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交通工具货舱的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的装置以及用于交通工具高度可调的载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228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用于交通工具货舱的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的装置以及用于交通工具高度可调的载货 ...的制作方法
具有用于交通工具货舱的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的装置以及用于交通工具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的保持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用于交通工具货舱的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的装置以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23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交通工具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的保持装置。这种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是普遍已知的,其优点在于,货舱或行李舱可与不同的需求匹配,并且在需要时例如可以分为一个下部的和一个位于其上的隔间,但也可以将其全部的装载容量作为整体使用。例如由DE 10 2007 042 371 Al已知一种用于汽车载货底板的高度调节装置,该高度调节装置具有导引件,载货底板可绕第一枢轴翻转地在导引件上导引,其中,载货底板可以从下部载货底板位置移动到上部载货底板位置。载货底板具有后部载货底板区段和前部载货底板区段,它们可绕第二枢轴翻转地相互连接。载货底板可以在第二枢轴的区域内抬升,使得后部和前部的载货底板区段相对翻转,其中,导引件设计成,使得载货底板通过在第二枢轴区域内的抬升沿导引件从下部载货底板位置移动到上部载货底板位置。具体地说,导引件在此构造为滑槽状并且载货底板侧的螺栓啮合到导引件中。此外,还由DE 102 61 393 Al已知一种高度可调的货舱底板系统,其中,载货底板可以通过与车身连接的位于各平面中的保持装置装入叠置的不同平面内。该保持装置包括位于每个高度平面中的导轨,载货底板通过导引元件在导轨中导引。此外设置有用于固定载货底板沿车辆纵向位于前部的边缘区段的元件。此外,与汽车货舱有关地例如由DE 10 2006 037 678 Al已知所谓的两面均可用的垫。其中描述的这种两面均可用的垫不在任何部位与行李舱底板连接,所以可以任意地翻转和取下两面均可用的垫。两面均可用的垫的第一侧面在此设计为污物盆并且用由对污物敏感的材料制成的深冲膜覆盖。相反地,两面均可用的垫对置的、“常规的”第二侧面用与行李舱底板相同的包覆材料覆盖,使得该两面均可用的垫在视觉上无缝地嵌合到行李舱中。此外,还由DE 10 2006 015 185 Al已知一种两面均可用的垫,其安装在运输安全系统的两个货舱侧的保持轨道之间,从而即使存在保持轨道也可以形成平坦且高度水平相同的货舱表面。与此相对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置,其具有用于交通工具尤其是汽车的货舱的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以及一种用于交通工具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的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除了实现载货底板简单且功能可靠的高度可调节性以外还可提高货舱和载货底板的功能性。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建议一种合适的载货底板和一种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在交通工具货舱内的适当布置。该技术问题按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有利和相宜的扩展设计是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按照权利要求1规定了一种装置,其具有用于交通工具尤其是汽车的货舱的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其中,载货底板能够布置在货舱内规定出的不同高度位置中。按照本发明,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同时设计为两面均可用的底板,使得该载货底板在未翻转换面状态和翻转换面状态(以其载货底板下侧面翻转向上朝货舱指向)均能够布置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中。由此载货底板的功能性显著改善并且进而产生了更高的使用价值,因为例如在载货底板上侧和载货底板下侧具有不同涂层的载货底板既能够以载货底板上侧也能够以载货底板下侧向上朝货舱指向地固定在所有可用的不同高度位置中。在此,载货底板优选在翻转换面和未翻转换面的状态下均能够借助至少一个保持装置固定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中。在此特别优选的是,载货底板和/或至少一个保持装置设计成,使得载货底板为了其自身固定,可围绕沿货舱纵轴线方向延伸的翻转轴线翻转180° 地要么以载货底板下侧朝上要么以载货底板上侧朝上。这种围绕优选与车辆纵轴线重合的货舱纵轴线的翻转换面可特别简单地由操作者进行,为此不需要大的操作空间。也就是说,载货底板在此例如可以对称地设计,使得该载货底板既可以“常规地” 也可以通过其下侧向上地以最简单的方式安装在货舱内。因此,按本发明的载货底板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设计用于各不相同的要求和必要时使用者的习惯或者与其适配。例如载货底板的一侧可以设计为平坦的,而另一侧在必要时设计带有分格等。此外,载货底板例如可以在其表面受到污染或者甚至轻微损坏时翻转换面。载货底板尤其可以在其上侧和下侧配设有不同设计的表面。在此特别优选的是, 载货底板可以在其上侧具有地毯或者类似于地毯的结构,并且在其下侧具有防水和/或防污物的结构。由此例如可以将货舱可变化地调节到粗糙的在必要时工业所需的用途和调节到适合私人使用。具体地说,按本发明的保持装置(其也单独被请求专利保护)具有至少一个货舱侧的或者可布置在货舱内的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配属有至少一个载货底板侧的配合元件,其中,货舱侧的保持元件和/或载货底板侧的配合元件设计成,使得保持元件将载货底板固定在未翻转换面和翻转换面的状态中。在此明确指出,翻转换面的状态例如相当于以规定的载货底板下侧翻转向上朝货舱指向的状态,而未翻转换面的状态相当于以规定的载货底板上侧向内朝货舱指向的状态。相互共同作用的保持元件或者配合元件的这种货舱侧或者载货底板侧的布置能够以在构件技术和制造技术上简单的方式实现并且还致使形成高而持久的功能安全性以及运行安全性。此外,保持装置的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转用到其它车辆模型上。在此,原则上可以只设置一个货舱侧的保持元件,其例如布置在沿货舱纵向并且进而优选沿车辆纵向位于内部的、例如朝向后排座椅的内部承载梁上。然而,特别稳定并且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中摆动较少进而不会发出嘎嘎响声的结构通过一种特别优选的具体设计方案实现,其中,在货舱相对置的侧壁上分别布置货舱侧的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分别配属有位于相对置的载货底板侧上的载货底板侧的配合元件。为了与同时设计为两面均可用的底板的载货底板相结合地实现载货底板一方面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中以及另一方面在翻转换面和未翻转换面的状态下功能可靠并且简单的固定,还优选规定,相对置的货舱侧的保持元件设计为相同部件和/或相对置的载货底板侧的配合元件设计为相同部件。载货底板特别简单且毫无问题的高度调节以及在翻转换面和未翻转换面状态中的固定按照一种特别优选的具体设计方案由此实现,即,至少一个货舱侧的保持元件由优选设计在托架中的滑槽导引件构成,载货底板通过分别配属的凸起状的啮合元件和/或导引元件基本上呈导引螺栓状地啮合到滑槽导引件内并且能够支承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中。滑槽导引件与托架相结合的设计可以在制造技术上适当地实现(例如与塑料托架相结合)。 这种具有滑槽导引件的托架例如可以设计为单独的构件并且相应地例如通过螺纹连接等固定在货舱的侧壁上。侧壁本身例如可以是由塑料制成的侧挡板,但在必要时也可以直接是汽车的车身壁。每个滑槽导引件优选设计为向上敞开的、具有多个位于不同高度水平上的支承凸肩的滑槽导引件。借助这种支承凸肩可实现载货底板在不同高度水平上有利的、简单的并且功能可靠的支承和固定。在此还特别优选地规定,每个滑槽导引件的各支承凸肩借助连接缝隙连接。所述连接缝隙尤其用于使得各导引元件在基本上持久地啮合到滑槽导引件中的情况下在各支承凸肩之间转移。在此特别优选地规定,在滑槽导引件的出口区域和/或在两个沿竖轴线方向叠置的支承凸肩之间的连接缝隙区域中设计有倾斜延伸或者相对于竖轴线方向成角度设置的壁区段,该壁区段以导引斜面的方式支承导引元件朝向各支承凸肩滑动。因此,载货底板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从一个高度水平转移到另一个位于其下或者其上的高度水平,而这不会导致不期望的钩住或者夹住。作为以上的可选或者补充方案这也可以由此实现,即,各导引元件由优选大致平行于沿载货底板纵向延伸的载货底板纵向侧定向的长条形缘板构成,这些缘板在各滑槽导引件中至少沿货舱纵向形状配合地保持在各个配属的支承凸肩之上和/ 或之中。长条形的缘板设计在此理解为纵向侧长于或者大于横向与其延伸的侧面尺寸的设计方案。通过这种具体的设计方案以特别简单的方式确保了不会发出嘎嘎响声地将载货底板在翻转换面和未翻转换面的状态中固定在不同的高度水平中。在此,形状配合的保持也理解为在两个沿货舱纵向相对置的滑槽壁区域之间的夹紧,这种夹紧以预先给定的保持力将缘板并且进而将载货底板保持在位置中。为了确保简单的高度调节可操作性,可以尤其规定,缘板只有在翻开载货底板时才能够经由连接缝隙移动到另一高度位置中。也就是说,在此使载货底板简单地绕缘板翻转就足以将载货底板移动到另一个期望的高度位置中。按照另一种特别优选的具体设计方案规定,滑槽导引件在向上敞开的滑槽导引件区域内和/或在两个沿竖轴线方向叠置的支承凸肩之间的连接缝隙区域内设计带有这种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或翻转半径的壁区段,使得缘板在载货底板翻合时能够通过规定的翻转运动朝向各支承凸肩导引地翻转到各高度位置中或者缘板在载货底板翻开时能够通过规定的翻转运动远离各支承凸肩导引地从各高度位置翻转出。尤其通过这种措施也可以实现载货底板操作简单的可调节性,而不会导致可能阻碍载货底板移动的不期望的夹住或翻倒。为了功能特别可靠地将缘板固定在其位于支承凸肩上的各个高度位置中可以规定,缘板在装入或装到各支承凸肩之中或之上的状态下以沿缘板纵向位于前部和/或后部的缘板端部压入支承凸肩侧的卡锁槽中。尤其在与前部和后部的卡锁槽相结合方面规定, 至少一个卡锁槽能够通过规定的力可解除结合地被压入,例如一个相应的卡锁突起设计为可弹性回弹的并且无论在向内翻转还是在向外翻开时均能够最简单地被压入。由此可以实现特别可靠的保持和不会发出嘎嘎响声的结构。
按照一种特别优选的具体设计方案,缘板具有菱形的外轮廓,该外轮廓优选相对于沿纵轴线方向和/或竖轴线方向延伸穿过缘板的对称轴线对称地设计。通过这种缘板设计方案并且尤其是通过这种对称的缘板设计方案,能够以特别简单和功能可靠的方式实现位于相对置的侧面上的相同滑槽导引件的应用,因为各滑槽导引件既可以在载货底板翻转换面的状态中也可以在其未翻转换面的状态中容纳两侧基本上相同设计的缘板。在制造技术上适当地,导引元件或者缘板可以成型在优选由塑料制成的连接件或者角形零件上,所述连接件或者角形零件区段性地包围载货底板的横向侧和/或纵向侧并且优选通过粘接固定在载货底板上。导引元件或者缘板也可以直接成型在载货底板上。也就是说,按照一种优选的可选实施形式规定,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与载货底板材料统一地和/ 或一体式地设计,尤其是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与加固和/或加强载货底板的加强元件材料统一地和/或一体式地设计。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在此例如可由载货底板或者由加强元件成型得出。该加强元件优选通过加强板构成,其由适当的材料例如塑料材料制成,加固或者加强载货底板并且可以在至少一个侧面上配设有相应的涂层,但这不是必需的。通过这种按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可以显著降低构件耗费,因为不需要必须固定在载货底板上的单独构件。此外也可以减小或者降低安装成本。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载货底板可以在调高的位置中以其朝向货舱开口的横向侧平放在货舱围壁的位于该处的承载梁高度上的支承缘板上并且在最低位置中间接或者直接地平放在货舱底部,尤其是货舱的底板上。由此载货底板例如可以在较高的位置中与货舱的承载梁齐平,而载货底板在较低的位置中位于该承载梁之下。简化的可调节性也可以由此实现,即,载货底板在从较高位置尤其与之前所述的滑槽导引件共同作用地这样附加地沿纵向移动,使得仅用于平放在支承缘板上的载货底板横向侧在更低的位置中能够导引经过较高的支承缘板。在本发明一种有利的扩展设计中,载货底板至少在调高的位置中能够以规定的载货底板区段围绕横向延伸的折叠式枢轴翻转,其中,布置在货舱侧壁上的、优选位于导引元件与折叠式枢轴之间的支座将载货底板不能翻折的区域支承在其较高的位置中。这使得在调高载货底板时也能够使用或进入位于载货底板下方的货舱。为此还建议,在载货底板不能翻折的区域中在其纵向侧上设置有开口凹缺,该凹缺在载货底板在滑槽导引件中较低的位置中这样与支座对齐,使得载货底板能够导引经过支座例如支承在底板上。在此,以有利的方式利用载货底板同时在滑槽导引件中的纵向调节,以便根据需要使支座起支承作用或者不起支承作用并且还使载货底板的前部横向侧与后座倾斜地向后上方延伸的靠背匹配。然而可选地,支座也可以这样可调节移动地布置在货舱的侧壁上,使得支座能够从支承位置移动到非使用位置,并且反之亦然。支座例如可以可翻转地或可翻折地布置在侧壁上并且优选手动调节。按照权利要求23,用于具有货舱的交通工具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的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设计为滑槽导引件的、能够布置在货舱侧的保持元件,所述载货底板通过配属的啮合元件和/或导引元件啮合到保持元件中并且能够布置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中,其中,每个滑槽导引件设计带有多个位于不同高度水平上的支承凸肩,并且其中,每个滑槽导引件的各支承凸肩借助连接缝隙相连,该连接缝隙设计成,使得各导引元件在啮合到滑槽导引件的情况下能够在各支承凸肩之间转移。按照第一种发明变型方案,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设计成,使得该导引元件在各支承凸肩的支承位置中沿载货底板纵向观察形状配合地支承并且保持在各滑槽导引件中。通过这种具体的设计方案,如已经在之前与带有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的装置的具体设计方案相关联地那样,可以通过相应设计的导引元件在沿载货底板纵向相对置的滑槽导引件区域上例如简单的支承连接和/或贴靠连接实现不会发出嘎嘎响声地将载货底板固定在不同的高度水平中。因此,形状配合的保持在此处也理解为这种在两个沿货舱纵向相对置的滑槽壁区域之间的夹紧,这种夹紧以预先给定的保持力将优选通过沿载货底板纵向观察呈长条形的缘板并且进而将载货底板保持在位置中。作为对保持装置的上述第一种发明变型方案的可选方案或补充方案,保持装置的至少一个导引元件也可以设计成尤其具有这种几何形状和/或外轮廓,使得该导引元件只有在翻开载货底板时才能够经由各滑槽导引件相应设计尺寸的连接缝隙移动到另一高度位置中。由此形成了特别简单的高度调节可操作性,因为在此使载货底板简单地绕优选通过长条形的缘板形成的导引元件进行翻转就足以将载货底板调节到另一个期望的高度位置中。按照权利要求23的具有两个发明变型方案的保持装置的其它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由此可实现的优点由前述的实施形式得出,为了避免重复可参考这些实施形式。此外,还提供了一种载货底板以及一种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在交通工具中的布置,它们分别具有按本发明的装置和/或按本发明的保持装置。以下参照示意图示例性地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的仅局部示出的轿车行李舱的视图,其具有侧壁和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其中载货底板定位在较高的位置中;图2是按图1的视图在调低载货底板时的情形;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载货底板的视图,其带有具有滑槽导引件的托架;图4是带有成型在内的滑槽导引件的托架的空间视图;图5是角形零件的空间视图,其带有成型的、与滑槽导引件共同作用的缘板;图6以旋转的视图示出按图5的角形零件;图7a至7f以草图示出载货底板的凸缘或缘板与滑槽导引件在载货底板的较高和较低位置中的共同作用;图7g是图7a的放大细节视图,其在支承凸肩区域内具有附加的第二卡锁槽;图8是载货底板的可选设计方案的俯视图,其具有可翻折的区段和支座,所示为载货底板的较高位置;并且图9是按图8的俯视图,然而载货底板位于较低位置中并且支座不起作用。在图1中,布置在轿车尾部区域中的货舱(无附图标记)基本上由下部底板1、两个侧壁2(为了更好的直观性只示出了一个侧壁2、、带有上部承载梁4的后部围壁3、未示出的连接在围壁3上的后盖板和位于前部的后座靠背(同样未示出)限定。行李舱在上方能够由可翻转的盖板遮盖或者朝车顶敞开地设计。在该实施例中,侧壁2例如通过由泡沫塑料制成的侧挡板构成,该侧挡板固定在位于其下的车身构件上。在货舱内可翻转地布置有对称设计的平面的载货底板5,其在俯视图中大约呈矩形地具有两个横向侧6、7和两个纵向侧8、9。在载货底板5中集成有用于抬高载货底板5的把手10。载货底板5在其前部的横向侧6处分别通过一个滑槽导引件12 (参见图4和图7a 至7f)可翻转地在托架11中导引并且在其后部横向侧7处平放在布置于围壁3上的支承缘板13上(图1)或者间接或直接地平放在货舱的底板1上。图1在此示出了位于较高位置中的载货底板5,在该位置中载货底板5贴靠在支承缘板13上并且在此与围壁3的承载梁4齐平。支承缘板13在必要时可以直接设计在围壁 3上。图2示出了位于相对于图1较低位置中的载货底板5,在该位置中,载货底板5平放在底板1上。这可以直接地或者在必要时也可以间接地通过加固底板1的横梁(未示出)实现。载货底板5的高度可调节性通过滑槽导引件12 (图4和图7a至7f)实现,布置在载货底板5的前部横向侧6上的缘板14作为导向销状的导引元件伸入滑槽导引件12中, 这些导引元件通过彼此高度错移地设计在滑槽导引件12中的支承凸肩lh、12b保持在较低的位置(按图幻或者较高的位置(按图1)中。滑槽导引件12的支承凸肩12a、12b通过倾斜延伸的连接缝隙12c相互连接。连接缝隙12c在区域12g(缝隙收缩部)中设计得这样窄,使得缘板14的转移只有在翻开载货底板5或者在缘板14大致平行于连接缝隙12c延伸时才能实现,这点在以下还会进一步阐述。如仅仅非常示意性地和示例性地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那样,缘板14优选材料统一地并且一体式地成型在载货底板5上,例如成型在载货底板5此处未详细示出的加固板或加强板上,或者在制造过程中由加固板或加强板成型而出。但缘板14原则上也可以如只示意性地在图5和图6中示出的那样成型在连接件或角形零件15上,连接件或角形零件15具有基本壁1 和分别包括横向侧6和纵向侧8、 9的侧壁15b并且可以作为单独的构件例如与平面的载货底板5固定地粘接和/或焊接。图7a至7f简略地示出滑槽导引件12在与侧面伸入该滑槽导引件中的载货底板 5缘板14共同作用下的功能。图7a所示的载货底板5处于按图1的较高位置中,其中,缘板14平行于载货底板 5定向并且在平放于滑槽导引件12的支承凸肩1 上。缘板14在此遮盖连接缝隙12c并且沿纵向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托架11相对置的壁区段上。具体地说,在图7a的附图平面中位于左侧的缘板端部在此形状配合地啮合到槽12f中并且以相对置的右侧端部支承在倾斜设计的斜面状的壁区段1 上。如只示意性地在示出图7a放大视图的图7g中所示的那样,后部的缘板端部也可以配属有可被压入的卡锁槽12f ‘,以便用规定的保持力不会发出嘎嘎响声地将缘板14并且进而将载货底板5保持在位置中。如果载货底板5现在需要下降到较低的位置中(按图2),则首先抬升其前部横向侧7 (图7b),然后向后拉(图7c),直至贴靠在斜面状的壁区段1 上,接下来经由连接缝隙 12c下降(图7d),直至其贴靠在下部支承凸肩12b上。连接缝隙12c在上部支承凸肩12a 和下部支承凸肩12b之间的过渡区域内设计具有缝隙收缩部,使得缘板14只能在翻高或翻起的状态下穿过缝隙收缩部12g朝下部支承凸肩12b的方向移动。为了使得缘板14并且进而使载货底板能够旋转到其基本上水平的位置中,连接缝隙12c从缝隙收缩部12g起漏斗状地或锥形地向上或者特别是向下扩宽。在此,如从图7a至7f可以看出的,缝隙收缩部 12g本身基本上通过支承凸肩1 本身形成,支承凸肩1 以预先给定的间隔距离毗邻呈倾角的斜面状壁区段12e。也就是说,此后载货底板5又翻转回到其大致水平的位置,其中,缘板14又平行于下部支承凸肩12b定向并且沿纵向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托架11的邻接的壁区段12f、12d中。 将载货底板5抬升到较高位置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壁区段12d在此具有滑动地支持翻入运动或翻出运动的曲率。壁区段12d和与其对置的壁区段1 在此设计有远离缝隙12c指向的凸出的曲率,以便导引地支持或者说不阻碍缘板14的翻入和翻出。托架11中的双侧滑槽导引件12的支承凸肩12a、12b和倾斜延伸的连接缝隙12c 布置成,使得随着载货底板5下降,该载货底板沿纵向向前移动,从而其后部横向侧7可以导引经过位于后部的支承缘板13并且置放在底板1上。通过载货底板5的对称构造和其从侧面突出的缘板14,载货底板5可以完全从向上敞开的滑槽导引件12中抬升出来并且围绕沿货舱纵向或交通工具纵向延伸的翻转轴线 19翻转180度,随即使其上侧朝下。载货底板5的表面优选不同地设计。例如其上侧fe(图1和图幻类似地毯地设计或者铺有地毯,而其下侧恥例如配设有防水和防污物的层并且因此适合于比较粗糙的工作或使用条件。载货底板5的两侧5ajb也可以在必要时具有其它不同的构造,例如也可以设计有分格区间等。图8和图9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只对其与之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相同的部件配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与之前的实施形式不同,载货底板5'设计为双构件式,即具有较大的第一区段 5c和较小的第二区段5d,它们通过横向延伸的折叠式枢轴16 (以虚线画出)相互连接。折叠式枢轴16可以例如通过不可见的塑料铰链构成。为了使载货底板5'的较大区段5c稳定地平放在抬高的较高位置中,在侧壁2上以及纵向侧8、9的下方设置有突出的支座17 (参见图8)。相应地,区段5c在其前部纵向侧 6处平放在滑槽导引件12的支承凸肩1 上和支座17上,而可翻折的较小区段5d通过折叠式枢轴16和支承缘板13被保持固定。因此也能够经由可翻折的区段5d以简单的方式更容易地进入位于载货底板5' 下方的货舱隔间。此外,在纵向侧8、9上布置有开口凹缺18,其在载货底板5'抬高时在俯视图中看相邻于支座17定位(图8)。在载货底板5'下降后的较低位置中(图9),由于载货底板5'随着下降而同时纵向移动,支座17与凹缺18对齐,从而载货底板5'可以从支座17旁边经过而放置在底板1上。与支座17所述的刚性结构不同,该支座也可以设计为可翻转或者可翻折的,这样就可以省去凹缺18。如果载货底板5'需要降低,则可以优选手动地使支座17翻转或者向下翻折成平行于侧壁2。附图标记清单
1 底板2 侧壁3 围壁4承载梁5载货底板5a 上侧5b 下侧5c较大区段5d较小区段6后部横向侧7前部横向侧8纵向侧9纵向侧10 把手11 托架12滑槽导引件1 支承凸肩12b支承凸肩12c连接缝隙12d壁区段12e斜面状的壁区段12f 槽12f 槽13支承缘板14 缘板15角形零件1 基础壁15b 侧壁16折叠式枢轴17 支座18 凹缺19翻转轴线
权利要求
1.一种装置,具有用于交通工具尤其是汽车的货舱的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其中,所述载货底板(5 ;5')能够布置在所述货舱内规定的不同高度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5;5')同时设计为两面均可用的底板,使得该载货底板(5 ;5')在翻转换面和未翻转换面的状态下均能够布置在不同的高度位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底板(5;5')在翻转换面和未翻转换面的状态下均能够借助至少一个保持装置(11、12、14)固定在不同的高度位置。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装置(11、12、14)设计成, 使得所述载货底板(5 ;5')在翻转换面时围绕沿货舱纵轴线延伸的翻转轴线翻转180°。
4.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装置(11、12、14)设计在沿货舱纵向看位于内部的前部载货底板区域上,并且所述载货底板(5 ;5')根据高度位置借助至少一个支座支承在沿货舱纵向看位于外部的后部货舱区域中和/或支承在货舱底板⑴上。
5.按权利要求2至4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能够布置在货舱侧或货舱内的保持元件(11、12),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配属有至少一个载货底板侧的配合元件(14)。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货舱相对置的侧壁(2)上分别布置有货舱侧的保持元件(11、12),所述保持元件(11、12)分别配属有位于相对置的载货底板侧(8、9)上的载货底板侧的配合元件(14),其中优选规定,所述相对置的货舱侧的保持元件(11、1幻设计为相同部件和/或所述相对置的载货底板侧的配合元件(14)设计为相同部件。
7.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货舱侧的保持元件由优选设计在托架(11)中的滑槽导引件(12)构成,所述载货底板(5 ;5')通过分别配属的凸起状的导引元件(14)啮合到所述滑槽导引件(1 内并且能够支承在不同的高度位置。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滑槽导引件(12)设计为向上敞开的、具有多个位于不同高度水平上的支承凸肩(12a、12b)的滑槽导引件(12)。
9.按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导引件(1 的各支承凸肩(12a、12b)借助连接缝隙(12c)连接,所述连接缝隙设计成,使得各导引元件(14)在啮合到所述滑槽导引件(1 中的情况下能够在各支承凸肩(12a、12b)之间转移。
10.按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槽导引件(1 的出口区域和 /或在两个沿竖轴线方向叠置的支承凸肩(12a、12b)之间的连接缝隙区域中设计有倾斜延伸或者相对于竖轴线方向成角度设置的壁区段(1 ),该壁区段以导引斜面的形式能够支承所述导引元件(14)朝向各支承凸肩(12b)滑动。
11.按权利要求7至10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由沿载货底板纵向延伸的长条形的缘板(14)构成,所述缘板(14)在各滑槽导引件(1 中形状配合地保持在各个配属的支承凸肩(12a、12b)之上和/或之中。
12.按权利要求9至11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这样设计所述连接缝隙(12c)和 /或所述导引元件(14)的尺寸,尤其是设计带有缝隙收缩部(12g),使得所述导引元件(14) 只有在翻开载货底板(5 ;5')时才能够经由所述连接缝隙(12c)移动到另一高度位置中。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导引件(12)在向上敞开的滑槽导引区域内和/或在两个沿竖轴线方向叠置的支承凸肩(12a、12b)之间的连接缝隙区域内设计带有至少一个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或翻转半径的壁区段(12d、ia!),使得所述缘板(14)在所述载货底板(5 ;5')翻合和翻开时能够通过规定的翻转运动朝向各支承凸肩(12b)导引地翻转到各高度位置中或者远离各支承凸肩(12b)导引地从各高度位置翻转出ο
14.按权利要求11至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缘板(14)在装入或装到各支承凸肩(12a、12b)之中或之上的状态下以沿缘板纵向位于前部和/或后部的缘板端部压入支承凸肩侧的卡锁槽(12f)中,其中,尤其在与前部和后部的卡锁槽相结合方面规定,至少一个卡锁槽能够通过规定的力可解除结合地被压入。
15.按权利要求11至14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缘板(14)具有菱形的外轮廓,该外轮廓优选相对于沿纵轴线方向和/或竖轴线方向延伸穿过所述缘板(14)的对称轴线对称地设计。
16.按权利要求7至15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底板(5;5')的至少一个导引元件(14)成型在连接件,尤其是角形零件(1 上,所述角形零件(1 区段性地包围所述载货底板(5;5')的横向侧(6)和/或纵向侧(8,9)。
17.按权利要求7至15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14)与所述载货底板( 材料统一地和/或一体式地设计,尤其是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14)与加固和/或加强所述载货底板(5)的加强元件,优选是加强板材料统一地和/或一体式地设计,最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14)成型在所述加强元件上或者由加强元件成型得出。
18.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底板(5;5')在调高的位置中以其朝向货舱开口的横向侧⑵平放在货舱围壁(3)的位于该处的承载梁⑷高度上的支承缘板(1 上并且在最低位置中间接或者直接地平放在货舱底部,尤其是货舱的底板⑴上。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底板(5;5')在从较高位置尤其与所述保持装置相结合,最优选与所述滑槽导引件(1 相结合地下降时能够这样沿货舱纵向移动,使得仅用于平放在支承缘板(1 上的所述载货底板(5 ;5')横向侧(7)在较低的位置中能够导引经过所述至少一个分别配属于一个较高位置的支承缘板(13)。
20.按权利要求1至19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底板(5)至少在调高的位置中能够以区段(5d)通过优选横向延伸的折叠式枢轴(16)附加地翻折,其中,布置在所述货舱的侧壁( 上的、优选位于所述导引元件(14)与所述折叠式枢轴(16)之间的支座 (17)将所述载货底板(5')不能翻折的区段(5c)支承在其较高的位置中。
21.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货底板(5')不能翻折的区段 (5c)中在其纵向侧(8、9)上设置有开口的凹缺(18),该凹缺(18)在所述载货底板(5') 较低的位置中能够导引经过所述支座(17),尤其是能够从所述支座(17) —旁经过地搁放在所述货舱底板(1)上。
22.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7)这样可调节移动地布置在所述货舱的侧壁( 上,使得所述支座(17)能够从支承位置移动到非使用位置,且相反亦然。
23.一种用于具有货舱的交通工具的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的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设计为滑槽导引件(1 的、能够布置在货舱侧的保持元件,所述载货底板(5 ;5')通过配属的导引元件(14)啮合到所述滑槽导引件(12)中并且能够布置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中,其中,每个滑槽导引件(1 设计带有多个位于不同高度水平上的支承凸肩(lh、12b),并且其中,每个滑槽导引件(12)的各支承凸肩(12a、12b)借助连接缝隙(12c)相连,该连接缝隙(12c)设计成,使得各导引元件(14)在啮合到所述滑槽导引件(1 的情况下能够在各支承凸肩(12a、12b)之间转移,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14)设计成,使得该导引元件(14)在各支承凸肩的支承位置中,尤其沿载货底板纵向观察,形状配合地支承并且保持在各滑槽导引件(1 中,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14)设计成尤其具有这种几何形状和/或外轮廓,使得该导引元件(14)只有在翻开载货底板(5;5')时才能够经由各滑槽导引件(1 相应设计尺寸的连接缝隙(12c)移动到另一高度位置中。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向上敞开的滑槽导引件(12)的出口区域和/或在两个沿竖轴线方向叠置的支承凸肩(lh、12b)之间的连接缝隙区域中设计有倾斜延伸或者相对于竖轴线方向成角度设置的壁区段(1 ),该壁区段以导引斜面的形式能够支承所述导引元件(14)朝向各支承凸肩(12b)滑动。
25.按权利要求23或M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缝隙(1 在从第一支承凸肩(12a)到第二支承凸肩(12b)的过渡区域内设计带有缝隙收缩部(12g),向上和/ 或向下扩宽的支承凸肩区域和/或连接缝隙区域与所述缝隙收缩部(12g)相连。
26.按权利要求M和25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收缩部(12g)由与所述倾斜延伸的壁区段(12e)具有规定的缝隙间距的支承凸肩(12a)构成。
27.按权利要求23至沈之一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由沿载货底板纵向延伸的长条形的缘板(14)构成。
28.按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导引件(12)在向上敞开的滑槽导引区域内和/或在两个沿竖轴线方向叠置的支承凸肩(12a、12b)之间的连接缝隙区域内设计带有至少一个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或翻转半径的壁区段(12d、ia!),使得所述缘板(14)在所述载货底板(5 ;5')翻合和翻开时能够通过规定的翻转运动朝向各支承凸肩(12b)导引地翻转到各高度位置中或者远离各支承凸肩(12b)导引地从各高度位置翻转出ο
29.按权利要求27或观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缘板(14)在装入或装到各支承凸肩(12a、12b)之中或之上的状态下以沿缘板纵向位于前部和/或后部的缘板端部压入支承凸肩侧的卡锁槽(12f)中,其中,尤其在与前部和后部的卡锁槽相结合方面规定,至少一个卡锁槽能够通过规定的力可解除结合地被压入。
30.按权利要求27至四之一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缘板(14)具有菱形的外轮廓,该外轮廓优选相对于沿纵轴线方向和/或竖轴线方向延伸穿过所述缘板 (14)的对称轴线对称地设计。
31.按权利要求23至30之一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底板(5;5')的至少一个导引元件(14)成型在连接件,尤其是角形零件(1 上,所述角形零件(1 区段性地包围所述载货底板(5;5')的横向侧(6)和/或纵向侧(8,9)。
32.按权利要求23至30之一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14)与所述载货底板( 材料统一地和/或一体式地设计,尤其是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 (14)与加固和/或加强所述载货底板(5)的加强元件,优选是加强板材料统一地和/或一体式地设计,最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14)成型在所述加强元件上或者由加强元件成型得出。
33.按权利要求23至32之一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将一个滑槽导引件 (12)作为货舱侧的保持元件布置在所述货舱相对置的侧壁(2)上,所述滑槽导引件(12)分别配属有导引元件(14)作为位于相对置的载货底板侧(8、9)上的载货底板侧的配合元件, 其中优选规定,所述相对置的滑槽导引件(1 设计为相同部件和/或所述相对置的导引元件(14)设计为相同部件。
34.按权利要求23至33之一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滑槽导引件 (12)设计在托架(11)中。
35.按权利要求23至34之一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底板(5;5')在调高的位置中以其朝向货舱开口的横向侧(7)平放在货舱围壁(3)的位于该处的承载梁 (4)高度上的支承缘板(1 上并且在最低位置中间接或者直接地平放在货舱底部,尤其是货舱的底板⑴上。
36.按权利要求35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底板(5;5')在从较高位置与所述滑槽导引件(1 相结合地下降时能够这样沿货舱纵向移动,使得仅用于平放在支承缘板上的所述载货底板(5 ;5')横向侧(7)在较低的位置中能够导引经过所述至少一个分别配属于一个较高位置的支承缘板(13)。
37.按权利要求23至36之一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底板(5)至少在调高的位置中能够以区段(5d)通过优选横向延伸的折叠式枢轴(16)附加地翻折,其中,布置在所述货舱的侧壁( 上的、优选位于所述导引元件(14)与所述折叠式枢轴(16)之间的支座(17)将载货底板(5')不能翻折的区段(5c)支承在其较高的位置中。
38.按权利要求37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货底板(5')不能翻折的区段(5c)中在其纵向侧(8、9)上设置有开口的凹缺(18),该凹缺(18)在所述载货底板 (5')较低的位置中这样与所述支座(17)对齐,使得所述载货底板(5')能够导引经过所述支座(17),尤其是能够从所述支座(17) —旁经过地搁放在所述货舱底板(1)上。
39.按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7)这样可调节移动地布置在所述货舱的侧壁( 上,使得所述支座(17)能够从支承位置移动到非使用位置, 并且反之亦然。
40.按权利要求23至39之一所述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 (5;5')同时设计为两面均可用的底板,使得该载货底板(5 ;5')在翻转换面和未翻转换面的状态下均能够布置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中。
41.一种载货底板,尤其是带有按权利要求1至22之一所述的装置和/或按权利要求 23至40之一所述的保持装置的载货底板。
42.一种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在交通工具货舱内的布置,该载货底板带有按权利要求 1至22之一所述的装置和/或按权利要求23至40之一所述的保持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其具有用于交通工具尤其是汽车的货舱的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其中,载货底板(5;5′)可布置在货舱内规定出的不同高度位置中。按照本发明,载货底板(5;5′)同时设计为两面均可用的底板,使得该载货底板(5;5′)在未翻转换面和翻转换面的状态下均可以布置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中。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利的保持装置、一种载货底板以及一种高度可调的载货底板在交通工具货舱内的布置。
文档编号B60R5/04GK102470798SQ201080029867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3日
发明者G.奥门, O.塞弗林, U.韦劳尔 申请人: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