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002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根据GB11567. 2-2001标准的要求,工程车辆的后下部应设置杆状防护栏。车辆的杆状防护栏不能调整时,其防护栏的下边缘离地高度不得大于550mm,并且应尽可能的靠近 车辆的后部的位置,避免后方的车辆追尾时发生钻入碰撞。杆状防护栏通常位于车辆下部 靠后的位置,车辆的备胎及其附属结构都处在车架横梁与杆状防护栏所包围的空间内,即 杆状防护栏位于备胎的后方。由于备胎与备胎架采用刚性链接结构以防止车辆振动对备胎 造成损伤。当车辆需要进行维修时,维修人员钻入车底平躺进行操作,杆状防护栏会对人员 的工作形成阻碍,极易造成磕碰划伤,同时由于备胎本身的重量较大,容易发生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满足后下部防护标准的要求下增加维修人员的沿车辆高 度方向的活动空间的车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杆状防护栏,所述杆状防护栏沿车辆的横向延伸并固定在 所述车辆的下后方,所述杆状防护栏的中部朝上凸起。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进行维护或更换备胎时,维修人员可以从所述杆状防护栏的中 部的下方进行操作。由于杆状防护栏的中部朝上凸起,增加了维修人员沿车辆的高度方向 的活动空间,便于进行更换备胎等操作,避免了磕碰等事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局部后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局部俯视图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车架和杆状防护栏1,杆状防护栏沿车辆的横向延伸并固 定在所述车辆的下后方,杆状防护栏1的中部朝上凸起。杆状防护栏1的中部朝上凸起,也就是杆状防护栏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 比中部的高度低,从而在杆状防护栏1的中部位置为维修人员提供了增大的操作空间,避 免维修人员在更换备胎时发生磕碰。优选地,杆状防护栏1的两个端部为水平段。为了满足GB11567. 2-2001标准的要求,杆状防护栏1的两个端部与地面的高度差 为500-550mm,从而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后方车辆追尾时钻入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下方。为了兼顾杆状防护栏1的防护强度和增大操作空间的作用,可以使杆状防护栏1 的中部与杆状防护栏1的两个端部的高度差的最大值为20-30cm。杆状防护栏1的中部可 以形成梯形或矩形,为了充分利用杆状防护栏1的朝上凸起的中部的空间,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杆状防护栏1的中部形成等腰梯形,即沿其纵向截面为等腰梯形,该梯形 的上底小于下底。根据不同车辆的轮胎尺寸,可以相应调整所述梯形的上底的宽度。 所述车辆包括车架,该车架包括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纵梁2和沿车辆的宽度 方向延伸的横梁5,优选地,可以使杆状防护栏1与纵梁3固定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车架包括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根纵梁2,所述车辆 包括板状件6,杆状防护栏1和纵梁2的端部可以各自与板状件6固定连接。具体地,杆状 防护栏1和纵梁2各自通过螺栓安装在板状件6的上。所述车辆还包括备胎3,备胎3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并从杆状防护栏1的中部突出 到所述车辆的后方。如图1和图2所示,备胎3的一部分能够从杆状防护栏1的中部下方 穿过。根据常用的工程车辆的轮胎尺寸,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的长度为1-1. 5m,底角大于等 于30度且小于90度。由于备胎3的一部分可以从杆状防护栏1的中部的下方穿过并突出到车辆后方, 备胎3的安装部分也相应靠近车辆后方。优选地,备胎3的中心与所述杆状防护栏所在的 垂直于纵梁的平面之间的距离为20-50cm,从而在方便对备胎3进行拆装的同时确保备胎3 不会伸出杆状防护栏1太多而造成备胎3的安装不稳定。防护栏1本身的刚度对追尾车辆 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备胎3突出到车辆后方的部分也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后方的车辆追 尾时会首先撞到备胎3突出到车辆后方的部分,从而备胎3可以减轻对追尾车辆挤压的程 度,同时也增强了缓冲的能力。另外,所述车辆还包括备胎起降装置4,备胎3通过备胎起降装置4固定在所述车 架上。备胎起降装置4可以是本领域公知的备胎起降器或各种能够固定备胎3且能够起降 的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车架包括横梁5,备胎 起降装置4固定连接在横梁5的支架上并位于横梁5的中部的下方或朝下车辆后方的斜下 方,从而使备胎3从杆状防护栏1的下方突出到车辆后方适当的位置。
权利要求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杆状防护栏(1),所述杆状防护栏(1)沿车辆的横向延伸并固定在所述车辆的下后方,所述杆状防护栏(1)的中部朝上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防护栏(1)的两个端部为水平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防护栏(1)的中部与所述杆状防 护栏(1)的两个端部的高度差的最大值为20-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防护栏(1)的中部 形成梯形或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防护栏(1)的中部形成等腰梯 形,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的长度为1-1. 5m,底角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车架,该车 架包括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纵梁(2)和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5),所述杆状 防护栏(1)与所述纵梁(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板状件(6),所述杆状防 护栏(1)和所述纵梁(2)的端部各自与所述板状件(6)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备胎(3),所述备胎(3) 与所述车架的横梁(5)固定连接并从所述杆状防护栏(1)的中部的下方突出到所述车辆的 后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3)的中心与所述杆状防护栏 (1)所在的垂直于纵梁(2)的平面之间的距离为20-50c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备胎起降装置(4),所述 备胎(3)通过所述备胎起降装置(4)固定在所述车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和杆状防护栏,所述杆状防护栏沿车辆的横向延伸并固定在所述车辆的下后方,所述杆状防护栏的中部朝上凸起。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进行维修或更换备胎时,维修人员可以从所述杆状防护栏的中部的下方进行操作。由于杆状防护栏的中部朝上凸起,增加了维修人员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的活动空间,便于进行更换备胎等操作,避免了磕碰等事故。
文档编号B60R19/56GK201559610SQ200920246950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0日
发明者张治国, 景党锋, 罗文雪, 陈泽著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