阔 度与各卡止部的所述孔的所述长边方向的开口阔度相同。 该滑动锁定装置中,在就座者使座椅移动到前后方向的目标位置的状态下,锁定 部件基于压靠单元的压靠力而进入正处于与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位置(合适位置)的卡止 部的孔中,由此,锁定部件被卡止于卡止部,从而上导轨与下导轨处于被锁定的锁定状态。 由此,座椅被固定于车身。 但是,在就座者使座椅移动到前后方向的目标位置的状态下,有时会出现因锁定 部件的位置与卡止部的位置不一致,造成锁定部件与两相邻的卡止部彼此间的部分抵接而 无法进入卡止部的孔中的情形。在此种状态下,若就座者向前方或后方挪动座椅,有时会出 现因锁定部件向前方或后方移动的速度快于其进入所述合适位置附近的卡止部的速度而 导致锁定部件滑过下导轨的底壁上的合适位置的情况。 在上述情况下,如果卡止部的孔的所述开口阔度越大于锁定部件的所述阔度,那
么锁定部件就越容易进入卡止部的孔。但此情况下,锁定部件与卡止部之间会产生游隙
(长边方向的间隙),于是,锁定状态下的座椅便处于晃荡状态,座椅无法固定。 为此,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表平10-500647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提
出了一种使锁定部件容易进入卡止部的孔而且在锁定部件与卡止部之间能消除游隙的锁
定装置。专利文献1揭示的锁定装置中,构成锁定部件的多个锁定插栓在前后方向上隔开
一定间隔地排列成一列,并能够进入卡止部的孔(止动开口 )。各锁定插栓通过旋转机构可
绕轴旋转。在多个锁定插栓中的两个锁定插栓分别进入两个卡止部的各个之中的状态下,
通过旋转机使这些锁定插栓绕轴旋转。于是,在锁定时,进入卡止部的两个锁定插栓中的一
方的锁定插栓与构成卡止部的前内侧壁抵接,而另一方的锁定插栓则与构成卡止部的后内
侧壁抵接。其结果,一方的锁定插栓与所述前内侧壁之间的游细消失,并且另一方的锁定插
栓与所述后内侧壁之间的游隙消失,因此,座椅不会晃荡(参照专利文献1图6)。 然而,专利文献1揭示的锁定装置由于需要设置使各个锁定插栓绕轴旋转的旋转
机构,因此,结构复杂,且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该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以简单的结构就能减少锁定时锁定部件与卡止部之间的游隙。 本发明的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包括锁定部件,其保持在固定在车身上的长条状 的下导轨和固定在座椅上的长条状的上导轨中的一者上;卡止部,其在所述下导轨和所述 上导轨中的另一者上沿长边方向设置,卡止所述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具有沿所述长边 方向排列的至少五个锁定片。所述至少五个锁定片的每一锁定片的所述长边方向的阔度相 同。所述卡止部包含多个第1卡止部和多个第2卡止部,各所述第1卡止部具有所述长边 方向的开口阔度与所述锁定片的所述阔度相同的孔穴,各所述第2卡止部具有所述长边方 向的开口阔度比所述第1卡止部的所述孔穴的所述开口阔度更大的孔穴。所述第1卡止部 与所述第2卡止部沿所述长边方向交替地设置。所述第1卡止部的孔穴能供各所述锁定片 出入。所述第2卡止部的孔穴的所述开口阔度是能供至少两个所述锁定片进入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以简单的结构就能减少锁定时锁定部件与卡止部之间的游隙。


图1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滑动锁定装置的汽车用座椅的滑动装置的概略
俯视图。 图2是图1的滑动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将锁定解除状态的要部放大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将锁定解除状态的要部放大的横向剖视图。 图7是最前侧的锁定片进入第2卡止部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8是座椅从图7的状态向前方移动后两个锁定片进入第2卡止部且一个锁定片 进入第1卡止部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9是座椅从图7的状态向后方移动后一个锁定片进入第1卡止部且锁定片分别
进入该第1卡止部前后两侧的第2卡止部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0是最后侧的锁定片进入第2卡止部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1是座椅从图10的状态向后方移动后两个锁定片进入第2卡止部且一个锁定 片进入第1卡止部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2是从前侧数起第2个锁定片进入第2卡止部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3是座椅从图12的状态向前方移动后两个锁定片进入第2卡止部且一个锁定
片进入第1卡止部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4是从后侧数起第2个锁定片进入第2卡止部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5是座椅从图14的状态向后方移动后两个锁定片进入第2卡止部且一个锁定
片进入第1卡止部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6是位于前后方向中央的锁定片进入第2卡止部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7是座椅从图16的状态向前方移动后两个锁定片进入第2卡止部且一个锁定
片进入第1卡止部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8是比较例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图1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 滑动锁定装置的汽车用座椅的滑动装置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 的III-III线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1的IV-IV线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1、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座椅的滑动装置包括下导轨1、上导轨2和 滑动锁定装置3。 下导轨1是长条状的部件。如图4所示,该下导轨1包括底壁11和从底壁11的 宽度方向两端向上侧弯折形成的左右两侧壁12、12。如图1所示,底壁11具有多个沿长边 方向配置成一列的卡止部。 所述卡止部具有多个第1卡止部13和多个第2卡止部14。第1卡止部13与第2 卡止部14沿下导轨1的长边方向交替地配置。各第1卡止部13具有从底壁11的上表面 贯穿到下表面的孔。各第2卡止部14具有从底壁11的上表面贯穿到下表面的孔。第1卡 止部13的孔与第2卡止部14的孔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开口阔度不同。
第1卡止部13以及第2卡止部14的孔包含在下导轨1的上表面上构成上表面 侧的开口部的周缘、在下导轨1的下表面上构成下表面侧的开口部的周缘、和位于这些周 缘之间的沿底壁1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所述孔的内侧壁。 如图3所示,各第2卡止部14的孔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开口阔度(长度)L2是各 第1卡止部13的孔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开口阔度(长度)Ll的2倍。相邻的第2卡止部 14与第1卡止部13之间的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距离L3与第1卡止部13的孔的开口阔度 Ll相同。第1卡止部13的孔的开口阔度L1与后述的锁定片30的阔度L4相同。本实施 方式中所指的"2倍"除了包含准确的2倍的情形之外,还包含大致2倍的情形。同样,本实 施方式中所指的"相同"除包含准确地相同的情形之外,还包含大致相同的情形。另外,本 实施方式中所指的"无间隙"不仅包含相邻的锁定片30彼此完全无间隙地接触的状态,还 包含相邻的锁定片30彼此之间有微小间隙的状态。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所指的"接触状态" 包含点接触状态、线接触状态、面接触状态、以及有微小间隙的大致接触状态。
第1卡止部13以及第2卡止部14的孔的所述长边方向的前方侧的内侧壁亦即前 内侧壁15分别构成前方锁定壁,该前方锁定壁在进入各所述孔中的后述的滑动锁定装置3 的锁定片30欲向前方(图中的X方向)移动时与该锁定片30抵接。另一方面,第l卡止 部13以及第2卡止部14的孔的所述长边方向的后方侧的内侧壁亦即后内侧壁16分别构 成后方锁定壁,该后方锁定壁在锁定片30欲向后方(图中的Y方向)移动时与该锁定片30 抵接。 具有上述结构的下导轨l以其长边方向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图中的X-Y方向)的 状态固定于汽车车身的底板面。第1卡止部13与第2卡止部14沿下导轨1的所述长边方 向交替地配置。 上导轨2是长度与下导轨1大致相同的长条状的部件。如图4所示,该上导轨2 包括上壁21和从上壁21的宽度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向下侧弯折成形的左右两 侧壁22 、22。 上导轨2固定于汽车的座椅(未图示)。上导轨2以其的左右两侧壁22、22进入 下导轨1的左右两侧壁12、12之间的状态沿下导轨1的长边方向可滑动地被设置。基于上导轨2在下导轨1上滑动,汽车的座椅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滑动锁定装置3是用以锁定上导轨2相对于下导轨1的滑动的装置。该实施方式 中,滑动锁定装置3包括上述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 ;构成锁定部件的五个锁定片 30 ;压靠锁定片30的压靠部件35 ;解除锁定片30卡止于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中 的状态的锁定解除部件4。 五个锁定片30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该实施方式中,各锁定片30是大致长方体 状的部件,其长边方向沿铅垂方向。各锁定片30下侧的先端部构成插入第1卡止部13、第 2卡止部14中的插入部31。该实施方式中,该插入部31形成为其所述长边方向(前后方 向)的阔度随着接近先端而逐渐变小的锥状,以容易地进入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 五个锁定片30的所述长边方向的阔度L4相同。 如图4、图6所示,各锁定片30在其上侧的基端部上具有向侧方突出的突片32。
如图3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五个锁定片30在上导轨2的长边方向(相当于汽车 的前后方向的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彼此邻接的锁定片30以后方侧的锁定片的前侧面与 前方侧的锁定片的后侧面接触的状态排列。锁定片30的插入部31可进出第1卡止部13、 第2卡止部14地被配置在下导轨1的底壁11的上方。各锁定片30可上下移动地被保持 在上导轨2上。 该实施方式中,压靠部件35由螺旋弹簧所构成。该压靠部件35始终将锁定片30 压靠向下方侧的下导轨1的底壁11的方向。由此,锁定片30的插入部31被推入下导轨1 的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中。 如图1、图4所示,锁定解除部件4包括可提升锁定片30的锁定片提升部件41和 可操作该锁定片提升部件41的操作部件42。锁定片提升部件41在其一端上具有与锁定片 30的突片32卡脱自如的突片卡止部41a,在另一端上具有被操作部件42按压的按压操作 部41b。锁定解除部件4使多个锁定片30从图4所示的卡止位置移动到图6所示的解除位置。 该突片卡止部41a在上导轨2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上的阔度被设定为大于五 个锁定片30整体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阔度。该突片卡止部41a配置在各锁定片30的突片 32的下方。 锁定片提升部件41在突片卡止部41a与按压操作部41b之间具有轴支撑部41c, 该轴支撑部41c转动自如地轴支撑于安装在上导轨2上的支撑部件20。若下压按压操作部 41b,锁定片提升部件41便以轴支撑部41c为中心转动,突片卡止部41a向上方移动。随着 该突片卡止部41a向上方移动,突片卡止部41a与各锁定片30的突片32卡合,将各锁定片 30提升向上方。 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操作部件42是将圆杆弯折成大致U状而形成的 部件。操作部件42在其前端具有抓握部42a,在其后端具有按压锁定片提升部件41的按压 操作部41b的按压部42b。 图4表示操作部件42左侧的按压部42b。在图1中虽然并未图示,但是在操作部 件42的右侧部,也配置有下导轨、上导轨、滑动锁定装置等这些与上述的左侧部的下导轨 1、上导轨2、滑动锁定装置3等左右成对的部件。操作部件42右侧的后端作为按压配置在 所述右侧部的滑动锁定装置中的按压操作部的按压部而发挥功能。
抓握部42a配置在未图示的座椅的前端下方。就座于座椅的就座者在就座状态下 能够抓住抓握部42a。如图4所示,按压部42b配置在按压操作部41b的上方侧。
该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42以轴43为中心摇动自如地被配置。轴43旋转自如地 被保持在座椅上。位于抓握部42a与按压部42b之间的操作部件42的中间部固定于轴43。
当就座者向上侧提升抓握部42a时,按压部42b向下方移动,从而将按压操作部 41b按压向下方。该实施方式中,轴43由未图示的弹簧部件所压靠,因此,在就座者的手将 抓握部42a向上方提升之后, 一旦就座者放手,那么抓握部42a便会在该弹簧部件的作用下 恢复到图1、图2的状态。 接着说明该实施方式的滑动锁定装置的动作。当就座者操作操作部件42时,锁定 片提升部件41的按压操作部41b便被按压向下方。 由此,如图5、图6所示,锁定片提升部件41的突片卡止部41a与所有的锁定片30 的突片32卡合,并克服螺旋弹簧35的压靠力而将所有的锁定片30向上方提升。在该状态 下,所有的锁定片30的插入部31脱离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
在该状态下,上导轨2可相对于下导轨1滑动。因此,若就座者向前或向后挪动座 椅,上导轨2便相对于下导轨1向前方或后方滑动,座椅随之移动。 在就座者将座椅的位置调整到前后方向的合适位置后,若松开所握着的操作部件 42,操作部件42便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各锁定片30在压靠部件35向下方的按压下而移动。
此时,例如如图18所示,如果所有的卡止部113的孔的前后方向(下导轨1的长 边方向)的阔度Ll与锁定片30的前后方向的阔度相同,那么,有时会出现各锁定片30的 前后方向的位置与卡止部113的位置不一致从而所有的锁定片30也不能进入任一个卡止 部113中的情况。 在此种状态下,若就座者向前方或后方挪动座椅,有时会出现因所有的锁定片30 向前方或后方移动的速度快于其进入卡止部113的速度而导致锁定片30在下导轨1的底 壁ll上滑动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如果所有的卡止部113的前后方向的阔度越大于锁定片30的前后方 向的阔度,那么越容易使任一个锁定片3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与卡止部113的位置一致,从 而使该锁定片30能容易地进入卡止部113。但此情况下,锁定片30与卡止部113之间会产 生游隙(前后方向的间隙),因此,锁定状态下的座椅便处于晃荡状态,座椅难以处于固定 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下导轨1上沿所述长边方向交替地配置有第1卡止部13和第2卡 止部14,其中,第1卡止部13具有开口阔度Ll与锁定片30的阔度L4相同的孔;第2卡止 部14具有开口阔度L2为锁定片30的阔度L4的2倍的孔。因此,无论上导轨2的相对于 下导轨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如何,总有任意的锁定片3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与第2卡止 部14的位置相一致而进入该第2卡止部14的孔中。即,锁定片30相对于第1卡止部13 以及第2卡止部14来会到以下的任一个位置 任一个锁定片30与第2卡止部14相一致而进入该第2卡止部14中时的位置(图 7、图10、图12、图14、图16); 邻接的两个锁定片30与一个第2卡止部14相一致而进入该第2卡止部14中且 一个锁定片30与第1卡止部13相一致而进入该第1卡止部13中时的位置(图8、图11、
7图13、图15、图17); 位于前后方向中央的锁定片30与第1卡止部13相一致而进入该第1卡止部13 中且其他的锁定片30与该第1卡止部13前后两侧的第2卡止部14分别相一致而进入这 两个第2卡止部14中时的位置(图9)。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当锁定部件配置在底板11的任意位置时,锁定片30中的至 少一个可与第1卡止部13或第2卡止部14相一致从而能进入该第1卡止部13或第2卡 止部14。因此,例如即使就座者用力地向前方或后方挪动座椅,仍可使进入第1卡止部13、 第2卡止部14的锁定片30与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的前内侧壁15或后内侧壁16 抵接。由此,可抑制所有的锁定片30滑过下导轨1的底壁11的合适位置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情形中的、邻接的两个锁定片30进入一个第2卡止部14的图8、图 11、图13、图15、图17所示的状态、以及位于前后方向中央的锁定片30进入第1卡止部13 的图9所示的状态下,锁定片30与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之间处于几乎没有游隙的 状态。对此,在上述情形中的一个锁定片30进入第2卡止部14的图7、图10、图12、图14、 图16所示状态下,锁定片30与第2卡止部14之间处于有游隙的状态。
但是,若锁定片30从图7所示的状态例如随着座椅向前方(X方向)的移动而向 前方移动,则该状态变为图8所示的、邻接的两个锁定片30与一个第2卡止部14相一致而 进入该第2卡止部14且一个锁定片30与第1卡止部13相一致而进入该第1卡止部13的 状态。 另一方面,若锁定片30当从图7所示的状态随着座椅向后方(Y方向)的移动而 向后方移动,则该状态变为图9所示的、位于前后方向中央的锁定片30与第1卡止部13相 一致而进入该第1卡止部13且其他的锁定片30与该第1卡止部13前后两侧的第2卡止 部14分别相一致而进入这两个第2卡止部14的状态。 同样,若锁定片30从图12、图14、图16所示的状态向前方移动,则该状态变为图 13、图11、图17所示的、邻接的两个锁定片30与一个第2卡止部14相一致而进入该第2卡 止部14且一个锁定片30与第1卡止部13相一致而进入该第1卡止部13的状态。
另外,若锁定片30从图12、图14、图16所示的状态向后方移动,则该状态变为图 8、图15、图11所示的、邻接的两个锁定片30与一个第2卡止部14相一致而进入该第2卡 止部14且一个锁定片30与第1卡止部13相一致而进入该第1卡止部13的状态。
此外,若锁定片30从图10所示的状态向前方移动,则该状态变为图9所示的、位 于前后方向中央的锁定片30与第1卡止部13相一致而进入该第1卡止部13且其他的锁 定片30与该第1卡止部13前后两侧的第2卡止部14分别相一致而进入这两个第2卡止 部14的状态。 另一方面,若锁定片30从图10所示的状态向后方移动,则该状态变为图11所示 的、邻接的两个锁定片30与一个第2卡止部14相一致而进入该第2卡止部14且一个锁定 片30与第1卡止部13相一致而进入该第1卡止部13的状态。 因此,通过稍微移动座椅可消除锁定片30与第2卡止部14之间产生的游隙。由 此,上导轨2被锁定于下导轨l,座椅得到固定。 另外,在图8、图9、图11、图13、图15、图17所示的任一锁定情况下,锁定片30与 第1卡止部13的孔的前内侧壁15抵接;锁定片30与第2卡止部14的孔的前内侧壁15抵接;锁定片30与第1卡止部13的孔的后内侧壁16抵接;锁定片30与第2卡止部14的孔 的后内侧壁16抵接。因此,在座椅欲向前方或后方移动时,如上所述,可在两处分散地承受 施加于上导轨2的力。S卩,此处所指的所述力在两处分散的状态,是指一个或两个锁定片30 与不同的两个前内侧壁15分别抵接,以及一个或两个锁定片30与不同的两个后内侧壁16 分别抵接的状态。 而且,该实施方式中,五个锁定片30以相互邻接的锁定片30彼此接触的状态配 置,因此,可由五个锁定片30整体承受施加于各锁定片30的力,从而可提高锁定片30的强 度。因此,即使减小各锁定片30的所述长边方向的阔度,也可保持充分的强度。由此,可减 小五个锁定片30整体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阔度,使锁定部件结构紧凑。
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包括如下发明。 S卩,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部件具有沿所述长边方向排列成一列的五个锁定片 30。所述五个锁定片30的每一锁定片的所述长边方向的阔度L4相同。所述卡止部包含 分别具有所述长边方向的开口阔度L1与锁定片30的所述阔度L4相同的孔的多个第1卡 止部13、和分别具有所述长边方向的开口阔度L2比所述第1卡止部13的所述孔的所述开 口阔度Ll更大的孔的多个第2卡止部14。第1卡止部13与第2卡止部14沿所述长边方 向交替地设置。第1卡止部13的孔能供各锁定片30进出。第2卡止部14的孔的所述开 口阔度L2是能供至少两个锁定片进入的大小。 根据该结构,例如随着座椅的移动,上导轨2相对于下导轨1沿所述长边方向移动 并在合适位置停止时,五个锁定片30中的至少一个进入第2卡止部14的孔。这样,即使在 座椅快速移动的情况下,也至少有一个锁定片30进入第2卡止部14的孔,该进入的锁定片 30与第2卡止部14的前内侧壁15或后内侧壁16抵接而被卡止。由此,可抑制锁定部件滑 过下导轨1的底壁11的合适位置的情况。 而且,当座椅从该锁定片30进入第2卡止部14的孔的状态稍作移动时,五个锁定 片30中的其他一个锁定片切实地进入第1卡止部13。此时,在下导轨1的所述长边方向 上,由于第1卡止部13的孔的开口阔度Ll与锁定片30的阔度L4相同,因此,第1卡止部 13的内侧壁15、16与锁定片30之间处于几乎不存在游隙的状态。这样,以简单的结构就能 减小第1卡止部13与锁定片30之间的游隙,以低成本就能进行制造。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下导轨1的所述长边方向上,第2卡止部14的孔的开口 阔度L2是第1卡止部13的孔的开口阔度Ll的2倍。 根据该结构,在锁定状态下,一个锁定片30进入第1卡止部13的孔且其他的两个 锁定片30进入第2卡止部14的孔,或者一个锁定片30进入第1卡止部13的孔且其他的 锁定片30分别进入该第1卡止部13两侧的第2卡止部14。 因此,当上导轨2从该锁定状态欲相对于下导轨1沿所述长边方向移动时,进入第 1卡止部13的孔的锁定片30与该第1卡止部13的前内侧壁15或后内侧壁16抵接而被卡 止,并且,进入第2卡止部14的孔的锁定片30与该第2卡止部14的前内侧壁15或后内侧 壁16抵接而被卡止。 由此,在锁定状态下,如上所述,可在两处分散地承受施加于下导轨1与上导轨2 的力。因此,该力不会集中在一处。 故此,能够解决如果采用前述专利文献1揭示的锁定装置时的如下问题在锁定
9时,如果上导轨欲相对于下导轨向前方向或后方向移动,那么此时施加于上导轨的力被施 加于进入卡止部的孔中的两个锁定插栓中的一个,从而造成所述力集中地施加于所述卡止 部的前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中的其中之一、以及两个锁定插栓的其中之一。再说,为了防止锁 定插栓折断,并且为了防止所述卡止部的前内侧壁以及后内侧壁破损,必须提高锁定插栓 以及下导轨的强度,这就造成成本上升的新问题。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第1卡止部13与第2卡止部14的在所述长边方向上 的间距和各锁定片30的所述阔度L4相同,所述至少五个锁定片30彼此无间隙地沿所述长 边方向设置。 根据该结构,可由五个锁定片30亦即锁定部件整体来承受施加于任一个锁定片 30的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进入第1卡止部13的孔的锁定片30与第1卡止部13的孔 的所述长边方向两侧的内侧壁15、16接触(较为理想的是面接触)。此外,进入第2卡止部 14的孔的两个锁定片30中,所述长边方向前方侧的锁定片30与第2卡止部14的孔的前 方侧的前内侧壁15接触(较为理想的是面接触),所述长边方向后方侧的锁定片30与第2 卡止部14的孔的所述长边方向后方侧的后内侧壁16接触(较为理想的是面接触)。
在该结构中,由于锁定片30在所述长边方向的两侧与前内侧壁15以及后内侧壁 16分别接触,因此,可抑制施加于锁定片30以及内侧壁15、 16的力的集中。由此,锁定片 30以及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的耐久性得到提高。 此外,就锁定片的数量而言,上述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由五个锁定片30构成,但 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形态,锁定部件也可由六个以上的锁定片30构成。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锁定片30由长方体状的板材构成,但是其例如也可由圆 柱状的材料构成。在由长方体状的板材构成锁定片30的情况下,锁定片30能够以面与第 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接触,因此,可使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不易变形。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l卡止部13以及第2卡止部14的孔为通孔(贯 穿的孔)的情形,但第1卡止部13以及第2卡止部14的孔例如也可以是凹部(未贯穿的 孔)。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1卡止部13的孔的开口阔度L1与锁定片30的阔 度L4相同,并且第2卡止部14的孔的开口阔度L2是锁定片30的阔度L4的2倍的情形,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使第1卡止部13及第2卡止部14的各孔的所述长边方向的开口阔度 为锁定片30的所述长边方向的阔度的2倍,并且使彼此相邻的第1卡止部13与第2卡止 部14的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间距和锁定片30的所述阔度相同。在此情况下,如果锁定部 件由至少三个锁定片30构成,那么无论锁定部件配置在下导轨1的底壁11的任意位置,三 个锁定片中的至少一个锁定片30能进入第1卡止部13的孔或第2卡止部14的孔。而且, 当使锁定部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直至所进入的锁定片30与第1卡止部13或第2卡止部14 的内侧壁抵接时,其他的锁定片30便进入第1卡止部13或第2卡止部14,从而可使锁定片 与卡止部之间处于上述的不存在游隙的状态。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2卡止部14的孔的开口阔度L2是锁定片30的 阔度L4的2倍,并且两个锁定片30进入第2卡止部14的一个孔的情形,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锁定部件例如由n个锁定片30构成的情况下,第2卡止部14的孔的所述开口
阔度设为各锁定片30的所述长边方向的阔度的2倍 n倍的范围即可。 但是,如果第2卡止部14的孔的所述开口阔度超过锁定片30的所述阔度的2倍,
那么在锁定时,锁定片30与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的前内侧壁15或后内侧壁16的
抵接分别为一处。 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使第2卡止部14的孔的所述开口阔度 为锁定片30的所述阔度的2倍,以使两个锁定片30均进入一个第2卡止部14的孔,从而 在锁定时,使锁定片30与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的前内侧壁15或后内侧壁16的抵 接分别在两处进行。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五个锁定片30中相互邻接的锁定片彼此接触,以使邻 接的锁定片彼此之间不存在间隙,但例如也可使相邻的锁定片30彼此之间存在指定的间 隙。 但是,不存在上述间隙地配置锁定片30时,可由锁定部件整体承受施加于各锁定 片30的力,因此较为理想的是,使相邻的锁定片30彼此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地进行配置。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锁定片30以及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沿所述长边 方向配设成一列,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将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在下 导轨1的宽度方向上构成为多列来进行配置,并且,与所述多列的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 部14分别对应地将锁定片30配设为多列。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由包含五个锁定片30的一个锁定片群构成,但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锁定部件也可以是设置有多个包含五个以上的锁定片30的锁 定片群的结构。在此情况下,所述多个锁定片群例如配设成沿前后方向在锁定片群彼此之 间隔开距离的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设置于下导轨l,锁定片30 保持在上导轨2上,但例如也可将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设置于上导轨2,使锁定片 30保持在下导轨1上。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使下导轨l以及上导轨2的长边方向沿汽车的前后方 向的方式配设该下导轨1以及上导轨2,以使座椅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 此。 例如也可使下导轨l以及上导轨2的长边方向沿汽车的左右方向,以使座椅在左 右方向上移动。或者,也可将下导轨l以及上导轨2沿其长边方向延伸设置为以垂直轴为 中心的圆弧状,以使座椅能围绕所述垂直轴旋转移动。此外,也可将下导轨l以及上导轨 2沿其长边方向延伸设置为以水平轴为中心的圆弧状,以使座椅能围绕所述水平轴旋转移 动。在此情况下,在移动该座椅时,通过本发明的滑动锁定装置适当地锁定该座椅。
1权利要求
一种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定部件,其保持在固定在车身上的长条状的下导轨和固定在座椅上的长条状的上导轨中的一者上;卡止部,其在所述下导轨和所述上导轨中的另一者上沿长边方向设置,卡止所述锁定部件;其中,所述锁定部件具有沿所述长边方向排列的至少五个锁定片,所述至少五个锁定片的每一锁定片的所述长边方向的阔度相同,所述卡止部包含多个第1卡止部和多个第2卡止部,各所述第1卡止部具有所述长边方向的开口阔度与所述锁定片的所述阔度相同的孔穴,各所述第2卡止部具有所述长边方向的开口阔度比所述第1卡止部的所述孔穴的所述开口阔度更大的孔穴,所述第1卡止部与所述第2卡止部沿所述长边方向交替地设置,所述第1卡止部的孔穴能供各所述锁定片进出,所述第2卡止部的孔穴的所述开口阔度是能供至少两个所述锁定片进入的大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卡止部的所述孔穴的所述开口阔度是所述第1卡止部的所述孔穴的所述开口 阔度的2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1卡止部与第2卡止部的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的间距和各所述锁定片的所述阔 度相同,所述至少五个锁定片彼此无间隙地沿所述长边方向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进入所述第1卡止部的所述孔穴中的所述锁定片与所述第1卡止部的所述孔穴的所述 长边方向两侧的内侧壁接触,进入所述第2卡止部的所述孔穴中的至少两个所述锁定片中,位于所述长边方向的一 侧端的锁定片与所述第2卡止部的所述孔穴的所述长边方向一侧的内侧壁接触,位于所述 长边方向的另一侧端的锁定片与所述第2卡止部的所述孔穴的所述长边方向另一侧的内 侧壁接触。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靠部件,其将各所述锁定片压靠向所述下导轨和所述上导轨中的所述另一者。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解除部件,其用以使所述锁定片从卡止位置移动到解除位置,其中,所述卡止位置为所述锁定片进入所述第1卡止部的所述孔穴及所述第2卡止部的所述 孔穴而卡止于所述第1卡止部及所述第2卡止部以使所述下导轨与所述上导轨成锁定状态 的位置,所述解除位置为所述锁定片脱离所述孔穴而解除与所述第1卡止部及所述第2卡止部 的卡止以使所述上导轨与所述下导轨之间成锁定解除状态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座椅的滑动锁定装置包括设置在下导轨(1)的底壁(11)上的第1卡止部(13)、第2卡止部(14);多个锁定片(30)。第1卡止部(13)与第2卡止部(14)沿前后方向交替地设置。第1卡止部(13)的孔的前后方向的开口阔度与锁定片(30)的前后方向的阔度相同,第2卡止部(14)的孔的前后方向的开口阔度是能供至少两个锁定片(30)进入的大小。采用本发明,以简单的结构就能减少锁定时锁定片与卡止部之间的游隙。
文档编号B60N2/08GK101722873SQ20091020533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3日
发明者堂本康仁, 樽泽诚, 若山浩之 申请人: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