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173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高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将座椅升高或降低的汽车用一体升高
直O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座椅升高机构大多只能对座椅的座垫某一部分进行升降,这种升高机构包括固定在座椅滑轨上的前固定支架、传动轴芯、升降齿板、联动杆、联动片、后固定支架、座板支架、座板,转动传动轴芯使升降齿板顺(逆)时针转动,迫使联动杆带动联动片绕后固定支架转动,座板支架会带动座板上下移动,使座垫实现升降功能。这种机构只能实现座垫前部或后部升高,用这种升高机构要想使座垫的前部和后部都具备升降功能时就必须配备两个类似的机构,从而使座椅的组装工序增多,座椅结构复杂化,且成本会相应增加。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能够同时将座椅整体一体升高,而且组装简单、操作方便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包括左右两侧设置的座架固定支架组合、设置于一侧所述座架固定支架组合上的升高器、与所述升高器连接的后联动组合和位于所述座架固定支架前端的前联动组合,所述座架固定支架组合包括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 所述前联动组合和所述后联动组合均可绕其自身前端部旋转,所述前联动组合与所述后联动组合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别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所述升高器抬起或放下所述后联动组合。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还可以是所述升高器包括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支架外侧的升高泵、穿过所述上固定支架的小齿轮、铰接于所述下固定支架内侧的大齿轮板,所述大齿轮板的活动端与所述后联动组合连接,所述升高泵与所述小齿轮前端啮合,所述小齿轮的后端与所述大齿轮板上齿啮合,所述升高泵上固定有升高手柄。所述后联动组合包括后联动杆和后联动片,所述大齿轮板的前端铰接在所述下固定支架上,所述大齿轮板的自由端套设于所述后联动杆一端,所述后联动片前端铰接于所述上下固定支架上,所述后联动片的后端套设在所述后联动杆上,所述后联动杆的两端固定在两侧的上固定支架之间。所述后联动片的前端通过台阶螺栓固定在所述下固定支架上。所述后联动杆端部设置扭力杆,所述扭力杆端部穿过位于另一侧的上固定支架并固定在所述后联动杆内部,所述扭力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上固定支架外侧。所述扭力杆上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位于所述上固定支架内。所述前联动组合包括前联动杆和后端套设在所述前联动杆的两端的两个前联动片,所述前联动杆固定在两侧的上固定支架之间,两个前联动片的前端铰接于所述下固定支架上。所述两个前联动片的前端通过台阶螺栓铰接于所述下固定支架上,所述前联动杆的两端通过台阶螺栓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支架的之间。所述下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在左右边板中间的两根固定杆。所述两根固定杆通过台阶螺栓固定在所述左右边板上。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其包括左右两侧设置的座架固定支架组合、 设置于一侧所述座架固定支架组合上的升高器、与所述升高器连接的后联动组合和位于所述座架固定支架前端的前联动组合,所述座架固定支架组合包括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所述前联动组合和所述后联动组合均可绕其自身前端部旋转,所述前联动组合与所述后联动组合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别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所述升高器抬起或放下所述后联动组合。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升高器抬起或放下所述后联动组合,进而带动上固定支架上升,上固定支架带动固定在其上前联动组合运动,进而达到上固定支架的前端和后端均一体上升的目的,而且只需要一套升高器即可,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安装和拆卸均比较方便,而且操作时只需要对升高器进行操作即可实现对座椅的抬升或下降的操作,方便可靠。

图1本实用新型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组装图。图2本实用新型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拆分示意图。图号说明1…上固定支架4…小齿轮7…后联动杆10…扭力杆13…前联动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2,包括左右两侧设置的座架固定支架组合、设置于一侧所述座架固定支架组合上的升高器、与所述升高器连接的后联动组合和位于所述座架固定支架前端的前联动组合,所述座架固定支架组合包括上固定支架1和下固定支架2,所述后联动组合和所述后联动组合均可绕其自身前端部旋转,所述前联动组合与所述后联动组合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别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支架1和下固定支架2,所述升高器抬起或放下所述后联动组合。座架固定支架组合的作用是将用于传递升高和降低的力。使用时,升高泵3作用,抬起或降下后联动组合,后联动组合上升或下降,进而抬升上固定支架1的后端,由于上固定支架1与前联动组合连接,因此,前联动组合运行,允许上固定支架1的前端也上升或下降,从而达到一体上升或下降的目的。而且只需要一套
2…下固定支架 5…大齿轮板 8…后联动片 11…轴套 14…固定杆
3…升高泵 6…升高手柄 9···台阶螺栓 12…前联动杆 15…齿轮固定支架
4升高器即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和拆卸均比较方便,而且操作时只需要对升高器进行操作即可实现对座椅的抬升或下降的操作,方便可靠。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2,具体可以是所述升高器包括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支架1外侧的升高泵3、穿过所述上固定支架1的小齿轮4、铰接于所述下固定支架2内侧的大齿轮板5,所述大齿轮板5的活动端与所述后联动组合连接,所述升高泵3与所述小齿轮4前端啮合,所述小齿轮4的后端与所述大齿轮板5上齿啮合,所述升高泵3上固定有升高手柄6。这样,升高手柄6带动升高泵3向上或向下旋转一定角度, 进而带动与其啮合的小齿轮4旋转,小齿轮4的旋转通过与小齿轮4的后端的齿和大齿轮板5上的齿之间的啮合将旋转运动传递至大齿轮板5上,大齿轮板5向下或向上旋转,而由于大齿轮板5的一端铰接在下固定支架2上,因此大齿轮板5的活动端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后联动组合的后部上升或下降,由于前联动组合的作用,因此带动上固定支架1的前端和后端整体上升或下降,完成一体升高或降低。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后联动组合包括后联动杆7和后联动片8,所述大齿轮板5的前端铰接在所述下固定支架2上, 所述大齿轮板5的自由端套设于所述后联动杆7 —端,所述后联动片8前端铰接于所述上下固定支架2上,所述后联动片8的后端套设在所述后联动杆7上,所述后联动杆7的两端固定在两侧的上固定支架1之间。这样,大齿轮板5的自由端即后端上升或者下降,带动后联动杆7上升或下降,由于后联动杆7的另一端在后联动片8的作用下也上升或下降,进而带动与后联动杆7固定的上固定支架1后端左右两侧均同时上升或下降,同时通过前联动组合带动上固定支架1的左右两侧前端均同时上升或下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后联动片8的前端通过台阶螺栓9固定在所述下固定支架2上。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使用台阶螺栓9的优点是安装和拆卸方便。还可以是所述后联动杆7端部设置扭力杆10,所述扭力杆10端部穿过位于另一侧的上固定支架1并固定在所述后联动杆7内部,所述扭力杆1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上固定支架1外侧。这样扭力杆10支撑重力,保证在抬升上固定支架1 一侧的同时,另一侧也同时被抬升,均勻分布座椅和座椅上的乘客的重力。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扭力杆10上设有轴套11,所述轴套11位于所述上固定支架1内。设置轴套11的作用是避免扭力杆10的磨损。另外,下齿轮和大齿轮板通过齿轮固定支架15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2,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前联动组合包括前联动杆12和后端套设在所述前联动杆12的两端的两个前联动片13,所述前联动杆12固定在两侧的上固定支架1之间,两个前联动片13的前端铰接于所述下固定支架2上。这样,在上固定支架1的后端在后联动组合的作用下上升时,上固定支架1前端向上向前移动,进而带动前联动杆12向上向前移动,然后前联动片13保证前联动杆12可向上并向前移动,保证整个座椅一体上升,同时支撑上固定支架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两个前联动片13的前端通过台阶螺栓9铰接于所述下固定支架2上, 所述前联动杆12的两端通过台阶螺栓9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支架1的之间。使用台阶螺栓 9固定的优点在于可以牢固固定,而且方便安装和拆卸。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2,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下固定支架2包括固定在左右边板中间的两根固定杆14。固定杆14的作用是将下固定支架2的结构固定的更加稳固,方便上固定支架1的上升或下降。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两根固定杆14通过台阶螺栓9固定在所述左右边板上。使用台阶螺栓9固定的优点在于可以牢固固定,而且方便安装和拆卸。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侧设置的座架固定支架组合、设置于一侧所述座架固定支架组合上的升高器、与所述升高器连接的后联动组合和位于所述座架固定支架前端的前联动组合,所述座架固定支架组合包括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所述前联动组合和所述后联动组合均可绕其自身前端部旋转,所述前联动组合与所述后联动组合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别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所述升高器抬起或放下所述后联动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高器包括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支架外侧的升高泵、穿过所述上固定支架的小齿轮、铰接于所述下固定支架内侧的大齿轮板,所述大齿轮板的活动端与所述后联动组合连接,所述升高泵与所述小齿轮前端啮合,所述小齿轮的后端与所述大齿轮板上齿啮合,所述升高泵上固定有升高手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联动组合包括后联动杆和后联动片,所述大齿轮板的前端铰接在所述下固定支架上,所述大齿轮板的自由端套设于所述后联动杆一端,所述后联动片前端铰接于所述上下固定支架上,所述后联动片的后端套设在所述后联动杆上,所述后联动杆的两端固定在两侧的上固定支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联动片的前端通过台阶螺栓固定在所述下固定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联动杆端部设置扭力杆,所述扭力杆端部穿过位于另一侧的上固定支架并固定在所述后联动杆内部,所述扭力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上固定支架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杆上设有轴套, 所述轴套位于所述上固定支架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联动组合包括前联动杆和后端套设在所述前联动杆的两端的两个前联动片,所述前联动杆固定在两侧的上固定支架之间,两个前联动片的前端铰接于所述下固定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前联动片的前端通过台阶螺栓铰接于所述下固定支架上,所述前联动杆的两端通过台阶螺栓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支架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在左右边板中间的两根固定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固定杆通过台阶螺栓固定在所述左右边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包括左右两侧设置的座架固定支架组合、设置于一侧所述座架固定支架组合上的升高器、与所述升高器连接的后联动组合和位于所述座架固定支架前端的前联动组合,所述座架固定支架组合包括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所述前联动组合和所述后联动组合均可绕其自身前端部旋转,所述前联动组合与所述后联动组合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别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所述升高器抬起或放下所述后联动组合。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一体升高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能够同时将座椅整体一体升高,而且组装简单、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B60N2/16GK202271867SQ20112038433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1日
发明者刘新民, 唐天宝, 尹帮付, 张怀华, 李润民 申请人:湖南长丰汽车沙发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