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圈拆卸臂及备有胎圈拆卸臂的轮胎拆卸装置及轮胎拆卸方法

文档序号:3995580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胎圈拆卸臂及备有胎圈拆卸臂的轮胎拆卸装置及轮胎拆卸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以漏气保用轮胎(即使扎破也能够行驶一定距离的轮胎)及扁平轮胎 为对象,涉及将安装以横置的状态载置固定到轮胎拆装装置上的车轮上的轮胎的上侧胎圈 部拆下的胎圈拆卸臂,以及备有胎圈拆卸臂的轮胎拆卸装置以及使用胎圈拆卸臂将轮胎的 上侧胎圈部从车轮上卸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将轮胎安装到车轮上或者将其从车轮上拆下的情况下,一般地,利用轮胎拆装 装置,以期提高轮胎拆装作业的效率。轮胎的拆装方法,也因轮胎尺寸的不同而异,例如,如 果是货车等大型轮胎的话,只要在将车轮横置地固定到上述轮胎拆装装置的旋转台等上的 状态下,一面将胎圈辊推压到轮胎的侧面上一面旋转,就可以进行该轮胎的拆装。但是,安装在小型乘用车辆上的轮胎,不能像大型轮胎那样,只通过简单地一面用 胎圈辊推压一面旋转进行拆装。这是因为,小型乘用车辆轮胎比大型轮胎柔软,只通过利用 胎圈辊推压轮胎侧面,轮胎整体变形,不能将轮胎的胎圈部从车轮的轮辋部上卸下,或者反 过来不能嵌入到车轮的轮辋部内。因此,通过在将轮胎的胎圈部卡定到轮胎拆装装置的轮 胎爪上的状态下使之旋转,进行相对于车轮的拆装作业。S卩,在水平旋转的臂端垂下的杆的下端,配置轮胎爪,将该车轮固定到旋转台上, 在将该轮胎爪卡定到轮胎胎圈部上的状态下,一面旋转车轮以及轮胎,一面进行轮胎的拆 装。不言而喻,这种具有配备上述旋转台和轮胎爪的臂的轮胎拆装装置,过去是已知的,并 被广泛使用,但是,对于所述小型乘用车用轮胎,在扁平轮胎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技术的轮 胎拆装装置,不能容易地进行轮胎的拆装作业。对于所述漏气保用轮胎的情况下,拆装作业 也不容易。近年来,安装扁平轮胎的情况很多,由于这种轮胎比一般乘用车轮用轮胎的刚性 高,所以,只通过将轮胎爪卡定到轮胎胎圈部并进行旋转,是不能安装到车轮上,或者不能 从车轮上卸下的,所以,已知有除轮胎爪之外装配有安装辊和拆卸辊的装置。例如,根据日 本专利第2724661号的“扁平轮胎安装方法”、根据日本专利第2668318号的“扁平轮胎的 拆卸方法及其装置”,是一并使用安装辊和拆卸辊的轮胎拆装装置及拆装方法。日本专利第2724661号的“扁平轮胎安装方法”,将车轮固定到旋转台上,将扁平 轮胎载置在该车轮上,在将载置的轮胎的下侧胎圈部卡定到配置在规定的位置上的轮胎爪 上的状态下,一面旋转上述旋转台、一面嵌入车轮,使下侧胎圈部位于车轮的凹部,然后,将 轮胎的上侧胎圈部卡定到该轮胎爪上,同时,借助在轮胎爪附近配置在轮胎旋转方向的后 方的安装辊,一面推压轮胎上侧面,一面旋转旋转台,可以将上侧胎圈部嵌入到车轮上。根据日本专利第2668318号的“扁平轮胎的拆卸方法”,将车轮经由卡盘爪固定到 旋转台上,利用拆卸辊推压该轮胎的上侧面,使轮胎上侧胎圈部落入车轮的凹部内,将杠杆 插入到相对的相反侧的上侧胎圈部内、并卡定到卡盘爪上,通过转动上述旋转台,将上侧胎圈部从车轮上卸下,之后,在轮胎的下侧胎圈部不落入凹部内的情况下,将拆卸辊抵接该轮 胎的下侧面并提升,在下侧胎圈部落入凹部的状态下,和上侧胎圈部一样,将杠杆插入并将 其卡定到轮胎爪上,通过旋转上述旋转台,可以将下侧胎圈部从车轮上卸下。不过,关于扁平轮胎的安装,采用根据上述特许第2724661号的“扁平轮胎安装方 法”,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关于拆卸,并不容易。即,在将轮胎胎圈部卡定到轮胎爪上时,必 须利用手杆将其抬起,特别是在扁平轮胎中,将硬的轮胎胎圈部卡定到轮胎爪上的作业不 容易,在很多情况下会损伤车轮及轮胎胎圈。进而,在漏气保用轮胎的情况下,更不容易,甚 至在很多情况下有困难。

发明内容
这样,利用现有技术的轮胎拆装装置进行轮胎的拆装作业中,存在着上述问题。本 发明所要解决的的课题是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别是以卸下困难的上侧胎圈部 作为对象,而且,不使用手杆不需要特别的熟练程度,可以将轮胎的上侧胎圈部卸下的胎圈 拆卸臂、备有该胎圈拆卸臂的轮胎胎圈拆卸装置、以及轮胎胎圈的拆卸方法。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上侧胎圈部的拆卸方法,使用轮胎拆装装置,在该轮胎拆装装 置中,使用现有技术中没有的胎圈拆卸臂。该胎圈拆卸臂,将其前端弯曲成大致的S形的形 状,在其前端部,分别在相反侧形成外侧槽和内侧槽。并且,该胎圈拆卸臂,能够以轴为中心 以改变方向的方式旋转。另外,可以根据轮胎的尺寸改变其位置,借助气缸的动作,能够进 行升降运动。安装轮胎的车轮,横置地固定到旋转的旋转台上,在这种状态下,将该胎圈拆卸臂 下降,推压轮胎的上侧胎圈部附近。上侧胎圈部被向下压,但是,由于直接这样不卡合到胎 圈拆卸臂上,所以,通过使该胎圈拆卸臂旋转,可以使前端朝着车轮侧接近车轮。然后,当进 一步下降时,上侧胎圈部卡合到胎圈拆卸臂的外侧槽内。通过上侧胎圈部卡合到胎圈拆卸臂的外侧槽内,当使该胎圈拆卸臂上升时,上侧 胎圈部的一部分被提起,从车轮轮辋部脱离。然后,胎圈拆卸臂的内侧槽卡合到车轮的车轮 端缘部,并被定位。即,通过上侧胎圈部卡合到外侧槽内,胎圈拆卸臂被向内侧推压、上升, 同时,内侧槽卡合到车轮的端缘部。这里,胎圈拆卸臂的外侧槽和内侧槽,高度位置不同,外侧槽形成在比内侧槽高的 位置上,内侧槽形成在更低的位置上。因此,在内侧槽卡合到车轮端缘部上的状态下,上侧 胎圈部位于从车轮端缘部脱离的上方位置上,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车轮与旋转台一起旋转的 话,上侧胎圈部从车轮的轮辋部上脱离。不言而喻,这时,胎圈拆卸臂不运动处于固定位置。当上侧胎圈部脱落时,接着,下侧胎圈部脱落,如果该下侧胎圈部一面利用胎圈提 升辊进行提升、一面旋转的话,可以简单地脱落。关于下侧胎圈部的拆卸方法,不作为本发 明的对象,可以自由地采用其它方法。不过,作为为了使轮胎上侧胎圈部卡合到外侧槽上, 将胎圈拆卸臂下降、接着使之上升的手段,采用气缸。在将轮胎上侧胎圈部卡合到胎圈拆卸 臂的外侧槽并使之上升、将内侧槽卡合到车轮端缘部的状态下,以抽取气缸内的空气压力 的方式进行控制。通过采用本发明的轮胎上侧胎圈部的拆卸方法,使用胎圈拆卸臂,可以简单地、并 且在短时间内进行轮胎上侧胎圈部的拆卸。即,通过气缸的动作,使胎圈拆卸臂沿着导柱下降,使轮胎上侧胎圈部卡合到该胎圈拆卸臂的外侧槽内。在这种状态下,当使胎圈拆卸臂上 升时,车轮端缘部卡合到该胎圈拆卸臂的内侧槽内,并且,如果使车轮旋转的话,整个上侧 胎圈部从车轮上脱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胎圈拆卸臂的内侧槽与车轮端缘部卡合,进行胎圈拆卸臂 的定位。当车轮旋转、上侧胎圈部的大部分从车轮上脱落时,将轮胎的上侧胎圈部向下推的 力变小,由气缸产生的使胎圈拆卸臂上升的力占上风,胎圈拆卸臂会从车轮端缘部脱落。但 是,在本发明中,通过抽取气缸的空气压力,胎圈拆卸臂不会从车轮端缘部脱落,可以将上 侧胎圈部安全地卸下。另外,没有必要像现有技术那样使用手杆使上侧胎圈部与轮胎爪卡合,通过在胎 圈拆卸臂下降的同时、改变其方向,上侧胎圈部必然地卡合到外侧槽内。从而,不需要操作 者的熟练技术,只通过胎圈拆卸臂的升降动作和车轮旋转,就可以不损伤车轮及上侧胎圈 部,简单地卸下轮胎的上侧胎圈部。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胎圈拆卸臂的轮胎拆装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该轮胎拆装装置的主视图。图3A及3B分别是表示利用该轮胎拆装装置将轮胎安装到车轮上的形态的俯视图 及侧视图。图4A及4B分别是表示该装置的胎圈拆卸臂的俯视图及侧视图。图5A及5B是表示使胎圈拆卸臂升降运动的气缸的空气回路的侧视图。图6A及6B分别是表示利用胎圈拆卸臂推压轮胎胎圈部的状态的侧视图及局部放 大侧视图。图7A及7B分别是表示旋转胎圈拆卸臂、其前端接近车轮的状态的侧视图及局部 放大侧视图。图8A及8B分别是表示轮胎胎圈卡合到该胎圈拆卸臂的外侧槽内的状态的侧视图 及局部放大侧视图。图9A及9B分别是表示该胎圈拆卸臂上升、使轮胎胎圈从车轮轮辋部脱离,同时胎 圈拆卸臂的内侧槽卡合到车轮的车轮端缘部并被定位的状态的侧视图及局部放大侧视图。图IOA及IOB是表示固定轮胎车轮的旋转台的俯视图及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及图2表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胎圈拆卸臂的轮胎拆装装置,图中,标号1表示 轮胎爪,2表示旋转台,3表示胎圈加压辊,4表示胎圈拆卸臂,5表示压板,9表示胎圈提升 辊。在旋转台2上,安装压爪6、6···,所述各个压爪6、6···,借助安装在旋转台2的下侧的气 缸7动作,将载置在旋转台2上的车轮固定。即,压爪6、6…沿着旋转台2的半径方向的槽 滑动,将载置于旋转台2上的车轮固定。并且,在装置主体的两侧安装另外的气缸8、34,通过该气缸8、34的动作,升降移 动上述压板5、胎圈加压辊3、胎圈拆卸臂4以及胎圈提升辊9。轮胎爪1固定到纵向导向柱 10的下端,纵向导向柱10,嵌入到纵向轴承12上,并且可升降运动地安装。
支柱11在装置主体的中央垂直地竖起,在该支柱11的上端,设置水平轴承13,在 该水平轴承13内可滑动地嵌入安装水平导向柱14。从而,轮胎爪1通过使纵向导向柱10 和水平导向柱14伸缩,可以根据各种各样的轮胎尺寸,改变其位置。从而,能够适应于各种 尺寸的轮胎胎圈。如图4A及4B所示,该胎圈拆卸臂4,为了不损伤轮胎21及车轮20,从侧面观察 时,其前端部弯曲成平滑的大致的S形,与侧面40的拐角及前端42也形成平滑的曲面。在 S形的前表面下侧形成内侧槽32,在背面上侧相对地形成外侧槽31。即,胎圈拆卸臂4,以 在使用时、外侧槽31位于比内侧槽32高的位置上的方式形成。该胎圈拆卸臂4的各部的 厚度,没有特定的限制,但是,具有能够将轮胎21的上侧胎圈部23提升的强度。另外,胎圈 拆卸臂4的宽度尺寸M,在上侧胎圈部23卡合到外侧槽31内、同时车轮20的端缘部24卡 定到内侧槽32内的状态下,具有能够耐受伴随着该车轮20及轮胎21旋转的相互摩擦的强 度。在该胎圈拆卸臂4的基部38上,形成切口部39,在其两侧形成螺栓插通用的贯通 孔43、43。在将可旋转地安装到截面为方形的轴22的前端上的底板41的一部分与该切口 部39嵌合的状态下,进行螺纹固定。该底板41经由枢转轴33可旋转地安装到方形轴22 的前端上。另外,与该胎圈拆卸臂4成对的胎圈加压辊3可旋转地轴支承在该方形轴22的 前端上。进而,该方形轴22的前端上,安装有将该胎圈拆卸臂4向一个方向旋转驱动的气 缸25,和将胎圈拆卸臂4向其相反的旋转方向加载的弹簧26。当该气缸25动作、活塞杆突出时,胎圈拆卸臂4的前端,远离车轮20,如果气缸25 关闭的话,活塞杆后退,借助弹簧26的弹簧力胎圈拆卸臂4的前端,接近车轮20。该方形轴22,向车轮20的中心部延伸,可以根据车轮20的外径滑动。即,该方形 轴22,以胎圈拆卸臂4的前端推压轮胎上侧胎圈部23附近的方式滑动,并被锁定到规定的 位置上。方形轴22包括被轴承28轴支承、以能够在规定的位置锁定的方式、借助气缸29 动作的锁定板30。安装右该轴承28的基部27,借助气缸34的动作沿着导柱27a升降。利用上述结构的轮胎拆装装置,可以将轮胎安装到车轮上,或者将轮胎从车轮上 卸下。(轮胎的安装工序)(1)将车轮固定到旋转台上。通过使气缸7动作,沿着设置在旋转台2上的半径方向的槽移动各个压爪6、6···, 将载置在该旋转台2上的车轮20固定。(2)将轮胎21配置在车轮20之上。(3)将轮胎21的下侧胎圈部嵌入。将轮胎下侧部卡定到轮胎爪1上,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和旋转台2 —起旋转车轮20 及轮胎21的话,轮胎下侧胎圈部嵌入到车轮20内。该情况下,由于上侧胎圈部为自由状态, 因此即使是扁平轮胎或漏气保用轮胎均可以比较容易地嵌合。(4)将轮胎上侧胎圈部嵌入。该情况下也同样将上侧胎圈部卡止到轮胎爪1上,在该状态下车轮20及轮胎21 与旋转台2 —起旋转的话,轮胎上侧胎圈部嵌入车轮20,但是,利用胎圈加压辊了推压上侧 胎圈部附近(参照图3)。根据需要,使压板5抵接轮胎上侧面并且旋转压板5。通过使压板5抵接而暂时嵌入的轮胎上侧胎圈部不会从车轮20上脱落,通过轮胎21旋转一圈,可以 将整个一周嵌入。该压板5,通过从沿着导柱16上下运动的基部15,被经由接头连接起来 的三个连杆17、18、19连接,可以在将压板5抵接轮胎21的上侧面的状态下,和该轮胎21
一起旋转。本发明是一种特别是在扁平轮胎或漏气保用轮胎的情况下,无需特别熟练的技术 就能够进行不容易操作的上侧胎圈部的拆卸的方法,及拆卸装置,以及该方法和装置中使 用的胎圈拆卸臂,下面,详细说明各个工序。不言而喻,在普通的轮胎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 胎圈拆卸臂就能够利用上述轮胎爪1从车轮上卸下。(轮胎上侧胎圈部的拆卸工序)(1)车轮的固定。将安装轮胎21的车轮20横置地载置到旋转台2上,经由多个压爪6、6…将其固定。(2)将轮胎21的上侧胎圈部附近推压到胎圈拆卸臂4的前端上(参照图6A及 6B)。如图6B中局部放大地所示,将胎圈拆卸臂4配置在接近于车轮20的端缘部24的 位置上,通过安装轴承28的基部27沿着导柱27a下降,胎圈拆卸臂4的前端推压上侧胎圈 部附近,可以使之变形。但是,在该位置上,即使该胎圈拆卸臂4下降,推压上侧胎圈部附 近,使轮胎上侧部变形,也不能将上侧胎圈部23卡合到胎圈拆卸臂4上。(3)胎圈拆卸臂的旋转。在该胎圈拆卸臂4下降到某种程度、关闭气缸25时,借助弹簧26的弹性力,胎圈 拆卸臂4旋转倾斜,其前端接近车轮20 (参照图7A及7B)。当使胎圈拆卸臂4的朝向从最 初规定的角度倾斜时,由于胎圈拆卸臂4的前端抵接于车轮端缘部24,所以,如该图所示, 在前端部下降到车轮端缘部24的下侧时,使之旋转,使前端接近上侧胎圈部23的端缘。(4)上侧胎圈部卡合到胎圈拆卸臂的外侧槽内。当在使胎圈拆卸臂4旋转倾斜的状态下进一步推压并使之下降时,如图8A及8B 所示,上侧胎圈部23卡合到外侧槽31内。(5)上侧胎圈部的脱离。当上侧胎圈部23卡合到胎圈拆卸臂4的外侧槽31内时,使胎圈拆卸臂4上升。这 样,上侧胎圈部23从车轮20的端缘部24脱离。这时,由于气缸25在关闭的状态下被弹性 力向胎圈拆卸臂4弹压,所以,伴随着胎圈拆卸臂4的上升,前端部一面接触车轮20的外周
面一面上升。(6)胎圈拆卸臂的内侧槽卡合到车轮端缘部上。在向车轮20侧弹压的状态下,当胎圈拆卸臂4上升时,如图9A及9B所示,该胎圈 拆卸臂4的内侧槽32卡合到车轮端缘部24上。通过该内侧槽32向车轮端缘部24上的卡 合,胎圈拆卸臂4的前端部被定位。(7)气缸的空气抽出。在将轮胎上侧胎圈部23卡合到外侧槽31上的状态下,在使胎圈拆卸臂4的内侧 槽32卡合到车轮端缘部24上的状态下,由轮胎上侧胎圈部23产生的下推力和由气缸34 产生的上升力平衡。即,在本发明中,在上侧胎圈部23从车轮轮辋部脱落的过程中,抽取气缸34内的空气压力。图5A表示将气缸34的活塞36向上推的空气压力作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 使轮胎21和车轮20 —起旋转时,上侧胎圈部23从车轮20上依次脱离,其结果是,嵌入车轮 20的上侧胎圈部23的区域减少,将胎圈拆卸臂4向下推的力逐渐减小,最终,被气缸34的 活塞36压缩的空气膨胀,胎圈拆卸臂4的内侧槽32从车轮端缘部24上脱离。转换阀35,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在胎圈拆卸臂4上升、内侧槽32卡合到车轮端缘部24内时,推压按钮 开关37,抽出气缸34内的空气压力(参照图5B)。但是,通过内侧槽32卡合到车轮端缘部24上,胎圈拆卸臂4不会下降。S卩,内侧 槽32的形状以容易上升但不下降的方式形成。(8)上侧胎圈部的拆卸。由于外侧槽31的位置比内侧槽32高,所以,在内侧槽32卡合到车轮端缘部24上 的状态下,卡合到外侧槽31上的上侧胎圈部23位于比耳部24高的位置上,从车轮20上脱 离。从而,在这种状态下,当车轮20及轮胎21旋转时,上侧胎圈23的整个圆周被从车轮20 卸下。这里,由于气缸34的空气压力被抽取,所以,通过轮胎21旋转,轮胎上侧胎圈部23 从车轮20上脱离,即使将胎圈拆卸臂4向下推的力变小,胎圈拆卸臂4也不会从车轮端缘 部24上脱离。即,可以安全地将上侧胎圈部卸下。(9)下侧胎圈部的拆卸。上侧胎圈部23从车轮20上脱离的轮胎21,通过将胎圈提升辊9推抵到轮胎21的 下侧面上、使轮胎21旋转,下侧胎圈部简单地从车轮20上脱离。不言而喻,在本发明中,关 于下侧胎圈部的拆卸,在本发明的对象之外,并不局限于使用胎圈提升辊9的情况。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使胎圈拆卸臂4下降到某种程度、推压轮胎上侧胎圈部使之 变形时,使胎圈拆卸臂4旋转,使前端接近车轮,但是,也可以不旋转胎圈拆卸臂4,在下降 到某种程度的位置上,使方形轴22滑动,使前端接近车轮20。但是,由于胎圈拆卸臂4完全 不旋转地固定,在卡合上侧胎圈部23将其上升时,成为车轮端缘部24的障碍,所以,需要在 前端42与车轮端缘24接触之后压缩弹簧26,进行旋转将其推回去。图10表示固定车轮20的旋转台2的另外的形式。该图所示的旋转台2,不是像图 1所示的那样的正方形,而是形成圆盘形,在该旋转台2上安装四个卡盘爪6X、6X、6Y、6Y,这些 卡盘爪6)(、6)(、6”6^可以沿着呈放射状延伸的导向槽44)(、44)(、44”44滑动。该卡盘爪6Χ、6Χ、6Υ、6Υ具有从旋转台2的上表面倾斜地竖起的倾斜部45、45···,其 前端形成大致的V字形。从而,卡盘爪6Χ、6Χ、6Υ、6Υ,可以卡定并卡紧到置于旋转台2的上表 面上的车轮的、或者带有轮胎的车轮的车轮端缘部上。在上述卡盘爪6Χ、6Χ、6Υ、6Υ的下侧,设 置滑动件46、46···,所述滑动件46、46···,游隙卡合到形成在旋转台2上的导向槽44χ、44χ、 44γ、44γ 卜.ο在滑动件46的下端,具有下板47,通过利用卡盘爪6与下板47夹持旋转台2、滑 动件46嵌入到导向槽44内,该卡盘爪6不会从旋转台2上浮起,可以沿着导向槽44滑动。在上述下板47上。两个托架48、48向下方延伸,杆49、49从两个托架48、48向外 方延伸,在该两个杆49、49的前端上,连接有气缸7、7。气缸7、7的活塞杆50、50的前端,连 接到从相对的卡盘爪6侧的托架48、48向外方延伸的杆49、49上。进而,连杆51χ、51χ经由轴52、52连接到两个卡盘爪6Χ、6Χ的下板47、47上,所述连杆51x、51x经由轴52、52连接到圆板53的外周部上。另一方面,在相对于配置在X_X轴上 的卡盘爪6X、6X成垂直方向的Y-Y轴上,卡盘爪6Y、6Y也嵌入安装到导向槽44γ、44γ内。并 且,前述连杆51γ、51γ经由轴52、52连接到设置在卡盘爪6Υ、6Υ的滑动件下端的下板47、47 上,连杆51γ、51γ的前端,经由轴52、52连接到圆板53的外周部上。 并且,如果上述气缸7、7动作、活塞杆50、50收缩(后退)的话。位于Χ_Χ方向上 的卡盘爪6Χ、6Χ,沿着导向槽44χ、44χ向中心侧移动,同时,经由连杆51χ、51χ,使圆板53向逆 时针方向旋转。另一方面,配置在Y-Y轴上的盘爪6Υ、6Υ可以经由连杆51γ、51γ向中心方向 移动。由于圆板53轴支承在旋转台2的主轴上,所以,通过该圆板53的旋转,四个卡盘爪 6Χ、6Χ、6Υ、6Υ,向中心方向移动,车轮20被固定。但是,备有四个卡盘爪6Χ、6Χ、6Υ、6Υ的旋转台 2的结构,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并不局限于图10所示的情况。
权利要求
一种胎圈拆卸臂,其特征在于,在将安装了轮胎的车轮固定到旋转台上、通过使轮胎与该车轮一起旋转、将轮胎上侧胎圈部卸下的轮胎上侧胎圈部拆卸装置中,所述胎圈拆卸臂可自由升降地设置,并包括形成在前端部上的供上侧胎圈部卡合的外侧槽,和形成在比该外侧槽低的位置的相反侧、卡定到车轮端缘部的内侧槽,在卡合到该外侧槽而上侧胎圈部被提起的状态下,该内侧槽可自由地卡定到车轮端缘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拆卸臂,上述外侧槽和内侧槽,分别形成在被弯曲形成平 滑的S形的前端部的背面侧和前表面侧。
3.一种轮胎上侧胎圈部拆卸方法,将安装有轮胎的车轮固定到旋转台上,通过使轮胎 与该车轮一起旋转,从而拆卸轮胎上侧胎圈部,其特征在于,可自由升降地设置有胎圈拆卸臂,该胎圈拆卸臂具有形成在前端部上的供上侧胎圈部 卡合的外侧槽、和形成在比该外侧槽低的位置的相反侧、卡定到车轮端缘部的内侧槽,将该胎圈拆卸臂推压到轮胎的上侧胎圈部附近、使之变形,将轮胎上侧胎圈部卡合到 外侧槽内,之后,使该胎圈拆卸臂上升,使内侧槽卡定到车轮端缘部上,同时,切换转换阀,抽取使 胎圈拆卸臂升降运动的气缸的空气压力,在这种状态下,使轮胎和车轮一起旋转,拆卸轮胎上侧胎圈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上侧胎圈部拆卸方法,在上述胎圈拆卸臂推压上侧胎圈部 附近、前端部下降到车轮端缘部的下侧时,使胎圈拆卸臂旋转,使其前端向车轮侧接近,进 一步推压该胎圈拆卸臂使之变形,并使轮胎上侧胎圈部卡合到外侧槽内。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轮胎上侧胎圈部拆卸方法,上述胎圈拆卸臂被能够旋转地 轴支承,并以通过气缸的动作,将前端向远离车轮的方向旋转,通过关闭气缸,借助弹簧力 能够使前端向车轮侧靠近的方式,被能够旋转地进行控制。
6.一种轮胎上侧胎圈部拆卸装置,所述轮胎上侧胎圈部拆卸装置,将安装有轮胎的车 轮固定到旋转台上,通过与该车轮一起旋转轮胎,拆卸轮胎上侧胎圈部,其特征在于,该轮胎上侧胎圈部拆卸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具有控制空气流动的转换阀,胎圈拆卸臂,所述胎圈拆卸臂具有借助所述气缸进行升降驱动,并具有形成在前端部 上的供上侧胎圈部卡合的外侧槽、和形成在比该外侧槽低的位置的相反侧的、卡定到车轮 端缘部上的内侧槽,在将轮胎的上侧胎圈部卡合到该胎圈拆卸臂的外侧槽内并使之上升、将内侧槽卡合到 车轮端缘部的状态下,抽取所述气缸的空气压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上侧胎圈部拆卸装置,上述胎圈拆卸臂被安装到不旋转的 滑动杆的前端,并且,配备有与该胎圈拆卸臂成对的、被可旋转地轴支承的胎圈加压辊。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轮胎上侧胎圈部拆卸装置,上述胎圈拆卸臂,以枢转轴为中 心能够旋转地安装,并且安装有在为了使上侧胎圈部卡合到所述外侧槽内、推压该上侧胎 圈部使之变形时,使所述上侧胎圈部的前端部向远离车轮端缘部的方向旋转的气缸,在该 气缸的相反侧,安装有以使前端部接近于车轮端缘部的方式弹压的弹簧。
9.如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轮胎上侧胎圈部拆卸装置,包括通过在上述旋转台上沿 着呈放射状延伸的导向槽移动,卡定到车轮外周的端缘部上的卡盘爪
10.如权利要求6、7、8或9所述的轮胎上侧胎圈部拆卸装置,包括进行普通轮胎的拆装 用的轮胎爪,该轮胎爪以能够卡定到各种尺寸的轮胎的胎圈上的方式,能够调整其上下位 置及从旋转台的中心起的半径位置,在多个连接连杆前端,安装推压轮胎的上侧面的压板, 进而,以推压轮胎下侧面的方式,安装上下运动的胎圈提升辊。
全文摘要
为了提供一种简单地拆卸扁平轮胎及漏气保用轮胎的上侧胎圈部的方法,可自由升降地设置胎圈拆卸臂(4),所述胎圈拆卸臂(4)包括形成在前端部的上侧胎圈部(23)卡合的外侧槽(31),以及形成在比该外侧槽低的位置上的相反侧的、卡定到车轮端缘部(24)上的内侧槽(32),将该胎圈拆卸臂推压到轮胎(21)的上侧胎圈部附近使之变形,使轮胎上侧胎圈部(23)卡合到外侧槽(31)内,使胎圈拆卸臂(4)上升,将内侧槽(32)卡合到车轮(20)的端缘部(24)内,在这种状态下,使车轮20形成,拆卸轮胎上侧胎圈部(23)。
文档编号B60C25/138GK101934689SQ20101022071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三村义雄 申请人:小野谷机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