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231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转向灯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技术体现着其优秀的电器性能, 而在这其中,关于汽车转向灯的改进一直被人们所关注。早期汽车转向灯使用开关直接控 制,但由于使用电流比较大,直接控制严重降低了开关的使用寿命,于是发展为通过弱电控 制闪光继电器,进而控制转向灯这种方式来提高使用寿命。2003年9月3日公开、公开号 为CN2570104的汽车转向灯闪光装置,公开了这样的装置所述的汽车转向灯闪光装置,具 有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具有振荡器、继电器和整流器,所述继电器串 联一个电子开关后并联在振荡器上,并在继电器和振荡器构成的电路两端并联电容,所述 整流器与所述的电容对应联接,并在整流器的输出端联接触点开关。该装置是采用传统的 闪光继电器,该继电器在开关闭合瞬间产生电弧和电磁场,容易干扰车身控制模块中的其 他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此类型继电器使用寿命有限,会影响车身控制模块的稳定性 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通过功率继电器替换了传统的闪光 继电器,解决了继电器对于车身控制模块的电磁影响等问题,提高了车身控制模块工作的 寿命及其工作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一极 连接一功率继电器,电源另一极与汽车转向灯相连,功率继电器与转向灯相连,电源、功率 继电器与汽车转向灯三者构成一回路,功率继电器上设有一输入端。继电器的寿命长短与 车身控制模块紧密相连,功率继电器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功率继电器相对于传 统的闪光继电器而言,功率继电器的电磁污染更低,这使得车身控制模块的稳定性、使用寿 命随之提高。所述控制装置设有两组功率继电器,左转向灯与左转向灯控制装置相连,右转向 灯与右转向控制装置相连。采用两组继电器对左右两路转向灯分别进行操作控制,这样减 少转向灯同时出现问题等情况,降低出错率。作为优选,所述功率继电器的输入控制信号为脉冲信号。控制脉冲信号能够有效 控制功率继电器的通断,保证其正常工作。作为优选,在控制信号输入端引出信号,引出的信号输出给一蜂鸣器模块。该实用 新型中由于采用功率继电器代替了闪光继电器,不会发出代替前的“嘀嗒”声音,增加的蜂 鸣器模块在控制信号下,能够模拟出“嘀嗒”声音,给驾驶员以提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优点在于采用功率 继电器替代闪光继电器,能够降低继电器给车身控制模块带来的电磁干扰,并且使用寿命更长的功率继电器也能够保证控制模块的稳定性,延长车身控制模块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包括用于转向灯2,控制转向灯电 路通断的功率继电器1以及电源3,在功率继电器1的信号输入端4并接有一蜂鸣器模块 5,该蜂鸣器模块5能够模拟闪光继电器工作时的“嘀嗒”声,左右转向灯2由两组功率继电 器1分别对其加以控制。在该控制装置工作时,功率继电器1的信号输入端4输入一控制脉冲信号,当该控 制脉冲信号处于高电平时,继电器1内衔铁闭合,同时功率继电器1内的功率放大器输出一 大的使用电流,该使用电流使得转向灯2能够正常发光;当控制脉冲信号处于一低电平时, 继电器1内衔铁断开,此时转向灯2的工作回路中没有足够使其发光的工作电流。如此,该 功率继电器1可以实现对汽车转向灯2的控制。继电器1输入端的控制信号引出给蜂鸣器 模块5,使得蜂鸣器模块5正常工作,通过脉冲信号的交替变化,发出“嘀嗒”声,用以提醒驾 驶员。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一极连接一功率继电器,电源另一极与汽车转向灯相连,功率继电器与转向灯相连,电源、功率继电器与汽车转向灯三者构成一回路,功率继电器上设有一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继电器的 输入控制信号为脉冲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控制信号输入 端引出信号,引出的信号输出给一蜂鸣器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解决了继电器对于车身控制模块的电磁影响等问题,提高了车身控制模块工作的寿命及其工作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转向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一极连接一功率继电器,电源另一极与汽车转向灯相连,功率继电器与转向灯相连,电源、功率继电器与汽车转向灯三者构成一回路,功率继电器上设有一输入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功率继电器的电磁污染低、使用寿命长,这也就使得车身控制模块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得以保证。
文档编号B60Q1/34GK201721382SQ20102014066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5日
发明者李书福, 杨健, 由毅, 赵福全, 路影, 陈文强, 陈碧毅 申请人:浙江吉利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