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梁后桥横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512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扭转梁后桥横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转梁后桥横梁。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点是,包括横截面成U形的横梁本体,横梁本体的两纵向边缘带有纵向翻边,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腹部要高出中间段腹部,所述横梁本体的端部至中间段有过渡段,所述横梁本体内侧设置有两加强板,两加强板从横梁本体的不同端部分别向横梁本体的中间延伸,各加强板的两侧和横梁本体的侧壁连接。
【专利说明】扭转梁后桥横梁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轿车底盘后悬架采用扭转梁后桥的结构型式越来越多,主要是由于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但这并不代表其设计简单,相反,通常情况下,扭转梁后桥有很多性能需要设法满足整车性能的需求。其中扭转梁后桥的扭转刚度就是其重要的性能参数之一。以往该类产品的扭转刚度的控制通常采用自然圆边带状钢板或封闭断面横梁,工艺复杂、材料开发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转梁后桥横梁。
[0004]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点是,包括横截面成U形的横梁本体,横梁本体的两纵向边缘带有纵向翻边,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腹部要高出中间段腹部,所述横梁本体的端部至中间段有过渡段,所述横梁本体内侧设置有两加强板,两加强板从横梁本体的不同端部分别向横梁本体的中间延伸,各加强板的两侧和横梁本体的侧壁连接。
[0005]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纵向翻边的宽度大于横梁板厚2倍以上。
[0006]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腹部比中间段腹部要高出中间段高度的20%。
[0007]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过渡段的跨越宽度不小于横梁本体横截面宽度。
[0008]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横梁本体的端部至中间段的过渡段的起始位置比扭转梁后桥的弹簧盘整体更靠向所述横梁本体中间。
[0009]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各所述加强板的两条纵向边缘以及靠近所述横梁本体中间的内端边形成有翻边,所述加强板的中间形成有在加强板上呈U形的凹筋。
[0010]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加强板的外端形成有强度弱化结构,以容许加强板有弹性范围内的扭转位移。
[0011]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各所述加强板的长度为所述横梁本体的1/4,所述凹筋的起点位于所述过渡段的长度的中间。
[0012]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加强板越朝横梁本体中间的部份越靠近横梁本体的腹部。
[0013]本发明的前述特点相对于已有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可以消除产生疲劳的一系列因素。
[0014]本发明的前述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接合后述【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为详细的举例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扭转梁后桥的仰视图。
[001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扭转梁后桥的后视图。
[0017]图3是沿图2中A — A线的剖面图。
[0018]图4是沿图2中B — B线的剖面图。
[0019]图5是沿图2中C — C线的剖面图。
[0020]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端加强板的后视图。
[0021]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端加强板的仰视图。
[0022]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端加强板的沿长度方向的半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后述实施例中,前、后、上、下等方位用语一般是以扭转梁后桥安装于车身上的状态为参考的。
[0024]如图1、图2、图3所示,扭转梁后桥包括横梁1,两纵梁2,弹簧盘4,减振器支架、车轮支架等。横梁I具有横截面成U形的横梁本体。如图3所示,横梁本体的两纵向边缘带有纵向翻边10、11。如图2所示,横梁本体的左右两端12腹部要高出中间段15腹部,高出量为h,横梁本体的端部12至中间段15有过渡段14,横梁本体内侧设置有两加强板16,两加强板16从横梁本体的不同端部分别向横梁本体的中间延伸,如图3至图5所示加强板16的两侧和横梁本体的侧壁连接。
[0025]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纵向翻边10、11的宽度大于横梁本体的板厚2倍以上。
[0026]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两端部12的腹部高出中间段腹部的高出量h约为中间段15的20%。
[0027]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过渡段14要越过弹簧盘4等加强结构,其更靠向内侧,跨越宽度w不少于横梁I的断面宽度。
[0028]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加强板16的长度L约为横梁本体长度的1/4,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两纵向边缘以及内端边边缘分别有翻边160、161,中间带凹筋17,凹筋17在加强板16上成U形,如图1所示,其起点位于过渡段14 (宽度w)的中间。如图7所示,加强板16的外端有强度弱化结构162,强度弱化结构162例如为两缺口 162,并且加强板16的外端与横梁I内侧的焊接要间断,这样以利于可发生弹性范围的扭转位移而不干涉。如图8所示,加强板16的中间剖面中线近似于向下凹的半条抛物线,越朝横梁本体中间的部份越靠近横梁本体的腹部。
[0029]发明人通过实践发现,扭转梁后桥的扭转刚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横梁断面结构型式以及横梁两端内加强版的等结构要数的设计组合,其它诸如横梁的前后位置、纵梁形状与断面、弹簧盘和减振器支架、车轮支架等都由于总体布置等要求难以有大的变化,扭转梁横梁裙边出现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来自2个方面:某一范围断面所受应力产生较大扭转角位移、该范围断面抵抗扭矩变形能力较弱,故此提出本发明所述的各项改进。
【权利要求】
1.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成U形的横梁本体,横梁本体的两纵向边缘带有纵向翻边,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腹部要高出中间段腹部,所述横梁本体的端部至中间段有过渡段,所述横梁本体内侧设置有两加强板,两加强板从横梁本体的不同端部分别向横梁本体的中间延伸,各加强板的两侧和横梁本体的侧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翻边的宽度大于横梁板厚2倍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腹部比中间段腹部要高出中间段高度的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的跨越宽度不小于横梁本体横截面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的端部至中间段的过渡段的起始位置比扭转梁后桥的弹簧盘整体更靠向所述横梁本体中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强板的两条纵向边缘以及靠近所述横梁本体中间的内端边形成有翻边,所述加强板的中间形成有在加强板上呈U形的凹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外端形成有强度弱化结构,以容许加强板有弹性范围内的扭转位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强板的长度为所述横梁本体的1/4,所述凹筋的起点位于所述过渡段的长度的中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后桥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越朝横梁本体中间的部份越靠近横梁本体的腹部。
【文档编号】B60G21/05GK103522864SQ201310207682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9日
【发明者】许光 申请人: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