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630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安全客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客车,包括客车底盘,在所述客车底盘的至少一侧上设置门框,在所述门框处设置与所述门框相互配合的门,所述门为外开门,所述门框与所述门在底端转动相接,所述门能够由上端向外开启。本发明的安全客车能够在突发紧急情况时为乘客提供的更好的逃生保障。
【专利说明】安全客车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客车,特别是安全客车。
【背景技术】
[0003]在全封闭形式的客车上,为了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使车内乘客能够逃生,一般会在客车上设置逃生窗,但是由于客车的底盘高,同时逃生窗的位置也设置的较高且较小,造成逃生困难。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突发事件中方便乘客逃生的客车。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客车,包括客车底盘,在所述客车底盘的至少一侧上设置门框,在所述门框处设置与所述门框相互配合的门,所述门为外开门,所述门框与所述门在底端转动相接,所述门能够由上端向外开启。
[0005]在所述门的内侧壁上设置台阶,当所述门向外开启时,所述台阶处于工作状态。
[0006]在所述门的内侧壁上设置网梯。
[0007]一种安全客车,包括客车底盘,在所述客车底盘的至少一侧上设置门框,在所述门框处设置与所述门框相互配合的门,所述门为内开门,所述门框与所述门在底端转动滑道相接,所述门能够由上端 向内开启、并在开启后能够沿滑道向外侧滑动。
[0008]在所述门的外侧壁上设置台阶,当所述门向内开启时,所述台阶处于工作状态。
[0009]在所述门的外侧壁上设置网梯。
[0010]在所述门和所述门框之间设置手动应急开启机构。
[0011]在所述门和所述门框之间设置自动应急开启机构。
[0012]在所述门和所述门框之间设置手自动一体化应急开启机构。
[0013]在所述客车底盘的一侧上设置多个所述门框和所述门。
[0014]所述门框和所述门设置在所述安全客车的前侧和/或后侧和/或左侧和/或右侧。
[0015]本发明中,所谓的“台阶处于工作状态”是指在该状态下人可以从车内沿所述台阶下到地面或者从地面沿所述台阶上到车内。
[0016]本发明中,所谓的“手动应急开启机构”是指当需要开启所述门时,能够通过手动方式将所述门开启的机构,比如栓类结构、控制所述门的开启电路的按钮。
[0017]本发明中,所谓的“自动应急开启机构”是指当需要开启所述门时,能够自动根据车况将所述门开启的机构。
[0018]本发明中,所谓的“手自动一体化应急开启机构”是指既能够自动根据车况将所述门开启、又能通过手动方式将所述门开启的机构。[0019]本发明中,应根据客车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
[00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的安全客车能够在突发紧急情况时为乘客提供的更好的逃生保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至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I车底盘、2门框、3门、4台阶、5网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安全客车,包括客车底盘1,在所述客车底盘I的至少一侧上设置门框2,在所述门框2处设置与所述门框2相互配合的门3,所述门3为外开门,所述门框2与所述门3在底端转动相接,所述门3能够由上端向外开启。
[0023]本发明中,正常状态,如图1所示所述门3处于关闭状态,当突遇紧急情况时,如图3所示,可以将所述门3由上端向外开启,所述门3的上端搭到地面上形成一个斜坡,如图2所示,乘客可以沿所述门3滑至地面。
[0024]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安全客车的一侧设置了两个所述门框2和所述门3,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在所述客车的一侧设置一个或者多于两个的所述门框2和所述门3,还可以在所述安全客车的前侧、后侦彳、左侧、右侧分别设置或者在任意一侧设置或在任意侧的组合(比如在前侧和后侧的组合上)上设置所述门框2和所述门3。
[0025]为了方便所述门3在紧急时刻能够打开,本发明的所述安全客车可以在所述门3和所述门框2之间设置自动应急开启机构、在所述门3和所述门框2之间设置手动应急开启机构或在所述门3和所述门框2之间设置手自动一体化应急开启机构。
[0026]实施例2
如图4至图7所示的安全客车,包括客车底盘1,在所述客车底盘I的至少一侧上设置门框2,在所述门框2处设置与所述门框2相互配合的门3,所述门3为内开门,所述门框2与所述门3在底端转动滑道相接,所述门3能够由上端向内开启、并在开启后能够沿滑道向外侧滑动。
[0027]本发明中,当突遇紧急情况时,可以将所述门3由上端向内开启,然后沿滑道向外侧推动所述门3,直到所述门3的下端搭到地面上,此时所述门3形成一个斜坡,如图7所示,乘客可以沿所述门3滑至地面。图4至图7依次显示了本实施例的所述门3的关闭状态、刚刚打开时的状态、向外侧推动过程中的状态、所述门3的顶端搭到地面的状态。
[0028]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安全客车的一侧设置了两个所述门框2和所述门3,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在所述客车的一侧设置一个或者多于两个的所述门框2和所述门3,还可以在所述安全客车的前侧、后侦彳、左侧、右侧分别设置或者在任意一侧设置或在任意侧的组合(比如在前侧和后侧的组合上)上设置所述门框2和所述门3。
[0029]为了方便所述门3在紧急时刻能够打开,本发明的所述安全客车可以在所述门3和所述门框2之间设置自动应急开启机构、在所述门3和所述门框2之间设置手动应急开启机构或在所述门3和所述门框2之间设置手自动一体化应急开启机构。
[0030]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可参照实施例3,在所述门的外侧壁上增设台阶4,或者参照实施例4,在所述门的外侧壁上增设网梯5。
[0031]实施例3
如图8所示的安全客车,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所述门3的内侧壁上增设台阶4,当所述门3向外开启时,所述台阶4处于工作状态。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台阶4的设置,方便乘客的上下。
[0033]实施例4
如图9所示的安全客车,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所述门3的内侧壁上增设网梯5,当所述门3向外开启时,所述网梯5处于工作状态。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网梯5的设置,方便乘客的上下,同时不占车内空间。
[0035]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客车,包括客车底盘(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客车底盘(I)的至少一侧上设置门框(2),在所述门框(2)处设置与所述门框(2)相互配合的门(3),所述门(3)为外开门,所述门框(2 )与所述门(3 )在底端转动相接,所述门(3 )能够由上端向外开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客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3)的内侧壁上设置台阶(4),当所述门(3)向外开启时,所述台阶(4)处于工作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客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3)的内侧壁上设置网梯(5)。
4.一种安全客车,包括客车底盘(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客车底盘(I)的至少一侧上设置门框(2),在所述门框(2)处设置与所述门框(2)相互配合的门(3),所述门(3)为内开门,所述门框(2 )与所述门(3 )在底端转动滑道相接,所述门(3 )能够由上端向内开启、并在开启后能够沿滑道向外侧滑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安全客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3)的外侧壁上设置台阶(4),当所述门(3)向内开启时,所述台阶(4)处于工作状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安全客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3)的外侧壁上设置网梯(5)。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安全客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3)和所述门框(2)之间设置手动应急开启机构。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安全客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3)和所述门框(2 )之间设置自动应急开启机构。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安全客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3)和所述门框(2 )之间设置手自动一体化应急开启机构。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安全客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客车底盘(I)的一侧上设置多个所述门框(2)和所述门(3)。
【文档编号】B60R3/00GK103465756SQ201310365163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7日
【发明者】靳北彪 申请人: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