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减震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654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减震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与受其驱动的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具体讲是发动机减震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的前悬置减震系统中,有一个较重要的组件,称发动机减震连接器, 业内也有人士称发动机减震连接器总成,用于连接发动机和车梁,隔离、降低发动机的震动,提高驾驶室的平顺性。发动机减震连接器主要由支架、螺母、螺栓、支架外管组成,支架由两块竖板和一块底板组成,螺母焊接在支架底板上;支架外管焊接在支架上,用于连接发动机配件;螺栓固定在支架底板上,用于连接车梁。现有技术的发动减震连接器中,螺栓直接铆接在与之匹配的支架底板孔上,经过高强度、长时间的震动,螺栓和固定孔之间不断摩擦形成空隙,产生螺栓松动甚至脱落的问题,导致车辆动力传输中断,不能正常行驶。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加以改进的发动机减震连接器,该发动机减震连接器较好地消除了螺栓和支架间的空隙,保证了螺栓的紧固性,解决了螺栓易松动脱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发动机减震连接器主要由支架、螺母、螺栓、支架外管组成,支架由两块竖板和一块底板组成,螺母焊接在支架底板上;支架外管焊接在支架上,用于连接发动机配件;螺栓固定在支架底板上,用于连接车梁,其技术特点是螺栓和支架底板固定孔均为两个,且分布在底板一端的前后两侧。螺栓根部外圆周面设有若干直牙,直径大于支架底板固定孔直径,由外力冲击挤压插接在支架底板固定孔内;螺栓直牙的高度和支架的厚度相同,挤压后直牙完全没入支架底板固定孔。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螺栓根部外圆周面设有一圈直牙,该设有直牙的螺栓根部的外径大于支架底板固定孔直径,由外力冲击挤压插接在支架底板固定孔内,较好地消除了因长期震动摩擦产生的螺栓和支架间的空隙,防止螺栓松动脱落。作为改进,所述螺栓与支架之间设有焊接点,将螺栓焊接在支架上,保证了螺栓的紧固性,解决了螺栓易松动脱落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减震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支架,11、固定孔,2、螺母,3、螺栓,31、螺栓直牙,4、支架外管,5焊
点ο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和图2所示,发动机减震连接器主要由支架1、螺母2、螺栓3、支架外管4组成,螺母2焊接在支架底板上;支架外管4焊接在支架上,用于连接发动机配件;螺栓3固定在支架底板上,用于连接车梁。其技术特点是螺栓3和支架底板固定孔11均为两个,且分布在底板一端的前后两侧;螺栓3根部外圆周面设有一圈直牙31,该设有直牙31的螺栓3 根部的外径大于支架底板固定孔11直径,利用外力冲击将螺栓3挤压插接在支架底板固定孔11 ;螺栓直牙31的高度和支架1的厚度相同;螺栓直牙31沿圆周均勻分布;螺栓3与支架之间设有焊接点5。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减震连接器,主要由支架(1)、螺母(2)、螺栓(3)、支架外管(4)组成,螺母(2)焊接在支架底板上,支架外管(4)焊接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 根部外圆周面设有一圈直牙(31),该设有直牙(31)的螺栓(3)根部的外径大于支架底板固定孔 (11)的直径,该设有直牙(31)的螺栓(3)根部由外力冲击挤压插接在支架底板固定孔(11) 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减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螺栓(3)和支架底板固定孔 (11)均为两个,且分布在底板一端的前后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减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螺栓直牙(31)的高度和支架(1)的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减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螺栓直牙(31)沿圆周均勻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减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螺栓(3)与支架之间设有焊接点(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减震连接器,主要由支架(1)、螺母(2)、螺栓(3)、支架外管(4)组成,螺母(2)焊接在支架底板上,支架外管(4)焊接在支架上,螺栓(3)固定在支架底板上;其技术特点是螺栓(3)和支架底板固定孔(11)均为两个,且分布在底板一端的前后两侧;螺栓(3)根部外圆周面设有一圈直牙(31),该设有直牙(31)的螺栓(3)根部的外径大于支架底板固定孔(11)的直径,该设有直牙(31)的螺栓(3)根部由外力冲击挤压插接在支架底板固定孔(11)内,螺栓(3)与支架之间设有焊接点(5);其优点是较好地消除了因长期震动摩擦产生的螺栓和支架间的空隙,防止螺栓松动脱落,保证了螺栓的紧固性,解决了螺栓易松动脱落的问题。
文档编号B60K5/12GK202098265SQ201120177108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0日
发明者郑筱桦 申请人:宁波联合华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