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斜前方观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195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斜前方观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斜前方观察装置,其使得驾驶员能够看到位于车辆斜前方并 被车辆的前柱遮挡的死角。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镜子或摄像机作为车用斜前方观察装置。例如JP2004-255915 A中公开
了一种基于镜子的装置。在基于镜子的装置中,用于显示车辆前方物体的第一镜设置在从前柱的中间部向 下延伸的副柱上。第二镜设置在位于副柱前方的前柱上。位于车辆斜前方且被前柱遮挡的死角中的物体显示在第一镜中。第一镜中所显示 的图像从第一镜被反射至第二镜并在第二镜中显示。第二镜中显示的图像从第二镜被反射 进入驾驶员的眼睛,由此第二镜使得驾驶员能够看到位于车辆斜前方的物体。但是,在JP 2004-255915A中所公开的镜的布置存在的问题是驾驶员无法看见位 于前车身外侧、车身外侧附近区域以及前轮附近区域中的物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斜前方观察装置,其中可以通过视觉确认车辆 的前车身的侧面部分(例如前翼板)和前车身侧面部分周围的区域,从而减小构成驾驶员 死角的区域。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斜前方观察装置,其用于具有设置在车辆的前 柱后方部分处的车门镜的车辆,该斜前方观察装置包括第一反光镜,其设置在保持车门镜 的镜构件的镜壳体中,使得在从车门镜下方到车辆的侧方和前方的范围内的区域中的物体 被显示;以及第二反光镜,其设置在前柱的内侧表面,使得第一反光镜的反射光被朝向车辆 乘员反射。因此,定位在前柱处的第二反光镜使得驾驶员能够看到构成驾驶员死角的车辆的 前车身的侧面部分(前翼板)和侧面部分周围的物体。因此,定位在前柱处的第二反光镜 能够减小构成驾驶员死角的区域。优选地,车辆包括由前柱和从前柱的中间部沿竖向向下延伸的副柱支撑的副窗玻 璃;车门镜邻近副柱下部设置;且第二反光镜经由副窗玻璃将第一反光镜的反射光朝向车 辆乘员反射。希望的是,第二反光镜设置在前柱的内表面的下端部分处。因此,驾驶员能够沿着 朝向围绕前车身的侧面部分的区域的视线看到第二反光镜,并且可以减少驾驶员视线移动 的距离。在一种优选的形式下,第二反光镜包括可枢转的反光镜构件。因此可以调节第二 反光镜以对准驾驶员的眼睛。优选地,第一反光镜是通过向镜壳体施加镜面抛光来形成的。因此第一反光镜可以容易地形成。希望的是,车门镜能够在车门上枢转并且在使用车门镜时的未折叠状态与不使用 车门镜时的折叠状态之间转换,且第一反光镜包括用于在车门镜未折叠时显示物体的第一 反射部分以及在车门镜折叠时显示物体的第二反射部分。因此,第二反射部分允许即使当 车门镜折叠时在车辆的前车身的侧面部分周围的死角中的物体显示在第二反光镜中。因 此,构成驾驶员死角的区域可以减小。此外,当车辆停在狭窄的街道上且车门镜被折叠时, 能够通过视觉确认前车身的侧面部分(前翼板)周围的区域。在一种优选的形式中,第二反射部分的表面形状与第一反射部分的表面形状基本 相同,并且显示的图像与第一反射部分所显示的图像基本相同。因此,即使当车门镜被折叠 时,第二反光镜能够与车门镜未折叠的情况下同样地显示图像。优选地,副窗玻璃上设有窗对准标记,第二反光镜中的可枢转的反光镜构件上设 有镜对准标记,且通过枢转反光镜构件定位第二反光镜使得镜对准标记与反光镜构件中所 显示的窗对准标记重合。因此能够容易地调节第二反光镜的角度。此外,能够以死角的中 央部分与第二反光镜的中央部分对准的方式在第二反光镜中显示死角,由此减小了第二反 光镜中所显示区域的变化。希望的是,当第二反光镜中显示的窗对准标记与镜对准标记重合时,重叠的标记 的位置与第二反光镜中显示的车辆的前端部分重合。因此,驾驶员能够容易地确定死角中 的物体到车辆的前端部分的距离。优选地,第二反光镜的边缘被用作镜对准标记,且窗对准标记包括与边缘基本重 合的外框架、以及以希望的间隔画在外框架内的多个刻度线。当第二反光镜的边缘与窗对 准标记的外框架基本重合时第二反光镜的定位完成,且构成驾驶员死角的区域的中央部分 能够与第二反光镜的中央基本对准。此外,刻度线使得驾驶员能够容易地知道死角中物体 之间的距离、物体到前车身的侧面部分之间的距离、以及物体到前车身的前端部分之间的 距离。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斜前方观察装置的透视图;图2示出第一反光镜设置在图1的车门镜的后侧的情况;图3为沿着图1中3-3线的剖视图;图4A和4B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使得驾驶员能够看到车辆斜 前方状态的方式;图5为沿着图4A中箭头5方向看的放大图;图6A和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其中两个反射 部分设置在相关的车门镜上;图7A和7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并示出第二反光 镜对准的方式;图8为图7B的区域8的放大图;图9A和9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的简图,示出第二反 光镜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那样地对准的方式;且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的简图,示出多个刻度线 被画在第二反光镜上的情况。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斜前方观察装置11允许车辆乘员看到车辆12左前侧(箭头al指示的方向)的 区域。装备在客厢13外的车门镜14内的第一反光镜15中所显示的图像被第一反光镜15 反射,并且在装备在客厢13内的第二反光镜16中显示。车辆12包括前车身21、客厢13、乘客座22、驾驶员座23、左侧车门24、仪表板25、 前挡风玻璃26、支撑前挡风玻璃26的左右端27的主前柱31、从各主前柱31的中间位置向 下延伸的副柱33、以及由各副柱33和主前柱31支撑的副窗玻璃34。连接至车身12a的上边梁12b的主前柱31具有从主前柱的中间位置向下延伸的 副柱33,并且包括与钢制侧车身35 —体地成型的前柱构件36以及由树脂制成并且连接至 前柱构件36表面的前柱内部构件37。第二镜16的罩41与前柱内部构件37 —体地成型。“前柱31的内侧表面38”是前柱内部构件37朝向客厢13的表面,并且与罩41连 接。在驾驶座23区域,具有用于调节第二反光镜16的角度的侧镜操作单元(未示 出),以及用于使得车门镜14向车身方向转动然后回复车门镜14的车门镜转动操作单元 (未示出)。车门镜14位于客厢13的外侧,并且包括连接至左车门24的前上方部分42的支 撑件44、用于反射光线以显示车辆后方区域(沿着箭头a2指示的方向)的图像的镜构件 45、以及用于容纳镜构件45的镜壳体46。参照图1和图2,镜壳体46由树脂制成且被成型为基本长方形箱状,并且包括朝向 车辆12的前方(箭头a3指示的方向)定向的前向部分51 (车门镜的后部)、与前向部分 51相连接的内侧部分52、外侧部分53、上侧部分54和下侧部分55。第一反光镜15装备在 前表面51的下部56处。第一反光镜15为凸面镜,并具有涂层使得凸面具有与镜面同等的光泽。设计第一 反光镜15的凸面镜半径和凸面方向使得第二反光镜16显示车辆12的左前下部的区域(见 图4中区域87)。第一反光镜15的表面为具有涂层的树脂表面,但是第一反光镜15可以替代地为由玻璃或金属制成的凸面镜。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反光镜16设置在客厢13内(图1),特别地设置在主前柱 31与仪表板25交接的主前柱31的下端部分51处(图1)。第二反光镜16包括连接至钢 制的前柱构件36的镜角度调节机构63、由镜角度调节机构63支撑的镜支架64、由镜支架 64支撑的镜构件65、以及由驾驶员手动操作以调节镜构件65的角度的侧镜操作单元(未 示出)。镜角度调节机构63包括用于在镜支架64的中央处可摆动地支撑镜支架64的球形摆动枢转支点67、装备在摆动枢转支点67下方并且安装在镜支架64内的第一驱动杆68、以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装备在摆动枢转支点67外侧并且安装在镜支架64内的第二驱 动杆71。当电机(未示出)基于设置在驾驶座区域的侧镜操作单元所输出的角度信息使得 第一驱动杆68向前或向后(箭头a4所示方向)移动时,镜构件65绕着摆动枢转支点67 竖向地枢转(箭头a所示方向)。当第二驱动杆71向前或向后(箭头a4所示方向)移动 时,镜构件65 (在垂直于图3视图平面的方向上)水平地枢转。镜构件65为平面镜。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镜构件65的外部形状为长方形, 但这一形状并非唯一可能的选择。外部形状可以替代地为圆形。现在将参照图4A、4B和图5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11的操作。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一物体75和第二物体76被设置在车辆12的左前方的下 部(箭头al所示方向),即在左前车轮73的附近。车辆12的前车身21的侧部(前翼板)74到第一和第二物体75,76的距离为J,第 一物体75到第二物体76的距离为Jl (约400mm),第一和第二物体75、76的高度均为H (约 400mm),且前车身21到白线77的距离为J2。假设驾驶员M具有标准身高(例如1720mm)。当坐在驾驶座23上的驾驶员M斜向左转(箭头a5所示方向)并且看第二反光镜 16时,斜前方观察装置11允许位于死角的第一和第二物体75,76所反射的第一反射光83 经由第一反光镜15和第二反射光84到达驾驶员M的眼睛E。由此驾驶员能够在第二反光 镜16中看到第一和第二物体75、76。具体来说,第一反光镜15将第一和第二物体75、76所反射的第一反射光83转变 为第二反射光84。第二反射光84到达第二反光镜16,第二反光镜16的角度已经通过驾驶 座23处的侧镜操作单元(未示出)进行预调节。然后,第二反光镜16将第二反射光84转 变为第三反射光85,第三反射光85到达眼睛E处并允许驾驶员看到死角,如图5所示。由 此减小了构成驾驶员M的死角的区域。因此,在斜前方观察装置11中,第二反光镜16能够显示位于车辆12左前侧的下 部并构成驾驶员死角的区域87中的物体。具体来说,第二反光镜16使得驾驶员能够在视 觉上确认车辆12的前车身21的侧面部分(前翼板)74,以及围绕着侧面部分(前翼板)74 的区域,包括左前轮73附近的白线77以及第一和第二物体75,76。此外,因为第二反光镜16连接至主前柱31的前柱内部构件37的下端61,所以驾 驶员能够沿着朝向围绕前车身21的侧面部分(前翼板)74的区域的视线(箭头a5所示方 向)看到第二反光镜16,并且可以减小驾驶员视线移动的距离。因为第一反光镜15是通过将镜壳体46的一部分模制成凸面形状并且对凸面部分 施加涂层使得凸面部分可用作镜子而形成的,所以可以容易地形成第一反光镜15。因为第二反光镜16可枢转地连接使得反光镜构件65的角度可被调节,所以可以 调节第二反光镜16的角度使其对准驾驶员M的眼睛E。通过在镜壳体46的下部56中形成凸面镜并对凸面镜施加涂层使得凸面部分用作 镜子来形成第一反光镜15。因此可以容易地形成第一反光镜15。(第二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图6A和图6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1IB。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配置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相应地省略其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IlB的车门镜14B包括镜壳体46B和具有两 个反射部分的第一反光镜15B。第一反光镜15B包括用于当车门镜14B被使用(未折叠)时显示构成驾驶员死角 的区域87(图4A)中的物体的第一反射部分91,以及用于当车门镜14B未被使用(折叠) 时显示构成驾驶员死角的区域87中的物体的第二反射部分92。“当车门镜被使用”表示车门镜14B未折叠以允许通过视觉确认车辆12后方的区域(在箭头a2所示的方向)的状态,而“当车门镜未被使用”表示如图6B所示的车门镜14B 朝向车门折叠的状态。第一反射部分91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反光镜15相同。通过在镜壳体46B的内侧部分52的下部外表面94中形成凸面镜并对凸面镜施加 涂层使凸面像镜子一样具有光泽从而形成第二反射部分92。第二反射部分92的凸面镜的 半径以及凸面的方向被设计为使得在车门镜14B如箭头bl所示地以图6B所示的方法枢转 并折叠的状态下第二反光镜16 (图1)显示车辆左前方下部的区域(见图4中区域87)。车门镜14B如箭头bl所示地枢转并折叠时,第二反射部分92被设置在如第一实 施方式中的第一反光镜15同样的位置,且第二反射部分92的焦点与第一反光镜15的焦点 重合。因为车门镜14B的内侧部分52较小,第二反射部分92的宽度Wb (图6A)比第一 反光镜15的宽度W(图2)要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现有的镜壳体,并且容易地制造车 门镜14B。第二反射部分92的宽度Wb可以与第一反光镜15的宽度W—样。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增加内侧部分52的尺寸。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IlB的操作。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IlB中,当图6A所示的车门镜14B被使用 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反光镜15类似,第一反射部分91将第一和第二物体75、76所 反射的第一反射光83以图4A和图4B所示的方式作为第二反射光84朝向第二反光镜16 反射。第二反光镜16将第二反射光84转变为第三反射光85,第三反射光85到达驾驶员M 的眼睛E。因此,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构成驾驶员死角的区域,且驾驶员能够对死角进行视 觉确认。从而减小构成驾驶员M的死角的区域尺寸。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IlB中,如图6B所示,折叠的车门镜14B 的第二反射部分92提供与第一反射部分91 (第一反光镜15)同样的有利效果。如上文所述,因为第一和第二物体75、76所反射的第一反射光83被作为第二反射 光84地朝向第二反光镜16反射,第二反光镜16将第二反射光84转变为第三反射光85,第 三反射光85到达驾驶员的眼睛E。如上文所述,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IlB中,第二反射部分92允 许即使在车门镜14被折叠时,在车辆12的前车身21的侧面部分(前翼板)74周围的死角 87中的物体也能显示在第二反光镜16中。由此减小构成驾驶员死角的区域。此外,因为第二反射部分92被设置为凸面、高度和其他状况与第一反光镜15 — 样,所以即使当车门镜14B被折叠时,与车门镜14B被使用的情况同样地,第二反光镜16能够显示物体的图像。(第三实施方式)图7A、图7B和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11C。与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相同的配置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相应地省略其 说明。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IlC中,副窗玻璃34上设有窗对准标记 96,且第二反光镜16C上设有镜对准标记97。调节第二反光镜16C的角度使得在镜对准标 记97与第二反光镜16C中显示出的窗对准标记96重合。镜对准标记97是画在反光镜构件65的上部的线。具体来说,如图8所示,镜对准 标记97是条画出来的线,在车辆12的前车身21显示在反光镜构件65的约20%的范围内 且前车身21的前端部分101显示在反光镜构件65的右上角的状态下,该画出来的线基本 穿过显示在反光镜构件65中的前车身21的前端部分101。同时,反光镜构件65的中央显 示死角87的中央。窗对准标记96是画在中央的线。具体来说,窗对准标记96是画在副窗玻璃34上 的预定位置处的线,使得当如图7B所示地调节反光镜构件65的角度时,窗对准标记96与 镜对准标记97重合。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IlC的操作。图7A所示的第二反光镜16C的位置或角度无法显示构成驾驶员死角的区域,因此 需要进行调节。通过操作设置在驾驶座23处的侧镜操作单元(未示出)来调节反光镜构件65的 位置,从而使得被调节后的角度能够显示死角。如图7B所示,当画在第二反光镜16C上的镜对准标记97与第二反光镜16C中所 显示的窗对准标记96重合时,第二反光镜16C的定位完成。如图8所示,因为互相重合的标记与车辆的前端部分101重合,所以驾驶员能够容 易地辨别死角中的物体75和76到车辆的前端部分101的距离。将镜对准标记97与反光镜构件65中所显示的窗对准标记96对准使得死角87的 中央(图4A和图4B)能够与第二反光镜16C的大致中央处基本重合。(第四实施方式)图9A和图9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1ID。与图1 至图5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配置使用相同的标记,并且相应地省略其说明。在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IlD中,第二反光镜16的边缘111用作镜 对准标记97D,且窗对准标记96D包括与边缘111基本重合的外框112以及以希望的间距 YU Y2、Y3、Zl和Z2画在外框112内的刻度线113。每个刻度线113从外框112开始并终 止于外框112。下面将说明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IlD的操作。图9A所示的第二反光镜16的位置或角度无法显示死角,因此需要进行调节。通过操作设置在驾驶座23处的侧镜操作单元(未示出)来调节反光镜构件65的 位置,从而使得被调节后的角度能够显示死角。如图9B所示,通过调节反光镜构件65的角度使得第二反光镜16的边缘111与第二反光镜16中所显示的窗对准标记96D的外框112基本重合,第二反光镜16C的定位完成。 死角87的中央(图4A和图4B)能够与第二反光镜16的中央基本对准。将边缘111与第二反光镜16中显示的窗对准标记96D的外框112基本对准使得 刻度线113能够与图5所示的前车身21的侧面部分(前翼板)74重合。因此,参照刻度线 113,驾驶员能够容易地辨别第二反光镜16中显示的前车身21的侧面部分(前翼板)74到 死角中的第一和第二物体75和76的距离。使用刻度线113使得驾驶员能够容易地确定死角中从第一物体 75到第二物体76 的距离,以及从第一和第二物体到前车身21的前端部分101的距离。(第五实施方式)图10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11E。与图1至图5和图9中示 出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配置使用相同的标记,并且相应地省略其说明。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IlE包括具有以预定间距画在反光镜构件 65上的刻度线113的第二反光镜16E。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斜前方观察装置IlE的有利的效果是容易地使驾驶员能够 以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斜前方观察装置IlD同样的方式确定距离。工业实用性可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车用斜前方观察装置来驾驶车辆,以防止与车辆斜前方的 障碍物接触。
权利要求
一种斜前方观察装置,其用于具有设置在车辆的前柱后方部分处的车门镜的车辆,所述斜前方观察装置包括第一反光镜,其设置在保持所述车门镜的镜构件的镜壳体中,使得从所述车门镜下方到车辆的侧方和前方的范围内的区域中的物体被显示;以及第二反光镜,其设置在所述前柱的内侧表面上,使得所述第一反光镜的反射光被朝向车辆乘员反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前方观察装置,其中所述车辆包括由所述前柱和从所述前柱 的中间部沿竖向向下延伸的副柱支撑的副窗玻璃,所述车门镜邻近所述副柱的下部设置, 且所述第二反光镜将所述第一反光镜的经过所述副窗玻璃的反射光朝向车辆乘员反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前方观察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反光镜设置在所述前柱的内 侧表面的下端部分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前方观察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反光镜包括可枢转的反光 镜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前方观察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光镜是通过向所述镜壳体 施加镜面抛光来形成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前方观察装置,其中,所述车门镜能够在车门上枢转并且在 当使用所述车门镜时的未折叠状态与不使用所述车门镜时的折叠状态之间转换,且所述第 一反光镜包括用于在所述车门镜未折叠时显示物体的第一反射部分以及在所述车门镜折 叠时显示物体的第二反射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前方观察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反射部分的表面形状与所述 第一反射部分的表面形状基本相同,并且显示的图像与所述第一反射部分所显示的图像基 本相同。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斜前方观察装置,其中,所述副窗玻璃上设有窗对准标记,所述 第二反光镜中的所述可枢转的反光镜构件上设有镜对准标记,通过枢转所述反光镜构件使 得所述镜对准标记与所述反光镜构件中所显示的所述窗对准标记重合来定位所述第二反 光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斜前方观察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反光镜中显示的所述窗对 准标记与所述镜对准标记重合时,重叠的标记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反光镜中显示的车辆的前 端部分重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斜前方观察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反光镜的边缘被用作所述镜 对准标记,且所述窗对准标记包括与所述边缘基本重合的外框架以及以希望的间隔画在所 述外框架内的多个刻度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前方观察装置(11),其能够使驾驶员(M)看到构成车辆斜前方死角(87)的区域。该装置包括第一反光镜(15)和第二反光镜(16),第一反光镜(15)设置在车门镜(14)的朝向前方的相反侧上并且用于显示位于车辆斜前方的区域,第二反光镜(16)设置在前柱(31)的内侧(38)并且用于将第一反光镜的反射光(84)朝向驾驶员反射。驾驶员通过第二反光镜看第一反光镜并检查车辆斜前方的死角。
文档编号B60R1/08GK101827729SQ200980100739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8日
发明者岸本雄也, 松本善行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