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运行机动车前大灯的气体放电灯的方法

文档序号:384848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来运行机动车前大灯的气体放电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来运行机动车前大灯的气体放电灯的方法,并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8前序部分所述的控制装置。当然从现有技术中已知这种方法和这种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前大灯设置在车辆的正面区域中,并用来照亮车辆前方的车道。该气体放电灯在此起光源的作用,它的光线由前大灯以期望光分布的形式(例如近光灯光分布或远光灯光分布)分布在前大灯的前方地带中,尤其分布在车道上。气体放电灯具有充满了气体的玻璃烧瓶,至少两个电极位于该玻璃烧瓶中。通过点燃气体放电灯,在电极之间产生发射光线的电弧,通过持续地提供电功率给电极来维持该电弧。通过控制装置,例如控制设备来控制电功率的输入。在此,气体放电灯在第一运行模式中以相对较高的功率和交流电压进行运行。该较高的功率在此例如相当于气体放电灯的额定功率。该功率由控制装置控制和传输。该控制和传输伴随着功率损失,它在控制装置中作为热量释放,并且它会引起控制装置的自身变热以及热量负荷。该热量负荷与控制装置的由控制装置的周围环境产生的热量负载叠加。该控制装置例如设置在发动机舱或前大灯中,并因此设置在温度可能超过100摄氏度的环境中。如果热量负荷超过正常的程度,则它会影响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极端情况下会导致提前失效。为了避免这一点,在前述现有技术中的气体放电灯在第二运行模式中暂时受限地以相对较少的功率和直流电压进行运行。就此而言,该第二运行模式在控制装置方面是构件-保护运行。通过以较低功率来运行,来降低自身变热。在交流电压运行中,功率只会相对细微地降低。在交流电运行中,太大程度的降低会导致电弧的不期望的不稳定性,这可能会导致电弧的熄灭。相反,在直流电运行中,该功率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而不必考虑上述不稳定性。对于额定功率为25瓦的气体放电灯来说,该功率可在交流电压运行中降至约21瓦,在直流电压运行时可降至18瓦,而电弧不会出现不稳定性。由于功率在直流电运行时下降得更强烈,会产生更大的趋势来限制控制装置的自热。通常根据控制设备内部温度和/或控制装置的损失功率进行第一运行模式到第二运行模式的转换,其中还可考虑外部影响,例如当前的环境温度和当前的汽车电网电压。已指出,与不那么经常在直流电运行中运行的气体放电灯相比,经常在直流电运行中驱动的气体放电灯失效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保护控制装置以免热量过载意味着增大了气体放电灯的失效风险。

发明内容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是,相应地改善已知的方法和已知的控制装置,使得能够进一步确保对控制装置的保护,以免热量过载,但同时还能降低气体放电灯的上升的失灵风险。此目的分别借助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得以实现。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直流电压的极性在从第一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二运行模式时根据在第二运行模式的至少一个在前运行阶段中的直流电压的极性预先设定。本发明是以这种认知为基础的,即已知的直流电运行可能会导致电极的不均匀烧损,它会提闻失灵概率。本发明是以这种构思为基础的,即在运行阶段(在该运行阶段中气体放电灯在第二运行模式中以直流电压进行运行)中分别这样来预先给定电极上的极性,使得至少经过第二运行模式的多个运行阶段,在气体放电灯的电极上的直流电压极性基本上时间对称地分布。通过直流电压极性的对称分布,可达到电极的更均匀的烧损,因此在本发明中可有利地更迟地达到磨损极限,从该磨损极限开始就必须考虑失灵。因此,用来保持保护控制装置的第二运行模式,而不必考虑气体放电灯的更高的失灵概率。为此,按本发明的方法在控制装置中需要逻辑单元和永久存储器(例如具有集成的数据-EEPROM的微控制器)。通过永久存储器,在直流电压模式下至少最后阶段的极性的历史即便在控制单元的通电重置之后也能存储,并可通过集成在控制装置中的逻辑单元进行处理。通过在后继的直流电压-运行阶段中转换极性,可在灯的整个使用寿命中实现基本上稳定均匀的电极烧损。因此尽管降低了功率,仍能为气体放电灯的整个预先设计的使用寿命确保稳定的光运行。在本发明的方法优选的第一构造方案中,与在前直流电压-运行阶段(第二运行模式)中的极性相比,在第二运行模式的每个新的运行阶段的开端变换直流电压的相应极性。在此,应用在第二运行模式中的相应极性分别存储在永久存储器中。在用于第二运行模式的下一个要求中,集成在控制装置中的逻辑单元根据存储的极性选出相反的、用来运行气体放电灯的极性,并以当前极性覆盖永久存储器中的相应信息。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必须有非常小的永久存储器,其中一个二进制数位的存储元件就足够了。在该方法备选的第二构造方案中,确定第二运行模式中的每个新的运行阶段的持续时间,并且直流电压的各个极性经过第二运行模式的多个运行阶段对称地分布。该构造方案的前提条件是,存储第二运行模式的运行阶段的实际持续时间,并存储以适当的时间分辨率在此施加的极性。这一点例如在逻辑单元中这样实现,即计数器读数在施加第一极性时有规律地增大,并在施加第二极性时有规律地减小,其中该极性在直流电压-运行阶段的开端分别这样规定,即计数器读数的绝对值缩小。在直流电压-运行阶段较短的情况下,气体放电灯在多个直流电压-运行阶段期间依次以相同的极性在电极上运行,例如为了将较大的计数器读数逐渐地通过多个相继的直流电压-运行阶段降低,该较大的计数器读数在较长的直流电压-运行阶段中产生。因此,在时间进程中,在计数器读数的零点或基本值的周围产生极性的交替进程。因此经过第二运行模式的多个运行阶段,可实现精确的极性对称分布。在第二运行模式中的当前阶段的极性分别按标准进行选择,以便借助正极和负极来实现平衡的、对称的运行。该方法因此有利地基本上与外部事件的时间分布无关,这些外部事件触发了第二运行模式中的阶段。
还优选的是,监测在第二运行模式中的运行阶段的持续时间,其中在超出定义为最大值的运行持续时间时,变换直流电压的相应极性。因此,在第二运行模式的唯一一个运行阶段中长时间施加相同极性时,避免了在气体放电灯中的单侧电极磨损(电极烧损)。该持续时间基本上由气体放电灯的结构、电极的材料以及当前的汽车电网电压来决定,因此受时间制约的极性变换在此可在几分钟(例如5分钟)之后进行。在两个前述构造方案中可以集成在时间上监测具有均匀施加的极性的运行阶段。由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得出其它优点。应理解,以上提到的以及下面还将阐述的特征不仅可应用在各自说明的组合中,也右在其它组合中或单独地应用,而不会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在以下描述中进行详细阐述。在此分别以示意形式示出了:图1示出了气体放电灯的功能方块视图,其具有其运行所需的控制装置-功能;图2示出了图1的控制设备的功能方块视图;图3在流程图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4示出了与时间有关的信号视图,用来显示图3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5在流程图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6在流程图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部分流程;图7在时间格栅图中示出了施加到图1的气体放电灯上的极性,用来阐述图5和6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8在信号视图中示出了图5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以及图9在信号视图中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流程。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的元件或至少在其功能上相同的元件。图1示出了具有电能的存储器12和控制装置的气体放电灯10。在此,控制装置理解为这样的结构单元,即借助它来控制气体放电灯10的运行。该控制装置在此可作为单独的控制设备14来实现,它通过单独的点火设备16与气体放电灯10相连。在备选的构造方案中,该控制装置是由控制设备14和点火设备16(形式为预接通设备13)构成的结构上集成的单元。还可能的是,该控制单元作为整体模块17作为结构上集成的单元来实现,其具有控制设备14、点火设备16和气体放电灯10。在控制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36,用来确定控制装置的内部温度。根据构造方案而定,该第一温度传感器36相应设置在控制设备14、结构单元46或整体模块17的内部。在图1所示的构造方案中,第一温度传感器36设置在控制设备14中。第二温度传感器38设置在控制装置的外部,通过该第二温度传感器可检测到控制装置13的环境温度。该温度传感器36和38在此可例如包含与温度有关的电阻或热电偶。
气体放电灯10具有充满了气体的玻璃烧瓶18和至少两个电极20、22。在气体放电灯10运行时,作为电弧24发出稳定光线的气体放电在电极20和22之间点燃,并通过提供电功率来维持。电能从存储器12中提取,该存储器在构造方案中是指机动车的整车电源的能量存储器,尤其是指车辆蓄电池。点火设备16提供了点火电压,用来点燃气体放电灯IO。该控制设备14用来给点火设备16提供输入电压,并为气体放电灯10的运行提供运行电压。该电压通过控制设备14从机动车的汽车电网电压中产生。该控制设备14驱动和监测气体放电灯10,它从汽车电网电压中产生临时电压(约1000伏)作为点火设备16的输入电压,该输入电压然后由点火设备转换成点火电压(约25000伏),并且在电弧24点燃之后产生运行电压,用来持续地运行气体放电灯。此外,控制设备14促使点火设备16点燃气体放电灯10中的电弧,它在气体放电灯10冷却的情况下在起动阶段中控制电流输入,并且在静止运行中功率受控地给气体放电灯10供能。此外,该控制设备14优选这设计,即在控制气体放电灯10时在很大程度上调节汽车电网电压的波动。如果气体放电灯10例如由于在汽车电网电压中的极端电压扰动而熄灭,则控制设备14促使点火设备16自动地立即再次点燃气体放电灯10。在从无电弧24的断开状态过渡到产生稳定光线的状态时,可分成多个阶段,它们称为点火、转接和起动。接在后面的是正常运行,其具有稳定燃烧的电弧24。为了点火,首先把点火电压脉冲施加到电极上。该点火电压脉冲非常短,并导致气体微粒在电极之间的电场中进行电离。在市面上常见的用于机动车前大灯的气体放电灯中,脉冲状的点火电压在20和30千伏之间。随后在称为转接的阶段中,存储在放大-电容器中的能量的作用是,这样强烈地加速电离的气体微粒,使得通过碰冲电离在电极之间出现雪崩状的电荷击穿,它点燃并且维持电弧。在此,之前增压至约400伏的放大-电容器的电压下降至在稳定运行时形成的燃烧电压。为对含汞的灯来说,该燃烧电压约为80伏(汞=水银)。无汞灯以43伏的燃烧电压运行。通常适用的是,燃烧电压根据灯的设计可在30伏和120伏之间。该转接阶段例如长几百微秒。接在转接后面的是,借助短暂的直流电运行来实现气体放电灯的起动,其用来快速地加热电极。该直流电阶段的典型长度是20和80毫秒之间。通常,长度相同的、具有相反极性的第二直流电阶段连接到第一直流电阶段上。在直流电运行之后,气体放电灯以频率为250Hz至800Hz (尤其是约400Hz)的交流电压并且以与灯设计有关的、在两个电极之间的燃烧电压值(它在30和120伏之间)运行。在此,该灯首先以比额定功率更高的电功率来运行。具有更高电功率的运行的时间段还一直计算到起动阶段,并用来加速20、22的加热。在起动之后,气体放电灯10继续以上述频率和电压的交流电压运行,但是不再以比额定功率更高的功率来进行该运行。在此,具有交流电压的运行用来限制电极烧损。借助交流电压和额定功率来进行的运行是指第一运行模式。此外,控制设备14优选这样设计,即气体放电灯10为保护(控制设备)自身的热负荷短暂地用较低的功率在第二运行模式(构件-保护运行)下运行,以便降低控制设备14中的温度或至少限制升温。控制装置还必须借助降低的功率来确保气体放电灯10中的电弧24的安全或稳定的运行,并尤其避免电弧24的熄灭。出于此原因,在运行模式从正常运行转换成降低功率的第二运行模式之后,气体放电灯10以直流电压来运行(直流电压模式)。即使在功率降低的情况下,该直流电压模式也能实现电弧24的稳定运行。在此,功率可降低约25%。图2尤其在详细视图中示出了控制设备14。该控制设备14包含带有微处理器28和电子存储元件30的计算机装置26,该存储元件优选作为永久存储器来实现。该永久存储器30是这样的存储器,即它的存储数据即使没有持续的能量输入也能保存。该控制设备14这样设计,即运行该方法并且控制气体放电灯10的点火。为了在降低功率的第二运行模式(在直流电压中)下运行气体放电灯10,该控制设备14额外地具有转换装置32,用来转换可在气体放电灯10的电极20和22上施加的极性。该转换装置32包含四个转换元件34,它们可通过机算机装置26借助逻辑判断(它们在微处理器28中综合)来转换。通过成对地进行转换元件34的转换,可在电极20和22上变换相应的极性。在此,在图2中彼此相对而置的开关分别处在相同的开关位置上,其中彼此相邻的开关分别同步地处在彼此互补的开关位置上。下面阐述发按本发明的三个实施例的流程,用来在降低功率的直流电运行中转换气体放电灯10的电极20和22上的极性。作为起始点,假设气体放电灯10当前在正常运行模式下运行,即以交流电压运行。在控制设备14中确定在该正常运行时执行的标准,用来从正常运行转换成降低功率的第二运行模式。这一点例如可通过温度传感器36的信号来实现,借助它来探测控制设备14的内部温度。备选地或补充地,这一点可通过检测控制装置13的损失功率来实现。该损失功率可例如从内部温度和特性曲线中得出,该特性曲线例如描述了损失功率与在控制设备14中已知的运行参数之间的关系,所述运行参数例如指在气体放电灯10的电极20和22上或在控制装置的相应输出端或测量点上的电流和电压。图3在流程图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在询问100中检查,用来转换到具有较低功率的构件-保护运行的标准是否满足。为此,在构造方案中将检测到的温度值和/或损失功率值与预先设定的阀值进行比较。在此还考虑外部影响因素,例如可通过温度传感器38探测到的控制装置13的环境温度和/或当前的汽车电网电压。汽车电网电压要么在控制设备14就已知,要么它们可例如通过机动车的总线系统来这样确定,即,多个控制设备和/或传感器连接得可实现数据交换。这种总线系统的例子是已知的CAN-总线。在汽车电网电压较低时,该控制设备例如在调节灯光功率时设定更高的电流,这会增大控制设备的自热。如果发现超出边界值,则在控制设备14中在直流电压模式下转换为降低功率的运行模式。为此,在步骤110中从永久存储器中读出用于极性的标记,它例如在直流电压模式下在最后的运行阶段中施加到电极20上。该永久存储器在此局限于二进制数位(BH)。随后,在步骤120中气体放电灯10的电极20和22以相反的极性和相应降低的功率以直流电压进行控制。在步骤130中,将当前施加到电极20上的极性的标记存储在永久存储器30中。
图4示出了经过四个时间上不同长度的运行阶段在降低功率的第二运行模式下在直流电压模式下分别施加在电极20上的极性P(+/_)。在图4中没有示出在具有交流电压的正常运行下的运行阶段。这些运行阶段通过时间来表示。图4示出了,极性P在每个新的运行阶段中变换,并且至少经过直流电压模式中的多个运行阶段在气体放电灯10的电极20和22上获得了直流电压极性的几乎时间上对称的分布。从而避免电极20和22的不均匀的烧损。在直流电压模式下进行运行期间,由控制设备14反复地检查,是否重新满足对于返回到气体放电灯10的第一运行模式的正常运行的标准。如果是,则转换到具有交流电压的正常运行,并且按本发明的方法结束。通过该构造方案还不能确保在正极和负极方面完全平衡的直流电运行,因为第二运行模式的持续时间可以波动。如同从图4的例子可看到的一样,施加到电极20上的负极的持续时间明显比施加到电极20上的正极的持续时间更长。正极和负极的比例取决于外部事件的时间分布,其触发第二运行模式中的运行。图5示出了流程图,其具有按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二改善的实施例的流程。第二构造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直流电压模式下的运行的持续时间连同分别施加到电极20和22上的极性一起进行检测和评估。该评估的结果确定了在直流电模式下的后继运行阶段的极性。图7示例性地示出了(从零线开始)在直流电模式五个运行阶段中下计数器读数Zl的走向,其中位于其间的交流电压-正常运行阶段分别没有示出。在电极20为正极P时往上计数。在电极20上为负极P时往下计数。图8示出了分别在气体放电灯10的示例性选出的电极20上施加的极性P。如同参照图3已阐述的一样,在图5的询问100中检查,是否超出了预先定义的边界值,其表示超出了控制设备14的内部温度和/或损失功率。在此还适用于图3的第一构造方案的边界条件。如果检测到边界值的超出,则在控制设备14中转换成在直流电压模式下的功率下降的第二运行模式。为此在询问150中检测到图7的计数器读数与零线的偏差的方向。如果图7中的偏差在零线上方,则在步骤160中在电极20上施加负极,以便在零上往下计算。相反,在步骤170中将正极施加到电极20上。在步骤180、190中,计数器读数分别根据极性和计数节奏来更新。由此,通过时间t在直流电压模式下其它运行阶段之后产生交替的走向和零线。尤其在从第二运行阶段过渡到第三运行阶段(参照图7和8)时,第二实施例尤其具有优点。在第二运行阶段中负极施加到电极20上(参照图8),计数器读数往下计数。在第三运行阶段的开始,该计数器读数还在零线的上方。作为结果,气体放电灯10在此构造方案中在构件-保护运行的第三运行阶段中重新以负极在电极20上运行,如同已在第二运行阶段中已出现的情况一样。只有在图7中已低出零线之后,在第四运行阶段开始时电极20再次以正极进行运行。图8示出了气体放电灯10的电极20上的直流电压极性基本上时间对称地分布,其中比该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更好地避免了电极20和22的不均匀烧损。具有正极和负极的运行阶段经过多个运行阶段整体上具有时间上几乎相同的持续时间。而在整个方法期间控制设备14在直流电压模式下检查,是否再次存在用于气体放电灯10的正常运行的标准。如果是的,则转换到具有交流电压的正常运行,并且按本发明的方法结束。图6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其中图6的用于第三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的流程必须与图5的流程结合起来。因此,第三实施例是第二实施例的可能的改进方案。其特征尤其在于,除了第二实施例的特征以外,通过该方法来监测在直流电压模式下具有始终不变的施加的电极、还在持续的运行阶段已经经过的时间,并限制最大值。在长时间持续且连续的直流电压-运行阶段中,没有这种限制可能会在气体放电灯10中导致单侧的电极烧损,这可能会缩短气体放电灯10使用寿命。该监测可例如在控制设备14中通过计数器来实现,其中在达到了计数器的预先定义的时间边界值时,变换电极20和22上的极性。如果用来转换到气体放电灯10在交流电压模式下的正常运行的标准还不存在,即在直流电压模式下当前的运行阶段还没有结束,也任然进行该变换。在图6中,在询问210中比较还在持续的、带有在示例性显示的电极20上施加的负极的运行阶段的持续时间与预先定义的边界值。备选地,根据图5中的方法正好位于哪个分支上而定,在询问220中比较还在持续的运行阶段的持续时间(带有在电极20上施加的正极)与预先定义的边界值。预先定义的边界值在这两种情况下可以是相同的。如果达到了预先定义的边界值,则气体放电灯10以相反的极性(见连接器A或B)继续运行。图7示出了在直流电压模式下的五个运行阶段的走向,图9示出了在应用按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在示例性显示的电极20上施加的极性P的相对应的走向。图9示例性地把预先定义的边界值假设为用于计数器读数的数值4。该第一运行阶段以在电极20上的正极开始。在经过四个计数循环之后,它的总和用附图标记40来表示,达到了预先定义的边界值,因此第三实施例的方法变换了电极20和22上的极性,尽管在直流电压模式下第一运行阶段还未结束。在第二运行阶段的开端,电极20和22上的极性再次变换,正极被施加到电极20上。在经过第二运行阶段之后,还没有达到预先定义的边界值。因此按第二实施例,在第三运行阶段开端才再次变换极性。负极施加到电极20上。在经过四个计数循环40之后,在第三运行阶段中再次变换电极20上的极性,尽管第三运行阶段在直流电压模式下还未结束。电极20和22上的极性在其它运行阶段中相应地施加。通过第三实施例,即在直流电压模式下一方面经过多个运行阶段在气体放电灯10的电极20上的极性在时间上对称地分布,另一方面通过单侧施加的电极的短暂阶段可优化气体放电灯10的使用寿命。由于在单侧施加的极性中在达到了预先定义的时间边界值之后极性在相应运行阶段终结之前变换(未示出),图6示出的方法步骤同样可应用在按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以便在此也阻止气体放电灯的电极的单侧烧损。还可考虑的是用来运行机动车前大灯的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的另一方法,其中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在第一运行模式中以相对较高的功率和交流电压进行运行,并在第二运行模式中在时间上受限地以相对较低的功率和直流电压进行运行,其中在第二运行模式中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之后变换气体放电灯的电极上的极性。该极性的变化在此与第二运行模式中的新的运行阶段的开始没有关系,并且使气体放电灯的电极上的极性精确对称地分布。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来运行机动车前大灯的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10)的方法,其中该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10)在第一运行模式中以相对较高的功率和交流电压进行运行,并且在第二运行模式中时间受限地以相对较低的功率和直流电压进行运行,其特征在于,在从第一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二运行模式时根据第二运行模式的至少一个在前运行阶段中的直流电压的极性预先设定直流电压的极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运行模式相当于正常运行,而第二运行模式相当于构件-保护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第二运行模式的在前运行阶段中的极性相比,在第二运行模式的每个新的运行阶段的开始变换直流电压的相应极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二运行模式中的每个新的运行阶段的持续时间,其中直流电压的相应极性经过第二运行模式的多个运行阶段对称地分布。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在第二运行模式中的运行阶段的持续时间,其中,在超出定义为最大值的运行持续时间时,变换直流电压的相应极性。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实施该方法的、用来运行气体放电灯(10)的控制装置(13)的内部温度和/或根据控制装置(13)的损失功率来触发从第一运行模式到第二运行模式的转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控制装置(13)的环境温度和/或根据用来运行气体放电灯(10)的汽车电网电压来触发从第一运行模式到第二运行模式的转换。
8.—种控制装置(13),其设计用来运行机动车前大灯的气体放电灯(10),使得气体放电灯(10)在第一运行模式中以相对较高的功率和交流电压来运行,并且在第二运行模式中时间受限地以相对较低的功率和直流电压来运行,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13)这样设计,使得在从第一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二运行模式时根据在第二运行模式的至少一个在前运行阶段中的直流电压的极性预先设定直流电压的极性。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装置(13),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13)设计用来控制按权利要求2至7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流程。
10.按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控制装置(13),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配备有至少一个用于测定温度的传感器元件(36、3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运行机动车前大灯的气体放电灯(10)的方法,其中该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10)在第一运行模式中以相对较高的功率和交流电压进行运行,并且在第二运行模式中以相对较低的功率和直流电压进行运行。直流电压的极性在从第一运行模式变换到第二运行模式时根据直流电压的极性在第二运行模式的至少一个在前运行阶段中预先设定。
文档编号B60Q1/00GK103109583SQ201180044762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6日
发明者多米尼克·内瑟尔, 克里斯蒂安·约翰 申请人:汽车照明罗伊特林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