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842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构造。
背景技术
在轿车等车辆中,过去,人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座椅靠背构造,即当受到来自后方的 撞击、因乘员的惯性力而产生的向后方的撞击负荷作用于座椅靠背时,对撞击能量加以吸 收以减轻对乘员的影响(例如特开2008-105593号公报)。但是,在客货两用车和单室汽车等类型的车辆中,在配置在最后一排的后排座椅 的后方设置有呈开放状态的行李室。因此,在行驶过程中因撞击等原因发生急速制动的场 合,行李室的货物会在惯性力作用下向前方飞出,撞击后排座椅的背面。可以设想,当货物 撞击到后排座椅时,后排座椅将发生变形而对乘员产生影响,因此,将后排座椅做成坚固的 构造以构成行李室与乘员空间之间的分隔壁。然而,做成坚固的构造则存在着重量增大的 同时成本也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简单且轻量地实现对来自后方的撞击加以抑制的座椅 靠背构造,而且能够谋求成本降低。本发明的座椅靠背构造是一种多个座椅靠背以左右相邻的状态排列的车辆用座 椅的座椅靠背构造,其特征是,在相邻的一对前述座椅靠背的各上端部的彼此接近的位置 上分别设置有头枕支杆插入部,在该一对头枕支杆插入部中,以能够插拔的方式分别插入 一个从头枕上向下方延伸的头枕支杆,该头枕以横跨相邻的前述一对座椅靠背安装在前述 相邻的座椅靠背上。根据本发明,成为相邻的一对座椅靠背经头枕支杆连结起来的构造。当从后方对 该等连结起来的座椅靠背施加撞击时,因以头枕支杆将双方的座椅靠背约束在一起从而将 变形抑制在最小限度,座椅靠背构成了后方空间(行李室)与前方乘员空间的分隔壁。将 头枕支杆插入相邻的一对座椅靠背中的构造能够简单且轻量地实现,还能够谋求成本的降 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是,头枕支杆具有分别插入到上述一对头枕支杆插入部 中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杆部;从该等杆部的上端向车体的大致前方弯曲地延 伸的前伸部;以及将该等前伸部连接起来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连接杆部。


图1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后排座椅靠背构造进行展示的立体图。图2A是对一实施方式的中央头枕进行展示的侧视图,图2B是俯视图。图3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后排座椅靠背受到来自后方的撞击时的变形形态进行展 示的立体图。
图4是对现有的后排座椅靠背受到来自后方的撞击时的变形形态进行展示的立 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1)后排座椅靠背的构造图1示出客货两用车和单室汽车等类型的车辆的配置在最后一排的后排座椅靠 背。该后排座椅靠背由配置在车体的左侧的左侧座椅靠背10、以及与左侧座椅靠背10的右 侧相邻的右侧座椅靠背20构成。该等左右的座椅靠背10、20是宽度相同且相互接触的边 界部分被定位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位的、比例为5 5的分体座椅靠背。各座椅靠背10、20具有相同的构造,是在具有框架板2与框架管3的座椅框架1 上覆盖由氨基甲酸脂等制成的、蒙上了外包材料的缓冲材料4而成。该等左右座椅靠背10、 20构成为其下端部的外侧的侧部通过销5而能够转动地支持在车体底板上,其下端部的内 侧的侧部得到支架6的支持而能够转动,因而以这些支持部分为支点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倾 斜。在左右座椅靠背10、20的上端部,分别固定安装在框架管3上地设置有左右一对 的圆筒状头枕支杆插入部11、21,左侧头枕12及右侧头枕22的各头枕支杆13、23插入该等 头枕支杆插入部11、21中。头枕支杆插入部11、21具有供头枕支杆13、23插入的支杆保持 器(图中省略),该支杆保持器中设置有止挡机构,该止挡机构能够使插入的头枕支杆13、 23分阶段地停止,从而对头枕12、22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左右的头枕支杆13、23呈倒U 形,上下延伸的左右的杆部13a、23a以能够插拔的方式插入在头枕支杆插入部11、21中,各 头枕12、22被固定在上部。此外,在左右座椅靠背10、20上的各上端部的彼此接近的位置上,也各固定安装 在框架管3上地设置有一个同样的中央头枕支杆插入部31。并且,中央头枕32的头枕支杆 33能够插入到该等中央头枕支杆插入部31中。如图2所示,中央头枕32的头枕支杆33具有分别插入到各中央头枕支杆插入部 31中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杆部33a,从该等杆部33a的上端向车体的前方弯 曲地延伸的前伸部33b,以及连接该等杆部33a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连接杆部33c ;从侧 面看过去大致呈倒L形形成。该头枕支杆33以左右的杆部33a能够插拔地插入在左右的中央头枕支杆插入部 31中,中央头枕32将作为头枕支杆33之上部的杆部33a的上端部、前伸部33b以及连接 杆部33c覆盖的方式固定。在各中央头枕支杆插入部31中也设置有止挡机构,该止挡机构 能够使插入的头枕支杆33分阶段地停止,从而对中央头枕32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中央 头枕32是通过头枕支杆33分别插入到中央头枕支杆插入部31中而以横跨左右座椅靠背 10,20的方式安装在左右座椅靠背10、20上的。(2)作用效果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后排座椅靠背,左右一对的座椅靠背10、20系通过中央头枕 32的头枕支杆33连结起来的构造。在这里,当对于以头枕支杆33进行连结的左右座椅靠 背10、20从后方施加撞击时,由于头枕支杆33将左右座椅靠背10、20约束在一起因而将变形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左右座椅靠背10、20,即整个后排座椅靠背构成了后方空间(行 李室等)与前方乘员空间的分隔壁。
图3示出从后方对后排座椅靠背的中央部位施加撞击时的变形形态,虽然左右座 椅靠背10、20是分开的,但由于将二者连结起来的头枕支杆33的存在而不会分得太开,而 且变形也停留在很小的规模。相对于此,若未以头枕支杆33将左右座椅靠背10、20连结起 来,则如图4所示,左右座椅靠背10、20将向前方倾斜而变形,彼此间的间隔也会在上方拉 开很大的空档。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杆33不是像左右的头枕支杆13、23那样呈简单的倒U 形,而在左右杆部33a与连接杆部33c之间具有前伸部33b并且上部向前方弯曲,因此,左 右座椅靠背10、20的上端部因存在有前伸部33b而相应地容易打开。因此,具有靠座椅靠背 10、20变形而产生的一定程度的撞击吸收能力,除了具有上述分隔壁的效果之外,还兼有使 撞击不容易向其它部件或车体等传播的保护功能。此外,将中央头枕32的头枕支杆33以横跨左右座椅靠背10、20的方式插入左右 座椅靠背10、20中的构造能够简单且轻量地实现,还能够谋求成本的降低。再有,通过将左 右座椅靠背10、20按5 5做成分体座椅靠背,能够使左右座椅靠背10、20的构造通用,因 而能够简化零部件数量和零部件种类,进一步降低成本。本实施方式的后排座椅靠背构成 为左右座椅靠背10、20相互接触,正面一侧为大致平整地形成的所谓长凳式座椅状,而且, 各座椅靠背10、20能够分别独立地向前后方向倾斜。
权利要求
一种多个座椅靠背以左右相邻的状态排列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构造,其特征是,在相邻的一对前述座椅靠背的各上端部的彼此接近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头枕支杆插入部,在该一对头枕支杆插入部中,以能够插拔的方式分别插入一个从头枕朝着下方伸出的头枕支杆,该头枕以横跨相邻的前述一对座椅靠背的方式安装在前述相邻的一对座椅靠背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构造,其特征是,前述头枕支杆具有 分别插入到前述一对头枕支杆插入部中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杆部;从该等杆 部的上端向车体的大致前方弯曲地延伸的前伸部;将该等前伸部连接起来的、在左右方向 上延伸的连接杆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构造,其特征是,具有宽度相同的 两个前述座椅靠背,该两个座椅靠背的边界被定位在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能够简单且轻量地实现对来自后方的撞击有效地加以抑制的座椅靠背构造,并能够谋求成本的降低。在比例为5∶5的分体座椅的各座椅靠背(10、20)的各上端部的彼此接近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中央头枕支杆插入部(31),从中央头枕(32)朝着下方伸出的头枕支杆(33)分别以能够插拔的方式插入在该一对中央头枕支杆插入部(31)中,以该头枕支杆(33)将左右座椅靠背(10、20)连结起来,并以头枕支杆(33)将座椅靠背(10、20)约束在一起。
文档编号B60N2/42GK101987587SQ201010246038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日
发明者田中之夫 申请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