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后保险杠面板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2569阅读:1093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后保险杠面板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后保险杠面板固定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通过安装支架将后保险杠面板固定到后部车身上的后保险杠面板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用后保险杠通常安装在汽车的后部车身上以起到保护作用。以往,在汽车中通常利用安装支架将汽车用后保险杠面板安装到后部车身上。

例如,公知有如下技术:后保险杠外缘设有翻边结构,翻边结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尾灯的支点,尾灯通过螺栓紧固在支点上,翻边结构内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架,尾灯底部的翻边结构内设有压片,压片为C型结构,C型结构内设有限位板和加强筋(参照专利文件1)。

另外,还公知有如下技术:汽车后保险杠安装结构包括后保险杠本体、车身侧围和支架,通过螺栓将支架与车身钣金连接,在支架的外边缘与车身后翼子板的配合处,通过螺栓将后保险杠面板与支架连结,将其他部位通过卡扣进行卡接(参照专利文件2)。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4196821U

专利文件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1619540U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均存在以下问题:仅在后部车身的侧围板处设有支架,并通过该支架将后保险杠面板安装到侧围板 上,因此,在后组合灯即尾灯的下边缘处,缺少对后保险杠面板的支撑,后保险杠面板与后部车身之间的连接刚性较低,易于出现后保险杠面板下沉的情况。并且,该情况对于后组合灯沿车宽方向尺寸较大的车种更为严重。另外,由于后保险杠面板与支架仅在侧边部通过螺栓连接,其他部位通过卡扣连接,所以安装误差大,后保险杠面板容易晃动,难以确保后保险杠面板与后组合灯的配合位置处的间隙及段差,从而有损美观性。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后保险杠面板固定结构,能够进一步在后组合灯的下边缘处增加对后保险杠面板的支撑,从而加强后保险杠面板与后部车身之间的连接刚性,避免后保险杠面板下沉。并且,能够确保后保险杠面板与后组合灯的配合位置处的间隙及段差,从而能够可靠地确保后部车身的美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汽车用后保险杠面板固定结构,包括具有侧围板及后围板的后部车身、及安装于上述后部车身的后保险杠面板,其中,在上述后部车身上,在后组合灯的下边缘的下方且接近行李箱开口处,设有用于将上述后保险杠面板固定到上述后部车身的上述后围板上的安装支架,上述安装支架的上表面与上述后保险杠面板的翻边相配合,并与上述后组合灯的上述下边缘的形状一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优选为,在技术方案1中,在上述安装支架的一端设有螺栓孔,在上述后保险杠面板上与该螺栓孔相应地设有安装孔,上述安装支架的上述一端位于上述后组合灯的上述下边缘与上述行李箱开口的边缘的交点上,并在该交点处的后部车身上设有螺栓孔,由此,能够通过螺栓将上述后保险杠面板、上述安装支架及上述后部车身的上述后围板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为,在技术方案2中,在从上方观察时,上述安装支架的与上述后部车身的上述后围板相配合的面呈Z字 形,上述安装支架的靠近上述行李箱开口的内侧部分比靠近上述侧围板的外侧部分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优选为,在技术方案3中,在上述安装支架的靠近上述侧围板的上述外侧部分上,在与上述后围板相配合的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且在上述后围板的与上述卡扣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卡扣孔,通过上述卡扣及上述卡扣孔将上述安装支架与上述后围板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优选为,在技术方案1~4的任一方案中,在上述安装支架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与上述后保险杠面板的上述翻边卡定的多个卡扣片,其中,位于上表面外侧的第1卡扣片与位于上表面内侧的第2卡扣片的相对于上述后保险杠面板的上述翻边的卡定方向不同,上述第1卡扣片与上述第2卡扣片分别从上下方向与上述后保险杠面板的上述翻边卡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优选为,在技术方案5中,上述安装支架在从上方观察时呈Z字形的朝向上述后围板的面上,在靠近上述行李箱开口的上述内侧部分与靠近上述侧围板的上述外侧部分之间的交界处设有多条横向加强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优选为,在技术方案1中,在上述安装支架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支撑上述后保险杠面板的上述翻边的上表面支撑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优选为,在技术方案2中,在上述安装支架中的朝向上述后保险杠面板的面上、且在上述安装支架的上述螺栓孔的周边,设置有沿着上述螺栓孔的直径方向的多个端部支撑筋,上述端部支撑筋支撑于上述安装支架与上述后保险杠面板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在后部车身上,在后组合灯的下边缘的下方且接近行李箱开口处,设有用于将后保险杠面板固定到后部车身的后围板上的安装支架,由此,与仅在后部车身的侧围板与后保险杠面板的一端之间设置安装支架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进一步在后 组合灯的下边缘处增加对后保险杠面板的支撑,从而加强后保险杠面板与后部车身之间的连接刚性,避免后保险杠面板下沉。另外,由于安装支架的上表面与后保险杠面板的翻边相配合,并与后组合灯的下边缘的形状一致,所以有助于确保后保险杠面板与后组合灯的配合位置处的间隙及段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2,在安装支架的一端设有螺栓孔,在后保险杠面板上与该螺栓孔相应地设有安装孔,安装支架的一端位于后组合灯的下边缘与行李箱开口的边缘的交点上,并在该交点处的后部车身上设有螺栓孔,由此,能够通过螺栓将后保险杠面板、安装支架及后部车身的后围板连接固定。与过去利用螺栓或卡扣将后部车身、支架、后保险杠面板两两连接的方式相比,通过一枚螺栓将三者同时连接,由此固定强度更高。另外,由于该交点为三线交叉处,受力集中,因此,通过在该交点处设置螺栓孔并通过螺栓将后保险杠面板、安装支架及后部车身的后围板连接固定,能够有助于提高后保险杠面板的安装稳定性。另外,由于该交点为三线交叉处,所以通过三线交叉容易确定该交点的位置,从而能够确保设置螺栓孔时的定位精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3,在从上方观察时,安装支架的与后围板相配合的面呈Z字形,安装支架的靠近行李箱开口的内侧部分比靠近侧围板的外侧部分薄。由于后保险杠面板与后围板之间的间隙中,后保险杠面板的靠近行李箱开口侧的部分与后围板之间的间隙较小,而靠近侧围板侧的部分与后围板之间的间隙较大,所以通过将该安装支架的形状设为靠近行李箱开口的内侧部分比靠近侧围板的外侧部分薄,能够对应于后保险杠面板与后围板之间的间隙状况。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4,在安装支架的靠近侧围板的外侧部分上,在与后围板相配合的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在后围板的与该卡扣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卡扣孔,通过该卡扣及卡扣孔将安装支架与后围板连接。由于后保险杠面板的靠近侧围板侧的部分与后围板之间的间隙较大,所以不将后保险杠面板直接与后围板固定,而是将后保 险杠面板经由安装支架固定在后围板上。另外,由于安装支架仅有一端与后保险杠面板连接,所以导致安装支架受力不均,因此,在不与后保险杠面板连接的另一端设置多个(例如两个)卡扣并通过扣接来增加安装支架的固定强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5,在安装支架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与后保险杠面板的翻边卡定的多个卡扣片,其中,第1卡扣片与第2卡扣片的相对于后保险杠面板的翻边的卡定方向不同,该第1卡扣片与第2卡扣片分别从上下方向与后保险杠面板的翻边卡定。由此,通过分别从上下方向将安装支架与后保险杠面板的翻边卡接固定,能够更好地确保后保险杠面板与安装支架之间的贴合及卡定强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6,安装支架在从上方观察时呈Z字形的朝向后围板的面上,在靠近行李箱开口的内侧部分与靠近侧围板的外侧部分之间的交界处设有多条横向加强筋。由于安装支架形变较大,且只有一端与后保险杠面板固定,所以容易导致安装支架的两端受力不均。通过在安装支架的朝向后围板的呈Z字形的面上的较薄的内侧部分至交界处(Z字的中间段)的范围内,沿安装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多条横向加强筋,能够提高安装支架的强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7,在安装支架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支撑后保险杠面板的翻边的上表面支撑筋。该上表面支撑筋的长度与后保险杠面板的翻边一致。通过设定该上表面支撑筋的高度,能够调节后保险杠面板的上边缘(翻边)与后组合灯的下边缘之间的间隙。当后保险杠面板下沉时,通过增大安装支架的上表面支撑筋的高度,能够抬高后保险杠面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8,在安装支架中的朝向后保险杠面板的面上且在安装支架的螺栓孔的周边,设置有沿着螺栓孔的直径方向的多个端部支撑筋,该端部支撑筋支撑于安装支架与后保险杠面板之间。该端部支撑筋位于安装支架的螺栓孔周边,并支撑后保险杠面板,高度与该处空间相应。通过设定该端部支撑筋的高度,能够调节后保险杠面板的上边缘与后组合灯的下边缘之间的间隙。当后保险杠 面板下沉时,通过增大安装支架的端部支撑筋中的螺栓孔下方的支撑筋的高度,能够使后保险杠面板略微抬高而减小间隙。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汽车用后保险杠面板固定结构,能够进一步在后组合灯的下边缘处增加对后保险杠面板的支撑,从而加强后保险杠面板与后部车身之间的连接刚性,避免后保险杠面板下沉,并且能够确保后保险杠面板与后组合灯的配合位置处的间隙及段差,从而能够提高后部车身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用后保险杠面板固定结构的局部透视立体图。

图2是表示支架部件的具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安装支架的安装位置的立体图,其中,图3A是将后组合灯拆下后的状态的图,图3B是将后保险杠拆下后的状态下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安装支架的具体构造的立体图,其中,图4A是从后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4B是从前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安装支架与后保险杠面板卡接固定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1的沿B-B线的局部剖视图,是表示通过螺栓将安装支架、后保险杠面板与后部车身连接紧固的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后部车身;11:侧围板;12:后围板;2:后保险杠面板;21:翻边;211:安装孔;3:支架部件;31:基体;32:卡扣;33:钩部;4:后组合灯;41:下边缘;5:行李箱开口;6:安装支架;61:主体;611:内侧部分;612:外侧部分;613:立起壁;614:卡扣;615:防水垫片;616:限位加强筋;617:横向加强筋;618:螺栓孔;619:端部支撑筋;62:上表面;620:上表面支撑筋;63: 卡扣片;631:第1卡扣片;632:第2卡扣片;7:螺栓;8: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由于后保险杠面板固定结构在车宽方向上是左右对称的,因此仅以单侧为例进行说明。而且,存在将后部车身及后保险杠面板固定结构在附图中仅以单侧示出的情况。另外,关于安装支架,以安装方向为基准、即以安装支架相对于后部车身安装时的前后方向、内外方向为基准来进行说明。而且,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与本发明无关的车身结构要素。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用后保险杠面板固定结构的局部透视立体图。如图1所示,该汽车是具有行李箱的轿车等乘用车,在由侧围板11及后围板12(参照图3B)构成的后部车身1上形成有行李箱开口5,从后部车身1的侧围板11在行李箱开口5之下以沿着行李箱开口5的下边缘的方式固定有整体呈U字状的汽车用后保险杠面板2,且该后保险杠面板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的侧围板11上(同时参照图3)。

在本实施方式中,汽车用后保险杠面板固定结构包括后部车身1、固定于后部车身1的后保险杠面板2、和用于将后保险杠面板2与后部车身1固定连接的支架部件3及安装支架6。通过支架部件3、安装支架6将后保险杠面板2安装到后部车身1上。其中,支架部件3设在后部车身1的侧围板11与后保险杠面板2的一端之间,用于将后保险杠面板2的一端安装到后部车身1的侧围板11上,并且能够调整后部车身1的侧围板11与后保险杠面板2之间的相对位置。安装支架6在后组合灯4的下边缘41的下方,设置在接近行李箱开口5处,用于将后保险杠面板2安装到后部车身1的后围板12上而增加后保险杠面板2在后组合灯4的下边缘41处的支撑强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后保险杠面板2与后部车身1之间的连接刚性强。

由于后保险杠面板、后部车身、后组合灯的构造是公知的,因此,以下,仅对支架部件3和安装支架6的具体构造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支架部件3的具体构造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支架部件3呈长条状,主要包括:确保支架部件3的连接刚度和强度的基体31;用于将支架部件3固定在侧围板11上的卡扣32;和将后保险杠面板2固定在支架部件3上并调整两者之间的位置的钩部33。此外,在侧围板11上及后保险杠面板2的一端上分别设有与卡扣32及钩部33相配合的卡扣孔及卡定部(未图示)。通过该支架部件3,能够将后保险杠面板2的一端安装在后部车身1的侧围板11上并确保两者之间的连接刚性。

接下来,参照图3、图4对作为本发明要点的安装支架6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安装支架6的安装位置的立体图,其中,图3A是将后组合灯4拆下后的状态的图,图3B是将后保险杠拆下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4是表示安装支架6的具体构造的立体图,其中,图4A是从后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4B是从前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安装支架6整体呈长条状,设在后保险杠面板2与后组合灯4的配合处,用于在后组合灯4的下边缘41处增加对后保险杠面板2的支撑。并且,如图4所示,在从上方观察时,安装支架6的与后部车身1的后围板12相配合的面呈Z字形(同时参照图5),其主体61经由层差分为靠近行李箱开口5的内侧部分611和靠近侧围板11的外侧部分612,且内侧部分611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比外侧部分612薄。

另外,如图4A所示,该安装支架6在主体61的与后围板12相配合的面上具有:设在靠近侧围板11的外侧部分612上并用于将安装支架6固定于后围板12上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卡扣614;设在靠近侧围板11的外侧部分612上的防水垫片615;用于限定安装支架6相对于后围板12的安装位置的多条限位加强筋616;设在内侧部分611与外侧部分612的交界处的多条横向加强筋617; 和设在靠近行李箱开口5的内侧部分611的端部上的贯穿而成的螺栓孔618。

而且,如图4B所示,在安装支架6的主体61的与后保险杠面板2相配合的面上,以大致环绕一周的方式在主体61上形成有立起壁613,并在其中形成有由横、纵加强肋构成的多个格子。安装支架6的内侧部分611的端部为圆弧状,在此,立起壁613的内周面与后保险杠面板2的设有与螺栓孔618相应的安装孔211的凸起的外周面形成配合面(同时参照图6,图6中附图标记a表示该配合面的形成部位)。此外,在螺栓孔618的周边,设置有沿着螺栓孔618的直径方向的多个端部支撑筋619。

另外,安装支架6的上表面62与后保险杠面板2的翻边21相配合,并与后组合灯4的下边缘41的形状一致,在安装支架6的上表面62上设有用于与后保险杠面板2的翻边21卡定的多个卡扣片63(包括第1卡扣片631及第2卡扣片632)。另外,还设有用于从下侧支撑后保险杠面板2的翻边21的至少一个(在本发明中为3个)上表面支撑筋620,该上表面支撑筋620的长度与后保险杠面板2的翻边21一致,

而且,如图4所示,多条横向加强筋617沿着安装支架6的长度方向而设在主体61的朝向后围板12的面上、具体地说设在靠近行李箱开口5的内侧部分611与靠近侧围板12的外侧部分612之间的交界处。由于安装支架6形变较大,且仅有一端与后保险杠面板2固定,所以容易导致安装支架6的两端受力不均。通过在安装支架6的朝向后围板的呈Z字形的面上的较薄的内侧部分611至交界处(Z字的中间段)的范围内设置横向加强筋617,能够提高安装支架6的强度。

另外,与安装支架6的设在外侧部分612的、与后部车身1的后围板12相配合的面上的多个卡扣614相应地,在后围板12的与卡扣614的对应位置上设有多个卡扣孔(未图示),通过该卡扣614及卡扣孔将安装支架6与后部车身1固定连接。

接下来,具体说明通过安装支架6安装后保险杠面板2时的、安装支架6与后保险杠面板2及后部车身1之间的连接及其作用。图5是表示安装支架6与后保险杠面板2卡接固定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图1的沿B-B线的局部剖视图,是表示通过螺栓7将安装支架6、后保险杠面板2与后部车身1连接紧固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5、图6所示,将安装支架6的形成有螺栓孔618的端部与后保险杠面板2的形成有安装孔211的凸缘对接,使端部处的立起壁613的内周面与后保险杠面板2的凸起的外周面相配合,从而使安装支架6的螺栓孔618与后保险杠面板2的安装孔211的中心轴线一致。因此,该安装支架6对于后保险杠面板2也起到定位功能,从而能够减小装配误差,确保后保险杠面板2与后组合灯4的配合部位的间隙及段差(尤其图1中附图标记b所示的配合部位)。

另外,通过设在主体61的上表面62上的卡扣片63将安装支架6相对于后保险杠面板2连接固定。其中,位于上表面外侧的第1卡扣片631与位于上表面内侧的第2卡扣片632相对于后保险杠面板2的翻边21的卡定方向不同,该第1卡扣片631与第2卡扣片632分别从上下方向与后保险杠面板2的翻边21卡定。由此,能够更好地确保后保险杠面板2与安装支架6之间的贴合及卡定强度。

而且,同时如图3、图6所示,在后部车身1的后围板12的、位于后组合灯4的下边缘41与行李箱开口5的边缘的交点上设有螺栓孔8,通过螺栓7经由后保险杠面板2的安装孔211、安装支架6的螺栓孔618及该螺栓孔8而将后保险杠面板2、安装支架6及后部车身1的后围板12连接固定。由于该交点位于三线交叉处,受力集中,因此,通过在该交点处设置螺栓孔8并以螺栓7将后保险杠面板2、安装支架6及后部车身1的后围板12连接固定,能够有助于提高后保险杠面板2的安装稳定性。另外,由于该交点为三线交叉处,所以容易确定该交点位置,从而能够确保设置螺栓孔8时的定位精度。

同时,通过安装支架6的多个卡扣614及后部车身1的后围板 12的与该多个卡扣614相对应的多个卡扣孔,将安装支架6与后部车身1连接。后保险杠面板2经由安装支架6固定在后部车身1的后围板12上。由于该处后保险杠面板2与后围板12之间的间隙较宽,所以不将后保险杠面板2直接与后围板12连接固定,而是将后保险杠面板2经由安装支架6固定在后围板12上。由于安装支架6仅有一端与后保险杠面板2连接,所以导致安装支架6受力不均,因此在不与后保险杠面板2连接的一端设置卡扣614并通过扣接来增加固定强度。

另外,在后保险杠面板2的安装状态下,后保险杠面板2与后部车身1的后围板12之间的间隙中,后保险杠面板2的靠近行李箱开口5侧的部分与后围板12之间的间隙较小,而靠近侧围板12侧的部分与后围板12之间的间隙较大,因此,通过使安装支架6的形状为从上方观察时与后围板12相对的面呈Z字形,而能够对应于后围板12与后保险杠面板2之间的间隙状况。

而且,在该安装状态下,安装支架6的上表面支撑筋620支撑后保险杠面板2的翻边21,由此,通过设定该上表面支撑筋620的高度,能够调节后保险杠面板2的上边缘(翻边)与后组合灯4的下边缘41之间的间隙。当后保险杠面板2下沉时,仅通过增大上表面支撑筋620的高度,就能够抬高后保险杠面板2。

另外,在该安装状态下,安装支架6的端部支撑筋619支撑于安装支架6与后保险杠面板2之间,由此,通过设定端部支撑筋的高度619,能够调节后保险杠面板2的上边缘与后组合灯4的下边缘41之间的间隙。当后保险杠面板下沉时,通过增大端部支撑筋619中的螺栓孔618下方的支撑筋的高度,能够使后保险杠面板2略微抬高而减小间隙。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本发明中以具有行李箱开口的汽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具有尾门开口的汽车。

另外,以上说明了通过支架部件3将后保险杠面板2的一端安 装到后部车身1的侧围板11上的情况,但也能够采用其他安装方式将后保险杠面板2的一端安装到后部车身1的侧围板11上。

另外,以上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可视为例示而不可视为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应由权利要求书来确定,而且还应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内容相等同的含义及其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