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芳香装置及芳香吹出方法

文档序号:393228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芳香装置及芳香吹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芳香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2-6082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车辆用芳香装置,其通过使内置芳香剂的香气容器的开闭阀开闭,间歇地喷射香气,从而使乘客的对香气的敏感度延迟。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车辆用芳香装置中,由于喷出的香气浓度较高,并且相对于车室内的换气量来说间歇喷射的休止时间较短,因此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气会充满在车室内。其结果,不能得到间歇喷射的效果,由于乘客的嗅觉也早已适应,因此,上述车辆用芳香装置不能长时间给乘客带来放松感及安定感。也就是说,上述车辆用芳香装置即使通过间歇喷射香气,可以使乘客嗅觉的适应暂时延迟,但只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也会由于上述理由而引起乘客嗅觉的适应,使对香气的感觉强度下降,因此不能向乘客长时间提供由香气产生的放松效果。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芳香装置及芳香吹出方法,其可以抑制乘客嗅觉的适应,在较长时间内给乘客带来由间歇喷射产生的香气感觉的变化,长时间向乘客提供由香气产生的放松效果。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车辆用芳香装置,其具有芳香剂收容部,其收容芳香剂;送风单元,其向前述芳香剂收容部吹风而将前述芳香剂的香气向车室内吹出;以及芳香吹出控制单元,其依次重复下述动作根据规定的循环将前述芳香剂的香气间歇地吹出,在由该香气的吹出和休止构成的循环反复进行规定次数后,设置使前述芳香剂的香气吹出停止一定时间的停止时间。另外,本发明的第2方式是车辆用芳香吹出方法,其依次反复进行间歇吹出循环和停止时间的控制,该间歇吹出循环是在规定的循环中以规定次数反复进行芳香剂的香气吹出和休止,将前述芳香剂的香气间歇地向车室内吹出,该停止时间是在间歇吹出循环结束后,直至下一个间歇吹出循环开始,使前述芳香剂的香气吹出停止一定时间。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芳香装置的结构。图2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芳香装置的框图。图3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芳香剂的吹出模式。图4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车室内香气平均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图5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香气感觉值相对于时间的变化。图6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放松效果相对于时间的变化。图7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不舒适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
3
图8是由第1实施方式中的芳香吹出方法进行的芳香剂的吹出控制流程。图9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安装在芳香剂收容部中的芳香阀的动作状态。图10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使用标准的香料浓度芳香剂或吹出空气进行芳香控制的情况下的车室内香气平均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车室内香气平均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车室内香气平均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车室内香气平均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图14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芳香剂吹出控制流程。图15是表示图14的控制流程的步骤S14的处理的流程。图16是表示图14的控制流程的步骤S15的处理的流程。图17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中的芳香剂间歇吹出的图。标号的说明1…车辆用空调装置(车辆用空调)2…空调扇(送风单元)3…车室4…空调吹出口7…芳香剂8…芳香剂收容部9…芳香阀10…芳香扇(送风单元)11…乘客12…空调开关Π…芳香开关14…空调温度调整开关15…空调控制装置16…温度传感器17…日照传感器18…空调压缩机I9…芳香控制装置(芳香吹出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应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地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首先,对应用本发明的车辆用芳香装置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车辆用芳香装置如图1所示,具有车辆用空调装置(车辆用空调)1的空调扇2 ;主通风路5,其从空调扇2直至向车室3内开口的空调吹出口 4 ;分支通风路6,其从主通风路5的中途分支,并再次与主通风路5合流;以及芳香剂收容部8,其设置于分支通风路6的中途,收容芳香剂7。在芳香剂收容部8的下游侧设置有芳香阀9,其用于将芳香剂7的香气经由空调吹出口 4向车室3内吹出。利用该芳香阀9的开闭,进行使芳香剂7的香气向车室3内吹出、或使香气的吹出停止的控制。在芳香剂7的上游或下游侧设置有芳香扇10。上述芳香剂7 的香气吹出或吹出停止的控制,也可以通过使该芳香扇10动作或停止而进行。此外,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芳香剂7的香气吹出或吹出停止的控制,通过开闭芳香阀9进行,芳香扇 10不动作。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芳香装置的框图。如果乘客11进行空调开关12、芳香开关13及空调温度调整开关14的操作,则其信号发送至空调控制装置15,空调控制装置15基于来自温度传感器16及日照传感器17的信息,进行空调压缩机18及空调扇2的控制。在芳香开关13接通的情况下,芳香控制装置19进行芳香阀9的开闭,或者进行芳香扇10的动作或停止。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扇2或芳香扇10,或者空调扇2及芳香扇10这两者构成送风单元,该送风单元向芳香剂收容部8吹风而将芳香剂7的香气向车室3内吹出,控制芳香阀9及芳香扇10的芳香控制装置19构成芳香吹出控制单元。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芳香剂吹出模式。芳香控制装置19控制芳香阀9 的开闭,以使得依次地反复进行间歇吹出循环和停止时间的控制,在该间歇吹出循环内间歇地进行规定时间的香气的吹出,在该停止时间内使香气的吹出停止从结束间歇吹出循环至开始下一个间歇吹出循环为止的规定时间。在间歇吹出循环中控制芳香阀9的开闭,在规定的循环中以规定次数反复进行香气的吹出,并且在从吹出至下次吹出的期间使香气的吹出休止。在本实施方式的规定循环中,将进行香气的吹出的吹出时间设定为Tl,将使香气的吹出休止的休止时间设定为T2,在间歇吹出循环中,设定为反复进行5次香气的吹出 (将从第1次的吹出开始至第5次的吹出结束作为间歇循环的1个循环)。另外,将从间歇吹出循环结束至下次间歇吹出循环开始的停止时间设定为比休止时间T2长的T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芳香剂7的香料浓度或从空调吹出口 4向车室3内吹出的吹出空气的香料浓度较低,并且在各间歇吹出循环之间,设置使香气的吹出停止的停止时间T3,因此,即使假设在空调装置的换气模式设定为内循环模式(不将外界空气导入车室3 内的模式),车室3内的换气量设定得较小的情况下,车室3内的香气平均浓度如图4中的实线所示,也被抑制得比一定水平低,并且反复上升和下降。与此相对,在不设置停止时间 T3,而是将芳香剂7的香气向车室3内间歇地吹出的情况(下面作为对比例)下,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车室内的香气平均浓度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上升。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了停止时间T3,因此,在该期间内,车室内的香气平均浓度减少至大致为间歇吹出循环开始时的浓度,但是,在对比例中,由于伴随时间的推移,香气充满车室3内,车室内的香气平均浓度不会恢复至初始浓度而逐渐上升,因此,香气的间歇吹出对车室内的香气平均浓度的影响(相对于香气平均浓度的该变动幅度的比例)也逐渐减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调装置的换气模式设定为使外界空气导入车室3内的外气导入模式时,与内循环模式相比将停止时间T3设定得较短。外气导入模式时与内循环模式时相比,车室内的换气量增加,因此,在停止香气的吹出后,车室内的香气平均浓度在更早的阶段恢复至间歇吹出循环开始时的浓度,但通过将停止时间T3设定得较短,使间歇吹出循环的再开始提前,从而可以与车室3内的换气环境相对应而有效地向乘客11提供芳香剂7的香气。将在香气平均浓度如图4所示变化的车室3内乘客11感觉的香气感觉值(香气的
5感觉强度)的变化在图5中进行表示。图5的实线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香气感觉值的变化,虚线表示在对比例的情况下的香气感觉值的变化。乘客11感觉的香气感觉值, 由0 5的等级表示,“0”为无味,“1”为(即使不能确定是什么气味)可以勉强感觉出的气味(检测阈值浓度),“2”为可以确定是什么气味的微弱气味(认知阈值浓度),“3”为可以容易感觉的浓度,“4”为较强的气味,“5”为强烈的气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吹出香气时,芳香控制装置19控制芳香阀9及芳香扇10,以使得成为认知阈值浓度,即乘客11可判断出什么香气的程度的弱香。在本实施方式中,香气感觉值的最大值是“2”,即是可判断出什么香气的程度的弱香,在间歇吹出循环的1个循环内的香气感觉值的变动幅度与对比例相比较小。这是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芳香剂的香料浓度或吹出空气的香料浓度与对比例的相应值相比较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间歇地吹出香气,抑制在连续地吹出香气的情况下产生的乘客11 嗅觉的适应。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中的实线所示,在经过长时间后,香气感觉值也不会衰减,反复相同模式的变化。其结果,在使用具有放松效果的香料的情况下,如图6中的实线所示,可以使放松效果在长时间内持续上升。与此相对,在对比例中,如图6的虚线所示,由于伴随时间的推移,香气充满车室内,因此乘客的嗅觉适应,香气感觉值下降,放松效果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停止时间T3的期间内,放松效果的上升暂时减缓,但由于在其开始减少之前,再次开始下次的间歇吹出循环,将芳香剂7的香气向车室3内吹出,因此可以长时间提供放松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芳香剂7或吹出空气的香料浓度较低,因此,香气的舒适-不舒适度不容易受乘客11对香气的喜好性左右,例如,即使在芳香剂7的香气是乘客厌恶的香气的情况下,不舒适度也不会升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中的实线所示,虽然不舒适度在间歇吹出循环刚开始后稍微升高,但之后平均地以较低的水平变化。与此相对,在对比例中,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在吹出开始后初期,不舒适度的水平升高。图8表示在利用A或B两种芳香剂7的情况下的控制流程。在该控制流程中,首先利用步骤Sl的处理检测空调开关12是否接通(ON),如果断开(OFF),则结束(END)该控制流程。由于只要空调装置本身不动作,芳香剂7的香气就不会吹出,因此可以确保芳香剂 7的寿命。如果空调开关12接通,则利用下一个步骤S2的处理,检测芳香开关13是否接通, 如果断开,则结束该控制流程。在乘客11不需要附带芳香剂7的香气的空调风的情况下, 不将芳香剂7的香气吹出,确保芳香剂7的寿命。如果芳香开关13接通,则利用下一个步骤S3的处理判断上次吹出的芳香剂7的种类是A和B中的哪个。如果上次吹出的芳香剂 7的种类是A,则利用步骤S4的处理使用芳香剂B。如果上次吹出的芳香剂7的种类是B, 则利用步骤S5的处理使用芳香剂A。例如,对于芳香剂A可以使用青叶醇等,对于芳香剂B可以使用冰片等。另外,种类不同的芳香剂A和芳香剂B,每隔1个循环交替吹出。吹出顺序可以在芳香剂A之后吹出芳香剂B,另外也可以在芳香剂B之后吹出芳香剂A。通过使用两种芳香剂A或B,可以进一步抑制乘客11的嗅觉的适应,并且享受不同的香气,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放松效果。在步骤S6的处理中,将芳香阀9打开吹出时间Tl。如图9所示,芳香剂收容部8并列设置收容芳香剂A的第1芳香剂收容部8A和收容芳香剂B的第2芳香剂收容部8B,这些第1芳香剂收容部8A及第2芳香剂收容部8B的各开口构成为,通过共用的滑动式芳香阀9在打开一个而关闭另一个的位置、和关闭两个的位置滑动移动而被开闭。图9(A)表示将第1芳香剂收容部8A及第2芳香剂收容部8B这两个的开口关闭的状态,图9 (B)表示将第1芳香剂收容部8A的开口关闭,将第2芳香剂收容部8B的开口打开的状态,图9(C)表示将第1芳香剂收容部8A的开口打开,将第2芳香剂收容部8B的开口关闭的状态。在该步骤S6的处理中,芳香阀9处于图9 (B)或图9 (C)的某一状态,将芳香剂A或B的某一个向车室3内吹出。在下一个步骤S7的处理中,将芳香阀9关闭时间T2。具体地说,使芳香阀9移动至图9㈧所示的位置,将第1芳香剂收容部8A及第2芳香剂收容部8B这两个开口关闭时间T2。由此,芳香剂A或B的香气的吹出休止时间T2 (休止时间T2)。然后,在步骤S8的处理中,判断前述步骤S6的处理和前述步骤S7的处理是否达到规定次数(1个间歇吹出循环的规定次数)。在未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6 的处理。在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使芳香剂A或B的香气的吹出停止时间T3。依次地反复进行在间歇吹出循环中将芳香剂A或B间歇地吹出,之后使芳香剂A或B的香气的吹出停止规定时间(停止时间T3)。此外,虽然是一个例子,但在间歇吹出循环中,优选使芳香剂A或B吹出的吹出时间Tl为例如10秒至60秒程度,休止时间T2为2分钟至5分钟的程度,间歇吹出循环结束后的停止时间T3大于或等于7分钟。图10是表示在使用标准的香料浓度的芳香剂或吹出空气进行芳香控制的情况下的车室内香气平均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的图。图10中的Cl表示对芳香剂的认知阈值浓度,C2表示在间歇吹出循环的第1个循环结束时刻的最大浓度,Tl表示芳香剂的香气的吹出时间,T2表示休止时间,T3表示间歇吹出循环结束后的停止时间,T4表示该结束时刻,T5 表示间歇吹出循环的第2个循环的停止时间结束时刻。如上所述,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芳香装置,由于设置为,利用芳香吹出控制单元以规定的循环将芳香剂的香气间歇地吹出,在反复进行由该香气的吹出和休止构成的循环规定次数后,使芳香剂的香气的吹出停止规定时间的停止时间,因此,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上升的车室内香气平均浓度(或车室内的芳香剂浓度),在停止时间的期间内下降。由此,芳香剂的香气不会充满车室内,抑制乘客嗅觉的适应,可以长时间给乘客带来由间歇喷射产生的香气感觉值的变化。其结果,根据本装置,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可靠地给乘客带来所需要的放松感及安定感。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芳香装置,通过使停止时间比间歇吹出循环中的休止时间长,可以在停止时间的期间内使车室内的香气平均浓度可靠地下降。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芳香装置,在吹出芳香时,成为认知阈值浓度, 即乘客可判断出什么香气的程度的弱香。由于香气的强度、香气的种类是勉强能判断的程度,因此香气的舒适-不舒适度不容易受乘客对香气的喜好性左右。另外,根据本装置,由于香气感觉值的变动较少,因此给乘客带来的惊讶较少,可以更有效地给乘客带来放松效^ ο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芳香装置,由于在停止时间的前后改变吹出的
7芳香剂的种类,因此,每隔一个间歇吹出循环香气的种类都改变。由此,可以抑制嗅觉的适应,即使是具有相同功效的芳香剂,也可以使其效果长时间持续。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芳香装置,在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换气模式是使外界空气导入车室内的外气导入模式时,与不使外界空气导入车室内的内循环模式时相比,将停止时间缩短。由于外气导入模式时与内循环模式时相比,较多的外界空气被导入车室内,因此即使将停止时间缩短,也可以使车室内的香气平均浓度下降,可以抑制乘客的嗅觉的适应。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芳香吹出方法,以规定的循环将芳香剂的香气间歇地吹出,在反复进行由该香气的吹出和休止构成的循环规定次数后,使芳香剂的香气的吹出停止规定时间,并依次反复进行。这样,由于在停止时间的期间内车室内的香气平均浓度下降,因此抑制乘客的嗅觉的适应,可以长时间给乘客带来由间歇喷射产生的香气感觉的变化。其结果,根据本方法,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可靠地给乘客带来所需要的放松感及安定感。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芳香吹出方法,通过使停止时间比间歇吹出循环中的休止时间长,可以在停止时间的期间内使车室内的香气平均浓度可靠地下降。(第2实施方式)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车室内香气平均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的图。在第2实施方式中,使吹出的香气浓度比第1实施方式的香气浓度低,并且如图11所示,将从间歇吹出循环结束至下次的间歇吹出循环开始的停止时间缩短为比第1实施方式中的停止时间T3短的时间T6。使在间歇吹出循环的1个循环结束的时刻的最大浓度为C2’。图 11中,实线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虚线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这样,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由于可以将车室3内的香气平均浓度抑制得较低,并且可以将各间歇吹出循环之间的间隔缩短而吹出香气,因此,可以抑制由吹出的停止导致的放松效果的降低。(第3实施方式)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车室内香气平均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的图。在第3实施方式中,使吹出的香气的浓度比第1实施方式的浓度高,并且将间歇吹出循环的每个循环的吹出次数减少为比第1实施方式中的次数少的次数。图12中,实线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情况,虚线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如第3实施方式所示,由于如果使间歇吹出循环的每个循环的吹出次数减少,则芳香剂7的香气向车室3内的导入量减少,因此,可以抑制在间歇吹出循环的1个循环结束的时刻的车室内香气平均浓度的上升。此外,通过将吹出时间Tl缩短,相同地,也可以抑制间歇吹出循环的1个循环结束时刻的车室内香气平均浓度的上升。(第4实施方式)图13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车室内香气平均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的图。在第4实施方式中,使吹出香气的浓度比第1实施方式的浓度低,并且将间歇吹出循环的每个循环的吹出次数增加为比第1实施方式中的次数多的次数。图13中,实线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情况,虚线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如第4实施方式所示,由于如果使吹出香气的浓度比第1实施方式的浓度低,并且使间歇吹出循环的每个循环的吹出次数增加,则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间歇吹出循环及停止时间的循环数减少,因此可以将车室内香气的平均浓度抑制得较低。(第5实施方式)图14是第5实施方式中的芳香剂吹出控制流程。图15是表示图14的控制流程的步骤S14的处理的流程。图16是表示图14的控制流程的步骤S15的处理的流程。图17 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中的芳香剂间歇吹出的图。对第5实施方式中的芳香剂吹出控制进行说明。首先,利用步骤SlO的处理检测空调开关12是否接通(ON),如果断开(OFF),则结束该控制流程(END)。如果空调开关12 接通,则利用下一个步骤Sll的处理检测芳香开关13是否接通,如果断开,则结束该控制流程。如果芳香开关13接通,则利用下一个步骤S12的处理判断空调装置吹出空气的温度是否为目标温度值(目标吹出温度)。在这里,X(5°C) <目标吹出温度< Y(45°C )。在利用步骤S12的处理检测出目标吹出温度小于或等于X(5°C )或者大于或等于 Y(45°C)的情况下,不吹出芳香剂7的香气。这是由于在空调装置进行加热时或致冷时,与由芳香剂7的香气产生的心情愉快相比,乘客11优先希望车室3内的室温变得舒适。通过在空调装置进行加热或致冷结束后将芳香剂7的香气吹出,可以使乘客11可靠地感到芳香剂7的香气的效果,并且可以防止由于在不需要的时间段内放出香气而导致的芳香剂7的寿命的减少。如果利用步骤S12的处理,检测出空调装置吹出的空气温度为目标温度,则进行之后的步骤S13的处理。在步骤S13的处理中,判别空调扇2的风量(风扇级数)。例如, 在将空调风扇2的风量分为从1至7这7个等级(数值越大风量越大)时,在风扇级数为 1 3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4的处理,在风扇级数为4 5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5的处理,在风扇级数为6 7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6的处理。下面,参照图15的流程对风扇级数为1 3的情况(空调风扇2的风量较小的情况)的步骤S14的处理进行说明。在开始的步骤S17的处理中,判断由设置在车室3内的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空气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规定温度。利用步骤S14的处理判断的规定温度例如为30°C。在利用步骤S17的处理判断出室内空气温度大于或等于30°C 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18的处理。在步骤S18的处理中,判断上次吹出的芳香剂7的种类是芳香剂A还是种类与之不同的其他的芳香剂B。在上次使用的芳香剂7为芳香剂A时,利用步骤S19的处理使用芳香剂B。另一方面,在上次使用的芳香剂7为芳香剂B时,利用步骤 S20的处理使用芳香剂A。在之后的步骤S21的处理中,判别向车室3内吹出香气的吹出口位于何处(吹出口判别)。在吹出口位于通风孔(VENT)或顶部(B/L)的情况下,直接将芳香剂7的香气随着空调风从通风孔或顶部向车室3内吹出。与此相对,在吹出口位于底部(FOOT)或中间 (D/F)的情况下,将吹出时间减去规定时间Z而进行吹出。例如,在利用步骤S21的处理,判断吹出口位于通风孔或顶部时,利用下一个步骤 S22的处理,使规定时间Z为零(Z = 0)。另一方面,在利用步骤S21的处理判断出吹出口位于底部或中间时,利用下一个步骤S23的处理使规定时间Z为20(Z = 20)。在之后的步骤S24的处理中,对芳香剂7的香气的第1次(最初)吹出时间Tl和第2次以后(从第2 次至第5次)的吹出时间Tla设置差值。这是因为,由于在第1次吹出时,芳香剂7的容器内由香气充满而成为较浓的状态,因此最初的第1次吹出的吹出时间Tl必须缩短以抑制香气。在吹出口位于通风孔或顶部时,使第1次的吹出时间Tl为35秒,第2次以后的吹出时间Tla为40秒。与此相对,在吹出口位于底部或中间时,减去规定时间Z(20秒)而使第1次的吹出时间Tl为15秒,第2次以后的吹出时间Tla为20秒。在吹出口位于底部或中间的情况下,即在切换为向底部(脚下)的吹出的情况下,向脚下的风量分布变多。这样, 由于向乘客11的面部的空气量减少,使脚下的香气浓度变高,因此为了使车室3内的香气浓度分布平均化,与向通风孔或顶部的吹出时相比,将向底部或中间部的吹出时间缩短。在步骤S25的处理中,将芳香剂A的香气间歇地吹出,判断从第5次吹出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在这里,使规定时间为使芳香剂的香气吹出停止的停止时间T3,实际的停止时间T3设定为2500秒。在利用步骤S25的处理判断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Sll的处理。在利用步骤S25的处理判断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反复进行该步骤 S25的处理。在前述的步骤S17的处理中判断出室内空气温度不足30°C时,进行之后的步骤 S26的处理,判断上次吹出的芳香剂7的种类是芳香剂A还是芳香剂B。在上次使用的芳香剂7是芳香剂A时,利用步骤S27的处理使用与之不同的种类的芳香剂B。另一方面,在上次使用的芳香剂7是芳香剂B时,利用步骤S28的处理使用与之不同的种类的芳香剂A。在之后的骤S29的处理中,判别向车室3内吹出香气的吹出口位于何处(吹出口判别)。在吹出口位于通风孔(VENT)或顶部(B/L)的情况下,直接将芳香剂7的香气随着空调风从通风孔或顶部向车室3内吹出。与此相对,在吹出口位于底部(FOOT)或中间(D/ F)的情况下,将吹出时间减去规定时间Z而进行吹出。例如,在利用步骤S29的处理判断出吹出口位于通风孔或顶部时,利用之后的步骤S30的处理使规定时间Z为零(Z = 0)。另一方面,在利用步骤幻9的处理判断出吹出口位于底部或中间时,利用之后的步骤S31的处理使规定时间Z为20(Z = 20)。在之后的步骤S32的处理中,对芳香剂7的香气的第1次(最初)吹出时间T 1和第2次以后(从第2 次至第5次)的吹出时间Tla设置差值。这样设置差值的理由,与在前面的步骤S24的处理中说明的理由相同。在吹出口位于通风孔或顶部时,使第1次的吹出时间Tl为45秒,第2次以后的吹出时间Tla为50秒。与此相对,在吹出口位于底部或中间时,减去规定时间Z(20秒)而使第1次的吹出时间Tl为25秒,第2次以后的吹出时间Tla为30秒。这样设置差值的理由, 与在前面的步骤S24的处理中说明的理由相同。下面,参照图16的流程对风扇级数为4 5的情况(空调风扇2的风量较大的情况)的步骤S15的处理进行说明。在最初的步骤S33的处理中,判断由设置在车室3内的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空气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规定温度。在判断室内空气温度大于或等于30°C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34的处理。在步骤S34的处理中,判断上次吹出的芳香剂7的种类是芳香剂A还是芳香剂B。在上次使用的芳香剂7是芳香剂A时,利用步骤 S35的处理使用与之不同的种类的芳香剂B。另一方面,在上次使用的芳香剂7是芳香剂B 时,利用步骤S36的处理使用与之不同的种类的芳香剂A。在之后的步骤S37的处理中,判别向车室3内吹出香气的吹出口位于何处(吹出口判别)。在吹出口位于通风孔(VENT)或顶部(B/L)的情况下,直接将芳香剂7的香气随着空调风从通风孔或顶部向车室3内吹出。与此相对,在吹出口位于底部(FOOT)或中间 (D/F)的情况下,将吹出时间减去规定时间Z进行吹出。例如,在利用步骤S37的处理判断出吹出口位于通风孔或顶部时,利用之后的步骤S38的处理使规定时间Z为零(Z = 0)。另一方面,在利用步骤S37的处理判断出吹出口位于底部或中间时,利用之后的步骤S39的处理使规定时间Z为30 (Z = 30)。在这里, 与风扇级数为1 3时相比将规定时间设定得较长。在之后的步骤S40的处理中,使芳香剂7的香气的第1次(最初)吹出时间Tl和第2次以后(从第2次至第5次)的吹出时间Tla相同。在吹出口位于通风孔或顶部时,使第1次的吹出时间Tl为30秒,使第2次以后的吹出时间Tla同样也为30秒。与此相对,在吹出口位于底部或中间时,使第1次的吹出时间Tl为0秒,第2次以后的吹出时间Tla为0秒。在风扇级数为4 5的情况下,与风扇级数为1 3的情况相比,由于向脚下的风量分配变多,因此不吹出芳香剂7的香气。在步骤S41的处理中,将芳香剂A的香气间歇地吹出,并判断从第5次吹出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在这里,使规定时间为使芳香剂的香气吹出停止的停止时间T3,实际的停止时间T3设定为2500秒。在利用步骤S41的处理判断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Sll的处理。在利用步骤S41的处理判断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反复进行该步骤 S41的处理。在前述的步骤S33的处理中,判断室内空气温度不足30°C时,进行之后的步骤S42 的处理,判断上次吹出的芳香剂7的种类是芳香剂A还是芳香剂B。在上次使用的芳香剂7 是芳香剂A时,利用步骤S43的处理使用与之不同的种类的芳香剂B。另一方面,在上次使用的芳香剂7是芳香剂B时,利用步骤S44的处理使用与之不同的种类的芳香剂A。在之后的步骤S45的处理中,判别向车室3内吹出香气的吹出口位于何处(吹出口判别)。在吹出口位于通风孔(VENT)或顶部(B/L)的情况下,直接将芳香剂7的香气随着空调风从通风孔或顶部向车室3内吹出。与此相对,在吹出口位于底部(FOOT)或中间 (D/F)的情况下,将吹出时间减去规定时间Z进行吹出。例如,在利用步骤S45的处理判断吹出口位于通风孔或顶部时,利用之后的步骤 S46使规定时间Z为零(Z = 0)。另一方面,在利用步骤S45的处理判断出吹出口位于底部或中间时,利用之后的步骤S47使规定时间Z为30(Z = 30)。在之后的步骤S48的处理中, 使芳香剂7的香气的第1次(最初)吹出时间Tl和第2次以后(从第2次至第5次)的吹出时间Tla相同。在吹出口位于通风孔或顶部时,使第1次的吹出时间Tl为30秒,使第2次以后的吹出时间Tla同样也为30秒。与此相对,在吹出口位于底部或中间时,不进行芳香剂7的香气的吹出。在风扇级数为6 7的情况下(在空调风扇2的风量最大的情况下),利用步骤 S16的处理停止芳香剂7的香气吹出。由于芳香剂7的香气随着空调风向车室3内扩散,因此在吹出风量过大时,芳香剂7的香气的放出量也变得过大,反而使乘客11不舒服。由此, 在吹向芳香剂7的风的风量大于或等于规定值时,停止将芳香剂7的香气向车室3内吹出, 节约芳香剂7的寿命。
根据实施方式5的芳香吹出方法,由于吹向芳香剂7的风的温度为目标温度值时, 将芳香剂7的香气向车室3内吹出,因此可以得到由芳香剂7的香气产生的舒适的放松效果。在空调装置进行加热时或致冷时,与由芳香产生的心情愉快相比,乘客11优先希望车室3内的室温变得舒适。由此,通过在空调装置进行加热或致冷结束后将芳香剂7的香气吹出,可以使乘客11可靠地感到芳香剂7的香气的效果,并且可以防止由于在不需要的时间段内放出香气而导致的芳香剂7的寿命的减少。另外,根据实施方式5的芳香吹出方法,由于在吹向芳香剂7的风的风量大于或等于规定值时,中止将芳香剂7的香气向车室3内吹出,因此乘客11可以在得到放松感的最佳状态下享受芳香剂7的香气。由于芳香剂7的香气随着空调风向车室3内扩散,因此在吹出风量过大时,芳香剂7的香气的放出量也变得过大,反而使乘客11不舒服。因此,在吹向芳香剂7的风的风量大于或等于规定值时,停止将芳香剂7的香气向车室3内吹出,节约芳香剂7的寿命。另外,根据实施方式5的芳香吹出方法,由于与车室3内的室内空气温度相对应而变更吹出前述芳香剂7的香气的时间,因此可以始终心情舒畅地享受芳香剂7的香气。也就是说,乘客11对芳香剂7的香气的感觉依赖于车室3内的室内空气温度,由于与车室3内的室内空气温度相对应而变更吹出香气的时间,因此即使在室内空气温度改变的情况下, 也可以使芳香剂7的香气对乘客11的影响相同。另外,根据实施方式5的芳香吹出方法,由于与吹向芳香剂7的风的风量相对应而变更吹出芳香剂7的香气的时间,因此不论风量的大小如何,均可以给乘客11带来舒适的芳香剂7的香气。也就是说,由于芳香剂7的香气随着空调风向车室3内扩散,因此如果吹出口模式改变,则从各吹出口出来的风量改变,芳香剂7的香气的放出量也改变,但是,根据实施方式5,由于与吹向芳香剂7的风的风量相对应而变更吹出芳香剂7的香气的时间, 因此与风量的大小无关,可以使芳香剂7的香气对乘客11的影响相同。另外,根据实施方式5的芳香吹出方法,通过在将芳香剂7的香气间歇地吹出时的规定循环中,使初次的吹出时间和其后的每次吹出时间不相同,从而可以使给乘客11带来的放松效果最佳化。具体地说,由于可以与由芳香剂7的种类导致的乘客11的感觉或嗅觉的适应相对应而设定最佳的吹出时间,因此可以使芳香剂7的香气对乘客11的影响相同, 并且可以节约芳香剂7的寿命。(第6实施方式)在第6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空调装置的吹出空气温度的目标温度(目标吹出温度)相对应而变更芳香剂7的香气的吹出时间。乘客11对芳香剂7的香气的感觉依赖于混合有芳香剂7的香气的空调风的温度,通过与该吹出空气温度的变化相对应而变更芳香剂7的吹出时间,可以使芳香剂7的香气对乘客11的影响相同。上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为了容易地理解本发明而记载的简单的例子。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变。本申请基于2009年7月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9-156629号并主张其优先权,通过参照这些申请的全部内部而插入本说明书中。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可以用于将芳香剂的香气向车室内间歇地吹出的车辆用芳香装置中。
1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芳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芳香剂收容部,其收容芳香剂;送风单元,其向前述芳香剂收容部吹风而将前述芳香剂的香气向车室内吹出;以及芳香吹出控制单元,其依次反复进行下述动作根据规定的循环将前述芳香剂的香气间歇地吹出,在由该香气的吹出和休止构成的循环反复进行规定次数后,设置使前述芳香剂的香气吹出停止规定时间的停止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芳香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芳香吹出控制单元,使前述停止时间比休止时间长,该休止时间是使根据规定的循环间歇地吹出前述芳香剂的香气时的吹出休止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芳香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芳香吹出控制单元,使前述停止时间缩短,并且使吹出的香气的浓度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芳香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芳香吹出控制单元,在吹出香气时使香气浓度成为认知阈值浓度,该认知阈值浓度是乘客可判断出什么香气的程度的弱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芳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停止时间的前后改变吹出的芳香剂的种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芳香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芳香吹出控制单元,在前述送风单元是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情况下,在该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换气模式是将外界空气导入车室内的外气导入模式时,与不将外界空气导入车室内的内循环模式时相比,使前述停止时间缩短。
7.—种车辆用芳香吹出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反复进行间歇吹出循环和停止时间的控制,该间歇吹出循环是在规定的循环中以规定次数反复进行芳香剂的香气吹出和休止,从而将前述芳香剂的香气向车室内间歇地吹出,该停止时间是在间歇吹出循环结束后,直至下一个间歇吹出循环开始,使前述芳香剂的香气吹出停止规定时间。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芳香装置,其目的在于,抑制乘客嗅觉的适应,在较长时间内给乘客带来由间歇喷射产生的香气感觉的变化,长时间向乘客提供由香气产生的放松效果,具有芳香剂收容部,其收容芳香剂;送风单元,其向前述芳香剂收容部吹风而将前述芳香剂的香气向车室内吹出;以及芳香吹出控制单元,其依次反复进行下述控制,即,根据规定的循环将前述芳香剂的香气间歇地吹出,在由该香气的吹出和休止构成的循环反复进行规定次数后,设置使前述芳香剂的香气吹出停止规定时间的停止时间。
文档编号B60H3/00GK102470731SQ20108002990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日
发明者井野龙之介, 南健一郎, 吉浪让, 小野健二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