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327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改善充气轮胎的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的技术,为了在抑制印痕面积减少的同时确保边缘分量而在胎面表面设置刀槽。然而,在为了增加边缘分量而增加刀槽的数量时,花纹块刚性会降低,从而不可能获得足够的花纹块耐久性。为了解决该问题,专利文献1提出了如下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设置有周向刀槽,该周向刀槽将形成胎面表面的陆部列的各花纹块分割成两个小花纹块。各周向刀槽由平行于胎面周向延伸的刀槽平行部以及相对于胎面周向倾斜延伸的刀槽倾斜部构成。刀槽倾斜部的刀槽深度小于刀槽平行部的刀槽深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0174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改善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优选使边缘分量(归因于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刀槽等的边缘分量)相对于胎面周向的胎面周向位置对齐,但是在该情况下,会产生花纹噪音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噪音性能。因此,在使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与噪音性能相兼容方面仍存在改进的空间。因此,提供一种使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与噪音性能相兼容的充气轮胎是有帮助的。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人锐意研究了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聚焦于从磨耗初期到磨耗末期形成胎面表面上的各陆部列的花纹块的踏入线(step-inline)的形状如何变化。结果,从该观点出发本发明人发现,通过适当地调整各陆部列中的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的胎面周向位置能够有利地获得上述充气轮胎,由此完成本发明。本发明的概要如下。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表面包括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以及由所述多个周向主槽和胎面端划分的多个陆部列,其中,所述多个陆部列包括位于轮胎赤道面上的一个中央陆部列、分别与两胎面端邻接的两个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以及位于所述中央陆部列与所述两个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之间的两个中间陆部列,在所述中央陆部列中,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有多个第一宽度方向槽,并且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有多个第二宽度方向槽,所述多个第一宽度方向槽均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向所述多个周向主槽中的与所述中央陆部列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邻接的第一周向主槽开口且终止于所述中央陆部列内,所述多个第二宽度方向槽均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向所述多个周向主槽中的与所述中央陆部列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邻接的第二周向主槽开口且终止于所述中央陆部列内,在所述中间陆部列中,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有多个第三宽度方向槽,并且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有多个第四宽度方向槽,所述多个第三宽度方向槽均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向所述多个周向主槽中的所述第一周向主槽或所述第二周向主槽开口且终止于所述中间陆部列内,所述多个第四宽度方向槽均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向所述多个周向主槽中的与所述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中的一个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邻接的周向主槽开口且终止于所述中间陆部列内,在所述中央陆部列中,沿胎面周向间隔开地设置有使所述第一宽度方向槽与所述第二宽度方向槽连通的多个连通窄槽,并且在所述中间陆部列中,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有使所述第三宽度方向槽与所述第四宽度方向槽连通的多个连通窄槽,所述多个周向主槽、所述多个第一宽度方向槽、所述多个第二宽度方向槽、所述多个第三宽度方向槽、所述多个第四宽度方向槽以及所述多个连通窄槽将所述中央陆部列和所述中间陆部列划分成多个大花纹块,所述大花纹块均形成有沿胎面周向延伸且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将所述大花纹块分割成两个小花纹块的周向窄槽,所述小花纹块均形成有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为一组的至少一组宽度方向刀槽,所述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包括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的且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五宽度方向槽以及在所述第五宽度方向槽之间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宽度方向浅槽,在所述中央陆部列和所述中间陆部列中,形成于所述两个小花纹块中的一个小花纹块的所述一组宽度方向刀槽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形成于所述两个小花纹块中的另一小花纹块的所述一组宽度方向刀槽中的位于所述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在所述中央陆部列中,所述第一宽度方向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和所述第一宽度方向槽相邻的所述小花纹块内的所述一组宽度方向刀槽中的位于所述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所述第二宽度方向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和所述第二宽度方向槽相邻的所述小花纹块内的所述一组宽度方向刀槽中的位于所述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对于隔着所述周向主槽相邻的所述中央陆部列的所述小花纹块和所述中间陆部列,由所述中央陆部列的所述小花纹块中的所述一组宽度方向刀槽划分的微小花纹块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所述中间陆部列的所述第三宽度方向槽和由所述小花纹块的所述一组宽度方向刀槽划分的微小花纹块中的任一者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对齐,并且所述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中的所述多个第五宽度方向槽和所述宽度方向浅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均与所述中间陆部列的所述多个第四宽度方向槽或由所述一组宽度方向刀槽划分的微小花纹块中的任一者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对齐。这里,宽度方向刀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是指由一组宽度方向刀槽划分的微小花纹块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缘部的位置在胎面周向上彼此错开1.5mm以上。此外,宽度方向槽和宽度方向刀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是指由一组宽度方向刀槽划分的微小花纹块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缘部的位置与由宽度方向槽划分的大花纹块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缘部的位置错开,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优选地错开1.5mm以上。微小花纹块、宽度方向槽或宽度方向浅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对齐”是指胎面周向上的最大长度最短的一微小花纹块、宽度方向槽或宽度方向浅槽的宽度方向投影长度的70%以上与另一微小花纹块、宽度方向槽或宽度方向浅槽的宽度方向投影长度重叠。“周向主槽”是指大致沿胎面周向连续延伸的槽。代替直线状,这些槽可以为曲折状、弯曲状等。此外,“第一宽度方向槽至第五宽度方向槽”是指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以20°以下的角度倾斜延伸的槽。“窄槽”是指槽宽(向胎面表面开口的宽度)小于周向主槽的槽宽的槽。另外,“刀槽”是指具有如下槽宽的槽:当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充填规定内压且施加最大负载时相对的槽壁面彼此接触。特别地,“周向窄槽”是指相对于胎面周向以15°以下的角度倾斜延伸的刀槽,“宽度方向刀槽”是指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以15°以下的角度倾斜延伸的刀槽。“刀槽”可以采用诸如直线状、曲折状等的各种形式。“适用轮辋”是在制造或使用轮胎的地域中有效的产业标准,并且是指如日本的JATMA(日本机动车轮胎协会)的JATMA年鉴(YEARBOOK)、欧洲的ETRTO(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TheEuropeanTyreandRimTechnicalOrganisation))的标准手册(STANDARDSMANUAL)、美国的TRA(轮胎和轮辋协会(TireandRimAssociationInc.))的年鉴等记载的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等(ETRTO的标准手册中的测量轮辋(MeasuringRim)和TRA的年鉴中的设计轮辋(DesignRim))。“规定内压”表示与由如上述JATMA年鉴等根据轮胎尺寸规定的与轮胎的最大负荷能力对应的充填空气压力(最大空气压力)。“最大负载”是指与上述轮胎的最大负荷能力对应的负载。下述“端部小花纹块的胎面周向长度A1、A2”是指端部小花纹块的胎面周向上的平均长度。“中央小花纹块的胎面周向长度B”是指中央小花纹块的胎面周向上的平均长度。通过将端部小花纹块和中央小花纹块的面积除以端部小花纹块和中央小花纹块的胎面宽度方向长度来算出端部小花纹块和中央小花纹块的胎面周向上的平均长度。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与噪音性能相兼容的充气轮胎。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2是图1中示出的胎面花纹中的中央陆部列和中间陆部列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3的(a)是示出了磨耗初期的印记和踏入线的图,图3的(b)是示出了磨耗末期的印记和踏入线的图。图4是根据比较例1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还简称为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其示出了当轮胎处于安装于适用轮辋、充填规定内压且无负荷的基准状态时的胎面表面。图2是图1中示出的胎面花纹中的中央陆部列和中间陆部列的一部分的放大图。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槽和刀槽的槽宽、深度、角度等是指在上述基准状态下的槽宽、深度、角度等。如图1所示,该轮胎在胎面表面1包括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在图示的示例中为四个)周向主槽2。多个(在图示的示例中为五列)陆部列3a、3b1、3b2、3c1和3c2由周向主槽2和胎面端TE划分而成。如图1所示,该轮胎在胎面表面1包括:一个中央陆部列3a,其位于轮胎赤道面CL上;两个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3c1和3c2,其与两胎面端TE邻接;以及两个中间陆部列3b1和3b2,其分别位于中央陆部列3a与两个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3c1和3c2之间。在图示的示例中,中央陆部列3a由与其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邻接的第一周向主槽2a和与其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邻接的第二周向主槽2b划分而成。中间陆部列3b1由第一周向主槽2a和(位于与第一周向主槽2a同侧的胎面宽度方向半部的)胎面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周向主槽2c划分而成。同样地,中间陆部列3b2由第二周向主槽2b和(位于与第二周向主槽2b同侧的胎面宽度方向半部的)胎面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周向主槽2d划分而成。此外,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3c1由胎面宽度最外侧的周向主槽2c和胎面端TE划分而成,同样地,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3c2由胎面宽度最外侧的周向主槽2d和胎面端TE划分而成。这里,如图1所示,在中央陆部列3a中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有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在图示的范围中为四个)第一宽度方向槽4a。宽度方向槽4a向与中央陆部列3a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邻接的第一周向主槽2a开口且终止于中央陆部列3a内。如图1所示,在中央陆部列3a中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有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在图示的范围中为四个)第二宽度方向槽4b。宽度方向槽4b向与中央陆部列3a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邻接的第二周向槽2b开口且终止于中央陆部列3a内。如图1所示,第一宽度方向槽4a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第二宽度方向槽4b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为了使排水性与陆部列的刚性相兼容,周向主槽2a至2d优选地具有6mm至10mm的槽宽(向胎面表面1开口的宽度)和13.5mm至17.5mm的槽深(最大深度)。此外,为了使排水性与花纹块刚性相兼容,第一宽度方向槽4a和第二宽度方向槽4b优选地具有6mm至10mm的槽宽(开口宽度)和7mm至12mm的槽深(最大深度)。此外,在胎面周向上相邻的第一宽度方向槽4a的胎面周向上的间距优选为40mm至60mm。同样地,在胎面周向上相邻的第二宽度方向槽4b的胎面周向上的间距优选为40mm至60mm。此外,在胎面周向上相邻的第一宽度方向槽4a与第二宽度方向槽4b之间的胎面周向上的间隔(最小间隔)优选为15mm至30mm。如图1所示,在中间陆部列3b1和3b2中也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有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在图示的范围中为四个)第三宽度方向槽4c1和4c2。第三宽度方向槽4c1和4c2向第一周向主槽2a和第二周向主槽2b开口且终止于中间陆部列3b1和3b2内。此外,如图1所示,在中间陆部列3b1和3b2中也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有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在图示的范围中为四个)第四宽度方向槽4d1和4d2。第四宽度方向槽4d1和4d2分别向位于宽度方向最外侧且与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3c1和3c2邻接的周向主槽2c和2d开口且终止于中间陆部列3b1和3b2内。为了使排水性与花纹块刚性相兼容,第三宽度方向槽4c1和4c2优选地具有6mm至10mm的槽宽(开口宽度)和7mm至12mm的槽深(最大深度)。此外,为了使排水性与花纹块刚性相兼容,第四宽度方向槽4d1和4d2优选地具有6mm至10mm的槽宽(开口宽度)和7mm至12mm的槽深(最大深度)。此外,在胎面周向上相邻的第三宽度方向槽4c1和4c2的胎面周向上的间距优选为40mm至60mm。同样地,在胎面周向上相邻的第四宽度方向槽4d1和4d2的胎面周向上的间距优选为40mm至60mm。此外,在胎面周向上相邻的第四宽度方向槽4c1(4c2)与第四宽度方向槽4d1(4d2)之间的胎面周向上的间隔(最小间隔)优选为15mm至30mm。此外,如图1所示,在中央陆部列3a中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有使第一宽度方向槽4a与第二宽度方向槽4b连通的多个连通窄槽5。同样地,在中间陆部列3b1和3b2中也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有使第三宽度方向槽4c1与第四宽度方向槽4d1(或者使第三宽度方向槽4c2与第四宽度方向槽4d2)连通的多个连通窄槽5。连通窄槽5的槽宽优选为0.7mm至2mm,刀槽深度(最大深度)优选为8mm至13mm。如图1和图2所示,周向主槽2a和2b、第一宽度方向槽4a、第二宽度方向槽4b、第三宽度方向槽4c1和4c2、第四宽度方向槽4d1和4d2以及连通窄槽5将中央陆部列3a以及中间陆部列3b1和3b2划分成多个大花纹块6(在图1和图2中,一部分大花纹块6的轮廓被以粗线画出)。各大花纹块6形成有沿胎面周向延伸并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将各大花纹块6分割成两个小花纹块7的周向窄槽8。各小花纹块7形成有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为一组的至少一组(在图示的示例中为两组)宽度方向刀槽9。周向窄槽8的槽宽优选为0.7mm至1.2mm,刀槽深度(最大深度)优选为8mm至13mm。宽度方向刀槽9的槽宽优选为0.7mm至1.2mm,刀槽深度(最大深度)优选为8mm至13mm。此外,各组宽度方向刀槽9之间的胎面周向间隔优选为3mm至5mm。这里,如图1所示,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3c1和3c2包括:多个(在图示的范围中为两个)第五宽度方向槽10a、10b,其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地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以及至少两个(在图示的示例中为两个)宽度方向浅槽11a和11b,其在第五宽度方向槽10a和10b之间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为了使排水性与花纹块刚性相兼容,第五宽度方向槽10a和10b优选地具有6mm至10mm的槽宽(开口宽度)和7mm至12mm的槽深(最大深度)。此外,在胎面周向上相邻的宽度方向槽10a(10b)之间的胎面周向上的间隔优选为80mm至120mm。为了使排水性与花纹块刚性相兼容,宽度方向浅槽11a和11b优选地具有4.5mm至7.5mm的槽宽(开口宽度)和5mm至12mm的槽深(最大深度)。此外,在胎面周向上相邻的宽度方向浅槽11a(11b)之间的胎面周向上的间隔优选为20mm至40mm。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具有以下特征。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中央陆部列3a以及中间陆部列3b1和3b2中,形成于两个小花纹块7中的一个小花纹块7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9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形成于两个小花纹块7中的另一小花纹块7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9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换言之,在两个小花纹块7之间,由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宽度方向刀槽9划分的微小花纹块9a的缘部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不同。如图1所示,在中央陆部列3a中,第一宽度方向槽4a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和该第一宽度方向槽4a相邻的小花纹块7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9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第二宽度方向槽4b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和该第二宽度方向槽4b相邻的小花纹块7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9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换言之,在中央陆部列3a中,如图1所示,由第一宽度方向槽4a和第二宽度方向槽4b划分的各大花纹块6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缘部与由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宽度方向刀槽9划分的微小花纹块9a的缘部在胎面周向上错开。在图示的示例中,中间陆部列3b1和3b2也具有同样的结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一个胎面宽度半部中,对于隔着周向主槽2a相邻的中央陆部列3a的小花纹块7和中间陆部列3b1,由中央陆部列3a的小花纹块7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划分的微小花纹块9a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第三宽度方向槽4c1和由中间陆部列3b1的小花纹块7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划分的微小花纹块9a中的任一者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对齐。同样地,在另一胎面宽度方向半部中,对于隔着周向主槽2b相邻的中央陆部列3a的小花纹块7和中间陆部列3b2,由中央陆部列3a的小花纹块7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划分的微小花纹块9a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第三宽度方向槽4c2和由中间陆部列3b2的小花纹块7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划分的微小花纹块9a中的任一者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对齐。在一个胎面宽度方向半部中,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3d1中的第五宽度方向槽10a和宽度方向浅槽11a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均与中间陆部列3b1中的第四宽度方向槽4d1或由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划分的微小花纹块9a中的任一者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对齐。同样地,在另一胎面宽度方向半部中,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3d2中的第五宽度方向槽10b和宽度方向浅槽11b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均与由中间陆部列3b2中的第四宽度方向槽4d2或由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划分的微小花纹块9a中的任一者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对齐。以下,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作用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如上所述,在中央陆部列3a以及中间陆部列3b1和3b2中,形成于两个小花纹块7中的一个小花纹块7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9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形成于两个小花纹块7中的另一小花纹块7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9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小花纹块7不由主槽划分而是由周向窄槽8划分。因此,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小花纹块7彼此接近。因此,处于倾向于增大噪音的窄间隔的两个宽度方向刀槽9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从而允许有效地抑制花纹噪音(patternnoise)的产生并改善噪音性能。特别地,当轮胎以上述“胎面周向一侧”为踏入端侧的方式安装于车辆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花纹噪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如上所述,在中央陆部列3a中,第一宽度方向槽4a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和该第一宽度方向槽4a相邻的小花纹块7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9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第二宽度方向槽4b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和该第二宽度方向槽4b相邻的小花纹块7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9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图3的(a)是示出了磨耗初期的轮胎的印记的图,图3的(b)是示出了磨耗末期的轮胎的印记的图。如图3的(a)和图3的(b)所示,在位于轮胎赤道面CL上的中央陆部列3a中,从磨耗初期(图3的(a))到磨耗末期(图3的(b))踏入线L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较小。因此,在中央陆部列3a中,第一宽度方向槽4a(第二宽度方向槽4b)和在胎面宽度方向上与其相邻的宽度方向刀槽9的踏入时刻相同。因此,通过将中央陆部列中的宽度方向槽4a(4b)和宽度方向刀槽9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能够有效地抑制花纹噪音的产生,由此改善噪音性能。特别地,当轮胎以上述“胎面周向一侧”为踏入端侧的方式安装于车辆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花纹噪音。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如上所述,对于隔着周向主槽2a(2b)相邻的中央陆部列3a的小花纹块7和中间陆部列3b1(3b2),由中央陆部列3a的小花纹块7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划分的微小花纹块9a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第三宽度方向槽4c1(4c2)和由中间陆部列3b1(3b2)的小花纹块7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划分的微小花纹块9a中的任一者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对齐。如图3的(a)和图3的(b)所示,在中间陆部列3b1和3b2中,与中央陆部列3a相比,从磨耗初期(图3的(a))到磨耗末期(图3的(b))踏入线L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相对大。此外,中央陆部列3a的小花纹块7与中间陆部列3b1(3b2)被周向主槽2a(2b)分开。因此,小花纹块7与中间陆部列3b1(3b2)之间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也是大的。因此,采用上述结构对噪音性能几乎没有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使宽度方向刀槽9和第三宽度方向槽4c1(4c2)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对齐,能够确保大的边缘分量(edgecomponent),从而改善了轮胎的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如上所述,配置于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3c1(3c2)的第五宽度方向槽10a(10b)和宽度方向浅槽11a(11b)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均与中间陆部列3b1(3b2)中的第四宽度方向槽4d1(4d2)或由一组宽度方向刀槽9划分的微小花纹块9a中的任一者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对齐。如图3的(a)和图3的(b)所示,在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3c1和3c2中,与中央陆部列3a相比,从磨耗初期(图3的(a))到磨耗末期(图3的(b))踏入线L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相对大。此外,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3c1(3c2)与中间陆部列3b1(3b2)被周向主槽2c(2d)分开。因此,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3c1(3c2)与中间陆部列3b1(3b2)之间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也是大的。因此,采用上述结构对噪音性能几乎没有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使宽度方向刀槽9和第四宽度方向槽4d1(4d2)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对齐,能够确保大的边缘分量,从而改善了轮胎的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如上所述,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能够从磨耗初期到磨耗末期使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与噪音性能相兼容。在本发明中,如图1所示,各小花纹块7优选地包括两组宽度方向刀槽9。原因是能够更进一步确保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在本发明中,当小花纹块7被两组宽度方向刀槽9分割时,位于胎面周向两端部的两个端部小花纹块的胎面周向长度分别为单位是mm的A1和单位是mm的A2(在图2中,仅一个端部花纹块的胎面周向长度被代表性地示出为“A”),位于两个端部小花纹块之间的中央小花纹块的胎面周向长度为单位是mm的B,比B/A1优选为0.8至1.3,B/A2优选为0.8至1.3。原因是,通过使比B/A1和比B/A2均为0.8以上,能够确保中央小花纹块的刚性,而通过使比B/A1和比B/A2均为1.3以下,能够确保端部小花纹块的刚性。因此,利用上述范围,能够实现小花纹块7的刚性平衡。特别地,当宽度方向刀槽9的刀槽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宽度方向槽4a和第二宽度方向槽4b的槽深时,比B/A1和比B/A2优选为1.0至1.3,而当宽度方向刀槽9的刀槽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宽度方向槽4a和第二宽度方向槽4b的槽深时,比B/A1和比B/A2优选为0.8至1.0。此外,在本发明中,如图1所示,在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3c1和3c2内优选地形成有空隙(void)12。原因是,能够改善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3c1和3c2的排雪性能。空隙12的深度优选为10mm至16mm。如图所示,空隙12被优选地设置成与第五宽度方向槽10a和10b连通。实施例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制备以下轮胎:根据发明例2的轮胎,其具有图1中示出的胎面花纹;根据发明例1的轮胎,其与发明例2的区别仅在于不具有空隙;根据比较例1的轮胎,在根据比较例1的轮胎中,如图4所示,在中央陆部列和中间陆部列中,该轮胎在胎面周向上在宽度方向槽之间具有仅一组宽度方向刀槽,使得在中央陆部列中第一宽度方向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和该第一宽度方向槽相邻的小花纹块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第二宽度方向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和该第二宽度方向槽相邻的小花纹块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错开,并且由中央陆部列的小花纹块内的一组宽度方向槽划分的微小花纹块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第三宽度方向槽和由中间陆部列的小花纹块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划分的微小花纹块中的任一者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不对齐;以及根据比较例2的轮胎,在比较例2的轮胎中,在中央陆部列和中间陆部列中,形成于两个小花纹块中的一个小花纹块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形成于两个小花纹块中的另一小花纹块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不错开,并且在中央陆部列中,第一宽度方向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和该第一宽度方向槽相邻的小花纹块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不错开,第二宽度方向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与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和该第二宽度方向槽相邻的小花纹块内的一组宽度方向刀槽中的位于胎面周向一侧的一个宽度方向刀槽的胎面周向上的位置不错开。为了评价各轮胎的性能,进行以下试验。<冰上性能>将轮胎尺寸为11R22.5的上述轮胎安装于车辆,在车辆空载的状态下,从5km/h开始将油门完全踩到底。基于行驶20m的时间计算冰上性能。用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来对评价进行表达。数值越大表示冰上性能越好。<雪上性能>将轮胎尺寸为11R22.5的上述轮胎安装于车辆,在车辆负载状态下,评价20km/h下的制动距离。用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对对评价进行表达。数值越大表示雪上性能越好。<噪音性能>将轮胎尺寸为11R22.5的上述轮胎安装于车辆,基于实际行驶时测量到的室内噪音来评价噪音性能。用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来对评价进行表达。数值越大表示噪音性能越好。以下,表1列出了评价结果。[表1]发明例1发明例2比较例1比较例2图-图1图4-冰上性能103103100103雪上性能103105100103噪音性能10010010095综合评价○◎△△如表1所示,与根据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轮胎相比,根据发明例1和发明例2的轮胎的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两者能够与噪音性能更好地相兼容。特别地,清楚的是,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设置有空隙的发明例2的轮胎比发明例1具有更好的雪上性能。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与噪音性能相兼容的充气轮胎。本发明特别适用于诸如卡车或公共汽车用轮胎等的重载用轮胎。附图标记说明1胎面表面2周向主槽3陆部列3a中央陆部列3b1、3b2中间陆部列3c1、3c2宽度方向最外侧陆部列4a第一宽度方向槽4b第二宽度方向槽4c1、4c2第三宽度方向槽4d1、4d2第四宽度方向槽5连通窄槽6大花纹块7小花纹块8周向窄槽9宽度方向刀槽9a微小花纹块10a、10b第五宽度方向槽11a、11b宽度方向浅槽12空隙L踏入线CL轮胎赤道面TE胎面端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