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器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545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避震器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震器的调节装置,尤指一种装设于油压避震器的主筒与副筒所相连之间,藉由精简化的结构组成的避震器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避震器广泛运用在车辆用以缓冲因路面不平整或是刹车时所产生的抖动、下沉等不良情况。为了增加行驶的稳定性及乘坐舒适度,在因应不同路况及不同车辆负载,故而将避震器上多 设有诸多细部的结构,可依个人喜好或车种不同自行调整该避震器的反应灵敏度。一般避震器的结构,大致上是具有主筒、活塞组、及支撑弹簧,当车辆施力在避震器上,会压抵支撑弹簧和活塞组,支撑弹簧的压缩及活塞组挤压油品于油路中流动,可分别产生支撑车辆的重量及抑制从路面传来的冲击力,由于避震器受力而压缩或拉伸时,内部的活塞组在移动时会对液压油或高压气体加压使之通过小孔径的阀门,当液压油或高压气体通过阀门时会产生阻力;而阀门的孔径大小和液压油的黏度都会改变阻力的大小,即缓冲的软硬度。一般较硬的避震器,阻力越大则避震器越不容易被压缩或拉伸,所以车身的晃动也会越小,并增加行经不平路面时轮胎的循迹性,然而却会降低行驶时的舒适性;此时,就必须透过另一提供与主筒油路相通及充填气体的副筒,并于副筒上与主筒油路相通之间组设有调节结构,即可调节改变油量进出阀门的孔径,即能改变缓冲软硬度的大小。由于避震器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已有许多专利对此调节结构不断改良,然而,以往现有技术所使用的结构大都非常繁杂且组成无法拆卸的固定式组合,一旦调节结构有局部如O型环等组件磨耗损坏时,就无法进行个别零件的拆换更新,不只造成维修上的不便,还得连同周边的零件总成一起更换,或整个全部换新,又造成零件使用上的浪费及保养维修费用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缘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震器的调节装置,其组合在避震调节孔可简易松退,以方便调节栓零件更换降低保养维修成本者;并于调节转动时可将调节行程依使用者所需进行调整,让使用者更精确调节缓冲软硬以达到操作使用的进步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避震器的调节装置包含:—调节本体,具有一纵向设置的中空部,中空部区分有阶段空间与管道,而阶段空间为供一阀体容置抵制其间,并于阶段空间与管道间横向设有通孔,管道下方外侧依序形成有限位端与固定端;一阀体,置入于上述调节本体的中空部的阶段空间内,并于末端形成由上而下渐缩呈尖锥状的限流段,使该限流段可凸伸于管道的通孔位置处,且于头端设一旋钮使其位于调节本体的上方,以供阀体可自避震器外侧透过手动控制旋钮的转动而作上下位移的调节设置;[0009]一阀座,组设于限位端,阀座周缘分设有一第一通道与一第二通道,该阀座底端套设有固定环座,并于该固定环座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此容置空间内依序装设有垫环、锥状环;一阀片组体,由数个弹性垫片及抵挡组件所迭置组成,为套置于调节本体的外侧下方,并以固定组件套设于阀座的固定环底缘,以供封闭或开启阀座的第二通道。所述的调节装置组设于避震器的主筒连接副筒的流道外侧壁上,且位于副筒上方所形成的与流道连通的调节孔上。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利用手动调整副筒上的调节本体所设旋钮,藉旋钮带动调节本体中衔接的阀体于阶段空间处作动,使阀体的限流段于调节本体的管道的通孔处位移,改变主筒连接副筒的流道的面积大小,进而可控制主筒内油体的进出量,另于调节本体外侧的限位端组设以供主筒的油体进出的阀座下方,在与组设于调节本体固定端的固定组件对应间形成有间隔处为组设的阀片组体,在被迫接收主筒的油体压力而有作动移位中,即开启副筒的油体由阀座的第二通道进入于调节本体内,作为划分调节行程为多段调节级距,以供可调节避震器的缓冲软硬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避震器的调节装置,在该调节本体邻近中空部的两旁设有孔槽,此孔槽内依序装设以弹性组件及滚珠,配合该旋钮底部对应调节本体的孔槽方位以环状布设有数个限位沟,以供孔槽内的滚珠受弹性组件顶撑限位其间;当实施手动调整位于调节本体上方与阀体衔接的旋钮时,此时操作人员可透过旋钮的数个限位沟于调节本体的孔槽所装设具有弹性的滚珠是否卡位作为判断调整阀体上升或下降的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避震器的调节装置,在利用调节本体组设定位于避震器的主筒连接副筒的流道外侧壁所形成一与流道连通的调节孔上,藉由上述各零件精简化的结构组成,除了方便组装拆卸以外,更可方便消费使用者只需简单的手动操作,即可调节控制阀体于主筒内油体的进出量,同时搭配调整本体的阀座与阀片组体受油体压力所产生微妙变化,可划分调节行程为多段调节级距,让使用者更精确调节缓冲软硬以达到操作使用的进步性。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及特征,将结合以下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参照附图来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避震器的避震器组成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避震器的调整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避震器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组合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避震器的调整装置的结构剖面一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避震器的调整装置的结构剖面二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调节装置10.避震器2.主筒21.流道22.油体3.副筒31.调 节孔[0026]11.调节本体110.中空部111.阶段空间112.管道113.通孔114.限位端115.固定端116.孔槽117.弹性组件118.滚珠12.阀体121.限流段122.旋钮123.限位沟13.阀座130.第一通道131.第二通道132.固定环133.垫环134.锥状环14.阀片组体15.固定组件141.弹性垫片142.抵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仅为例 子但非用以限制的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就本实用新型优选结构内容说明如下:图1、图2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避震器组成外观示意图、阻尼调节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及结构组合外观示意图,如图所示,针对避震器的调节装置1,主要是组设于避震器10的主筒2连接副筒3的流道21外侧壁(位于副筒3的上方)所形成一与流道21连通的调节孔31上;该调节装置I包含:调节本体11,组设于副筒3上方的调节孔31内,该调节本体11中央形成中空部110,中空部110区分有阶段空间111,以及管道112,该阶段空间111为供一阀体12容置抵制其间,该管道112为供主筒2的油体22进入其间,且该管道112朝主筒2的流道21方位设有通孔113,另于调节本体11的下方外侧形成有限位端114、固定端115,前述限位端114依序供阀座13、阀片组体14穿套限位,固定端115则供固定组件15固设定位;另于该调节本体11邻近中空部110的两旁设有孔槽116,此孔槽116内依序装设以弹性组件117及滚珠 118 ;阀体12,为置入于上述调节本体11的中空部110的阶段空间111内,并于末端形成由上而下渐缩呈尖锥状的限流段121,且于头端位于调节本体11的上方与一旋钮122组设,以供该阀体12可自避震器10外部透过手动操作旋钮122转动,即可带动阀体12作上下位移的松紧调节;另于该旋钮122底部对应调节本体11的孔槽116方位以环状布设有数个限位沟123,以供孔槽116内的滚珠118受弹性组件117顶撑限位其间;阀座13,为组设限位于调节本体11下方的限位端114,并设有可供主筒2的油体22进出的第一通道130,以及可供副筒3进出的第二通道131,且该阀座13于底端套设有固定环132作定位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此容置空间依序装设有垫环133、锥状环134 ;阀片组体14,由数个弹性垫片141及抵挡组件142所迭置组成,为套置于调节本体11的外侧下方,并位于阀座13的固定环132底缘,以供受到进入阀座13外来油体压力的不同而封闭或开启阀座13的第二通道131 ;固定组件15,组设于调节本体11下方的固定端115。[0045]再者,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避震器的调节装置的结构作一详细说明。以下将说明该避震器的阻尼调节装置在实施上的作动及效果: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避震器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组合剖面图一,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I于使用实施作动时,即利用手动调整位于调节本体11上方与阀体12衔接的旋钮122,此时操作人员可透过旋钮122的数个限位沟123于调节本体11的孔槽116内所装设具弹性的滚珠118是否卡位作为判断调整阀体12上升或下降的距离,藉旋钮122带动阀体12于调节本体11的阶段空间111处作上或下移动,使阀体12的限流段121于调节本体11的管道112的通孔113处位移,改变主筒2连接副筒3的流道21的面积大小,亦即当阀体12的限流段121下方抵挡通孔113处的面积较小时,主筒2内油体22通往通孔113的流量就会较大,反之,当阀体12的限流段121下方抵挡通孔113处的面积较大时,主筒2内油体22通往通孔113的流量就会较小,如此一来,可方便使用者只须透过避震器外的旋钮122的操作,便可带动阀体12直接来控制主筒2的油量进出大小的调节。此外,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避震器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组合剖面图二,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功效在于上述调节本体11外侧的限位端114装设供主筒2的油体22进出的阀座13下,与组设于调节本体11固定端115的固定组件15之间隔所置设的阀片组体14,在被迫接收主筒2的油体22压力而产生作动移位时,即开启副筒3的油体由阀座13的第二通道131进入于调节本体11内,作为划分调节行程为多段调节级距,以供可调节避震器的缓冲软硬效果。总结上述,本实用新型避震器的调节装置I,在装设定位于避震器10的主筒2连接副筒3的流道21外侧壁(位于副筒3的上方)所形成一与流道21连通的调节孔31上,利用该调节装置I具有各零件精简化的结构组成,除了方便组装拆卸以外,更可方便消费使用者只需简单的手动操作, 即可调节控制阀体12于主筒2内油体22的进出量,同时搭配调节本体11的阀座13与阀片组体14受油体压力所产生微妙变化,可划分调节行程为多段调节级距,让使用者更精确调节缓冲软硬达到操作使用的进步性。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避震器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调节本体,具有一纵向设置的中空部,中空部区分有阶段空间与管道,而阶段空间为供一阀体容置抵制其间,并于阶段空间与管道间横向设有通孔,管道下方外侧依序形成有限位端与固定端; 一阀体,为置入于上述调节本体的中空部的阶段空间内,并于末端形成由上而下渐缩呈尖锥状的限流段,使该限流段可凸伸于管道的通孔位置处,且于头端设一旋钮使其位于调节本体的上方,以供阀体可自避震器外侧透过手动控制旋钮的转动而作上下位移的调节设置; 一阀座,为组设于限位端,阀座周缘分设有一第一通道与一第二通道,该阀座底端套设有固定环座,并于该固定环座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此容置空间内依序装设有垫环、锥状环; 一阀片组体,由数个弹性垫片及抵挡组件所迭置组成,套置于调节本体的外侧下方,并以固定组件套设于阀座的固定环底缘,以供封闭或开启阀座的第二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节装置组设于避震器的主筒连接副筒的流道外侧壁上,且位于副筒上方所形成的与流道连通的调节孔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节本体可于邻近中空部的两旁设有孔槽,此孔槽内依序装设以弹性组件及滚珠,配合该旋钮底部对应调节本体的孔槽方位以环 设有数个限位沟,以供孔槽内的滚珠受弹性组件顶撑限位其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避震器的调节装置,装设于避震器的主筒连接副筒的流道外侧壁所形成一与流道连通的调节孔上;利用手动调整嵌设于调节孔处的调节本体上方的旋钮,由旋钮带动调节本体内的阀体,来控制主筒的油体进出量大小,另于调节本体的外侧装设有为供主筒油体进出的阀座下,与调节本体的尾部间隔所置的阀片组体,该阀片组体在被迫接收主筒油体的油量压力而作动移位中,可作为划分调节行程为多段调节级距,让使用者更精确调节缓冲软硬达操作,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B60G13/00GK203093664SQ20132005456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林鸿明 申请人:林鸿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