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固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823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用固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线装置,具体是一种车用固线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特殊用途的车辆,比如警用车辆、电视转播用车、部分野外作业用车等,会在车辆外部临时安装一些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大多是直接接在车载电源上。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在电子设备与车载电源的输出端接口之间有一条供电专用的电线,往往这条电线是直接放在车顶或前引擎盖上,势必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车晃动使其与车身发生摩擦。因此在这类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就会对车辆外部固线提出更高的要求,避免其与车身发生摩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用固线装置,该装置能有效保证临时安装的电·子设备稳固置于车辆外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用固线装置由软橡胶、塑料盒、环形磁铁块、舌片、短柱体、长柱体、有毛面和钩面的粘扣带和固定片组成;塑料盒底面设有舌片,短柱体立于塑料盒上表面,其柱体的底端与塑料盒上表面相连接,长柱体位于塑料盒中央,其柱体底端与塑料盒的底面中心相连接,其柱体顶端在塑料盒上表面的上方;有毛面和钩面的粘扣带卷曲时毛面在内钩面在夕卜,其一端有两个孔分别套在短柱体和长柱体上;固定片穿过短柱体和长柱体置于有毛面和钩面的粘扣带的上方;软橡胶包裹在整个塑料盒、短柱体和长柱体的外面,舌片伸出塑料盒和软橡胶外;环形磁铁块穿过长柱体、置于塑料盒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车用固线装置,该装置有环形磁铁块能有效保证临时安装的电子设备稳固置于车辆外部,它能有效解决车辆外部临时布线时电线的固定问题,并有效满足布线者在车身外表面按照意愿布置线路走向的需求。

图I是本实用新型车用固线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用固线装置A-A剖面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用固线装置的塑料盒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软橡胶I、塑料盒2、环形磁铁块3、舌片4、短柱体5、长柱体6、有毛面和钩面的粘扣带7、固定片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应用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如图I所示,一种车用固线装置由软橡胶I、塑料盒2、环形磁铁块
3、舌片4、短柱体5、长柱体6、有毛面和钩面的粘扣带7和固定片8组成;塑料盒2底面设有舌片4,短柱体5立于塑料盒2上表面,其柱体的底端与塑料盒2上表面相连接,长柱体6位于塑料盒2中央,其柱体底端与塑料盒2的底面中心相连接,其柱体顶端在塑料盒2上表面的上方;有毛面和钩面的粘扣带7卷曲时毛面在内钩面在外,其一端有两个孔分别套在短柱体5和长柱体6上;固定片8穿过短柱体5和长柱体6置于有毛面和钩面粘扣带7的上方;软橡胶I包裹在整个塑料盒2、短柱体5和长柱体6的外面,舌片4伸出塑料盒2和软橡胶I外;环形磁铁块3穿过长柱体6、置于塑料盒2内。具体应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车用固线装置于车身外表面,由于车用固线装置有环形磁铁块3使车用固线装置与车身外表面紧贴,避免 其与车身发生摩擦,能有效保证临时安装的电子设备稳固置于车辆外部。舌片4从塑料盒2延伸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从车身外表面取车用固线装置时候更加方便,使用者只需向上提拉舌片就可将车用固线装置从车身外表面取下。软橡胶I用于包裹塑料盒2,目的是为了避免塑料盒2碰坏车漆。短柱体5立于塑料盒2上表面,短柱体5底端与塑料盒2上表面相连接。长柱体6位于塑料盒2中央,长柱体6的底端与塑料盒2的底面中心相连接,并且有一部分立于塑料盒上表面之上。有毛面和钩面的粘扣带7,粘扣带卷曲时毛面在内钩面在外,用于缠绕电线起到绑定电线的目的。有毛面和钩面的粘扣带7 —端有两个孔,分别套在短柱体5和长柱体6上,固定片8穿过短柱体和长柱体将粘扣带压住,起到固定有毛面和钩面的粘扣带7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软橡胶、塑料盒、环形磁铁块、舌片、短柱体、长柱体、有毛面和钩面的粘扣带和固定片组成;塑料盒底面设有舌片,短柱体立于塑料盒上表面,其柱体的底端与塑料盒上表面相连接,长柱体位于塑料盒中央,其柱体底端与塑料盒的底面中心相连接,其柱体顶端在塑料盒上表面的上方;有毛面和钩面的粘扣带卷曲时毛面在内钩面在外,其一端有两个孔分别套在短柱体和长柱体上;固定片穿过短柱体和长柱体置于有毛面和钩面的粘扣带的上方;软橡胶包裹在整个塑料盒、短柱体和长柱体的外面,舌片伸出塑料盒和软橡胶外;环形磁铁块穿过长柱体、置于塑料盒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固线装置,它由软橡胶、塑料盒、环形磁铁块、舌片、短柱体、长柱体、有毛面和钩面的粘扣带和固定片组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车用固线装置,该装置能有效保证临时安装的电子设备稳固置于车辆外部,它能有效解决车辆外部临时布线时电线的固定问题,并有效满足布线者在车身外表面按照意愿布置线路走向的需求。
文档编号B60R11/00GK202716809SQ201220417820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李超 申请人:李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