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243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前后调整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背景
以往,作为用于前后调整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滑动装置,公知有一种如下述专利 文献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该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锁定机构通过将能够倾动 (tilt)地固定于上部导轨上的锁定杆的爪嵌合于下部导轨的卡合孔和上部导轨的卡合孔等 中,而将上部导轨相对于下部导轨锁定为无法移动。而且,通过操作操作杆使锁定杆倾 动而将爪自下部导轨的卡合孔和上部导轨的卡合孔等中拔出,从而解除上述锁定。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1M356号公报
但是,在搭乘人员所搭乘的车辆发生冲撞时、实施紧急制动时等,可能发生由 于错误地接触操作杆而使该操作杆向解锁方向倾动,从而导致锁定机构成为解锁状态的 情况。另外,在上述那样的冲撞、紧急制动时,可能发生由于操作杆的自重而使该操作 杆向解锁方向倾动,从而导致锁定机构成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使 锁定机构难以被解除锁定,为此,需要增大操作操作杆时的操作行程。
在与通过操作操作杆使该操作杆倾动相应地,使锁定杆以沿着导轨滑动方向延 伸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地转动而将锁定机构切换为锁定状态或者解锁状态的机构中,操作 杆的操作行程由操作杆对锁定杆施力的部位的移动量决定。因此,为了增大操作杆的操 作行程,可以考虑使操作杆的倾动中心向锁定杆侧移动,改变操作杆的操作行程与锁定 杆的施力部位的移动量的比率。
但是,通过使操作杆的倾动中心向锁定杆侧移动,会使该操作杆的倾动中心与 其重心位置分开,存在该操作杆容易发生抖动这样的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操作构 件的误操作的座椅滑动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10)包括下部导轨构件 (30),其固定于车体(B)上;上部导轨构件00),其固定于座椅(S)上,并且相对于上 述下部导轨构件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下部导轨构件上;锁定构件(50),其具有能够与上 述下部导轨构件的下部导轨侧被卡合部(35a)和上述上部导轨构件的上部导轨侧被卡合部 (22a, 23a)卡合或脱离的锁定侧卡合部(55);操作构件(70),为了切换上述锁定侧卡合 部卡合于上述下部导轨侧卡合部及上述上部导轨侧卡合部的锁定状态和解除该锁定状态 的解锁状态而操作该操作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构件的上述锁定侧卡合部与上述 操作构件的操作相应地以沿着滑动方向延伸的转动中心(L)为中心地转动,该转动中心 被设置在远离上述锁定侧卡合部的位置。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锁定构件的锁定侧卡合部与操作构件的操作相应地以沿着滑动方向延伸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地转动,该转动中心被设置在远离锁定侧卡合部的 位置。
这样,由于转动中心和锁定侧卡合部相远离,因此,与转动中心和锁定侧卡合 部相接近的情况相比,在解除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侧卡合部与下部导轨侧被卡合部及上 部导轨侧被卡合部的卡合时,锁定构件的与操作构件的操作相应地移动的部位的移动量 变大。由此,能够增大解锁操作中的操作行程。
因而,能够防止操作构件的误操作。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锁定构件包括以上述转动中心为中心地转动、并在远 离该转动中心的位置形成有锁定侧卡合部的转动构件,操作构件在切换为解锁状态时对 转动构件的远离转动中心的部位施力。
这样,由于操作构件在切换为解锁状态时对转动构件的远离转动中心的部位施 力,因此,与对转动构件的转动中心附近的部位施力的情况相比,与解除锁定状态时操 作构件的操作相应地移动的转动构件的受力部位的移动量变大。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 解锁操作中的操作行程。
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操作构件的误操作。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锁定构件包括将转动构件支承为能够以上述转动中心 为中心地转动的支承构件,在转动构件上,在远离锁定侧卡合部的位置形成有一个或多 个通孔,在支承构件上形成有与通孔的个数相同个数的支承片,各支承片能够贯穿上述 通孔,且在贯穿状态下能够相对于该通孔相对转动。
这样,在使与通孔相对应地形成于支承构件上的支承片贯穿形成于转动构件上 的一个或多个该通孔时,支承片在贯穿通孔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该通孔相对转动,因 此,转动构件被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支承构件上。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转动构件能转动地支承于支承构件上。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支承片包括截面C字形的支承部,其利用该支承部能够 相对转动地贯穿通孔。由此,转动构件利用其通孔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支承构件的支承片 的形成为截面C字形的支承部上,因此,能够使该转动构件难以自支承构件脱出。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在转动构件上形成有自远离锁定侧卡合部的部位向远 离锁定侧卡合部的方向突出的一个或多个突出部,在支承构件上形成有与突出部的个数 相同个数的开口部,各开口部能够在支承片贯穿通孔时供突出部插入,且各开口部的大 小在滑动方向上比突出部稍宽。
由此,在转动构件以上述转动中心为中心转动时,转动构件在滑动方向上的移 动受到开口部限制,因此,能够抑制该转动构件在滑动方向上的晃动。
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锁定构件包括为了将转动构件相对于支承构件维持为 锁定状态而对转动构件施力的锁定用施力构件。一般考虑在将锁定构件组装于上部导轨 构件上之后,使用于将锁定构件的转动构件相对于上部导轨构件维持在锁定状态的施力 构件的两端部组装在转动构件和上部导轨构件这两者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施力 构件的一侧端部组装在上部导轨构件的不影响下部导轨构件和上部导轨构件的滑动的部 位,组装作业困难。
因此,通过锁定构件自身包括为了将转动构件相对于支承构件维持为锁定状态而对该转动构件施力的锁定用施力构件,不需要使施力构件与固定于上部导轨构件上的 锁定构件卡合等的作业,因此,组装性升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图1是表示设有该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车辆用座椅的概略结构的侧视 图。
图2是图1中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3所示的4-4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单点划线II的椭圆内的放大图。
图6是图5中的锁定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3所示的单点划线III的椭圆内的放大图。
图8是图7中的施力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的(A)是在沿图3所示的9-9线的截面中表示锁定构件的锁定状态的剖视 图,图9的(B)是表示锁定构件的解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锁定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该第2实施方式的锁定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设有该第1实施方式 的座椅滑动装置10的车辆用座椅S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座椅滑动装置 10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中的座椅滑动装置10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沿图3 所示的4-4线剖切的剖视图。
如图1 图3所示,座椅滑动装置10用于将车辆用座椅S能够前后滑动地固定 于车辆底板B上,该座椅滑动装置10主要包括固定于车辆用座椅S上的上部导轨20、借 助前后腿部31固定于车辆底板B上的下部导轨30、能够将上部导轨20和下部导轨30固 定(锁定)为无法相对移动的锁定构件50、能够与操作操作杆70相应地对锁定构件50向 解锁的转动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60、为了切换上述锁定构件50对上部导轨20和下部导轨 30的锁定状态及解除该锁定状态的解锁状态而供人操作的操作杆70,上述上部导轨20、 下部导轨30、锁定构件50以及施力构件60分别为一对(图1及图2中仅记载了一个)。
如图4所示,上部导轨20包括与车辆底板B大致水平且借助图中省略的托架等 安装车辆用座椅S的上壁21、自该上壁21的两端垂设的侧壁22、自各侧壁22的下端分 别向上方弯曲地折弯的连结部23、用于将保持器40 (retainer)的第1钢球41保持在上部 导轨20与下部导轨30之间的空间内的倾斜部M。
在一个侧壁22与连结于该侧壁22的连结部23上分别设有5处能够与锁定构件 50的各锁定爪55 (见后述)相卡合的槽口 22a、23a。
下部导轨30包括与车辆底板B大致水平且与上述上部导轨20的上壁21相 对、借助前后腿部31固定于车辆底板B上的底壁32;自该底壁32的两端向上方延伸出的第1侧部33 ;自各第1侧部33的上端朝向中央地与底壁32大致平行地设置的凸缘部 34 ;自各凸缘部34的末端朝向底壁32地与第1侧部33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2侧部35。
与侧壁22的各槽口 2 及连结部23的各槽口 23a相对应地在第2侧部35上设 有与槽口 22a、23a同样地形成的5处以上的槽口 35a。
上部导轨20配置为其上壁21与下部导轨30的底壁32相对,上部导轨20的 倾斜部M进入到下部导轨30的第1侧部33与第2侧部35之间的空间中。而且,在下 部导轨30的从第1侧部33到凸缘部34之间的拐角部分与上部导轨20的倾斜部M之间 配置有保持器40的第1钢球41,在下部导轨30的底壁32和第1侧部33之间的拐角部分 与上部导轨的连结部23之间配置有保持器40的第2钢球42。上部导轨20和下部导轨 30能够利用被保持器40保持的第1钢球41及第2钢球42沿车辆前后方向顺畅地滑动。
图5是图3所示的单点划线II的椭圆内的放大图。图6是图5中的锁定构件50 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5及图6所示,锁定构件50包括锁定托架50a和转动构件50b。锁定托架 50a由在长度方向两端附近设有两个圆孔51a的顶板51和自该顶板51的一侧端部向下方 延伸出的侧板52形成为截面大致L字形。
在侧板52上设有沿着长度方向大致均等地配置的三个支承片53,各支承片53分 别包括下端部与侧板52相连结的截面大致C字形(从图4的纸面表面方向看是截面大致 倒C字形)的支承部53a和自该支承部53a的上端向斜上方延伸出的延出部53b (参照图 4)。而且,在侧板52的与各支承部53a相连结的部位的上方附近分别形成有在长度方向 上较大地开口的开口部52a (参照图5)。
如图6所示,转动构件50b包括板状主体部M和自该板状主体部M的长度方向 一侧(与操作杆相反的一侧)部位形成为在该板状主体部M的宽度方向上向斜上方突出 的五个锁定爪55。在板状主体部M的长度方向全长上设有在长度方向上较大地开口的三 个长孔Ma,这三个长孔5如向各锁定爪55的宽度方向相反侧远离各锁定爪55。与各长 孔5 相对应的支承片53的延出部53b及支承部53a能够贯穿各长孔Ma,各长孔5 的 短径方向的宽度形成得大于支承片53的厚度,以使贯穿状态的支承片53能够相对转动。
另外,在板状主体部M上,在各长孔5如附近分别设有向远离锁定爪55的方向 以角状突出的突出部54b,各突出部54b的宽度尺寸(导轨滑动方向尺寸)形成得稍稍小 于侧板52的各开口部5 的宽度尺寸(参照图5)。
另外,板状主体部M的长度方向另一侧(操作杆侧)部位的远离长孔5 的一 侧(锁定爪侧)形成为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部56。在该倾斜部56上形成有能够供后述的锁 定弹簧57的一侧端部57a贯穿的通孔56a。
如图4所示,通过将相对应的支承片53贯穿各长孔5如地进行卡合,并将各突 出部54b插入到相对应的开口部5 中,各突出部54b的下端部与各开口部5 的下缘的 接触部位或者各长孔5如的上缘与各支承部53a的接触部位成为转动中心L,从而将上述 构成的转动构件50b能够转动地支承于锁定托架50a上。另外,由于转动中心L沿着导 轨滑动方向延伸,因此,在图4中从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看以点状图示。
此时,由于转动构件50b的各突出部54b的宽度尺寸形成得稍稍小于相对应的开 口部5 的宽度尺寸,因此,即使在转动构件50b以转动中心L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下,该转动构件50b也不会在长度方向(导轨滑动方向)上晃动(参照图5)。另外,由于转动 构件50b利用各长孔5如能够转动地支承于锁定托架50a的支承片53的形成为截面大致 C字形的各支承部53a上,因此,该转动构件50b不易自锁定托架50a脱出。
通过在上述构成的锁定构件50的锁定托架50a的顶板51及侧板52抵接于上部 导轨20的上壁21及侧壁22的状态下,用铆钉25将顶板51的两个圆孔51a和设置于上 壁21上的两个圆孔21a双方铆接起来将该锁定构件50固定于上部导轨20上。而且,作 为弹性体的、将金属棒弯折而形成的锁定弹簧57的一侧端部57a贯穿转动构件50b的通 孑L 56a。
由此,转动构件50b被一侧端部57a贯穿于其中的锁定弹簧57以转动中心L为 中心向绕图4中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即使各锁定爪55与上部导轨20的各槽口 22a、 23a及下部导轨30的相对应的各槽口 35a相卡合的方向(锁定转动方向)施力。另外, 锁定弹簧57的另一侧端部57b利用将平板弯曲而形成的固定器具58固定于上部导轨20上。
图7是图3所示的单点划线III的椭圆内的放大图。图8是图7中的施力构件60 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7及图8所示,施力构件60包括固定于上部导轨20上的连结体支承构件 61、压入到该连结体支承构件61的两个通孔61c中且与导轨滑动方向成直角地固定的转 轴62、利用其两个通孔63b能够倾动地支承于该转轴62上的连结体托架63、固定于该连 结体托架63上的连结体64、抑制操作杆70的连结部72向与解除锁定的倾动方向即解锁 倾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反解锁倾动方向)倾动的大致夹具状的弹性构件65。
连结体支承构件61利用连结部61b将两个侧板61a的操作杆侧的上端部连结起 来而形成。在两个侧板61a上,在中央部形成有通孔61c,并且在该通孔61c的操作杆侧 及与操作杆相反的一侧这两侧分别形成有切槽片61d。各切槽片61d形成为在各切槽 片61d与上部导轨20的两个侧壁22的设置于操作杆侧的图中省略的卡合部相卡合时,抑 制连结体支承构件61相对于两个侧壁22向操作杆侧相对移动。
另外,在连结部61b上设有向与操作杆相反的一侧开口的、截面大致U字形的弹 性夹持部61e,该弹性夹持部61e的截面U字形部的高度形成得稍稍小于上部导轨20的 上壁21的厚度。
连结体64的操作杆侧的端面6 及上表面64b利用焊接等固定于连结体托架63 上。另外,在连结体64的与操作杆相反的一侧的一个部位以突出的方式形成有能够与锁 定构件50的倾斜部56相抵接的连结片64c (参照图7)。
操作杆70包括配置在上部导轨20的外方的把持部71、自该把持部71的两端分 别与该把持部71呈大致 字形地互相平行地延伸出的连结部72、分别与两个连结部72相 连接且形成有能够供转轴62贯穿的通孔73a的支承部73 (参照图1及图8)。
下面,说明这样地构成的施力构件60及操作杆70相对于上部导轨20的组装。 首先,在将转轴62贯穿于固定有连结体64的连结体托架63的两个通孔63b和支承部73 的两个通孔73a中的状态下,将该转轴62压入到连结体支承构件61的两个通孔61c中地 进行固定。由此,连结体64和操作杆70被以转轴62为倾动中心地支承于连结体支承构 件61上。
接着,如图7所示,使弹性构件65的U字形施力部65a卡定于操作杆70的连 结部72,并且,将弹性构件65的两个支承部6 夹持在连结体支承构件61的连结部61b 的上表面与上部导轨20的上壁21的下表面之间,从而将施力构件60插入到上部导轨20 内。然后,使连结体支承构件61的连结部61b的弹性夹持部61e卡合于上壁21,并且, 使连结体支承构件61的切槽片61d卡合于两个侧壁22的卡合部。
由此,将施力构件60及操作杆70组装于上部导轨20上。此时,操作杆70的 连结部72被弹性构件65的U字形施力部65a施力而抑制其向反解锁倾动方向倾动(参照 图7)。并且,连结体64的连结片64c的下表面与锁定构件50的倾斜部56的上表面相抵 接(参照图7)。
图9的(A)是在沿图3所示的9-9线剖切的截面中表示锁定构件50的锁定状态 的剖视图,图9的(B)是表示锁定构件50的解锁状态的剖视图。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座椅滑动装置10中,在不操作操作杆70的把持部71的状 态下,锁定构件50被锁定弹簧57的作用力以转动中心L为中心向锁定转动方向施力,维 持各锁定爪阳与上部导轨20的各槽口 22a、23a和下部导轨30的各槽口 35a中的任意五 个槽口相卡合的状态。由此,上部导轨20与下部导轨30被锁定为无法相对移动(参照 图9的(A))。
在由该锁定构件50锁定的状态下,操作操作杆70的把持部71使其向上方移动 时,操作杆70的支承部73以转轴62为中心地倾动。在连结体托架63被这样地倾动的 支承部73向下方推压时,该连结体托架63以转轴62为中心向使其与操作杆相反的一侧 向下方移动的方向(解锁倾动方向)倾动。
在锁定构件50的倾斜部56被固定于这样地倾动的连结体托架63上的连结体64 的连结片64c向下方施力时,转动构件50b以转动中心L为中心向图9的(B)中的顺时针 方向(解锁转动方向)转动。由此,各锁定爪阳与上部导轨20的各槽口 22a、23a和下 部导轨30的各槽口 35a的卡合被解除,上部导轨20与下部导轨30成为能够相对移动的 解锁状态。
此时,由于转动构件50b形成为构成转动中心L的长孔Ma和锁定爪55相远离, 因此,与长孔54a和锁定爪55相接近的情况相比,与解锁时操作杆70的操作相应地移动 的转动构件50b的倾斜部56向下方的移动量变大。
另外,由于是通过连结体64的连结片64c对转动构件50b的与长孔Ma相远离地 形成的倾斜部56施力而使该转动构件50b以转动中心L为中心自锁定状态(图9的(A)) 转动至解锁状态(图9的(B)),因此,与对转动构件50b的长孔54a附近的部位施力的 情况相比,与解锁时操作杆70的操作相应地移动的转动构件50b的倾斜部56向下方的移动量变大。
通过这样地增大转动构件50b的倾斜部56向下方的移动量,解锁时以转轴62为 中心倾动的连结体64的倾动角度变大。结果,解锁时以转轴62为中心倾动的支承部73 的倾动角度、即把持部71向上方的移动距离变大,解锁操作需要很大的操作行程。
而且,在调整了上部导轨20与下部导轨30的相对位置之后,使操作杆70的把 持部71以欲返回到原本位置的方式向下方移动时,连结体64的连结片64c对转动构件 50b的施力被解除,该转动构件50b利用锁定弹簧57的作用力以转动中心L为中心向锁定8转动方向转动。由此,各锁定爪阳与上部导轨20的各槽口 22a、23a和下部导轨30的 各槽口 35a中的任意五个槽口相卡合,上部导轨20与下部导轨30再次被锁定为无法相对 移动(参照图9的(A))。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中,锁定构件50的转 动构件50b的锁定爪55与操作杆70的操作相应地以沿着导轨滑动方向延伸的转动中心L 为中心地转动,该转动中心L被设置在远离锁定爪55的位置。
这样,由于转动中心L和锁定爪55相远离,因此,与转动中心L和锁定爪55相 接近的情况相比,与解除锁定状态时由操作杆70的操作带动的连结体64的倾动相应地移 动的锁定构件50的倾斜部56向下方的移动量变大。由此,能够增大解锁操作中的操作 行程。
因此,能防止操作杆70的误操作。
另外,在该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中,锁定构件50包括以转动中心L 为中心转动并在远离该转动中心L的位置形成有锁定爪55的转动构件50b,操作杆70在 切换为解锁状态时对转动构件50b的远离转动中心L的部位、即倾斜部56向下方施力。
这样,操作杆70借助施力构件60的连结体64的连结片6 在切换为解锁状态 时对转动构件50b的远离转动中心L的倾斜部56向下方施力,因此,与对转动构件50b 的转动中心L附近的部位、即长孔5如附近向下方施力的情况相比,与解除锁定状态时操 作杆70的操作相应地移动的转动构件50b的倾斜部56向下方的移动量变大。由此,能 够进一步增大解锁操作中的操作行程。
因此,能可靠地防止操作杆70的误操作。
并且,在该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中,锁定构件50包括将转动构件 50b支承为能够以转动中心L为中心转动的锁定托架50a,在转动构件50b上,在远离锁 定爪55的位置形成有三个长孔Ma,在锁定托架50a上形成有与长孔5如的个数相对应的 个数的支承片53,各支承片53能够贯穿上述各长孔Ma,且在贯穿状态下能够相对于该 长孔5 相对转动。
这样,在与该长孔54a相对应地形成于锁定托架50a上的各支承片53贯穿形成 于转动构件50b上的各长孔5如时,支承片53能够在贯穿长孔5如的状态下相对于该长 孔54a相对转动,因此,转动构件50b被能够转动地支承于锁定托架50a上。
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转动构件50b能够转动地支承于锁定托架50a上。
并且,在该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中,各支承片53分别包括截面C字 形的支承部53a,各支承片53利用各支承部53a能够相对转动地贯穿于各长孔54a中。由 此,转动构件50b利用各长孔5如能够转动地支承于锁定托架50a的各支承片53的形成 为截面C字形的支承部53a上,因此,能够使该转动构件50b难以自锁定托架50a脱出。
并且,在该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中,在转动构件50b上形成有三个 突出部54b,这些突出部54b自远离锁定爪55的部位、即各长孔Ma向远离锁定爪55的 方向突出,在锁定托架50a上形成有与突出部的个数相对应的个数的开口部52,各开口 部52能够在各支承片53分别贯穿各长孔5如时供突出部54b插入,且各开口部52的开 口大小在导轨滑动方向上比突出部54b稍宽。
由此,在转动构件50b以转动中心L为中心转动时,转动构件50b在导轨滑动方向上的移动受到开口部5 限制,因此,能够抑制该转动构件50b在导轨滑动方向上的晃动。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及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 2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的锁定构件80的立体图。图11是该第2实施方式的锁定 构件80的分解立体图。
该第2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不同 点在于,替代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锁定构件50采用具有锁定弹簧90的锁定构件 80,并且不使用锁定弹簧57。因而,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实质上相同的构 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如图10及图11所示,锁定构件80包括锁定托架80a和转动构件80b、作为弹性 体的将金属棒弯折而形成的锁定弹簧90。锁定托架80a由在长度方向两端附近设有两个 圆孔81a的顶板81和自该顶板81的一侧端部向下方延伸出的侧板82形成为截面大致L 字形。两个圆孔81a起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两个圆孔51a同样的作用。
在顶板81的另一侧端部的长度方向中央设有与侧板82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卡合片 81b,在该卡合片81b的中央形成有开口部81c。另外,在顶板81的长度方向一侧(与操 作杆相反的一侧)端部形成有能够供锁定弹簧90的一侧端部91卡合的钩卡合部81d。
在侧板82上设有两个支承片83,两个支承片83分别包括上端部连结于侧板82 的截面大致C字形的支承部83a和自该支承部83a的下端向斜下方延伸出的延出部83b。 而且,在侧板82的与两个支承部83a相连结的部位的下方附近分别形成有在长度方向上 较大地开口的开口部82a。
转动构件80b包括板状主体部84和自该板状主体部84的长度方向一侧(与操作 杆相反的一侧)部位在宽度方向上向斜上方突出地形成的锁定侧卡合部85。在板状主体 部84的长度方向全长上设有在长度方向上较大地开口的两个长孔84a,这两个长孔8如向 锁定侧卡合部85的宽度方向相反侧远离锁定侧卡合部85。两个长孔8 能够供相对应的 支承片83的延出部83b及支承部83a贯穿,两个长孔8 的短径方向的宽度形成得大于 支承片83的厚度,以使贯穿状态的支承片83能够相对转动。另外,两个长孔8如的长 径方向的宽度形成得大于支承片83的宽度,以使贯穿状态的支承片83能够沿着长度方向 滑动。
锁定侧卡合部85设有能够与上部导轨20的各槽口 22a、23a和下部导轨30的相 对应的各槽口 35a相卡合的四个锁定孔85a。各锁定孔85a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 明的锁定爪阳同样的功能。另外,锁定侧卡合部85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锁定爪55 不同,其构成为从操作杆方向看与左侧的侧壁22的槽口 2 等卡合。
另外,在板状主体部84上,在两个长孔8如附近分别设有向远离锁定侧卡合部 85的方向以角状突出的突出部84b。两个突出部84b能够贯穿相对应的开口部82a,两个 突出部84b的长度方向宽度形成得小于开口部8 的长度方向宽度,以使在突出部84b贯 穿开口部8 时能够相对于该开口部8 沿着长度方向滑动。
另外,在两个突出部84b之间形成有同样地自板状主体部84突出的突出部84c。 该突出部84c能够贯穿形成在侧板82的两个开口部8 之间的开口部82b,该突出部84c的长度方向宽度形成得小于开口部82b的长度方向宽度,以使在该突出部84c贯穿开口部 82b时能够相对于该开口部82b沿着长度方向滑动。
另外,板状主体部84的长度方向另一侧(操作杆侧)部位的远离长孔8 的一 侧(锁定侧卡合部侧)形成为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部86。在板状主体部84的该倾斜部86 附近设有形成为能够供锁定弹簧90的另一侧端部92卡合的通孔86a。另外,倾斜部86 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倾斜部56同样地与操作杆70的操作相应地被施力构件60 的连结片64c施力的部位。
另外,在板状主体部84的长度方向中央的锁定卡合部侧端部形成有能够与锁定 托架80a的开口部81c相卡定的卡定部87。
这样地构成的锁定构件80的锁定托架80a、转动构件80b及锁定弹簧90如下地组装。
首先,使与两个长孔8如相对应的支承片83贯穿两个长孔8如地进行卡合,并 且,将两个突出部84b及突出部8 插入到相对应的两个开口部8 及开口部8Zb中。此 时,将锁定弹簧90的另一侧端部92贯穿通孔8 地进行卡定。
然后,使卡定着锁定弹簧90的转动构件80b相对于锁定托架80a滑动,以使转 动构件80b的锁定侧卡合部85远离锁定托架80a的钩卡合部81d。在该滑动过程中,将 锁定弹簧90的一侧端部91卡合于钩卡合部81d。通过该卡合,锁定弹簧90与上述第1 实施方式的锁定弹簧57同样地对转动构件80b相对于锁定托架80a以上述转动中心L为 中心向锁定转动方向施力,从而维持锁定状态。
由此,组装成图10所示的锁定构件80。
这样地组装成的锁定构件80在其锁定托架80a的顶板81及侧板82抵接于上部 导轨20的上壁21及侧壁22的状态下,通过用铆钉25将顶板81的两个圆孔81a和设置 于上壁21上的两个圆孔21a双方铆接来固定于上部导轨20上。
此时,在锁定构件80中已经组装有用于对转动构件80b向锁定转动方向施力的 锁定弹簧90。因此,不需要像上述第1实施方式那样使锁定弹簧57的一侧端部57a贯穿 固定于上部导轨20上的锁定构件50的通孔5 的作业,因此,组装性升高,能够降低制 造成本。
在将这样地构成的锁定构件80固定于上部导轨20上而成的座椅滑动装置10 中,在不操作操作杆70的把持部71的状态下,锁定构件80被其锁定弹簧90的作用力以 转动中心L为中心向锁定转动方向施力,维持锁定侧卡合部85的各锁定孔85a与上部导 轨20的各槽口 22a、23a和下部导轨30的各槽口 35a中的任意四个槽口相卡合的状态。 由此,上部导轨20与下部导轨30被锁定为无法相对移动。
在由该锁定构件80锁定的状态下,操作操作杆70的把持部71使其向上方移动 时,操作杆70的支承部73及连结体托架63倾动,锁定构件80的倾斜部86被连结体64 的连结片64c向下方施力。由此,转动构件80b以转动中心L为中心转动,各锁定孔85a 与上部导轨20的各槽口 22a、23a和下部导轨30的各槽口 35a的卡合被解除,上部导轨 20与下部导轨30成为能够相对移动的解锁状态。另外,在解锁状态下,由于转动构件 80b的卡定部87卡定于锁定托架80a的开口部81c,因此,能够防止由转动构件80b的转 动导致对锁定弹簧90施加过剩的拉力等。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第2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中,在锁定构件80中 设有用于对转动构件80b向锁定转动方向施力的锁定弹簧90来维持转动构件80b相对于 锁定托架80a的锁定状态。
由此,不需要使锁定弹簧等施力构件与固定于上部导轨20上的锁定构件80卡合 等的作业,因此,组装性升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地具体化,在这些情况 下,也能获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1)锁定构件50的转动构件50b并不限定于通过使支承片53贯穿各长孔54a地 进行卡合而能够以转动中心L为中心转动地支承于锁定托架50a上,只要转动构件50b以 转动中心L远离卡定爪55的方式能够转动地被支承于锁定托架50a上即可。
(2)各支承片53及各长孔54a并不限定于各自设有三个,既可以设置一个或两 个,也可以设置四个以上。
(3)支承部53a并不限定于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只要是支承部53a难以自该 支承部53a所贯穿的长孔5如脱出的形状即可。
(4)各突出部54b及各开口部5 并不限定于各自设有三个,既可以设置一个或 两个,也可以设置四个以上。
(5)施力构件60的连结体托架63和连结体64也可以不是分别独立的个体,而一 体形成连结体托架63和连结体64。
(6)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使用锁定弹簧57,并设置对锁定构件50 的转动构件50b相对于锁定托架50a以转动中心L为中心向锁定转动方向施力的锁定用施 力构件。由此,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锁定构件50的组装性升高,能够降低制造成 本。
附图标记说明
10、座椅滑动装置;20、上部导轨(上部导轨构件);22a、23a、槽口(上部导 轨侧被卡合部);30、下部导轨(下部导轨构件);35a、槽口(下部导轨侧被卡合部); 50、锁定构件;50a、锁定托架(支承构件);50b、转动构件;52a、开口部;53、支承 片;53a、支承部;Ma、长孔(通孔);54b、突出部;55、锁定爪(锁定侧卡合部); 56、倾斜部;56a、通孔;60、施力构件;61、连结体支承构件;62、转轴;63、连结 体托架;63b、通孔;64、连结体;64c、连结片;70、操作杆(操作构件);71、把持 部;72、连结部;73、支承部;73a、通孔;80、锁定构件;80a、锁定托架(支承构 件);80b、转动构件;81d、钩卡合部;82a、82b、开口部;83、支承片;83a、支承 部;84a、长孔(通孔);84b、84c、突出部;85、锁定侧卡合部;86、倾斜部;86a、 通孔;90、锁定弹簧(锁定用施力构件);B、车辆底板(车体);L、转动中心;S、车 辆用座椅。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滑动装置,该座椅滑动装置包括 下部导轨构件,其固定于车体上;上部导轨构件,其固定于座椅上,并且相对于上述下部导轨构件滑动自如地设置在 该下部导轨构件上;锁定构件,其具有能够与上述下部导轨构件的下部导轨侧被卡合部和上述上部导轨 构件的上部导轨侧被卡合部卡合或脱离的锁定侧卡合部;操作构件,为了切换上述锁定侧卡合部卡合于上述下部导轨侧卡合部及上述上部导 轨侧卡合部的锁定状态和解除该锁定状态的解锁状态而操作该操作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构件的上述锁定侧卡合部与上述操作构件的操作相应地以沿着滑动方向延 伸的转动中心为中心转动,该转动中心被设置在远离上述锁定侧卡合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构件包括以上述转动中心为中心转动、并在远离该转动中心的位置形成有 上述锁定侧卡合部的转动构件;上述操作构件在切换为上述解锁状态时推压上述转动构件的远离上述转动中心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构件包括将上述转动构件支承为能够以上述转动中心为中心转动的支承构件;在上述转动构件上,在远离上述锁定侧卡合部的位置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通孔; 在上述支承构件上形成有与上述通孔的个数相同个数的支承片,各支承片能够贯穿 上述通孔,且在贯穿状态下能够相对于该通孔相对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片包括截面C字形的支承部,其利用该支承部能够相对转动地贯穿上述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转动构件上形成有自远离上述锁定侧卡合部的部位向远离该锁定侧卡合部的 方向突出的一个或多个突出部;在上述支承构件上形成有与上述突出部的个数相同个数的开口部,各开口部能够在 上述支承片贯穿上述通孔时供上述突出部插入,各开口部的大小在上述滑动方向上比上 述突出部稍宽。
6.根据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构件包括为了将上述转动构件相对于上述支承构件维持为上述锁定状态而 对上述转动构件施力的锁定用施力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操作构件的误操作的座椅滑动装置。锁定构件(50)将固定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上部导轨(20)和通过前后腿部固定于车辆底板上的下部导轨(30)固定(锁定)为无法相对移动。该锁定构件(50)的转动构件(50b)的锁定爪(55)与操作杆的操作相应地以沿着滑动方向延伸的转动中心(L)为中心地转动,该转动中心(L)被设置在远离锁定爪(55)的位置。
文档编号B60N2/08GK102026843SQ20098011767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6日
发明者三好健介, 佐藤祐辅, 木村学二 申请人:株式会社今仙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