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及其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221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及其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车身横梁和后纵臂总成的连接座,车身横梁呈方管状,连接座包括经弯曲后呈槽型以包裹车身横梁的安装片,所述车身横梁的底面固定于安装片的槽内侧的底部;安装片的槽内侧的底部与车身横梁的底面之间设置有能够调整安装片和车身横梁相对位置的开口垫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后纵臂总成的汽车。上述提供的后纵臂总成,仅仅利用所述开口垫片即可调整安装片和车身横梁的相对位置,不需要对任何部件进行拆卸,从而实现高效的调整车轮定位角度。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及其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的规模也日益壮大。汽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随处可见的代步工具;因此,汽车的质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起的话题。汽车质量涉及方方面面,而车辆的行驶安全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0003]在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的众多因素中,车轮定位是极为关键的一点。车轮定位不仅对维持驾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它还会对车辆的转向稳定性以及轮胎的磨损情况产生极大影响。倘若车轮定位不当,在车辆紧急制动时,就有可能发生跑偏、侧滑甚至翻车等严重事故。因此,如何保证车轮定位的精准性是汽车生产厂家十分关心的问题。
[0004]所谓车轮定位,就是指将车辆的左右两后轮置于同一水平线。我们知道,对于一般车辆,底部车尾处的车身横梁上安装有左右两个后纵臂总成,每个后纵臂总成依靠两个连接座与车身横梁固定,车轮就固定在后纵臂总成上。因此保证车轮定位精准,使左右两后轮置于同一水平线,也就是要保证每个后纵臂总成中的内外两个连接座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同时,左右两个后纵臂总成中的共四个连接座也要共线。
[0005]然而在车辆底盘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后纵臂总成通过连接座与车身横梁连接。但是由于部件的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的原因,经常导致安装在车身横梁安装孔上的连接座高度不一致,使连接在连接座上的两后轮自身以及相对的外倾角发生变化,导致车轮定位不当,极易产生严重事故。
[0006]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汽车生产厂家调整连接座高度的方式为,将后纵臂上的左右两个连接座整体拆下,采用传统的机加工方式,将两个连接座的水平安装位置调整好,再将其安装至车身横梁的左右两端上;这种调整方式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连接座的拆装会耗费较多工时。
[0007]因此,如何高效的调整车轮定位角度,从而实现高效率的安装调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该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可以解决无法高效调整车轮定位角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的汽车。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车身横梁和后纵臂总成的连接座,所述车身横梁呈方管状,所述连接座包括经弯曲后呈槽型以包裹所述车身横梁的安装片,所述车身横梁的底面固定于所述安装片的槽内侧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片的槽内侧的底部与所述车身横梁的底面之间设置有能够调整所述安装片和所述车身横梁相对位置的开口垫片。
[0010]优选地,所述车身横梁的底面与所述安装片的槽内侧的底部采用螺栓连接。
[0011 ] 优选地,所述开口垫片开口的内侧宽度大于所述安装片上所述螺栓的螺杆直径。
[0012]优选地,所述开口垫片的厚度,与所述安装片上和所述螺栓配合的螺纹孔的4个或5个螺距的长度相同。
[0013]优选地,所述车身横梁的底面与所述安装片的槽内侧的底部采用销钉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开口垫片开口的内侧宽度大于所述安装片上所述销钉的直径。
[0015]优选地,所述开口垫片为U型垫片。
[00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具有设置在车尾底部的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所述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
[0017]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在连接座中的安装片与车身横梁之间的空间内设置开口垫片;由于开口垫片的结构特点,使其中间开口部位能够有效避开障碍物,开口两侧的两个端部可以在障碍物两侧移动。本实用新型正是利用了开口垫片这种特性,在不拆卸任何部件的前提下,通过安装和调整开口垫片,能够高效的对安装片与车身横梁之间的安装间隙进行调整。鉴于安装片与车身横梁之间有连接处,将开口垫片的中空部位向着安装片与车身横梁之间的连接处伸进,中空部位可以避开连接处,而开口垫片的开口两侧的两个端部则可以继续在安装片与车身横梁之间的空间内移动,使安装片与车身横梁之间的间隙变大或是减小,从而调整了安装片与车身横梁之间的空隙,实现了连接座在车身横梁上安装高度的调整,进而实现了在不拆卸任何部件的前提下,高效的调整了后轮角度,完成车轮定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车身横梁与安装片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2中的开口垫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其可以高效的对车轮定位角度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的汽车。
[002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车身横梁与安装片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身横梁10上安装有左右两个后纵臂总成,车轮固定在左右两个后纵臂总成上。每个后纵臂总成设置有内外两个连接座20,每个连接座20上装有安装片201 ;车身横梁10与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是通过安装片201与车身横梁10的固定连接实
现的。
[0027]我们知道,由于车身横梁10在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发生焊接变形,这将会导致车身横梁10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出现一端高一端低的情况;在后纵臂总成尺寸没有严重误差的前提下,将两个后纵臂总成分别固定在车身横梁10的左右两端;此时,左右两个后纵臂总成的水平位置也会不一致,从而最终导致装配在左右两个后纵臂总成上的车轮的定位角度不准确,留下了安全隐患。
[0028]由于车身横梁10产生的焊接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我们只能对左右两个后纵臂总成的位置进行调整,使两者固定车轮的位置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以这种方式来保证车轮定位角度的准确。
[0029]本实施方式中,将开口垫片30放置在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内,利用开口垫片30的厚度使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的间隙变大,从而达到在不拆卸任何部件的前提下,对连接在连接座20上的后纵臂总成的位置进行了调整,最终实现车轮定位角度准确的目的。
[0030]显然,本文的开口垫片30是指垫片具有开口状的特征;开口垫片30上的开口部位能够有效避开障碍物(在本实施例中,该障碍物指的是连接连接座20和车身横梁10的螺栓),而开口两侧的两个端部仍然可以在障碍物的两侧进行移动。
[0031 ]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垫片30的中间开口部位能够避开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的连接处,而开口垫片30开口两侧的两个端部可以继续在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的连接处的两侧进行移动,从而利用了开口垫片30的厚度对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的间隙进行了调整;这样做仅仅利于开口垫片30就能够对后纵臂总成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了高效率的完成车轮角度定位的工作。
[0032]针对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不同的连接方式,开口垫片30的具体特征也可以是不同的。
[0033]倘若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则开口垫片30的开口内侧宽度应大于上述螺栓的螺杆直径。这是因为,在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的螺栓相当于是障碍物,而开口垫片30需要避开螺栓这一障碍物,开口垫片30中间的开口部位就要能够容纳螺栓在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的空间内所占用的面积;实际上,螺栓所占用的面积就是螺栓上的螺杆的直径;这样一来,就需要开口垫片30的开口内侧宽度要比螺栓上的螺杆的直径宽,才能够实现开口垫片30的开口两侧的两个端部在螺杆的两侧移动,从而高效的调整了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的间隙,达到调整车轮定位角度的目的。
[0034]与此类似的,如果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采用销钉连接,则开口垫片30的开口内侧宽度应大于上述销钉的直径。此时,开口垫片30的作用与效果与上文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35]当然,在实际中,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仅仅限于上述的螺栓连接和销钉连接,还有很多种连接方式。对应的,开口垫片30的开口内侧宽度也要满足能够容纳连接装置在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的空间内所占用的面积,开口垫片30的开口两侧的两个端部即可实现在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的空间内移动,从而实现了在无需拆卸任何部件的前提下,高效的调整了车轮定位角度。
[0036]因此,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不同的连接方式以及不同连接方式所对应的开口垫片30的特征多种多样,并不限于本文所述。
[0037]此外,为了更加高效的调整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的相对位置,针对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对开口垫片30的厚度做进一步的限定。
[0038]以上述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为例,将开口垫片30的厚度设定为与螺栓上的4个或5个螺距的长度相同。这样一来,当需要安装开口垫片30以调整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的相对位置时,仅仅将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的螺栓放松旋转4圈或者5圈,开口垫片30即可伸进车身横梁10与安装片201之间的空隙内,从而实现了更加高效的调整车轮定位角度的目的。
[0039]在此,我们也可以将开口垫片30的厚度设定为螺栓上的6个或7个螺距的长度;其目的与上文所述一致。因此,开口垫片30的厚度的大小并不局限于本文所述的几种螺距的长度的大小;其他螺距长度大小的厚度也能够满足实现高效调整车轮定位角度的目的。
[0040]对于本文上述的开口垫片30,具体可以为U型垫片,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为图2中的开口垫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1]本实施例中的U型垫片,其开口两侧的两个端部相互平行,中间的开口内侧宽度保持不变,也就是开口槽宽保持一致。U型垫片的作用与其所实现的功能均与上文所述的开口垫片30的作用及功能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0042]同时,本文所述的开口垫片30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垫片,不仅限于U型垫片;其他形状的垫片只要能够满足具有开口处即可,至于开口两侧的两个端部的具体形状,以及开口内侧的特征,本文均未做出具体限制。
[004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设置在车尾底部的上述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的汽车,该汽车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004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后纵臂总成及其汽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车身横梁(10)和后纵臂总成的连接座(20),所述车身横梁(10)呈方管状,所述连接座(20)包括经弯曲后呈槽型以包裹所述车身横梁(10)的安装片(201),所述车身横梁(10)的底面固定于所述安装片(201)的槽内侧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片(201)的槽内侧的底部与所述车身横梁(10)的底面之间设置有能够调整所述安装片(201)和所述车身横梁(10)相对位置的开口垫片(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横梁(10)的底面与所述安装片(201)的槽内侧的底部采用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垫片(30)开口的内侧宽度大于所述安装片(201)上所述螺栓的螺杆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垫片(30)的厚度,与所述安装片(201)上和所述螺栓配合的螺纹孔的4个或5个螺距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横梁(10)的底面与所述安装片(201)的槽内侧的底部采用销钉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垫片(30)开口的内侧宽度大于所述安装片(201)上所述销钉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4或6所述的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垫片(30)为U型垫片。
8.一种汽车,具有设置在车尾底部的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机构。
【文档编号】B60G7/00GK204184148SQ201420610479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1日
【发明者】黄涛, 康勇, 陈勇 申请人: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