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器组装体及使用其的气体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301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点火器组装体及使用其的气体发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点火器组装体及使用其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作为气囊装置的气体发生器用的点火器,有使用了包括点火器主体、树脂部、金属套环及壳体(箱体)的组合的点火器组装体的点火器。

另外,就上述点火器组装体而言,通过在上述壳体(箱体)中填充气体发生剂,也作为适用于汽车的安全带的预紧器用的气体发生器使用(jp-ano.2004-217059,jp-ano.2008-36609)。

在us-bno.7726241的图1中,箱体54的开口部侧的边缘部60从外侧覆盖于孔眼密封件14的肩21,对箱体54而言,通过使边缘部60对应于肩21的外形进行变形,而固定于孔眼密封件14。

在jp-ano.h11-321541的图1中,器箱体22与起爆装置适配器24焊接一体化,起爆装置适配器24从外侧覆盖于绝缘材料36和插入构件40,对起爆装置适配器24而言,通过开口部侧对应于绝缘材料36和插入构件40的外形进行变形,而固定于插入构件40。

在jp-ano.2004-217059的图1、图2中,杯体20和点火器套环14利用作为另一构件的壳体30进行结合(第0040段)。

在jp-ano.2013-159239的图1中,使用在开口部43侧的端部具有环状折曲部45的杯状壳体40,并从杯状壳体40的开口部43侧嵌入于点火器组装体11的点火器12。

在jp-ano.2008-36609的图1中,将形成于杯构件41的开口部的凸缘42,嵌入至形成于点火器套环31的环状槽33(第0049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第1发明)提供点火器组装体(1),

点火器组装体(1)具有:具有点火部(11)和导电销(12)的点火器主体(10)、包围点火器主体(10)的周围的树脂部(20)、配置在树脂部(20)的周围并与树脂部(20)成为一体的金属套环、至少包围点火部(11)且内部填充有气体发生剂或传火药的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50),

上述金属套环包括筒状套环(30)和环状套环(40)的组合,

筒状套环(30)的位于点火部(11)侧的第1端部(31)侧的第1内壁面(31a)的内径,大于位于导电销(12)侧的第2端部(32)侧的第2内壁面(32a)的内径,且在第1内壁面与第2内壁面之间具有内侧环状台阶面(33),第2内壁面(32a)与树脂部(20)的外表面(21)抵接,

环状套环(40)具有第1环状面(41)、与第1环状面(41)沿厚度方向为相反侧的第2环状面(42)、内周面(43)和外周面(44),包含内周面(43)的第1环状面(41)和第2环状面(42)的一部分与中心孔埋设于树脂部(20)中,且包含外周面(44)的剩余部分的第1环状面(41)和第2环状面(42)向树脂部(20)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

筒状套环(30)的第1内壁面(31a)与环状套环(40)的外周面(44)抵接,筒状套环(30)的内侧环状台阶面(33)与环状套环(40)的外周面(44)侧的第2环状面(42)抵接,

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50)具有:底面(51)侧的小径周壁部(53)、大于开口部(52)侧的小径周壁部的大径周壁部(54)、小径周壁部(53)与大径周壁部(54)之间的环状台阶部(55),

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50)的开口部(52)的环状端面(52a)与环状套环(40)的第1环状面(41)抵接,大径周壁部(54)的外侧面与筒状套环(30)的第1内壁面(31a)抵接,环状台阶部(55)的外侧面(55a)和与其相接的小径周壁部(53)的外侧面,通过与筒状套环(30)的第1端部(31)侧缩径而成的部分(34)抵接而从外侧固定。

另外,本发明(第2发明)提供点火器组装体(100),

点火器组装体(100)具有:具有点火部(111)和导电销(112)的点火器主体(110)、包围点火器主体(110)的周围的树脂部(120)、配置在树脂部(120)的周围并与树脂部(120)成为一体的金属套环、至少包围点火部(111)且内部填充有气体发生剂或传火药的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150),

金属套环包括筒状套环(130)和环状套环(140)的组合,

筒状套环(130)的位于点火部(111)侧的第1端部(131)侧的第1内壁面(131a)的内径,大于位于导电销(112)侧的第2端部(132)侧的第2内壁面(132a)的内径,且在第1内壁面与第2内壁面之间具有内侧环状台阶面(133),第2内壁面与树脂部(120)的外表面(121)抵接,

环状套环(140)具有第1环状面(141)、与第1环状面(141)沿厚度方向为相反侧的第2环状面(142)、内周面(143)和外周面(144),包含内周面(143)的第1环状面(141)和第2环状面(142)的一部分与中心孔埋设于树脂部(120)中,且包含外周面(144)的剩余部分的第1环状面(141)和第2环状面(142)向树脂部(120)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

筒状套环(130)的第1内壁面(131a)与环状套环(140)的外周面(144)抵接,筒状套环(130)的内侧环状台阶面(133)与环状套环(140)的外周面(144)侧的第2环状面(142)抵接,

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150)在周壁部(153)具有多个贯通孔,且在开口部(152)具有凸缘部(154),

凸缘部(154)包括:开口部(152)侧的下侧环状面(155)、下侧环状面(155)的轴向相反侧的上侧环状面(156)、下侧环状面(155)与上侧环状面(156)之间的开口部(152)的环状端面(152a),

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150)的下侧环状面(155)与环状套环(140)的第1环状面(141)抵接,环状端面(152a)与筒状套环(130)的第1内壁面(131a)抵接,上侧环状面(156)通过与筒状套环(130)的向内侧的折曲部(159)抵接而从外侧固定。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具有上述第1发明或第2发明的点火器组装体。

附图说明

本发明通过下面详细的说明和附图进一步完全得到理解,但这些仅用于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受其限制。

[图1]为示出本发明(第1发明)的点火器组装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轴向的截面图。

[图2]为在图1的点火器组装体中使用的环状套环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3]为在图1的点火器组装体中使用的点火器壳体的轴向的截面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第2发明)的点火器组装体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轴向的截面图。

[图5]为在图4的点火器组装体中使用的环状套环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6]为在图4的点火器组装体中使用的点火器壳体的轴向的截面图。

[图7]为在图4的点火器组装体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

发明详述

虽然在点火器组装体中,壳体(箱体)是相对于金属套环固定的(us-bno.7726241、jp-ano.h11-321541、jp-ano.2004-217059、jp-ano.2013-159239、jp-ano.2008-36609),但在组装时固定操作容易,并且使得在工作时壳体(箱体)不会从金属套环脱离是十分重要的。

本发明提供通过利用两个金属套环的组合从外侧固定点火器壳体,而提高了点火器壳体的固定强度的点火器组装体及使用其的气体发生器。

对第1发明的点火器组装体而言,使用了包括筒状套环和环状套环的组合作为金属套环。

筒状套环的一部分面(第2内壁面)与树脂部的外表面抵接。

对环状套环而言,包含中心孔的一部分面埋设于树脂部,与树脂部形成为一体。

筒状套环与环状套环互相部分地抵接。

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由金属形成,并具有:底面侧的小径周壁部、开口部侧的大径周壁部、上述小径周壁部与上述大径周壁部之间的环状台阶面。

对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而言,开口部的环状端面与环状套环的第1环状面抵接,大径周壁部的外侧面与筒状套环的第1内壁面抵接,环状台阶部的外侧面和与其相接的上述小径周壁部的外侧面,与上述筒状套环的第1端部侧缩径而成的部分抵接。

像这样,第1发明的点火器组装体通过将点火器壳体、筒状套环及环状套环这3个部件的安装位置及形状相互建立关系,点火器壳体得以从外侧固定,因此,点火器壳体相对于金属套环的固定强度变大。

因此,即使在点火器工作时,点火器壳体也不会从金属套环(筒状套环及环状套环)偏离或脱离。

对第2发明的点火器组装体而言,作为金属套环使用了包括筒状套环和环状套环的组合。

筒状套环的一部分面(第2内壁面)与树脂部的外表面抵接。

对环状套环而言,包含中心孔的一部分面埋设于树脂部,与树脂部形成为一体。

筒状套环与环状套环互相部分地抵接。

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由金属制成,在周壁面具有多个贯通孔,在开口部具有凸缘部。

对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而言,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的凸缘部与筒状套环和环状套环两者抵接,进一步,与筒状套环向内侧折弯而成的部分抵接。

像这样,第2发明的点火器组装体通过将点火器壳体、筒状套环及环状套环这3个部件的安装位置及形状相互建立关系,点火器壳体得以从外侧固定,因此,点火器壳体相对于金属套环的固定强度变大。

因此,即使在点火器工作时,点火器壳体也不会从金属套环(筒状套环及环状套环)偏离或脱离。

对第1发明和第2发明的点火器组装体而言,优选在上述筒状套环的内侧环状台阶面与上述环状套环的外周面侧的第2环状面抵接的部分,在上述内侧环状台阶面和上述第2环状面中的一者或这两者形成环状槽,并且o环嵌入上述环状槽。

通过像这样形成环状槽并在该处嵌入o环,可以防止湿气从筒状套环与树脂部的间隙向点火器壳体内侵入。

就第1发明和第2发明的点火器组装体而言,上述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优选包括筒部、和封闭上述筒部的一个开口部的盖部。

虽然点火器壳体为杯形状,但除了可以使用最初就为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以外,也可以使用组装后为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

在使用包括筒部和盖部的壳体作为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时,首先将筒部相对于金属套环(筒状套环及环状套环)固定,之后从开口部填充传火药或气体发生剂,随后,用盖部封闭上述开口部。

如果像这样使用包括筒部和盖部的壳体作为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则组装操作变得容易,故优选。

另外,优选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为具有可以独立工作的2个点火器组装体的气体发生器,且在上述2个点火器组装体之中,可以首先工作的点火器组装体为上述第1发明或第2发明的点火器组装体。

在气体发生器具有可以独立工作的2个点火器组装体的情况下,存在以下工作形态:

第1工作形态,一个点火器首先工作,迟些另一个点火器工作,

第2工作形态,两个点火器同时工作,

第3工作形态,仅一个点火器工作。

在第1工作形态的情况,在如首先工作的点火器(点火器组装体)的点火器壳体从金属套环脱离的情况那样,在首先工作的点火器(点火器组装体)的工作产生异常时,对迟些工作的点火器(点火器组装体)的工作也造成不良影响,也存在作为气体发生器不能正常致动的隐患。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使用的第1发明或第2发明的点火器组装体由于防止了金属套环从点火器壳体脱离,因此,也确保了气体发生器的正常致动。

对本发明的点火器组装体而言,由于点火器壳体利用金属套环从外侧固定,因此,在工作时点火器壳体不会从金属套环脱离。

使用了本发明的点火器组装体的气体发生器的作为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

本发明的点火器组装体,可以用作搭载于汽车的气囊装置使用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第1点火器组装体>

图1所示的点火器组装体1具有:点火器主体10、树脂部20、金属套环及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50。

点火器主体10具有点火部11和导电销12,与公知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相同。导电销12与未图示的具备导线的连接器连接。在点火部11的内部,填充有点火药。

点火器主体10的点火部11和导电销12的一部分被圆柱形状的树脂部20包围。树脂部20包括热塑性树脂等,形成了电气绝缘部,并且形成了连接器的插入空间25。

在图1的点火器组装体1中,使用了包括筒状套环30和环状套环40的组合的金属套环。筒状套环30和环状套环40由铁、不锈钢等金属形成。

对筒状套环30而言,位于点火部11侧的第1端部31侧的第1内壁面31a的内径较大,位于导电销12侧的第2端部32侧的第2内壁面32a的内径较小。

利用第1内壁面31a与第2内壁面32a的内径之差,在它们之间具有内侧环状台阶面33。

筒状套环30的第2内壁面32a与树脂部20的外表面21抵接。

如图2所示,环状套环40具有:第1环状面41、与第1环状面41沿厚度方向为相反侧的第2环状面42、内周面43及外周面44。

环状套环40的内周面43的间隔(中心孔的内径)小于点火部11的外径。

对环状套环40而言,包含内周面43的第1环状面41和第2环状面42的一部分与中心孔埋设于树脂部20,包含外周面44的剩余部分的第1环状面41和第2环状面42,向树脂部20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

对环状套环40而言,可以在埋设于树脂部20的第1环状面41和第2环状面42分别具有1条或2条以上的环状槽。在具有环状槽的情况下,环状槽内也进入树脂。优选在第1环状面41和第2环状面42分别各有一条环状槽。

环状槽的深度优选为环状套环40的厚度的1/3以下。

当在第1环状面41和第2环状面42分别形成环状槽时,为了保持环状套环40的强度,优选为不在沿厚度方向相对的位置形成。例如,可以通过使得从内周面43到形成于第1环状面41的环状槽的距离,与从内周面43到形成于第2环状面42的环状槽的距离不同,从而在厚度方向上不相对的位置形成各个环状槽。

如果具有这些环状槽,则树脂进入环状槽从而提高了树脂部20与环状套环40之间的结合力,除此以外,也防止了环状套环40发生旋转,故优选。

环状套环40的外周面44与筒状套环30的第1内壁面31a抵接,环状套环40的外周面44侧的第2环状面42与筒状套环30的内侧环状台阶面33抵接。

与环状套环40的外周面44侧的第2环状面42抵接的内侧环状台阶面33的一部分被截取成环状,利用该截取部、树脂部20、第2环状面42形成了环状空间,在该处嵌入o环49。

通过嵌入o环49,防止湿气通过树脂部20与筒状套环30的第2内壁面32a之间,侵入点火器壳体50内。

如图3所示,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50具有:底部51侧的小径周壁部53、开口部52侧的大径周壁部54、小径周壁部53与大径周壁部54之间的环状台阶部55。

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50由铁、不锈钢等金属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50的小径周壁部53的外径是均一的,但也可以是部分的外径不同的形状。

小径周壁部53具有多个贯通孔57。

对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50而言,开口部52的环状端面52a与环状套环40的第1环状面41抵接,大径周壁部54的外侧面与筒状套环30的第1内壁面31a抵接。

进一步,对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50而言,环状台阶部55的外侧面55a和与其相接的小径周壁部53的外侧面,以被筒状套环30的第1端部31侧缩径而成的部分(缩径部)34的内壁面从外侧按压的方式而固定。

在内部空间58中填充有气体发生剂、传火药。

就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50而言,除了可以使用最初就为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以外,也可以使用包括筒部、和封闭筒部的一个开口部的盖部,并通过装配成为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

对图1所示的点火器组装体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准备点火器主体10、树脂部20及环状套环40形成一体的一体化物。这样的一体化物可以适用公知的树脂成型法(例如:嵌入成型法)进行制造。

使得树脂部20的外表面21(连接器的插入空间25的半径方向外侧面)与第2内壁面32a抵接,将o环49嵌入至点火器的树脂部20,随后将点火器主体10嵌入至筒状套环30。此时,尚未形成缩径部34。

接下来,以填充了气体发生剂、传火药的点火器壳体50在下的状态进行组合,使得为图1所示的状态。

接下来,对筒状套环30的第1端部31侧向内侧方向施加力(例如:从外侧敲打),通过形成图1所示那样的缩径部34,从外侧固定点火器壳体50。

在使用包括筒部和盖部的点火器壳体作为点火器壳体50的情况下,可以适用以下方法:将仅为筒部的状态的点火器壳体50固定后,向内部空间58填充气体发生剂、传火药,随后,利用盖部封闭开口部。

对图1所示的点火器组装体1而言,除了可以用作气体发生器使用的点火器(点火器组装体)以外,也可以将其本身用作气体发生器,例如,可以用作jp-ano.2004-217059、jp-ano.2008-36609中记载的汽车的安全带的预紧器用的气体发生器。

<图4所示的第2点火器组装体>

图4所示的点火器组装体100具有:点火器主体110、树脂部120、金属套环及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150。

点火器主体110具有点火部111和导电销112,与公知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相同。导电销112与未图示的具备导线的连接器连接。在点火部111的内部填充有点火药。

点火器主体110的点火部111和导电销112的一部分被圆柱形状的树脂部120包围。树脂部120包括热塑性树脂等,形成了电气绝缘部,并且形成了连接器的插入空间125。

在图4的点火器组装体100中,使用了包括筒状套环130和环状套环140的组合的金属套环。筒状套环130和环状套环140由铁、不锈钢等金属形成。

对筒状套环130而言,位于点火部111侧的第1端部131侧的第1内壁面131a的内径较大,位于导电销112侧的第2端部132侧的第2内壁面132a的内径较小。

利用第1内壁面131a与第2内壁面132a的内径之差,在它们之间具有内侧环状台阶面133。

对筒状套环130而言,第2内壁面132a与外表面121抵接,所述外表面121与树脂部120的连接器的插入空间125在半径方向相对应。

如图5所示,环状套环140具有:第1环状面141、与第1环状面141沿厚度方向为相反侧的第2环状面142、内周面143及外周面144。

环状套环140的内周面143的间隔(中心孔的内径)小于点火部111的外径。

对环状套环140而言,包含内周面143的第1环状面141和第2环状面142的一部分与中心孔埋设于树脂部120,包含外周面144的剩余部分的第1环状面141和第2环状面142向树脂部120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

对环状套环140而言,可以在第1环状面141和第2环状面142分别具有1条或2条以上(优选为1条)的环状槽。

环状槽的深度优选为环状套环140的厚度的1/3以下。

当在第1环状面141和第2环状面142上分别形成环状槽时,为了保持环状套环140的强度,优选为不在沿厚度方向相对的位置形成。例如,可以通过使得形成于第1环状面141的环状槽到内周面143的距离,与形成于第2环状面142的环状槽到内周面143的距离不同,从而在沿厚度方向不相对的位置形成各个环状槽。

如果具有这些环状槽,则树脂进入环状槽从而提高了树脂部120与环状套环140之间的结合力,除此以外,也防止了环状套环140发生旋转,故优选。

筒状套环130的第1内壁面131a与环状套环140的外周面144抵接,筒状套环130的内侧环状台阶面133与环状套环140的外周面144侧的第2环状面142抵接。

内侧环状段差面133的与第2环状面142相接的部分的一部分被截取成环状,利用该截取部、树脂部120、第2环状面142形成了环状空间,在该处嵌入o环149。这里,对用于嵌入o环149的环状空间而言,也可以使用例如,诸如形成在与内侧环状台阶面133抵接的第2环状面142的第2环状槽146那样的环状槽。

通过嵌入o环149,防止湿气通过树脂部120与筒状套环130的第2内壁面132a之间,侵入点火器壳体150内。

如图6所示,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150具有底部151、周壁部153、与底部151沿轴向相对的开口部152,进一步在开口部152具有凸缘部154。

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150包含铁、不锈钢等金属。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150是周壁部153的外径是均一的,但也可以是部分的外径不同的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底部151侧的外径大于开口部152侧的外径的壳体、底部151侧的外径小于开口部152侧的外径的壳体。

周壁部153具有多个贯通孔157。

凸缘部154包括:开口部152侧的下侧环状面155、下侧环状面155的轴向相反侧的上侧环状面156、下侧环状面155与上侧环状面156之间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152a。

对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150而言,下侧环状面155与环状套环140的第1环状面141抵接,环状端面152a与筒状套环130的第1内壁面131a抵接,上侧环状面156通过被筒状套环130的第1端部131向内侧折弯而成的折曲部159从外侧按压的方式固定。

在内部空间158中,填充有气体发生剂、传火药(未图示),可以根据需要在底部151的内侧配置缓冲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图1的点火器组装体1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缓冲材料。

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150,除了可以使用最初就为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以外,也可以使用包括筒部、和封闭筒部的一个开口部的盖部,并通过装配成为杯形状的点火器壳体。

对图4所示的点火器组装体10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准备点火器主体110、树脂部120及环状套环140形成一体的一体化物。这样的一体化物可以适用公知的树脂成型法(例如:嵌入成型法)进行制造。

使得树脂部120的外表面121(连接器的插入空间125的半径方向外侧面)与第2内壁面132a抵接,将筒状套环130与o环149一起嵌入。此时,尚未形成折曲部159。

接下来,以填充了气体发生剂、传火药的点火器壳体150在下的状态,组合使得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

接下来,通过对筒状套环130的第1端部131侧向内侧方向施加力(例如:从外侧敲打),形成图4所示那样的折曲部159,将点火器壳体150从外侧固定。

在使用包括筒部和盖部的点火器壳体作为点火器壳体150的情况下,可以适用以下方法:将仅为筒部的状态的点火器壳体150固定后,向内部空间158填充气体发生剂、传火药,随后,利用盖部封闭开口部。

对图4所示的点火器组装体100而言,除了可以用作气体发生器使用的点火器(点火器组装体)以外,也可以将其本身用作气体发生器,例如,也可以用作jp-ano.2004-217059、jp-ano.2008-36609中记载的汽车的安全带的预紧器用的气体发生器。

<图7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下面,对使用了图4所示的点火器组装体100的气体发生器200进行说明。将图4所示的点火器组装体100作为第1点火器使用,除此以外,气体发生器200与公知的气体发生器相同。

壳体210为扩散器壳211与封闭壳212焊接一体化而形成。

扩散器壳211在周壁面具有从内侧利用密封胶带封闭的多个气体排出口213。

在壳体210内,配置有使用了图4所示的点火器组装体100的第1点火器。

对点火器组装体(第1点火器)100的筒状套环130而言,嵌入形成于封闭壳212的底部212a的开口部,并在抵接部分进行焊接固定。

进一步,在壳体210内,在与点火器组装体100在半径方向相邻的位置形成了第2燃烧室240。

第2燃烧室240具有容纳于第2燃烧室壳体250的内部的第2点火器230和第2气体发生剂(未图示)。

对第2燃烧室壳体250而言,在周壁部形成了多个第2贯通孔255,也可以在底部配置缓冲材料。

第2点火器230包括:包含第2点火部232和第2导电销233的第2点火器主体231,以及第2树脂部247、第2环状套环246、第2筒状套环245的组合。

第2燃烧室壳体250通过从开口部侧压入至第2筒状套环245的外周面而得以固定。

就第2点火器230的第2筒状套环245而言,嵌入形成于封闭壳212的底部212a的开口部,并在抵接部分进行焊接固定。

在壳体210内,与气体排出口213之间隔开间隔配置有筒状的过滤器260。

将除了壳体210内的点火器组装体100、第2燃烧室240以外的空间的、且筒状过滤器260的内侧的空间,作为第1燃烧室220。在第1燃烧室220中,填充有第1气体发生剂(未图示)。

下面,对在将图7所示的气体发生器200在汽车的气囊装置中使用时,第1点火器(第1点火器组装体)100首先工作,迟些第2点火器230工作时的致动进行说明。

点火器主体110工作时,从点火部111产生火焰、燃烧气体等,使充填于内部空间158内的气体发生剂(或传火药)着火燃烧,产生燃烧气体等。

在内部空间158内产生的燃烧气体,从贯通孔157进入第1燃烧室220内,使第1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

在第1燃烧室220内产生的燃烧气体,通过筒状过滤器260后,从气体排出口213排出,使气囊膨胀。

从第1点火器100的工作开始稍迟些第2点火器230开始工作,产生火焰、燃烧气体等,使第2燃烧室240内的第2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产生燃烧气体。

第2燃烧室240内的燃烧气体从第2贯通孔255进入第1燃烧室220内,通过筒状过滤器260后,从气体排出口213排出,使气囊进一步膨胀。

在这样的致动过程中,在点火器主体110工作而内部空间158的压力升高时,发生点火器壳体150脱离并与顶板部211a碰撞那样的情形的情况下,也会对第1燃烧室220中第1气体发生剂的燃烧、第2燃烧室240的第2气体发生剂的燃烧造成不良影响,考虑有这样的隐患。

对使用图7的气体发生器200的第1点火器(第1点火器组装体)100而言,由于点火器壳体150从外侧利用金属制的套环固定,因此,工作时不会脱离,使产品的可靠性更加提高。

如上记载了本发明。显然本发明在其范围中包含各种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并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所有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地认为是本发明的变形这样的情形,都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