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制动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410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制动盖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制动盖板。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内的驻车制动手柄是能使汽车本体固定在地面或某平面上而不出现相对移动的总成的操纵装置。在现有的汽车开发设计中,驻车制动手柄与驻车制动手柄盖板的连接方式一般用皮套连接,或在驻车制动手柄上增加一个随驻车制动手柄一起旋转的挡板。但是,往往受驻车制动手柄运动及布置空间的影响,在驻车制动手柄上增加挡板布置较为困难,甚至最终还是选择皮套将驻车制动手柄与驻车制动手柄盖板连接的方式。目前驻车制动手柄与驻车制动手柄盖板设计时,驻车制动手柄与驻车制动手柄盖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困难,主要存在两个技术难点:1.驻车制动手柄与驻车制动手柄盖板采用皮套进行连接,外观比较难看,且皮套比较容易损坏。2.驻车制动手柄总成与驻车制动手柄盖板的连接方式采用在驻车制动手柄上增加挡板进行连接,受空间限制的局限性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制动盖板,本发明在手制动盖板本体上设置有过孔安装板,本发明在过孔安装板上设置有三个相互联通的制动手柄过孔,制动手柄可以穿过制动手柄过孔,制动手柄可以在制动手柄过孔上活动,当不需要使用制动手柄时,本发明制动手柄的结构可以有效的对制动手柄进行辅助限位,防止制动手柄由于损坏而导致移动,本发明在手制动盖板本体与过孔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卡扣、第二连接卡扣与连接条,手制动盖板本体与过孔安装板为活动连接,过孔安装板方便安装与拆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制动盖板,包括:手制动盖板本体、第一连接卡扣、过孔安装板、制动手柄过孔、第二连接卡扣、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柱、第一插接卡件、弧形连接板、第二固定装置、第二固定柱、第二插接卡件、竖连接板、第一定位卡件、第二定位卡件、第三定位卡件、第四定位卡件、第五定位卡件、第六定位卡件与第七定位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手制动盖板本体上,所述第一连接卡扣、第二连接卡扣设置在所述过孔安装板与所述手制动盖板本体之间,所述过孔安装板通过第一连接卡扣与第二连接卡扣与手制动盖板本体相互活动连接,所述过孔安装板上开设有三个制动手柄过孔,三个制动手柄过孔相互连通,所述弧形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手制动盖板本体一侧,所述弧形连接板与所述手制动盖板本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所述弧形连接板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柱与第一固定装置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卡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插接卡件与第一固定装置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所述弧形连接板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柱与第二固定装置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插接卡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插接卡件与第二固定装置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竖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上端,所述竖连接板与所述弧形连接板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卡件、第二定位卡件、第三定位卡件、第四定位卡件、第五定位卡件、第六定位卡件与第七定位卡件均设置在所述手制动盖板本体的下端。

进一步,所述过孔安装板的长度为10cm~16cm。

进一步,所述手制动盖板本体上开设有U型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卡件、第二定位卡件、第三定位卡件、第四定位卡件、第五定位卡件、第六定位卡件与第七定位卡件均与所述手制动盖板本体相互焊接。

进一步,所述所述过孔安装板与所述手制动盖板本体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条。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卡件与第七定位卡件相互对称设置在手制动盖板本体下端。

进一步,所述竖连接板设置有四个。

进一步,所述弧形连接板一侧连接有延伸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手制动盖板本体上设置有过孔安装板,本发明在过孔安装板上设置有三个相互联通的制动手柄过孔,制动手柄可以穿过制动手柄过孔,制动手柄可以在制动手柄过孔上活动,当不需要使用制动手柄时,本发明制动手柄的结构可以有效的对制动手柄进行辅助限位,防止制动手柄由于损坏而导致移动,本发明在手制动盖板本体与过孔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卡扣、第二连接卡扣与连接条,手制动盖板本体与过孔安装板为活动连接,过孔安装板方便安装与拆卸,本发明结构简单,外观美观、大方,提高整车品质,本发明在手制动盖板本体下端设置有七个定位卡件,驾驶人员在操作手制动杆时,手制动盖板不易脱落,增加了手制动盖板本体的稳定性,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手制动盖板本体; 2-第一连接卡扣; 3-U型槽;

4-过孔安装板; 5-制动手柄过孔; 6-第二连接卡扣;

7-第一固定装置; 8-第一固定柱; 9-第一插接卡件;

10-弧形连接板; 11-延伸板; 12-第二固定装置;

13-第二固定柱; 14-第二插接卡件; 15-连接条;

16-竖连接板; 17-第一定位卡件; 18-第二定位卡件;

19-第三定位卡件; 20-第四定位卡件; 21-第五定位卡件;

22-第六定位卡件; 23-第七定位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手制动盖板,包括:手制动盖板本体1、第一连接卡扣2、过孔安装板4、制动手柄过孔5、第二连接卡扣6、第一固定装置7、第一固定柱8、第一插接卡件9、弧形连接板10、第二固定装置12、第二固定柱13、第二插接卡件14、竖连接板16、第一定位卡件17、第二定位卡件18、第三定位卡件19、第四定位卡件20、第五定位卡件21、第六定位卡件22与第七定位卡件23,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安装板4设置在所述手制动盖板本体1上,所述第一连接卡扣2、第二连接卡扣6设置在所述过孔安装板4与所述手制动盖板本体1之间,所述过孔安装板4通过第一连接卡扣2与第二连接卡扣6与手制动盖板本体1相互活动连接,所述过孔安装板4上开设有三个制动手柄过孔5,三个制动手柄过孔5相互连通,所述弧形连接板10设置在所述手制动盖板本体1一侧,所述弧形连接板10与所述手制动盖板本体1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装置7设置在所述弧形连接板10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装置7与所述弧形连接板10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柱8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7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柱8与第一固定装置7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卡件9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7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插接卡件9与第一固定装置7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2设置在所述弧形连接板10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2与所述弧形连接板10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柱13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2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柱13与第二固定装置12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插接卡件14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2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插接卡件14与第二固定装置12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竖连接板16设置在所述弧形连接板10的上端,所述竖连接板16与所述弧形连接板10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卡件17、第二定位卡件18、第三定位卡件19、第四定位卡件20、第五定位卡件21、第六定位卡件22与第七定位卡件23均设置在所述手制动盖板本体1的下端。本发明在手制动盖板本体上设置有过孔安装板,本发明在过孔安装板上设置有三个相互联通的制动手柄过孔,制动手柄可以穿过制动手柄过孔,制动手柄可以在制动手柄过孔上活动,当不需要使用制动手柄时,本发明制动手柄的结构可以有效的对制动手柄进行辅助限位,防止制动手柄由于损坏而导致移动,本发明在手制动盖板本体与过孔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卡扣、第二连接卡扣与连接条,手制动盖板本体与过孔安装板为活动连接,过孔安装板方便安装与拆卸,本发明结构简单,外观美观、大方,提高整车品质,本发明在手制动盖板本体下端设置有七个定位卡件,驾驶人员在操作手制动杆时,手制动盖板不易脱落,增加了手制动盖板本体的稳定性,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