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座椅的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6286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车辆座椅的头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按第一方面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头枕。
背景技术
由DE 10 2004 059 237 B3已知一种头枕,其中头部箱相对于支承杆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调节。在头部箱中固定三个柱状的导向元件,它们在与支承杆固定连接的滑动导向装置中支承。 由DE 10 2007 002 615 B3已知一种头枕,其中头部贴靠件可相对于与支承杆固定连接的基本件运动。在头部贴靠件上成型一个管式的导向元件,其伸縮式接纳在成型于基本件上的套筒式部分上。头部贴靠件与基本件离开得越远,将头部贴靠件支承在基本件上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 由DE 10 2006 016 270 Al已知一种头枕,其中头部贴靠件具有两个支柱元件,它们支承在基本件的套筒式的导向装置中。通过这种方式,头部贴靠件可以相对于基本件水平调节。为了头部贴靠件在碰撞情况下快速向前运动,弹簧元件与一个传动装置连接。在释放弹簧元件时,弹簧行程x导致头部贴靠件的2x的调节运动。

发明内容
由上述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实现一种头枕,其在每个调节位置上具有大的稳定性。另外,头枕应该不引起干扰性的噪声以及具有良好的导向。
上述任务按第一方面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头枕解决。 该头枕包括一个基本件和一个相对于基本件可以在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运动的头部贴靠件。在基本件上固定第一支承件,它们与头部贴靠件的第二支承件相互作用。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构成支承表面,它们间接或直接相互作用,同时构成至少一个支承表面对。第二支承件的支承表面支承在第一支承件的支承表面上。支承表面对的支承表面处于接触中。 如果在本申请中提及术语"支承件",那么表示支承和导向件。如果在本申请中提及术语"支承表面",那么表示支承和导向表面。 例如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可以通过与两者处于啮合中的传递装置相互作用。传递装置例如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齿轮构成。第一支承件的和第二支承件的支承表面于是例如分别与齿轮处于接触中。第一支承件的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件的支承表面与齿轮的表面分别构成一个由处于接触中的支承表面构成的支承表面对。 在第一支承件与第二支承件之间可以中间连接传动装置,借此使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相互作用。 头枕具有间隙补偿装置,借此使至少一个支承表面对加载得处于接触中。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的相互作用的表面被加载得处于接触中,使得可以在第一支承件与第二支承件之间传递力。如果例如支承表面对的支承表面配设于相互作用的形锁合件,那么形 锁合件被加载得处于形锁合的啮合。如果例如支承表面对的支承表面由相互作用的齿部构 成,那么各齿部被加载得啮合。第一支承件和/或第二支承件和/或至少一个传递元件可 以例如带有运动间隙地支承。借助于间隙补偿装置使得支承表面对的支承表面保持接触, 使得尽管有运动间隙仍精确地引导头部贴靠件。间隙补偿装置防止头部贴靠件的不期望的 运动,其例如引起干扰性的噪声。 另外,间隙补偿装置可以具有如下元件,它们防止支承表面对的形锁合地相互作 用的支承表面例如相互作用的齿部运动得脱离啮合。 因此头部贴靠件无间隙地支承在基体上。该头部贴靠件没有引起干扰性的噪声, 而其会通过运动间隙引起。通过支承表面对的支承表面的无间隙的相互作用,实现较精确 的导向。 此外借助于该实施形式可以补偿相互作用的支承表面的制造误差。
按本发明的一种结构,间隙补偿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通过弹性元件的变 形可以施加复位力到与弹性元件相互作用的元件上。弹性元件例如可以被预紧,使得持续 地将力施加到与弹性元件相互作用的元件上。弹性元件例如可以将力施加到第一支承件和 /或第二支承件和/或传递装置上。例如由弹性元件可以使头部贴靠件的齿部与传递装置 的齿轮的齿部保持啮合。取而代之或者附加地,例如由弹性元件可以使基体的齿部与传递 装置的齿轮的齿部保持啮合。例如弹性元件可以由弹簧元件或者可弹性变形的塑料构成。
按本发明的另一结构,间隙补偿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力转向装置,借此可以使具有 第一作用方向的力转向到具有第二作用方向的力。力转向装置例如允许,弹性元件的复位 力可以用于使多个支承表面对加载得处于接触中。 按另一实施形式,力转向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转向元件,其由弹性元件的弹性复位 力朝一个相对于第一作用方向倾斜的支承表面加载。该支承表面例如可以是基体的表面或 者例如是头部贴靠件的表面。转向元件例如配设于支承表面对的第一支承表面,并且对支 承表面对的第二支承表面在其与第一支承表面的接触中加载。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 面例如可以是第一或第二支承件的支承表面或者传递装置的支承表面。第一转向元件和第 二转向元件例如可支承在传递装置上。第一转向元件例如可使第一支承件的支承表面在其 与传递装置的接触中加载。第二转向元件例如可以使第二支承件的支承表面在其与传递装 置的接触中加载。 按本发明的另一结构,转向元件由球形帽构成。球形帽具有凸形的表面并且因此 与支承表面构成点式接触。 按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上述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7的特征的头枕解决。 就前序部分的特征而言,参考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各实施形式。 按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支承装置包括配设于第一支承件的第一齿元件以及配设于
第二支承件的第二齿元件。第一齿元件与第二齿元件相互作用。第一齿元件和第二齿元件
可以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借助于第一齿元件和第二齿元件可以防止头部贴靠件围绕至少
一个旋转轴线枢转。第一齿元件和第二齿元件可以例如构成支承表面对,支承表面对的接
触表面沿着直线伸展。 借助于相互作用的第一齿元件和第二齿元件可以附加地进行头部贴靠件的驱动。
第一齿元件和第二齿元件例如可以配设于导向装置。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装置例如 可以防止围绕头部贴靠件的第一轴线的枢转运动。至少一个第二导向装置可以防止头部贴 靠件围绕第二空间轴线的枢转运动。另外导向装置例如可以防止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平移 运动。借助于相互作用的齿部可以精确地和无卡住地引导头部贴靠件。 齿元件允许传递大的力并且保证无卡住危险的精确导向。另外通过齿元件可以构 成带有任意传动比的传动装置。齿元件可以是各种齿部,例如齿条、齿轮或类似物。相互作 用的齿元件可以构成传动装置。通过相互作用的齿元件可以实现传动,尤其是相互作用的 齿元件可以在头部贴靠件在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运动时至少部分经历不同的行程。另 外,可以在头部贴靠件的每个位置上无间隙地支承,例如通过设置弹性元件,它们使相互作 用的齿部加载得处于啮合中。 相互作用的齿元件的有效长度,即齿元件可以承受力的长度,对于导向的质量是 重要的。由相互作用的齿元件构成的支承表面对处于接触的长度越大,支承和导向的质量 越好并且越有效地防止头部贴靠件的枢转运动。支承表面对例如构成可以直线接触。
按本发明的另一结构,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借助于至少一个传递装置相互作 用。通过传递装置例如可以产生传动。取而代之,例如可以通过传递装置跨接第一支承件 与第二支承件之间的距离。附加地或者取而代之,例如可以存在如下可能性,即传递装置构 造得可以手动地或者机动地驱动,以便因此引起头部贴靠件的运动。传递装置与第一齿元 件和第二齿元件处于接触。 按另一实施形式,传递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齿轮。如果传递装置具有至少一个 齿轮,例如齿轮与第一齿元件和第二齿元件接触。齿轮的齿部与第一齿元件和第二齿元件 处于啮合。如果传递装置由至少一个齿轮构成,那么存在如下可能性,即第一齿元件和第二 齿元件分别由至少一个齿轨构成。 按另一实施形式,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构成传动装置。因此可以在头枕的可 运动的部件之间设置传动比。例如头部贴靠件可以借助于传动装置支承在基体上。例如在 头部贴靠件与头枕的朝后的护盖之间可以借助于传动装置实现不同的运动。例如朝后的护 盖在头部贴靠件在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运动时可以经历头部贴靠件的一半的行程。
例如第一支承件具有至少一个平面式地或者拱曲地构成的第一齿轨,而第二支承 件具有一个平面式地或者拱曲地构成的第二齿轨,此时设置至少一个齿轮,其不仅与第一 齿轨而且与第二齿轨处于啮合。齿轮与第一齿轨和第二齿轨处于啮合的轴向长度对于头部 贴靠件的导向的有效性是重要的。在头部贴靠件在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运动时,齿轮 不仅在第一齿轨上而且在第二齿轨上滚动,此时齿轮的旋转中心点相对于头部贴靠件经历 一半的行程。根据齿轮的形状和尺寸,头部贴靠件的运动轨迹在从基本位置到末端位置的 运动时可以是不同的。此外借助于该实施形式可能的是,以较小的结构空间制造头枕,因为 在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运动时第二支承件经历齿轮的双倍的行程。 支承装置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装置,其防止头部贴靠件围绕水平轴线 的枢转,该水平轴线横向于座椅方向设置。该导向装置例如具有以至少一个垂直设置的第 一齿轨的形式的第一齿元件以及以至少一个垂直设置的第二齿轨的形式的第二齿元件。第 一齿轨和第二齿轨相互平行地设置。在第一齿轨与第二齿轨之间例如设置至少一个齿轮, 其与第一齿轨和第二齿轨接触。齿轮的轴例如可以在基体的槽中引导。第一齿轨的、第二齿轨的以及齿轮的齿部可以这样构成,使得头部贴靠件可以在座椅方向上和逆着座椅方向 在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运动,但是防止围绕上述水平轴线横向于座椅方向枢转。第一 齿轨的、第二齿轨的以及齿轮的齿例如垂直地定向。 支承装置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向装置,其防止头部贴靠件围绕垂直轴线 的枢转。该导向装置例如具有以至少一个水平设置的第一齿轨的形式的第一齿元件以及以 至少一个水平设置的第二齿轨的形式的第二齿元件。第一齿轨和第二齿轨彼此平行设置。 在第一齿轨与第二齿轨之间例如设置至少一个齿轮,其与第一齿轨和第二齿轨接触。第一 齿轨的、第二齿轨的以及齿轮的齿部可以这样构成,使得头部贴靠件可以在座椅方向和逆 着座椅方向在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运动,但是防止围绕垂直轴线的枢转。第一齿轨的、 第二齿轨的以及齿轮的齿例如横向于座椅方向水平地定向。 按另一实施形式,传递装置的齿轮构成圆柱形的。例如在齿轮构成圆柱形的情况 下,头部贴靠件的运动轨迹可以是平动的。齿轮以及齿轨可以例如设有平行于齿轮旋转轴 线的直齿部。齿轮例如可以与一个或多个齿轨接触并且尤其是与齿轨构成直线接触。
按另一实施形式,齿轮构成截锥形的。在齿轮构成截锥形的情况下,头部贴靠件的 运动轨迹例如可以是圆形轨迹。各齿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设有星形的齿部,此时各齿 朝头部贴靠件的旋转中心点汇聚。齿轮在该实施例中例如设有直齿部。截锥形的齿轮也可 以与齿轨啮合并且尤其是与齿轨构成直线接触。 如果头部贴靠件在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应具有弧形的运动轨迹,那么第一导 向装置例如包括以至少一个垂直设置的第一齿轨的形式的第一齿元件以及以至少一个垂 直设置的第二齿轨的形式的第二齿元件。第一齿轨和第二齿轨彼此平行设置。在第一齿轨 与第二齿轨之间例如设置至少一个齿轮,其与第一齿轨和第二齿轨接触。第一齿轨的、第二 齿轨的以及齿轮的齿部例如这样构成,使得头部贴靠件在座椅方向和逆着座椅方向在基本 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的弧形运动是可能的。该弧形运动例如具有在座椅方向的运动分量以 及垂直的运动分量。但是防止围绕水平轴线横向于座椅方向的枢转。第一齿轨的和第二齿 轨的齿例如构成星形的,它们朝弧形轨迹的中心点汇聚。齿轮例如构成圆锥形的,齿轮的齿 朝弧形轨迹的中心点汇聚。 为了头部贴靠件的弧形运动,第二导向装置例如具有以至少一个凸形拱曲地构成 的水平设置的第一齿轨的形式的第一齿元件以及以至少一个凸形拱曲地构成的水平设置 的第二齿轨的形式的第二齿元件。第一齿轨和第二齿轨的拱曲例如对应于头部贴靠件的弧 形轨迹。第一齿轨和第二齿轨彼此平行地设置。在第一齿轨与第二齿轨之间例如设置至少 一个圆柱形的齿轮,其与第一齿轨和第二齿轨接触。齿轮的轴例如可以在基体的滑槽中引 导。第一齿轨的、第二齿轨的以及齿轮的齿部可以这样构成,使得头部贴靠件可以在座椅方 向和逆着座椅方向在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运动,但是防止围绕垂直轴线的枢转。第一 齿轨的、第二齿轨的以及齿轮的齿例如横向于座椅方向水平地定向。 按另一实施形式,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可以彼此相对伸縮地运动。在此第一 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例如在每个位置上彼此同心地设置并且可以彼此相对同心地移动。 "彼此同心地设置"在本发明的意义上例如可以表示,第二支承件可以相对于第一支承件在 具有共同的轴线的运动轨迹上运动。运动轨迹可以是直的或弯曲的。"可伸縮运动"在本发 明的意义上表示,第一和第二支承件可以在套在一起的位置与伸展的位置之间彼此相对移
7动。 按另一实施形式设置壳体式的护盖,其可运动地支承在基本件上并且与头部贴靠 件运动关联。护盖遮盖头枕的一个区域,其例如可以是关于行驶方向朝后的区域。护盖可 以在与头部贴靠件相同的方向上运动,或者取而代之可以在另一方向上运动。在头部贴靠 件运动时,护盖可以经历相同的行程长度,或者取而代之可以经历另一行程长度。另外,护 盖可以相对于头部贴靠件例如具有相同的运动轨迹或者取而代之具有另一运动轨迹。
按另一实施形式,护盖与传递装置的一个元件运动关联。该元件例如可以是齿轮 的转轴,该齿轮与第一支承件的齿轨和第二支承件的齿轨啮合。
按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3的特征解决。 第一支承件包括第一齿元件,而第二支承件包括第二齿元件。第一齿元件和第二 齿元件相互作用。各齿元件可以间接或直接地相互作用。第一齿元件和第二齿元件构成表 面,这些表面构成由相互作用的齿部构成的支承表面对。如果在第一齿元件与第二齿元件 之间例如设置传递装置,尤其是至少一个齿轮,那么例如可以在第一齿元件与传递装置之 间构成第一支承表面对,而在第二齿元件与传递装置之间构成第二支承表面对。构成支承 表面对的各元件具有处于接触的表面。在支承表面对的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按本发明在头 部贴靠件的每个位置上基本上是恒定的。尤其是在每个支承表面对的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头部贴靠件的每个位置上是恒定的。 因此头部贴靠件在所有位置上具有相同的稳定性。此外在头部贴靠件的不同位置 上不会产生不同的摩擦力。用于推动头部贴靠件的调整力因此是恒定的。
按照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4的特征的头枕解决。
在至少一个支承表面对的各支承表面之间构成点式接触。"点式接触"在本发明意 义上表示,在构成支承表面对的各元件之间的接触表面是呈点状较小的。例如支承表面对 的至少一个支承表面可以凸形地拱曲。 通过点式接触在头部贴靠件与基本件之间产生小的摩擦力。头部贴靠件可以通过 本发明的特征容易地在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运动。


借助于附图中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说明得到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其中 图1显示本发明的头枕的朝后的示意透视图; 图2显示头枕的朝后的示意透视图,在此没有描述护盖; 图3显示头枕在第一剖分平面中的示意纵剖面图,在此出于整体概括的原因没有 描述支承杆; 图4显示头枕的示意横截面图,在此头部贴靠件运动到基本位置; 图5显示图4的头枕,在此头部贴靠件运动到中间位置; 图6显示图4的头枕,在此头部贴靠件运动到末端位置; 图7显示按图5的局部线VII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显示头枕在第二剖分平面中的示意纵剖视图,在此头部贴靠件运动到基本位 置; 图9显示类似图8的视图,在此头部贴靠件运动到中间位置;
图10显示类似图8的视图,在此头部贴靠件运动到末端位置; 图11显示本发明的头枕的第二实施例的与图8类似的视图,在此导向装置Fa和
Fb的齿套构成为截锥形的,并且导向装置Fa和Fb的齿轨设有星形齿部; 图12显示图11的导向装置Fa的放大图,在此未描述头部贴靠件; 图13与图3类似显示按图11和12的头枕的纵剖视图; 图14显示头枕的第三实施形式的朝后的示意图,在此未描述后面的护盖; 图15显示头枕的朝后的示意透视图,在此未描述后面的护盖和软垫; 图16显示头枕的朝后的示意透视图,在此未描述后面的护盖和头部贴靠件; 图17显示头枕的示意的纵剖视图; 图18显示按图17的局部线XVII-XVII的局部的示意剖视图; 图19显示按图14的剖面线XIX-XIX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头枕总体上用标记IO表示。在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标记也在添加或忽略小字母的 情况下表示对应的部件。 头枕10借助于两个支承杆11支承在未描述的车辆座椅的靠背上。支承杆11的 端部区域12分别嵌入到头枕10的基体14的未描述于图1中的支座13中。基体14在图 1中由护盖38遮盖。 头部贴靠件15借助于支承装置16相对于基体14可运动地支承在基体14上。头 部贴靠件15包括软垫P。头部贴靠件15在按图2至10的实施例中可以沿方向xl、 x2平 移地在例如描述于图4的基本位置与描述于图6的末端位置之间运动。在末端位置上,头 部贴靠件15相对于基本位置进一步朝未描述的乘员的头部的方向运动。
按图2,头枕10没有护盖38地描述。支承装置16包括三个导向装置Fa、Fb和Fc。 导向装置Fa和Fb防止头部贴靠件15围绕y轴枢转或歪斜以及防止沿方向yl和y2的平 移运动。导向装置Fc防止头部贴靠件15围绕z轴的枢转或歪斜以及防止沿方向zl和z2 的平移运动。每个导向装置Fa、 Fb、 Fc配设一个滑座17,例如见图3。每个滑座17a、17b、 17c这样固定在头部贴靠件15上,使其相对于头部贴靠件15可略微弹性运动。基本件14 相反基本上抗弯地构成。 因为三个导向装置Fa、Fb和Fc的结构基本上相同,所以仅示例性地说明一个导向 装置F。 滑座17包括板式的区域66以及侧向区域20。各侧向区域20与由板式区域66构 成的平面基本上成直角地伸展。在滑座17的凹部31中支承板式齿轨18的两个板条形的 支角26。支角26平行于方向xl、x2伸展。齿轨18构成一个平面,其大致平行于由区域66 构成的平面。 齿轨18在朝向齿套23的一侧设有齿部40。齿部40具有齿表面78。
在每个支角26的空隙25中设置一个弹性的支承件19,它支承在齿轨18以及匣 子17上。在按图2至10的实施例中,弹性的支承件19由大致圆柱形的杆形的弹性元件构 成,其例如由塑料、橡胶或类似物制成。 在滑座17的侧向区域20中构成长孔21,其由带有中心轴线M的轴22穿过。滑座17按这种方式相对于轴22沿方向xl、x2可运动。轴22支承在基体14的槽24中,各槽的 纵轴线在x方向上伸展。因此轴22可以在方向xl、x2上相对于基体14运动。在轴22上 抗旋转地固定抗扭的齿套23。齿套23与齿轨18处于啮合中。 关于轴22的中心轴线M与齿轨18相对地设置板形的齿轨32,其包括两个板条形 的支脚26,它们支承在基体14的槽33中。齿轨32相对于基体14在y轴的方向上可运动 地支承。在每个支脚26的空隙25中设置一个弹性元件19,其不仅支承在齿轨32上,而且 支承在基体14上。齿轨32同样处于与齿套23的啮合中。 导向装置F的齿轨18的运动仅在支脚26的外表面36与齿套23的外表面79之 间的间隙的范围内是可能的。导向装置F的齿轨32可以在基体14的外表面34与齿套23 的外表面79之间的间隙的范围内运动。 头枕10具有间隙补偿装置E,其随后进行说明。弹性的支承件19使得齿轨18的 齿部40通过预紧保持与齿套23的齿部83的无间隙的啮合。齿轨18的外表面78和齿套 23的外表面79由弹性的支承件19保持接触。此外,弹性的支承件19使齿轨32的齿部82 与齿套23的齿部83保持无间隙的啮合。齿轨32的外表面81和齿套23的外表面79由弹 性的支承件19保持接触。因此排除齿面间隙。 齿轨32相对于基体14的间隙以及轴32相对于槽24的间隙这样选择,使得在支 脚26的外表面35贴靠在槽33的槽底67上以及轴22的外表面71贴靠在槽24的内表面 68上时,齿轨32的齿部82不会运动得与齿套23的齿部83脱离啮合。此外,在轴22与长 孔21之间以及在齿轨18的外表面36与滑座17的贴靠面37之间的间隙这样选择,使得在 轴22的外表面71贴靠在槽24的内表面69上、长孔21的内表面70贴靠在轴22的外表面 71上以及外表面36贴靠在贴靠面37上时,齿轨18的齿部40不会运动得与齿套23的齿部 脱离啮合。 在按图1至10的实施例中,齿轨18和32以及齿套32的齿部40的每个齿在导向 装置Fa和Fb中平行于z轴伸展,而在导向装置Fc中平行于y轴伸展。导向装置Fa、Fb的 齿轨18和32以及齿套23的每个齿大致具有长度Al 。导向装置Fc的齿轨18和32以及齿 套23的每个齿大致具有长度A2。导向装置Fa和Fb的齿轨18和32的齿部与齿套23大 致在整个长度A1上处于接触。导向装置Fc的齿轨18和32的齿部与齿套23大致在整个 长度A2上处于接触。导向装置Fa和Fb的齿轨18和32以及齿套23的齿相对于导向装置 Fc的相应的齿大致设置成直角。 导向装置Fa和Fb防止头部贴靠件15围绕y轴旋转,而通过导向装置Fc避免围 绕z轴的旋转。因此头部贴靠件15在每个位置上稳定地支承。 在轴22的外表面71与槽24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头部贴靠件15的每个位 置上是恒定的。另外,在齿轨18与齿套23之间以及在齿轨32与齿套23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所有导向装置Fa、Fb、Fc中在头部贴靠件15的每个位置上是恒定的。
如果头部贴靠件15位于按图4和8的基本位置上,齿套23与齿轨18的端部区域 27以及与齿轨32的端部区域29处于接触。 按图5和9,头部贴靠件15处于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上。齿套23 在中间位置上与齿轨18和齿轨32的中间区域接触。 按图6和10,头部贴靠件15处于末端位置上,其在此与基体14间隔最远。在末端
10位置上,齿套23与齿轨18的端部区域28以及与齿轨32的端部区域30接触。 如果齿套23沿方向xl经历从齿轨32的端部区域29至端部区域30的长度1 (在
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那么头部贴靠件15沿方向xl运动行程21 (见图6)。 在按图1至10的实施例中,护盖38与轴22固定连接。如果因此沿方向xl运动
行程21,护盖38沿方向xl运动行程1。在头部贴靠件15沿方向x2从末端位置相反运动
到基本位置,护盖38由于运动关联同样经历头部贴靠件15的行程的一半。 由上述各图可见,导向装置Fa、Fb和Fc的齿轨18与齿轨32同心地设置并且可以
伸縮运动。也就是说,齿轨18可以特别是相对于齿轨32伸縮移动。在按图4的基本位置
上,齿轨18相对于齿轨32设置在套在一起的位置上,而齿轨18和32按图6的末端位置上
处于相对伸展的位置上。头枕10因此具有较小的结构空间。 图11至13描述第二实施例,其与图1至10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导向装置
Fa和Fb的齿套39构成圆锥形的。与齿套39相互作用的齿轨18的齿部41在导向装置Fa
中构成星形的。与齿套39相互作用的齿轨32的齿部构成星形的,在此未描述。各星形的
齿部朝弧形轨迹的中心点汇聚。导向装置Fb对应于所描述的导向装置Fa。 导向装置Fc的未描述的齿套23构成圆柱形的。导向装置Fc的同样未描述的各
齿轨设有直齿部,各齿平行于y轴伸展。导向装置Fc的齿轨18和32的齿部相应于长孔21
的纵轴线q弯曲。 在第二实施例的头枕10中,头部贴靠件15进行围绕未描述的旋转中心点的弧形
运动,该旋转中心点通过在轴22的纵轴线M与齿套39的齿部的纵轴线72之间的圆锥角a
限定。可见,本发明的头枕可以实现有头部贴靠件15的不同的运动特性。 还要提及,头部贴靠件15可以有级地在不同位置上或者取而代之无级地在任意
位置上在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是可锁定的,并且可以在基本位置和末端位置上是可锁定的。 图14至19描述第三实施例。图14显示头枕10的后视图,在图14中未描述后面 的护盖。该头部贴靠件15可以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相对于基体14可以从基本位置(例如见 图19)沿方向xl运动到末端位置(未描述),并且可以从末端位置沿方向x2运动到基本位 置。基体14通过支承杆11支承在车辆座椅的未描述的靠背上。支承杆11的端部区域12 接纳在基体14的支承座13中。 用于将头部贴靠件15支承在基体14上的支承装置16包括导向装置Fa、Fb、Fc (例 如见图14和17)。导向装置Fa和Fb防止头部贴靠件15围绕头部贴靠件15的y轴枢转或 歪斜,以及防止沿方向yl和y2的平移运动。导向装置Fc防止头部贴靠件15围绕z轴的 枢转或歪斜以及防止沿方向zl和z2的平移运动。 导向装置Fa、Fb、Fc分别包括一个滑座17。滑座17a、 17b、 17c固定在头部贴靠 件15上。每个滑座17a、17b、17c(例如见图15)具有一个板式的区域66以及具有侧向区 域20。在板式的区域66上构成以齿轨形式的齿部44。齿部44构成外表面84。在该实施 例中,在每个滑座17a、 17b、 17c上成型两个彼此隔开的齿部44。导向装置Fa、Fb的齿部44 彼此具有外间距Al。导向装置Fc的齿部44彼此具有外间距A2。齿部的外间距Al、 A2越 大,则越好地防止头部贴靠件15围绕y轴或围绕z轴的枢转。 在轴22的每个端部区域47、48中在轴22的孔53中安装一个销子54。孔53同心于轴22的轴线M。各销子54设有头部61,其接纳在基体14的槽52中。头部61的直径大 于孔53的直径。头部61可以在槽52中沿方向xl和x2运动。头部61的外表面86与槽 的外表面87略微间隔开。因此轴22可以在槽52的纵向延伸长度上相对于基体14在方向 xl禾口 x2上运动。 在每个导向装置Fa、 Fb、 Fc的滑座17的每个侧向件20中构成长孔21。长孔21 的纵轴线q平行于x轴伸展。每个长孔21由销子54穿过。因此滑座17可以相对于轴22 在方向xl和x2上运动。 每个齿部44与齿部46相互作用(例如见图15和16),后者抗旋转地连接于轴22。 因此在轴22上构成两个齿部46。齿部46例如可以成型在轴22上。在主动小齿轮式的齿 部之间,在导向装置Fa、Fb中大致构成外间距A1,而在导向装置Fc中大致构成外间距A2。
此外,轴22的每个齿部46与齿部45相互作用,后者构成齿轨并且与基体14固定 地连接。齿部45构成外表面84。每个导向装置Fa、Fb包括两个成型在基体14上的齿轨 45,其具有外间距A1。每个导向装置Fc包括两个成型在基体14上的齿轨45,其具有外间 距A2。 取代导向装置Fa、Fb、Fc的两个齿部44、两个主动小齿轮46和两个齿部45,每个 导向装置Fa、Fb、Fc例如可以设有仅一个齿部44、45或一个主动小齿轮46,此时齿部44、45 和主动小齿轮46在导向装置Fa、Fb中具有长度A1,而在导向装置Fc中具有长度A2。
滑座17a、17b、17c的齿轨44例如在图15中可见,基体14的齿轨45例如在图16 中可见。出于整体概括的原因,在图15中未描述头部贴靠件15,而在图16中未描述头部贴 靠件15和滑座17a、17b、17c。 导向装置Fa、 Fb、 Fc的滑座17和轴22带有运动间隙地支承。例如对于所有导向 装置下面借助于导向装置Fc说明头枕10的间隙补偿装置E。在图18中描述导向装置Fc 的轴22的端部区域48。导向装置Fc的轴22沿方向zl相对于基体14的运动最大可以直 至销子54的头部61的侧表面51挡靠到槽52的侧表面75上。滑座17相对于轴22沿方 向zl的运动可以仅直至长孔21的内表面74挡靠在销子54的外表面76上。在头部61的 外表面51与槽52的侧表面75之间接触时,主动小齿轮的齿部46与基体14的齿部46啮 合。此外在长孔21的内表面74挡靠在销子54的外表面76上时,滑座17c的齿部44和主 动小齿轮的齿部46处于啮合。 类似于导向装置Fc,导向装置Fa和Fb同样具有运动间隙,轴22和滑座17沿y方 向的运动是可能的。 销子54穿过在第一球形帽57中的孔55以及在第二球形帽58中的孔56。在孔 56、57上分别邻接一个用于弹簧元件59的接纳腔。弹簧元件59在所示的安装情况中处于 预紧之下并且支承在球形帽57、58的环形肩部60上。它在此对例如描述于图18中的导向 装置Fc的球形帽57沿yl方向以及对球形帽58沿y2方向加载。 球形帽58支承在基体14的支承表面62上。支承表面62相对于轴22的纵轴线 M倾斜角度13 。由于支承表面62的倾斜,弹簧元件59的弹簧力的一个分量垂直于轴22的 纵轴线M并且对销子54加载并从而对沿方向z2与基体14的齿轨45啮合的齿部46加载。 加载给与齿轨45啮合的齿部46的力与角度13和弹簧元件59的弹簧力相关。
球形帽57支承在滑座17c的支承表面63上。球形帽63 (见图18,导向装置Fc,轴22的端部区域48)由弹簧元件59沿方向yl加载。滑座17c的支承表面63相对于中心
轴线a倾斜角度S。弹簧元件59的弹簧力的一个分量垂直于轴22的中心轴线a作用并且
对滑座Fc沿方向z2加载,此时齿轨44被加载得与主动小齿轮的齿部46啮合。 因此球形帽57和58构成转向元件,借此使得弹簧元件59的平行于轴22的纵轴
线a作用的弹簧力转向。 球形帽57的外表面64与支承表面63处于点式接触中。球形帽58的外表面65 与支承表面62处于点式接触中。通过这种方式,在头部贴靠件15在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 之间运动时的滑动摩擦是较小的。 在基体14的外表面62与球形帽58的外表面65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在滑座17 的外表面63与球形帽57的外表面64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头部贴靠件15的每个位置上是恒 定的。另外,在每个导向装置Fa、Fb、Fc的齿部44、45、46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头部贴靠件15 的每个位置上是恒定的。每个导向装置Fa、Fb、Fc的齿部44与轴22的齿部46构成一个支 承表面对。此外,每个导向装置Fa、 Fb、 Fc的齿部45与轴22的齿部46构成一个支承表面 对。每个导向装置Fa、 Fb、 Fc的每个支承表面对44/46和45/46的各接触表面构成为具有 处于啮合的支承件的大接触长度的线形接触。头部贴靠件15因此在每个位置上以相同的 支承面积支承在基体14上。 类似于图1至10描述的第一实施例,头部贴靠件15相对于轴22在基本位置与末 端位置之间运动时经历双倍的行程。 为了完整性起见还要提及,在每个滑座17a、17b上构成一个齿部77。在滑座17c 上构成两个彼此间隔开的齿部77。齿部77是形状定向锁闭机构(Form-Richt-Gesperre) 的一部分,该锁闭机构允许头部贴靠件15沿方向xl的运动,但是防止沿方向x2的返回运 动。头部贴靠件15的沿方向x2的返回运动仅在形状定向锁闭机构例如借助于按钮解锁时 才是可能的。
权利要求
用于车辆座椅的头枕,该头枕包括基本件(14)和相对于基本件(14)在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借助于支承装置(16)可运动地支承的头部贴靠件(15),支承装置(16)具有多个配设于基本件(14)的第一支承件(32、45)和多个配设于头部贴靠件(15)的第二支承件(18、44),并且第一支承件(32、45)和第二支承件(18、44)分别构成支承表面(78、81、84、85),各支承表面(78、81、84、85)在构成至少一个支承表面对(32/23、18/23、44/46、45/46)的情况下相互作用,其特征在于设有间隙补偿装置(E),至少一个支承表面对借助于该间隙补偿装置被加载得处于接触中。
2.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间隙补偿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19、59)。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间隙补偿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力转向装 置(57、58、59),借助于力转向装置能将具有第一作用方向(y)的第一力转向到具有第二作 用方向(z)的第二力。
4.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第一力由弹性元件(19、59)的复位力构成, 并且力转向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转向元件,所述转向元件被第一力朝相对于第一作用方向倾 斜的支承表面加载。
5.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转向元件由球形帽(57、58)构成。
6.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承件(32、45)和第二支承件(18、 44)分别构成齿元件(40、82、44、45),并且间隙补偿装置使至少一个支承表面对(40/83、 82/83、44/46、45/46)的各齿元件(40、82、83、44、45、46)加载得处于啮合。
7. 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包括多个配设于第一 支承件(45、82)的第一齿元件(45、82)和多个配设于第二支承件(40、44)的第二齿元件 (40、44),借助于这些相互作用的齿元件(40/83/82、44/46/45)能够防止头部贴靠件(15) 围绕至少一个枢转轴线(y、z)枢转。
8. 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第一齿元件(45、82)和第二齿元件(40、44) 借助于至少一个传递装置(22、23、46)相互作用。
9. 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传递装置(22、23、46)包括至少一个齿轮 (22、23、46)。
10. 按权利要求7至9之一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第一齿元件(45、82)和第二齿元 件(40 、44)构成传动装置。
11. 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设有壳体式的护盖(38),该护盖 可运动地支承在基本件(14)上并且与头部贴靠件(15)运动关联。
12. 按权利要求10或在权利要求11引用权利要求10的情况下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 头枕,其特征在于护盖(38)与传动装置的一个部件(22)连接。
13. 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包括多个配设于第一 支承件(45、82)的第一齿元件(45、82)和多个配设于第二支承件(40、44)的第二齿元件 (40、44),第一齿元件(45、82)和第二齿元件(40、44)在构成至少一个支承表面对(22/24、 82/83、83/40、62/65、63/64、44/46、45/46)的情况下相互作用,并且在支承表面对(22/24、 82/83、83/40、86/87、62/65、63/64、44/46、45/46)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头部贴靠件(15)的每 个位置上是基本上恒定的。
14.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支承表面对(62/65 、63/64)的各支承表面之间构成点式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头枕,该头枕包括基本件和相对于基本件在基本位置与末端位置之间借助于支承装置可运动地支承的头部贴靠件(15),支承装置具有配设于基本件的第一支承件(32)和配设于头部贴靠件(15)的第二支承件(18),并且第一支承件(32)和第二支承件(18)分别构成支承表面,各支承表面在构成至少一个支承表面对的情况下相互作用。设有间隙补偿装置,至少一个支承表面对借助于该间隙补偿装置被加载得处于接触中。
文档编号B60N2/48GK101734183SQ20091022200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4日
发明者M·科茨 申请人:格瑞玛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