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的把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7062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整的把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设计旨在打造一种可调整的把手装置提供予公交上的站立乘客,以主、副把手杆、挂钩杆、尼龙绳和套上防滑套管的挂钩作搭配,延长杆可遥控操作,副把手杆能起反向的平衡作用,具备三重安全措施,形成一种可调整高度且单手便可操作的辅助属性的把手装置;让身高不等的乘客在车辆转弯或抖动时能够平稳的站立,且以最舒适的高度和位置来举臂握住本装置。
【专利说明】—种可调整的把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提式可随意调整高度的把手装置,其属性可归类为一种在乘坐公共交通车辆时使用的辅助性把手。
【背景技术】
[0002]乘坐地铁或公交车等交通工具,车厢内提供予站立乘客的扶手,除了数量不敷之夕卜,其设计实难以面面俱全,固此只能以一般平均身高而设定,对于孩童或身高不够的乘客而言,举臂握住横杆或悬吊的扶手过久就会出现不舒适的感觉,也就是身高和手臂长度不等的乘客会遇到各种不便和举臂会容易疲乏的问题。而目前在相关领域中还没有出现与本设计理念接近的创新,基于上述所探讨的问题所致,本设计的启发点就落定于一款可瞬间悬挂和移除且操作便捷的把手装置,令搭乘公共交通的乘客获得额外辅助、同时能提高手握与举臂的舒适感。

【发明内容】

[0003]在此处键入
【发明内容】
描述段落本实用新型由五个主配件形成组合,其中包括主把手杆(I)、副把手杆(2)、挂钩杆(3)、挂钩(4)和尼龙绳(6),其基本设计具备了两个方案,就是尼龙绳(6 )的穿引方式有异而其它部分完全相同。
[0004]防滑套管(5)是套在挂钩(4)弯曲的部分(如图4-1和图12所示),其作用顾名思义为防止装置悬挂时在挂杆上滑动(如图9-2所示),挂钩(4)是穿过挂钩杆(3)而悬挂起装置的整体(如图5-1和图7-1所示);尼龙绳一端固定在挂钩杆(3)底部,而另外一端是穿过副把手杆(2)的开孔(9)然后被固定住(如图5-2和图7-2所示);图5-2显示本装置的第一方案是以尼龙绳(6)穿过主把手杆(I)的离心偏左的开孔(9),然后从主把手杆
(I)的左端穿出;图7-2显示本装置采用了两条尼龙绳(6)的第二方案,两条尼龙绳(6)先左右分开,然后相对穿过主把手杆(1),再从左右两端伸出,以固定圈(7)上下套住两条尼龙绳(6),固定圈(7)主要的作用是把两条尼龙绳(6)靠拢起来。
[0005]本装置具备三重安全措施,就是主把手杆(I)的高度和位置被调整后,可以防止主把手杆(I)上下移动的措施。第一重是用拇指握住主把手杆(I)下方的尼龙绳(6),如此主把手杆(I)是不会往上或下方滑动的(如图9-1和图9-2所示);第二重是只要拉紧副把手杆(2),主把手杆(I)也是不能上下移动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三重是把将副把手杆(2)的一端插进主把手杆(I)的一端(如图13-1和图13-2所示),在此情形下主把手杆(O也是被锁住的。延长杆(8)的长度定为30厘米,属选择性提供予孩童或身高不够的乘客用以悬挂本装置,一般的乘客也可以利用到,就是当周围都站立了乘客,此时就可在有距离之下来绕道和遥控悬挂。
[0006]本创新还具备了另外两项功能,第一就是反向平衡,当地铁尤其是公交车速度较快或转弯之时,乘客会承受摇摆和较大的离心力而站不稳,本设置的使用者只需要一手紧握把手杆(1),另外一手握住副把手杆(2),从两边以180°反方向拉紧(如图10和图11所示),乘客的身体就可以获得缓冲和平衡,就有如平常转弯时左右手分别握住两个分开的扶手一样,但在乘客拥挤之际空出的扶手是可遇不可求的;第二是倘若本装置可以挂在横杆上,那就可利用副把手杆(2)来充当临时悬挂随身的物品以自我舒松(如图14-1和图14-2所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1为主把手杆(I)的正面示意图,开孔(9)是开在离心靠左边;
[0008]图1-2为主把手杆(I)的侧面示意图;
[0009]图2-1为副把手杆(2)的正面示意图,开孔(9)是开在正中部分;
[0010]图2-2为副把手杆(2)的侧面示意图;
[0011]图3-1为挂钩杆(3)的正面示意图,两个开孔(9)是180°对开的;
[0012]图3-2为挂钩杆(3)的侧面示意图;
[0013]图4-1为挂钩(4)套上防滑套管(5)的示意图;
[0014]图4-2为尼龙绳(6)的示意图;
[0015]图4-3为固定圈(7)的正面示意图;
[0016]图4-4为固定圈(7)的透视图;
[0017]图5-1为本装置方案(一)整体装配后的示意图;
[0018]图5-2为图5-1的透视图;
[0019]图6为本装置方案(一)主把手杆(I)的高度被调至低位置的示意图;
[0020]图7-1为本装置方案(二)两条尼龙绳(6)被交叉穿引的示意图;
[0021]图7-2为图7-1的透视图;
[0022]图8为本装置方案(二)主把手杆(I)的高度被调至低位置的示意图;
[0023]图9-1显示使用本装置方案(一),大拇指压住尼龙绳(6)的示意图;
[0024]图9-2显示使用本装置方案(二),大拇指压住尼龙绳(6)的示意图;
[0025]图10.显示方案(I)的装置使用双手作反向平衡;
[0026]图11.显示方案(2)的装置使用双手作反向平衡;
[0027]图12.显示使用延长杆(8)托住挂钩杆(3),尼龙绳(6)被置于延长杆(8)顶托部分的切槽中;
[0028]图13-1为方案(一)的副把手杆(2)的一端插进主把手杆(I)左端的示意图;
[0029]图13-2为方案(二)的副把手杆(2)的一端插进主把手杆(I)左端的示意图;
[0030]图14-1为方案(一)利用副把手杆(2)来充当悬挂随身物品的示意图;
[0031]图14-2为方案(二)利用副把手杆(2)来充当悬挂随身物品的示意图;
[0032]图15-1为延长杆(8)的正面示意图;
[0033]图15-2为延长杆(8)的侧面示意图;
[0034]图15-3为延长杆(8)的透视图;
[0035]图中标号:
[0036]1.主把手杆2.副把手杆3.挂钩杆4.挂钩5..防滑套管6.尼龙绳
[0037]7.固定圈8.延长杆9.开孔【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主把手杆(I )、副把手杆(2)和挂钩杆(3)三种杆都是空心圆筒,主把手杆(I)的长度以一般成人的手掌宽度为准,其材料可选择金属或硬塑料,副把手杆(2)的直径比主把手杆(I)小,所以副把手杆(2)是可以插进主把手杆(I)[如图13-1和图13-2所示];挂钩
(4)可选择一般的不锈钢挂钩,以S形状比较适中,挂钩(4)是穿过挂钩杆(3)两个180°对开的开孔(9),然后套上防滑套管(5)[如图4-1和图12所示],首选材料为硅胶管或磨沙面海绵套管;尼龙绳(6)的材料选择是圆形的尼龙绳或扁形的尼龙带都可被采用,固定圈(7)可使用透明的软胶管,而延长杆(8)则采用轻塑料,杆子的部分可设计为对半折叠或伸缩形式,延长杆(8)的半月形顶托部分有切槽(如图12和图15-3所示),而切槽在使用时是用以放置尼龙绳(6)的,本装置全部可以手工组装。
[0039]本装置具体操作如下:当挂好了本装置之后假如需要调整主把手杆(I)的高度,首先要强调的是安全措施,而副把手杆(2)在整个操作中担任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使用者身处在一直移动的车厢里,所以第一步是先要用一支手握住副把手杆(2),然后再用另一支手握住主把手杆(I)来上或下调整,待调整到合意的高度之后,大拇指就可按住尼龙绳(6)来固定主把手杆(I)的位置,然后把两个固定圈(7)上下拉紧(如图9-1和图9-2所示);倘若需要使用延长杆(8)就按照图12所示,把装置整体顶起来悬挂。
[0040]通常一般乘客是单手握住车厢里提供悬吊的扶手或横、竖的直杆,当车速较高或转弯度较大之际,倘若乘客以双手反向扶住本把手装置的话(如图10和图11所示),摇摆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因为本装置的主把手杆(I)和副把手杆(2)可起相似于双手同时扶住车上把手起的作用,使用者只要一手握住主把手杆(I ),而另外一支手则握住副把手杆
(2),两边往相反方向拉就会起意想不到的平衡作用。延长杆(8)是为身高不够或小孩专门设计的,而另外一种情形就是周围都被别的乘客挡住无法靠近扶手,这时候利用延长杆(8)就可以垂直、水平或具角度的来遥控或绕道把本装置挂在有距离的扶手或横、竖杆上。再补充有关调整主把手杆(I)的高度,如果使用者是同一人也经常乘坐相同路线的交通工具,那通常只需要调整一次主把手杆(I)的高度,但有一个时常要遵守的原则,一定要至少常有一支手握住主把手杆(I)或副把手杆(2)以策安全。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整的把手装置,包括主把手杆(I)、副把手杆(2)、挂钩杆(3)、挂钩(4)、防滑套管(5)和尼龙绳(6),其特征在于:主把手杆(I)、副把手杆(2)与挂钩杆(3)是以尼龙绳(6)穿引,通过主把手杆(I)、副把手杆(2)与挂钩杆(3)的各开孔(9)而连接起来,挂钩(4)是穿过挂钩杆(3)的开孔(9)来组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整的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钩(4)有套在挂钩(4 )弧形部位的防滑管(5 )。
【文档编号】B60N3/02GK203485796SQ201320204946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2日
【发明者】关希宁 申请人:陈艺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